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棕櫚油酸是不飽和脂肪酸嗎
單不飽和脂肪酸一、單不飽和脂肪酸概述
【醫】[=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單不飽和脂肪酸
單不飽和脂肪酸是指含有1個雙鍵的脂肪酸。以前通常指的是油酸(O1eic acid),以18:lΔ9表示。現在的研究證實,單不飽和脂肪酸的種類和來源極其豐富。現已發現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包括:
①肉豆蔻油酸(C14:1,順-9)。主要存在於黃油、羊脂和魚油中,但含量不高。
②棕櫚油酸(C16:1,順-9)。許多魚油中的含量都較多,如menhaden油中含量高達15%,棕櫚油、棉子油、黃油和豬油中也有少量。
③油酸(C18:1,順-9)。最為普遍的一種脂肪酸,幾乎存在於所有的植物油和動物脂肪中,其中以橄欖油、棕櫚油、低芥酸菜子油、花生油、茶子油、杏仁油和魚油中含量最高。
④反式油酸(C18:1,反-9)。是油酸的異構體,在動物脂肪中含有少量,在部分氫化油中也有存在。
⑤蓖麻油酸(C18:1,順-9)。在其第十二個碳上連接有一個羥基,是蓖麻油中的主要脂肪酸。
⑥芥酸(C22:1,順-13)。在許多從十字花科植物里所提取的油中存在,如芥菜和芥子(Sinapis arvensis)。以前的大部分菜子油中都含有芥酸,在不發達國家所產的菜子油中仍然含有極多的芥酸。有證據表明芥酸有可能會導致Lipidosis心臟病。
⑦鯨蠟烯酸(C22:1,順—9)。是芥酸的一種異構體,存在於魚油中,對健康無害,在食品中的使用不受芥酸含量的限制。此外,該類中還包括上述一些脂肪酸的反式結構體,如肉豆蔻酸反油酸(C14:1,反-9)、棕櫚反油酸(C16:1,反-9)和巴西烯酸(C22:1,反-13)[1]。向日葵油、紅花子油、卡諾菜子油和Trisun(通過生物技術從菜花植物中獲取的富含油酸的植物油)等油也屬於富含高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油類。也有研究顯示,在昆蟲脂肪中也含有大量的單不飽和脂肪酸,不過,在脂肪中單不飽和脂肪酸絕大多數以油酸為主,含量多在30%±10%左右[2]。
B. 誰油GB15680—2009棕櫚油的標准
棕櫚油是從油棕樹上的棕果中榨取出來的,棕櫚樹原產西非,18世紀末傳到馬來西亞,逐漸在東南亞地區廣泛種植。目前,東南亞、南美洲、非洲的很多國家都種植棕櫚樹。棕櫚果經水煮、碾碎、榨取工藝後,得到毛棕櫚油,毛棕櫚油經過精煉,去除游離脂肪酸、天然色素、氣味後,得到精煉棕櫚油(RBD PO)及棕櫚色拉油(RBD PKO)。根據不同需求,通過分提,可以得到24度、33度、44度等不同熔點的棕櫚油。棕櫚油具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及抗氧化性,在食品工業以及化學工業領域均有廣泛應用。棕櫚果實中脂肪酶或脂肪酸過氧化氫酶的水解使得棕櫚油的品質不夠穩定,需要採取在儲罐中充填氮氣等方法來保證其質量。 (一)棕櫚油的發展歷史 棕櫚油是從油棕樹上的棕果(Elaeis Guineensis)中榨取出來的,它被人們當成天然食品來使用已超過五千年的歷史。油棕是一種四季開花結果及長年都有收成的農作物。油棕的商業性生產可保持25年。油棕是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的產油植物,棕櫚樹通常2-3年開始結果,8-15年進入旺產期,到18-20年後開始老化、產量降低,這個時候通常需要砍掉重植。棕櫚果生長在棕櫚樹的大果串上,每個果串大約有棕櫚果2000多個。棕櫚油的原產地在西非。1870年,棕櫚樹傳入馬來西亞,當時只是作為一種裝飾植物。直到1917年才進行第一次的商業種植。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馬來西亞為了減少對橡膠和咖啡的貿易依賴,開始大規模提高棕櫚油的產量。現在經過改良後的棕櫚產品已經廣泛在熱帶地區的非洲、拉丁美洲和東南亞種植。其中棕櫚油產量高度集中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二)棕櫚油的生產工藝 人們通過水煮、碾碎、榨取的過程,可以從棕櫚果肉中獲得毛棕櫚油(CPO)和棕櫚粕(PE);同時在碾碎的過程中,棕櫚的果子(即棕櫚仁)被分離出來,再經過碾碎和去掉外殼,剩下的果仁經過榨取得到毛棕櫚仁油(CPKO)和棕櫚仁粕(PKE)。油棕果實中含兩種不同的油脂,從果肉中獲得棕櫚油;從棕櫚種子(仁)中得到棕櫚仁油,這兩種油中前者更為重要。以上所有的這些產品,均被有效的應用於食品、化工、農業等領域。可以說棕櫚是一種很好的經濟類植物。 經過上述初級階段的榨取之後,毛棕櫚油和毛棕櫚仁油被送到精煉廠精煉,經過去除游離脂肪酸、天然色素、氣味後,成為色拉級的油脂-精煉棕櫚油(RBD PO)及棕櫚油色拉油(RBD PKO)。經過精煉的棕櫚油在液態下接近於無色透明,在固態下近白色。此外根據不同用戶的需求,棕櫚油還可以經過進一步的分餾、處理,形成棕櫚油酸(PFAD)、棕櫚液油(簡稱OLEAN)、棕櫚硬脂(簡稱STEARINE或ST)。油棕果實里含有較多的解脂酶,所以對收獲的果實必須及時進行加工或殺酵處理,棕櫚毛油容易自行水解而生成較多的游離脂肪酸,酸值增長很快,因此要及時精煉或分提。 規格 游離脂肪酸 水雜 碘價 色澤 熔點 毛棕櫚油 5.0%以下 5.0%以下 --- --- --- 精煉棕櫚油 0.1%以下 0.1%以下 50-55 紅色3或6以下 33-39 毛棕櫚液油 5.0%以下 0.25%以下 56以上 --- 24以下 精煉棕櫚液油 0.1%以下 0.1%以下 56以上 紅色3或6以下 24以下 毛棕櫚硬脂 5.0%以下 0.25%以下 48以下 --- 44以上 精煉棕櫚硬脂 0.2%以下 0.15%以下 48以下 紅色3或6以下 44以上 表1:棕櫚油質量指標 棕櫚油中富含胡蘿卜素(0.05%-0.2%),呈深橙紅色,這種色素不能通過鹼煉有效地除去,通過氧化可將油色脫至一般淺黃色。在陽光和空氣作用下,棕櫚油也會逐漸脫色。棕櫚油略帶甜味,具有令人愉快的紫羅蘭香味。常溫下呈半固態,其稠度和熔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游離脂肪酸的含量。國際市場上把游離脂肪酸含量較低的棕櫚油叫做軟油,把游離脂肪酸含量較高的棕櫚油叫硬油。 相對密度(40℃/20℃水) 0.9170-0.9440 折光指數(40℃) 1.4560-0.4590 凝固點(℃) 27-30 碘值(gI2/100g) 52-58 皂化值(mgKOH/g) 196-210 總脂肪酸含量(%) 94.2-98.7 不皂化物(%) 約0.3 表2:棕櫚油特徵指標 豆蔻酸 約0.73 棕擱酸 37.94 硬脂酸 4.51 油酸 39.56 亞油酸 17.26
C. 棕櫚酸油pao有哪些指標:皂化物、水雜、
棕櫚油酸還是棕櫚油?
不同的產品指標也不同,不過檢測項目一般是色澤、水雜、酸值或者游離脂肪酸、皂化值、碘值、碳鏈分布等
D. 葯店體檢,棕櫚油酸測量值是個什麼東西
沒做過,感覺是葯店推銷葯品的噱頭
E. 棕櫚油怎麼檢測
棕櫚油常規檢測項目:指標檢測,熔點檢測,粘度檢測,摻假定性檢測,酸值檢測,金屬元素檢測,鐵檢測等。
百檢棕櫚油檢測標准
DIN EN ISO 17932-2011棕櫚油 脫色能力指數(DOBI)和胡蘿卜素含量的測定
GB 1986-2007食品添加劑 單、雙硬脂酸甘油酯
GB 15612-1995食品添加劑 蒸餾單硬脂酸甘油酯
GB/T 15680-2009棕櫚油
GB/T 22805.1-2008紙和紙板 耐脂度的測定 第1部分:滲透法
KS H2165-2001棕櫚油
KS H2166-2001棕櫚油酸
NY/T 1526-2007植物油中棕櫚油的鑒別
SN/T 4428-2016出口油料和植物油中多種農葯殘留量的測定 液相色譜-質譜/質譜法
SS 182-1995精製、漂白和除臭的棕櫚油
F. 棕櫚油酸價和過氧化值詳細檢驗方法
分別按GB/T 5530和GB/T 5538 的國家標准執行
G. 棕櫚油的檢測
檢驗方法
比重:按附錄A(參考件)測定執行。
折光指數:按附錄B(參考件)測定執行。
碘價:按GB5532執行。
皂化價:按GB5534執行。
透明度:將盛試樣的比色管放入規定溫度(食用精煉棕櫚油50℃,食用精煉棕
櫚液油40℃,
食用精煉棕櫚硬脂60℃)的水浴鍋中,靜置之度外24h。按GB5525執行。
氣味、滋味:按GB5525執行。
色澤:將試樣在52.5±2.5℃溫度下,按GB5525執行。
水分及揮發物:按GB5528執行。
雜質:按GB5529執行。
熔點:按GB5536執行。
酸價:按GB5530執行,其中取樣量改為10g,氫氧化鉀標准溶液濃度改為0.05mol/L,
平行檢驗結果誤差改為0.04mgKOH/g。
不皂化物:按GB5535執行。
過氧化值:按GB5538執行。
食用精煉棕櫚油 比重 (50℃/25℃水)0.902~0.909
折光指數 (50度℃) 1.449~1.445
碘價,gl/100g 44~60
皂化價,mgKOH/g 190~209
透明度50℃澄清透明
氣味、滋味 氣味、口感良好
色澤(羅維朋比色槽133.4mm)≤Y30、R3.0
水分及揮發物,% ≤0.05
雜質,% ≤0.05
熔點,C 33~39
酸價, KOH/g ≤0.20
不皂化物,% ≤1.0
過氧化值,meq/kg ≤10
食用精煉棕櫚液油 比重(40℃/25℃水)0.893~0.905
碘價,gl/100g ≥54
皂化價,mgKOH/g 188~207
透明度40℃澄清透明
氣味、滋味 氣味、口感良好
色澤(羅維朋比色槽133.4mm)≤Y30、R3.0
水分及揮發物,% ≤0.05
雜質,% ≤0.05
熔點,C ≤24
酸價, KOH/g ≤0.20
不皂化物,% ≤1.0
過氧化值,meq/kg ≤10
食用精煉棕櫚硬脂 比重(60℃/25℃水) 0.880~0.890
碘價,gl/100g ≤50
皂化價,mgKOH/g 192~210
透明度 60℃澄清透明
氣味、滋味 氣味、口感良好
色澤(羅維朋比色槽133.4mm)≤Y30、R3.0
水分及揮發物,% ≤0.07
雜質,% ≤0.07
熔點,C ≥44
酸價, KOH/g ≤0.40
不皂化物,% ≤1.0
過氧化值,meq/kg ≤10
H. 怎麼測棕櫚油酸度
加入氫氧化鉀中和游離脂肪酸,我們都叫酸價。
單位:mgKOH/g 顧名思義中和每克油脂中的游離脂肪酸需要氫氧化鉀的毫克數。
I. 棕櫚油成分
油棕是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的產油植物。在馬來西亞,目前每公頃油棕每年生產大約5噸的油脂,每公頃油棕所生產的油脂比同面積的花生高出5倍,比大豆高出9倍。油棕樹能生產2種食油:即棕櫚原油(CPO: Crude Palm Oil)與棕櫚仁油(CPKO: Crude Palm Kernel Oil),雖然這兩種油都源於同樣的果實,棕櫚原油與棕櫚仁油擁有不同的化學及營養成份。棕油可分割成液體(油酸甘油脂)與固體(硬脂)成份。 棕油具有平衡的不飽和酸與飽和酸比例。它含有40%油酸;10%亞油酸;45%棕櫚酸和5%的硬脂酸。這組合使到此食油適用於各種食品應用。 棕櫚油酸甘油脂是透過控制溫度結晶化後之分餾棕櫚之液體部分。其物理特徵與棕油不同。在較溫暖的情況之下,完全形成液體並且具有較狹窄范圍之甘油脂。24度即為含棕櫚油甘油酯較多的棕櫚油,而39度是含棕櫚油甘油酯較少的棕櫚油 。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棕櫚油生產國有: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巴布亞紐幾內亞、哥倫比亞、奈及利亞、象牙海岸等國家,分布於東南亞、中南美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等熱帶地區,現在經過改良的棕櫚品種已經廣泛地在這些熱帶地區種植。馬來西亞是目前棕櫚油的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其棕櫚油產品遠銷至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中國油脂市場上,馬來西亞棕櫚油也占重要一席。近年來,馬來西亞棕櫚油約佔中國棕櫚油總進口量的70%,馬來西亞也是向中國出口棕櫚油最多的國家。 棕櫚油的起源 自紀元伊始,人類便依賴植物為食物。有一種植物———油棕樹,是食用油的豐富的來源。 事實上,從油棕樹果實中得到的油是所有油料作物中產量最高的,這種樹的學名叫Elaeisguineensis。 1870年油棕樹傳入馬來西亞時只被當作一種裝飾植物。直到1917年才進行第一次商業種植。20世紀60年代,橡膠和咖啡是馬來西亞主要的貿易收入來源,為了幫助減低對兩者的依賴,政府採取措施加大了棕櫚油的生產。今天,馬來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產國和出口國,棕油占馬來西亞國家總產值的10%。 自然健康的油脂 棕櫚油在世界上被廣泛用於烹飪業和食品制業。它被當做食用油、起酥油及人造奶油來使用。棕櫚油屬性溫和,是製造食品的好材料。由於棕櫚油具有的幾種特性,它深受食品製造業所喜愛。人體不會製造維生素E,它必須從食物中取得。大家都知道所有植物油都含有維生素E,棕櫚油與其它植物油不同的是它在維生素E群中,主要的是生育烯醇,這是超級抗氧化物質。其實,棕櫚油是所有油料作物中,含天然生育烯醇最多的植物油。研究證明,從棕櫚油中提煉出來的生育烯醇可以降低總膽固醇及壞膽固醇的含量。 當您使用人造奶油或起酥油時,可能會思考它是如何獲得穩定性的?它會含有什麼?可能這種油脂中含有氫化油,用化學方法將它硬化,使其變成固態和更加穩定,以便用於食品加工。然而,這種加工將部分有益的不飽和及飽和脂肪酸轉化為「反式脂肪酸」。加入氫氣,讓液體的油變成固體的脂肪同時會產生反式油脂,這樣可以延長貯存時間。反式油脂有害身體健康,美國國家科學機構的醫學院認為即使是微量的反式油脂也對身體有害。 反式脂肪酸會干預脂肪新陳代謝,減弱人體清除癌症物質:葯物和其他毒素的能力。大量攝入氫化油脂會增加動脈脂肪堆積,它是導致心臟病的一個重要因素。 棕櫚油作為一種天然的油脂,以其特殊的成分無需經過氫化過程而被直接使用,因而不含反式脂肪酸。也因此,棕櫚油被廣泛的應用於非反式硬脂如人造黃油、起酥油等的生產。 無環境污染 馬來西亞的棕櫚樹種植園,對維護環境穩定起著重要的作用。油棕樹中種植園佔全國耕地面積的40%,加上長綠熱帶雨林,共占馬來西亞總面積的75%,從而形成了一個有效的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沉入地。 通過使用從油棕果中提煉棕櫚油過程中得到營養豐富的可循環使用的殘渣,油棕樹的種植極少使用化學肥料。利用生物方法控制害蟲也減少了化學殺蟲劑的使用量。榨油和精煉技術均經過精心選擇以最大程度減少廢料的產生。 目前,從工業研究和發展中所產生的零廢料和零燃燒這兩個概念正被廣泛採用於實踐中。保證零廢料的結果是用油棕樹的葉干、樹干、空果架和精煉廠餾出物創造出更多的產品;零燃燒的概念即將老化的油棕樹劈碎並放置在地里腐化以防止空氣污染,並將樹木的營養返還土地。 紅棕油的奇跡 飲食中的維生素A可分為兩個種類,即維生素A原類視黃醇和維生素A前體β胡蘿卜素。許多國家都利用原棕油來煮食,因為棕油含有豐富的β胡蘿卜素、維生素A的功能包括能提高夜間的眼睛視力,維持眼睛粘液薄膜及人體皮膚的健全,促進骨骼成長及重生。 含有胡蘿卜素的飲食有助於保持健康的皮膚和毛發,確保正常的發育,促進身體對維生素的吸收,預防慢性疾病。 紅棕油是含天然胡蘿卜素最多的食用油。特殊精煉技術保留了毛棕油中80%的類胡蘿卜素含量。不使用任何人工添加劑。 α和β胡蘿卜素占類胡蘿卜素的90%。這些胡蘿卜素激活維生素A,可以防治幼兒失明。 其餘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E均具有抗氧化的特性,可預防心臟病、癌症、肌肉營養不良和衰老。 由於胡蘿卜素含於油脂中吸收最好,紅棕油在提供這一營養方面無懈可擊。 用紅棕油做的食品營養豐富,做咖喱和辣椒醬時可使色澤更豐富。 紅棕油起酥油可用來烤制餅乾和蛋糕,它可為兒童提供維生素A原體的類胡蘿卜素。當然,沒有一個兒童,甚至是成年人,可以抵抗甜品的誘惑! 棕櫚油的加工 棕櫚油均衡的不飽和及飽和脂肪酸,加之高含量的維生素E使之成為一種天然穩定的油。不飽和脂肪酸主要由單不飽和油酸(40%)組成,而飽和脂肪酸則含有44%的棕櫚酸和5%的硬脂酸。這種構成賦予了棕櫚油半固體的穩定性,使之具有了能用於加工各類食品產品的靈活性。 當需要製作固體油脂產品時,棕櫚油無需經過昂貴的氫化過程,避免了在氫化過程中形成被證明對健康不利的非天然反式脂肪酸。 馬來西亞的棕櫚油精煉廠擁有先進的加工設施。在初榨廠里對鮮果進行殺酵、脫果並壓榨而獲得毛油,而精煉後則得到適用於食品用途的品質優秀的棕櫚油。它是全天然的植物油。 通過簡單的分提程序可產出液體油和固體脂,進一步擴大了棕櫚油的多用性。 榨油廠和精煉廠中嚴格的質量控制,加上運輸和搬運過程中的質量檢查,確保棕櫚油成為符合國際規格的高品質油。 富含維生素E每天人們身體內部都像一個戰場。這場戰爭在自由基的化學成分和生產維生素E的混合物之間並行。當自由基遇到細胞,它們進行攻擊並與細胞膜上的脂肪酸混合物發生反應(或氧化)並破壞基因物質。『 維生素E混合物,生育酚和生育烯醇,幫助身體還擊。棕櫚油是目前已知維生素E最豐富的來源,特別是更強效的生育烯醇。這些混合物抑制了氧化程序。他保護脂肪酸不發生變化並保持細胞膜穩定。這點可保護皮膚組織,延緩衰老,控制癌細胞的發展和擴散。 它還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或由於膽固醇堆積而導致動脈壁硬化-這會引起心臟病。 由於自由基在不斷地形成,人們應每日攝取維生素E。健康人群需要30毫克,或兩湯匙棕櫚油。 如果您經常接觸空氣污染物,患有慢性病或生活中運動少就請增加用量。 棕櫚油是維生素E的天然來源。維生素E大多來自植物,是生育酚和生育烯醇的一般性名稱,不同形態的維生素E展現不同的生物機能活動,生育酚是維生素E最重要的一個組合,它具有四種形態,其中生育酚是最活躍的維生素E。食物中的維生素E可以解釋為生育酚相等物。 維生素E在人體的基本角色是作為抗氧化劑。它能使到不飽和脂肪酸、磷脂類和維生素A不被氧化。維生素E也可能幫助維持細胞薄膜的平穩性,它對維持神經功能正常操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抗氧化劑是一種化合物,通常本身受氧化,它能保護其他物質以免被氧化。在脂類薄膜結構里的多聚不飽和脂肪酸,非常容易受到細胞里的自由基所造成的氧化作用而被摧損。 自由基是氧化反應中常釋放出來的一種不平穩化學中間物。由於它具有靈敏的反應能力,它會把所遇到的分子氧化。生育酚可以干擾氧化過程,所以它可以保護細胞薄膜的脂肪酸免受氧化。 維生素E存在於所有體內的組織之中。基本上它儲存在肌肉和脂肪組織里,鑒於維生素E扮演著抗氧化劑的角色,目前專家正在探討它對預防癌症的可能性,一些研究報告都顯示了積極的一面。維生素E的抗癌物潛能尚須更進一步的研究以闡明兩者之間的關系,同時也是今後研究的重點。 食用棕櫚油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膽固醇是珠狀蠟性的物質,它是生命的要素,細胞膜的成分,又是身體製造荷爾蒙時所不能缺少的物質。人體會生產大部分本身所需要的膽固醇,它主要是通過身體的細胞。身體有時也會在食用肉類中獲得膽固醇。所有植物食品,包括棕櫚油,都不含膽固醇。 膽固醇隨血液在人體中循環,它是以自由方式和脂蛋白一起循環。如果血液中含有太多膽固醇,它會在血管中沉澱下來,形成危險的阻塞,這可能造成心臟病或中風。 含膽固醇的脂蛋白有兩類:一類是高密度的脂蛋白(HDL),稱為好膽固醇,另一類是低密度的脂蛋白(LDL),稱為壞膽固醇。壞膽固醇,壞膽固醇與心臟病有關,而好膽固醇能取出動脈中超量得膽固醇,隨之將其排除體外,降低心臟病的風險。全球許多研究證明,食用棕櫚油並不會提高血液中的總膽固醇或壞膽固醇的含量,相反的,它會提高好膽固醇的含量,降低心臟病發作的機會。 荷蘭Limburg University的研究員,把傳統的荷蘭菜餚中的脂肪以棕櫚油代替,發覺LDL/HDL的比值會減少。而此比值是測量心臟病發生的指標。此研究結果,於1972年在英國的營養學刊中發表。顯示食用棕櫚油可以減少壞膽固醇8%,提高好膽固醇11%。 依據美國心臟學會研究表明,為預防心臟病,最好食用含有等量的飽和脂、單不飽和脂及多不飽和脂,它們的比率是1:1:1,豆油酸:亞麻酸=5:1。目前,自然界是沒有這樣組合的食用油的。但我們可以用混合的辦法來達到目的。即利用40%的棕櫚油,50%的大豆油和10%的菜籽油混合,便可以製成這種對健康有益的食用油。 棕櫚油的多用途 棕櫚油絕無僅有的組成使其自身營養豐富且用途廣泛。由於它處於半固態,其物理特性使之具有廣泛的食用用途。於其他植物油一樣,棕櫚油不含膽固醇、易消化、易吸收,它被當作一種能量的來源。 棕櫚油的半固態穩定性也使其成為生產固體油脂產品的優良選擇。棕櫚油(33-39攝氏度)、液體油(22-24攝氏度)和固體脂被廣泛用於人造奶油、起酥油和植物酥油(Vanaspati)以及全世界的小食品工業煎炸。棕櫚油因無需經過昂貴的氫化過程而使用經濟,又不含反式脂肪酸。它富含的天然抗氧化劑和它在高溫下極好的穩定性,使其成為理想的煎炸用油。棕櫚油良好的穩定性還延長了煎炸產品的保存期,而其無味之特點,可突出食品自然的風味。 棕仁油的用途 油棕果肉產生棕櫚油,而油棕核仁也可以榨出棕仁油。和棕櫚油一樣,棕仁油也是種多用途的油脂。雖然它源自同一種植物,但棕櫚油與棕仁油的性質完全不同。在室溫下,棕仁油是固體或半固體狀態,當溫度升高至30攝氏度以上,它便很快熔解;這種立即熔解的特性,令人吃了由其製成的食品後,口中有清涼舒服的感覺。再者,棕仁油不易被氧化,這顯示以棕仁油製造的產品,貯存時期較長,這一優點很受製造商與消費者的青睞。 棕仁油經過分提,混合和加氫等過程而產生許多特種油脂,可以滿足不同要求。每一種特種油脂,依照食品所需,有各自的熔解溫度。這無形中擴大了棕仁油的需求量。棕仁油被用來製成可可奶油,口感比可可粉做的還好。用棕仁油代替可可奶油做的巧克力吃起來,在口中熔化而不是在手中熔化。它是很理想的奶脂替代品。填補用的奶油是以砂糖、奶粉和棕仁特種油脂製成的,可用在餅干、夾心餅和蛋糕上。其它產品也因棕仁油的出現而改善了品質,如太妃糖、焦糖、非動物性的奶粉及花生醬等等。棕仁油還被用來製造中碳鏈三酸甘油酯,這種油脂是特別為那些不能消化和攝取普通油脂的人士而製造的。 另外,因棕仁油的獨特性質,油脂廠商將它分解成一系列市場需求用途各異的油脂化學產品。棕仁油製成的油脂化學產品有成千上萬種用途,包括護膚品、清潔劑、及各種工業用途產品。 棕櫚油的非食用用途 棕櫚油80%被用於食用用途,其營養特性已被深入調查。現有的大量數據表明棕櫚油在營養方面有益於健康。其餘20%的棕櫚油產品被用於非食用用途,雖然與其食用部分相比用量較少,但它同樣重要,因為其中大部分的棕櫚油產品被進一步加工為高附加值產品。隨著棕櫚油預期產量的增加以及棕櫚油工業中發展下游產品生產的趨勢,非食用用途必將越來越重要。 柴油替代品。1900年,魯道夫·迪斯爾展示他的壓縮機時,植物油便被用作汽車燃油。從那時起,許多有關油脂裂化產品的相似用途陸續發表。最近的研究顯示,毛棕櫚油可直接當作燃油用在經適當改裝過的汽車發動機上。發動機使用毛棕櫚油所排出的廢氣比使用柴油干凈,基本上沒有硫或氮氧化物。因為前者煙點高(棕櫚油:240℃,柴油52℃),運輸毛棕櫚油也比柴油經濟而安全。而成本總是決定大規模應用的主要因素。初步結果表明,即使在毛棕櫚油價格高企時,使用毛棕櫚油作為發動機燃油仍經濟。如果加上折舊成本,其經濟性更為突出。棕櫚甲酯已被廣泛試驗作為計程車、大轎車、貨車、拖拉機和固定式發動機用柴油替代品。目前數據表明,冷啟動容易、發動機運轉平穩且煙少,能減少排氣管中碳顆粒的含量。使用棕櫚油甲酯作為柴油替代品不需要對發動機進行改造。棕櫚油甲酯作為柴油替代品的經濟可行性將取決於柴油、毛棕油和甘油的價格。 鑽井泥漿。柴油作為鑽井泥漿已被廣泛採用在敏感產油結構層打鑽領域。由於它有毒性,人們便尋找了另外一種替代油。棕櫚油除無味無毒外,其煙點和苯胺點高於65℃,使其成為鑽井泥漿一種合適的基礎物。用棕櫚油生產的泥漿具有更好的乳化穩定性和流變特性,並且可以更好地控制流體損失。 皂類產品。皂類產品是油脂與苛性鈉在80℃-100℃溫度下反應(即皂化)過程中派生出來的脂 肪酸鈉鹽的混合物。用皂類產品作為洗衣和潔膚用品已有幾個世紀的歷史了雖然現代洗滌劑幾乎把皂類產品排除在家庭洗衣之外,但皂類產品仍屬於使個人護膚方面的主要用品。 皂類生產中使用棕櫚油和棕櫚油產品的量將在不遠的將來不斷增加,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除價格具有競爭性和功效良好之外,用棕櫚油或棕櫚油產品生產的皂類產品也為各民族人民所接受。 油化產品和石化產品之間競爭激烈。隨著目前對環境問題的了解和環保產品的偏愛,棕櫚油和油化途徑生產的非食用用途產品的使用將日趨增加。 基於現在的原料、技術、資金和市場需求,棕櫚油和棕櫚油產品非食用用途領域前景光明。 馬來西亞將拓展棕櫚油在非食用領域的應用 馬來西亞目前是世界上棕櫚油最大的生產國和出口國。每生產100噸棕櫚油就可以從同樣的果子中提取10噸的棕仁油。棕仁油與椰子油一樣是一種月桂油。它的脂肪酸構成和椰子油非常相似。以現成的原料為優勢,馬來西亞於1979年建成了第一家油化廠,用棕櫚油和棕仁油生產脂肪酸和甘油。 蠟燭用脂肪酸。用脂肪酸生產蠟燭時,要求C16和C18酸的比例為7:2以確保最大程度的收縮性而容易從模具中脫出。這種比例對棕櫚油脂肪酸有利,因為他們具有高棕櫚酸含量。用棕櫚油脂肪酸生產出的蠟燭燃燒時間長,冒煙少,不像石蠟生產的蠟燭那樣容易導致流淚。 化妝品用脂肪酸。只有優等的脂肪酸才能夠用在化妝品生產中。通常使用的脂肪酸為月桂酸、豆蔻酸、棕櫚酸和硬脂酸,他們有各種用途,如:發泡助劑和調節劑,以及提供光澤和亮麗。最近,純粹出於審美原因,透明和半透明皂已經得到普及,特別是在南美。脂肪酸和三壓硬脂酸可被用來生產透明度好的皂類產品。 甘油。甘油是化工業中寶貴的副產品。雖然可以用化學合成手段來生產,但今天的用戶和消費者更偏愛從油脂中生產的天然甘油。甘油是一種用途廣泛的多元醇。它可當作葯品的溶劑或載體;化妝品和煙草的保濕劑;潤滑劑用樹酯;食品潤滑劑用單甘酯和雙甘酯;防凍或導熱載體;以及液壓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