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挖掘機操作基本技巧
應先觀察工作面地質及四周環境情況,挖掘機旋轉半徑內不得有障礙物等。
挖掘機進入施工現場後,駕駛員應先觀察工作面地質及四周環境情況,挖掘機旋轉半徑內不得有障礙物,以免對車輛造成劃傷或損壞。機械發動後,禁止任何人員站在鏟斗內,鏟臂上及履帶上,確保安全生產。
挖掘機在工作中,禁止任何人員在回轉半徑范圍內或鏟斗下面工作停留或行走,非駕駛人員不得進入駕駛室亂摸亂動,不得帶培訓駕駛員,以免造成電器設備的損壞。挖掘機在挪位時,駕駛員應先觀察並鳴笛,後挪位,避免機械邊有人造成安全事故,挪位後的位置要確保挖掘機旋轉半徑的空間無任何障礙,嚴禁違章操作。
(1)挖土機手工製作方法簡單的擴展閱讀:
挖掘機的相關情況:
1、上坡行駛時出現"跳擋",可將擋位置於低-速位置或Ⅰ擋位置,待機器行駛到坡頂時再停機,排除故障;若減擋不成功或又一次出現跳擋時,應按坡道停機的動作要領及要求停機,排除故障。
2、在下坡道上行駛時出現跳擋,應按加擋的動作要領將擋位置於高-速的位置或採取搶擋措施,待機器行駛到坡底後再停機檢查,排除故障。
3、因挖掘機動臂體積較大,難以採用可靠有效的加熱保溫措施,焊後未能徹底除去焊縫周邊母材淬硬區,導致焊縫強度下降:挖掘機作業過程中振動沖擊較大,焊縫處受力不均使焊縫開裂。
⑵ 新手學挖掘機的技巧
針對不同的作業情況有不同的技巧:
1、操作技術
首先要確認周圍狀況。回轉作業時,對周圍障礙物、地形要比較熟悉,安全操作;盡量不要把終傳動面對挖掘方向,否則特別容易損傷行走馬達或軟管;作業時,要盡量使得左右履帶和地面完全接觸,這樣有利於提高整機的動態穩定性。
2、有效挖掘方法
當鏟斗缸和連桿、斗桿缸和斗桿之間的角度為90度時,挖掘力達到最大;鏟鬥鬥齒和地面保持30度角時,挖掘力最佳,因為這時切土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用斗桿挖掘時,應保證斗桿角度范 圍在從前面45度角到後面30度之間。同時使用動臂和鏟斗,以便做到高效率的挖掘。
3、挖掘岩石
使用鏟斗挖掘岩石會對機器造成較大破壞 ,應盡避免;必須挖掘時,應根據岩石的 裂紋方向來調整機體的位置,使鏟斗能夠 順利鏟入,進行挖掘。
4、坡面平整作業
進行平面修整時應將機器平放地面,防止機體發生晃動,要把握動臂與斗桿的動作協調性,控制兩者的速度對於平面修整至關重要。
5、裝載作業
機體與卡車要保持適當距離,防止在做180度回轉時機體尾部與卡車相碰;盡量 進行左回轉裝上,這樣做視野開闊、作業效率高,同時要正確掌握旋轉角度,以減少用於回轉的時間;卡車位置林比挖掘機低,以縮短動臂提升時間,且視線良好。
挖掘機——網路
⑶ 針筒液壓挖掘機手工製作原理
液壓泵是將機械能轉換為液體壓力能,我們一般見到的只有齒輪泵和柱塞泵。共同點:都是通過容積改變來對液體產生壓力,區別:機構不同,容積位置不同。齒輪泵的液體容積在兩
⑷ 挖掘機挖土甩土的操作步驟,求師傅詳細點說,,
簡單,首先把車停穩,右手柄前推(大臂下降),左手柄前推(小臂出),有手柄向右(放開鏟斗)以上三個動作同時做直到鏟斗接觸地面。然後,左手柄向後拉收小臂同時右手柄向左向下收斗收大臂,這時斗已滿。然後提大臂,左旋轉或右旋轉然後放小臂放斗就行了!明白了嗎!你還可以追問我!
⑸ 挖掘機挖坑作業方法
挖掘機作業方法
按照鏟斗來分,挖掘機又可以分為正鏟挖掘機、反鏟挖掘機、拉鏟挖掘機和抓鏟挖掘機。正鏟挖掘機多用於挖掘地表以上的物料,反鏟挖掘機多用於挖掘地表以下的物料。
1.反鏟挖掘機反鏟式是我們見過最常見的,向後向下,強制切土。可以用於停機作業面以下的挖掘,基本作業方式有:溝端挖掘、溝側挖掘、直線挖掘、曲線挖掘、保持一定角度挖掘、超深溝挖掘和溝坡挖掘等。
2.正鏟挖掘機
正鏟挖掘機的鏟土動作形式。其特點是"前進向上,強制切土"。正鏟挖掘力大,能開挖停機面以上的土,宜用於開挖高度大於2m的乾燥基坑,但須設置上下坡道。正鏟的挖斗比同當量的反鏟的挖掘機的斗要大一些,可開挖含水量不大於27%的一
至三類土,且與自卸汽車配合完成整個挖掘運輸作業,還可以挖掘大型乾燥基坑和土丘等。正鏟挖土機的開挖方式根據開挖路線與運輸車輛的相對位置的不同,挖土和卸土的方式有以下兩種:正向挖土,側向卸土;正向挖土,反向卸土。
3.拉鏟挖掘機
拉鏟挖土機也叫索鏟挖土機。其挖土特點是:"向後向下,自重切土"。宜用於開挖停機面以下的Ⅰ、Ⅱ類土。工作時,利用慣性力將鏟斗甩出去,挖得比較遠,挖土半徑和挖土深度較大,但不如反鏟靈活准確。尤其適用於開挖大而深的基坑或水下挖土。
4.抓鏟挖土機
抓鏟挖土機也叫抓鬥挖土機。其挖土特點是:"直上直下,自重切土"。宜用於開挖停機面以下的Ⅰ、Ⅱ類土,在軟土地區常用於開挖基坑、沉井等。尤其適用於挖深而窄的基坑,疏通舊有渠道以及挖取水中淤泥等,或用於裝載碎石、礦渣等鬆散料等。開挖方式有溝側開挖和定位開挖兩種。如將抓鬥做成柵條狀,還可用於儲木場裝載礦石塊、木片、木材等。
⑹ 玩具挖土機的外形怎麼寫
寫玩具挖土機的外形,要抓住外形的特點,具體如下:
媽媽給我買了一個新的玩具——挖掘機。
我仔細地觀察了一下,覺得挖掘機很酷,很特別,它黃色的皮膚,渾身都是鐵打的,機身像一個「凸」字形,它有著和坦克一樣的履帶輪子,上面有一個駕駛室,前面有一個又大又長的帶畚斗的大手臂,手臂伸縮自如,方便挖土,有時候也會換成一個大鑽頭,用來鑽地或拆房子,整個機身可以360度迂迴轉動,操作起來非常方便。
挖掘機很厲害,馬力大,任何堅硬的東西也會被它擊得粉碎,那有力的大手臂可以一下子挖起一兩噸重的大石塊,那坦克式的輪子哪兒都能去,任何崎嶇不平的道路都阻擋不了它。
挖掘機很勤勞,只要及時給它供應燃料,它就可以夜以繼日,沒完沒了地工作,它夏天不怕曬,冬天不怕寒。
挖掘機的用途也非常廣,比如:公路、橋梁、建築、搶險、房屋拆遷等等都少不了它,它既可以在平地作業,也能在險要的地方大顯身手。
挖掘機也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平時過的平坦的馬路,住的舒適的房子,不都是它所創造的嗎?
有了它,世界變得更美好。
有了它,天塹也可變通途。
⑺ 挖掘機操作方法
一、左手工作裝置操作桿 用於操作斗桿和回轉。具體操作:
1、向上推:斗桿御料;
2、向下拉:斗桿挖掘;
3、向右拉:上車體向右回轉;
4、向左拉:上車向左回轉;
5、中位:當左手操作桿處於中時,上部車體不轉回轉,斗桿不動作。
二、右手工作裝置操作桿 用於操作動壁和鏟斗。具體操作:
1、向下推:動臂下降;
2、向上拉:動臂抬起;
3、向右推:鏟斗御料;
4、向左拉:鏟斗挖掘;
5、中位:當右手操作桿處於中時,動臂和鏟斗不動作。
(7)挖土機手工製作方法簡單的擴展閱讀:
由於挖掘機主要有安全鎖定桿、行走操作桿=左手工作裝置操作桿、右手工作裝置操作桿、行走腳踏板和輔助裝置控制腳踏板等操作縱裝置。
(1)安全鎖定桿 用於控制工作裝置、回轉馬達和行走馬達的液壓油路的接通和關閉。
(2)行走操作桿 用於控制挖掘機前後行走和左右轉彎,一般配合行走踏板一起使用。
⑻ 怎麼畫挖土機
⑼ 製作挖土機模型的過程
你可以用游戲機的搖桿.才15.16塊一個淘寶有賣.你說要怎麼製作.你需要什麼想知道什麼?希望可以幫到你
⑽ 挖掘機技術
不懂LZ有關動臂方面的知識是什麼意思?如果真要把動臂方方面面都弄懂弄全,估計基本就是一個結構設計工程師了。
我工作和挖掘機相關,就了解的方面給你說一點吧。今晚有空,也無聊呵呵,就慢慢給你手打吧,望對你多少有點幫助。
1.「挖掘機有關動臂方面的知識。」
如果是動臂的組成,那就多了,動臂是個機械六桿機構,最外面是挖斗,然後是小臂,再是大臂,動力源是大臂油缸,小臂油缸和鏟斗油缸。
我以230以上的大挖為例,大臂由大臂尾座由銷軸連接在平台主體座的大臂支座上,大臂油缸由兩個下銷軸絞支連接在平台前的兩個支座上,上絞支連接大臂兩側的兩個銷軸,用它實現大臂抬升和下降;小臂尾座由銷軸和大臂前座連接,小臂油缸後端由銷軸連接在大臂的外彎處,前端連接在小臂尾座下端的另一個絞支上,挖斗和連桿什麼的我就不說下去了(免得太多),具體你可以找個圖片就清楚的看到。
動臂方面的知識?這個知識太多了,涉及到材料,總體設計,鋼結構加工和製造工藝,力學分析,應力分析,載荷計算和模擬...真是太多太多了,每一個都博大精深,寫個十來本書都不為過,就我現在的資質,估計只能十年之後再來回答你這個問題了呵呵。
2.「動臂材質問題?」
這個問題相對來說簡單一點,也容易說的清楚,就分為幾個方面說吧。首先是大小臂本身的材料,這個材料並不特殊,國內的大小臂材料用的都是基本的機械結構鋼(Q345A,老叫法是16Mn/A4,是低合金優質鋼軋板),用各種厚度的軋板焊制的中間有加強肋板的箱體結構(基本都是厚板,多厚看機型而定,從20mm到40mm不等),這個箱體製作工藝不算很難。開始是厚板數控切割,大臂上下板經過折彎機折彎成拱形形狀,然後和兩側板一起送畫線區,經過機械銑出焊接坡口(V型30°),再由工人用手工打磨機打磨平整。
然後這四塊平整後的坡口板被送到點焊區,組合在一起,用夾具固定在焊接台上,然後用手工混合氣焊(二氧化碳+氬氣的焊接保護氣)進行點焊固定,點焊的時候把同時會把焊接加強筋(鋼筋或者棒料)焊在要加強或者容易焊接熱變形的部位。點焊完成後,已經組合成型的大小臂被送到手工焊區,由工人把內加強板和管夾,前後絞支支座焊接上去(這些東西不方便用數控焊接)。焊接完後送檢驗區,對焊縫進行檢查和超聲波探傷,確定焊縫合格無裂紋後(有缺陷的要補焊),把已成型的大小臂送到數控焊接區,數控焊機將已經點焊固定但是沒焊合的接縫焊合。焊接完成後再進行探傷檢驗,檢驗合格後大小臂就算真正成型了。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焊接對於挖掘機結構來說是很重要的,直接影響到其結構品質,焊接質量一定要保證(焊縫強度要比母材略高,焊縫等級不少於2級,焊縫均勻飽滿,焊後不變形,不漏焊),這個材料還是次之的,主要看焊接。
然後這個「裸」的大小臂被送到拋丸區,吊掛到拋丸室裡面去拋丸,以消除焊接內應力和去除鋼板表面的起皮(氧化皮),拋丸結束後拉出來的大小臂變得白而光亮。直接被吊運到膩子區(放久了起皮又出來了),由工人手工均勻的抹上一層膩子粉(噴塗前准備,填補缺陷,便於面漆附著)。抹過膩子後,大小臂被吊進噴漆房,噴塗上面漆(混合塑膠漆),然後被拉進烤漆房裡面去,用200度左右的熱風烘烤,讓面漆固結。烤好後大小臂就做成了。
至於挖斗,其實也是Q345A的鋼材焊制的,經過焊板局部加強,鉚接入高錳耐磨鋼斗齒,這個可以向專門的機械廠定做,技術含量也不高,可外購可自製,連桿和絞支座(大小臂頭)的材質也是一樣。值得一提的是銷軸軸承(襯套)和銷軸絞支,這個就屬於外購件了,對加工精度,熱處理的要求比較高,一般是鑄鐵合金或者45鋼碳氮滲後熱處理而成,尺寸精度要高(有些銷軸要冷裝,對精度要求更高),耐磨性要好。
3.「挖掘機安裝順序」
呵呵,這個簡單了,沒什麼難度。
挖掘機產線有部裝區和總裝線,顧名思義,部裝就是把小件合成大件,總裝就是把大件合成機子。產線兩側是部裝區,中間是匯流排,部裝都是為匯流排支持的,受匯流排需求拉動。
產線的起始,叉車會把焊接好的噴漆實效過的底盤(大挖是平台,因為底盤太高,兩個一合攏後不方便工人上下安裝平台)放在產線起始的部裝區上。我就以中小挖為例吧,比較常規一些。然後工人會用底盤翻轉機把底盤翻起來,裝上承重輪,拖帶輪,導向輪和主動輪,並在主動輪上安裝行走液壓馬達,在導向輪上安裝減震器(緊帶器)。輪子都裝好後,底盤被吊到產線上,掛上兩條行走履帶(履帶是外購件,輪子和馬達也是,這個我後面集中一起說吧)。履帶裝好後,產線移動一格,下一格工人給底盤安裝中央回轉支承(一般是好幾台機子一起裝完,一起移動)。然後產線再移動一格,這一格的工人給行走馬達接上液壓管,並在回轉支承中心安裝中央回轉接頭。
底盤就裝好了,然後產線再移動一格,這一格的工人把平台和吊過來和底盤接合。然後產線移到下一格,這一格的工作比較多(事實上這一格比較長),這一格旁邊的工人要把多路閥組件,腳踏板組件(帶有手先導閥,腳先導閥,電磁閥等組件),油濾器安全閥蓄能器組件,分流集流塊組件,轉閥組件,回轉馬達組件,電控單元等都要部裝好,先吊裝挖機的心臟---多路閥,然後把其他閥,腳踏板組件,電控ECU板,依次裝到它們的設備安裝座上,最後接上液壓管和線,這一格的工作量比較大。
然後帶有一堆管和管接頭的挖機底盤和平台(活的像個科幻中的高科技)移到產線的下一格,這一格,挖機被吊裝動力組件(發動機和液壓泵),燃油箱,液壓油箱,該接上的管線接上。然後推向下一格,在這一格吊裝大臂,小臂,大小臂油缸和挖斗油缸(大小臂要在部裝區布好管),並接好全部剩下沒接的液壓管,後吊裝後平衡重。然後移到下一格,吊裝駕駛室,安裝空調組件。然後移到產線的最後一格,在這一格,加好燃油和液壓油,然後測試工人啟動引擎,對引擎工作狀況和電控系統狀況進行檢測評估,合格後進行模擬挖掘(此時還沒有挖斗,就憑空做幾個動作),沒問題後吊裝挖斗。
然後,挖機就可以開出產線了。開到裝潢車間,工人往挖機駕駛室裡面安裝駕駛員座椅,液晶顯示器,並對一些設備進行防塵覆蓋,貼上提示標識,刷上型號,品牌商標,安全注意標識。然後挖機就可以開往倉存區檢驗後停放,等待客戶提貨了。
這是挖機的總裝過程,其實在機械廠的金工車間,都有專門的底盤加工製造線,大小臂加工製造線,拋丸線,噴塗線。加上總裝線旁邊大大小小的部裝區,每個區的工作量都是挺大的。
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究竟做了些什麼。底盤,平台,大小臂自己切割,焊接,噴塗;發動機,外購,高端的基本是進口康明斯,五十鈴,洋馬,三菱,小松,沃爾沃等;液壓泵,外購,基本就是日本KYB,東芝,川崎系列;回轉和行走馬達,外購,KYB,東芝,川崎,力士樂;多路閥,外購,基本是東芝,力士樂,韓國NOV,赫斯可等;各種先導閥和電磁閥,外購,力士樂,韓國NOV等;液壓缸,外購,日本東洋,上海立新等
油濾器等東西就國內選一家買了;液壓管,外購,台灣北機,義大利ATOS等;密封圈和組合墊片就不用說的,也進口的也有國產的;其他的輪子,斗等技術含量並不高,批量定做就可以了,斗找個牛點的焊工自己做都可以。電控系統,外購,西門子,博世,三菱電機..雜一起。
挖掘機和轎車一樣,是典型的產業鏈行業,自製件不多(25%-30%吧),其他的靠產業鏈增值為主。至於品質,看成本,定位,設計水平和配置水平,企業管理和質量控製程度。國內的挖機相比於國外,雖然主要件還是國外的,但是水準還是差的太多,畢竟是抄襲和轉化為主,自主研發底子薄,定位低(定位高了誰還買?差不多價格的話肯定買國外去了)。
打了那麼多,頭都有點暈呵呵..思維亂了就說不清楚了,望能略微幫得上你,以後有需要的,盡量解答,也希望能相互學習和交流。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