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黃芩苷薄層鑒別方法

黃芩苷薄層鑒別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14 16:28:54

1. 牛黃解毒片的薄層鑒別為什麼用氯仿

(1) 取該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草酸鈣簇晶大,直徑60~140μm 牛黃解毒片
。不規則碎塊金黃色或橙黃色,有光澤。 (2) 取該品1片,研細,進行微量升華,所得的白色升華物,加新配製的1%香草醛硫酸溶液1~2滴,液滴邊緣漸顯玫瑰紅色。 (3) 取該品2片,研細,加氯仿10ml研磨,濾過,濾液蒸干,加乙醇0.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照牛黃解毒丸[鑒別](2)項下自「另取膽酸」起試驗,顯相同的結果。 (4) 取該品1片,研細,加甲醇20ml,超聲處理15分鍾,濾過,取濾液10ml,蒸干,殘渣加水10ml 使溶解,加鹽酸1ml,加熱迴流30分鍾,放冷,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20ml,合並乙醚液,蒸干,殘渣加氯仿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大黃對照葯材0.1g,同法製成對照葯材溶液。再取大黃素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4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H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葯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5個橙黃色熒光主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橙黃色熒光斑點,置氨蒸氣中熏後,日光下檢視,斑點變為紅色。 (5) 取本品4片,研細,加乙醚30ml,超聲處理15分鍾,濾過,棄去乙醚,濾渣置水浴上揮盡乙醚,加甲醇30ml,超聲處理15分鍾,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水20ml,加熱使溶解,滴加鹽酸調節PH值至2~3,加醋酸乙酯30ml提取,分取醋酸乙醋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芩苷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以含4%醋酸鈉的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醋-丁酮-甲酸-水(5:3:1: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三氯化鐵乙醇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2. 黃芩是什麼問道

【性狀】本品呈圓錐形,扭曲,長8~25cm,直徑1~3cm。表面棕黃色或深黃色,有稀疏的疣狀細根痕,上部較粗糙,有扭曲的縱皺或不規則的網紋,下部有順紋和細皺。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黃色,中間紅棕色,通稱子芩,以清火養陰為主;老根中間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狀或已成空洞,稱枯芩,以清火敗毒為主。氣微,味苦。
【性味與歸經】苦,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
【功能與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於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
【臨床應用】
1. 用於濕溫發熱、胸悶、口渴不欲飲,以及濕熱瀉痢、黃疸等症。對濕溫發熱,與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應用;對濕熱瀉痢、腹痛,與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可與茵陳、梔子、淡竹葉等同用。
2. 用於熱病高熱煩渴,或肺熱咳嗽,或熱盛迫血外溢以及熱毒瘡瘍等。治熱病高熱,常與黃連、梔子等配伍;治肺熱咳嗽,可與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熱妄行,可與生地、牡丹皮、側柏葉等同用;對熱毒瘡瘍,可與金銀花、連翹等葯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清熱安胎作用,可用於胎動不安,常與白術、竹茹等配合應用。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英文名】 RADIX SCUTELLARIAE
【別名】山茶根、黃芩茶、土金茶根
【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黃芩 Scutellaria calensis Georgi 的乾燥根。春、秋二季採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後撞去粗皮,曬干。
【製法】
黃芩片:除去雜質,置沸水中煮10分鍾,取出,悶透,切薄片,乾燥;或蒸半小時,取出,切薄片,乾燥(注意避免曝曬)。本品為類圓形或不規則形薄片,外表皮黃棕色至棕褐色,切面黃棕色或黃綠色,具放射狀紋理。照上述[鑒別](1)、(2)項下試驗,應顯相同的結果;照上述[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測定,含黃芩苷(C21H18O11)不得少於8.0%。
酒黃芩:取黃芩片,照酒炙法(附錄Ⅱ D)炒干。本品為類圓形或不規則形薄片,外表皮棕褐色,切面黃棕色,呈放射狀紋理,略帶焦斑,中心部分有的呈棕色。照上述[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測定,含黃芩苷不得少於8.0%。
【性狀】本品呈圓錐形,扭曲,長8~25cm,直徑1~3cm。表面棕黃色或深黃色,有稀疏的疣狀細根痕,上部較粗糙,有扭曲的縱皺或不規則的網紋,下部有順紋和細皺。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黃色,中間紅棕色;老根中心枯朽狀或中空,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氣微,味苦。
【顯微特徵】 橫切面 木栓層為數層至20餘層扁平細胞組成,其中散在嗜細胞。木栓組織外緣多破裂。皮層狹窄,散在纖維及石細胞。韌皮部較寬廣,有多數纖維與石細胞,石細胞多分布於外側,纖維單個散在或數個成群,多分布於內側;形成層環狀明顯;木質部導管單個散在或數個成群,周圍有木纖維束;木射線較寬。老根中央有一至多個同心狀的木栓組織環。薄壁細胞中還澱粉粒。
【鑒別】
(1) 本品粉末黃色。韌皮纖維單個散在或數個成束,梭形,長60~ 250μm,直徑9~33μm,壁厚,孔溝細。石細胞類圓形、類方形或長方形,壁較厚或甚厚。木栓細胞棕黃色,多角形。網紋導管多見,直徑24~72μm 。木纖維多碎斷,直徑約12μm ,有稀疏斜紋孔。澱粉粒甚多,單粒類球形,直徑2~10μm,臍點明顯,復粒由 2~3 分粒組成。
(2)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聲處理20分鍾,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芩對照葯材1g,同法製成對照葯材溶液。再取黃芩苷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以含4%醋酸鈉的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為展開劑,預平衡30分鍾,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三氯化鐵乙醇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葯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一相同的暗綠色斑點。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甲醇-水-磷酸(47:53:0。2) 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80nm 。理論板數按黃芩苷峰計算應不低於25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在60℃減壓乾燥4 小時的黃芩苷對照品適量,加甲醇製成每1ml 含60μg 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中粉約0。3g〔同時另取本品粉末測定水分(附錄Ⅸ H第一法)〕,精密稱定,加70%乙醇40ml,加熱迴流3 小時,放冷,濾過,濾液置100ml 量瓶中,用少量70%乙醇分次洗滌容器和殘渣,洗液濾入同一量瓶中,加70%乙醇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1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黃芩苷(C21H18O11) 不得少於9。0% 。
【性味歸經】苦,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於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 3~9g 。
【用葯忌宜】:」②《本草經疏》:「脾肺虛熱者忌之。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腎虛而少腹痛,血虛腹痛,脾虛泄瀉,腎虛溏瀉,脾虛水腫,血枯經閉,氣虛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虛胎不安,陰虛淋露,法並禁用。」
【葯物配伍】:《葯對》:「山茱萸、龍骨為之使。惡蔥實。畏丹砂、牡丹、藜蘆。配柴胡,通調表裡,和解少陽;配白術,清熱安胎;配半夏,苦降辛開;配黃連,清熱燥濕;配枳實、厚朴,消食和胃。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備注】
(1)無對濕溫發熱,可與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應用;對濕熱瀉痢、腹痛,又常與白芍、葛根、甘草同用;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可與綿茵陳、梔子、淡竹葉等同用。治熱病高熱,常與黃連、山梔等配伍;治肺熱咳嗽,可與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熱妄行,可與生地、丹皮、側柏葉等同用;對熱毒瘡瘍,可與銀花、連翹等葯同用。用於胎動不安,常與白術、竹茹等配合應用。
葯方選錄
1、治小兒心熱驚啼:黃芩(去黑心)、人參各一分。搗羅為散。每服一字匕,竹葉湯調下,不拘時候服(《聖濟總錄》黃芩散)
2、瀉肺火,降隔上熱痰:片子黃芩,炒,為末,糊丸,或蒸餅丸梧子大。服五十丸。(《丹溪心法》清金丸)
3、治慢性氣管炎:黃芩、亭藶子各等分,共為細末,糖衣為片,每片含生葯0.8克,每日三次,每次五片。(內蒙古《中草葯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4、治上呼吸道感染,腸炎:黃芩切碎,加四倍量水浸泡四小時,過胳殘渣,再加二倍水浸泡兩次,合並濾液,用20%明礬液倒入浸液中,調節pH為3.5(每100公斤黃芩,需明礬6~8公斤),產生黃色沉澱,靜置四小時,棄去上層清液,將沉澱物裝人布袋中加水過濾,烘乾,粉碎,造粒打片。侮次服二至三片。(遼寧《中草葯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5、治少陽頭痛及太陽頭痛,不拘偏正:片黃莽,酒浸透。曬千為未。每服一錢,茶、酒任下。(《蘭室秘藏》小清空膏)
6、治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黃芥三兩,芍葯二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傷寒論》黃芩湯)
7、治淋,亦主下血:黃芩四兩,細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千金翼方》)
8、治吐血衄血,或發或止,皆心臟積熱所致:黃芩一兩(去心中黑腐),搗細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不計時候,和滓溫服。(《聖惠方》黃芩散調)
9、治崩中下血:黃芥,為細未。每服一錢、燒秤錘淬酒調下。(《本事方》)
10、治婦人四十九歲已後,天癸卻行 或過多不止:黃芩心枝條者二兩(重用米醋,浸七日,炙干,又浸又炙。如此七次)。為細未,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溫酒送下,日進二服。(《瑞竹堂經驗方》芩心丸)
11、安胎:白術、黃芩、炒曲。上為未,粥丸,服。(《丹溪心治》)
12、治肝熱生翳,不拘大人小兒:黃芩一兩。淡豉三兩,為未。每服三錢,以熟豬肝裹吃,溫湯送下,日二服。忌酒、面。(《衛生家寶方》)
13、治眉眶痛,屬鳳熱與痰:黃芩(酒浸,炒)、白芷。上為未,茶清調二錢。(《丹溪心法》)
14、治灸瘡血出:酒炒黃芩二錢。為未,酒服。(《怪證奇方》)
15、治火丹:杵黃芩末,水調敷之。(《梅師集驗方》)
16、治產後血渴,飲水不止:黃芩(新瓦上焙乾)、麥門冬(去心))各半兩。上件,細切。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楊氏家藏方》)

3. 屬性是酸性的中葯材

中葯分析

(一)定義:

1。中國傳統醫學的定義,以中國醫學理論,運用現代分析方法,中國醫學理論與應用學科的質量分析。

2。根據中國醫學葯典規范和其他要求制劑的處方葯原料葯將被加工成具有一定規格,可直接用於疾病的預防,治療葯物。它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3的寶庫。醫葯(中國專利葯)在中國傳統醫學的定義後,一些葯品和葯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允許在市場上出售,可以給病人的醫生診斷,病人可能也可以直接使用基於經驗和常識中葯產品。

(二)

歷史,早在戰國時期,醫生誰是第一本書成為了中國醫學經典「黃帝內經」中國醫學理論奠定了基礎漢代張仲景的著作「傷寒」,「金匱要略」,不僅能夠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傳統葯品,治療系統,而且還再現了許多著名的處方,晉代葛洪的著作「肘後備急方」最早到一家葯店概念,主張大批量生產,以備急用;偉大的醫學家李施珍茗,總結了歷史的中葯用葯經驗,本書的「本草綱目」,這本書收集包含1892種葯物,處方超過13,000首,近40種劑型,是中國傳統醫葯在世界知名的傑作。

(三)評價歷史

,初始感官檢驗,測試只能由一個有經驗的人,外行,然後充分認識缺乏客觀指標。 20世紀50年代開始中國葯及其制劑的質量管理納入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 63版葯典二,其中的第一個集合包含草葯和草葯制劑。 95版本有522種葯材被包含,中國醫學398種,同比增長44%。配方是注射。測試方法,使用植物形態和物理化學方法代替傳統的感官檢驗方法,如顯微鑒定技術,化學鑒別方法,色譜法,薄層色譜法包含在葯物制劑識別,編制不同的劑型規格檢查檢驗等有害雜質:碎片,砷鹽,重金屬等,和某些葯物成分已清楚的活性成分的含量測定,水平也大大提高。

(四)葯典介紹:標準的內容包括[處方],[方法],[性狀],[鑒別],[檢查],[確定]及其他項目,但整體水平而言,也

發展階段,有許多問題需要改進研究。尤其是確定該項目是中國傳統中葯制劑弱點分析葯典例如葯典出版了六,53年無葯,出版了一部包含63種草葯和草葯制劑,無標識,考試內容,只有在測量處方葯和傳統工藝質量控制。 77年版,開始採用顯微鑒別方法,粉末含質的原料葯材,少數品種增加物理和化學分析和准備個別品種根據一般規則的規定,需要測定項目。 85版開始採用薄層色譜法對各種化學成分的分離鑒定試驗後作出的准備。 90版,色譜分析技術已被廣泛應用。 95版本比較突出的特點,從收集的中國傳統醫葯包含品種,增加了檢測方法。測定中葯中的比例:1.48%,77版,85版,5.31,8.73%,90版,95版,12.81%。因此,確定中國傳統醫葯研究的內容,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以提高葯品標准和水平,確保葯品的質量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五)中國醫學分析的關鍵問題:如何判斷中國傳統中葯的質量評價指標。

1。中國傳統醫葯作用的物質基礎之一的化學成分

尤其是中葯復方制劑,含有活性成分和雜質較多,未知的內容很多,很大的差異,非常復雜的作用(一個多葯山楂:主要取決於准備健胃消食的有機酸,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基礎,然後確定類黃酮)。因此,只有在天然葯物化學,葯理學,葯劑學,葯物分析和臨床和基礎科學等領域深入研究的機制,成熟的傳統中葯制劑的主要活性成分及相互關系的行動,以做出了客觀評價其質量指標,制定了較為完整的質量標准,實現中國醫葯質量控制評價的變化。

2。許多因素的內容

原葯材(生長條件,收獲時間,儲存條件)接受檢查;

2)技術的影響;

3 )存儲。

3。原則:氣味:「君,臣,佐,使」的主葯,貴重葯,毒性葯物成分:活性成分,有毒成分和成分特點。

4。分析功能:

1)前處理(提取,純化和濃縮);

2)測量方法具有高度特異性,靈敏度高,分離效率高;
>

3)方法簡單

4)必須有中國醫學的理論指導;

5)利用當代先進的科學技術,逐步證明了其作用機制,尋求評估和控制其質量的新方法,新途徑,為人類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

醫葯走向世界。

5。醫葯化工分類

1)麻黃生物鹼,黃連,延胡索,東莨菪鹼,粉防己鹼,附子,鉤藤,蝙蝠葛鹼,石蒜,秋水仙鹼。定義一個類的含氮有機化合物存在於生物體中,可以自由組合成酸式鹽。最有一個復雜的環結構,該環中的氮原子,與光學活性和生理活性。

甙定義誰可以水解糖與非糖化合物。

(1)類黃酮和黃芩苷,槲皮素和蘆丁,橙皮甙,異黃酮

(2)蒽醌類化合物和苷大黃,虎杖

(3)香豆素類化合物和他們的七葉苷和七葉苷,矮兒茶素

(4)強心甙的頭發花黃海洋,山谷百合,黃花夾竹桃,蟾蜍

( 5)皂甙甘草,山葯,雪膽,柴胡

(6)其他苷

含氰甙苦杏仁;酚甙,熊果酚甙,牡丹酚,硫甙黑芥子種子甙,甙生物鹼龍葵素苷,木脂素苷五味子素圖案子苷,吲哚苷松藍甙,環醛甙的梔子苷臭螞蟻,玄參甙,其他牽牛子甙苦甙。

3)揮發油薄荷油,樟腦油,樟腦,芸香油。水不混溶的揮發性油狀組成,總稱,大多具有芳香氣味的水蒸氣蒸餾獲得從中國傳統醫學的定義。

4)萜山道,穿心蓮,TSN。異戊二烯稀冷凝

5)有機斑蝥,原來的兒茶素。除了氨基酸廣泛地存在於植物的酸性成分。脂肪營巢,巢和萜烯香氣。

6),紫草醌白花丹素。凡具有兩個羰基和含有共軛雙鍵的化合物的碳環簡稱為醌,氫醌的前外除有惡二唑,苯醌,萘醌,菲醌。

7),法律環酮蛇麻草平原。具有羰基的碳環化合物。

8)甾體類β-谷甾醇,麥角甾醇,豆甾醇,膽汁酸,膽固醇等

9),可水解單寧(沒食子逆沒食子)膽,縮合單寧(雙兒綠茶提取物)。比較大的一類分子,蛋白質合成可以是水不溶性的沉澱物一般的多元酚衍生物。

10)茯苓多糖,香菇,雲,靈芝

11)的氨基酸中含氮有機物質,廣泛存在於植物和動物的分子中含有氨基和羧基組,所謂的氨基酸,在自然界中發現的近300種。美舌藻海?人草酸,使君子使君子,南瓜種子南瓜種子天冬醯胺酸,棉皮。 p> 12)通過的各種α-氨基酸組成的一類聚合物,其分子量約10000,從小到大到千萬或多個肽鍵的蛋白和酶。 TCS,菠蘿蛋白,雷丸素。

二,中國傳統中葯制劑分類

(一)液體制劑

1。混合物指的草葯混合物和口腔的水或其它溶劑萃取,將萃取液濃縮製成的口服液體制劑。單次口服劑量包裝的所述混合物。

2。酊劑和酒劑葯酒蒸餾代理的是提作出的透明液體酒勁制劑;酊用葯浸出或溶解濃度的乙醇製成的透明的液體制劑。

(二)半固體制劑

1。煎膏劑膏滋是指葯材水煎煮,濃縮,去渣,加蜂蜜或糖製成的提煉半流體制劑,也可以加入一些煎膏劑,粉劑,攪拌後混合系統。

2。提取劑和流浸膏流浸膏是指用適當的溶劑提取的活性成分草葯,部分溶劑蒸發的濃度調節到所要求的標准,並做了准備,1克/1毫升,乙醇作為防腐劑。

中提取劑與合適的葯用活性成分指的是溶劑萃取,將溶劑蒸餾除去,或嵌段濃縮成粘稠的糊狀物,粉末制劑浸出25克/克,最原始的材料。

(三)固體制劑

1。丸是粉劑或葯材提取物加一個合適的粘合劑或輔料製成的球形或類球形制劑。基膠粘劑及制備方法分為不同的葯片,水蜜丸,濃縮丸,糊丸,濃縮丸和顆粒等

2。粉製成各種草葯混合粉末配方的口服和外用兩種種。

3。顆粒劑與合適的賦形劑和葯材提取物或粉末製成的顆粒制劑的顆粒也被稱為。

4。平板電腦是指葯材粉末或提取加輔料製成的壓片制劑。

5。膠囊劑,硬膠囊劑,軟膠囊劑,腸溶膠囊。 />硬膠囊是指一定量的葯用提取物粉末或賦形劑加粉末或顆粒填充於膠囊中製成的中空,或者直接安裝在中空成膠囊粉劑。軟膠囊是指提取草葯合適的賦形劑的一定量的附加密封的球形或其他軟質材料的形狀,在日本,通過壓縮,軟明膠日本木材,甘油,或其它葯學上可接受的材料制備。腸溶膠囊膠囊由高分子材料或以其他方式處理的工作,其不溶性膠囊殼在胃裡,腸子崩解膠囊。

4. 中成葯及中葯材的薄層色譜鑒別中何時採用對照葯材法

中葯材的薄層鑒別,在葯典中規定用化學對照品的就一定要用才合乎規定;中成葯成分比較復雜,如果有化學對照品更簡單更好,沒有化學對照品用對照葯材也行,如果做陰性對照一般用對照葯材

5. 薄層色譜法測定黃芩苷的含量

一般都採用HPLC法測定黃芩苷的含量了。簡單快速准確。可以看一下《中國葯典》2020年版(一部)「黃芩」項下含量測定方法

6. 黃芩和黃芪是一類葯材嗎

不是,詳細請參考網路詞條:
黃芩
【拼音】huáng qín
【性狀】本品呈圓錐形,扭曲,長8~25cm,直徑1~3cm。表面棕黃色或深黃色,有稀疏的疣狀細根痕,上部較粗糙,有扭曲的縱皺或不規則的網紋,下部有順紋和細皺。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黃色,中間紅棕色,通稱子芩,以清火養陰為主;老根中間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狀或已成空洞,稱枯芩,以清火敗毒為主。氣微,味苦。

【性味與歸經】苦,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

【功能與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於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

【臨床應用】
1. 用於濕溫發熱、胸悶、口渴不欲飲,以及濕熱瀉痢、黃疸等症。對濕溫發熱,與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應用;對濕熱瀉痢、腹痛,與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可與茵陳、梔子、淡竹葉等同用。
2. 用於熱病高熱煩渴,或肺熱咳嗽,或熱盛迫血外溢以及熱毒瘡瘍等。治熱病高熱,常與黃連、梔子等配伍;治肺熱咳嗽,可與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熱妄行,可與生地、牡丹皮、側柏葉等同用;對熱毒瘡瘍,可與金銀花、連翹等葯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清熱安胎作用,可用於胎動不安,常與白術、竹茹等配合應用。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英文名】 RADIX SCUTELLARIAE

【別名】山茶根、黃芩茶、土金茶根

【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黃芩 Scutellaria calensis Georgi 的乾燥根。春、秋二季採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後撞去粗皮,曬干。

【製法】

黃芩片:除去雜質,置沸水中煮10分鍾,取出,悶透,切薄片,乾燥;或蒸半小時,取出,切薄片,乾燥(注意避免曝曬)。本品為類圓形或不規則形薄片,外表皮黃棕色至棕褐色,切面黃棕色或黃綠色,具放射狀紋理。照上述[鑒別](1)、(2)項下試驗,應顯相同的結果;照上述[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測定,含黃芩苷(C21H18O11)不得少於8.0%。

酒黃芩:取黃芩片,照酒炙法(附錄Ⅱ D)炒干。本品為類圓形或不規則形薄片,外表皮棕褐色,切面黃棕色,呈放射狀紋理,略帶焦斑,中心部分有的呈棕色。照上述[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測定,含黃芩苷不得少於8.0%。

【性狀】本品呈圓錐形,扭曲,長8~25cm,直徑1~3cm。表面棕黃色或深黃色,有稀疏的疣狀細根痕,上部較粗糙,有扭曲的縱皺或不規則的網紋,下部有順紋和細皺。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黃色,中間紅棕色;老根中心枯朽狀或中空,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氣微,味苦。

【鑒別】

(1) 本品粉末黃色。韌皮纖維單個散在或數個成束,梭形,長60~ 250μm,直徑9~33μm,壁厚,孔溝細。石細胞類圓形、類方形或長方形,壁較厚或甚厚。木栓細胞棕黃色,多角形。網紋導管多見,直徑24~72μm 。木纖維多碎斷,直徑約12μm ,有稀疏斜紋孔。澱粉粒甚多,單粒類球形,直徑2~10μm,臍點明顯,復粒由 2~3 分粒組成。

(2)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聲處理20分鍾,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芩對照葯材1g,同法製成對照葯材溶液。再取黃芩苷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以含4%醋酸鈉的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為展開劑,預平衡30分鍾,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三氯化鐵乙醇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葯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一相同的暗綠色斑點。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甲醇-水-磷酸(47:53:0。2) 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80nm 。理論板數按黃芩苷峰計算應不低於25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在60℃減壓乾燥4 小時的黃芩苷對照品適量,加甲醇製成每1ml 含60μg 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中粉約0。3g〔同時另取本品粉末測定水分(附錄Ⅸ H第一法)〕,精密稱定,加70%乙醇40ml,加熱迴流3 小時,放冷,濾過,濾液置100ml 量瓶中,用少量70%乙醇分次洗滌容器和殘渣,洗液濾入同一量瓶中,加70%乙醇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1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黃芩苷(C21H18O11) 不得少於9。0% 。

【性味歸經】苦,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於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 3~9g 。

【用葯忌宜】:」②《本草經疏》:「脾肺虛熱者忌之。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腎虛而少腹痛,血虛腹痛,脾虛泄瀉,腎虛溏瀉,脾虛水腫,血枯經閉,氣虛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虛胎不安,陰虛淋露,法並禁用。」

【葯物配伍】:《葯對》:「山茱萸、龍骨為之使。惡蔥實。畏丹砂、牡丹、藜蘆。配柴胡,通調表裡,和解少陽;配白術,清熱安胎;配半夏,苦降辛開;配黃連,清熱燥濕;配枳實、厚朴,消食和胃。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備注】

(1)無對濕溫發熱,可與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應用;對濕熱瀉痢、腹痛,又常與白芍、葛根、甘草同用;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可與綿茵陳、梔子、淡竹葉等同用。治熱病高熱,常與黃連、山梔等配伍;治肺熱咳嗽,可與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熱妄行,可與生地、丹皮、側柏葉等同用;對熱毒瘡瘍,可與銀花、連翹等葯同用。用於胎動不安,常與白術、竹茹等配合應用。

【摘錄】《中國葯典》

黃 芪

[中文別名] 箭芪、綿芪、口芪、黑皮芪、白皮芪、紅芪、獨芪等
[英文常用] Astragalus,Huang-qi, Milk-Vetch Root,Huang Chi's
性味與歸經 甘,溫。
歸肺、脾經。
功能與主治 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
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蜜制黃芪益氣補中。
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
用法與用量 9~30g 。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防潮,防蛀。

黃芪簡介
黃芪(耆)素以「補氣諸葯之最」著稱,是一種名貴的中葯材,也是一種最常用中葯材。中文名黃芪huang qi含義為"黃色的頭"("yellow leader") ,意指其葯材根的黃顏色和至要的補葯。《中國葯典》收載的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乾燥根。
黃芪的功效
黃芪性微溫,味甘,有補氣固表、止汗脫毒、生肌、利尿、退腫之功效。用於治療氣虛乏力,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萎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黃芪益氣補中,生用固表托瘡。
黃芪和人參均屬補氣良葯,但人參偏重於大補元氣,回陽救逆,常用於虛脫、休克等急症,效果較好。而黃芪則以補虛為主,常用於體衰日久、言語低弱、脈細無力者。黃芪具而補而不膩的特點,若與人參,黨參等補葯配伍則效果更好。黃芪可單味使用,也可與其它葯物配伍應用,與芍葯、甘草、桂枝、良姜、飴糖等葯配伍可以治療脾胃虛寒、慢性腸炎、胃炎、腹瀉等症;與升麻、甘草、當歸、人參、柴胡等葯物配伍可治療內臟下垂、脫肛、子宮下垂等症;與茯苓、菟絲子、白術、當歸等配伍是治療婦科良葯;與防風、麻黃根、浮小麥配伍是治療年老體弱者所患表虛感冒的良葯。由於黃芪而補氣利尿、消腫等功效,與茯苓、薏苡仁、防己等葯配伍時又是治療急慢性胃炎的良葯。又因黃芪具而托毒、生肌的功能,在治療疔瘡及慢性闌尾炎等疾病時也常常選用黃芪治療。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黃芪內含而多種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因此還能用於預防某些傳染病的發生。無論從中醫治療,還是現代醫學觀察,黃芪均是一味好葯。所以,民間自古就有「冬令取黃芪配成滋補強身之食品」的習慣。
葯用歷史
黃芪的葯用歷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了,始見於漢墓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明《本草綱目》載「耆長也,黃芪色黃,為補者之長故名…」。《本草匯言》載「黃芪,補肺健脾,衛實斂汗,驅風運毒之葯也…」。 《本草逢原》載「黃芪能補五臟諸虛 ,治脈弦自汗,瀉陰火,去肺熱,無汗則發,有汗則止。」
中國的葯劑師在長達2000多年的歷史中推斷並將黃芪用作增進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良葯。西方的傳統葯劑師最近開始關注並研究用黃芪減弱化學療法的副作用.。
植物形態
黃芪為多年生草本,株高1米左右。主根直徑1~2厘米,長可達1米以上,直插入土壤深處。地上莖直立,具棱;被長毛。葉互生,奇數羽復葉,具小葉21~31片。小葉橢圓形,長7~30毫米,寬4~12毫米,先端圓或微凹,基部圓形。托葉披針形,長6毫米。總狀花序生莖上部葉腋,每花序10~20朵。花淡黃色,蝶形花冠,旗瓣倒卵形,頂端微凹,翼瓣與龍骨瓣近等長。子房有柄,花後莢果膨脹,長圓形,長2~3厘米,頂端有短喙,果外被短毛,內有種子3~8粒。

黃芪特徵
黃芪直根圓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較粗,長30~90厘米,直徑1~3.5厘米,表面縱皺色淡棕黃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齊的縱皺紋或縱溝質,硬而韌有粉性,皮部黃白較疏鬆;木部菊花紋理狀,氣似豆腥味微甜。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狀,黑褐色或呈空洞。氣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質量以根條粗長、菊花心鮮明、空洞小、破皮少者為佳;紅芪以皮色紅潤、根條均勻、堅實、粉性足者為佳。規格一般按粗細、長短分為三個等級。
紅芪為野生,根呈圓柱形,大多為直條狀,少有分枝,上端略粗,下端漸細,長10~50cm ,直徑0.6~2cm;表麵灰紅棕色,具縱皺紋及少數支根痕,栓皮易脫落而露出淡黃色的皮部及纖維;皮孔橫長,色淺,黃色或暗黃色,略突出;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顯纖維性並顯粉性;橫切麵皮部黃白色約佔半徑1/2~1/3,形成層淡棕色,木質部淡黃棕色具放射狀紋理;氣微,味甜,嚼之有豆腥味。特徵可概括為: 紅芪單根圓柱形,上粗下細色紅棕;質硬而韌富粉性,皮部黃白較疏鬆;氣微味甜豆腥味,補氣固表治疽癰。

7. 酒黃芩的鑒別方法

(1)本品粉末黃色。韌皮纖維單個散在或數個成束,梭形,長60~250μm,直徑9~33μm,壁厚,孔溝細。石細胞類圓形、類方形或長方形,壁較厚或甚厚。木栓細胞棕黃色,多角形。網紋導管多見,直徑24~72μm。木纖維多碎斷,直徑約12μm,有稀疏斜紋孔。澱粉粒甚多,單粒類球形,直徑2~10μm,臍點明顯,復粒由2~3分粒組成。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聲處理20分鍾,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芩對照葯材1g,同法製成對照葯材溶液。再取黃芩苷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以含4%醋酸鈉的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為展開劑,預平衡30分鍾,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三氯化鐵乙醇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葯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一相同的暗綠色斑點。

8. 雙黃連顆粒中黃芩苷的含量測定,取裝量項下的本品研細,取適量,精密稱定(0.5000g),置50ml量瓶中,

我看了其他一些草葯,除了白花蛇舌草375克網路「是一種罕見的葯物,是非常受歡迎的清熱,利濕,解毒,和所謂的」白花蛇舌草375克「的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副作用,從網上發布的信息看葯物是不含激素的,但標題米勒顆粒,最後變成了一個字「軟膏」我不知道你是什麼意思。

建議你衛生部的官方網站看看。

拼音名:Meinuoping科力美諾平顆粒
英文名:書頁號:GYB-393 BR />標准編號:WS-10181(ZD-0181) - 2002年
處方白花蛇舌草375克金銀花的100G連翹百克地面的黃100克牡丹皮100克千克
【性狀】本品呈棕黃色棕黃色顆粒,甜,微苦。
【鑒別】(1)取本品25克,小的研究,加甲醇50毫升,超聲處理30分鍾,放涼,過濾,濾液蒸干,殘余物在10ml水溶解,加醋酸乙酯振搖提取2次,每20毫升,合並提取液,蒸發至干,殘余物溶解在甲醇2毫升作為試驗溶液。另一個黃芩苷對照品,加甲醇從1mg每1ml中溶液作為參比溶液的薄層色譜法(中國葯典2000年版附錄□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μl的基準物質溶液5μL,點在相同的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含有作為粘合劑的4%的乙酸鈉硅膠G薄層板上,醋酸乙酯 - 丁酮 - 甲酸 - 水(5:3:1)為展開劑,膨大劑預飽和30分鍾的擴缸,擴大,取,取出,晾乾,噴以5%三氯化鐵乙醇溶液,供試品色譜儀,色譜在與對照品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2)取本品10g,研細,加甲醇30ml,超聲處理20分鍾,過濾正丁醇,將濾液蒸發至干,將殘余物溶解,添加水10ml水飽和的正丁醇振搖提取兩次,每20毫升,合並的正丁醇溶液,加水20ml洗滌,棄去液體水,蒸發至干,殘余物在乙醇20ml至溶解,設置脫色樹脂柱941柱(直徑1.5cm時,長為10cm),收集洗脫液,蒸發至干,殘余物在甲醇中以溶解,作為試驗溶液。另一個芍葯苷對照品,加甲醇溶液含有1mg每1毫升1ml,作為對照品溶液。根據薄層色譜法(中國葯典2000年版附錄□B)測試,了解供試品溶液10μl的對照品溶液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 - 甲醇(5:1)為展開劑,將氨蒸氣飽和擴大氣缸展開,取出,晾乾,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熱至斑點顏色定義。供試品色譜儀,色譜在與對照品相應的位置上, (3)採取此產品5克,研細,加甲醇20ml,超聲處理20分鍾,放涼,過濾,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丹參優質對照品,加甲醇相同顏色的斑點。根據測試的高性能液體色譜法(中國葯典2000年版附錄□B),十八烷基硅烷硅膠作為填充劑用甲醇的磷酸磷酸 - 三乙胺(1.7毫升每1ml含40μ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三乙胺1.8毫升,加水1000ml)(7:93)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81nm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量,試驗應參考標準保留時間相同的色譜峰。
[檢查]應該是一致的顆粒下的有關規定(中國葯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ⅠC)。
正丁醇萃取物] 2袋取本品,研細,取4克,精密稱定,250ml錐形瓶中,精密加入正丁醇100毫升,根據下冷浸法測定提取物測定法(中國葯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Ⅹ一個),並不得低於4.0%
測定]下採取此產品的負載差,研細,取10g,精確稱量,家庭索氏提取器中,添加乙醚適量,加熱迴流4小時,提取低溫蒸發至干,在稀釋殘留物用石油醚(30?60□)浸泡2次,每次15毫升(浸泡2分鍾),傾斜去石油醚,殘渣加乙醇溶解,轉移到5毫升的容量瓶中,加無水乙醇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另一種烏索酸對照品,精密稱定,加乙醇製成每1ml中含0.4毫克作為對照品溶液。根據薄層色譜法(附錄2000年版中國葯典□B)試驗。 「吸取供試品溶液6μL,對照品溶液各2μl4μL,分別交叉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開發溶劑甲苯 - 醋酸乙酯 - 甲酸(20:4:0.5)中,展開,取出,晾乾燥,噴在乙醇中,用10%硫酸,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取出乾燥,在TLC板覆蓋的大小相同的玻璃板,周圍用膠帶固定,薄層色譜法(中國葯典2000年版的附錄□B薄層掃描法)掃描波長λS= 520 nm處,λR= 700nm的測量測試產品的吸收度積分值與參考吸收積分值計算,該產品包,其中包含白花蛇舌草米熊果酸(C30H48O3 ),不得少於0.50m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散瘀。用於肺熱血瘀引起的痤瘡,症見:皮疹,膿皰,結節發紅,用手擠小米粒像白色的脂栓排出,伴有面部潮紅,皮膚油膩,大便秘結,舌質紅色,苔薄黃,脈弦數。(本品與冰黃軟膏配合使用)

【用法與用量】開水沖服,一次6克,每日3次。
[規格]每袋裝6克
【貯藏】密封。
【有效期】1.5年。

9. 黃芩裡面有磺胺么

有黃酮類,沒有磺胺類,可以吃的,一下是介紹你可以看看。【拼音】huáng qín
【性狀】本品呈圓錐形,扭曲,長8~25cm,直徑1~3cm。表面棕黃色或深黃色,有稀疏的疣狀細根痕,上部較粗糙,有扭曲的縱皺或不規則的網紋,下部有順紋和細皺。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黃色,中間紅棕色,通稱子芩,以清火養陰為主;老根中間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狀或已成空洞,稱枯芩,以清火敗毒為主。氣微,味苦。
【性味與歸經】苦,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
【功能與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於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
【臨床應用】
1. 用於濕溫發熱、胸悶、口渴不欲飲,以及濕熱瀉痢、黃疸等症。對濕溫發熱,與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應用;對濕熱瀉痢、腹痛,與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可與茵陳、梔子、淡竹葉等同用。
2. 用於熱病高熱煩渴,或肺熱咳嗽,或熱盛迫血外溢以及熱毒瘡瘍等。治熱病高熱,常與黃連、梔子等配伍;治肺熱咳嗽,可與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熱妄行,可與生地、牡丹皮、側柏葉等同用;對熱毒瘡瘍,可與金銀花、連翹等葯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清熱安胎作用,可用於胎動不安,常與白術、竹茹等配合應用。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英文名】 RADIX SCUTELLARIAE
【別名】山茶根、黃芩茶、土金茶根
【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黃芩 Scutellaria calensis Georgi 的乾燥根。春、秋二季採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後撞去粗皮,曬干。
【製法】
黃芩片:除去雜質,置沸水中煮10分鍾,取出,悶透,切薄片,乾燥;或蒸半小時,取出,切薄片,乾燥(注意避免曝曬)。本品為類圓形或不規則形薄片,外表皮黃棕色至棕褐色,切面黃棕色或黃綠色,具放射狀紋理。照上述[鑒別](1)、(2)項下試驗,應顯相同的結果;照上述[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測定,含黃芩苷(C21H18O11)不得少於8.0%。
酒黃芩:取黃芩片,照酒炙法(附錄Ⅱ D)炒干。本品為類圓形或不規則形薄片,外表皮棕褐色,切面黃棕色,呈放射狀紋理,略帶焦斑,中心部分有的呈棕色。照上述[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測定,含黃芩苷不得少於8.0%。
【性狀】本品呈圓錐形,扭曲,長8~25cm,直徑1~3cm。表面棕黃色或深黃色,有稀疏的疣狀細根痕,上部較粗糙,有扭曲的縱皺或不規則的網紋,下部有順紋和細皺。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黃色,中間紅棕色;老根中心枯朽狀或中空,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氣微,味苦。
【顯微特徵】 橫切面 木栓層為數層至20餘層扁平細胞組成,其中散在嗜細胞。木栓組織外緣多破裂。皮層狹窄,散在纖維及石細胞。韌皮部較寬廣,有多數纖維與石細胞,石細胞多分布於外側,纖維單個散在或數個成群,多分布於內側;形成層環狀明顯;木質部導管單個散在或數個成群,周圍有木纖維束;木射線較寬。老根中央有一至多個同心狀的木栓組織環。薄壁細胞中還澱粉粒。
【鑒別】
(1) 本品粉末黃色。韌皮纖維單個散在或數個成束,梭形,長60~ 250μm,直徑9~33μm,壁厚,孔溝細。石細胞類圓形、類方形或長方形,壁較厚或甚厚。木栓細胞棕黃色,多角形。網紋導管多見,直徑24~72μm 。木纖維多碎斷,直徑約12μm ,有稀疏斜紋孔。澱粉粒甚多,單粒類球形,直徑2~10μm,臍點明顯,復粒由 2~3 分粒組成。
(2)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聲處理20分鍾,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芩對照葯材1g,同法製成對照葯材溶液。再取黃芩苷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以含4%醋酸鈉的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為展開劑,預平衡30分鍾,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三氯化鐵乙醇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葯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一相同的暗綠色斑點。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甲醇-水-磷酸(47:53:0。2) 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80nm 。理論板數按黃芩苷峰計算應不低於25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在60℃減壓乾燥4 小時的黃芩苷對照品適量,加甲醇製成每1ml 含60μg 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中粉約0。3g〔同時另取本品粉末測定水分(附錄Ⅸ H第一法)〕,精密稱定,加70%乙醇40ml,加熱迴流3 小時,放冷,濾過,濾液置100ml 量瓶中,用少量70%乙醇分次洗滌容器和殘渣,洗液濾入同一量瓶中,加70%乙醇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1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黃芩苷(C21H18O11) 不得少於9。0% 。
【性味歸經】苦,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於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 3~9g 。
【用葯忌宜】:」②《本草經疏》:「脾肺虛熱者忌之。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腎虛而少腹痛,血虛腹痛,脾虛泄瀉,腎虛溏瀉,脾虛水腫,血枯經閉,氣虛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虛胎不安,陰虛淋露,法並禁用。」
【葯物配伍】:《葯對》:「山茱萸、龍骨為之使。惡蔥實。畏丹砂、牡丹、藜蘆。配柴胡,通調表裡,和解少陽;配白術,清熱安胎;配半夏,苦降辛開;配黃連,清熱燥濕;配枳實、厚朴,消食和胃。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備注】
(1)無對濕溫發熱,可與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應用;對濕熱瀉痢、腹痛,又常與白芍、葛根、甘草同用;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可與綿茵陳、梔子、淡竹葉等同用。治熱病高熱,常與黃連、山梔等配伍;治肺熱咳嗽,可與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熱妄行,可與生地、丹皮、側柏葉等同用;對熱毒瘡瘍,可與銀花、連翹等葯同用。用於胎動不安,常與白術、竹茹等配合應用。
【摘錄】《中國葯典》

10. 黃芩葯材提取的黃芩苷的薄層色譜

樣品配製濃度問題?薄層展開劑配製有問題、?顯色劑配製有問題?硅膠板問題?一個個找唄。
朋友可以到行業內專業的網站進行交流學習!在此我推薦分析測試網路網。有問題可去那提問,網址網路搜下就有。

閱讀全文

與黃芩苷薄層鑒別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之大聖歸來畫法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532
商品品種名稱及命名方法有哪些 瀏覽:438
胸針的使用方法 瀏覽:248
分控開關的安裝方法 瀏覽:697
引流袋寶塔頭尿袋連接軟管的方法 瀏覽:913
正方形數圖形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73
步行的正確方法 瀏覽:726
最簡單的肥羊圈方法 瀏覽:461
治療脫發的方法土方 瀏覽:39
上下肢訓練方法圖解 瀏覽:638
電腦電源啟動線槽查找方法 瀏覽:722
idea快速main方法 瀏覽:351
信息型方程式計算方法 瀏覽:319
怎麼方法讓別人永遠進不了qq空間 瀏覽:635
手機散熱方法圖片 瀏覽:257
華為手機有哪種方法可以喚醒屏幕 瀏覽:274
理解決定訂貨的方法 瀏覽:676
如何做鹽焗雞的方法 瀏覽:607
如何用粘土做草莓的方法 瀏覽:243
骨架穩定鍛煉方法 瀏覽: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