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清代茶葉末釉瓷器的重要特徵
清代茶葉末釉瓷器鑒識與鑒賞
對茶葉末釉的稱贊,最廣為流傳的,是清末寂園叟《陶雅》中的這段文辭:「茶葉末黃雜綠色。嬌嬈而不俗。艷於花。美如玉。笵為瓶。最養目。」
「茶葉末黃雜綠色。嬌嬈而不俗。艷於花。美如玉。笵為瓶。最養目。」此話聽起來頗誘人。但,且不論茶葉末釉是何等風姿,單是細審話中言語,即覺不妥。第一句無疑是對茶葉末釉的描述,這等表述,雖無甚精彩,亦算不得精準,但大體上是不錯的。而後面的幾句,就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既是黃雜綠色,如何嬌嬈?古瓷素三彩中常有此色調的搭配,嬌嬈卻是如何都說不上的。艷於花,就更離譜。茶葉末釉的特點恰恰是「古雅幽穆」,如何艷,且艷於花?好在書中還有對茶葉末釉比較細致的描述,否則,真要懷疑作者是否見過茶葉末釉瓷器了。只是現今說起茶葉末釉,無不引出此句,如果要評價,這句話恰恰是最大的誤導。對古人之盲從,此見一斑。
何為茶葉末釉?比較科學化的說法是:一種失透的鐵、鎂質結晶釉。科學的描述,於欣賞總是無甚助益。對茶葉末釉的考證與分類,對欣賞者而言,也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簡單的說,茶葉末的的產生,根據考古的明證,已推溯至唐代。唐時耀州窯,燒制了大量的茶葉末釉,上佳者,近於清代官窯。唐之後,雖然茶葉末釉並未銷聲匿跡。但似乎已淪為一種副產品,甚至是殘次品,是一種工藝上的失敗。這種失敗一直延續,直到清代,搖身一變,成為宮庭秘釉,僅供皇室珍賞。
由於釉吐灰綠,儼如茶葉之色而故名。釉呈失透的黃綠色,在暗綠的底色上閃出猶如茶葉細末的黃褐色細點,古樸清麗,耐人尋味。古人贊譽說:「茶葉末,黃雜綠色,嬌嫩而不俗,艷於花, 美如玉,最美目。」質地細膩、造型新穎、工藝精湛、釉色鮮艷。
茶葉末釉產生於雍正時期,早在唐代耀州窯及遼金的磁州窯也有類似的釉色。但是,到雍正時,唐英把它和景德鎮瓷器的白瓷胎結合到一起,發明了這種釉色。當初唐英定的名稱叫廠官釉。茶葉末是《陶雅》一書中記錄古玩商人的叫法。好的茶葉末釉很值錢,主要藏於北京的故宮博物院中。從傳世實物看,以雍正、乾隆時期的產品為多,並以乾隆時的燒制最為成功。茶葉末釉中綠者稱茶,黃者稱末。雍正時是有茶無末,乾隆時則茶末兼有。釉色偏綠者居多,有的上掛古銅銹色。因具有青銅器的沉著色調,常被用來仿古銅器,所以又叫「古銅彩」。
作為中國傳統的溫顏色釉品種之一,茶葉末釉以其外釉色頗似茶葉細末而得名,它是釉料中含鐵﹑錳的結晶釉陶瓷。其釉色黃,而中摻雜著綠,在黃褐色的底色中散布著許多細小的綠色斑點。由於配方和製作工藝的變化,釉色不盡相同,故有蟹甲青、鱔魚黃、蛇皮綠、老僧衣等品種。釉面多數呈半木光。
茶葉末釉實際上是一種結晶釉,晶體很小,呈黃綠色或黃褐色,主要分布在釉層表面,表面層下面是黑色底釉。X-射線衍射分析和透射電鏡成分分析表明,析出的晶體屬於輝石類型。輝石是一系列輝石族礦物的總稱,其組成很復雜。由於組成不同,燒成後輝石的品種也不盡相同,顏色當然也不一樣。古代茶葉末釉色調的多樣性,主要是由於配方和燒造工藝條件的變化所造成的。
清乾隆 茶葉末釉羊首尊
茶葉末釉是一種含結晶礦物質的半無光釉,呈深綠黃色,因釉中均勻地布滿形似茶葉的針、片狀結晶體而得名,釉面呈失透狀。《陶雅》中說"瓷以黃黑相間者,謂之茶葉末。其黑色較濃,而又有黃色碎點於底足內外圍繞一遭。瓷致活潑者,則謂之鱔魚發。以成化仿宋者為上。綠多而無碎點者,厥為蟹甲青。有垂沫星若水眼,或如棧眼者,命曰新桔。其綠色亦較濃也。"在雍正時期的《南窯筆記》中將茶葉末釉稱為"廠官釉"。
清雍正 茶葉末釉雙耳爐
茶葉末釉被藝術追求獨具慧眼的雍正皇帝一見鍾情,授意御窯廠成批製作官窯器物,由唐英創建了廠官釉,均為白瓷胎,青褐色釉呈色似茶葉末顏色,釉色中則閃現不規則的黃色斑點和絲紋。這種綠不綠,黃不黃的廠官釉在《陶成記事碑記》中有三種:鱔魚黃、蛇皮綠、黃斑點。這是燒造原料,工藝細節差異派生出的色差,以及人們在品鑒過程中對釉色差異的肉眼判斷所致。黃斑點即蟹甲青,即像蟹殼一樣的青色。
乾隆茶葉末釉精品大器物古穆沉雄。小器物細纖文秀,輪廓線條不能增減,釉色之美更是滋潤、鮮明、活潑,如萬點金星隱於釉中。這些都是後世難以仿製和企及的。
清乾隆 茶葉末釉荸薺瓶
有的乾隆茶葉末釉中的佳品,其釉色深沉豐厚,光華內斂,反復觀之不厭。這種單色釉在雍正時期已達到陶瓷史上的一個顛峰,也代表了人類在陶瓷上對色彩的純熟運用。
乾隆時期官窯茶葉末釉製品多為琢器類,有如意尊、紙槌瓶、觚、三犧尊、罐、綬帶葫蘆瓶、花澆、缽式缸等,碗、盤圓器類少見。如意耳尊是雍正時期的創新器型,乾隆朝十分流行,除茶葉末釉外,尚有鬥彩、青花、粉彩、青釉、仿汝釉等品種,均製作精緻。典雅雋秀的器形與潤澤瑰麗的色釉完美地結合,達到了「合於天造,厭於人意」的藝術境界,富有天然韻致,使人領悟到古人非凡的審美情趣,體現了中國陶瓷藝術美觀與實用的完美結合的真諦。
乾隆以後的茶葉末釉瓷器質量有所下降,已很難燒出雍正、乾隆時期的釉色了。
故宮博物院藏 清咸豐茶葉末釉鋪首耳爐,高13cm,口徑19.8cm,足徑13.5cm。爐撇口,鼓腹,圈足。腹上部置對稱鋪首耳。通體施茶葉末釉。外底署金彩篆書「大清咸豐年制」三行六字款。
② 怎樣鑒別茶葉末瓷器
茶葉末釉瓷器是指在清代由景德鎮窯燒制的一種顏色釉看上去象「如:龍井茶葉末」般顏色的的瓷器。您只要看到瓷器釉的顏色是「茶葉末」的顏色,又好象鱔魚背的顏色,就肯定是茶葉末釉瓷器。如果您不懂顏色的話,可以去問一下顏色師,或到當地印刷公司去咨詢。
③ 現在的茶葉末釉瓷器和老茶葉末釉瓷器有什麼區別
現代的茶葉末釉瓷器與老茶葉末釉瓷器的區別。由現存的瓷器來看,官窯開始批量生產茶葉末釉瓷器始於明代嘉靖年間;明代嘉、萬年間(可能包括隆慶)的茶葉末釉瓷器大多是小件,現已知有筆洗、缽、罐、葫蘆瓶、渣斗、高腳托盤等;嘉靖、萬曆時期的茶葉末釉屬於高溫釉,是在強還原焰氣氛中燒成的,所以其底部呈明顯的帶有明代晚期特徵的亮青釉。胎質為景德鎮麻倉土或高嶺土,也說明明代的廠官窯就在景德鎮;器底款識為青花雙圈內兩列豎寫「大明嘉靖年制」或「大明萬曆年制」的青花款,其中「明」字均為日月平頭,而嘉靖的靖字左邊的立字的最後一筆回到右邊青字的上半部;不排除民窯可能也生產一些茶葉末釉瓷器。現代的茶葉末釉可能在器型上與老瓷沒有區別,但是在其他方面如工藝、顏色、落款都是有很大區別的。
④ 如何通過對釉面的判斷來區分新老瓷器
⑤ 明代茶葉末釉瓷器如何鑒別,怎麼鑒別真偽
茶葉末釉始於唐代,後來一直都有製作,明代的茶葉末釉的特點是黃中帶有黑色或黑褐色的斑點,俗稱為「鱔魚黃」,清代的茶葉末釉一雍正和乾隆時期比較多,雍正的偏黃,這是氧化氣氛中燒制的,乾隆的偏綠,這是還原氣氛中燒制的,俗話說乾隆為茶,雍正為末就是這個意思。明代的茶葉末釉都是在氧化氣氛中燒制的。謝謝
⑥ 如何鑒別茶末袖羅漢杯
看底足露胎之處胎骨磨損情況。一般來說,仿品的磨損比較平滑,沒有真品那麼自然。真品的露胎處顯得比較乾燥,而仿品顯得細膩。
茶葉末釉是我國古代鐵結晶釉中重要的品種之一,屬高溫黃釉,經高溫還原焰燒成。茶葉末釉始燒於唐代,當時的耀州窯曾大量燒制,唐宋時期,山西渾源窯和北方地區一些燒黑釉的窯場也有燒造。常見的產品有執壺、缸、缽瓶、罐、盞之類。而清代景德鎮仿燒則十分成功,一躍成為名貴的色釉品種。景德鎮清代燒成的茶葉末釉多數為琢器陳設瓷器。從傳世實物看,以雍正和乾隆時期產品為多見,雍正茶葉末釉偏黃的居多,乾隆茶葉末釉則偏綠的居多。
⑦ 茶葉末釉瓷器,如何去真正的鑒別
現在世界上大藏家追捧的茶葉末釉瓷器大部分是清雍正、乾隆時期的,它們的拍賣價格高得讓人咂舌,最少也值500萬元,價高者達1500萬元。如此高利必然產生仿品、贗品;同時由於全國性的拆遷扒建使得不少地下古瓷得以重見天日,而這方面至今沒有權威的論證。小編特整理一些鑒定方法,僅供參考。
1、茶葉末釉瓷器年代特徵:
從宮中傳世品來看,清代茶葉末基本都是江西景德鎮御窯廠所稍早,數量多、品種全,製作精美,主要集中在雍正、乾隆二朝,嘉慶、道光、咸豐、光緒朝也有燒造,但數量不是很多。其中雍、乾二朝特色比較鮮明。
2、清代晚期茶葉末釉瓷器特徵:
嘉慶初期茶葉末釉瓷器仍然延續乾隆的風格,有著較高的水準,嘉慶後期,瓷器質量開始下降。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仍有燒制,但是已經逐漸衰落。
3、乾隆茶葉末釉瓷器特徵:
乾隆茶葉末首先是胎體細膩,瓷質緊密,胎壁比雍正時略厚,釉面勻凈,有的帶棕眼和絲文,光澤瑩潤,釉面色調有深淺之分,深者略顯黑褐,淺者因黃色釉面上小黑點密集較多而顯黃色,釉色偏綠者居多,俗稱「蟹甲青」。一般器足為黑褐色,仔細觀察會發現足部釉與露胎釉相接處有刮削時無意留下的一圈小鋸齒狀邊緣。乾隆茶葉末釉瓷器造型繼承了雍正樣式,也有仿古銅器式,還有創新樣式。款識上,多在器物底足內篆書「達清乾隆年制」六字款,少數是四字篆書「乾隆年制」,個別寫於器物口邊六字篆書款。
4、雍正茶葉末釉瓷器特徵:
雍正茶葉末從釉色上看最具魅力,釉面細膩,色澤幽靜勻潤,顏色多變,釉色多偏黃,有茶無末,稱「鱔魚皮」。造型也有明顯的時代特徵,主題突出的是「秀麗」,端莊典雅,講究線條的變化流暢,質朴簡潔,剛中卻帶柔,注重上下比例之前的協調。圓器小件少,琢器多,尤以瓶的數量最多,基本是陳獵瓷,也有部分文房用具。款識均是在器物底足內陰刻四字「雍正年制」或者六字「大清雍正年制」篆書款。字體工整規矩。
⑧ 乾隆茶葉末釉有什麼特點特徵,識別要點
乾隆梅瓶4000萬港元創記錄該拍品是以2200萬港元起拍的,場上競投非常熱烈,價格不斷攀升,最終其鎖定在4150.2萬港元。 茶葉末釉是乾隆時著名的色釉品種,為高溫一次燒成的乳濁釉,施釉較厚,釉中含有很多不規則的黃色小點。釉面為失透狀,釉色黃、綠相間,在暗綠色的底釉中閃耀著許多美麗自然的黃色星點,猶如將茶葉研成細末調在釉里,古樸清麗,耐人尋味,俗稱「茶葉末」,綠者為茶,黃者為末。茶葉末釉得名於它的顏色,但這只是一種較常用的名稱,根據它們的顏色的細微差別,還有一些別的名字,比如「鱔魚黃」、「蟹殼青」等。古人稱,「茶葉末釉,黃雜綠色,嬌嬈而不俗,艷於茶,美如花,范為瓶,最養目」。本公司擁有一大批收藏藝術品的買家,而且擁有掌握買家的不同需求。還有專門的策劃人員對拍品進行專門的包裝,運用互聯網和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等多種媒介,進行宣傳推廣。提高拍品在拍賣會上成交率和價位。公司秉持「讓人類了解享受中華文化藝術」,建立世界一流文化、藝術服務企業,為古玩藝術品愛好者提供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服務平台。買家構成:主要買家來自海外,新馬泰、澳大利亞、英國、美國等大量海外買家。華南富甲;華北大買家;江浙一帶地產老闆;溫州企業家等各行各業,全國各地買家,收藏家! 公司力致搭建古玩古董(瓷器、玉器、字畫、紫砂壺、田黃、佛像、銅鏡、古錢幣、傢具、漆器、牙雕、木雕、珠寶、翡翠、奇石、名酒等)鑒定拍賣交易平台。
⑨ 雍正茶葉末釉瓷器怎麼可以辨別年份
瓷器的鑒別能夠斷到年份是不現實的,除非真品瓷器的款識是記年款的干支款,這是可以鑒定到具體年份的,其它真品瓷器只能斷到代,而不能斷到年份,就是斷到代也是很不容易的。茶葉末釉屬於高溫黃釉,雍正時期最多,但是也沒法鑒定到年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