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土茯苓的葉子是什麼樣的
土茯苓的葉子葉片為薄革質,形狀為橢圓形或者卵形,一般長6-12cm,寬1-4cm。葉片尖端呈尖形,顏色一般為綠色。葉柄長5-15cm,旁邊有細細的卷須2條。
市面上也會有些不良的商家賣假的土茯苓,真的表面是棕色的,凹凸不平,質地比較堅硬,很難折斷,斷面的是白色和淡紅棕色,你能看到上面有一些束狀纖維管,還有一些小亮點,氣味比較輕微,嘗起來有些微澀,我們要注意辨別。
(1)土茯苓性狀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土茯苓的根莖比較粗,呈塊狀,莖匍匐在地上,莖上還長出許多根,根也會扎在泥土裡,很難拔出。它的葉片比較薄,大約長十厘米左右,先端很尖,通常都是淡綠色的,花朵呈傘狀花序,有十多朵花系在一起,土茯苓的花大多是綠白色。
土茯苓結的果實,是黑色的小漿果,上面有白色的粉霜,一般在5月份到10月份左右開花,11月份到來年4月份左右結果。注意一下茯苓和我們說的土茯苓是兩種不同的葯物,大家不要弄混了,土茯苓是一種灌木。
② 土茯苓的特徵和作用
特徵:攀援灌木;根狀莖粗厚,塊狀,常由匍匐莖相連接,粗2-5厘米。莖長1-4米, 枝條光滑,無刺。葉薄革質,狹橢圓狀披針形至狹卵狀披針形,長6-12(15)厘米, 寬1-4(-7)厘米,先端漸尖,下面通常綠色,有時帶蒼白色;葉柄長5-15(-20)毫 米,約佔全長的3/51/4具狹鞘,有卷須,脫落點位於近頂端。傘形花序通常具10 余朵花;總花梗長1-5 (-8)毫米,通常明顯短於葉柄,極少與柄近等長;在總花梗 與葉柄之間有一芽;花序托膨大,連同多數宿存的小苞片多少呈蓮座狀,寬2-5毫 米;花綠白色,六稜狀球形,直徑約3毫米;雄花外花被片近扁圓形,寬約2毫米,兜 狀,背面中央具縱槽;內花被片近圓形,寬約1毫米,邊緣有不規則的齒;雄蕊靠合,與 內花被片近等長,花絲極短;雌花外形與雄花相似,但內花被片邊緣無齒,具3枚退化 雄蕊。漿果直徑7-10毫米,熟時紫黑色,具粉霜。花期7-11月,果期11月至次年4月。土茯苓根莖呈不規則的塊狀,具短分枝,有結節狀隆起,長5至22厘米,直徑2至5厘米。表面黃棕色,凹凸不平,突起的尖端有堅硬的須根及殘基,分枝頂端具芽痕,質堅硬,難折斷。斷面類白色至淡紅棕色,粉性,可見點狀維管束狀及多數小亮點,水燭後粘滑感,氣微,味淡、澀。以斷面淡棕色,粉性足者為佳。作用:本種粗厚的根狀莖入葯,稱土茯苓,性甘平,利濕熱解毒,健脾胃,且富含澱粉,可 用來制糕點或釀酒。抗腫瘤作用1、對大鼠膀胱化學致癌的影響 實驗動物雌Wistar大鼠,體重70-110g,致癌劑N-J基一N(4-羥丁基)亞硝胺(BBN),實驗時以20%乙醇將BBN原液配成36%的溶液。正常對照組:在乙醚淺麻醉下,單純以溶劑(20%乙醇)0.25ml經導管ig,每周2次,共12wk。病理對照組:36%BBN溶液0.25ml(90mg)ig,每周2次,共12wk、每隻鼠BBN總劑量2.16g。土茯苓組:BBN處理同病理對照組,以每lkg含120g土茯苓乾粉的飲食飼養。至wk30實驗結束,處死動物,取膀胱、輸尿管、腎盂,腎、肝和脾作組織學檢查。結果表明,土茯苓組對BBN膀胱腫瘤的發生無明顯抑製作用,而且發生了較多的鱗狀細胞型腫瘤,因此在使用該品防治膀胱腫瘤時,應持慎重態度。2.對黃麴黴毒素B1致大鼠肝癌作用的影響 取性Wistar大鼠,8wk齡,ipAFB1(280ug/kg,6次/wkx2)作肝癌啟動動劑。2wk後,施以促癌程序:給含0.015%2-乙醯氨基芴(2AAF)飼料2wk,在wkl末,切除大鼠肝中葉和左外側葉。10d後,斷頸處列大鼠,肝臟取材作r-谷氨醯轉肽酶(r一GT)染色。大鼠從注射AFB1前10d起,至停注AFB1後3d止,進食含受試物飼料。結果,大鼠肝癌前病變r一GT染色陽性肝細胞灶,土茯苓組(飼料中含377.7g/kg)的病灶也稍少,且顯著小於對照組。提示土茯苓對預防肝癌有一定的實用價值。解毒作用採用土茯苓水煎劑(劑量:每鼠每日相當生葯1g和0.5g兩種),土茯苓稀醇制劑(劑量:相當生葯1g和2g),土茯苓粗黃酮(劑量:50mg和100mg),土茯苓多糖(劑量:0.5ml和1.0ml),硫酸亞鐵(劑量8mg),每組用葯3d後分別igl次純棉酚650mg/kg、850mg/kg和100mg/kg,觀察解毒作用。結果,土茯苓水煎劑、稀醇制劑和粗黃酮均具有拮抗急性和亞急性棉酚中毒(P<0.05,P<0.001和P<0.001)。一般棉酚中毒時可用硫酸亞鐵拮抗,但能影響抑精作用。土茯苓稀醇提取物在拮抗棉酚毒性的同時不影響棉酚對雄性大鼠的抑精作用。[1-2]食療作用味甘、淡,
③ 茯苓和土茯苓的形狀區分
茯苓與土茯苓外型區別比較大,茯苓把外皮剝開是純白色的,而土茯苓有紅色的和略偏粉和偏白幾種顏色。茯苓的塊莖形狀比較規則,而土茯苓的外形奇型怪狀,根須特別硬,淘寶網「綠色鄰居」店純天然野生的土茯苓。
④ 土茯苓種植幾年後可以收
主要是看品種,品種不一樣,結苓的時間不一樣,有的品種栽種3~4個月之後就可以節苓,屬於早熟,9~10個月之後就可以收獲;
但有的品種栽種6~7個月才開始結苓,屬於晚熟,12~14個月之後才可以收獲。
土茯苓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乾燥根莖,其為多年生常綠攀緣狀灌木,多生於山坡或林下。入葯部分只選擇其乾燥後的根莖。常於夏、秋二季採挖,除去須根,洗凈後乾燥入葯;
或趁鮮切成薄片後乾燥、入葯。味甘、淡,性平。有解毒,除濕,通利關節之功效,主要用於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癧,疥癬。
(4)土茯苓性狀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土茯苓生理特性:
土茯苓生為攀緣灌木,根莖塊根狀,有明顯縮節,著生多數須根。莖光滑。單葉互生;革質,披針形至橢圓狀極針形,長6~500px,寬1.2~125px,先端漸尖,基部圓形,全緣,下面常被白粉,基出脈3~5條;
葉柄長1~50px,略呈翅狀,近基部具開展的葉鞘,葉鞘先端常變成2條卷須。花單性,雌雄異株;傘形花序腋生,花序梗極短;小花梗纖細,基部有多數宿存的三角形小苞片;
花小,白色,直徑約4mm;花被裂片6,2輪;雄花的雄蕊6,花絲較花葯短,退化雌蕊缺;雌花的退化雄蕊線形,子房上位,3室,柱頭3歧,稍反曲。漿果球形,直徑6~8mm,熟時紫黑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長於山坡、荒山及林邊的半陰地。
⑤ 土茯苓泡水是什麼味道、口感
1、土茯苓與茯苓的區別是什麼?
茯苓:【功能與主治】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土茯苓:【功能與主治】解毒,除濕,通利關節。用於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癧,疥癬。
2、 土茯苓長什麼樣的
土茯苓為百合科多年生常綠攀緣狀灌木,多生於山坡或林下,長1-4mm。莖光滑,無刺。根狀莖粗厚、塊狀,常由匍匐莖相連接,粗2-5cm。葉互生;葉柄長5-15(-20)mm,約佔全長的3/5-1/4,具狹鞘,常有纖細的卷須2條,脫落點位於近頂端;葉片薄革質,狹橢圓狀披針形至狹卵狀披針形,長6-12(-15)cm,寬1-4(-7)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鈍,下面通常淡綠色。傘形花序單生於葉腋,通常具10餘朵花;雄花序總花梗長2-5mm,通常明顯短於葉柄,極少與葉柄近等長,在總花梗與葉柄之間有1芽;花序托膨大,連同多數宿存的小苞片多少呈蓮座狀,寬2-5mm,花綠白色,六棱狀球形,直徑約3mm;雄花外花被片近扁圓形,寬約2mm,兜狀,背面中央具縱槽,內花被片近圓形,寬約1mm,邊緣有不規則的齒;雄花靠合,與內花被片近等長,花絲極短;雌花序的總梗長約1cm,雌花外形與雄花相似,但內花被片邊緣無齒,具3枚退化雄蕊。漿果直徑6-8mm,熟時黑色,具粉霜。花期5-11月,果期11月至次年4月。它味甘淡,平,歸肝、胃、脾經。具有解毒、除濕、利關節等功能,主要用於梅毒、淋濁、筋骨攣痛、腳氣、疔療瘡、癰腫、瘰癧。入葯部分只選擇其乾燥後的根莖。
特別提示:此葯肝腎陰虧者慎服。
3、土茯苓是什麼?
《中國葯典》:土茯苓
圖片
拼音Tǔ Fú Línɡ
英文名RHIZOMA SMILACIS GLABRAE
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乾燥根莖。夏、秋二季採挖,除去須根,洗凈,乾燥;或趁鮮切成薄片,乾燥。
性狀本品略呈圓柱形,稍扁或呈不規則條塊,有結節狀隆起,具短分枝,長5~22cm,直徑2~5cm。表面黃棕色或灰褐色,凹凸不平,有堅硬的須根殘基,分枝頂端有圓形芽痕,有的外皮現不規則裂紋,並有殘留的鱗葉。質堅硬。切片呈長圓形或不規則,厚1~5mm,邊緣不整齊;切面類白色至淡紅棕色,粉性,可見點狀維管束及多數小亮點;質略韌,折斷時有粉塵飛揚,以水濕潤後有黏滑感。無臭,味微甘、澀。
鑒別本品粉末淡棕色。澱粉粒甚多,單粒類球形、多角形或類方形,直徑8~48μm,臍點裂縫狀、星狀、三叉狀或點狀,大粒可見層紋;復粒由2 ~4 分粒組成。草酸鈣針晶束存在於黏液細胞中或散在,針晶長40~144μm,直徑約5μm。石細胞類橢圓形、類方形或三角形,直徑25~128μm,孔溝細密;另有深棕色石細胞,長條形,直徑約50μm,壁三面極厚,一面菲薄。纖維成束或散在,直徑22~67μm。具緣紋孔導管及管胞多見,具緣紋孔大多延長成梯狀。
炮製除去雜質;未切片者,浸泡,洗凈,潤透,切薄片,乾燥。
性味甘、淡,平。
歸經歸肝、胃經。
功能主治除濕,解毒,通利關節。用於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癧,疥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15~60g。
4、土茯苓泡水是什麼味道、口感?
土茯苓是清熱解毒葯,茯苓是利水滲濕葯,因為茯苓是甘淡的,所以土茯苓,習慣上也認為甘淡,其實這是它的真實滋味,它沒有什麼味道,那麼味苦,主要是說明它的性能,其實口嘗的時候,土茯苓是沒有什麼味道的,是真正一個甘淡的味。
5、土茯苓的葉子是什麼樣
土茯苓
Smilax glabra Roxb.
菝葜科 Smilacaceae 菝葜屬
別名:光葉菝葜 土茯苓 白茯苓 白余糧 萆薢藤 草禹余糧 刺豬苓 飯團根 狗郎頭 狗朗頭 狗佬薯 光菝葜 紅萆薢 紅土苓 鱟殼藤 花萆藤 花萆薢 花藤 尖尾葉 金剛豆藤 金剛藤 進山虎 久老薯 藍果土茯芩 冷飯頭 冷飯團 冷飯陀 龍須菜 馬甲簕 毛尾薯 綿鼻子藤 千斤力 山歸來 山奇良 山奇量 山尾薯 山遺糧 山遺量 山豬糞 十八陀 土萆薢 土茯芩 土苓 仙人換 仙遺糧 硬飯頭 禹余糧 菝葜 草禹餘糧 光滑菝葜 光葉葜菝 九牛力 冷飯藤 千尾根 山地栗 土伏茯 土伏苓 。
.
6、土茯苓和茯苓一樣的嗎
土茯苓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乾燥根莖。
【性味歸經】甘、淡,平。歸肝、胃經。
【功能主治】除濕,解毒,通利關節。用於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癧,疥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拘攣疼痛、瘰癧、瘡瘍。
茯苓
為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類植物,形狀像甘薯,外皮黑褐色,裡面白色或粉紅色。中醫入葯,有利尿、鎮靜作用
7、土茯苓的作用和禁忌
建議:你好:土茯苓用於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癧,疥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它與金銀花,萆薢,黃芪相配能發揮它的最大作用!
8、土茯苓可以煮水喝嗎?什麼作用?
土茯苓作用:利濕、祛風、解毒。治腎炎水腫,尿路感染,瘰癧(老鼠瘡),梅毒,濕瘡,癰腫,筋骨攣痛,解汞中毒。煎服15-30克。
9、土茯苓和馬甲頭的區別
馬甲頭為客家話叫法,學名叫菝葜也稱金剛藤,金剛根、百合科菝葜屬,多年生藤本落葉攀附植物。馬甲頭的莖叫金剛根多用於釀酒和做葯。
土茯叫土茯苓,客家地區多叫為硬飯頭,為多年生常綠攀緣狀植物,多生於山坡或林下深地下,入葯部分只選擇其乾燥後的根莖。常於夏、秋二季採挖,除去須根,洗凈後曬乾燥用於煲湯祛濕熱,解毒涼血。或趁鮮切成薄片後乾燥、入葯。
⑥ 土茯苓是什麼
《中國葯典》:土茯苓
圖片
拼音Tǔ Fú Línɡ
英文名RHIZOMA SMILACIS GLABRAE
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乾燥根莖。夏、秋二季採挖,除去須根,洗凈,乾燥;或趁鮮切成薄片,乾燥。
性狀本品略呈圓柱形,稍扁或呈不規則條塊,有結節狀隆起,具短分枝,長5~22cm,直徑2~5cm。表面黃棕色或灰褐色,凹凸不平,有堅硬的須根殘基,分枝頂端有圓形芽痕,有的外皮現不規則裂紋,並有殘留的鱗葉。質堅硬。切片呈長圓形或不規則,厚1~5mm,邊緣不整齊;切面類白色至淡紅棕色,粉性,可見點狀維管束及多數小亮點;質略韌,折斷時有粉塵飛揚,以水濕潤後有黏滑感。無臭,味微甘、澀。
鑒別本品粉末淡棕色。澱粉粒甚多,單粒類球形、多角形或類方形,直徑8~48μm,臍點裂縫狀、星狀、三叉狀或點狀,大粒可見層紋;復粒由2 ~4 分粒組成。草酸鈣針晶束存在於黏液細胞中或散在,針晶長40~144μm,直徑約5μm。石細胞類橢圓形、類方形或三角形,直徑25~128μm,孔溝細密;另有深棕色石細胞,長條形,直徑約50μm,壁三面極厚,一面菲薄。纖維成束或散在,直徑22~67μm。具緣紋孔導管及管胞多見,具緣紋孔大多延長成梯狀。
炮製除去雜質;未切片者,浸泡,洗凈,潤透,切薄片,乾燥。
性味甘、淡,平。
歸經歸肝、胃經。
功能主治除濕,解毒,通利關節。用於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癧,疥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15~60g。
⑦ 土茯苓有哪些特性
【性味歸經】甘、淡,平。入肝、胃經。
【功效主治】
1.解毒,利關節用於梅毒,可單用本品500克水煎去渣,加入白糖30克,煎成濃煎液服用,也可配伍銀花、白鮮皮、威靈仙、甘草,方如土茯苓湯;若患梅毒因用輕粉,愈而復發,久則肢體拘攣,變為癰漏者,可以本品15~60克,配大皂莢3克、牽牛子3克同用。
2.除濕用於膀胱濕熱,淋濁,小便頻數澀痛,常配伍公英、萆薢、車前子等;皮膚濕疹,牛皮癬瘡,風癢疥癬,常配伍生地、赤芍、地膚子、白鮮皮、防風等;下焦濕熱帶下陰癢,常配伍苦參、黃柏、龍膽草等。
近年以土茯苓配伍地榆、青蒿、白茅根,試用於防治鉤端螺旋體病有一定效果。
【用量用法】15~60克,水煎服。
【禁忌】肝腎虧損,筋骨不利者忌用。服用本品時不宜飲茶,以免降低葯效。
【按語】土茯苓甘淡性平,利濕導熱之中,更長於解毒,為治療梅毒之要葯。且能利關節,解輕粉、水銀毒,故對梅毒或因服汞劑以致肢體拘攣者,功效尤佳。
【類葯鑒別】土茯苓與白鮮皮均有解毒除濕之效,二者同中有異。土茯苓長於解毒利關節,善解輕粉、銀汞中毒,故對梅毒筋骨拘攣者,尤為適用有效;白鮮皮則長於燥濕止癢,善治濕熱瘡毒,風疹疥癬,皮膚瘙癢等證,二者常配伍應用。
土茯苓與萆薢皆能清熱利濕,祛風除痹,其中土茯苓甘淡性平,偏於解毒、利濕,其治重在肝、胃經;而萆薢苦甘性平,偏於清熱利尿,分別清濁,其治重在肝、腎經。
⑧ 雲苓和土茯苓均有去濕的功效,到底兩者間的區別在哪裡
雲苓和土茯苓區別為:來源不同、形狀不同、產地不同。
一、來源不同
1、雲苓:雲苓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
2、土茯苓:土茯苓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乾燥根莖。
二、形狀不同
1、雲苓:雲苓呈不規則厚片,厚薄不一。白色、淡紅色。
三、產地不同
1、雲苓:雲苓分布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山西等地。主產於安徽、雲南 、湖北。
2、土茯苓:土茯苓主產於廣東、湖南、湖北、浙江、江蘇、四川等地。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茯苓
網路——土茯苓
⑨ 野生的土茯苓和種植的土茯苓的區別
一、茯苓是一種很常見的中葯材,它不僅有野生的,還有人工種植的。茯苓中還有一種土茯苓,土茯苓是生長在山坡間的葯材,它和平時所見的茯苓是有些區別。
1、物種不同
茯苓:茯苓是一種菌類,屬於寄生菌,常寄生在松樹的根部,中葯用的是這種菌類的乾燥菌核。
土茯苓:土茯苓是一種多年生常綠攀緣狀灌木,這種灌木在根部結有塊狀根莖,這時土茯苓入葯的主要部分。
2、成分不同
茯苓:熱量、硫胺素、鈣、蛋白質、核黃素、鎂、脂肪、煙酸、鐵、碳水化合物、維生素C、錳、膳食纖維、維生素E、鋅、維生素A、膽固醇、銅、胡羅卜素、鉀、磷、視黃醇、鈉、硒。
土茯苓:根莖含皂甙、鞣質、樹脂、落新婦甙、異黃杞甙、琥珀酸、胡蘿卜甙、棕櫚酸、β-谷甾醇,以及生物鹼、揮發油、糖、甾醇、澱粉等。
3、功效不同
茯: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土茯苓:甘、淡,平。歸肝、胃經。解毒,除濕,通利關節。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癧,疥癬。
4、泡製方法不同
茯苓:取茯苓個,浸泡,洗凈,潤後稍蒸,及時削去外皮,切製成塊或切厚片,曬干。成品呈白色。
土茯苓:未切片者,浸泡,洗凈,潤透,切薄片,乾燥。切面類白色至淡紅棕色,粉性,可見點狀維管束及多數小亮點。
5、食用方法不同
茯苓:茯苓中含有非常多的茯苓多糖、蛋白質、氨基酸,因此茯苓經常被做成茯苓餅、茯苓酥和苓茯苓酒等食品。
土茯苓:土茯苓常是作為中葯,很少用來食用,因為土茯苓帶有葯味,嚴重影響食用價值,食用的方法僅限於需要中葯氣味的菜餚類,比如:土茯苓燉龜。
6、土茯苓價格
土茯苓的葯用價值很高。根據中醫理論,土茯苓具有除濕解毒的作用,可以治療濕熱瘡毒、梅毒、淋濁、帶下等並。近年來對土茯苓的臨床研究以及葯理試驗結果表明,在抗癌、治療冠心病和動脈硬化方面,土茯苓也有良好的療效。因此,土茯苓在中葯市場需求量極大。
但是,由於近年來連年開采,野生土茯苓形成「越挖越少,越少越貴,越貴越挖」的循環,並且目前還未實現人工栽培批量生產,所以其不可持續利用問題越來越嚴重,土茯苓價格也日益緊俏。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土茯苓價格為2~4元每公斤,並且收購量不多,隨著嚴重的過度採集,土茯苓價格已攀升至15~30元每公斤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