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粗集料的表觀密度怎麼做
表觀密是材料在自然狀態下單位體積的質量。因為粗集料的單位體積的質量1450~1650㎏/m³,細集料單位體積的質量1400/m³。所以粗集料的表觀密度大。
表觀密度大小正常情況下粗集料還是要大一點點(差距不是很大),但要注意的是母材,不同的母材表觀密度相差的是非常巨大的,正常的石灰岩表觀密度我們正常做的話是2650kg到2700kg每立方,細集料就用天然砂為代表,表觀密度也在2600kg到2650kg以上。
(1)表觀密度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智能磁性液體表觀密度儀控制系統利用力敏感測器代替傳統的單臂天平,利用計算機控制單片機對各種物理量進行記測量、跟蹤。研究針對各種所測物理量的要求和步驟,自行開發出計算機實測軟體,用以記錄、分析,更為准確地獲取實驗的動態信息。
通過控制系統實現了數據處理快捷化、精確化,數據、圖、結論一體化。同時,在實驗儀器上採用PC機控制,也極大地提高了儀器的使用效率和市場價值。
Ⅱ 材料的密度和表觀密度有何區別如何測定
材料在絕對密實狀態下的體積,cm3.
絕對密實狀態下的體積是指不包括孔隙在內的體積.所以材料的密度大小取決於材料的組成與材料的微觀結構,當材料的組成與結構一定時,材料的密度為常數.除了鋼材、玻璃等少數材料外,絕大多數材料都有一些孔隙.在測定有孔隙材料的密度時,應把材料磨成細粉,乾燥後,用李氏瓶測定其實體積.材料磨得越細,測得的密度數值就越精確.磚、石材等塊狀材料的密度即用此法測得.
(2)
表觀密度
表觀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狀態下單位體積的質量,按下式計算:
ρo=m/Vo
式中
ρo
——
表觀密度,g/cm3或kg/cm3;
Ⅲ 砂子表觀密度測定結果應如何確定
"砂子表觀密度測定的方法:
一、儀器設備:天平、容量瓶、燒杯、蒸餾水、白瓷盤、塑料紙板等。
二、測定步驟:
⑴通過4.75mm的篩子稱取烘乾的試樣300g(G0)
⑵向容量瓶加水至500ml刻度線,擦乾瓶外水分後稱其質量(G1),將水部分倒出,將試樣裝入容量瓶,搖轉充分攪動,排出氣泡,注入冷開水至500ml刻度線,擦乾瓶外水分後稱其質量(G2)
三、結果確定:
⑴計算公式(精確到10kg/m?)
ρ=[G0/(G0+G1-G2)]×ρ水
⑵取兩次結果的算術平均值。"
Ⅳ 表觀密度到底怎麼計算
計算式 ρ'= m /v '
式中 ρ'--- 材料的表觀密度,g/cm3。
m --- 材料在乾燥狀態下的質量,g 。
v '--- 材料不含開口孔隙的 體積,cm3。
測試方法:不同的材料,通常採用不同的測試方法來進行測試。對於形狀非規則的材料,可用蠟封法封閉孔隙,然後再用排液法測量體積。對於混凝土用的砂石骨料,直接用排液法測量體積。對於一些多孔的小型材料,也有採用比重瓶法或者氦氣置換法進行測試的。
(4)表觀密度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對於形狀規則的材料,直接測量體積;對於形狀非規則的材料,可用蠟封法封閉孔隙,然後再用排液法測量體積;對於混凝土用的砂石骨料,直接用排液法測量體積,此時的體積是實體積與閉口孔隙體積之和,即不包括與外界連通的開口孔隙體積。
由於砂石比較密實,孔隙很少,開口孔隙體積更少,所以用排液法測得的密度也稱為表觀密度,過去稱為視密度。
Ⅳ 表現密度的測定方法
目前使用的幾種表觀密度的測定方法,主要為表觀密度儀測定法、量筒測定法、振實儀器測定法 將一定數量的樣品倒人規定形狀的漏斗里,樣品流到已知體積的容器中,然後用直尺將容器上口的樣 品刮平並稱量樣品質量。
採用這種方法測定表觀密度的產品有:國家標准GB/T 9984.9《工業聚磷酸鈉表觀密度的測定》;國家標准GB/T 210.2《工業碳酸鈉及其試驗方法一堆積密度的測定》;化工行業標准HG/T 2764(工業過氧碳酸鈉》;化工行業標准HG/T 2835《軟磁鐵氧體用四氧化三錳》;化工行業標准HG/T 2834(軟磁鐵氧體用氧化鋅松密度測定方法》;化工行業標准HG/T 2769(軟磁鐵氧體用氧化鎂》;化工行業標准HG/T 2573《工業氧化鎂》;化工行業標准HG/T2572(工業活性氧化鋅》;化工行業標准HG/T 2825《顆粒白土》。 敲擊法
方法提要:將樣品輕輕放入100 mL量筒中,用橡皮錘敲擊量筒底部,體積不再減少為止,記錄樣品體積並稱量樣品質量。採用這種方法測定表觀密度的產品有:國家標准GB/T 12496.《木質活性炭試驗方法表觀密度的測定》。
夯實法
方法提要:將樣品輕輕放人100 mL量筒中,將量筒以45。角旋轉一周,提起一定高度自然落下(下面墊橡膠墊),繼續添加樣品,至樣品體積不再減少後,記錄樣品體積並稱量樣品質量。
採用這種方法測定表觀密度的產品有:化工行業標准HG/T 2834{軟磁鐵氧體用氧化鋅緊密度測定方法》;化工行業標准HG/T 2765{硅膠》等。 方法提要:將樣品輕輕放入100 mL量簡中,量筒隨著凸輪不斷地旋轉而上下振動,在規定的時問內停止凸輪旋轉,記錄樣品體積並稱量樣品質量。採用這種方法測定表觀密度的產品有:國際標准ISO 3595:1993《金屬粉末振實密度的測定方法》;國家標准GB/T 6286(分子篩堆積密度測定方法》;國家標准GB/T 5162{金屬粉末振實密度的測定》;化工行業標准HG/T 2524{4A分子篩》;化工行業標准HG/T 2690{13X分子篩》。
Ⅵ 石屑的表觀密度用什麼方法測量
石屑的表觀密度用坍落筒法測量。
TG E42-2005 標准中T 0330-2005細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試驗
用坍落筒法測定細集料(天然砂、機制砂、石屑)的毛體積密度、表觀密度、表干密度(飽和面干密度)。
測定絕對密度時需先將材料磨細,然後採用排出液體或水的方法來測定體積。
測定容積密度:①外形規則時,直接測量材料的外形尺寸,按體積公式計算出材料的體積②外形不規則時,微孔材料如砂石以飽和面乾材料(孔內水分和材料作為一個整體)浸入水中排開水的體積作為材料的宏觀外形體積;大孔材料在表面塗臘後用排水法來測定體積,計算時必須扣除臘的體積,塗臘時應避免將臘嵌入孔中。
測定堆積密度:將材料按規定的方法裝滿容量筒,以該容量筒的體積作為材料自然堆積狀態下的體積。
Ⅶ 測量密度,表觀密度,毛體積密度,堆積密度的方法
單位體積可以理解為每一單位
真密度 true density
指材料在絕對密實狀態下的體積內固體物質的實際體積,不包括內部空隙。(叫真密度)表觀密度和堆積密度。
多孔固體顆粒扣除了內部孔隙後的密度。
對催化劑又稱骨架密度。若催化劑質量為m,催化劑骨架體積為V骨,真密度ρ真=m/V骨。它是單位體積催化劑骨架或固體部分(不包括顆粒之間間隙及顆粒內微孔體積)的質量。可以用異丙醇或He置換法,在真空容量法吸附裝置中測定。
表觀密度
說明:
多數材料為多孔物質,具有與外部相通的開口孔和不通的閉孔,將含有閉孔材料的密度稱為「表觀密度」。表觀密度=材料的質量/(實質部分的容積+閉孔容積)炭材料通常用比重瓶法(Pycnometer),以甲苯或正丁醇作標准液進行測定,也有用氦氣充填微孔直到幾乎不再吸附的氣體介質置換法進行測定的。有時也用水銀壓入微孔中進行充填測定。隨測定方法以及浸透或置換的程度不同,所得數值也不一樣。
堆積密度是把粉塵或者粉料自由填充於某一容器中,在剛填充完成後所測得的單位體積質量。
床料的堆積密度ρb與床料密度ρp之間的關系是ρb=ρp(1-ε)
ε為物料靜止是的空隙率,ρb為堆積密度,需要測量,ρp為真實密度,可以查閱文獻。
床料的堆積密度可分為鬆散堆積密度和振實堆積密度。
其中,鬆散堆積密度包括顆粒內外孔及顆粒間空隙的鬆散顆粒堆積體的平均密度,用處於自然堆積狀態的未經振實的顆粒物料的總質量初一堆積物料的總體積求得。
振實堆積密度包括顆粒內外孔及顆粒間空隙的經振實的顆粒堆積體的平均密度
Ⅷ 什麼是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觀密度如何測定
答:混凝土拌合物表觀密度即是混凝土拌合物搗實後的「單位體積質量」,以kg/m3計。方法要點如下:
儀器:(1)5L容量筒;
(2)50kg台秤;
(3)混凝土振動台;
(4)搗棒¢16×650mm。
方法:坍落度大於70mm時宜用搗棒,坍落度小於70mm時宜用振動台。
採用搗棒搗實時,應根據容量筒的大小決定分層與搗實次數:用5L容量筒時,混凝土拌合物應分兩層裝入,每層的插搗次數應為25次;用大於5L的容量筒時,每層混凝土的高度不應大於100mm,每層插搗次數應按每10000mm2截面不小於12次計算。各次插搗應由邊緣向中心均勻地插搗,插搗底層時搗棒應貫穿整個深度,插搗第二層時,搗棒應插透本層至下一層的表面;每一層搗完後用橡皮錘輕輕沿容器外壁敲打5-10次,進行振實,直至拌合物表面插搗孔消失並不見大氣泡為止。
採用振動台振實時,應一次將混凝土拌合物灌到高出容量筒口。裝料時可用搗棒稍加插搗,振動過程中如混凝土低於筒口,應隨時添加混凝土,振動直至表面出漿為止。用刮尺將筒口多餘的混凝土拌合物颳去,表面如有凹陷應填平;將容量筒外壁擦凈,稱出混凝土試樣與容量筒總質量,精確至50g。
混凝土拌合物表觀密度的計算應按下式計算:
γh=×1000
式中
Yh-表觀密度(kg/m3)
;
W1-容量筒質量(kg);
W2-容量筒和試樣總質量(kg);
V-容量筒容積(L)。
試驗結果的計算精確至10kg/m3。
Ⅸ 土木工程砂的密度實驗室怎麼測量
整體簡介
砂的密度實驗有兩種,一種是表觀密度,一種是堆積密度,下面分別進行說明。
工具
砂的表觀密度(容量瓶法):容量瓶(500mL),電子秤、鋁制料勺、淺盤、滴管等。
砂堆積密度:下料漏斗、標准容器、台秤等。
步驟
一、砂表觀密度
1)稱取烘乾砂300g(G0);
2)在容量瓶內注入水至瓶頸刻度線,擦乾瓶外水分,稱其質量G2;
3)倒出容量瓶內部分水,剩餘至約球部高度的1/3。將300g砂全裝入容量瓶,傾斜約45度搖轉容量瓶,使試樣在水中充分攪動(排除氣泡)。靜置一段時間後用滴管添水至瓶頸刻度線,擦乾瓶外水分,稱其質量G1。
二、砂鬆散堆積密度
1)稱取標准容器的質量(G1),測定標准容器的體積
(V)。將標准容器置於下料漏斗下面,使下料漏斗對正中心;
2)用鋁制料勺將試樣裝入下料漏斗,打開活動門,使試樣徐徐落入標准容器直至試樣裝滿並超出標准容器筒口,移開漏斗;
3)用直尺將多餘的試樣沿筒口中心線向相反方向刮平,稱其質量G2。
4. 數據處理
一、砂表觀密度
按下式計算砂的表觀密度,精確至 10kg/m3。
2) 以兩個平行試樣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最後結果,精確至10kg/m3。
5. 注意事項
一、表觀密度
1)加砂後應將粘在容量瓶頸內壁沖洗進容量瓶。
2)水+砂+瓶和水+砂兩次稱量注意瓶塞。
3)趕氣泡時間盡量延長,5min以上。
二、堆積密度
注意不要振動容器筒。
三、《建設用砂》GB/T14684標准中,測定砂表觀密度,水溫應在15~25℃,砂+水+容量瓶的質量要靜置24小時後進行稱量。
Ⅹ 細集料的表觀密度的測定方法
實驗:細集料的表觀密度試驗
一、實驗目的
用容量瓶法測定細集料(天然砂、石屑、機制砂)在23℃時對水的表觀相對密度和表觀密度。本方法適用於含有少量大於2.36㎜部分的細集料。
二、試驗原理
表觀密度(視密度)是指在規定條件(105℃±5℃單位體積(含材料的實體礦物成分及閉口孔隙體積)物質顆粒的干質量。ρ表示。
式中,ρ ——細集料的表觀密度(g/㎝3); ——礦質實體質量(g);
——㎝3;
——㎝3。
三、預習要求細集料的表觀密度試驗四、實驗儀器
1、天平:稱量1㎏,感量不大於1g。
2、容量瓶:500mL。
3、烘箱:能控溫在105℃±5℃。
4、燒杯:500mL。
5、潔凈水。
6、其它:乾燥器、淺盤、鋁制料勺、溫度汁等。
五、實驗內容將縮分至650g左右的試樣在溫度為105℃±5℃的烘箱中烘乾至恆重,並在乾燥器內冷卻至室溫,分成兩份備用。
稱取烘乾的試樣約300g(m0),裝入盛有半瓶潔凈水的容量瓶中。
搖轉容量瓶,使試樣在已保溫至23℃±1.7℃的水中充分攪動以排除氣泡,塞緊瓶塞,在恆溫條件下靜置24h左右,然後用滴管添水,使水面與瓶頸刻度線平齊,再塞緊瓶塞,擦乾瓶外水分.稱其總質量(m2)。
倒出瓶中的水和試樣,將瓶的內外表面洗凈,再向瓶內注入同樣溫度的潔凈水(溫差不超過2℃)至瓶頸刻度線,塞緊瓶塞,擦乾瓶外水分,稱其總質量(m1)。
5計算
細集料的表觀相對密度按式()計算至小數點後3位。
γa = ()
式中:γa——集料的表觀相對密度,無量綱;
m0——集料的烘乾質量(g);
m1——水及容量瓶的總質量(g);
m2——試樣、水、瓶及容量瓶的總質量(g)。
表觀密度()計算,精確至小數點後3位。
ρa=γaρT 或 ρa=(γa-αT)ρΩ ()
式中:ρa——細集料的表觀密度(g/㎝3);
ρΩ——水在4℃時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