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地勘檢測的三種方法

地勘檢測的三種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10 11:45:55

⑴ 施工地質勘查、超前鑽施工勘察與樁基試樁施工勘察各有何區別

區別很大:

1、施工地質勘查是研究、評價建設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所進行的地質測繪、勘探、室內實驗、原位測試等工作的統稱。

2、超前鑽施工勘察超前鑽主要是針對岩溶地區基樁施工,在成樁之前採用鑽探方法查其樁底基岩情況,屬施工地質勘查一種。

3、樁基試樁施工勘察是在需要樁基礎施工時,在設計時、施工前、施工後所做的試驗性樁基礎施工。其主要目的是對樁基極限承載力進行檢測,不屬於施工地質勘查。



(1)地勘檢測的三種方法擴展閱讀:

工程地質勘察主要有以下五項:

①搜集研究區域地質、地形地貌、遙感照片、水文、氣象、水文地質、地震等已有資料,以及工程經驗和已有的勘察報告等;

②工程地質調查與測繪;

③工程地質勘探工程地質測繪和勘探;

④岩土測試和觀測見土工試驗和現場原型觀測、岩體力學試驗和測試;

⑤資料整理和編寫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工程地質勘察通常按工程設計階段分步進行。不同類別的工程,有不同的階段劃分。對於工程地質條件簡單和有一定工程資料的中小型工程,勘察階段也可適當合並。

網路-試樁

⑵  礦產勘查的認識基礎

一、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是人們能動地改造和探索現實世界的社會性的客觀物質活動,是由實踐主體、實踐的手段(工具)和實踐的對象(客體)所構成的現實的感性活動。這是人類特有的能動活動過程。在認識和實踐的關系中,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而認識是人們頭腦對於外部世界的反映,是意識的主要內容。實踐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活動,實踐是思維與存在、精神與物質之間的中介橋梁。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人們的認識不是人的頭腦里固有的,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從實踐中產生的,即認識產生於實踐的需要。同時,客觀世界哪些事物能成為人們的認識對象,是由實踐的需要和水平決定的。認識是在實踐中產生的,認識的發生一點也離不開實踐。毛主席說:「無論何人要認識什麼事物,除了同那個事物接觸,即生活於(實踐於)那個事物的環境中,是沒有法子解決的。」(《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6~287頁)

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認識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

變化發展著的實踐不斷給人們提出新的認識課題,並提供解決新課題的經驗。認識產生於實踐的需要,而實踐的需要又是不斷發展變化著的,不斷提出新的要求,提出新的問題,推動著人們去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實踐的發展不斷給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手段和物質條件,從而促進我們更全面地認識客觀事物。通過實踐,還能推動我們思維的發展,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和認識水平,從而也促進認識的深化與發展。

3.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

認識產生於實踐的需要,認識又服務於實踐並指導實踐。認識本身並不是目的,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實踐的目的制約著整個認識過程,規定認識的方向。在實踐目的的規定約束之下,人們的正確認識最終才有利於實踐的發展。認識為實踐服務,去指導實踐,才能發揮認識的功能。如果有了正確的認識,脫離實踐,不為實踐服務,那麼,這種認識也就失去了實際的意義。

4.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准

當我們通過實踐經由感性認識獲得理性認識以後,這個理性認識是否真的是正確的,是否如實地反映了事物本身的客觀面貌,這還是一個沒有解決的問題。為了檢驗這個理性認識是否正確,靠什麼呢?不是靠別的,還是靠實踐中檢驗。一般說來,在實踐中成功的就是正確的,失敗的就是錯誤的。毛主席在《實踐論》中指出:「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准。」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

綜上所述,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以實踐為基礎的能動的反映論。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對於礦產勘查工作來說,也是這樣。礦產勘查實踐是認識客觀礦產的基礎;沒有礦產勘查實踐,就無從產生對客觀礦產的認識。所以,發現礦產依靠實踐。

二、發現礦產依靠礦產勘查實踐

地球在經過了長達46億年的漫長而又復雜的演化之後,繁育了人類。同時,這個漫長的演化過程也給人們帶來了包括礦產資源在內的豐富的自然資源。但是人類對於大自然這種慷慨的饋贈並不是一開始就認識的,而是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實踐中逐步加以認識的。當人類的祖先發現邊刃鋒利的燧石等石塊,對於抵禦野獸的襲擊,砍砸製作人工工具,以至取火都較為有利時,便把燧石、石英等堅硬石塊當作一種有用的礦產資源來加以利用。這里可以看出,燧石之所以能夠當作資源利用,它的基礎是實踐。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在不斷提高,人類對礦產資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人類為了滿足自己對礦物資源的需求,礦產勘查活動也隨之發展。礦產勘查活動的發展與深入,人類不僅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可供人類使用的礦產資源,而且對各種礦產在多方面的使用價值也逐步有了新的更多的了解。

礦產勘查活動是人類社會活動的一種,其顯著特點之一就是它的實踐性。如果不進行實踐,礦產勘查的效果就無從談起,蘊藏在地下的礦產就不可能被發現與探明。也就是說,沒有礦產勘查實踐,就無法確定一個地區是否有礦。

在整個礦產勘查實踐中,野外實地勘查是基礎,也是最主要的環節。只有通過地質工作者的野外實地勘查,才有可能發現暴露在地表的礦產。或者只有通過進行實地勘查,如區域地質調查、化探、物探和重砂測量等工作,了解這個地區區域地質特徵和成礦地質條件,才有可能分析證明這個地區可能存在的沒有露出地表的礦產。在一個地區經過勘查發現礦產線索之後,還需要對該礦產地是否具有工業利用價值、有多大的價值、質量怎樣、開采條件又怎樣等問題,作出評價結論。為此,還需要做進一步的詳細的勘查工作,也就是說應該進一步實踐才行。通過上面的論述我們得出結論,發現礦產要靠實踐,探明礦產資源同樣也要靠實踐。

綜上所述,要認識礦產資源的客觀情況,就需要開展實際的礦產勘查工作。礦產勘查活動(區域礦產調查,礦點檢查、普查、詳查、勘探)作為一種實踐,它使客觀存在的礦產直接作用於勘查者的大腦,產生了關於客觀礦產實際狀況的認識。它是勘查者的思維與客觀存在的礦產之間的橋梁。通過礦產勘查活動來發現礦床,探明礦床,評價礦床,獲取所需地質資料,供礦山企業建設開發和利用礦產資源使用。

新中國成立50年來,我國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和利用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新中國成立伊始,我國的石油年產量很少,僅12萬噸,被稱為「貧油」國,主要依靠「洋油」過活。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地礦部門和石油工業部門兩支石油地質隊伍,在390萬平方公里的沉積岩分布區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油氣勘查工作。1955年10月,在新疆發現了克拉瑪依油田,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勘查中發現的第一個大油田。1956年後,又陸續在柴達木盆地的冷湖等地發現了新的油氣田。1959年在松遼盆地發現了大慶油田。20世紀60年代前期在油田會戰取得決定性勝利之後,又在華北盆地發現了勝利油田、大港油田、遼河油田。80年代我國在東海(東海平湖一井)和南海(鶯歌海崖BI-1井)等一連串工業油氣井的發現,揭開了海上油氣勘查的新篇章。

三、礦產勘查實踐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

人類的認識史表明,在實踐和認識的關系中,實踐對認識起著決定作用,沒有實踐,就不能產生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但是,認識又具有對實踐的指導作用。認識一經產生,便具有自己的相對獨立性,對實踐就起著反作用。實踐和認識是相互作用,相互需要的。實踐需要認識的指導,認識也需要而且能夠指導實踐,認識的功能也正是在實踐的過程中實現的。科學理論作為認識的高級形式來源於實踐,是根據大量實踐經驗的綜合概括之後上升而成的,在相當大程度上反映了某一方面的客觀規律,因而具有相當的適用性。充分運用這些理論來指導實踐就能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

在礦產勘查實踐活動中,為了認識礦產的客觀狀況,實踐具有第一位的首要的意義。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種實踐不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而且人不可能也沒必要事事都去親自實踐。為了提高找礦工作的成功率,科學理論的指導是必不可少的。

李四光同志創立的地質力學以及關於中國東部新華夏構造沉降帶控制油的理論,連同黃汲清、潘鍾祥等地質學家提出的陸相找油方面的理論,對中國大慶油田等一系列油田的發現,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這些年來,非構造圈閉儲油理論、推覆體構造控制油理論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金屬礦產勘查方面,斑岩銅礦理論、火山成礦理論、層控礦床理論、成礦系列理論等等,在國內外對找礦均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如在20世紀70年代,斑岩銅礦的理論傳入我國,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江西東北地區、西南滇藏地區和黑龍江等地,對找礦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例如,黑龍江多寶山銅礦和西藏玉龍銅礦勘查的成功都與此有關。地礦工作者在總結山東焦家破碎帶蝕變型金礦的經驗之後,運用這個規律性認識來指導找礦,不但擴大了膠東地區河西、大伊各庄等金礦的遠景儲量,而且在廣東、海南、遼寧、內蒙古、新疆等省(區)找到了類似的大中型金礦。

世界上一些超大型金礦床也是在地質理論的指導下發現的。例如世界著名的典型金礦——卡林金礦,是地質人員研究區域成礦規律之後,發現「構造窗」和逆斷層下盤的碳酸岩類岩石及花崗閃長岩—閃長岩體附近對成礦比較有利。據此開展了找礦,並很快獲得成功。該礦探明儲量約2000噸,已開採金約150噸。

我國一些大油氣田的發現也是如此。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在吸收國外先進成礦理論的基礎上,系統地研究和總結了國內的找礦經驗,提出了含煤—含油氣盆地新觀點、大型生油坳陷內的沉積圈閉油氣藏和逆掩斷裂帶找油等新理論。在這些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礦產勘查實踐,在油氣普查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例如,1979年在珠江口盆地地珠5號井鑽獲工業油流,實現了南海找油的首次重大突破。又如,1984年在塔里木盆地以北雅克拉構造上沙參2井鑽獲特豐工業油氣流,實現了塔里木盆地找油具有意義的重大突破,再加上以後的一系列重大發現,在8個層系中獲得高產油氣流,已表現了塔北大油氣區的前景,使塔里木盆地成為我國油氣戰略接替區的勘探基地,這對我國下世紀的開發西部地區具有重大意義。

總之,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只能是盲目的實踐。但是,實踐是不斷發展的,即使是正確的理論,如果不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也會成為僵化的教條。礦產勘查工作無疑要以各種地質學理論來指導。但是,在實際應用地質學理論中一定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原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決不能採取教條主義的態度,而應該在實踐中使地質學理論得到不斷的豐富和發展。

四、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找礦實踐中的作用

找礦生產實踐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如物探、化探、遙感、鑽探等等。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科技在找礦生產實踐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大。我們應該充分重視科學技術在礦產勘查實踐中的作用。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中極為重要的部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在現代社會它已成為第一生產力,當它滲透到生產力3個基本要素中去就會轉化為一種巨大的物質力量。第一,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勞動者的素質產生新飛躍,不僅提高了勞動者的勞動技能,而且會推動生產的巨大發展。在現代社會生產中,衡量人的勞動能力,更主要的要看勞動者的科學文化水平。第二,科學技術的發展使生產工具不斷得到改進和應用,對生產力的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第三,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勞動對象不斷擴大和深化。在生產過程中,人們發現和獲得新的勞動對象總是離不開科學技術,人們只有藉助科學技術去認識自然界的物質屬性,才能發現適於加工的勞動對象。第四,現代高科技特別是信息技術,越來越普遍地應用於生產管理過程,不僅改變了產業結構,而且也改變了勞動過程中各種要素的組合方式,從而使生產力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

總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礦產勘查實踐中應該充分重視科學技術的作用,不斷提高地質工作中的科技含量,提高各種測量數值系統的精度,盡可能向客觀存在的礦產地質客體逼近,更加正確地反映它們、認識它們。

由於礦產勘查的對象通常深埋在地下,僅靠人們的感覺器官很難觀測其全貌,這樣就需要藉助於現代科學技術來探尋我們需要的礦產。這里所說的現代化科學技術包括科學理論、技術方法和現代的探礦儀器設備。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減少風險,提高找礦的效率,礦產勘查活動必須要藉助科學理論和先進的技術方法。特別是在今天,人類的歷史已經進入了21世紀,社會生產的高速發展造成了這樣一種局面:一方面人類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另一方面,隨著地質工作水平的提高,找礦的難度越來越大,礦產勘查的成本越來越高。例如20世紀50年代、60年代,石油鑽井深度一般為1000~2000米,而現在井深達3000~5000米。70年代,固體礦產鑽井成本一般每米為53元,而到90年代末為280元。因此,為了提高礦產勘查的經濟效益,就更需要依靠科技進步,充分發揮科學技術這個第一生產力在礦產勘查實踐中的推動作用。

科學技術對於礦產勘查實踐的重要性不僅在理論上有充分的依據,而且也為礦產勘查實踐所證明。

以地球物理探礦技術為例。經地質工作者多年研究建立的以高精度航磁為主的綜合航空物探測量系統和尋找隱伏礦的綜合物探方法技術系列的推廣應用,對研究區域構造和礦產勘查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20世紀60年代初通過海洋地質調查和航空磁測,在我國附近海域發現了6個大型沉積盆地,為我國海洋石油天然氣地質勘查工作卓有成效地開展指明了方向。固體礦產方面,我國大多數磁鐵礦床都是通過磁法特別是航磁發現的。50年代至70年代,通過航磁發現了福建馬坑鐵礦、江西新余鐵礦、山東萊蕪鐵礦、甘肅磁海鐵礦、雲南大紅山等一大批大型鐵礦;通過磁異常驗證在湖北大冶外圍找到了新的鐵礦體,在內蒙古白雲鄂博鐵礦外圍戈壁灘下發現了西礦區,在四川攀枝花鐵礦外圍繼續發現了與擴大了白馬鐵礦、太和鐵礦與紅格鐵礦。運用綜合物探方法找煤在華北以及南方缺煤地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在內蒙古二連成煤地區面積十幾萬平方公里的掩蓋區運用綜合物探方法快速圈出了一批成煤有利的盆地;在吉林郭勒煤田,運用物探方法准確地在362平方公里內圈出了80餘萬平方公里的含煤富集地段,為後來施工的40多個鑽孔所驗證。運用物探方法尋找有色金屬礦產,特別是在尋找有磁性礦物或磁性礦石伴生的有色金屬硫化礦床方面效果良好,50年代至60年代根據物探資料分析並對異常進行驗證發現了幾十處大中型礦床,如青海果洛與賽什塘銅礦、黑龍江伊春鉛鋅礦、湖南桂陽多金屬礦等。

在鑽探技術方面,近幾年在鑽探設備、鑽探工藝技術、鑽頭、泥漿沖洗液等方面都有重大進步。由於在固體礦產勘查工作中用小口徑金剛石鑽工藝和繩索取心技術和多種優質鑽頭、優質泥漿工藝,大大提高了鑽進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在推廣小口徑金剛石鑽進工藝前,鑽探台月效率為273米,而推廣後為399米,提高了台效33%~135%,岩(礦)心採取率達93.7%~100%。新疆地礦局在黃山銅礦區採用金剛石繩索取心鑽探施工,平均深度為928.6米的鑽孔30個,最深的孔1506米,台效平均為664米,優質孔率93.3%,保證了質量,縮短了工期。近幾年受控定向鑽進技術實驗的成功,使一位多井(即在一個井場一個井眼中深部施工幾口不同方位的斜井)鑽井成為現實,從而大大提高了鑽進效率和經濟效益。安徽冬瓜山銅礦區,採用螺桿鑽的方法進行受控定向分枝技術鑽進,完成深達840米以上的1個主孔和4個分枝孔,節省工作量4090米,節省台月費用30%,質量符合要求。吉林地礦局採用空氣反循環中心取樣(CSR)鑽探技術,改變了砂金礦多年取心率質量不合要求的狀況,快速優質地完成了勘探任務。

在地質測繪、地質制圖和地質報告印製方面,由於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不僅大大加快了速度,而且顯著地提高了質量。如採用風點菲林減色技術負印製多色地質圖,用色數由過去20~30個,減至4~6個,能同樣保證地質圖分色效果,印製效果提高1/3,成本降低20%,效果顯著。

實驗分析測試技術的進步,有力地推動了地質找礦工作。近10年來,建立了適合我國國情的岩礦樣品的痕量元素分析體系和一些礦物的主、次、痕分析體系,研製出一批新的岩礦標樣和標准分析方法,達到了國際水平,並在地質找礦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比較突出的,如原河南省地礦廳所屬地勘單位和實驗室率先在痕量和痕量金的分析主面取得了突破。他們用化學—光譜法檢測岩石中的痕金量,10克取樣中可檢測出0.1ng的金(即百億分之一),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為我國快速發現金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近年來,之所以有許多金礦被發現,與金的分析技術的突破有很大關系。

現代計算機技術在礦產勘查中獲得廣泛的應用,其范圍已擴展到地學的各個領域。在地礦信息採集、數據處理、成圖系統、解釋和預測評價自動化系統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石油地質勘查工作中,電子計算機技術獲得了相當廣泛的應用,並且在整個礦產資源勘查作業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電子計算機技術在石油勘查工作中的應用首先是以處理石油地震勘探資料為起點,然後推廣到各個方面,包括野外地質數據採集及資料採集的質量控制、數據處理及數據管理、地質文件的測繪、地質資料的自動解釋、油氣資源資料庫以及科學計算、數據通訊等。由於計算機技術在礦產勘查過程中被廣泛應用,不僅有力地促進了地礦工作現代化,而且提高了礦產勘查的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

總之,幾十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以來,由於引入先進的科學技術,採用先進的找礦理論、先進的找礦技術方法和先進的找礦工具進行礦產勘查實踐,充分發揮了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使我國的礦產勘查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⑶ 房屋建築 地質勘探施工過程中甲方現場代表如何查驗鑽孔深度

房屋建築地質勘探施工過程中甲方現場代表查驗鑽孔深度的方法:
當鑽孔深度達到設計要求時,應立即用超聲波樁孔檢測儀(K-400型側壁儀)對孔深、孔徑、孔形和孔底沉渣量進行檢查,確認滿足設計要求後,報請監理工程師批准,監理工程師認可後,立即進行清孔。
1、測量鑽桿的長度。
2、專門有一種測量深度的工具,叫做井深尺,可以在鑽孔完成後測量。

⑷ 地質勘查或者說鑽孔數據中:測點深度、層底標高、層底深度、鑽孔深度分別是什麼怎麼區分清楚

鑽孔數據中的測點深度、層底標高、層底深度、鑽孔深度表示的意義不同,所以各自表示的數據也不同,具體如下。

測點深度是指在做剪切波速度時檢波器下入深度,測點深度與剪切波速度一一對應,但與層底深度和分層厚度不對應。

層底標高是指岩層最底部距離圖紙水平標高的距離。層底深度是指某一岩性分層距地表的深度。

鑽孔深度就是目標孔鑽成之後的最終深度。

(4)地勘檢測的三種方法擴展閱讀

地質工程領域覆蓋的范圍包括:地質調查技術和方法與礦產資源勘查與評價,區域礦產基地及礦產遠景區預測與評價,礦區與礦床的勘探、開發與評價,地質工程領域建設、勘查評價項目可行性研究與決策。

地質勘探的新技術與新方法,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地質災害的預測、評價、監測與保護,地質結構、地質環境、地質過程及地質災害研究中的計算機應用,地質工程實施過程中的質量檢測及新方法、新技術的設計、開發、應用,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行業的工程管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質勘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鑽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勘察

⑸ 怎樣進行地質勘探測量

作為從事地質工程的技術人員,除了應掌握地質勘探工程的專業知識外,還應熟悉勘探工程中的測量工作,尤其是現在測量電子儀器的廣泛使用,測量儀器操作越來越簡單,應具 有參與或組織實施測量業務的能力,合理使用測量資料。
地質勘探測量通常包括地質填圖、勘探工程、地質剖面等測量工作。
第一節 概述
地質勘探是為了詳細查明地下資源,並確定礦物位置、形狀及儲量。地質勘探一般分為普查、詳查和精查三個階段。普查階段是根據在地表上所發現的礦點(礦體露頭)以及配合地表揭露工程和少量的勘探工程等手段所進行的地質觀察。初步查明礦產的品種、礦體的規模、形狀和產狀,確定礦石的品位和儲量。詳查階段亦稱勘探階段,是在普查基礎上對礦區進行更詳細的勘查,目的是查明礦區的地質構造、礦體產狀、礦石品位、物質成份及儲量等獲得更可靠的地質資料。精查是在普查和詳查的基礎上,進一步查明礦產品的埋藏情況,確定礦體的品位、儲量、開采價值、開采方法等,為下一步開礦作好准備。地質勘探工程測量是為地質勘探提供可可靠的測繪資料,配合地質勘探作業以保證任務的完成。
地質勘探工程測量的主要工作任務是:
1.為勘探工程的設計和研究地質構造提供勘探區域的控制測量和各種比例尺的地形圖; 2.根據地質工程的設計,在實地給出工程施工的位置和方向(又稱定位和定線); 3.竣工後測出工程點的平面坐標和高程;
4.提供編制地質報告和儲量計算的有關圖紙資料。
為了進行上述測量工作,應首先在勘探區建立測量控制網,控制網的等級應以《地質勘察測量規程》為依據,並結合勘探區的地形條件和勘探網的密度和精度要求,還應同時滿足礦區所需比例尺地形圖測量的需要,其它測量工作在控制測量的基礎上進行。一般情況下作為地質勘探區首級平面控制網,可根據勘探面積、勘探網密度和地形條件,布設四等或5″級導線網,若有GPS接收機,也可布設相應等級的GPS控制網,在此基礎上再以交會、導線等方法進行加密。高程式控制制網根據不同的精度要求,可採用水準測量、三角高程測量或GPS測高。
當勘探區已建立地形測量控制,如果精度能滿足勘探工程測量的需要時,應利用其作為一切勘探工程測量的平面和高程式控制制,不必重新布網。如其密度不夠,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加密。
勘探區的地形測量是為地質勘探工程服務的,測圖比例尺的大小是隨地質勘探對礦石儲量計算的精度要求不同而變化的。儲量計算的越精確,測圖比例尺就越大,隨著勘探工程的進展,勘探工程所需的地形圖比例尺也逐漸變大。一般應滿足大比例尺(1:500~1:5000)測圖的需要。

第二節 地質填圖測量
在礦區勘探工程中,首先要進行地質填圖,通過地質填圖來詳細查清地面地質情況,劃分岩層,確定礦體分布,以便正確了解礦床與地質構造的關系及規律,為下一步的勘探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並作為儲量計算的地表依據。
一、地質填圖的比例尺
地質填圖是用地形圖作為底圖,將礦體的分布范圍及品位變化情況、圍岩的岩性及地層
的劃分、礦區的地質構造類型以及水文地質情況等填繪到地形圖上,即成為一張地質地形圖。在地質工作的各個階段,要填繪不同比例尺的地質圖。在普查階段,要填繪1:10萬或1:20萬的區域地形圖,詳查階段,要填繪1:1萬、1:2 .5萬或1:5萬的地質地形圖。在精查階段,填圖比例尺依據礦床的具體情況而定,若礦床的生成條件簡單,產狀較有規律,規模較大,品位變化較小,則採用的比例尺就小,反之較大。一般規模大、賦存條件簡單的礦床如煤、鐵等沉積礦床,通常用1:1萬至1:5萬比例尺的地質地形圖;對於規模較小、賦存條件較復雜的礦床如銅、鉛、鋅等有色金屬的內生礦床,通常用1:2000和1:1000的地質地形圖;對於某些稀有金屬礦床,還可採用更大的比例尺,如1:500。一般地形圖的比例尺應與地質填圖的比例尺相同,
二、地質填圖的方法
地質填圖測量包括地質點測量和地質界線測量兩個步驟,其中地質點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工作。
地質點是指勘探礦區地表上反映地質構造的點,如露頭點、構造點,岩體和礦體界線點、水文點等。它們是地質人員進行地質調查的地質觀察點,是填繪地形圖的重要依據。這就需要採用適當的方法將地質點測繪在地形圖上。地質點的位置是地質人員在實地觀察確定的,確定後用紅油漆或插一小紅旗作為標記,並編號。
測定地質點前應准備好作為底圖的地形圖,控制點資料,並對控制點進行檢查。要充分利用測區已有的控制點,如果控制點不足,可採用導線測量等方法加密。地質點測量作業方法、程序及要求與地形測圖的碎部點測量完全相同,地質點測量一般由地質人員與測量人員共同完成。地質人員在選擇地質點,描述地質內容和繪繪制地質藍草圖時,兼職立尺員,測量人員按照地形圖中測碎部點的方法,測定地質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最後製成地質地形圖。
礦體及岩層界線的圈定:在測定地質點的基礎上,根據礦體和岩層的產狀與實際地形的關系,將同類地質界線點連接起來,並在其變換處適當加密點,地質界線的圈定一般由地質人員現場進行,也可野外記錄,室內圈定。圖12-1是地形圖作為底圖繪出的部分地質圖,圖中虛線表示的是根據地質點和地質界線的觀測資料圈定的地質界線,例如虛線1~2表示侏羅系(J)和三疊系(T)地層的分界線(P為二疊系、C為石炭系、D為泥盆系、S為志留系)
三、地質填圖中的注意事項
1、 地質人員在進行地質點觀察時,應攜帶地形圖,並繪制草圖
3
2、 地質填圖應充分利用已有的控制點,包括圖根點,控制點經檢查符合要求的情況下,
可以直接使用。當控制點丟失或破壞時,必須重新建立圖根控制。
3、 地質點測量根據具體的條件可採用:平板儀極坐標法,經緯儀配合小平板儀法,有
條件可採用全站儀進行數字化成圖方法測設或用RTK直接測量地質點的坐標。

第三節 勘探工程測量
一、勘探線、勘探網的測設
在地質勘探過程中,各種勘探工程如槽、井、鑽孔和坑道等一般都是沿著一定直線方向布設的,這些直線叫勘探線。勘探線又彼此交叉構成一定形狀的格網,稱為勘探網
(一)勘探線、勘探網的布設形式
勘探工程的布設,一般是平行於礦體走向或者垂直於礦體的走向。人們把平行於礦體走向的勘探線稱為橫向勘探線。垂直於礦體走向的勘探線稱為縱向勘探線。縱橫勘探線相互交叉構成勘探網。勘探網的形狀和密度由礦體的種類及產狀確定。一般有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線型。

勘探網內勘探線的間距是根據礦床類型、勘探階段要求探明的儲量等級而定,一般在20米至1000米之間。為了控制勘探線和勘探網的測設精度,也須遵循先整體後局部的原則,首先在礦區中布設一基線,然後再布設其它勘探線。如圖12-3所示,M、N為基線。勘探網上點的編號以分數形式表示,分母代表線號,分子代表點號,以通過基線P的零點為界,西邊的勘探線用奇數表示,東邊的用偶數表示;以基線為界,以北的點用偶數號表示,以南的用奇數表示。
0
2
表示基線與東第一條勘探線的交點。 (二)勘探線、勘探網的測設 1、基線的測設
在已建立測量控制網的情況下,根據地質勘探工程的設計坐標和已知測量控制點的坐標反算測設數據,直接將地質勘探工程測設到實地上。在尚未建立控制網的勘探區,若沒有全站儀,應首先布置勘探基線作為布設勘探網的控制。由地質人員和測量人員實地確定基線的方向和位置,基線一般由三點組成,

⑹ 求教,中等風化泥岩地基承載力檢測的方法

請參照《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及《成都地區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DB 51/T5026—2001)。可以在基坑開挖後做平板載荷試驗來現場確定地基承載力。一般檢測單位都有技術要求及相關執行規范。可要求地勘單位實施這個實驗

⑺ 如何對地勘報告的真實性進行檢查

地勘報告的數據分為幾類:原始記錄數據、實驗室測試數據、設計參數。
原始記錄數據是在野外現場通過勘察工具或儀器記錄和採集的,比如N63.5、N10、Ps、Qc、fs等,其數據真假主要靠現場監督才能知道;實驗室土工試驗數據的真實性很難鑒別,有經驗的工程師即使不做試驗,開過土樣後,一樣可以造出比較像樣的報告,除非你在實驗室監督;設計參數無所謂真假,各單位各人的水平層次不齊即有可能產生不同設計參數的報告。
就好比你去醫院看病一樣,驗血、B超、CT、問診,有儀器的,也有人為的,開出的葯方各家醫院、各個醫生也可能有所不同。
所以你如果對勘察報告產生懷疑,最好的辦法是重新請一家資質高、信譽良好的勘察院進行驗證勘察,對比一下。
當然,任何時候你都要知道一份價錢一份貨的道理。

⑻ 地質勘探規范標準的地質測繪

5.1高標觀測儀器應架設平穩,各類拉繩及附屬安全設施應拴結到位,操作員應站於安全、可靠處作業。
5.2地下管線測量,應了解管線的基本情況,進行有毒、有害氣體檢測。管井下測量,應設專人指揮。
5.3 公路沿線測量,應設立明顯標志,派專人指揮。
5.4 鐵路沿線測量,應與鐵道有關部門取得聯系,設立瞭望哨崗。
5.5 登高觀測作業,應檢查攀登工具、安全帶和觀測工具,並保持完好。
5.6 建築物測量,應了解建築物結構堅固程度及周圍情況,盡量避免在建築物頂邊緣作業。
5.7 露天礦區、坑道、高山陡坡和險峻地區測量作業,司尺人員應先勘明安全情況,後進行測量作業。
5.8 電網密集地區測量作業,應避開變壓器、高壓輸電線等危險區,並禁止使用金屬標尺。
5.9 雷雨臨近或五級以上大風時,應停止測量作業。
6 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學探礦、地質遙感
6.1 電法勘探、磁法勘探
6.1.1 發送機應有有效的漏電保護電路。儀器外殼、面板旋鈕、插孔等的絕緣電阻,應大於100MΩ/500V。工作電流、電壓不得超過儀器額定值,進行電壓換檔時應關閉高壓。
6.1.2 電路與設備外殼間絕緣電阻,應大於5MΩ/500V。電路配有可調平衡負載,嚴禁空載和超載運行電路。
6.1.3 導線絕緣電阻每公里應大於2MΩ/500V。
6.1.4 電法勘探、磁法勘探作業人員,應熟練掌握安全用電和觸電急救知識。
6.1.5 供電電極附近應設有明顯的警示標志。
6.1.6 觀測前,操作員和電機員應檢查儀器和通訊工具工作性能

⑼ 地勘抽芯叫什麼

工程地質勘探抽芯。
工程地質勘探抽芯是用來檢測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是否合格。正常情況下是不需要鑽芯取樣的,只需要進行回彈確定混凝土強度,當甲方或者監理發現現場混凝土澆築質量較差時,採取「抽芯取樣」檢測方法,進一步准確測量混凝土的強度。

⑽ 什麼叫地質勘察

地質勘查就是對土層的鑽孔查探。
一般可理解為地質工作的同義詞,是根據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對一定地區內的岩石、地層構造、礦產、地下水、地貌等地質情況進行重點有所不同的調查研究工作。
按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地質勘查工作。例如,以尋找和評價礦產為主要目的的礦產地質勘查,以尋找和開發地下水為主要目的的水文地質勘查,以查明鐵路、橋梁、水庫、壩址等工程地區地質條件為目的的工程地質勘查等。
地質勘查還包括各種比例尺的區域地質調查、海洋地質調查、地熱調查與地熱田勘探、地震地質調查和環境地質調查等。
地質勘查必須以地質觀察研究為基礎,根據任務要求,本著以較短的時間和較少的工作量,獲得較多、較好地質成果的原則,選用必要的技術手段或方法,如測繪、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學探礦、鑽探、坑探、采樣測試、地質遙感等等。
這些方法或手段的使用或施工過程,也屬於地質勘查的范圍。狹義地說,在我國實際地質工作中,還把地質勘查工作劃分為5個階段,即區域地質調查、普查、詳查、勘探和開發勘探。
測繪是以計算機技術、光電技術、網路通訊技術、空間科學、信息科學為基礎,以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為技術核心,將地面已有的特徵點和界線通過測量手段獲得反映地面現狀的圖形和位子信息,供工程建設的規劃設計和行政管理之用。

閱讀全文

與地勘檢測的三種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聯想增霸卡安裝方法 瀏覽:935
手機照片定製方法 瀏覽:248
人正確的呼吸方法 瀏覽:143
常用肌松檢測方法 瀏覽:838
access有什麼方法關閉 瀏覽:486
筋膜炎的胳膊痛康復鍛煉方法 瀏覽:277
管路中活接連接方法 瀏覽:365
如何堅持日更的方法 瀏覽:520
白醋豐胸的正確方法如下 瀏覽:266
女生如何減肚子上的肉肉最快方法 瀏覽:136
最簡單打領帶的方法 瀏覽:919
教學方法要樹立什麼的觀點 瀏覽:977
企業如何開展口碑營銷的傳播方法 瀏覽:541
服務百姓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瀏覽:897
蹲坑改馬桶的最佳方法深圳 瀏覽:811
簡單的瘦腿方法有幾種 瀏覽:807
疥瘡治療最佳方法 瀏覽:471
模擬樹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505
如何使用四種方法識別高考試卷 瀏覽:654
美的十匹空調e1解決方法 瀏覽: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