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潤滑油檢測標准,檢測項目有哪些
飛秒檢測發現包括外觀、密度、粘度、粘度指數、閃點、凝點和傾點、酸值、鹼值和中和值、氧化安定性、熱安定性等。主要標准有:
ASTMD5133-05採用溫度掃描技術的潤滑油的低溫、低剪切率、粘性溫度關系的標准試驗方法
ASTMD5293-09用冷啟動模擬器測定-5~-30℃之間發動機油和基礎原料表觀粘度的標准試驗方法
ASTMD5800-08用NOACK法測定潤滑油蒸發損失的標准試驗方法
ASTMD6082-06潤滑油高溫起泡特性的標准試驗方法
ASTMD6335-09用熱氧化機油模擬試驗測定高溫沉積物的標准試驗方法
ASTMD6616-07在攝氏100度時用錐形承載模擬器粘度計測量高剪切速率時粘度的標准試驗方法
ASTMD6821-02(2007)恆定剪切應力粘度計中傳動線路潤滑劑的低溫粘度的標准試驗方法
ASTMD7097-06a用熱氧化機油模擬試驗測定中高溫沉積物的標准試驗方法
ASTMD7098-08ε1用薄膜氧氣吸收(TFOUT)催化劑B測定潤滑劑氧化穩定性的標准試驗方法
ASTMD7110-05a使用過和含油煙發動機油在低溫下的粘度溫度關系標准試驗方法
ASTMD86-09ε1大氣壓下石油產品蒸餾的標准試驗方法
DIN51352-1-1985潤滑劑檢驗.潤滑油老化性能的測定.殘碳增加.用殘碳測定法.根據通入空氣後的老化情況測定
DIN51575-1984礦物油檢驗.硫酸鹽灰分的測定
DINENISO2592-2002石油產品.閃點和燃點的測定.克利弗蘭得(Cleveland)開杯法
GB/T12579-2002潤滑油泡沫特性測定法
GB/T12709-1991潤滑油老化特性測定法(康氏殘炭法)
GB/T1995-1998石油產品粘度指數計演算法
GB/T2433-2001添加劑和含添加劑潤滑油硫酸鹽灰分測定法
GB/T260-1977石油產品水分測定法
GB/T265-1988石油產品運動粘度測定法和動力粘度計演算法
GB/T269-1991潤滑脂和石油脂錐入度測定法
GB/T3535-2006石油傾點測定法
GB/T3536-2008石油產品閃點和燃點的測定克利夫蘭開口杯法
GB/T4929-1985潤滑脂滴點測定法
GB/T511-1988石油產品和添加劑機械雜質測定法(重量法)
GB/T6538-2000發動機油表觀粘度測定法(冷啟動模擬機法)
GB/T7305-2003石油和合成液水分離性測定法
GB/T7326-1987潤滑脂銅片腐蝕試驗法
GB/T9171-1988發動機油邊界泵送溫度測定法
ISO3016-1994石油.傾點的測定
ISO6614-1994石油產品礦物油和合成液水分離的測定
SH/T0059-1996潤滑油蒸發損失測定法(諾亞克法)
SH/T0251-1993石油產品鹼值測定法(高氯酸電位滴定法)
SH/T0327-1992潤滑脂灰分測定法
SH/T0562-2001低溫下發動機油屈服應力和表觀粘度測定法
SH/T0618-1995高剪切條件下的潤滑油動力粘度測定法(雷范費爾特法)
SH/T0631-1996潤滑油和添加劑中鋇、鈣、磷、硫和鋅測定法(X射線熒光光譜法)
SH/T0704-2001石油及石油產品中氮含量測定法(舟進樣化學發光法)
SH/T0722-2002潤滑油高溫泡沫特性測定法
SH/T0751-2005高溫和高剪切速率下粘度測定法(錐形塞粘度計法)
B. 如何檢測、評定潤滑油的質量和性能知道的請告知方法。
現介紹一些潤滑油質量的簡單檢驗方法:
一、雜質把潤滑油裝入試管中,觀察有無懸浮的顆粒狀雜質。粘度大的潤滑油因顏色深,透明度差,懸浮的雜質不易被發現、這時可把這種潤滑油用汽油或柴油稀釋後再進行觀察。
二、粘度將經化驗合乎質量標準的潤滑油裝在試管中,並用軟木塞及蠟封口、不要裝滿,要留5毫米左右高度的空間。把所要檢驗的潤滑油裝在另一試管中,所用試管的規格和裝油量的多少應與前一試管相同,也用軟木塞及蠟封口,同時將兩支試管倒置過來,觀察氣泡的上升速度。如果比標准潤滑油中氣泡上升速度快,說明這種油的粘度偏低。反之,粘度偏高。
三、潤滑性能潤滑油潤滑性能的好壞與潤滑油的粘度有關。通常說沒有粘度或粘度降低了,指的是潤滑油的潤滑性能變差了。潤滑油的潤滑性能降低以後,附著性或粘著性也相應變壞,這樣就不能形成有足夠強度的油膜,也就起不到良好的潤滑作用。潤滑油性能優劣的檢驗:將沾有潤滑油的拇指和食指相互摩擦,如有粘稠的感覺.可以斷定這種潤滑油還有較好的潤滑性能。如有發澀的感覺,可以斷定這種潤滑油已失去了應有的潤滑性能。
四、水分將潤滑油裝入試管里,觀察它的透明度。如果不是清澈透明,而是呈現混濁狀,就可以初步判定潤滑油中含有水分要想確定油中到底是否含有水分、有兩種可靠的方法:
1.將待檢油品倒進試管中,油量為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二。用軟木塞及蠟將試管口封死後,放在酒精燈上加熱。如有氣泡出現,同時發出「啪」、「啪」的響聲,並且在油麵以上的試管壁上凝結有水珠,就可說明油中有水分存在。
2.將無水硫酸鋼(白色粉末)放進裝有潤滑油的試管中,如硫酸銅由白色變為藍色,這也能證明油中有水分存在。這兩種方法不能給出所含水分的多少,只能根據潤滑油在加熱過程中冒泡的多少和所加硫酸銅的多少憑經驗來估計。
C. 如何檢測潤滑油內的水分
一種是GB/T260 ,另一種是GB/T7600,260這個方法是潤滑油水分化驗常常採用的試驗方法,7600是電力用油比如變壓器油等油品採用的試驗方法。
試驗方法不同,結果也不同,260檢測結果如果小於0。03%就視為痕跡(無的意思),7600本來就是微量水分的檢測,可以精確到0。1個ppm一下,就是很微量的水分也可以化驗出來。
水分是指油品中的含水量,用百分數表示。在油品中,大多數品種只允許有痕跡(水含量在0.3%以下)水分,還有部分油品不允許有水分。因為水可以使潤滑油乳化、使添加劑分解、促進油品的氧化及增強低分子有機酸對機械的腐蝕。
(3)華研潤滑油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水分是潤滑油失效,引起機械銹蝕、磨損的重要原因之一,應對的措施是以防為主,監測水分含量可以避免設備的損傷。
嚴格來說,含水量沒有警戒值,而應該越低越好,使用防水防潮的配件例如乾燥型呼吸器、使用高效密封等,發現進水後及時除水,使用離心式油水分離器、真空除水設備,對於延長潤滑油和設備的使用壽命,有著重要意義。
D. 潤滑油檢驗項目及操作流程
潤滑油的檢測項目有:
密度
密度是潤滑油最簡單、最常用的物理性能指標。潤滑油的密度隨其組成中含碳、氧、硫的數量的增加而增大,因而在同樣粘度或同樣相對分子質量的情況下,含芳烴多的,含膠質和瀝青質多的潤滑油密度最大,含環烷烴多的居中,含烷烴多的最小。
粘度
粘度反映油品的內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動性的一項指標。在未加任何功能添加劑的前提下,粘度越大,油膜強度越高,流動性越差。
粘度指數
粘度指數表示油品粘度隨溫度變化的程度。粘度指數越高,表示油品粘度受溫度的影響越小,其粘溫性能越好,反之越差。
閃點
閃點是表示油品蒸發性的一項指標。油品的餾分越輕,蒸發性越大,其閃點也越低。反之,油品的餾分越重,蒸發性越小,其閃點也越高。同時,閃點又是表示石油產品著火危險性的指標。油品的危險等級是根據閃點劃分的,閃點在45℃以下為易燃品,45℃以上為可燃品,在油品的儲運過程中嚴禁將油品加熱到它的閃點溫度。在粘度相同的情況下,閃點越高越好。因此,用戶在選用潤滑油時應根據使用溫度和潤滑油的工作條件進行選擇。一般認為,閃點比使用溫度高20~30℃,即可安全使用。
凝點和傾點
凝點是指在規定的冷卻條件下油品停止流動的最高溫度。油品的凝固和純化合物的凝固有很大的不同。油品並沒有明確的凝固溫度,所謂"凝固"只是作為整體來看失去了流動性,並不是所有的組分都變成了固體。
潤滑油的凝點是表示潤滑油低溫流動性的一個重要質量指標。對於生產、運輸和使用都有重要意義。凝點高的潤滑油不能在低溫下使用。相反,在氣溫較高的地區則沒有必要使用凝點低的潤滑油。因為潤滑油的凝點越低,其生產成本越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一般說來,潤滑油的凝點應比使用環境的最低溫度低5~7℃。但是特別還要提及的是,在選用低溫的潤滑油時,應結合油品的凝點、低溫粘度及粘溫特性全面考慮。因為低凝點的油品,其低溫粘度和粘溫特性亦有可能不符合要求。
凝點和傾點都是油品低溫流動性的指標,兩者無原則的差別,只是測定方法稍有不同。同一油品的凝點和傾點並不完全相等,一般傾點都高於凝點2~3℃,但也有例外。
酸鹼值
酸值是表示潤滑油中含有酸性物質的指標,單位是mgKOH/g。酸值分強酸值和弱酸值兩種,兩者合並即為總酸值(簡稱TAN)。我們通常所說的"酸值",實際上是指"總酸值(TAN)"。
鹼值是表示潤滑油中鹼性物質含量的指標,單位是mgKOH/g。
鹼值亦分強鹼值和弱鹼值兩種,兩者合並即為總鹼值(簡稱TBN)。我們通常所說的"鹼值"實際上是指"總鹼值(TBN)"。
中和值
中和值實際上包括了總酸值和總鹼值。但是,除了另有註明,一般所說的"中和值",實際上僅是指"總酸值",其單位也是mgKOH/g。
水分
水分是指潤滑油中含水量的百分數,通常是重量百分數。潤滑油中水分的存在,會破壞潤滑油形成的油膜,使潤滑效果變差,加速有機酸對金屬的腐蝕作用,銹蝕設備,使油品容易產生沉渣。總之,潤滑油中水分越少越好。
機械雜質
機械雜質是指存在於潤滑油中不溶於汽油、乙醇和苯等溶劑的沉澱物或膠狀懸浮物。這些雜質大部分是砂石和鐵屑之類,以及由添加劑帶來的一些難溶於溶劑的有機金屬鹽。通常,潤滑油基礎油的機械雜質都控制在0.005%以下(機雜在0.005%以下被認為是無)。
硫酸灰分
灰分是指在規定條件下,灼燒後剩下的不燃燒物質。灰分的組成一般認為是一些金屬元素及其鹽類。灰分對不同的油品具有不同的概念,對基礎油或不加添加劑的油品來說,灰分可用於判斷油品的精製深度。對於加有金屬鹽類添加劑的油品(新油),灰分就成為定量控制添加劑加入量的手段。國外採用硫酸灰分代替灰分。其方法是:在油樣燃燒後灼燒灰化之前加入少量濃硫酸,使添加劑的金屬元素轉化為硫酸鹽。
殘炭
油品在規定的實驗條件下,受熱蒸發和燃燒後形成的焦黑色殘留物稱為殘炭。殘炭是潤滑油基礎油的重要質量指標,是為判斷潤滑油的性質和精製深度而規定的項目。潤滑油基礎油中,殘炭的多少,不僅與其化學組成有關,而且也與油品的精製深度有關,潤滑油中形成殘炭的主要物質是:油中的膠質、瀝青質及多環芳烴。這些物質在空氣不足的條件下,受強熱分解、縮合而形成殘炭。油品的精製深度越深,其殘炭值越小。一般講,空白基礎油的殘炭值越小越好。
E. 潤滑油檢測一般檢測哪些項目
潤滑油檢測項目包括:外觀、密度、粘度、粘度指數、閃點、凝點和傾點、酸值、鹼值和中和值、氧化安定性、熱安定性等。
主要標准有:
ASTMD5133-05採用溫度掃描技術的潤滑油的低溫、低剪切率、黏性溫度關系的標准試驗方法
ASTMD5293-09用冷啟動模擬器測定-5~-30℃之間發動機油和基礎原料表觀粘度的標准試驗方法
ASTMD5800-08用NOACK法測定潤滑油蒸發損失的標准試驗方法
ASTMD6082-06潤滑油高溫起泡特性的標准試驗方法
ASTMD6335-09用熱氧化機油模擬試驗測定高溫沉積物的標准試驗方法
ASTMD6616-07在攝氏100度時用錐形承載模擬器粘度計測量高剪切速率時粘度的標准試驗方法
ASTMD6821-02(2007)恆定剪切應力粘度計中傳動線路潤滑劑的低溫粘度的標准試驗方法
ASTMD7097-06a用熱氧化機油模擬試驗測定中高溫沉積物的標准試驗方法
ASTMD7098-08ε1用薄膜氧氣吸收(TFOUT)催化劑B測定潤滑劑氧化穩定性的標准試驗方法
ASTMD7110-05a使用過和含油煙發動機油在低溫下的粘度溫度關系標准試驗方法
ASTMD86-09ε1大氣壓下石油產品蒸餾的標准試驗方法
DIN51352-1-1985潤滑劑檢驗.潤滑油老化性能的測定.殘碳增加.用殘碳測定法.根據通入空氣後的老化情況測定
DIN51575-1984礦物油檢驗.硫酸鹽灰分的測定
DINENISO2592-2002石油產品.閃點和燃點的測定.克利弗蘭得(Cleveland)開杯法
GB/T12579-2002潤滑油泡沫特性測定法
GB/T12709-1991潤滑油老化特性測定法(康氏殘炭法)
GB/T1995-1998石油產品粘度指數計演算法
GB/T2433-2001添加劑和含添加劑潤滑油硫酸鹽灰分測定法
GB/T260-1977石油產品水分測定法
GB/T265-1988石油產品運動粘度測定法和動力粘度計演算法
GB/T269-1991潤滑脂和石油脂錐入度測定法
GB/T3535-2006石油傾點測定法
GB/T3536-2008石油產品閃點和燃點的測定克利夫蘭開口杯法
GB/T4929-1985潤滑脂滴點測定法
GB/T511-1988石油產品和添加劑機械雜質測定法(重量法)
GB/T6538-2000發動機油表觀粘度測定法(冷啟動模擬機法)
GB/T7305-2003石油和合成液水分離性測定法
GB/T7326-1987潤滑脂銅片腐蝕試驗法
GB/T9171-1988發動機油邊界泵送溫度測定法
ISO3016-1994石油.傾點的測定
ISO6614-1994石油產品礦物油和合成液水分離的測定
SH/T0059-1996潤滑油蒸發損失測定法(諾亞克法)
SH/T0251-1993石油產品鹼值測定法(高氯酸電位滴定法)
SH/T0327-1992潤滑脂灰分測定法
SH/T0562-2001低溫下發動機油屈服應力和表觀粘度測定法
SH/T0618-1995高剪切條件下的潤滑油動力粘度測定法(雷范費爾特法)
SH/T0631-1996潤滑油和添加劑中鋇、鈣、磷、硫和鋅測定法(X射線熒光光譜法)
SH/T0704-2001石油及石油產品中氮含量測定法(舟進樣化學發光法)
SH/T0722-2002潤滑油高溫泡沫特性測定法
SH/T0751-2005高溫和高剪切速率下粘度測定法(錐形塞粘度計法)
F. 如何檢測潤滑油粘度質量
模擬試驗項目包括:低溫特性、抗腐蝕性、防銹蝕性、抗泡性、氣體釋放性、抗乳化性、氧化安定性、熱安定性、剪切安定性、水解安定性、橡膠密封性、清凈分散性、抗極壓性等。
理化性能試驗包括:密度、顏色、粘度、粘度指數、傾點、閃點、酸值、水溶性酸鹼、總鹼值、機械雜質、水分、灰分和硫酸鹽灰分、殘炭等。
把潤滑油裝入試管中,調查有無懸浮的顆粒狀雜質.將經化驗合乎質量規范的潤滑油裝在試管中,並用軟木塞及蠟封口、不要裝滿,要留5毫米擺布高度的空間。把所要查驗的潤滑油裝在另一試管中,所用試管的規范和裝油量的多少應與前一試管一樣,也用軟木塞及蠟封口,一起將兩支試管倒置過來,調查氣泡的上升速度。如果比規范潤滑油中氣泡上升速度快,闡明這種油的粘度偏低。反之,粘度偏高。
G. 如何檢測潤滑油是否合格
如何檢測潤滑油是否合格?
需要檢測才知道,它的檢測項目如下:
主要物理性能指標:粘度、粘度指數、水分、閃點、凝點和傾點、機械雜質、不溶物、斑點測試、抗氧化性、抗乳化性、抗泡沫性、抗磨性和極壓性能。
主要化學性能指標:總酸值、總鹼值、防腐性、防銹性、所化安定性和添加劑元素分析。
(1)粘度
粘度是油品內摩擦力的量度,用於衡量油品在特定溫度下,抵抗流動的能力。
檢測方法:用毛細管粘度計來測定油品的流動粘度GB/T265、ASTMD445
檢測目的:油品號劃分的主要依據
(2)水含量
是指油中含水的百分數(游離水、乳化水、溶解水)
檢測方法:測定採用蒸餾法;GB/T260、ASTMD95
檢測目的:水分破壞了油膜,潤滑性能變差。
(3)閃點
油品在規定加熱條件下水分蒸發量
檢測方法:ASTMD92,GB/T267
檢測目的:閃點可以用來判斷油品餾分組成的輕重;閃點是油品的安全指標;
閃點可以檢測潤滑油中混入的輕質燃料油.
(4)總酸值
中和1g試樣中全部酸性組分所需要的酸量,要換算成等當量的酸量。
檢測方法:顏色指示劑法和電位滴定法.
GB/T7304、ASTMD664
檢測目的:判斷基礎油的精製程度;
成品油中酸性添加劑的量度;
油品使用過程中氧化變質的重要判別指標.
(5)總鹼值
取1g試樣中和全部鹼性組分所需要的酸量。
檢測方法:高氯酸電位滴定法SH/T0251-1993、ASTMD2896
檢測目的:能反映內燃機油中鹼性的清凈分散添加劑的多少.
監測鹼性添加劑防油品氧化的能力
對新油總鹼值的檢測
(6)污染度分析
檢測油中污染雜質顆粒的尺寸、數量及分布.
檢測方法:自動顆粒計數法(遮光法)
NAS 1638、ISO 4406
檢測目的:能定量檢測潤滑油中的污染顆粒的數量和污染等級;
對於精密的液壓系統,固體顆粒污染將加劇控制元件的磨損;
對於透平系統,固體顆粒污染將加劇軸承等部件的磨損
H. 潤滑油檢測運動粘度的方法
將兩塊面積為1m的板浸於液體中,兩板距離為1米,若加1N的切應力,使兩板之間的相對速率為1m/s,則此液體的粘度為1Pa.s。 牛頓流體:符合牛頓公式的流體。 粘度只與溫度有關,與切變速率無關, τ與D為正比關系。 非牛頓流體:不符合牛頓公式 τ/D=f(D),以ηa表示一定(τ/D)下的粘度,稱表觀粘度。 又稱黏性系數、剪切粘度或動力粘度。流體的一種物理屬性,用以衡量流體的粘性,對於牛頓流體,可用牛頓粘性定律定義之: 式中μ為流體的黏度;τyx為剪切應力;ux為速度分量;x、y為坐標軸;x/dy為剪切應變率。流體的粘度μ與其密度ρ的比值稱為運動粘度,以v表示。 粘度隨溫度的不同而有顯著變化,但通常隨壓力的不同發生的變化較小。液體粘度隨著溫度升高而減小,氣體粘度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對於溶液,常用相對粘度μr表示溶液粘度μ和溶劑粘度μ之比,即: 相對粘度與濃度C的關系可表示為: μr=1+【μ】C+K′【μ】C+… 式中【μ】為溶液的特性粘度, K′為系數。【μ】、K′均與濃度無關。 不同流體的粘度差別很大。在壓強為101.325kPa、溫度為20℃的條件下,空氣、水和甘油的動力粘度和運動粘度為: 空氣 μ=17.9×10^-6Pa·s, v=14.8×10^-6m2/s 水 μ=1.01×10^-3Pa·s, v=1.01×10^-6m2/s 甘油 μ=1.499Pa·s, v=1.19×10^-3m2/s 由於粘度的作用,使物體在流體中運動時受到摩擦阻力和壓差阻力,造成機械能的損耗(見流動阻力)。 各種流體的粘度數據,主要由實驗測得。常用的粘度計有毛細管式、落球式、錐板式、轉筒式等。在工業上有時用特定形式的粘度計來測定特定的條件粘度。如煉油工業中常用恩氏粘度(或恩格拉粘度)作為石油產品的一個指標,它表示某一溫度下200cm油品與同體積20℃純水,從恩氏粘度計中流出所需時間之比。恩氏粘度與動力粘度的關系可按經驗公式換算。又如橡膠工業中常用門尼粘度為衡量橡膠平均分子量及可塑性的一個指標。 在缺少粘度實驗數據時,可按理論公式或經驗公式估算粘度。對於壓力不太高的氣體,估算結果較准;對於液體則較差。對非均相流體(如低濃度懸浮液)的粘度,可以用愛因斯坦公式估算: 式中μm為懸浮液的粘度;μ為連續相液體的粘度;φ為懸浮液中分散相的體積分數;μd為分散相粘度。當分散相為固體顆粒時,μd→∞,;當分散相為氣泡時,μd→0,μm=(1+φ)μ 。 粘度是流體粘滯性的一種量度,是流體流動力對其內部摩擦現象的一種表示。粘度大表現內摩擦力大,分子量越大,碳氫結合越多,這種力量也越大。 粘度對各種潤滑油、質量鑒別和確定用途,及各種燃料用油的燃燒性能及用度等有決定意義。在同樣餾出溫度下,以烷烴為主要組份的石油產品粘度低,而粘溫性較好,即粘度指數較高,也就是粘度隨溫度變化而改變的幅度較小;含環烷烴(或芳烴)組份較多的油品粘度較高,即粘溫性較差;含膠質和芳烴較多油品粘度最高,粘溫性最差,即粘度指數最低。 粘度常用運動粘度表示,單位mm2/s。重質燃料油粘度大,經預熱使運動粘度達到18~20mm2/s(40℃),有利於噴油嘴均勻噴油。
I. 潤滑油的檢測指標有哪些方面
潤滑油的檢測指標:
一、污染度 ISO4406 、NAS1638
檢測目的:能定量檢測潤滑油中的污染顆粒的數量和污染等級;對於精密的液壓系統,固體顆粒污染將加劇控制元件的磨損;對於透平系統,固體顆粒污染將加劇軸承等部件的磨損。
二、粘度指數——GB/T 1995
檢測目的:粘度指數檢測主要用於新油的質量驗收,對使用過的舊油無多大檢測意義,由於潤滑油的粘度隨溫度的升高而變小,隨溫度的降低而變大。
因此為了保持設備摩擦副之間擁有足夠的油膜,當環境溫差大,潤滑油溫度變化大的設備都要求使用有較高粘度指數的油品。
三、水分——GB/T260
檢測目的:水分會促使油品乳化,降低油膜強度,產生異常磨損,水分能促使油品氧化,增加油泥,惡化油質,甚至加速有機酸對金屬的腐蝕。
水分能使油種添加劑發生水解反應而失效,產生沉澱發生堵塞,使油路不能正常循環供油。
四、閃點——GB/T3536 GB/T261
檢測目的:閃點是一項安全指標。閃點可以用來判斷油品餾分組成的輕重;閃點是油品的安全指標;閃點可以檢測潤滑油中混入的輕質燃料油。
五、傾點 GB/T3535
檢測目的:潤滑油傾點是其低溫性能的重要質量指標,傾點高的潤滑油不能在低溫下使用, 否則會堵塞油路。
對發動機來說,傾點高的油會使發動機啟動困難,尤其是寒冷地區。傾點是鑒別多級機油的重要參數。
六、酸值 GB/T4945 GB/T 7304
檢測目的:判斷基礎油的精緻程度;成品油中酸性添加劑的量度;油品使用過程中氧化變質的重要判別指標。
J. 潤滑油的檢測項目是什麼
東標檢測潤滑油檢測項目:外觀、色度、密度、粘度、粘度指數、閃點、凝點、傾點、酸鹼值、中和值、水分、機械雜質、灰分、硫酸灰分、殘炭、泡沫性、凝膠指數、過濾性、承受能力、清潔度、液相銹蝕、抗擦傷試驗、初餾點、油膜質量、蒸發量、防腐蝕性、硬化實驗。
外觀(色度):油品的顏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製程度和穩定性。對於基礎油來說,一般精製程度越高,其烴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脫除的越干凈,顏色也就越淺。但是,即使精製的條件相同,不同油源和基屬的原油所生產的基礎油,其顏色和透明度也可能是不相同的。
密度:密度是潤滑油最簡單、最常用的物理性能指標。潤滑油的密度隨其組成中含碳、氧、硫的數量的增加而增大,因而在同樣粘度或同樣相對分子質量的情況下,含芳烴多的,含膠質和瀝青質多的潤滑油密度最大,含環烷烴多的居中,含烷烴多的最小。
粘度:粘度反映油品的內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動性的一項指標。在未加任何功能添加劑的前提下,粘度越大,油膜強度越高,流動性越差。
粘度指數:粘度指數表示油品粘度隨溫度變化的程度。粘度指數越高,表示油品粘度受溫度的影響越小,其粘溫性能越好,反之越差。
閃點:閃點是表示油品蒸發性的一項指標。油品的餾分越輕,蒸發性越大,其閃點也越低。反之,油品的餾分越重,蒸發性越小,其閃點也越高。同時,閃點又是表示石油產品著火危險性的指標。油品的危險等級是根據閃點劃分的,閃點在45℃以下為易燃品,45℃以上為可燃品,,在油品的儲運過程中嚴禁將油品加熱到它的閃點溫度。在粘度相同的情況下,閃點越高越好。因此,用戶在選用潤滑油時應根據使用溫度和潤滑油的工作條件進行選擇。一般認為,閃點比使用溫度高20~30℃,即可安全使用。
凝點和傾點:凝點是指在規定的冷卻條件下油品停止流動的最高溫度。油品的凝固和純化合物的凝固有很大的不同。油品並沒有明確的凝固溫度,所謂"凝固"只是作為整體來看失去了流動性,並不是所有的組分都變成了固體。
凝點和傾點都是油品低溫流動性的指標,兩者無原則的差別,只是測定方法稍有不同。同一油品的凝點和傾點並不完全相等,一般傾點都高於凝點2~3℃,但也有例外。
酸鹼值和中和值:酸值是表示潤滑油中含有酸性物質的指標,單位是mgKOH/g。酸值分強酸值和弱酸值兩種,兩者合並即為總酸值(簡稱TAN)。我們通常所說的"酸值",實際上是指"總酸值(TAN)"。
水分:水分是指潤滑油中含水量的百分數,通常是重量百分數。潤滑油中水分的存在,會破壞潤滑油形成的油膜,使潤滑效果變差,加速有機酸對金屬的腐蝕作用,銹蝕設備,使油品容易產生沉渣。總之,潤滑油中水分越少越好。
機械雜質:機械雜質是指存在於潤滑油中不溶於汽油、乙醇和苯等溶劑的沉澱物或膠狀懸浮物。這些雜質大部分是砂石和鐵屑之類,以及由添加劑帶來的一些難溶於溶劑的有機金屬鹽。通常,潤滑油基礎油的機械雜質都控制在0.005%以下(機雜在0.005%以下被認為是無)。
灰分和硫酸灰分:灰分是指在規定條件下,灼燒後剩下的不燃燒物質。灰分的組成一般認為是一些金屬元素及其鹽類。灰分對不同的油品具有不同的概念,對基礎油或不加添加劑的油品來說,灰分可用於判斷油品的精製深度。對於加有金屬鹽類添加劑的油品(新油),灰分就成為定量控制添加劑加入量的手段。國外採用硫酸灰分代替灰分。其方法是:在油樣燃燒後灼燒灰化之前加入少量濃硫酸,使添加劑的金屬元素轉化為硫酸鹽。
殘炭:油品在規定的實驗條件下,受熱蒸發和燃燒後形成的焦黑色殘留物稱為殘炭。殘炭是潤滑油基礎油的重要質量指標,是為判斷潤滑油的性質和精製深度而規定的項目。潤滑油基礎油中,殘炭的多少,不僅與其化學組成有關,而且也與油品的精製深度有關,潤滑油中形成殘炭的主要物質是:油中的膠質、瀝青質及多環芳烴。這些物質在空氣不足的條件下,受強熱分解、縮合而形成殘炭。油品的精製深度越深,其殘炭值越小。一般講,空白基礎油的殘炭值越小越好。
希望這些會幫的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