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簡述樹種耐陰性的鑒別方法

簡述樹種耐陰性的鑒別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13 05:11:28

『壹』 耐陰植物的特點和鑒別方法

耐陰植物是指在光照條件好的地方生長好,但也能耐受適當的蔭蔽,或者在生育期間需要較輕度的遮陰的植物。對光的需要介於陽生和陰生植物之間,它們所需的最小光量約為全光照的1/15-1/10。它們在形態和生態上的可塑性很大,也介於上述兩類型之間。如樹木中的青崗屬、山毛櫸、雲杉、側柏、胡桃 等;葯材植物中的桔梗、黨參、沙參、黃精、肉桂、金雞納等。 耐陰植物同其他植物一樣有調節環境溫度、濕度、吸附消化有害氣體和灰塵、凈化空氣、平衡空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等多種功能;同時它彌補了其他植物的缺陷,能在陽光很少的區域、陰濕的環境中良好生長,起到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 1.松柏類植物:葉片呈針狀的,如五針松、雪松、金錢松、落葉松、檜柏等,大多屬於陽性植物;其葉子扁平或呈鱗片狀的,如側柏、羅漢松、翠柏、冷杉、紅豆杉、福建柏等則略能耐陰。 2.闊葉花卉:落葉闊葉花卉大多數屬於喜陽性花卉,如鳳仙花、紫茉莉、菊花、月季、石榴、木槿、梅花、荷花、睡蓮等;常綠闊葉花卉,如杜鵑、山茶、梔子、萬年青、龜背竹、秋海棠、鵝掌柴等,大多數屬於半陰性(耐陰)或陰性花卉。 3.根據枝葉辨別。枝葉小而較茂密的花卉多屬於喜陰性花卉,如文竹、天門冬、雞爪槭、南天竹等;枝葉較稀疏而又伸展的,大部分屬於喜陽性花卉,如一串紅、彩葉草、矮牽牛、茉莉、變葉木、夾竹桃等。 4.根據葉面辨別。葉面革質較強的花卉,大多數屬於耐陰性花卉,如一葉蘭、鏡面草、君子蘭、蘭花、豆瓣綠、海桐、山茶等;葉片質薄而葉色較淡者,大多屬於喜陽性花卉,如一品紅、扶桑、茉莉、紫藤、臘梅等。

『貳』 怎樣識別陽性樹和陰性樹

陰性樹和陽性樹: 陽性樹,也就是喜好向陽處的樹種。闊葉樹即屬於陽性樹。若陽性樹在幼時缺乏陽光,則會生長不良或枯死。 陰性樹則在陰處發芽,並在此生長,如果碰到強烈的陽光就會枯萎,大部分的針葉樹則是陰性樹。 原始林的優勢種也大致是陰性樹,代表性的陰性樹是日本冷杉(Abies firma)、日本花柏(Chamaeeyparis pisifera)、日本扁柏(Chama-ecyparis obtusa)、台灣冷杉(Abies mariesii)、異葉鐵杉(Tsuga diversifolia)、鈍齒水青岡(Fa-gus crenata)等。 樹冠和樹乾的發育: 陰性樹的下枝著葉時間比陽性樹要長得多。因此陰性樹具有深厚而緻密的樹冠。由於這一特點,陰性樹自然整枝的速度慢,葉層保留得多,一些健壯而富有活力的樹葉可以保持在樹冠深處。陰性樹樹乾的削度比陽性樹大,因為樹冠比較深厚

『叄』 耐陰性如何在園林配置中應用

1、前言:

人類在利用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過程中,創造出了高度的社會文明,促進了生產力的飛速發展。人們在享受其豐富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同時,卻不得不面臨全球環境的變化、人口聚增、資源短缺、環境污染、自然災害等威脅人類生存的嚴峻現實。人們逐步認識到生態環境失調已經成為制約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限制因素,人類的生存不僅需要一個優美、舒適的環境,更需要一個協調穩定、具有良性循環的生態環境。生態園林的產生是城市園林綠化工作最高層次的體現,是順應時代發展和人類物質和精神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

傳統的園林植物造景是「應用喬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來創造景觀,充分發揮植物本身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麗動人的畫面,供人們欣賞」[1]。隨著生態園林的深入和發展,與及景觀生態學等多學科的引入,植物景觀的內涵也隨著景觀的概念而不斷擴展,傳統的植物造景概念、內涵等已不在適應生態時代的需求,通過學習我覺得植物配置是植物造景的基本技藝,它不同於純功能性的農田防護林帶或經濟用途的人工林,果園,苗圃以及花圃等等,它的不同就在於藝術兩個字。園林植物配置時應包括各植物之間的藝術配置,也與其它的園林要素相互之間的結合。充分發揮它們與功能相結合的觀賞特性,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求得植物與植物之間,植物與環境之間的最大協調 [2]。

1.1生態園林的概念和科學內涵

生態園林是繼承和發展傳統園林的經驗,遵循生態學的原理,建設多層次、多結構、多功能、科學的植物群落,建立人類、動物、植物相聯系的新秩序,達到生態美、科學美、文化美和藝術美。應用系統工程發展園林,使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同步發展,實現良性循環,為人類創造清潔、優美、文明的生態環境[3]。從我國生態園林概念的產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態園林至少應包含三個方面的內涵:一、是具有觀賞性和藝術美,能夠美化環境,創造宜人自然景觀,為城市人們提供游覽、休憩的娛樂場所;二是具有改善環境的生態作用,通過植物的光合、蒸騰、吸收,調節小氣候,防風降塵,減輕噪音,吸收並轉化環境中的有害物質,凈化空氣和水體,維護生態環境;三依靠科學的配置,建立具備合理的時間結構、空間結構和營養結構的人工植物群落,為人們提供一個賴以生存的生態良性循環的生活環境。

2、生態園林的設計原則

2.1、統一的原則:也稱變化與統一或多佯與統一的原則。

植物景觀設計時,樹形、色彩、線條、質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異和變化,顯示多樣性,但又要使它們之間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統一感,這佯既生動活潑,又和諧統一。總之變化太多,整體就會顯得雜亂無章,甚至我覺得一些局部感到支離破碎,失去美感。過於繁雜的色彩也會引起心煩意亂,無所適從,但太平鋪直敘,沒有變化,就會顯得單調呆板。因此要掌握在統一中求變化,在變化中求統一的原則。

運用重復的方法最能體現植物景觀的統一感。如:來賓市街道綠帶中行道樹綠帶,用等距離配植同種。同齡喬木樹種,或在喬木下配植同種,同齡花灌木,這種精確的重復最具統一感。一座城市中樹種規劃時,分基調樹種、骨幹樹種和一般樹種。基調樹種種類少,但數量大,形成該城市的基調及特色,起到統一作用;而一般樹種,則種類多,每種量少,五彩繽紛,起到變化的作用。如:我們那縣城凌雲縣盛產各種竹類,在竹園的景觀設計中,眾多的竹種均統一在相似的竹葉及竹竿的形狀及線條中,但是叢生竹與散生竹有聚有散;高大的毛竹、或麻竹等與低矮的箐竹配植則高低錯落;方竹、佛肚竹則節間形狀各異;紫竹、金竹、等則色彩多變。這些竹種經巧妙配植,就很能說明統一中求變化的原則。

2.2、調和的原則:即協調和對比的原則。

植物景觀設計時都要注意相互聯系與配合,體現調和的原則,使人具有柔和、平靜、舒適和愉悅的美感。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配植在一起才能產生協調感。相反地,用差異和變化可產生對比的效果,具有強烈的刺激感,形成興奮、熱烈和奔放的感受。因此,在植物景觀設計中常用對比的手法來突出主題或引人注目。

當植物與建築物配植時要注意體量、重量等比例的協調。如百色起義紀念碑兩側用高大的雪松與雄偉庄嚴的陵墓相協調;南方有些與建築廊柱相鄰的小庭院中,大多數都栽植竹類,竹竿與廊柱在線條上極為協調。

2.3、均衡的原則:這是植物配植時的一種布局方法。

將體量、質地各異的植物種類按均衡的原則配植,景觀就顯得穩定、比較順眼一點。如色彩太濃重、體量太龐大、數量繁多、質地粗厚、枝葉茂密的植物種類,那麼給人以重的感覺;相反,色彩素淡、體量小巧、數量減少、質地細柔、枝葉疏朗的植物種類,則給人以輕盈的感覺;根據周圍環境,在配植時有規則式均衡(對稱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對稱式)。規則式均衡常用於規則式建築及庄嚴的陵園或雄偉的皇家園林中。自然式均衡常用於花園、公園、植物園、風景區等較自然的環境中。如:百色市澄碧湖風景區各種花草樹木都有,種類繁多,但在植物配置上很講究,如婉蜒曲折的園路兩旁,路右種植一棵高大的雪松,則鄰近的左側就植以數量較多,單株體量較小,成叢的花灌木,以求得均衡。

2.4、韻律和節奏的原則:配植中有規律的變化,就會產生韻律感。

我們凌雲縣的水源洞洞邊植物配置就是一例。雲棲竹徑,兩旁為參天的毛竹林,如相隔50m或100m就種植一棵高大的楓香,則沿洞邊游賞時就會感到不那麼的單調,人如走在畫中,有一定的韻律感變化。

3、植物配置方式

3.1自然式的樹木配置方法,多選樹形或樹體部分美觀或奇特的品種,以不規則的株行距配置成各種形式。

3.1.1孤植

單株樹孤立種植,孤植樹在園林中,一是作為園林中獨立的庇蔭樹,也作觀賞用。二是單純為了構圖藝術上需要。主要顯示樹木的個體美,常作為園林空間的主景。常用於大片草坪上、花壇中心、小庭院的一角與山石相互成景之處。

3.1.2叢植

一個樹叢由三五株同種或異種樹木至八九株樹木不等距離的種植在一起成一整體,是園林中普遍應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用作背景或隔離措施。配置宜自然,符合藝術構圖規律,求得既能表現植物的群體美,也能表現樹種的個體美。

3.1.3群植

一兩種喬木為主體,與數種喬木和灌木搭配,組成較大面積的樹木群體。樹木的數量較多,以表現群體為主,具有「成林」。

3.1.4帶植

林帶組合原則與樹群一樣,以帶狀形式栽種數量很多的各種喬木、灌木。多應用於街道、公路的兩旁。如用作園林景物的背景或隔離措施,一般宜密植,形成樹屏。

3.2規則式配植

3.2.1行植:在規則式道路、廣場上或圍牆邊沿,呈單行或多行的,株距與行距相等的種植方法,叫作行植。

3.2.2正方形栽植:按方格網在交叉點種植樹木,株行距相等。

3.2.3三角形種植:株行距按等邊或等腰三角形排列。

3.2.4長方形栽植:正方形栽植的一種變型,其特點為行距大於株距。

3.2.5環植:按一定株距把樹木栽為圓環的一種方式,可有1 個圓環、半個圓環或多重圓環。

3.2.6帶狀種植:用多行樹木種植或帶狀,構成防護林帶。一般採用大喬木與中、小喬木和灌木作帶狀配置。[2]

4、植物配置的藝術手法

4.1 對比和襯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態特徵,運用高低、姿態、葉形葉色、花形花色的對比手法,表現一定的藝術構思,襯托出美的植物景觀。在樹叢組合時,要特別注意相互間的協調,不宜將形態姿色差異很大的樹種組合在一起。運用水平與垂直對比法、體形大小對比法和色彩與明暗對比法三種方法比較適合。

4.2 動勢和均衡各種植物姿態不同,有的比較規整,如杜英;有的有一種動勢,如松樹。配置時,要講求植物相互之間或植物與環境中其他要素之間的和諧協調;同時還要考慮植物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和季節的變化,不要因此產生不平衡的狀況。

4.3 起伏和韻律韻律有兩種,一種是「嚴格韻律」;另一種是「自由韻律」。道路兩旁和狹長形地帶的植物配置最容易體現出韻律感,但要注意縱向的立體輪廓線和空間變換,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這樣才產生節奏韻律感,盡量避免布局呆板。

4.4 層次和背景為克服景觀的單調,宜以喬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進行多層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間分層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觀豐富多彩。背景樹一般宜高於前景樹,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綠色屏障,色調加深,或與前景有較大的色調和色度上的差異,以加強襯托。

5、植物種類的選擇

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園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態和形態特徵。進行植物配置時,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長,充分發揮其觀賞特性。

首先,我們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環境條件配植的樹種,特別是在經濟和技術條件比較薄弱的地區,尤顯重要。以地處亞熱帶地區為例,最新推薦使用的優良落葉樹種,喬木類有無患子、欒樹等。耐寒常綠樹種,喬木類有山杜英等。

其次,要根據當地的土壤環境條件配植的樹種。例如,杜鵑、茶花、紅花繼木等喜酸性土樹種,適於PH值5.5至6.5含鐵鋁成分較多的土質。而黃楊、棕櫚、桃葉珊瑚、夾竹桃、枸杞等喜鹼性土樹種,適於PH植7.5至8.5、含鈣質較多的土質;第三,要根據樹種對太陽光照的需求強度,合理安排配植的用地及綠化使用場所

第四,要根據環保的要求進行配植的樹種。在眾多的樹木之中,有許多不光具有一般綠化、美化環境的作用,而且還具有防風、固沙、防火、殺菌、隔音、吸滯粉塵、阻截有害氣體和抗污染等保護和改善環境的作用。因此,在城市園林、綠地、工礦區、居民區配置林木時,我們應該根據各個地區環境保護的實際需要,配置適宜的樹木。例如,在柳州市工業污染比較大的城市中,在粉塵較多的工廠附近、道路兩旁和人口稠密的居民區,應該多配置一些側柏、檜柏、龍柏,懸鈴木等易於吸帶粉塵的樹木;在排放有害氣體的工業區特別是化工區,應該盡量多栽植一些能夠吸收或抵抗有害氣體能力較強的樹木,如廣玉蘭、海桐、棕櫚等樹木。

第五,要根據綠地性質進行配置。各街道綠地、庭園綠化中,根據綠地性質,規劃設計時選擇適當樹種。如設計烈士陵園綠化,樹木選擇常綠樹和柏類樹,表示烈士英雄「堅強不屈」高尚品德。在幼兒園綠化設計,選擇低矮和色彩豐富的樹木,紅花繼木、金葉女貞、十大功勞由紅、黃、綠三色組成,帶來活潑氣氛。還要考慮不能選擇有刺、有毒的樹木。如夾竹桃、構骨等樹木。

6、生態型造景的類型

生態型造景是按照生態園林植物配置的原則,運用生態工程創造各種類型和結構的,能夠長期穩定共存的復層混交立體植物群落,恢復人與自然的和諧,充分發揮園林綠化的生態效益、景觀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類型有:

6.1觀賞型人工植物群落

觀賞型人工植物群落是生態園林中植物配置的重要類型,多選擇觀賞價值高、多功能的園林植物,運用風景美學原理,經科學設計、合理布局,構成一個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的整體,體現多單元、多層次、多景觀的生態型。觀賞型植物群落中季相變化應用最多,園林工作者在設計中應講究春花、夏葉、秋實、冬干,通過對植物的合理配置,達到四季有景。

春暖花開,許多喬灌木、花卉紛紛綻放花蕾。例如:碧桃、迎春、白玉蘭、櫻花、榆葉梅、丁香類、綉線菊類、、蠟梅、牡丹、海棠等,奼紫妍紅地點綴著繽紛的春季。到了夏季,綠蔭片片,樹種不同,葉片色彩有嫩綠、淺綠、黃綠、灰綠、深綠、墨綠等,既給人們帶來陣陣涼爽,又展現出不同的個性,夏季開花的植物有荷花、合歡、紫薇、木槿、欒樹、等等很多。秋季碩果累累,不僅增添了城市的色彩美,還增添了豐收的喜悅。而冬季對植物的觀賞焦點可以轉移到植物的枝幹。如干皮為紅色或紅褐色的紅繼木、馬尾松、山桃、干皮為白色或灰白色的白樺、白皮鬆,毛白楊、等;干皮為綠色的竹、梧桐;等,而且北方冬天的樹掛也是極精彩的一景。當然,常綠樹在冬季仍呈現出生命的綠色,讓人們眼裡永遠充滿生機。眾多優秀園林植物在不同的環境中經過合理的配置呈現出迷人的景色,讓遊人一年四季享受美妙的景觀變化。

6.2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

利用植物的配置,形成一定的植物生態結構,利用植物有益分泌物質和揮發物質,達到增強人們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在公園、居民區,尤其是醫院、療養院等醫療單位,應以園林植物的殺菌特性為主要評價指標,結合植物的吸收CO2、降溫增濕、滯塵以及耐蔭性等測定指標,選擇適用於醫院型綠地的園林植物種類,如具有萜烯的松樹、具有喬柏素的柏樹,具有雪松烯的雪松,香花中的芳香植物等。

6.3 耐污型人工植物群落

以園林植物的抗污染特性為主要評價指標,結合植物的光合作用、蒸騰作用、吸收污染物特性等測定指標,進行分析,選擇出適於污染區綠地的園林植物[4]。以通風較好的復層結構為主,組成抗性較強的植物群落,有效地改善重污染環境局部區域內的生態環境,提高生態效益,對人們健康有利。

例如:柳州市是個工業城市污染比較大的城市,適用於種植的植物群落有:污染區廠房的種植模式設計可用:側柏(或雲杉)+ 毛泡桐 (或銀杏、構樹、);污染區廠房與生活區隔離帶綠化植物種植模式設計可用:檜柏 (或側柏)+毛白楊(或泡桐、構樹)也可以種植一些防火隔離的樹種比如:銀杏,冬青、楓香、等等。

上述幾種種植模式設計,以抗性強的鄉土樹種為主,結合抗污性強的新優植物,既豐富了植物種類,美化了環境,又適應了粗放管理,適合污染區大面積綠化養護管理的需要。

6.4 知識型人工植物群落

在公園、植物園、動物園、風景名勝區,收集多種植物群落,按分類系統,或按種群生態系統排列種植,建立科普性的人工群落。植物的篩選,不僅著眼於色彩豐富的栽培品種,還應將瀕危和稀有的野生植物引入園中,既可豐富景觀,又保存和利用了種質資源,激發人們熱愛自然、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和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6.5 文化性人工植物群落

特定的文化環境如歷史遺跡、紀念性園林、風景名勝、宗教寺廟、古典園林等,要求通過各種植物的配置使其具有相應的文化環境氛圍,形成不同種類的文化環境型人工植物群落,從而使人們產生各種主觀感情與宏觀環境之間的景觀意識,引起共鳴和聯想[4]。

不同的植物材料的觀賞特性會產生不同的景觀效果和環境氣氛,如常綠的松科和塔型的柏科植物成群種植在一起,給人以庄嚴、肅穆的氣氛,高低不同的棕櫚與鳳尾絲蘭組合在一起,則給人以熱帶風光的感受,開闊的疏林草地,給人以開朗舒適、自由的感覺,高大的水杉、雪松則給人以蓬勃向上的感覺。各種植物不同的配置組合,能形成千變萬化的景境,給人以豐富多彩的藝術感受,「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春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這是著名詩人白居易對植物形成春光明媚景色的描述。「獨作幽簧里,彈琴復長蕭。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這是著名詩人王維對植物所形成的對植物「靜」的感受。

6.6 生產型人工植物群落

不同的立地條件下,建設生產型人工植物群落,發展具有經濟價值的喬、灌、花、果、草、葯和苗圃基地,並與環境協調,既滿足市場的需要,又增加社會效益。例如:植物群落檜柏+銀杏—接骨木+連翹—金銀花+芍葯,以葯用植物為主,盡可能創造景觀變化。連翹春季奪目。金銀花、芍葯等春夏之季競相爭研;秋季銀杏渲染片林景色,果實又可入葯(為名貴中葯材),冬季檜柏蒼翠打破蕭條景象。因此,該植物群落在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亦可創造一定的社會效益,為就近及遠道市民提供遊憩、觀景的場所[5]。

7、生態園林產生的效益

7.1 景觀效益

多層次的植物群落,擴大了綠量,提高了透視率,創造了優美的林冠線和自然的林緣線,比零星點綴的植物個體具有更高的觀賞價值。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不同的地理位置,營造多姿多彩的植物群落,能夠最大限度的滿足城市居民對綠色的渴求,調和過多的建築、道路、廣場、橋梁等生硬的人工景觀對人產生的心理壓抑。園林中的植物群落與山坡、建築、水體、草坪等搭配及易形成主景,山坡上的植物群落可以襯托地形的變化,使山坡變的鬱郁蔥蔥,創作出優美的森林景觀;建築物旁的植物群落對建築物起到很好的遮擋和裝飾作用,城市建築也因掩映於充滿生機的植物群落而充滿活力;以草坪為背景和基調營造的植物群落能夠豐富草坪的層次和色彩,提高草坪和植物群落的觀賞價值。

7.2 生態效益

城市綠地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作用是通過園林植物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所產生的生態效益來實現的。生態效益的大小取決於綠量,而綠量的大小則取決於園林植物總葉面積的大小。植物群落增加了單位面積上的植物層次與數量,所以單位面積上的葉面積指數高,光合能力增強,對生態系統的作用比單層樹木大,例如喬灌草結合的群落產生的生態效益比草坪高4倍。植物群落結構復雜,穩定性強,防風、防塵、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氣體也明顯增強,因此,在有限的城市綠地中建立盡可能多的植物群落,是改善城市環境,發展生態園林的必由之路[5]。

7.3 社會效益

生態園林的社會效益,不僅僅是開展各項有益的社會文體活動,以吸引遊客為主,更重要的是按照生態園林綠地的觀點,把園林辦成人們走向自然的第一課堂,以其獨特的教育方式,啟示人們應與自然和諧共處,尊重自然的客觀規律。創建知識型植物群落,激發人們探索自然的奧秘;組建保健型植物群落,則讓人們同植物和睦相處;生產型植物群落告訴人們綠色植物是生存之本;觀賞植物群落將激發人們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住宅附近成片的植物群落,有助於消除人們的身心疲勞和精神壓抑,及培養兒童、青少年的公益觀念。通過日常對自然界的榮枯(生長、開花、凋謝、季節變換)和生命活動(鳥類、小動物等動物)的接觸,還可以促進孩子們的自覺性、創造力、想像力以及熱愛生活和積極進取的精神。人類的生活、生產離不開綠色植物, 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也就是人類認識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所以生態園林應是人類模擬大自然的縮影,園林不單是遊憩場所,而應是人類得諸自然、還諸自然的一塊人工植物群落。

7.4 經濟效益

現在植物的養護管理手段,浪費財務、時間和人力,又會污染環境。穩定的植物群落具有自我維護和調節能力,可以將樹葉轉變為植物營養的原料,變廢為寶,減少不必要的養護管理工作。建立陽性與中、陰性,深根與淺根,落葉與常綠,針葉與闊葉等混交類型的植物群落,使不同生態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夠充分利用各種生態因子,既有利於植物的生長,又可防止病蟲害,例如:松櫟混交可互相抵禦松毛蟲,從根本上降低了養管費用。另外,園林植物具有多種經濟價值,園林經濟效益應從目前第三產業收入向著開發園林植物自身資源轉化[5]。

8、注意問題

8.1 關於植物群落

每一種植物群落應有一定的規模和面積、並具有一定的層次,來表現群落的種類組成,規范群落的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保證群落的發育和穩定狀態,群落中組合不是簡單的喬、灌、藤本、地被的組合,應從自然界或城市原有的,較穩定的植物群落中去尋找生長健康、穩定的組合,在此基礎上結合生態學和園林美學原理建立適合城市生態系統的人工植物群落。

8.2 遵從「互惠共生」原理,協調植物之間的關系

指兩個物種長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雙方獲利[4]。例如:蘭科植物、雲杉、樺木、雪松、核桃、桑等植物與菌根具有共生關系;一些植物種的分泌物對另一些植物的生長發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對雲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莢、白蠟等在一起生長時,互相都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但另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則對其他植物的生長不利,如蘋果、松樹與雲杉、白樺與松樹等都不宜種在一起;可見在配置植物種類時,也必須考慮到這一因素。

8.3 植物配置應突出地方特色

由於我們所處的各個城市規模都不一樣,經濟發展也不平衡,自然條件、自然資源、歷史文脈、地域文化差異很大,城市綠化應因地制宜,實事求是,我們要結合當地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只有把握歷史文脈,體現地域文化特色,體現地方風格才能提高園林綠化的品位。城市中空氣污染、土壤理化性能差等因素不利於園林植物的生長,所以在選擇植物時應以適應性較強的鄉土樹種為主,大量的鄉土樹種不僅能較快的產生生態效益,而且能體現地方特色。

9、結論

總之,通過學習我覺得生態園林的植物配置,都是離不開生態學和美學,園林本身就是一門交叉的學科,涉及許多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因此,我們做園林設計時要與農業、林業、水產養殖等行業,互相依存、共同發展。生態園林不能是綠色植物的堆積,不能是簡單的返樸歸真,而是各生態群落在審美基礎上的藝術配置,是園林藝術的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因此,我們還要繼續認真學習研究中國園林的精髓,繼承和發揚中國園林的藝術手法,把生態學理論與園林景觀藝術相結合在一起,創造一個生態協調穩定、景觀優美的遊憩地,極大地改善、豐富、調節人們的精神生活。

10、感謝

本次畢業論文的撰寫是在蘭玲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完成的,在此我向她以致最由衷的謝意!飲水思源,在我們畢業論文圓滿完成的時刻,我要對大學三年來教育過我們知識的各位領導,老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誠摯的感謝。

參考文獻:

[1] 蘇雪痕. 植物造景. 北京: 中國林業出版社, 1994,7

[2]過元炯.園林藝術.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6,5(2000.5 重印 )

[3] 趙世偉, 張佐雙. 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與營造.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10

[4] 王祥榮. 生態園林與城市環境保護. 中國園林,1998,(2):14-16.

[5] 陳自新, 蘇雪痕,劉少宗等. 北京城市園林綠化生態效益的研究. 中國園林,1998,(5):46-49.

『肆』 陰性植物和耐陰植物的區別

陰性植物是喜歡陰暗環境的植物;耐陰植物是能夠耐受陰暗環境,但是適宜在光照較充足環境生長的植物,本意上講耐陰植物實際上應該是陽性植物。

『伍』 適合山東(濟南)的陰性樹種有那些

項目5:陽性樹種和陰性樹種的識別 一、工作目標1、掌握從植物外部形態及生長、生境特點上鑒別植物耐蔭性的方法。2、具有初步判定植物對光照強度的適應類型的能力。3、能識別綠化常用的陽性、陰性樹種。二、工作任務與內容1、根據葉片的形態、解剖及生理特徵性的不同,認識、分析陽生葉與陰生葉。2、對一些成年植物進行觀測,對陽性樹種和陰性樹種的主要區別進行分析。三、工作材料花桿、鋼捲尺、圍尺、皮尺、測高器、計算器、顯微鏡、旋轉測微器、陰陽葉活體材料、陰陽葉縱、橫、表皮固定切片。 四、工作方法與步驟1、陽生葉與陰生葉形態、解剖結構觀察①觀測同一樹種陽生葉與陰生葉(如海桐、樟樹)的葉片形態差異。②取同一樹種的陽生葉與陰生葉(如海桐、樟樹)橫切片或縱切片,顯微觀察葉片柵欄組織層數及緊密程度,比較其差異。③去同一樹種的陽生葉與陰生葉(如海桐、樟樹)表皮切片,顯微觀察氣孔、葉脈分布特徵,比較陽生葉與陰生葉的差別。④觀察陽生葉(如夾竹桃)的角質層等特徵,顯微觀察夾竹桃橫切片或縱切片上的柵欄組織厚度、層次及緊密程度,並從表皮切片上觀察氣孔大小和氣孔毛。⑤所有觀察結果填入表5-1中。2、植物耐陰性鑒定①在校園選擇10種完全展葉的成年植物(包括喬木和灌木),分別按下列指標分級進行觀測,結果填人「表5-2」中。②綜合考慮各觀測指標,對10種植物的耐陰性按由強到弱的順序(1,2,3,…,10)排序。③根據各植物的耐陰性順序,並結合年齡、氣候、土壤條件對耐陰性的影響,確定不同植物的耐陰性類型(陽性植物、中性植物、陰性植物)。五、結果統計與分析1、對植物陽生葉、陰生葉形態特徵觀察進行記錄。表5-1 植物陽生葉、陰生葉形態、解剖結構特徵觀察記錄表樹種 葉型陽生葉陰生葉陽生葉陰生葉葉片形態長度(cm) 寬度(cm) 厚度(cm) 葉片顏色 柵欄組織層數 緊密度 氣孔相對密度 相對大小 葉脈相對密度 其他特徵 2、整理「表5-2」,簡要說明根據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對光照強度的不同適應性,在栽培管理及群落配置的應用上應注意的問題。表 5-2 植物耐蔭性鑒別調查記錄表組別: 觀測人: 時間:種類冠型枝葉分布透光度(%)葉型枝下高(m)冠高比相對高生長速度開花結實壽命生長條件排序類型 ①冠形:傘形、近傘形、近圓錐形、圓錐形。②枝葉分布:稀疏、、較稀疏、較濃密、濃密。③透光度:枝葉透光面積占樹冠面積的百分比。④葉型:陽生葉——只著生陽生葉;陽、陰——有陽生葉和陰生葉分化;陰生葉——只著生陰生葉。⑤枝下高(m):最下一輪活枝到地面的高度。⑥冠高比:樹冠長度與樹高之比。⑦相對高:植物株高(樹高,單位為m)與基徑(胸徑,單位為cm)之比。⑧生長速度:快、較快、較慢、慢。⑨開花結實:早、較早、較晚、晚。⑩壽命:短、較短、較長、長。⑩生境:乾旱貧瘠、較乾旱貧瘠、較濕潤肥沃、濕潤肥沃。六、結論與建議1、測樹高時一定要先確定適宜水平距離的測點,然後在測點上進行測定,並在面表相應距離的讀數帶上讀數。2、望遠鏡照準目標後,應使指針自然下垂,手應避免抖動,靜止後才扣扳機。附1:陽性樹種與陰性樹種的主要區別(註:H為樹高(m),D為胸徑(cm))特徵陽性植物陰性植物外貌形態冠形枝葉分布葉型枝下高相對高(H/D)傘形稀疏、透光度大一般只有陽生葉大,自然整枝強較小圓錐形濃密、透光度小有陰陽葉或只有陰生葉小,自然整枝弱較大生長發育生長速度開花結實壽命較快較早較短較慢較晚較長適生條件乾旱、瘠薄土壤濕潤、肥沃土壤群落特徵群落內天然更新自然稀疏少或無出現早,強度大多出現晚,強度小或無生理特徵光補償點光飽和點葉綠素a/葉綠素b可溶性蛋白質含量高高較大(喜直射光,利用紅光)較高低低較小(喜散射光)較低附2:陽生葉與陰生葉形態、解剖及生理特性比較特徵陽生葉陰生葉葉片形態葉片顏色角質層柵欄組織氣孔葉脈葉綠素含量蒸騰作用光補償點、飽和點細胞汁液濃度RuBP羧化酶可溶性蛋白厚而小較淺發達較厚或緊密較密較小較密較少較強高+++++++薄而大較深不發達較薄或較疏較稀較大較稀較多較弱低+++

『陸』 常見的喜光樹種、耐陰樹種,以及可以混交的樹種。

喜光樹種就是喜光照而不耐蔭蔽的樹種,如松、楊、桉類等。
常見的耐陰樹種有雲杉和冷杉
杉木的混交林樹種主要有馬尾松、柳杉、木荷、檫木、香樟、火力楠、毛竹等;馬尾松的混交樹種主要有杉木、栲類、櫟類、稠木、木荷、台灣相思等;紅松的混交樹種主要有水曲柳、黃波羅、核桃楸、紫椴、赤楊、色木等;油松的混交樹種主要有:側柏、櫟類、椴樹、元寶楓、樺樹、山楊、紫穗槐、胡枝子、黃櫨等;楊樹與刺槐、紫穗槐、沙棘、胡枝子等

『柒』 如何測定樹種耐陰性

八同一植物分別種在陰處和向陽出,在陰處長得旺就是喜陰植物了,植物葉子中的酶對光的強弱敏感程度不同,導致植物的光和作用強弱,光和作用的酶如果對光敏感,弱光下就能進行光和作用,而在強光下酶的活性降低,此物種就是喜陰植物了,反之在弱光下酶活性較低,在強光下酶活性強就是喜陽植物。

『捌』 耐陰樹種有哪些

1、八角金盤

八角金盤,學名:Fatsia japonica(Thunb.)Decne. et Planch,乃指其掌狀的葉片,裂葉約8片,看似有8個角而名。它葉叢四季油光青翠,葉片象一隻只綠色的手掌。其性耐蔭,在園林中常種植於假山邊上或大樹旁邊,還能作為觀葉植物用於室內,廳堂及會場陳設。

『玖』 什麼是樹種的耐蔭性如何區別喜光樹種和耐蔭樹種了解樹種的耐蔭性有哪些實際

樹種的耐蔭性這是喜歡陽光少的蔭涼地方,區別喜光樹種和耐蔭樹種,要看它們對陽光照射的程度影響大小。了解樹種的耐蔭性就會更好地種植樹種。

『拾』 如何判斷植物的耐陰性

耐陰植物一般特徵:葉子角質層較薄,葉綠素較少顏色顯得較淺,常為紙狀;陽生植物一般特徵:葉子角質層較厚,葉綠素較多顏色顯得較深,常為紙狀革質或肉質;
中性植物則介於兩者之間。

閱讀全文

與簡述樹種耐陰性的鑒別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ktm檢測方法 瀏覽:151
十合一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579
兩個薄膜水泵連接方法 瀏覽:54
郵件發送圖片方法 瀏覽:332
西瓜醬怎麼調制方法 瀏覽:706
蒸汽煙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143
肝鬱結最好的鍛煉方法 瀏覽:692
線雕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瀏覽:349
嘴唇燙傷用什麼方法好的最快 瀏覽:650
電信卡手機充值方法 瀏覽:51
視頻賣貨方法 瀏覽:578
治療黃褐斑用什麼方法好 瀏覽:359
手機鈴音效卡頓的維修方法 瀏覽:790
研究動植物的辨認方法 瀏覽:901
用煮方法的菜的圖片 瀏覽:566
家電給手機充電方法 瀏覽:532
用什麼方法消滅皮膚蟎蟲 瀏覽:292
小攝像頭安裝方法 瀏覽:359
密封件硫化產能測量方法 瀏覽:56
芹菜豆苗種植方法 瀏覽: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