A. 森林的作用閱讀短文第一段採用了什麼說明方法為是准確說明什麼
《森林的作用》閱讀短文。
第一段採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
為是准確說明:森林土壤涵水能力很強。
B. 森林的作用是什麼快!!!!!!!!!!!!!!!!!!!!!!!!!!!!!!!!!!!!!!!!
森林的作用
①森林能起其他植被及工程措施替代不了的護土保水作用。它通過樹冠、樹乾和枝葉________(緩解、緩和)降水對地表的直接沖擊,減少砂土流失;又因森林植被的殘落物和林木的龐大根系,使森林土壤形成涵水能力很強的孔隙,落在林地的雨水能迅速下滲貯存起來。據統計,森林土壤的根系空間達到1米深時,每公頃森林可貯水500到2000立方米。這樣,每2000公頃森林的貯水量,至少相當於一個100萬立方米的小型水庫,從這個意義上,人們稱森林為「綠色水庫」。
②值得強調的是,森林在特大暴雨下能起削弱洪峰 _________(緩解、緩和)險情的作用,1975年河南駐馬店地區的洪汝河、沙穎河和唐白河流域連降特大暴雨,3天內降水量達800至1000毫米,使板橋石和漫灘兩座水庫大壩決口,造成極大的災難;而同一條件下的薄山、東風兩水庫,卻經受了洪峰的沖擊,沒有出現險情。據事後調查,認為水庫的失事與否,與上游的森林植被狀況密切相關。那兩座失事水庫上游的森林覆蓋率僅為20%,而安然無恙的兩座水庫上游的森林覆蓋率高達90%。正因為如此,前兩座水庫每年因暴雨淤積的泥沙最高可達40厘米,使庫容日減;終於(niàng)__________成大災,從中可以看出,森林在消除水患方面的重要作用。
1、根據注音寫漢字:niàng 成大災
2、聯繫上下文的意思,從括弧內的詞語中選擇一個填入橫線
①它通過樹冠,樹乾和枝葉____________(緩解、緩和)降水對地表的直接沖擊。
②森林在特大暴雨下能起削弱洪峰_____________(緩解、緩和)險情作用。
3、解釋「庫容日減」在文中的意思:
4、第①段中主要運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這里列數字是為了具體准確地說明:
5、第②段中「同一條件」指的是:
6、第②段畫線句子主要運用了_____________的說明方法,其作用是:
7、這篇短文說明了
參考答案: 1、釀。 2、①緩和 ②緩解。 3、水庫容量一天天減少。 4、森林土壤涵水能力很強(或森林土壤水量大)。 5、3天內降水量達800—1000毫米。 6、作比較。突出水庫失事與否,與上游的森林植被狀況密切相關(或森林在消除水患方面有重要作用)。 7、森林具有護土保水,消除水患的作用。
C. 保護森林的方法有哪些
森林是我們的寶貴自然資源,我們應該去保護和合理利用它,而不是盲目的砍伐,有計劃的實行措施。作為大自然中的一員,我們應該去保護森林,森林需要我們去保護,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保護森林呢?一起來看看吧!
注意事項
注意小事,保護環境。
保護森林 人人有責。
D. 將森林說成地球的綠色之肺,這是使用了什麼的說明方法,其作用是
森林可以轉化太陽能從而形成各式各樣的有機物,同時也能靠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並釋放出氧氣,維系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個氧氣的平衡,所以被稱為地球之肺
這句話用了擬人法
E. 森林為我們效勞的方式有哪些
一、森林是空氣的凈化物。隨著工礦企業的迅猛發展和人類生活用礦物燃料的劇增,受污染的空氣中混雜著一定含量的有害氣體,威脅著人類,其中二氧化硫就是分布廣、危害大的有害氣體。凡生物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本領,但吸收速度和能力是不同的。植物葉面積巨大,吸收二氧化硫要比其他物種大的多。據測定,森林種空氣的二氧化硫要比空曠地少15-50%。若是在高溫高濕的夏季,隨著林木旺盛的生理活動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還會加快。相對濕度在85%以上,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是相對濕度15%的5-10倍。
二、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樹木能分泌出殺傷力很強的殺菌素,殺死空氣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對人類有一定保健作用。有人曾對不同環境,立方米空氣中含菌量作過測定:在人群流動的公園為1000個,街道鬧市區為3-4萬個,而在林區僅有55個。另外,樹木分泌出的殺菌素數量也是相當可觀的。例如,一公頃檜柏林每天能分泌出30公斤殺菌素,可殺死白喉、結核、痢疾等病菌。
三、森林是天然制氧廠。氧氣是人類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人體每時每刻都要呼吸氧氣,排出二氧化碳。一個健康的人三兩天不吃不喝不會致命,而短暫的幾分鍾缺氧就會死亡,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文獻記載,一個人要生存,每天需要吸進0.8公斤氧氣,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森林在生長過程中要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氣。據研究測定,樹木每吸收44克的二氧化碳,就能排放出32克氧氣;樹木的葉子通過光合作用產生一克葡萄糖,就能消耗2500升空氣中所含有的全部二氧化碳。照理論計算,森林每生長一立方米木材,可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約850公斤。若是樹木生長旺季,一公頃的闊葉林,每天能吸收一噸二氧化碳,製造生產出750公斤氧氣。資料介紹,10平方米的森林或25平方米的草地就能把一個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供給所需氧氣。誠然,林木在夜間也有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的特性,但因白天吸進二氧化碳量很大,差不多是夜晚的20倍,相比之下夜間的副作用就很小了。就全球來說,森林綠地每年為人類處理近千億噸二氧化碳,為空氣提供60%的凈潔氧氣,同時吸收大氣中的懸浮顆粒物,有極大的提高空氣質量的能力;並能減少溫室氣體,減少熱效應。
四、森林是天然的消聲器。雜訊對人類的危害隨著公元、交通運輸業的發展越來越嚴重,特別是城鎮尤為突出。據研究結果,雜訊在50分貝以下,對人沒有什麼影響;當雜訊達到70分貝,對人就會有明顯危害;如果雜訊超出90分貝,人就無法持久工作了。森林作為天然的消聲器有著很好的防雜訊效果。實驗測得,公園或片林可降低雜訊5-40分貝,比離聲源同距離的空曠地自然衰減效果多5-25分貝;汽車高音喇叭在穿過40米寬的草坪、灌木、喬木組成的多層次林帶,雜訊可以消減10-20分貝,比空曠地的自然衰減效果多4-8分貝。城市街道上種樹,也可消減雜訊7-10分貝。要使消聲有好的效果,在城裡,最少要有寬6米(林冠)、高10米半的林帶,林帶不應離聲源太遠,一般以6-15米間為宜。
五、森林對氣候有調節作用。森林濃密的樹冠在夏季能吸收和散射、反射掉一部分太陽輻射能,減少地面增溫。冬季森林葉子雖大都凋零,但密集的枝幹仍能削減吹過地面的風速,使空氣流量減少,起到保溫保濕作用。據測定,夏季森林裡氣溫比城市空闊地低2-4℃,相對濕度則高15-25%,比柏油混凝土的水泥路面氣溫要低10-20℃。由於林木根系深入地下,源源不斷的吸取深層土壤里的水分供樹木蒸騰,使林正常形成霧氣,增加了降水。通過分析對比,林區比無林區年降水量多10-30%。國外報導,要使森林發揮對自然環境的保護作用,其綠化覆蓋率要佔總面積的25%以上。
六、森林改變低空氣流,有防止風沙和減輕洪災、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出於森林樹干、枝葉的阻擋和摩擦消耗,進入林區風速會明顯減弱。據資料介紹,夏季濃密樹冠可減弱風速,最多可減少50%。風在入林前200米以外,風速變化不大;過林之後,大約要經過500-1000米才能恢復過林前的速度。人類便利用森林的這一功能造林治沙。
森林地表枯枝落葉腐爛層不斷增多,形成較厚的腐質層,就像一塊巨大的吸收雨水的海綿,具有很強的吸水、延緩徑流、削弱洪峰的功能。另外,樹冠對雨水有截流作用,能減少雨水對地面的沖擊力,保持水土。據計算,林冠能阻載10-20%的降水,其中大部分蒸發到大氣中,餘下的降落到地面或沿樹干滲透到土壤中成為地下水,所以一片森林就是一座水庫。森林植被的根系能緊緊固定土壤,能使土地免受雨水沖刷,制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荒漠化。
七、森林有除塵和對污水的過濾作用。工業發展、排放的煙灰、粉塵、廢氣嚴重污染著空氣,威脅人類健康。高大樹木葉片上的褶皺、茸毛及從氣孔中分泌出的粘性油脂、汁漿能粘截到大量微塵,有明顯阻擋、過濾和吸附作用。據資料記載,每平方米的雲杉,每天可吸滯粉塵8.14克,松林為9.86克,榆樹林為3.39克。一般說,林區大氣中飄塵濃度比非森林地區低10-25%。另外,森林對污水凈化能力也極強,據國外研究介紹,污水穿過40米左右的林地,水中細菌含量大致可減少一半,而後隨著流經林地距離的增大,污水中的細菌數量最多時可減至90%以上。
八、森林是多種動物的棲息地,也是多類植物的生長地,是地球生物繁衍最為活躍的區域。所以森林保護著生物多樣性資源;而且無論是在都市周邊還是在遠郊,森林都是價值極高的自然景觀資源。
F. 森林的作用
一、森林是空氣的凈化物。隨著工礦企業的迅猛發展和人類生活用礦物燃料的劇增,受污染的空氣中混雜著一定含量的有害氣體,威脅著人類,其中二氧化硫就是分布廣、危害大的有害氣體。凡生物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本領,但吸收速度和能力是不同的。植物葉面積巨大,吸收二氧化硫要比其他物種大的多。據測定,森林種空氣的二氧化硫要比空曠地少15-50%。若是在高溫高濕的夏季,隨著林木旺盛的生理活動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還會加快。相對濕度在85%以上,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是相對濕度15%的5-10倍。
二、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樹木能分泌出殺傷力很強的殺菌素,殺死空氣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對人類有一定保健作用。有人曾對不同環境,立方米空氣中含菌量作過測定:在人群流動的公園為1000個,街道鬧市區為3-4萬個,而在林區僅有55個。另外,樹木分泌出的殺菌素數量也是相當可觀的。例如,一公頃檜柏林每天能分泌出30公斤殺菌素,可殺死白喉、結核、痢疾等病菌。
三、森林是天然制氧廠。氧氣是人類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人體每時每刻都要呼吸氧氣,排出二氧化碳。一個健康的人三兩天不吃不喝不會致命,而短暫的幾分鍾缺氧就會死亡,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文獻記載,一個人要生存,每天需要吸進0.8公斤氧氣,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森林在生長過程中要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氣。據研究測定,樹木每吸收44克的二氧化碳,就能排放出32克氧氣;樹木的葉子通過光合作用產生一克葡萄糖,就能消耗2500升空氣中所含有的全部二氧化碳。照理論計算,森林每生長一立方米木材,可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約850公斤。若是樹木生長旺季,一公頃的闊葉林,每天能吸收一噸二氧化碳,製造生產出750公斤氧氣。資料介紹,10平方米的森林或25平方米的草地就能把一個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供給所需氧氣。誠然,林木在夜間也有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的特性,但因白天吸進二氧化碳量很大,差不多是夜晚的20倍,相比之下夜間的副作用就很小了。就全球來說,森林綠地每年為人類處理近千億噸二氧化碳,為空氣提供60%的凈潔氧氣,同時吸收大氣中的懸浮顆粒物,有極大的提高空氣質量的能力;並能減少溫室氣體,減少熱效應。
四、森林是天然的消聲器。雜訊對人類的危害隨著公元、交通運輸業的發展越來越嚴重,特別是城鎮尤為突出。據研究結果,雜訊在50分貝以下,對人沒有什麼影響;當雜訊達到70分貝,對人就會有明顯危害;如果雜訊超出90分貝,人就無法持久工作了。森林作為天然的消聲器有著很好的防雜訊效果。實驗測得,公園或片林可降低雜訊5-40分貝,比離聲源同距離的空曠地自然衰減效果多5-25分貝;汽車高音喇叭在穿過40米寬的草坪、灌木、喬木組成的多層次林帶,雜訊可以消減10-20分貝,比空曠地的自然衰減效果多4-8分貝。城市街道上種樹,也可消減雜訊7-10分貝。要使消聲有好的效果,在城裡,最少要有寬6米(林冠)、高10米半的林帶,林帶不應離聲源太遠,一般以6-15米間為宜。
五、森林對氣候有調節作用。森林濃密的樹冠在夏季能吸收和散射、反射掉一部分太陽輻射能,減少地面增溫。冬季森林葉子雖大都凋零,但密集的枝幹仍能削減吹過地面的風速,使空氣流量減少,起到保溫保濕作用。據測定,夏季森林裡氣溫比城市空闊地低2-4℃,相對濕度則高15-25%,比柏油混凝土的水泥路面氣溫要低10-20℃。由於林木根系深入地下,源源不斷的吸取深層土壤里的水分供樹木蒸騰,使林正常形成霧氣,增加了降水。通過分析對比,林區比無林區年降水量多10-30%。國外報導,要使森林發揮對自然環境的保護作用,其綠化覆蓋率要佔總面積的25%以上。
六、森林改變低空氣流,有防止風沙和減輕洪災、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出於森林樹干、枝葉的阻擋和摩擦消耗,進入林區風速會明顯減弱。據資料介紹,夏季濃密樹冠可減弱風速,最多可減少50%。風在入林前200米以外,風速變化不大;過林之後,大約要經過500-1000米才能恢復過林前的速度。人類便利用森林的這一功能造林治沙。
森林地表枯枝落葉腐爛層不斷增多,形成較厚的腐質層,就像一塊巨大的吸收雨水的海綿,具有很強的吸水、延緩徑流、削弱洪峰的功能。另外,樹冠對雨水有截流作用,能減少雨水對地面的沖擊力,保持水土。據計算,林冠能阻載10-20%的降水,其中大部分蒸發到大氣中,餘下的降落到地面或沿樹干滲透到土壤中成為地下水,所以一片森林就是一座水庫。森林植被的根系能緊緊固定土壤,能使土地免受雨水沖刷,制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荒漠化。
七、森林有除塵和對污水的過濾作用。工業發展、排放的煙灰、粉塵、廢氣嚴重污染著空氣,威脅人類健康。高大樹木葉片上的褶皺、茸毛及從氣孔中分泌出的粘性油脂、汁漿能粘截到大量微塵,有明顯阻擋、過濾和吸附作用。據資料記載,每平方米的雲杉,每天可吸滯粉塵8.14克,松林為9.86克,榆樹林為3.39克。一般說,林區大氣中飄塵濃度比非森林地區低10-25%。另外,森林對污水凈化能力也極強,據國外研究介紹,污水穿過40米左右的林地,水中細菌含量大致可減少一半,而後隨著流經林地距離的增大,污水中的細菌數量最多時可減至90%以上。
八、森林是多種動物的棲息地,也是多類植物的生長地,是地球生物繁衍最為活躍的區域。所以森林保護著生物多樣性資源;而且無論是在都市周邊還是在遠郊,森林都是價值極高的自然景觀資源。
由於人們對森林的木材資源的大量消耗,地球上的森林面積在逐年變小,這引起了多方面的環境問題,例如:乾旱少雨、氣候變暖、動植物資源減少、水土流失、沙塵暴和空氣污染加重等。因此,森林對環境和生態的價值遠遠高出了它提供木材的價值。
因此,植樹造林,擴大森林面積,增加森林資源,是關繫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及人類能否生存的大事。
G. 在森林資源的保護和利用上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毀林開荒、亂砍濫伐,使我國本來就不多的森林資源破壞非常嚴重。火災、蟲災等也加劇了對森林的破壞。面對森林嚴重不足,對現有森林資源的保護就日益重要。 首先禁止亂砍濫伐,改變"靠山吃山"的落後思想。我國政府已規定,對天然林、原始森林一委嚴禁採伐。這對一些身居深山老林的百姓(少數民族)來說,應該轉變過去"靠山吃山"的觀念。山上的森林不是"上帝"只傳給你的,還要留給子孫後代的。如果現在把樹木砍伐光了,山禿了,幾年後會帶來"泥石流"等災難。 同時,制定並實施多項林業生態工程計劃,大力植樹造林,保護生態環境。 主要措施如下: 對森林資源保護,最重要的是提高民眾對森林生態系統功能的認識,強化人類生存環境意識,此外還要做好以下工作: 1、健全森林法制、加強林業管理 要管好林業,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林業機構;二是加強林業法制宣傳教育;三是嚴格森林採伐計劃、採伐量、採伐方式;四是嚴格採伐審批手續;五是重視森林火災和病蟲害的防治;六是用徵收森林資源稅的方法,加強森林保護。 2、合理利用天然林區 利用森林資源,一定要合理採伐,伐後及時更新,使木材生長量和採伐量基本平衡。同時要提高木材利用率和綜合利用率。 3、分期分地區提高森林覆蓋率 在本世紀末使我國的森林覆蓋率達到20%,應分期分階段和分不同地區來實現。 4、營造農田防護林,加速平原綠化 我國應盡快建立起西北、華北等地區的農田防護林,發揮森林小氣候作用,抗禦自然災害。積極推廣農林復合生態系統的建設。提高單位面積上的生物生產力和經濟效益,同時提高系統的穩定性、改善土地和環境條件,減少水土流失。 5、搞好城市綠化地帶 城市應大力植樹造林,把城市變為理想的人工生態系統。我國城市綠化面積很低,上海市僅為人均0.5m2,距國家人均10m2的差距很大,和國外差距更大。 6、開展林業科學研究 重點開展對森林生態系統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三者之間關系研究。特別是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注意改善生態狀況,力求生態、經濟、環境三者之間相對協調發展。 7、控制環境污染對森林的影響 大氣污染物如SO2、O2、酸雨及酸沉降等都能明顯對森林產生不同傷害,影響森林的生長、發育。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隨著污染物的遷移、轉化也將對森林產生影響,控制環境污染的影響有助於森林資源的保護。
H. 森林的作用有哪些
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雨水降落到森林後,首先會受到樹冠的阻留,順著樹幹流到地面後,再被盤根錯節的樹根纏住,又因森林土質疏鬆,一部分水又滲入地下,成為地下水,這樣,從地表直接形成徑流的水就減少了許多,不易造成山洪,避免大水沖刷地表導致水土流失。
凈化空氣: 森林有多方面凈化空氣的功能.首先它保持了大氣中氧和二氧化碳(CO2)平衡.森林是氧氣的主要製造者和二氧化碳的消耗者, 它使得由於工業發展和人口增加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加得到平衡.其次, 森林可以降低大氣中有害氣體的濃度.它不僅能阻擋有害氣體, 而且能過濾和吸收有害氣體;再次, 減少空氣中放射性物質.森林能阻擋、過濾、吸收放射性物質;第四, 減少空氣中的灰塵, 森林能阻擋、過濾和吸附空氣中的灰塵.還能固定地面上的塵土;第五, 減少空氣中的細菌.樹木可以分泌揮發性物質, 有殺菌和抑制細菌的作用.
凈化污水: 森林使流過的水中的溶解物質含量大大減少, 使水中細菌的數量大大減少.
降低雜訊: 樹木濃密的枝葉使聲波不定向反射或將聲波吸收, 使雜訊大大降低.
調節氣候: 森林對溫度、濕度、風力都有調節作用.大面積的森林能調節大范圍甚至全球的氣候.小面積的林帶也能起到降溫、增濕及凈化空氣的作用.
保持水土: 森林樹冠可以滯留降水而避免對地表的直接沖刷, 並積蓄雨水.樹木的根系能固定土壤、吸收水分.落葉、枯枝也能吸收相當數量的水分, 減少地表徑流, 防止水土流失.
保護農田: 森林和防護林帶能減輕風、旱、澇等災害.林帶可以使風速大大降低, 水分揮發量隨之減小, 濕度相對增大.
此外, 森林還具有維護生態平衡、美化環境、促使人體健康等方面的作用.
I. 森林有哪些作用
森林覆蓋著全球較大面積,並且對二氧化碳下降、動物群落、水文湍流調節和鞏固土壤起著重要作用,是構成地球生物圈的一個最重要方面。
J. 森林的作用 閱讀答案
參考答案: 1、釀。 2、①緩和 ②緩解。 3、水庫容量一天天減少。 4、森林土壤涵水能力很強(或森林土壤水量大)。 5、3天內降水量達800—1000毫米。 6、作比較。突出水庫失事與否,與上游的森林植被狀況密切相關(或森林在消除水患方面有重要作用)。 7、森林具有護土保水,消除水患的作用。森林的作用
①森林能起其他植被及工程措施替代不了的護土保水作用。它通過樹冠、樹乾和枝葉________(緩解、緩和)降水對地表的直接沖擊,減少砂土流失;又因森林植被的殘落物和林木的龐大根系,使森林土壤形成涵水能力很強的孔隙,落在林地的雨水能迅速下滲貯存起來。據統計,森林土壤的根系空間達到1米深時,每公頃森林可貯水500到2000立方米。這樣,每2000公頃森林的貯水量,至少相當於一個100萬立方米的小型水庫,從這個意義上,人們稱森林為「綠色②值得強調的是,森林在特大暴雨下能起削弱洪峰 _________(緩解、緩和)險情的作用,1975年河南駐馬店地區的洪汝河、沙穎河和唐白河流域連降特大暴雨,3天內降水量達800至1000毫米,使板橋石和漫灘兩座水庫大壩決口,造成極大的災難;而同一條件下的薄山、東風兩水庫,卻經受了洪峰的沖擊,沒有出現險情。據事後調查,認為水庫的失事與否,與上游的森林植被狀況密切相關。那兩座失事水庫上游的森林覆蓋率僅為20%,而安然無恙的兩座水庫上游的森林覆蓋率高達90%。正因為如此,前兩座水庫每年因暴雨淤積的泥沙最高可達40厘米,使庫容日減;終於(niàng)__________成大災,從中可以看出,森林在消除水患方面的重要作用。
1、根據注音寫漢字:niàng 成大災
2、聯繫上下文的意思,從括弧內的詞語中選擇一個填入橫線
①它通過樹冠,樹乾和枝葉____________(緩解、緩和)降水對地表的直接沖擊。
②森林在特大暴雨下能起削弱洪峰_____________(緩解、緩和)險情作用。
3、解釋「庫容日減」在文中的意思:
4、第①段中主要運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這里列數字是為了具體准確地說明:
5、第②段中「同一條件」指的是:
6、第②段畫線句子主要運用了_____________的說明方法,其作用是:
7、這篇短文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