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判斷土所處的狀態3種方法判斷土所處的狀態3種方法
摘要 看土壤顏色。肥土土色較深;而瘦土土色淺。
『貳』 鑒別土壤類型的步驟
一看土壤顏色。肥土土色較深;而瘦土土色淺。
二看土層深淺。肥土土層一般都大於60厘米;而瘦土相對較淺。
三看土壤適耕性。肥土土層疏鬆,易於耕作;瘦土土層黏犁,耕作費力。
四看土壤淀漿性及裂紋。肥土不易淀漿,土壤裂紋多而小;瘦土極易淀漿,易板結,土壤裂紋少而大。
五看土壤保水能力。水分下滲慢,灌一次水可保持6~7天的為肥土地;不下滲或沿裂紋很快下滲的為瘦土。
六看水質。水滑膩、黏腳,日照或腳踩時冒大泡的為肥土;水質清淡無色,水田不起泡,或氣泡小而易散的為瘦土。
七看夜潮現象。有夜潮,幹了又濕,不易曬干曬硬的為肥土;無夜潮現象,土質板結硬化的為瘦土。
八看保肥能力。供肥力強,供肥足而長久,或潛在肥力大的土壤均屬肥土。
九看植物。生長紅頭醬、鵝毛草、薺草等的土壤為肥土;生長牛毛草、鴨舌草、三棱草、野蘭花、野蔥等的土壤均為瘦土。
十看動物。有田螺、泥鰍、蚯蚓、大螞蝗等的為肥土;有小螞蟻、大螞蟻等的多為瘦土。
『叄』 怎麼判斷土地是否肥沃
1、看土壤顏色,一般比較肥沃的土壤顏色較深,有機質含量低的一般顏色比較淺。
2、看土壤團粒結構及疏鬆度,如果用手就可以直接插進去,說明土壤肥力不錯。
3、看土壤乾旱後裂紋大小,一般正常情況下肥沃的土壤乾旱後裂紋小,貧瘠的都是裂紋縫隙很大,而且大多都是大塊的。
4、澆水的時候如果水都是清澈的,而且澆水後很快就幹了,基本沒有保水性的基本屬於土壤肥力不夠
5、對於果樹或蔬菜,後期如果根系都上上浮的,即根系都露在外面,屬於土壤透氣不好,肥力嚴重缺乏,這個時候大家要注意了,容易造成根系死亡。
6、還有一點,如果我們給土壤施入有機肥或糞肥後,如果土壤疏鬆程度不夠,或感覺與以前一樣,這說明土壤有益菌少,缺乏有益菌的土壤一般即使補充了有機質效果也是不行。
對於土壤改良我們有什麼簡單有效的辦法嗎?是不是投入大又時間又長呢?
一說土壤改良總感覺是專業機構做的時期,其實土壤改良也不是很高大上的,只要我們做好下面幾點,基本沒有問題,對於我們常見的爛根死棵、重茬病害及根腐、線蟲等問題基本都可以減少不少,當然栽樹或苗的成活率也會提高不少。
1、栽植前注重有機肥或腐熟糞肥的施入,目的是為土壤補充有機質及植物所需營養,為有益菌創造繁殖環境,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及肥力。
很多人估計會說,有機肥我們也用了感覺還是不行,這需要我們注意了,土壤有害病菌多,有益菌少,導致糞肥不能分解,這樣時候需要我們沖施微生物菌劑肥,給土壤補充有益菌,但這個時候本身土壤就不適合有益菌存活,補充菌即使含量再高也是不行,我們怎麼辦呢?
可以使用自適應能力強的自帶營養生物菌沖施肥,這類菌劑肥本身被大量的營養包裹,進入土壤後周圍被自身營養物質小環境包圍,通過短期內大量擴繁並調理周圍環境,並通過地衣芽孢桿菌消滅周圍有害病菌,讓有益菌大量繁殖,這樣我們用的有機肥才能起到應用的效果。
2、對於栽植後還出現大量爛根死棵的苗木,我們常見的就是使用生根劑促進大量發根,但是周圍環境不好,根系雖然好,營養無法吸收跟不上也是不行,因此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沖施富含有機質、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蓖麻油(預防根結線蟲)等營養的生物菌沖施肥,也叫自帶營養生物菌沖施肥,促進根系生長的同時補充植物快速吸收的營養,營養生根。
其實養護根系及土壤就這么簡單,注重有機質及相關營養的補充,使用更適合現在土壤環境的菌劑肥補充大量有益菌劑及營養,長期使用也可以把貧瘠地變成肥沃地的,當然其它肥料的使用及把控也很重要,需要我們注意。
『肆』 如何識別魚塘土質的肥瘦
池塘土質的肥瘦直接決定了魚種放養前基肥用量的多少,否則影響漁產量。 1.看漁塘土質顏色肥土土色較深,瘦土較淺。2.看漁塘土層深淺肥土熟土層一般較厚,瘦土較薄。3.看漁塘土壤粘性肥沃粘土質酥,瘦粘土土質粘。4.看淀漿性肥土不易淀漿,瘦土極易淀漿板結。5.看日曝池土裂縫日曝池塘時,裂縫細小而多者為肥土,裂縫大的為瘦土。6.看保水能力水分下滲慢,灌一次水能保持6一7天的為肥土;不易下滲或沿裂縫很快下滲的為瘦土。7.看池水水質水滑膩、粘腳,日曬或人走動時易冒大氣泡者為肥土;水清淡無色,水面不起泡,或泡小易散的為瘦土。8.看夜潮現象有夜潮現象,幹了又濕,不易曬千曬硬的為肥土;無夜潮現象的為瘦土。9.看保肥供肥能力保肥力強,供肥足而長,或者不能及時供肥均屬肥土;保肥供肥力均弱的為瘦土。@王樹林$鹽都縣義豐鎮水產站<正> 池塘土質的肥瘦直接決定了魚種放養前基肥用量的多少,否則影響漁產量。1.看漁塘土質顏色肥土土色較深,瘦土較淺。2.看漁塘土層深淺肥土熟土層一般較厚,瘦土較薄。3.看漁塘土壤粘性肥沃粘土質酥,瘦粘土土質粘。4.看淀漿性肥土不易淀漿,瘦土極易淀漿板結。5.看日曝
『伍』 如何判斷土壤的肥力程度
從土壤本身識別
①觀色:充足肥力的土壤土色較深,比如東北黑土,就非常肥沃。
②觀深淺:充足肥力的土壤通常圖層都會大於60厘米。
③觀土質:充足肥力的土壤土層疏鬆,便於耕種。
④保水強:充足肥力的土壤保水能力較強,水分下滲慢,保持時間長。
另外,肥沃土不易淀漿,土壤裂紋多而小。
從土壤外因素辨別
①如果一片土地外多生紅頭醬、鵝毛草、薺草等植物,那麼則為肥土;生長牛毛草、鴨舌草、三棱草、野蘭花、野蔥等的則為瘦土。
②有田螺、泥鰍、蚯蚓、大螞蝗等的為肥土;有小螞蟻、大螞蟻等的多為瘦土。
③有夜潮,幹了又濕,不易曬干曬硬的為肥土;無夜潮現象,土質板結硬化的為瘦土。
『陸』 如何判斷土壤好壞
影響耕地好壞的因素很多,一般包括表土質地、土體構型、土層厚度、坡度、灌溉保證率、水源情況、土壤中速效養分含量(即耕層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鉀含量)等自然因素,也包括距離道路、城鎮、市場的遠近等社會經濟因素,還包括地塊的形狀、面積、種植作物的規模等開發利用程度因素。此外,同一塊耕地,種植不同的作物,其效果不同,所以在評價時,要根據經營的作物種類進行具體判斷。
土體構型就是土地的立體剖面結構。以旱地為例,其土壤一般包括:耕作層(表土層)、犁底層(亞表土層)、心土層和底土層。①耕作層,又稱表土層或熟化層,是受人類耕地生產活動影響最深的層次。有機質含量高,顏色深,疏鬆多孔,理化性狀好則其土壤質量就好。②犁底層,位於耕地層之下,與耕作層有明顯的界限,顏色較淺。此層有托水、托肥作用,但會妨礙根系伸展和土體的通透性,影響耕層與心土層間物質能量的交換傳遞,對作物的正常生長發育不利,所以破除犁底層增加耕層厚度有利於促進作物生長。該層土既要有一定密度以保水保肥,但過硬也會影響植物生長。③心土層,位於耕層或犁層以下,因受到上部土體壓力,較緊實。該層是土壤中保水保肥的重要層次,也是作物生長後期供水供肥的主要層次。④底土層,位於心土層以下,其性狀對整個土體水分的保蓄、滲漏、供應、通氣狀況、物質轉運、土溫變化等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影響較小。
土壤質地是土壤物理性質之一,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徑的礦物顆粒的組合狀況,它反映著土壤內在的肥力特徵。①沙質土的主要肥力特徵為蓄水力弱、養分含量少、保肥能力差、土溫變化快,但通氣性、透水性好,易耕作。沙質土適宜種植耐旱、耐瘠、生育期短、早熟的作物。②黏質土的主要肥力特徵為保水、保肥性好,養分含量豐富,土溫比較穩定,但通氣性、透水性差,耕作比較困難(干時堅硬,濕時黏黏,所以要在一定的含水量條件下耕作)。③壤質土兼有沙質土和黏質土的優點,是較為理想的土壤,其耕作性能優良,適宜種植的作物種類很多。
各類土壤質地差異較大,一般用手就可以區別開來,具體的判斷方法為:①沙土的判斷。能見到或感覺到單個沙粒。干時抓在手中,稍松開後即散落;濕時可捏成團,但一碰即散。②沙壤土的判斷。干時手握成團,但極易散落;潤時握成團後,用手小心拿不會散開。③壤土的判斷。干時手握成團,用手小心拿不會散開;潤時手握成團後,一般性觸動不至散開。④黏壤土的判斷。濕土可用拇指與食指撮捻成條,但往往受不住自身重量。⑤黏土的判斷。干時常為堅硬的土塊,濕時極可塑。通常有黏著性,手指間撮捻成長的可塑土條。
『柒』 土壤檢測方法
一、看土壤的顏色
土壤的顏色是反映土壤在肥力上的一個明顯指標,也是一個最容易掌握的方法。一般土壤顏色比較深的都是肥土,顏色較淺的則為瘦土。
二、看土層深淺(耕作層)
土壤肥沃的田塊土層都比較深,深度通常都大於60公分(水田除外),而貧瘠瘦土則非常淺,嚴重地區甚至低於20公分,只是表層有一層土而已。
三、看土壤適耕性
一般土壤肥沃的田塊,土層疏鬆,易於耕作,「干耕像香灰,濕耕如糖化」;而土壤貧瘠的田塊,土層黏犁,耕作費力,「敲敲一個洞,鋤鋤一條縫」。
四、看淀漿及裂紋
肥土不易淀漿,土壤裂紋多而小;瘦土極易淀漿,易板結,土壤裂紋少而大。
五、看水質
水滑膩、黏腳,日照或腳踩時冒大泡的為肥土;水質清淡無色,水田不起泡,或氣泡小而易散的為瘦土。
六、看保水性
水分有下滲,但速度平緩,灌水一次可保持1周左右的為肥土地;灌水後水層不下滲或沿裂紋快速下滲的均為瘦土。
七、看是否夜潮
夜潮是指夜間表土溫度降低,深層土壤中的溫暖水汽上行,遇到低溫表土後凝結成水而濕潤表土的現象。夜潮現象能說明土壤的兩個優點:第一,透氣性強,溫暖水汽可以上行。第二,土層較深,能夠形成溫差。所以,有夜潮現象的土壤基本上都是肥土;無夜潮現象,說明土質板結硬化,均為瘦土。
八、看保肥性
土壤是一種帶負電的膠體,可以交換吸附一些陽離子(就是養分),而達到保肥的作用,這些被吸附的養分在作物生長過程中會逐漸從土壤中釋放出來以供作物吸收利用。肥沃的土壤通常能夠吸附的陽離子較多,肥效持久。而貧瘠的土壤通常陽離子吸附量較少,大部分養分隨水流失,肥效來得快去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