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迴避法的解決方法

迴避法的解決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16 14:22:32

1. 怎樣用暫時迴避法處理客戶得糾纏不清

[經典回顧]

在銷售的過程中,暫時迴避法是處理客戶對一些問題糾纏不清最好的工具,比如在售後方面,有的事情客戶認為是該我們去做,可是按照規定卻不是我們處理的范圍,這時我們給客戶解釋了大半天卻始終解釋不清楚,如果我們再繼續這樣解釋下去,已經沒有任何的意義,相反的可能會讓客戶的情緒更加的激動,堅定的認為自己是有道理的。

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暫時的迴避讓客戶冷靜下來,然後在進行客觀的溝通。比如,我們可以這樣告訴客戶:「你看我們的問題改日再談好嗎?我一定會給您一個滿意的答復」、「剛才接到一個電話,公司有點事讓我回去處理,我們改天在探討這個問題」等等。

有時候在拜訪客戶的過程中同樣也會出現和客戶糾纏不清的問題,比如我們在給客戶介紹產品的時候,客戶對我們產品和競品做了非常深刻的了解,也許他會問題:「某某產品比你們的產品功能多那麼多,為什麼你們的價格貴呢?」,這時如果我們對某某產品不夠了解,我們只能從我們的產品身上進行解釋,而客戶始終在競品上與我們的產品之間做比較,甚至糾纏不清,這時我們應該暫時的終止這個話題,暫時的迴避,等對客戶所說的競品做了一定的研究了解之後再返回來與其進行溝通,這樣的溝通效果會更好。

[案例分析]

鄭州某地區坐落著這樣一家汽車4S店,眼看就到年底了,來看車的人特別的多,銷售員忙的也是焦頭爛額,生意非常的紅火。

小陳是這家汽車4S店的銷售顧問,這天他接待到了一位從郊區過來的客戶。這位客戶來自農村,對汽車並不是太懂,經過仔細地挑選後終於選到了一台自認為非常滿意的車,高高興興的去辦了手續,然後將車開了出去。

第二天一大早,這位客戶又找上門了,見了小陳就問題:

「你們的車咋回事啊!怎麼屏幕上始終有個燈在亮啊?」

小陳上車一看,原來是發動機故障燈在亮著,因為小陳對汽車有一些了解,所以,他知道這台車可能在出廠時沒有解碼,是廠家的失誤,沒有太大的問題,只要在售後進行解碼就可以了。於是小陳把這台車轉到了售後,並明確的向客戶解釋道:「只要進行解碼就可以了,對汽車的性能沒有任何的影響。」客戶半信半疑的來到售後為自己的車解碼。

售後在為這台車進行了整體的檢查之後,沒有發現任何問題,只是發動機碼沒有解,於是進行了很快的處理,由服務顧問向客戶進行解釋。

服務顧問題:「您的車沒有任何問題,各個性能都非常的良好,只是在您提車前沒有進行常規的解碼,您可以放心地使用。」

客戶:「我擔心我的這個車還是有問題,你給我說到底是咋回事?」

服務顧問又重新把問題的原因說了一遍,可客戶始終覺得自己的車有問題,始終抓住這個問題和服務顧問進行爭辯,無奈之下,叫來了銷售顧問小陳,在小陳進行了解釋之後,這位客戶還是糾纏不清,這時小陳說:

「大哥你看這樣好吧!這個問題我們先不談!這是我們的說明書,您回去可以閱讀一下故障解釋說明,改天做保養的時候我們在解決您這個問題好嗎?」

客戶聽銷售顧問這樣說,也只好答應了。

不久之後客戶就來店裡做保養了,當銷售員再次解釋那個故障燈時,這時客戶說:

「不用解釋,看了說明書之後我已經都明白了!」

……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客戶由於對問題的不了解,勢必會和銷售員糾纏不清,對於銷售員來說這樣的問題可能理解起來非常的容易,可是對於客戶來說,理解一些比較專業的問題就會顯得有點困難,但是他又想把問題搞清楚,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於銷售員及服務人員的糾纏不清。

在案例中,銷售員用「大哥你看這樣好吧!這個問題我們先不談!這是我們的說明書,您回去可以閱讀一下故障解釋說明,改天做保養的時候我們在解決您這個問題好不」暫時的迴避了客戶的問題,一方面給予客戶冷靜、認真思考的時間,另一方面也節省了服務人員的時間,提高了溝通的效率。

[巧手點金]

在面對客戶的糾纏不清時,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給溝通帶來很多的困擾,在處理此類問題時需要注意的是:

首先,不要和客戶進行爭辯,對於此類客戶即使爭辯可能也不會有一個好的結果,銷售員需冷靜的看待客戶的糾纏不清。

其次,暫時的迴避不是放棄處理客戶的問題,讓客戶冷靜或者給予客戶一定的時間思考以後,銷售員對客戶問題還需跟進,直到讓客戶明白。

最後,為暫時迴避所找的理由一定要充分,讓客戶覺得這樣是目前最好的處理方法。

2. 如何面對我們之間的矛盾

處理工作中的矛盾(一)

Purefact
閱3067轉112016-05-06分享收藏
處理矛盾沖突,除了要掌握一定的原則外,還需要採取有效的方法。方法運用得當才會讓矛盾雙方滿意。處理矛盾的方法有很多,現歸納如下:

1

迴避法

迴避法是一種消極處理方法。在領導活動中,無論是個體還是群體之間,矛盾沖突是屢見不鮮的,並且常常是一些令人不快的事情。所以在矛盾發生後,中層主管可能選擇一種消極的處理辦法,如無視矛盾的存在,希望其各自通過減少群體間的相互接觸來消除分歧。

迴避沖突法的運用有其前提條件,即必須保證矛盾沒有嚴重到損害組織的效能。在這種情況下,中層主管通過迴避對策,可讓沖突雙方有和平共處的機會。如果中層主管真想解決矛盾,那麼應該將兩個群體的注意力引向他們之間的共同點,而盡量設法掩飾他們的分歧點。

迴避是不去追究群體間矛盾的原因,因此矛盾可能依然存在,只不過被群體間的相互交往掩蓋起來了。但是,中層主管面臨的危險是,群體間沖突的嚴重程度可能在一個非常不適當的場合大大加劇,有可能極大地損害組織的工作成果。採取迴避這樣的消極辦法,其結果可能會使組織在以後花費大量的人力、時間來解決群體間的矛盾,而這種耗費是組織難以承受的。

所以採取這種策略,面臨的挑戰是要密切注視群體間沖突的程度和嚴重性,並研究這種緊張關系對組織經歷的事件可能產生的影響。雖然對於群體間某些不太嚴重的矛盾,迴避方法是合適的,但在處理群體間的矛盾時,往往還得採取較主動的態度。

2

隔離法

隔離法就是將矛盾雙方分離開來。唯物辯證法認為,凡是矛盾都有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如果將矛盾的雙方分離開來,那麼這個矛盾就會消失或改變其形式,這種特定的矛盾就會得以解決。在領導工作中,善於運用「分離」法往往可以起到「無為而治」的效果。

實際上,在各種組織機構中,隔離法是運用最多的矛盾沖突處理方法,是單位內部調節人際關系、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法。工作中,同志之間、領導班子內部、領導與員工之間都會難以避免地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矛盾,嚴重時還會影響工作的正常進行。其中很多因素在原有格局下一時很難解決,若及時進行人事調整,使矛盾雙方避開直接接觸,就可防止矛盾激化。例如兩個員工在一個部門,日久生怨,鬧起了矛盾,怎麼處理呢?最好的方法當然是將兩個人「分離」開,使其不再經常見面,「馬勺」再碰不到「鍋沿」,問題就解決了。

在組織機構中,垂直管理體系就是隔離法的具體應用。當一個部門需要其他部門合作時,通常的做法不是直接去向該部門提出要求,而是向自己的上司進行匯報,由自己的上司與對方的上司進行協調,由對方的上司向該部門進行安排。這種隔離法減少了部門之間的沖突。但缺點也特別明顯,它不適合現代企業快速反應的需要,同時也缺少團隊的主動協作精神。

3

協商法

協商法是一種相對比較普遍的矛盾沖突處理方法,同時也是最有效的沖突解決方式。當沖突雙方勢均力敵,雙方的理由都比較合理時,適合採用這種方法。具體做法是:管理者首先要分別了解沖突雙方的意見、觀點和理由,接下來組織一次三方會談,讓沖突雙方充分地了解對方的想法,通過有效的交流、溝通,最終達成一致,使雙方的沖突得以化解。

4

折中法

從嚴格意義上說,折中法旨在對當事人雙方進行調和,但它並不講究是否對問題加以真正的處理。作為一名中層主管,可能常常碰到這樣的情況:在處理員工間的矛盾過程中,矛盾的雙方均各有道理,但又失之偏頗,很難明確地判明誰是誰非。這時,採用「折中法」進行調和,息事寧人是一種好的解決辦法。

何為折中?《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對幾種不同的意見進行調和」。也有人認為,折中如中庸。折中是一項重要的領導藝術,可有效防止和糾正「過」與「不及」兩種行為產生的不良後果,其中奧妙,值得玩味。

善於運用折中法應當是一個中層主管的基本素質。在很多情況下,對矛盾雙方的觀點加以折中處理是最有效的方式。通過這種折中處理,一般都可以達到以下效果:

①既揭示了雙方觀點的偏頗之處,又沒有打擊雙方。

②使雙方都看到了對方觀點的合理之處,造成一種百家爭鳴、生動活潑的工作氛圍。

③單位中層主管保持了自己的超然態度,同時也就保持了自己仲裁者的地位。並且可以從各種觀點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吸取各家之長。

矛盾調解的結果是既無全是,也無全非,「各得其所」,而不是非此即彼。這種調和折中的方法同樣也可以用在利益沖突和感情沖突的調解上

3. 客戶糾纏不清——暫時迴避法講的是什麼

中國自古就有俗語說「惹不起躲得起」,意在告誡人們當遇到十分棘手的人和事時,不妨退一步,暫時迴避,以求另闢蹊徑,找尋更好的辦法。在銷售的過程中,銷售人員時常要接觸一些喜歡糾纏不清的客戶,這時就要適當的考慮暫時迴避法,有效地抓住客戶的心。

哥倫布「豎雞蛋」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一次聚會上,哥倫布向在座的客人提出了一個難題:「女士們,先生們,誰能把這個雞蛋給豎起來?」眾人一籌莫展。最後只見哥倫布將雞蛋在桌子上輕輕一敲,敲破了些殼,雞蛋便穩穩地立在了桌子上。哥倫布突破的傳統的不能打破雞蛋殼的思維局限,最終解決了這個並不是很難的「難題」。

完整的雞蛋是球形的,幾乎不可能讓它完好無損的立起來。那麼,我們就迴避它的「完整性」好了,只要稍微讓它破裂一些,就可以使它立起來。「條條大路通羅馬」,一種方法不行,可以嘗試另外一種方法;同理,在與客戶進行溝通時,一種思路行不通,可以變換思維,嘗試另外的思路,說不定就會有神奇的效果。所謂「迴避」,與徹底放棄是不同的,迴避是為了尋求更好結果的暫時離開,是為了更好地和客戶建立關系而採取的繞路而行的辦法。迴避法揭示了策劃的「靈活」特性,打破常規思維,去尋找深入問題本質的最佳途徑。

要想提高迴避法應用意識,就要突出一個「換」字,即在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主動地探索更換問題的可能性。遇到爭論不下的問題,能否換個話題?遇到長期解決不了的問題,能否拋開當前的問題,再向問題的實質深入一步,探索潛伏在問題背後的深層次問題?遇到非付出較大代價不能解決的問題,自問解決這個問題是否值得,是否可以去解決更有價值的問題,是否存在迂迴解決問題的可能性?

這里須格外強調的是:迴避法不主張迴避困難,而是通過轉換問題去面對困難。所以,不能把迴避法作為躲避困難、逃避任務的借口。

某商場內一手機銷售員正面對一個比較「難纏」的客戶。這名客戶已經在櫃台前咨詢了近一個小時了,針對諾基亞8210型號的手機。這名客戶看起來似乎是很想要買的樣子,但為什麼遲遲不肯付賬呢?

客戶:"有諾基亞8210型號的手機電池嗎?"銷售人員:"我們是諾基亞的專賣店,不僅有8210的型號,所有的型號都有。"客戶:"這個電池的待機時間多長呢?"銷售人員:"待機時間是4天。"客戶:"好的,那我再看看別的店。" 銷售人員十分氣憤,自己為客戶講解了近一個小時,可是最後客戶就這么離開了,而且難保客戶還會再回頭購買,心中著實郁悶了很久。可是不久客戶又轉回來了,為了不使該客戶再次流失,銷售人員請自己的銷售主管小王來接待這位客戶。

客戶:"這個電池的待機時間多長呢?"該客戶又提出了相同的問題。

小王:「您關注的待機時間的確是判斷電池好壞的重要指標,不過,買到好的手機電池不僅要看其待機時間,還要看其充電時間。我們這個電池的待機時間是72小時,充電時間是15分鍾,手機電池有許多,不容易選擇,您多看看,多比較一下,然後,決定了再回來。」

之後客戶再到別的店詢問,都是這樣問的:

客戶:「那麼,這個電池的待機時間多長呢?」

銷售人員:「我們這個電池的待機時間是4 天。」

客戶:「那麼,充電時間是多少呢?」

客戶到其他店裡,銷售人員的回答幾乎類似只是待機時間不同,比如:「我們的待機時間是120個小時"或者"我們的待機時間是兩個星期」等。這些回答都是一個水平的,都沒有超越,讓客戶僅僅在時間上進行比較。而小王的回答卻如此高明,首次提到了充電時間和待機時間的關系,並為客戶充分的空間讓其去思考。當客戶詢問其他銷售人員手機的充電時間時,由於其他店的銷售人員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問題,於是他們只能說,要看產品手冊或者不知道。此時,在潛在客戶的頭腦中,率先提出充電時間的銷售人員小王贏得了客戶的信任。最終,該客戶還是在小王的店裡買下了手機。

【專家點撥】

在日常與客戶溝通的過程中,像案例中那樣難纏的客戶屢見不鮮。要想與難纏的客戶建立合作關系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很多時候年輕的銷售人員面對這樣的客戶都會覺得不知所措。這時就要適當地想到暫時迴避法,轉換思路,通過自己得努力來很好地穩住客戶的心。

那麼,在哪些情況下比較適合採用暫時迴避法呢?

第一,客戶對產品的細節問題糾纏不清。客戶在充分了解產品各個方面的信息後,抓住產品的小細節問題不放。這樣的客戶要麼是在和銷售人員打心理戰,想要充分壓價;要麼就是對產品本身沒有十分迫切的需求,並不急於購買。面對這樣的客戶,銷售人員不可急於求成,催促客戶。不妨暫時迴避客戶,給客戶充分考慮的時間,也給自己一個冷靜思考的機會。

第二,客戶和銷售人員爭論不下,發生沖突。這種現象比較容易發生在年輕的銷售人員身上。雖然我們強調說不要和客戶發生不愉快的事,但是面對客戶的糾纏不清時,年輕的銷售人員很容易表現出脾氣暴躁、情緒不穩定的現象。有些客戶很容易借題發揮,和銷售人員發生爭執。這種時候,作為銷售人員就要找借口迴避客戶,可以把客戶交給自己的同事或經理等來接待,讓他們來安撫客戶,以避免矛盾進一步地激化。

第三,銷售人員對客戶的問題不甚清楚。由於人和人之間看待問題的角度、出發點不同,對於同一件產品,不同的人會提出不同的疑問。雖然我們說作為銷售人員要做好充分的准備,但總是有防不勝防的時候。在與客戶溝通的過程中,如果客戶提出的問題銷售人員不甚了解,可以適當地迴避客戶,要麼請知曉問題答案的同事或領導來接待客戶,要麼坦白地告知客戶請求客戶容許自己的失誤。這樣要比「不懂裝懂」更能體現出銷售人員對客戶的坦誠和尊重,有利於贏得客戶的好感。

【有效溝通學精要】

如何才能掌握暫時迴避法的精髓呢?

1.要充分做好准備工作,了解產品的各種性能。

2.要善於分析客戶,及時發現所關注的問題。

3.掌握時機,適時地提出與眾不同的觀點,秀出自己的專業、誠實可信。

4.審時度勢,當自己實在無法解決問題時,就要選擇適當的迴避了。

4. 民事訴訟庭審過程中提出迴避如何處理

民事訴訟庭審過程中提出迴避,處理需根據情況而定,情況如下:
1、審判人員的迴避,由法院院長決定;
2、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
3、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迴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3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
迴避制度是指在民事訴訟中,審判人員以及其他可能影響案件公正審理的有關人員,在遇有法律規定的特別情形時,退出某一案件的訴訟程序的制度。
當事人提出迴避申請到法院作出是否同意申請的決定期間,除案件需要採取緊急措施外,被申請迴避的人員應當暫停執行有關本案的職務。法院決定同意申請人迴避申請的,被申請迴避的人退出本案的審理或訴訟,法院決定駁回迴避申請而當事人申請復議的,復議期間被申請迴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審判或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前三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第四十五條 當事人提出迴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迴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後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被申請迴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迴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採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 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

5. 迴避的方式主要包括哪些

一、迴避的范圍有哪些
是指審判人員具有法定情形,必須迴避,不參與案件審理的制度。所謂法定情形,是指法律規定禁止審判人員參加對案件審理的情形。迴避制度是保證案件獲得公正審理的制度。
迴避的理由因案件的性質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法定范圍內的人員,如果具備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迴避:
(1)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近親屬;
(2)與本案有其他直接利害關系;
(3)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4)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二、迴避的方式有哪些
迴避方式有兩種自行迴避與申請迴避
(一)自行迴避
公安機關負責人、偵查人員自行提出迴避申請的,應當說明迴避的理由,口頭提出申請的,應當記錄在案。
審判委員會委員、合議庭組成人員及獨任審判員有上述(1)(2)(3)(4)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
檢察人員在受理舉報和辦理案件過程中,發現有述(1)(2)(3)(4)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提出迴避;沒有自行提出迴避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決定其迴避。 檢察人員自行迴避的,可以口頭或者書面提出,並說明理由。口頭提出申請的,應當記錄在案。
(二)申請迴避
當事人及共法定代理人要求公安機關負責人、偵查人員迴避,應當提出申請,並說明理由。口頭提出中請的,公安機關應當記錄在案。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迴避要求,應當書面或者口頭向人民檢察院提出,並說明理由,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九條的規定提出迴避申請的,應當提供有關證明材料。人民檢察院經過審查或者調查,符合迴避條件的,應當作出迴避決定;不符合迴避條件的,應當駁回申請。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迴避,應當分別則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

6. 如何迴避一個人

一個人對自己不喜歡的人或事產生厭惡感,是一種正常心理。但厭惡感畢竟是一種消極情緒,長期保持會對您的心態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應該想辦法清除。
1、迴避法。「眼不見為凈」,遠離他們,是最好的方法。
2、一隻眼法。如果沒法使自己與不喜歡的人分開,那麼您可以做到盡量睜一眼閉一眼,視而不見,不去理會他們。
3、反向思考法。厭惡不喜歡的人可能是由於您的思維模式或偏見造成的。因此,調整您的觀念,學會換個角度,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不喜歡的人,這有助於克服您的厭惡情緒。
4、順勢強化法。自己對自己說「不喜歡的人越討厭越好,我看您到底能討厭到哪裡去!」這樣一來,您就會發現原來不喜歡的人也不是那麼討厭。
5、要求自己把不喜歡的人所具有「優點」盡量全部列出來,慢慢您會發現自己的心態在發生可喜的改變。
6、把自己想像成一個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暗示自己「不管您們如何對我,反正我會永遠愛您們」,用這種態度對待不喜歡的人,您心中對他們「厭惡」的心理就會慢慢減除,並會重新看待和審視他們,而對他們產生好感。

7. 迴避策略中解決沖突的方法包括

1、模稜兩可

所謂「外交車輪滾滾,常靠模稜兩可潤滑」,說明了模稜兩可手法在商務外交談判中的作用。一般說來,商務外交談判的立場、原則以及談判觀點應該是鮮明的,但是,這些鮮明的東西在許多場合下卻需要似是而非地表現出來。

在商務外交談判中,往往會遇到一些纏手問題,這時採取一種含糊其辭的策略,進可攻,退可守,這就比簡單地說「是」或「否」更為可取。

2、故意拖延

商務外交中的故意拖延指對必須進行的談判不按時進行而往後推遲。這是通過拖延而實行的迴避策略。在中美之間關於中國復關、人世談判中,對於關稅談判,美方就曾使用過這種策略。

3、抽象承諾

抽象承諾為迴避實質性問題的一種手法,它使談判對方得不到實際權利。



(7)迴避法的解決方法擴展閱讀

迴避策略的缺點採取迴避的辦法可以維持暫時的平衡,但不能最終解決問題。

行為特點:它是不合作的,也是不武斷的;對自己、對別人都沒有什麼要求;忽視和放過某一個問題,否認它是個問題。

採用理由:分歧太小或太大,小到可以忽略或大到根本無法解決;解決分歧的試圖可能會破壞關系,導致問題往更嚴重方向發展;試圖忽略沖突,迴避其他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

閱讀全文

與迴避法的解決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88打六折怎麼計算方法 瀏覽:338
藏香的使用方法 瀏覽:711
41的豎式計算方法 瀏覽:944
如何快速選擇有效的治療方法 瀏覽:919
centos安裝軟體的方法 瀏覽:288
掛衣架安裝方法和步驟 瀏覽:908
乙肝表抗定量檢測方法 瀏覽:604
戒酒什麼方法最快 瀏覽:336
拉力測試儀使用方法 瀏覽:245
電子放大鏡使用方法 瀏覽:971
冰梯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瀏覽:684
榻榻米和床連接方法 瀏覽:192
雜土渣土的鑒別方法圖解 瀏覽:698
冰用哪些方法溶化 瀏覽:633
中國移動寬頻電視網線連接方法 瀏覽:816
簡單有效的去扁平疣方法 瀏覽:526
鳥簡便方法怎麼畫 瀏覽:831
選擇高層管理者最常用甄選方法 瀏覽:220
機械硬碟放在光碟機位置安裝方法 瀏覽:805
外部存儲的計算方法 瀏覽: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