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外觀件點焊焊點不平,有凹凸,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解決
我們平常都是用銼刀把兩電極頭銼的平平的,然後合攏後看不到縫隙,在焊接過程時,把焊槍端平。焊過後如果還出現問題就把板件凸出部分打磨平,如果是凹進去就用二保焊燒,燒完後再打磨,很有技術性,剛玩根本玩不轉。
② 鉗工錯凹凸配有什麼技巧
「凹凸件銼配」工藝
1、檢查毛坯料的尺寸是否達到圖紙外形最大尺寸要求;
2、按圖樣要求銼削好外輪廓基準面,達到尺寸(60±0.05)mm、(80±0.05)mm及垂直度和平行度的要求。
3、按圖紙要求劃出凹、凸體所有的加工線,並鑽4-¢3mm的工藝孔。
4、加工凸件:
(1)按劃線鋸去垂直一角,粗、細銼兩垂直面。根據80mm的實際尺寸,通過控制60mm的尺寸誤差值【本處應控制在80mm實際尺寸減去( ­­­­­­­­­­­­­)mm的范圍內】,從而保證達到( )mm的尺寸要求;同樣根據60mm處的實際尺寸,通過控制40mm的尺寸誤差值【本處應控制在1/2×60mm的實際尺寸加( )mm的范圍內】,從而保證在取得尺寸( ­­­­­­­­­­­­­)mm,同時,又能保證其對稱度在0.1mm內。
(2)按劃線鋸去另一垂直角,用上述方法控制並銼削尺寸( ­­­­­­­­­­­­­)mm,至於凸形面的( )mm的尺寸要求,可直接測量。
5、加工凹件:
(1)用鑽頭鑽出排孔,並鋸除凹形面的多餘部分,然後粗銼至接近線條。
(2)細銼凹形頂端面,根據80mm的實際尺寸,通過控制60mm的尺寸誤差值(本處與凸形面的兩垂直面一樣控制尺寸),從而保證達到與凸形件端面的配合精度要求。
(3)細銼兩側垂直面,兩面同樣根據外形60mm和凸形面20mm的實際尺寸,通過控制20mm的尺寸誤差值【如凸形面尺寸為19.95mm,一側面可用1/2×60mm尺寸減去­­­­­( )mm,而另一側面必須控制1/2×60mm尺寸減去­­­­­( )mm】,從而保證達到與凸形面20mm的配合精度要求,同時也能保證其對稱度精度在0.01mm內。
6、全部銳邊倒角,並檢查全部尺寸精度。
7、鋸削,要求達到尺寸(20±0.5)mm,鋸面平面度0.5mm,留有3mm不鋸,最後修去鋸口毛刺。
③ 日常沖壓件的不良原因和糾正預防措施是什麼
造成沖壓製件不良的原因很多,卷料、板料、模具的表面質量會影響最終沖壓製件的品
質,沖壓過程中的操作以及工位器具的裝夾取卸等也有可能損傷製件表面質量,因此,
在整個製造過程的每個環節中都應充分考慮細節,盡量避免出現質量問題,影響最終的
產品外觀。
1、卷料
卷料常見的不良現象主要有以下方面:
(1)鋼板表面或者內部有異物混入;
(2)異物剝落,卷料呈傷疤一樣的狀態;
卷料不良
(3)卷料邊角破損;
(4)邊角(20~30mm)由於應力不均勻而發生變形或者壓皺;
(5)刮痕(輥子表面或者異物質引起);
(6)輥子滑動引起;
(7)邊緣不規則破損;
(8)異物進入後在卷料背面壓出鼓包(異物掉下則消失);
(9)輥子痕跡(異物附著在輥子上引起);
(10)超出規則以外的材質不良;
(11)異物引起表面深度產生明顯的溝痕。
根據實踐經驗發現,以上內容中,5、8、9項是頻率出現最多的製件不良表現或原因。
2、板料
板料常出現的不良現象如下:
(1)毛刺:鋼板截斷面下部位產生毛刺,以截斷面為基準,毛刺高度為0.2mm以上時,
在這里發生的鐵粉會損壞模具並產生凸凹;
(2)輥子印:清洗輥子或者送料輥子附著異物引起(以固定節距發生);
(3)滑動印:由於輥子滑動引起,在突然停止或者加速時發生;
(4)卷料破損或者邊緣起皺:開卷線的導向輥或者模具上的導向輥間隙小時發生的起皺
現象,由於卷料送入不平衡引起;
(5)凸凹:開卷線有異物(鐵屑、灰塵)混入引起凸凹。
3、模具(製件)
模具製件可能出現的常見問題有:
(1)皺紋:由於壓機滑塊調整不良、壓機精度低、氣墊壓力調整不合適、沖頭或者R部
位大等原因引起邊緣或R部位皺紋;
(2)線偏移:製件成形時,首先與模具接觸的部位被擠壓並形成了一條線;
(3)粘合、刮痕:由於材料與凸模或凹模摩擦而在製件或者模具表面出現的不良;
(4)凸凹:開卷線有異物(鐵屑、膠皮、灰塵)混入引起凸凹;
(5)曲折、應變:由於應力不均勻、拉延筋匹配不良或者壓機滑塊控制不良等造成製件
R角部位或者壓花部位發生曲折、應變
(6)毛刺:主要發生於剪切模和落料模,刃口之間的間隙或大或小時會產生毛刺。
4、材料處理
沖壓製件的刮痕、壓痕、圓角部位的變形等不良現象主要由以下原因產生:
(1)沖壓過程:沖壓過程中作業者操作不注意,製件在進出料時移位到模具或者傳送帶
拐角處發生碰撞;傳送帶高度調整不合理;自動化裝備調整不合理(行程、速度等)。
(2)工位器具的裝載和取出:過載(被壓變形);重疊堆放(製件之間相互碰撞);工
位器具搬運時產生碰撞、翻倒、過速。
沖壓製件凸凹
沖壓生產中製件表面最常出現的問題是凹凸問題,這大多是由於材料或者模具表面附著
灰塵或鐵屑而致,它使製件表面質量降低的同時也使生產性下降。
1、凹凸原因
引起凹凸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因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項:
(1)材料:卷料截斷時產生鐵粉;卷料截斷後,截斷面留有毛刺;板料保管或者搬運時
附著有臟物。
(2)模具:拉延筋灼傷時產生鐵粉;拉延模限位排氣孔的位置不合理引起最終製件的凸
凹;剪切模引起(主要是廢料刃口部位)凸凹。
(3)其他:機械手速度設置不合理導致其進入模具內部時發生碰撞等現象從而產生最終
製件不良。
2、降低凹凸的相應對策
對於上述分析中的各種原因,我們可以採取一些相應的對策減少問題的產生。筆者在生
產實踐中總結了一些經驗,雖然這些方法暫時不能產生十分有效的效果,但如果持續檢
查並及時改進的話,一定會達到很好的改善效果。
(1)檢查截斷面
截斷卷料時,截斷模的磨損和破損會產生很多微小的鐵粉附著在刃口上,所以在沖壓生
產前必須在材料區或者沖壓線檢查二重截斷面,以及時清洗板料去除毛刺。
(2)板料清洗裝置的檢查
沖壓生產前必須同時檢查和修整清洗裝置,以使其可以更有效地清洗板料,這也是很必
要的,而且還需注意輥子間隙和清洗油的質量。
具體做法是在一塊鋼板上塗上紅色漆後使其經過清洗裝置,之後檢查紅漆被除去的結果
狀態,如果去除率不達標,則必須檢查和修整清洗裝置。清洗油缺少時必須及時添加。
(3)拉延模的檢查和修正
拉延模需要做定期的檢查和維護,以減少凸凹的產生並維持穩定狀態。通常的做法是用
樣品檢查壓邊圈的粘合劃傷和加工面(凹模圓角、凸模圓角)的情況。
(4)剪切模的檢查和修正
剪切工序後出現凸凹的原因是由於剪切過程中產生了鐵粉,因此在沖壓前必須觀察鐵粉
避免凸凹的發生。
(5)適當的機械手速度
對於半自動的拉延模生產來說,當拉延凸模在下模位置,機械手速度又很快的時候,毛
刺會掉在凸模上部,引起凸凹。為避免這種問題,我們可以在生產前做製件的出料試驗
,合理設置機械手的速度和出料角度,使它不會碰到製件和下模。
3、結論
如果以上五項相應措施(主要是檢查、修整及其日常管理維護)能夠持續進行,沖壓工
廠的製件凸凹問題肯定會大幅減少。當然,如果模具或者清洗裝置出現急劇破損的情況
,凸凹問題會顯著增加。日常生產中,凸凹的發生率會產生變化,如果有不正常的情況
發生時,工作人員必須調查技術原因並採取相應改善措施。
在製件生產過程中當然還可能會出現其他問題,如裂紋和頸縮、曲折和皺紋等,但這些
問題不像凹凸問題那樣常見,並且這些問題通常會伴隨著模具的修正而得以解決,在這
里不再進行詳細的闡述。
④ 凹凸不平工件焊平比如水泥廠打破圓滾
常用的簡易狀態監測方法主要有聽診法、觸測法和觀察法等。
1、聽診法 設備正常運轉時,伴隨發生的聲響總是具有一定的音律和節奏。只要熟悉和掌握這些正常的音律和節奏,通過人的聽覺功能就能對比出設備是否出現了重、雜、怪、亂的異常雜訊,判斷設備內部出現的松動、撞擊、不平衡等隱患。用手錘敲打零件,聽其是否發生破裂雜聲,可判斷有無裂紋產生。 電子聽診器是一種振動加速度感測器。它將設備振動狀況轉換成電信號並進行放大,工人用耳機監聽運行設備的振動聲響,以實現對聲音的定性測量。通過測量同一測點、不同時期、相同轉速、相同工況下的信號,並進行對比,來判斷設備是否存在故障。當耳機出現清脆尖細的雜訊時,說明振動頻率較高,一般是尺寸相對較小的、強度相對較高的零件發生局部缺陷或微小裂紋。當耳機傳出混濁低沉的雜訊時,說明振動頻率較低,一般是尺寸相對較大的、強度相對較低的零件發生較大的裂紋或缺陷。當耳機傳出的雜訊比平時增強時,說明故障正在發展,聲音越大,故障越嚴重。當耳機傳出的雜訊是雜亂無規律地間歇出現時,說明有零件或部件發生了松動。
2、觸測法 用人手的觸覺可以監測設備的溫度、振動及間隙的變化情況。 人手上的神經纖維對溫度比較敏感,可以比較准確地分辨出80℃以內的溫度。當機件溫度在0℃左右時,手感冰涼,若觸摸時間較長會產生刺骨痛感。10℃左右時,手感較涼,但一般能忍受。20℃左右時,手感稍涼,隨著接觸時間延長,手感漸溫。30℃左右時,手感微溫,有舒適感。40℃左右時,手感較熱,有微燙感覺。50℃左右時,手感較燙,若用掌心按的時間較長,會有汗感。60℃左右時,手感很燙,但一般可忍受10s長的時間。70℃左右時,手感燙得灼痛,一般只能忍受3s長的時間,並且手的觸摸處會很快變紅。觸摸時,應試觸後再細觸,以估計機件的溫升情況。 用手晃動機件可以感覺出0.1mm-0.3mm的間隙大校用手觸摸機件可以感覺振動的強弱變化和是否產生沖擊,以及溜板的爬行情況。 用配有表面熱電偶探頭的溫度計測量滾動軸承、滑動軸承、主軸箱、電動機等機件的表面溫度,則具有判斷熱異常位置迅速、數據准確、觸測過程方便的特點。
3、觀察法 人的視覺可以觀察設備上的機件有無松動、裂紋及其他損傷等;可以檢查潤滑是否正常,有無干摩擦和跑、冒、滴、漏現象;可以查看油箱沉積物中金屬磨粒的多少、大小及特點,以判斷相關零件的磨損情況;可以監測設備運動是否正常,有無異常現象發生;可以觀看設備上安裝的各種反映設備工作狀態的儀表,了解數據的變化情況,可以通過測量工具和直接觀察表面狀況,檢測產品質量,判斷設備工作狀況。把觀察的各種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就能對設備是否存在故障、故障部位、故障的程度及故障的原因作出判斷。 通過儀器,觀察從設備潤滑油中收集到的磨損顆粒,實現磨損狀態監測的簡易方法是磁塞法。它的原理是將帶有磁性的塞頭插入潤滑油中,收集磨損產生出來的鐵質磨粒,藉助讀數顯微鏡或者直接用人眼觀察磨粒的大孝數量和形狀特點,判斷機械零件表面的磨損程度。用磁塞法可以觀察出機械零件磨損後期出現的磨粒尺寸較大的情況。觀察時,若發現小顆磨粒且數量較少,說明設備運轉正常;若發現大顆磨粒,就要引起重視,嚴密注意設備運轉狀態;若多次連續發現大顆粒,便是即將出現故障的前兆,應立即停機檢查,查找故障,進行排除。
講的很詳細了,這些診斷方法需要較長時期的經驗累積才能判斷准確。補充一下,聽診可以用改錐尖(或金屬棒)對准所要診斷的部位,用手握改錐把,放耳細聽。這樣作可以濾掉一些雜音。 溫度手感判定訓練:用一結點式溫度計,測出金屬表面的50度,60度,70度,80度幾種狀態,對於低溫時可以用描,考察手能接觸的時間,根據不同時間來斷定溫度。對較高溫度不能手摸時,可以淋少量的水滴觀察水蒸發狀態,然後記住這些狀態。在診斷設備時使用,能得到較為准確的判斷。 溫度手感判定我在《現代機電設備安裝調試、運行檢測與故障診斷、維修管理實務全書》書中看到過,不過我想每個人的耐受能力可能各不相同,還是用總版主說的方法自己實際判斷比較准確。
⑤ 注塑產品常見的100種缺陷問題和解決方法
1、注塑產品常見的100種缺陷問題和解決方法:
一般來說,對於塑料製品性能優劣的評價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外觀質量,包括完整性、顏色、光澤;
第二、尺寸和相對位置間的准確性,即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
第三、與用途相應的力學性能、化學性能、電學性能等,即功能性
因而,如果由於上述三個方面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導致製品缺陷的產生和擴展。
2、注塑件缺陷的原因及其補救方法
填充不滿
1.注塑件缺陷的特徵
注塑過程不完全,因為模腔沒有填滿塑料或注塑過程缺少某些細節。
2.可能出現問題的原因
(1).注塑速度不足。
(2).塑料短缺。
(3).螺桿在行程結束處沒留下螺桿墊料。
(4).運行時間變化。
(5).射料缸溫度太低。
(6).注塑壓力不足。
(7).射嘴部分被封。
(8).射嘴或射料缸外的加熱器不能運作。
(9).注塑時間太短。
(10).塑料貼在料斗喉壁上。
(11).注塑機容量太小(即注射重量或塑化能力)。
(12).模溫太低。 (13).沒有清理干凈模具的防銹油。
(14).止退環損壞,熔料有倒流現象。
3.補救方法
(1).增加註塑速度。
(2).檢查料斗內的塑料量。
(3).檢查是否正確設定了注射行程,需要的話進行更改。
(4).檢查止逆閥是否磨損或出現裂縫。
(5).檢查運作是否穩定。
(6).增加熔膠溫度。
(7).增加背壓。
(8).增加註塑速度。
(9).檢查射嘴孔有沒有異物或未塑化塑料。
(10).檢查所有的加熱器外層用安培表檢驗能量輸出是否正確。
(11).增加螺桿向前時間。
(12).增料斗喉區的冷卻量,或降低射料缸後區溫度。
(13).用較大的注塑機。
(14).適當升高模溫。
(15).清理干凈模具內的防銹劑。
(16).檢查或更換止退環。
注塑件尺寸差異
1.注塑件缺陷的特徵
注塑過程中重量尺寸的變化超過了模具、注塑機、塑料組合的生產能力。
2.可能出現問題的原因
(1).輸入射料缸內的塑料不均。
(2).射料缸溫度或波動的范圍太大。
(3).注塑機容量太小。
(4).注塑壓力不穩定。
(5).螺桿復位不穩定。
(6).運作時間的變化、溶液黏度不一致。
(7).注射速度(流量控制)不穩定。
(8).使用了不適合模具的塑料品種。
(9).考慮模溫、注射壓力、速度、時間和保壓
等對產品的影響。
3.補救方法
(1).檢查有無充足的冷卻水流經料斗喉以保持正確的溫度。
(2).檢查是否劣質或松脫的熱電偶。
(3).檢查與溫度控制器一起使用的熱電偶是否屬於正確類型。
(4).檢查注塑機的注塑量和塑化能力,然後與實際注塑量和每小時的注
塑料用量進行比較。
(5).檢查是否每次運作都有穩定的熔融熱料。
(6).檢查迴流防止閥有否泄露,若有需要就進行更換。
(7).檢查是否錯誤的進料設定。
(8).保證螺桿在每次運作復回位置都是穩定的,即不多於0.4mm的變化。
(9).檢查運作時間的不一致性。
(10).使用背壓。
(11).檢查液壓系統運作是否正常,油溫是否過高或過低(25—60oC)。
(12).選擇適合模具的塑料品種(主要從縮率及機械強度考慮)。
(13).重新調整整個生產工藝。
收縮痕
1.注塑件缺陷的特徵
通常與表面痕有關(請參考「空穴」部分),而且是塑料從模具表面收縮脫離形成的。
2.可能出現問題的原因
(1).熔融溫度不是太高就是太低。
(2).模腔內塑料不足。
(3).冷卻階段時接觸塑料的面過熱。
(4).流道不合理、澆口截面過小。
(5).模溫是否與塑料特性相適應。
(6).產品結構不合理(加強進古過高,過厚,明顯厚薄不
一)。
(7).冷卻效果不好,產品脫模後繼續收縮。
3.補救方法
(1).調整射料缸溫度。
(2).調整螺桿速度以獲得正確的螺桿表面速度。
(3).增加註塑量。
(4).保證使用正確的墊料;增加螺桿向前時間;增加註塑
壓力;增加註塑速度。
(5).檢查止流閥是否安裝正確,因為非正常運行會引致壓
力流失。
(6).降低模具表面溫度。
(7).矯正流道避免壓力損失過大;根據實際需要,適當擴
大截面尺寸。
(8).根據所用塑料的特性及產品結構適當控制模溫。
(9).在允許的情況下改善產品結構。
(10).設法讓產品有足夠的冷卻。
污漬痕 與注射紋
1.注塑件缺陷的特徵
通常與澆口區域有關:其表面黯淡,有時還可見到條紋。
2.可能出現問題的原因
(1).熔融溫度太高。
(2).模具填充速度太快。
(3).溫度太高。
(4).與塑料特性有關。
(5).射嘴口存在冷料。
3.補救方法
(1).降低射料缸前兩區的溫度。
(2).降低注塑速度。
(3).降低注塑壓力。
(4).降低模具溫度。
(5).用PE生產的零件大多都會存在射紋,可根據使用要求
修改入料口位置。
(6).盡可能避免產生冷料(控制好射嘴溫度)。
注口黏著
1.注塑件缺陷的特徵
注口被注口套牽住。
2.可能出現問題的原因
(1).注口套與射嘴沒有對准。
(2).注口套內塑料過份填塞。
(3).射嘴溫度太低。
(4).塑料在注口內未完全凝固,尤其是直徑較大的注口。
(5).注口套的園弧面與射嘴的園弧面配合不當,出現裝似
「冬菇」的流道。
(6).流道不夠拔出斜度。
3.補救方法
(1).重新將射嘴和注口套對准。
(2).降低注塑壓力。
(3).減少螺桿向前時間。
(4).增加射嘴溫度或用一個獨立的溫度控制器給射嘴加熱。
(5).增加冷卻時間,但更好的辦法是使用有較小注口的注口
套代替原本的注口套。
(6).矯正注口套與射嘴的配合面。
(7).適當擴大流道的拔出斜度。
空穴
1.注塑件缺陷的特徵
可以容易地在透明注塑件的「空氣阱」內見到但也可出現在不透明的塑料中。
這與厚度有關,而且常因塑料收縮離開注塑件中心而引起。
2.可能出現問題的原因
(1).模具未充分填充。
(2).止流閥的不正常運行。
(3).塑料未徹底乾燥。
(4).預塑或注射速度過快。
(5).某些特殊材料應用特殊的設備生產。
3.補救方法
(1).增加射料量。
(2).增加註塑壓力。
(3).增加螺桿向前時間。
(4).降低熔融溫度。
(5).降低或增加註塑速度。(例如對非結晶體類的塑料要增
加45%速度)。
(6).檢查止逆閥是否裂開或無法運作。
(7).應根據塑料的特性改善乾燥條件,讓塑料徹底乾燥。
(8).適當降低螺桿轉速和增大背壓,或降低注射速度。
注塑件彎曲
1.注塑件缺陷的特徵
注塑件形狀與模腔相似但卻是模腔形狀的扭曲版本。
2.可能出現問題的原因
(1).彎曲是因為注塑件內有過多內部應力。
(2).模具填充速度慢。
(3).模腔內塑料不足。
(4).塑料溫度太低或不一致。
(5).注塑件在頂出時太熱。
(6).冷卻不足或動、定模的溫度不一致。
(7).注塑件結構不合理(如加強筋集中在一面,但相距較
遠)。
3.補救方法
(1).降低注塑壓力。
(2).減少螺桿向前時間。
(3).增加周期時間(尤其是冷卻時間)。從模具內(尤其是
較厚的注塑件)頂出後立即浸入溫水中(38oC)使注塑
件慢慢冷卻。
(4).增加註塑速度。
(5).增加塑料溫度。
(6).用冷卻設備。
(7).適當增加冷卻時間或改善冷卻條件,盡可能保證動、定
模的模溫一致。
(8).根據實際情況在允許的情況.
⑥ 鉗工凹凸件的注意事項
必須保證基準面的平整。劃線要准確, 在鋸削時,一定在線的外面鋸削,在銼到劃線的位置,必須用游標卡尺測量准確值最後采有推銼,使其達到尺存,凹凸體組合件加工一定要精準才能合卯,不能用一點差錯,在配合時,要去掉毛刺。
工藝步驟
鉗工凹凸件的製作工藝步驟為首先要進行劃線因為是一個配合件,其二是據割,第三是粗銼削,第四精銼進行配合,直到凹面和凸面能夠配合起來達到設計要求,這個工件就算製作完畢了。
鉗工如何搓平面用銼刀來回搓,如果余料多的話,用大銼刀,余料少的話,用小銼刀,鉗工如何搓平面若要將面搓平,其實原理和杠桿的原理差不多,前面用較大的力,而銼刀慢慢搓過工件,力也越來越小,鉗工如何搓平面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多練習練習,這樣你才會掌握其中的技巧。
⑦ 機電一體化畢業技術總結(最好是關於鉗工凹凸配合的 1200字 謝謝啦!~…… )
經過這兩個月的學習,參觀,我體會到了一些東西,實踐是最好的鍛煉這句話是有道理的,因為在工作中,不可能什麼事都跟書本上講的一樣,有些不懂的地方還是靠實際操作一下才能明白,但是這句話也不全對,畢竟在多的實踐也不能離開書本的知識。
詳細介紹一下我們製作燕尾凹凸件配合的過程為了加工出精確的工件,首先要准確的劃出所要求的尺寸。劃線之前要把工件表面清理干凈,除去飛邊和氧化皮。然後災工件表面均勻塗色,使劃線更加清楚。劃線一定要仔細,如果不仔細就會給後來的加工帶來誤差。凸凹配合工件的凸凹邊和燕尾配合的燕尾邊要對稱,要精準,這樣才能保持配合件正反都能配合。
根據所需工件剩下的寬度來判斷一下是否用銼削或鏨削之後再銼削,或者先用鋸切之後再銼削。如果剩餘量很小可以直接用銼刀銼削,選用中等齒銼刀,右手心抵著銼刀木柄的端頭,大拇指放在銼刀木柄的上面,其餘四指放在下面,配合大拇指捏住銼刀木柄。左手掌部壓在銼刀的另一端,拇指自然伸直,其餘四指彎曲扣住銼刀尖端。
手握錘左手握鏨子,鏨子後刀面與工件表面成5°~8°,起鏨時後角要稍大點。鏨削時每次鏨削的厚度約為0.5~2毫米,當鏨削大平面時,先用窄鏨開槽,然後用扁鏨鏨平。
如果所需工件剩餘的寬度較大應先用鋸割。安裝時鋸齒尖向前,鋸條安裝在鋸弓上不要過緊或過松。起鋸時鋸條要垂直於工作表面,並以左手拇指靠穩鋸條,使鋸條正確的鋸在所需的位置上。起鋸角度約為10°左右。鋸條前推時起切削作用應給以適當的壓力,返回時不切削,應將鋸稍微抬起或鋸條從工件上輕輕劃過以減少磨損。快鋸斷時,用力要輕以免弄傷手臂。鋸削速度應根據工件材料及其硬度而定,鋸削硬材料時應低些,鋸削軟材料時可高些,通常每分鍾往復40~60次。
鑽孔前,工件要劃線定心。在工件孔的位置劃出孔直徑圓和檢查圓,並在孔直徑圓上和中心沖出小坑。鑽孔時,先對准樣沖眼試鑽一淺坑,如有偏位,可用樣沖重新沖孔糾正,也可用鏨子鏨幾條槽來加以校正,鑽孔時進給速度要均勻,快要鑽通時,進給量要減小,鑽韌性材料須加切削液。鑽深孔時,鑽頭要經常退出,以利於排屑和冷卻。
在做60°燕尾角時要用萬能角度尺,劃線時要准確,保證角度正確,一定要注意兩邊對稱。在做圓角時要用圓規,把線劃清楚之後用銼刀修正。
最後在配合件配合時要修正,修正時要注意不能磨過,每次都剩餘一點,以防止修正鄰邊時將邊磨過。
通過這次實訓真正的感覺到了理論對操作的指導作用,如果不了解各個工具的使用性能,就不能很好的完成工件的製作,不能正確的使用工具。比如,如果不能正確的使用手鋸,就會使鋸條折斷。如果不能正確使用鑿子,就很有可能傷到手臂。
⑧ 一,根據圖紙要求描述《鉗工加工凹凸配零件》的工藝步驟
1銼一對相鄰直角邊為基準。工具銼刀。
2劃線,劃出零件外形尺寸線以及4個Ø3工藝孔位置線,打樣沖。劃針
3鑽孔,鑽Ø3工藝孔,並且在30×20凹槽處鑽工藝孔。鑽頭
4銼另一對直角邊,保證尺寸80+-0.1。銼刀
5鋸割,鋸出凹凸兩處外形。鋸中間鋸縫。鋼鋸
6銼削凸件,保證尺寸,並依據凸件尺寸銼削凹件。銼刀
7修棱倒角。銼刀
⑨ 凹凸配合件是用來幹嘛的
不同花紋同形狀,屬性都是一樣的。在相同形狀和花紋情況下,有的零件2條屬性,有的零件3條屬性,區分在詞條的多與少上,與花紋和形狀無關。(內測結論有 待考究)
角色零件如何搭配
零件的屬性都一樣,能搭配出提升屬性的,除了3詞條的零件,還有右邊那個共鳴,擁有10、20、30個相同花紋的時候,會獲得額外加成。每個角色都沒有固定的零件搭配,非要說搭配那就硬湊30個相同花紋塞到最強角色上,零件每個角色凹槽都不一樣的,需要各種各樣的形狀,請注意!
零件顏色問題
橙色>紫色>藍色>綠色,橙色的屬性最高,突破次數也是。內測的時候我就只有4個橙色零件,那時候角色卡池還混有零件,橙色零件概率和S角色一樣低。抽出來還要30個相同花紋,湊完還要突破,想想就可以。除了橙色外,其他都是可以刷出來的,我們普通玩家可以用著藍色和綠色,朝著全紫零件方向發展,綠色和藍色突破滿級都是7級,紫色和橙色未知,根本沒有材料突破。
突破星塵如何獲得
凹凸世界沒有刷星塵的,只有刷零件。你想獲得星塵只能拆零件了。常用4個角色都30花紋的時候,不要捨不得,直接拆了零件突破到7級,不然後面的本你都打不過。藍色全套+7可以通關試煉之塔和主線了,需要注意你搭配的角色是不是T0-T1級的,給T2來一套零件,換下來的零件形狀不一定適配其他角色。 雖然拆解之後是100%返還星塵,但是你已經沒有多餘的零件再湊30花紋了,拆解請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