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類二類環境空氣采樣方法及時間
一類環境30分鍾,二類環境15分鍾。
1、溶液吸收采樣法
(1)吸收管(瓶)的阻力、吸收效率、發泡的均勻性應符合監測方法標准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吸收管(瓶)不得使用。
(2)夏季、冬季采樣過程中要採取適當的保護措施,防止因溫度過高、過低而導致吸收液蒸干、結冰、吸收管(瓶)凍裂等情況的發生。
(3)吸收管(瓶)阻力測定、吸收管(瓶)吸收效率測試(HJ 194附錄)。
2、吸附管采樣法
(1)若現場空氣中含有較多顆粒物,可在采樣管前連接過濾裝置。為防止吸附劑顆粒進入采樣器內部,采樣器的進氣口需有合適的過濾裝置。
(2)空氣中水蒸汽或水霧太大會影響采樣效率,采樣時空氣相對濕度應小於90%。
(3)采樣時流量應穩定,采樣前後的流量相對偏差應不大於10%。
(4)吸附管采樣法的實際采樣體積應小於安全采樣體積,必要時應在采樣前按照監測方法標准要求進行穿透試驗,以保證吸收效率,避免樣品損失。
(5)樣品箱要有防震和防撞措施,防止樣品在運輸過程中發生損壞。
3、濾膜采樣法
總懸浮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和細顆粒物手工監測方法的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要求分別見GB/T 15432、HJ618和HJ 656。顆粒物中重金屬、有機物等污染物的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按照各項目監測方法標准要求執行。
4、濾膜-吸附劑聯用采樣法
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要求按照HJ 691和各項目監測方法標准執行。
5、直接采樣法
(1)真空罐(瓶)采樣法
①真空罐(瓶)清洗後,每20隻應至少取1隻注入高純氮氣分析,確定是否清洗干凈。每個採集過高濃度樣品的真空罐(瓶)清洗後,在下一次使用前均應進行本底污染分析。
②玻璃真空瓶易碎,不銹鋼真空罐的內壁進行過惰性處理,強烈碰撞會導致內壁變形或塗層脫落,致使樣品保存效率下降,因此在運輸、保存、使用過程中需小心謹慎,做好保護。
(2)氣袋采樣法
①進氣管、接頭或閥門等輔助裝置需選用惰性材質,氣袋體積應滿足監測方法標准對采樣量的要求。
②使用前需對氣袋進行吸附或滲透檢查,穩定性差的不宜使用。
③每批氣袋使用前需進行空白實驗和檢漏試驗。氣袋的檢漏方法:當氣袋充滿空氣後,浸沒在水中,不應冒氣泡。
(3)注射器采樣法
①注射器氣密性檢查:注射器內芯與外筒間應滑動自如,先吸入空氣至最大刻度,用配套密封頭封好進氣口,垂直放置24小時,剩餘空氣應不少於60%。
②注射器及配套密封頭的材質不能污染、吸附樣品,不可與樣品發生化學反應。
③新的或使用過的注射器,需及時清洗、烘乾,以排除可能的干擾。清洗後的注射器應排盡內部氣體,密封保存在潔凈環境中。
『貳』 常用於空氣采樣的方法
常用的空氣微生物采樣方法有四種:沉降法、固體撞擊法、液體撞擊法、濾過法。 最常用的是平板沉降法,其採集步驟是:在采樣前先用紫外線對所要采樣的房間照30分鍾,使室內處於相對清潔、靜止狀態,然後將及時領取的新鮮營養瓊脂平板,置室內四角及中央各一個,將平板蓋打開扣於無菌巾上,暴露20分鍾,加蓋及時送檢,以防污染。
『叄』 環境空氣采樣操作規程
1、環境空氣監測網路設計的一般原則:
(1)在監測范圍內,必須能提供足夠的、有代表性的環境質量信息。
(2)監測網路應考慮獲得信息的完整性。
(3)以社會經濟和技術水平為基礎,根據監測的目的進行經濟效益分析,尋求優化的、可操作性強的監測方案。
(4)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考慮影響監測點位的其他因素。
2、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布設的一般原則:
(1)點位應具有較好的代表性,應能客觀反映一定空間范圍內的空氣污染水平和變化規律。
(2)應考慮各監測點之間設置條件盡可能一致,使各個監測點取得的監測資料具有可比性。
(3)各行政區在監測點位的布局上盡可能分布均勻,以反映其空氣污染水平及規律;同時,在布局上還應考慮能反映城市主要功能區和主要空氣污染源的污染現狀及變化趨勢。
(4)應結合城市規劃考慮環境空氣監測點位的布設,使確定的監測點位能兼顧城市未來發展的需要。
3、環境空氣樣品的間斷采樣的含義:指在某一時段或1h內採集一個環境空氣樣品,監測該時段或該小時環境空氣中污染物的平均濃度所採用的采樣方法。
4、環境空氣的無動力采樣:將采樣裝置或氣樣捕集介質暴露於環境空氣中,不需要抽氣動力,依靠環境空氣中待測污染物分子的自然擴散、遷移、沉降等作用而直接採集污染物的采樣方式。
5、環境空氣24h連續采樣時,氣態污染物采樣系統的組成:氣態污染物采樣系統由:
采樣頭
采樣總管
采樣支管
引風機
氣體樣品吸收裝置
及采樣器等組成。
6、用塑料袋採集環境空氣樣品時,氣密性檢查方法:充足氣後,密封進氣口,將其置於水中,不應冒氣泡。7、新購置的採集氣體樣品的吸收管進行氣密性檢查的方式:將吸收管內裝適量的水,接至水抽氣瓶上,兩個水瓶的水面差為1m,密封進氣口,抽氣至吸收管內無氣泡出現,待抽氣瓶水面穩定後,靜置10min,抽氣瓶水面應無明顯降低。8、環境空氣中顆粒物采樣結束後,取濾膜時,發現濾膜上塵的邊緣輪廓不清晰的處理措施:表示采樣時漏氣,則本次采樣作廢,需重新采樣。
『肆』 檢測空氣微生物的采樣方法有幾種
檢測空氣中微生物有凝膠膜過濾方法和撞擊法兩種方式;
MD8 空氣采樣器
台式空氣采樣器MD8 Airscan 和攜帶型空氣采樣器 AirPort MD8 設計用於檢測空氣中最小的微生物。
BACTair: 不同凡響
預裝的瓊脂平板採用即用型無菌包裝,可直接用撞擊法采樣。
凝膠膜過濾器:連續主動空氣監測
凝膠膜與 MD8 空氣采樣器結合使用(凝膠膜過濾法),用於採集空氣中的微生物和病毒。
『伍』 如何對實驗室內的氣體進行取樣
可以用排水法。
1、標准操作:將集氣瓶裝滿水,在實驗室倒掉全部水,蓋上玻璃片
2、簡易方法:在礦泉水瓶內裝滿水,在實驗室把水全部倒出去,旋緊瓶蓋
3、袋裝法:把一個癟的塑料袋,在實驗室里,小心抖開(必要時可以用手抻拉),扎緊袋口
『陸』 請問誰知道怎樣檢測室內空氣質量啊是否有簡單方法
很多業主朋友會遇到這樣的麻煩,甲醛治理一段時間後是否會反彈?如何正確檢測室內空氣中甲醛?
一、選擇檢測標准依據
這是測試前的第一個問題。目前,我國有兩個標准控制。一是國家強制性標准《民用建築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5325-2010。適用於開發商、建築商、裝飾公司新建、改建新建築,裝修後進行室內空氣質量驗收。二是《室內空氣質量標准》GB/T 18883-2002,國家推薦標准。本標準是世界衛生組織室內甲醛濃度標准,適用於檢測居住環境是否符合健康生活。
隨著國家標準的基礎上,下一步就是時間關閉檢測的門和窗戶前的事情,這是室內甲醛檢測濃度是否真的安全的關鍵因素之一。 「室內空氣質量」標准:預采樣測試的方法,需要關閉門窗12小時。這一規定主要是為了使室內空氣中甲醛達到平衡的穩定狀態下的約束,不只是為了我們可以住12小時封閉的房間。
室內溫度影響室內甲醛濃度安全是另一個因素。溫度對甲醛揮發有很大影響。室內溫度在23℃以上時,板內甲醛揮發更嚴重。即使冬季取暖前的溫度較低,如果甲醛濃度小於0.1,供暖後也應特別注意。
如何檢測室內空氣中的甲醛
2.什麼時候是合適的檢測時間?
《土建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 50325-2010規定,土建工程應在竣工後至少7天、工程使用前進行室內空氣檢測。
對於家居裝修房屋,在裝修工程完成後15天或所有傢具安裝後7至15天內進行室內空氣測試更為合適。在此期間,應保持適當的通風,以便於有害物質的傳播,並使測試結果更接近實際情況。
第三,密閉門窗多長時間合適
《民用建築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50325-2010》規定,對自然通風的民用建築工程,在關閉室外門窗1小時後進行檢測和取樣,外門和窗戶的關閉時間應為1h(小時)。
四.選擇什麼測試方法?
許多消費者可能會發現,他們周圍有許多聲稱提供甲醛檢測的機構,有些甚至是免費的。客觀地說,如果我們想利用測試數據報告來解決爭端,我們應該選擇專業的檢測機構,因為它們是由國家質量監督部門、正式的、具有CMA認證資格的專業單位授權的,所以發布的報告具有法律效力。
『柒』 欲檢驗某倉庫的空氣成分,需要採集倉庫內的空氣樣品,你能想到哪些簡單的採集方法
將集氣瓶中裝滿水,到倉庫里倒掉,就可收集一瓶倉庫中的空氣了。
『捌』 採集空氣樣品的方法有哪些
採集空氣樣品的方法可歸納為直接采樣法和富集(濃縮)采樣法兩類。
1、直接采樣法:
包括注射器采樣、塑料袋采樣、采氣管采樣和真空瓶采樣。
2、富集(濃縮)采樣法 包括溶液吸收法、填充柱阻留法、濾料阻留法、低溫冷凝法、靜電沉降法、擴散(或滲透)法及自然積集法等。
(1)溶液吸收法是採集空氣中氣態、蒸氣態及某些氣溶膠態污染物的常用方法。常用的氣體吸收管(瓶)有氣泡吸收管、沖擊式吸收管、多空篩板吸收管(瓶)。
(2)填充柱阻留法:根據填充劑阻留作用的原理,可分為吸附型、分配型和反應型三種類型。
(3)濾料阻留法中常用的濾料有纖維狀濾料和篩孔狀濾料。
。。。
『玖』 某同學要對化學實驗室中空氣質量進行檢測,需要對室內氣體取樣,他怎樣用最簡單的方法取出化學實驗室里的
排水法是把集氣瓶內的水排出而收集氣體的方法,所以,可把一盛滿水的集氣瓶在室內倒掉的方法採集室內空氣樣品;
故答案為:集氣瓶;進入實驗室前瓶內注滿水,進去後倒盡水用毛玻璃片蓋緊瓶口取出.
『拾』 空氣監測的采樣方法
1、污染物的存在狀態
2、污染物的濃度
3、污染物的理化特性
4、所用分析方法的靈敏性 1 、直接采樣法
(1)注射器采樣
(2)塑料袋采樣
(3)采氣管采樣
(4)真空瓶采樣
直接采樣法被測組分濃度高、分析方法靈敏度高。
2、濃縮采樣法
(1)溶液吸收法
(2)填充柱阻留法
(3)濾料阻留法
(4)低溫冷凝法
(5)靜電沉積法
(6)自然積集法
(7)擴散滲透法
(8)綜合採樣法
試析城市環境空氣監測點位優化調整工作
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功能區和產業結構布局的不斷優化、調整,許多城市在城市環境、城市建成區規模和人口數量、分布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變化,原有的城市環境空氣監測點位都呈現出數量上的不足或者空間分布上的不科學,不能繼續滿足城市環境空氣監測的技術要求,從而面臨著不斷增設或調整等優化的需要。筆者結合優化布點實際經驗,就大氣監測點位優化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需要注意的方面提出以下建議,以供探討。
一、監測儀器的選擇、校準和維護
按照我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和各省有關環境空氣監測點位設置管理規定的要求,城市環境空氣點位的增設和調整,需要按照一定的布點方法, 在覆蓋全區的現有監測點位和幾個備選監測點(根據增設或調整需要)進行主要污染物濃度的同步監測,要求監測時間約為15日,鑒於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以及個別點位數據不完整等原因,整個監測時間往往會超過15日,達到20日左右。這樣,就對監測人員和監測儀器的性能指標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筆者建議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1、儀器的選擇:為了使不同點位間監測數據具有較好的可比性, 應盡量使用同一生產廠家和型號的監測儀器,盡量減少同步監測過程中由儀器差別引起的系統誤差;當有幾種儀器可選時,還要盡可能選擇在日常監測使用過程中表現穩定、性能指標較好的儀器系列。
2、儀器檢查和校準:為了確保監測結果具有良好的准確性和可靠性,儀器、附件、連接件在使用前的校準和檢查非常重要。要嚴格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手工監測技術規范》要求,制定質量控制措施和實施方案,嚴格校準和質控程序,全面細致的檢查各項指標是否在儀器規定范圍,排除隱患,把儀器狀態調整到最佳,建議經1至2天試運行,確認合格後,再用於優化布點監測。在整個優化監測過程中,要嚴格執行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措施,進行必要的期間核查和儀器性能審核,隨時發現問題,隨時進行改進。
3、儀器備品、備機和易損件的准備。通過儀器准備、校準等工作,使儀器的使用有了很大的保障,但考慮到長時間的運轉下還是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適量的備機、耗材和易損件的准備,也必不可少。對現場難以馬上修復的故障儀器,及時地更換備用機,能夠保證數據具有良好的連續性和完整性。而通過本市的實際情況來看,在20天的監測時間里,做好儀器「三備一」的准備,能夠比較好地保證監測的正常進行。
4、仔細勘查現場,根據不同環境要求,准備必要的附屬和防護設備,保護儀器不受干擾和破壞。如外置卡槽、加長電源線、儀器接地線、防雨、防雷、防風件等等。往往是這些小物件和細節問題處理不好,最容易對工作造成延誤或者損壞監測儀器。當然,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平時經驗的積累。另外,提前進入監測現場,察看和記錄現場條件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