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法手工制香需要什麼
一、篩粉:本人一般篩到150目。
二、調香泥:
比例:老山3.4克、楠木粘粉0.55克
注意:本次粘粉佔香粉比例15%,粘粉比例盡量控制在15%—20%之間。
方法:1、將香粉、粘粉充分混合,加水調成面團狀,不粘碟壁為適中。
2、用勺反復將香泥從四周往中間疊壓,充分調勻,加強香泥密度。
三、擠線香:
方法:1、將香泥放入針筒中,盡量塞滿針筒,加強線香密度;
2、用雙手在案板上擠出香泥成線香,從近身端向上擠,邊擠邊切成所要長度。
注意:1、放香泥入針筒時,盡量塞滿、塞緊;
2、擠線香時,針筒離案板高10CM左右,不要太矮,否則易斷隨著線香擠出和手向上移動,線香就會平鋪在案板上。
3、切線香時,可略微長於所需長度,方便整形。
四、初步理形:
方法:1、觀察線香,找出有氣泡的線香,就需重做,不然干後易斷
2、用直尺和小刀,將線香切成所需長度。
注意:1、如線香有些粘直尺可稍干後再切除多餘部分;
2、不要只切一頭,要切除形狀不整齊有氣泡的那頭
3、切下部分,重復步驟三、四,再擠成線香,最後剩的香泥,放在一邊備用。
五、二次理形:
方法:等線香乾一、二個小時後,用兩塊一長一短直尺,把線香調整平直
注意:1、線香要干到不粘直尺,不粘案板方可進行此步驟;
2、長直尺一定要與案板垂直;
3、短直尺擠壓線香要輕,要從右側和上面兩方向壓。
六、壓形陰干:
方法:1、待線香兩頭出現變色已干時,重復步驟五,使線香平直;
2、把線香越至根根緊貼,用兩塊邊緣平滑的板壓住線香排的兩邊;
3、蓋上一張紙,陰干線香。
注意:1、步驟五一定要重復做一次,不然線香排不會緊貼;
2、兩邊木板不要壓得太緊,以線香間無縫隙、平直為佳;
3、要用直尺放在線香排上,輕輕壓壓,使線香不會上翹。
七、窖藏保存:
方法:1、用封口袋裝好線香,放陰暗處半月左右;
2、用香筒或香盒保存(本人用的具塞試管,密封性好,無異味)。
注意:1、輕拿輕放;
2、窖藏最好放於陰暗處,時間在半月以上為佳。
八、余料利用:不能再擠的香泥,可用手搓成香丸,空熏使用
Ⅱ 有哪些關於古法制香和香道的書及資料值得參考閱讀
香起始於春秋,起源於秦漢,興盛唐宋,廣行於明清。通過某一個時期,都具備有每一個時期主要的發展人物。
香道是一種范圍很廣闊的文化,打香篆,線香,合香,香道器皿等等都算是香道文化裡面的內容,每個人喜歡的方向不同,收獲也不同。香是一種生活,復興於現在,有點無奈。因為它的復興讓宋代「品茗、知香、掛畫、插花」變得無從入手。也許潛意識人們對它了解並不深刻。市面上大多數都趨於利益而談,讓現在高壓力的年輕人望而卻步。
復興,是一種對香道的奢侈。區域性而無法廣而宣傳。因為香是一種受眾面很小的一個。
愛香懂香知香的你,如果有機會的話請帶上你的朋友一起走一下行香之旅。
下面這些是我多年收集的香道書籍資料,均出自 古籍閣 香道資料電子書合集,如果說哪裡香道書籍資料最多最全,我可以說莫過此目錄中的香道資料
香道資料目錄:
《[畫堂香事].孟暉.掃描版》
《調香術》第二版》
《香乘.明 周嘉胄 撰》
《香譜》校注
《中國人最應該知道的文化典故》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插圖修訂第四版)》
《中國香文化》
《歷代名人修身之道》
《古法香方》
《四庫全書.子部.譜錄類.16.香譜-[宋]洪芻撰》
《天然香譜》》
《宋代香爐研究》
《左氏百川學海.028冊.壬集中.香譜.茶經.煎茶水記.茶錄》
《沉香大地瑰寶 (卷三)》
《沉香大地瑰寶 (卷一)》
《沉香大地瑰寶 (卷二)》
《燕居香語 中國香文化寶典 》
《第一香筆記》
《精油的種類》
《花間詞》
《薫集類抄》
《調香手記》
《調香術》
《談古論藝》
《返魂香考》
《聞香》
《陳氏香譜》
《青工歪之一放經話》
《青煙錄》
《非煙香法一卷 [淸 董說 撰]世揩堂藏板》
《香乘》
《香典》
《香典1+天然香料的提取、配製與使用古法》
《香國紀__全彩典藏圖本》
《香字抄1》
《香字抄2》
《香字抄3》
《香字抄(上)》
《香字抄(下)》
《香字抄(中)》
《香學會典+177頁》
《香學會典》
《香學會典1-55》
《香學會典106-176》
《香學會典56-105》
《香學會典(清晰版)》
《香方》
《香葯本草》
《香譜 2巻 硯譜》
《香譜-提取自-叢書集成新編.第047冊.應用科學類》
《香譜.茶經.煎茶水記.茶錄》
《香譜(1-1)》
《香道入門之我見》
《香道100問》
《香學匯典.上冊.劉幼生編校.三晉出版社》
《香學匯典.下冊.劉幼生編校.三晉出版社》
《香學匯典.中冊.劉幼生編校.三晉出版社》
Ⅲ 柏子香製作方法
製作柏子香
「柏子實不計多少,帶青色,未開破,右以沸湯焯過,酒浸,密封七日取出,陰干燒之。」
——《陳氏香譜》
外面的柏鈴成熟乾裂後,裡面的柏子仁就會出來。柏子仁是一味安神的中葯。但是氣味比較辛辣,但是鮮嫩的柏鈴就帶有柏樹的清香。所以一定要採取鮮嫩的柏鈴。柏鈴焯水微微變黃就可以,焯水的目的在於去除青澀的味道。再酒浸,去除雜味。至於「陰干燒之」,應為隔火空熏法。宋人鄭剛中在《焚香》中記載:「柏子探枯花,松脂得明勵。覆火紙灰深,古鼎孤煙立。」「覆火」「紙灰」都是隔火空熏的方法,在爐溫過高的時候,會有清煙燃起。當然,直接點燃也是可以的,柏子的清香往往是伴隨著燃燒的煙火味道後,如果是現在人們居家使用,隔火空熏的味道會比較好,也比較長久。
除了這種做法外,流傳下來的香方里還有兩種製作方法:
柏子仁二兩,每個分作四片,去仁,臘茶二錢,沸湯半盞浸一宿,重湯煮焙令干 甘松蕊一兩 檀香半兩 金顏香三兩 龍腦二錢 右為末,入楓香脂少許蜜和,如常法窨燒。
——古香方
柏子仁二兩 甘松蕊一兩 白檀香半兩 桑木麩炭末三兩 右細末,煉蜜和丸,磁器窨一月,燒如常法。——黃太史清真香
這兩種方子所用的主要香料,都是柏子仁和甘松蕊。甘松可以除惡氣,柏子清凈,甘松除惡,如果加上檀香,也難怪要叫「清真香」了。
不過檀香有點甜膩,我認為古人最喜歡的柏子香應屬於它的清氣。在詩詞中,經常可以見到柏子和松香(松花)、柏子和梅、柏子和素食等。而清滋香也是現在東方調香的經典。在配製柏子香的時候應該加強他的清、雅、幽,可以加入一點果香和比較清涼感的木香。
Ⅳ 有關於古代調香制香的書籍有哪些求推薦。另,我這已經有香乘此書了,莫要重復~
你想了解這方面的知識的話,建議你看看張承曾 汪清如編的《日用調香術》這本書,要是找不到也可以看看林祥雲的《調香術》,另外最近出來的一本《香典》還是不錯的,黃顏色的封面,裡麵包括了古代的不少香品配方,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Ⅳ 現在還有哪一個制香是用古法制香的嗎
未覺香業,制香方法一直都是古法制香,他們官網也有講。可以看看。
Ⅵ 古代是怎麼調香的
1、壽陽公主梅花香
[葯物] :沉香七兩二錢,棧香五兩,雞舌香四兩,檀香、麝香各二兩,藿香六錢,零陵香四錢,甲香二錢(法制),龍腦香少許。
[制備] 上搗羅細末,煉蜜和勻,丸如豆大。
[用法] 爇之。
2、宣和貴妃王氏金香
[葯物]真臘沉香八兩,檀香二兩,牙硝、甲香(制),金額香、丁香各半兩,麝香一兩,片白腦子四兩
[制備] 上為細末,煉蜜先和前香,後入腦、麝為丸,大小任意,以金箔為衣。
[用法] 爇如常法。
3、花蕊夫人衙香
[葯物] 沉香、棧香各三兩,檀香、乳香各一兩,龍腦半錢(另研,香成旋入),甲香一兩(法制),麝香一錢(另研,香成旋入)。
[制備] 上除龍腦外,同搗末入炭皮末、朴硝各一錢,生蜜拌勻,入瓷盒重湯煮十數沸,取出窨七日。
[用法] 作餅爇之
3、唐開元宮中香
[葯物] 沉香二兩(細銼,以絹袋盛懸於銚子當中,勿令著底,蜜水浸,慢火煮一日),檀香二兩(清茶浸一宿,炒令無檀香氣味),龍腦二兩(另研),麝香二兩,甲香一錢,馬牙硝一錢。
[制備] 上為細末,煉蜜和勻,窨月余取出,旋入腦、麝丸之。
江南李主帳中香
[葯物] 沉香一兩(銼如炷大),蘇合香油(以不津瓷器藏)。
[制備] 上以香投油,封浸百日。
[用法] 爇之。入薔薇水更佳。
4、漢建寧宮中香
[葯物] 黃熟香四斤,白附子、茅香各二斤,丁香皮五兩,藿香葉、零陵香、檀香、白芷、生結香各四兩,茴香二兩,甘松半斤,乳香一兩(另研),棗半斤(焙乾)
[制備] 上為細末,煉蜜和勻,窨月余,作丸或餅
[用法] 爇之。
5、韓魏公濃梅香
[葯物] 黑角沉半兩,丁香一錢,臘茶末一錢,鬱金五分(小者,麥麩炒赤色),麝香一字,定粉一米粒,白蜜一錢。
[制備] 上各為末,麝先細研,取臘茶之末湯點澄清調麝,次入沉香,次入丁香,次入鬱金,次入余茶定粉,共研細,乃入蜜令稀稠得所,收砂瓶器中,窨月余取燒,久則益佳。
[用法] 燒時以雲母石或銀葉襯之。
6、百和
[葯物] 沉水香五兩,丁子香、雞骨香、兜婁婆香、甲香各二兩,薰陸香、白檀香、熟捷香、炭末各二兩,零陵香、藿香、青桂香、白漸香、青木香、甘松香各一兩,雀頭香、蘇合香、安息香、麝香、燕香各半兩。
[制備] 上二十味末之,酒灑令軟,再宿酒氣歇,以白蜜和,放入瓷器中,蠟紙封,勿令泄。
[用法] 冬月開取用,尤佳。
(6)古法制香調香最簡單的方法擴展閱讀:
古法調香,首先是要綜合考慮該香的用途、香型、品位等因素,再根據這些基本的要求選擇香料或葯材,按君、臣、佐、輔進行配伍。
只有君、臣、佐、輔各適其位,才能使不同香料盡展其性。諸如衙香、信香、貢香、帷香以及療病之香,各有其理,亦各有其法,但基本都是按五運六氣、五行生剋、天乾地支的推演而確定君、臣、佐、輔的用料。
例如,對於甲子、甲午年日常所用之香,按五運六氣之理推算,是年為土運太過之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從利於人體身心運化的角度看,宜用沉香主之,即沉香為君,少用燥氣較大的檀香;再輔以片腦、大黃、丁香、菖蒲等以調和香料之性,從而達到合與天地而益與人。
一些特殊的香,不僅對用料、炮製、配伍有嚴格要求, 而且其配料、和料、出香等過程須按節氣、日期、時辰進行,才能達到特定的效果。 如《靈虛香》, 在製作上要求甲子日和料、丙子日研磨、戊子日和合、庚子日制香、壬子日封包窖藏, 窖藏時要有寒水石為伴,等等。
主要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輸入中國的各種香料,對古代中國社會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甚至在今天依然可以看到。古代中國文人寫下了大量的關於香料的佳作。
例如,「無事焚香坐,有時尋竹行」(張籍),「香囊暗解,羅帶輕分」(秦觀),「剩喜今朝寂無事,焚香閑看玉溪詩」(陸游),「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李清照)等等,流傳到今天,已經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與香料有關的口頭用語,例如「紅袖添香」、「香車寶馬」、「焚香煮茗」、「焚香撫琴」等。這些名句佳作以及口頭用語,都折射出了香料對中國社會生活的重要影響。
中國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但中國文明並不是在與世隔絕的狀態中產生發展起來的。從海上絲綢之路所輸入香料對社會生活的影響中可以看到,中國文明在成長的過程中,一直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並且從外來文化中汲取養料。
中國文化中的許多內容,甚至一些被當今的人們視為中國文化代表的事物,其實並不是土生土長的,而是外來的。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不少人曾經高舉中國傳統文化的大旗來拒斥外來文化,殊不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外來文化。
今天,面對著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國國家領導人高瞻遠矚,以寬闊的全球視野,提出了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從而賦予古老的海上絲綢之路以新的意義與生命。可以相信,隨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步伐的加快,中國的社會生活將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富於活力。
參考資料:
"海絲"曾引入多種香料揭秘古人如何化妝美容-人民網
香料_網路
Ⅶ 制香的方法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三種不同的熏香製作方法,一起來看一下吧!
一、手工熏香,倒流香製作教程
主要材料:
老山粉10克崖柏粉10克
海黃粉10克粘粉6克
所需工具:
筷子5模具1
盆子1電子稱1
製作步驟:
第1步:基本的工具都在了
第2步:量香粉,一比一比一。
第3步:加粘粉混合了,一定要均勻了,不然下一步加水就不好再攪拌均勻了,粘粉不均勻到後期會導致做香粘手粘模具,從而形成不了好的香型導致制香失敗
第4步:加水攪拌,水一定要一點點加,剛開始可以稍微多加點,越到後面越少,而且要不停攪拌,以香團不散開,不十分粘手為宜。
第5步:填香模,壓實了
第6步:把多餘的香粉切去,多餘的香粉可以重復製作的,別丟了
第7步:插個筷子,從中間插,注意別捅到底,這個是做流雲香的最重要的關鍵。越深出煙越快但是捅破了煙還是往上走了。
第8步:開模具出香嘍
第9步:曬香,冬天可以陽光直射,夏天不行,高溫會把香粉的香味驅散的,一般選擇陰干,陰干看天氣乾燥程度7到20天不等。
小貼士:
冬天老不開窗會有異味,可以點個香增加香味,不過建議點香的時候注意通風哦,流雲香好玩又好聞,大家快來試試吧!
二、自製香灰(隔火熏香)
目前,市場上出售的香灰種類很多,很多人習慣選用日本進口的香灰,其實不然,我使用過多款日本進口香灰,效果都不十分理想。選擇什麼樣的香灰對隔火熏香來說非常重要,如果香灰不是純天然的,加熱後會有些刺鼻的異味,隔火熏香是近聞是要把香氣吸進身體里的,如果香灰有一點點異味都會對品香的效果有一定的影響。
松針香灰是我使用過的香灰里比較理想的一種,養火的效果極佳,潔凈無雜氣,且價格低廉,進口高檔香灰價格高,養火的效果又不及自製的松針灰。喜歡的不妨試試。
Ⅷ 專業香水的製作方法
一個加熱開水的容器、熱源、沙布或棉布、線,導管、接收容器、冰,一個精美的瓶子用來儲存香水。
1、用一個錐形燒瓶、一個裝著薰衣草細枝條的布袋和一些碎布條、一根塑料導管,和一根試管,要把它放在裝有冷水的燒杯里。把精油儲存在膠卷盒裡。你可以利用所能找到的任何材料、製作任何劑量的香水。如果需要混合精油,還需要一根滴管來吸取你要用的精油。
1.香水應該存放在陰涼的地方,避免放在熱空氣及光線下,若將香水置於高溫處,會使香水色調及香味產生變化。
2.盡量避免摩擦及輕搖香水瓶。
3.不要以臟手指直接碰觸瓶口,這樣可能會破壞香水的原味。
4.香水用過後,瓶蓋一定要擰緊,以避免香水的香氣揮發怠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