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方法
1、治標(獎懲是快速見效的主要方法)
1)建立健全各類法律法規,增加違法犯罪成本,以法治國。同時消滅「潛規則」。懲罰是遏制錯誤最節省成本的方法,但不一定是最好的,法律法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震懾的效果,但卻不能從根本上消除違法慾望,存僥幸心理的人同樣存在。
2)降低關鍵行業的投資成本,國家扶持補貼,比如:糧食種植業、畜牧業等等;同時減少程序上的環節和收費,比如:一站式服務、免費審批等等。一定程度上減小從業者不道德或不法行為的心理驅動力。
2、治本,治天下就是治人心(這個可能需要30年甚至50年才能見效,但,確是時下我們必須要作的,否則,可能100年都扭轉不了當前國民扭曲了的心理現狀)
1)提高社會對道德教育的重視度,盡快構建新形勢下的道德框架不是簡單的「道德回歸」。
2)加強宣傳和輿論導向,最大限度地調動「新聞力量」和文學藝術的力量。
3)控制不正常的社會資本投資渠道。
❷ 針對食品安全的問題,有哪些合理建議或整改措施
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嚴重,如何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成為了人們談論的焦點。以下食品安全措施的具體方法:
1、加強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整頓,嚴格執行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制度,查處和打擊生產、銷售、使用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行為;
2、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整頓,開展蔬菜、水果等農獸葯和禁用葯物殘留檢測,重點打擊無證照生產「黑窩點」;
3、加強食品生產加工環節整頓,督促企業建立健全食品可追溯制度和食品召回制度,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產加工食品的行為;
4、加強食品流通環節整頓,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加大食品市場分類監管和食品市場日常巡查力度,打擊銷售過期變質、假冒偽劣和不合格食品的違法行為;
5、加強餐飲消費環節整頓,以學校食堂、幼兒園食堂、建築工地食堂、農家樂旅遊點、小型餐飲單位為重點,加大對熟食鹵味、盒飯等高風險食品和餐具清洗消毒等重點環節的監督檢查力度;
6、加強畜禽屠宰整頓,嚴防病死、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質、未經檢驗檢疫或檢驗檢疫不合格肉品進入加工、流通、餐飲消費環節;
7、加強保健食品整頓,查處通過公益講座、健康診療、學術交流、會展銷售等方式變相銷售假冒偽劣保健食品的行為。
❸ 食品安全問題應當如何解決
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縱觀種種原因,我們不難發現目前食品安全問題並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而是跟我們目前特殊的社會大環境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只有從多方面著手,才能真正解決當前問題。
(四)加強宣傳和社會輿論監督。
充
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既要繼續揭露、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違法犯罪行為,又要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培養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消除「見怪不怪」現
象,努力營造人人關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視食品安全的良好社會氛圍,就像治理交通安全一樣,全民努力。同時,加大對消費者進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宣傳教育,使消
費者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常識和健康飲食知識,使消費者增強食品安全意識,提高辨別問題食品的能力,自覺抵制「問題食品」,把食用不合格食品杜絕於消費者的
消費觀念之外。
(五)加強對行業協會的建設和治理,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
由
食品產業鏈相關企業的主要廠商組成的行業協會可以在保證食品安全的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行業協會的主要優勢在於其成員置身食品行業中間,對於食品安全擁
有較政府和消費者更多的信息。行業協會的主要作用是促進行業自律,向消費者推薦優質食品,對不合格食品進行曝光,從而減少市場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政府的
作用在於對行業協會進行必要的治理,對其推薦的產品進行突擊檢查和必要的抽查等措施,對行業協會進行資信評價,並將評價的結果向社會公眾公布,取締信譽差
的行業協會,改變目前國內評獎過程混亂的局面。
在我國食品安全事故頻發的當下,百姓的"吃"變得提心吊膽了起來。
❹ 如何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食品安全問題應當這樣解決:加強食品安全宣傳和社會輿論監督,形成全民共同參與共同監督的良好局面;從源頭開始形成全流程可溯源的全方面監督,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可以精確定位;對違反食品安全的經營者從嚴從快打擊,讓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使廣大從內心重視食品安全問題。
【法律依據】
《食品安全法》第三條
食品安全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式控制制、社會共治,建立科學、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
第四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對其生產經營食品的安全負責。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保證食品安全,誠信自律,對社會和公眾負責,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第六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負責,統一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以及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監督管理工作機制和信息共享機制。
❺ 關於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措施
建立健全各類法律法規,增加違法犯罪成本,以法治國。同時消滅「潛規則」。懲罰是遏制錯誤最節省成本的方法,但不一定是最好的,法律法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震懾的效果,但卻不能從根本上消除違法慾望,存僥幸心理的人同樣存在。
降低關鍵行業的投資成本,國家扶持補貼,比如:糧食種植業、畜牧業等等;同時減少程序上的環節和收費,比如:一站式服務、免費審批等等。一定程度上減小從業者不道德或不法行為的心理驅動力。
(5)日照食品問題解決方法擴展閱讀:
強化執法檢查,提倡制度剛性化。對於執法部門的監督在國內外都是一個難點問題。為保證食品在生產、加工、流通環節的安全,應逐步建立食品追蹤識別標志制度,對食品安全的自檢、抽檢記錄都有據可查。
我國在《食品安全法》中規定有違法行為無須造成後果也可以定罪,是希望增加違法成本和震懾犯罪,但執法機關對於具體認定和執行尺度擁有更大的自主權,為了對執法部門形成有效制衡,客觀上需要強化執法檢查,嚴厲追究執法機關不作為和徇私舞弊的責任。
❻ 對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方案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這是中國的一句古訓。食品流通安全關繫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繫到社會穩定和經濟健康發展。中國政府對食品流通安全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採取了一系列加強食品流通安全工作的措施,並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食品安全是一個永恆的問題,即使是現在國際上一些經濟發達國家,食品安全仍是一個突出的問題。中國的食品流通安全工作尚處初級階段,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有許多不足亟需改進。當前,食品安全問題曝光接連不斷,讓人感到食品安全狀況好像越來越不好了。其實,不是當前的食品安全狀況不好了,而是現在政府的透明度和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決心增大了,大家食品安全意識增強了,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增強了,所以曝光事件頻頻發生。為了保證百姓餐桌安全,「菜籃子工程」的重點早已轉向了「三綠工程」和「食品放心工程」。近年來各地積極推動三綠工程,實施食品放心工程,食品安全衛生質量狀況總體上已得到好轉。
解決方案:
加強市場檢測,嚴把入市商品質量關加強批零環節的食用農產品檢測。要迅速在全國大中城市農產品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開展農葯殘留、獸葯殘留等有毒有害物質殘留檢測,推廣速測技術,充分發揮基地檢測、市場速測、定點抽檢等手段,嚴把市場准入關口。並以適當方式公布檢測結果,確保消費者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提高食用農產品檢測的技術手段,給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配備了農葯殘留的快速檢測設備,食用農產品檢測的技術方面不僅檢測技術需要攻關,包裝技術,鑒別技術都要提高。
嚴格食用農產品的市場准入制度,建立食用農產品追溯制度實行食用農產品市場准入制是發達國家的通行做法,也是國內農產品質量管理的必然趨勢。建立索證、索票制度。對未經認證、檢測或將檢測不合格的農產品不準上市流通。實行認證產品的分區銷售制度。推進場廠掛鉤、場地掛鉤。
建立食用農產品追溯制度。我國入市的食用農產品不具備可溯性。流通過程中涉及的諸多環節,食品生產質量即使合格,流通環節出現質量安全事故,相關部門也無法找到依據做出判定。因此,應按照從生產到銷售的每一個環節可相互追查的原則,建立農產品生產、經營記錄制度,實現食用農產品可追溯制度。追溯能力既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食品生產、加工或經營企業為實現自身保護措施,所採取的管理手段,同時,也有利於促進從種植、養殖到生產、加工階段等「食品鏈」各階段的生產加工者真正承擔起因食品安全問題給消費者帶來的侵害責任。通過建立和加強食用農產品的追溯制度,能夠從根本上實現食用農產品的安全、可靠,鏟除假冒、偽劣食品存在的條件。
推行綠色市場認證。即通過綠色認證來促進市場加強硬體設施和提高對食用農產品的安全意識,逐步實現安全設施現代化,形成有害物超標的食用農產品市場退出機制。
通過建立食用農產品信用檔案,對其經營過程中的全部情況進行連續的、全面的記錄,包括優良記錄、不良記錄。並在網上公布,不僅可為向消費者推薦好的企業,推薦好的品牌,還可以有效實現對綠色生產的激勵機制。
完善法制保障體系。針對加工、流通環節「菜籃子」食品衛生質量安全問題,有組織、有針對性、有計劃地制定和修訂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指導性文件、標准和規范,研究提出法規及標准體系;完成重大缺口技術標準的填平補齊,建立「菜籃子」食品在加工、運輸、倉儲和銷售四個環節的良好操作規范,健全產品流程管理的質量控制體系;支持各地做好普法和貫標的推廣工作。
完善政策推進體系。進一步建立健全針對食品流通安全的政策管理體系,依照有關程序,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指導性和扶植性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對各地食品流通安全管理的重點和難點加強政策指導,完善政策推進體系建設。
建立健全技術支撐體系。把推進重大科技專項工作作為食品安全科技支撐的重點來抓,廣泛聯合科技主管部門和相關科研機構,通過協調和自建課題管理的機制,加強替代性安全農業投入品和檢測儀器設備的研發,推進相關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應用,從根本上解決我國農產品有害投入品屢禁不止,監督成本過高的矛盾。
❼ 食品安全存在問題及整改措施有哪些
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嚴重,如何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成為了人們談論的焦點。以下食品安全措施的具體方法:
1、加強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整頓,嚴格執行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制度,查處和打擊生產、銷售、使用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行為。
2、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整頓,開展蔬菜、水果等農獸葯和禁用葯物殘留檢測,重點打擊無證照生產「黑窩點」。
3、加強食品生產加工環節整頓,督促企業建立健全食品可追溯制度和食品召回制度,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產加工食品的行為。
相關注意事項
一、注意看經營者是否有營業執照,其主體資格是否合法。
二、注意看食品包裝標識是否齊全,注意食品外包裝是否標明商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廠名、廠址、電話、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標准號等內容。
三、注意看食品的生產日期及保質期限,注意食品是否超過保質期。
四、看產品標簽,注意區分認證標志。
五、看食品的色澤,不要被外觀過於鮮艷、好看的食品所迷惑。
❽ 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對策
原因有很多,解決的方法也有很多,以下是我的解決建議:
1、法規:食品安全相關法規的制定。相關法規制定很重要,它是食品安全形成的法規鏈條的基礎。
2、落實:法規的制定、執行只能有一個主體。三個和尚沒水吃大家都知道。
3、提高:對於觸犯者提高處罰。
4、教育:告訴老百姓一分價錢一分貨。別總買便宜的(固然我去超市也總盯著價簽看)。
❾ 怎樣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建議::
完善我國食品安全標准,完善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從嚴要求,約束企業保障食品的合格,建立一個統一、權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監管機構,逐步實現責、權、利相統一的現代食品安全控制體系。
加強食品源頭質量監管,嚴格市場准入制度,生產者與銷售者必須保證食品質量與安全,講究誠信,憑良心辦事,把食品企業對社會的食品安全責任化為自己的自覺意識,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良好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是保證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證,各部門應該互相協作,層層落實,並應該隨時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行政執法的結果應該向人民群眾公開。
加大對食品檢測檢驗研究和應用的投入,控制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並建立較為完善的食品安全應急處理體制,減輕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
建立安全教育宣傳體系,讓作為食品安全的終端受眾的消費者加強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和認識水平,並學會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總而言之,食品安全關繫到大家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繫到經濟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我們必須馬上行動起來,多方合作,各盡其能,解決食品的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