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日一禪丨一個人之為什麼可以做到不介意任何人的評價
一個正念至少抵得一萬個邪念,正念難得!我們如果沒有正念,很容易被一些冤親債主給毀掉,為什麼?冤親債主天天在咒你,天天傳遞給你負面的信息。我們念佛的人,第一個好念頭就是阿彌陀佛,無論什麼念頭,人家來對我的時候,我都以阿彌陀佛回敬他,不但我們自己不受傷害,對他都有好處。
以德報怨,這是佛菩薩教導我們的,這個好的念頭跟性德相應。所以念佛人不管他是有心無心,你問他,他一開口都是阿彌陀佛,你問他什麼,他都合掌回敬你阿彌陀佛,正確。這就是此地講的,「甚深微妙法」。很多人都用在日常生活當中,他不知道。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本來是佛,現在要作佛,哪有不成佛的道理!這四個字我們常常放在心上,我們對它理解,我們對它沒有懷疑,這句話能夠保佑我們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事業順利,能保佑我們將來決定得生凈土,也能保佑我們這個地球化解災難。為什麼?一切正念里頭,沒有超過這一個念頭,這一個念頭的功德跟阿彌陀佛相等,平等法!
恭錄自《凈土大經科注》第118集
B. 佛教如何打坐
打坐是道教中的一種基本修練方式,在佛教中叫「禪坐」或「禪定」,是佛教禪宗必修的。
禪定方法:
1、盤腿而坐,身體正直,眼睛微閉,下齶額微收,兩掌相疊,掌心向上,置於腹部下方,全身放鬆,心平氣和,無思無念。
2、呼吸自然,開始數息,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鼻孔處,當空氣流出鼻腔時在心理默數,即每次呼氣的時候(也可以吸氣時數),就數一個數字,同時暗示自己更放鬆,數數規則:從1數到10。
3、當發現數錯了的時候,就表示你己經愰忽了,沒有關系,再回頭從1開始往上數。
4、注意整個練習的過程,保持身心同時放鬆,心情平靜。當心理浮躁,雜念很多的時候,加重呼吸,由其是呼氣的時候,加重呼氣。持續一段時間,待心平氣和時,再讓呼吸隨其自然。
(2)一日一禪的簡單方法擴展閱讀
禪坐准備步驟:
1、肚子六分飽:飯後一小時再禪坐,不要吃得太飽,約五、六分飽即可。少吃一點,可以讓腸胃有更多的空間來裝靈氣;如果吃得過飽,胃裡充滿濁氣,打起坐來也容易睡著。飲食的內容則以清淡為主,不要太油膩。
2、自在歡喜心:在心情一定要很法喜、很自在。如果正在生氣或是心情不好、不愉快的時候,就不要坐。因為即使勉強去坐,效果也不佳。
3、疲累去休息:身心疲累的時候也不要坐。因為疲累的時候打坐會打瞌睡,達不到禪坐的效果。如果覺得累,還是趕緊去睡覺。
4、何時禪坐佳:隨時都可以。但晚上十二點以後到第二天清晨五點之間不要坐,因為這是睡眠時間,該休息的時候就應該去休息。
5、環境要通風:禪坐的地方最好要通風良好,但要注意風不可直吹後腦,否則後腦會脹痛。另外光線也不宜太強或太暗。
6、服裝宜寬松:打坐的服裝以寬松為宜,女性應避免穿短裙,以免姿勢不雅。
7、眼閉心法喜:禪坐時,雖然眼睛輕閉,但還是要保持法喜的面容,不要一付愁眉苦臉、痛苦緊綳的樣子。
8、每日一禪坐:最好養成每天禪坐的習慣,一段時間後,自然能體會出禪坐的好處。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禪坐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禪定
C. 正確的坐禪的方法與方式
坐禪之前必要的准備功夫佛教講因緣,即內因,外在條件,因此,要想「坐」出「禪」來,對初學者,要有個好的因緣:(1)環境:要選空氣好,相對安靜,不易被人干擾之處,該開的窗門開;電視、收音機關;關好門,免得他人闖進打擾。這是自然環境。同時,心情要在比較平靜時,身體狀況要在心比較正常時,如果是心亂如麻時,或身心病痛很嚴重的,請勿禪從,這是身心的環境。環境不好,易走火入魔,比如,你正全身心入靜時,誰狠狠地推你一把,你就可能出些問題。心情太亂時禪坐,也不易入靜,甚至誘發不好的心情、行為。(2)食:從佛教角度,稱吃飯為葯食。食物,是作為葯來用,葯用的種類不對、無益身心,葯用的量多少不對,也有害身心,因此,要注意,如准備坐禪時,不要吃剌激強的東西,如蔥、蒜、酒等。吃飯亦不可過飽、或過飢。這些,皆不利氣血的穩定運行、保持人的清醒,會使四大不調。(3)睡眠:睡眠是無明的一種,但是凡夫,身心有這規律。因此,要保證睡眠時間,但過猶不及,睡眠過多,使入昏沉,也浪費時間,少睡眠、太疲憊,也無法禪坐。曾經阿那律「一睡一千年」,遭佛批評,被批評後,又七天七夜不睡,以致瞎了眼,猶如琴弦,太緊太松都不行。(4)身體:身體雖然是臭皮囊,但可以借假修真,由身及心。禪坐開始之前,要焚香,跪拜三次,調身心,進入角色,並注意以下事項:A:坐墊稍厚,不要太軟,太軟無法坐穩,坐穩很重要。B:坐式可全結跏跌坐,右腳置於左膝上,再左腳安於右膝上,此是吉祥坐或降魔坐;可半結跏跌坐,以左腳置右腳上,令左腳指與右膝齊,右腳指與左膝齊,亦可胡坐,即盤著雙腿,兩雙腳都貼在地上。第一種,訓練有素的,年輕人可用;第二種,比較合適一般人用;第三種,胖人,年紀大的人好用。當然不全這樣,有的人年紀雖大,卻身體很軟,用第一方式亦無不可。如果以上方法,皆不合適,就象平常一樣,坐在椅子上,亦可。總之,以舒適,自己覺得合適為原則。C:要寬解腰帶,卻除手錶,眼鏡等緊扣在身上的有礙物,衣褲不可太緊身。D:以左手掌放右掌上,或右手掌放左掌上,手掌朝天,放大腿上,大約在肚臍下兩寸的地方,手掌微彎,兩大姆指相觸。E:手臂要放鬆,肩應稍下垂,雙臂不要緊貼身體,應離身體兩寸,使空氣可以流通,以使不落入睡意,不使臂與身體互相擠壓。F:背,挺直,又放鬆,不可弓著。G:眼睛,不可全開,不可全閉,微微的張開,使少量的光線進入即可,眼瞼不下垂,意識中看向丹田(丹田:臍下1-3寸左右)方向,或兩眉之間(高血壓者不可看兩眉之間)。H:顎要保持松馳,不要咬緊上下排牙,要留有微隙,雙唇輕貼,以能自由出入氣息為宜。I:舌輕頂上顎,接通氣脈。J:頭,微微向前,不可下垂,不可高昂。調好這些,全身適度搖動,活動一下,然後,自我修正檢查核實自己必要的准備功夫是否到家(是否符合所列的要求),達到要求的標准後,開始靜幾分鍾,然後,放下所有的舊事,現在事,未來事。 (5)息:佛教分呼吸有四種:甲:風相,出入有聲。乙:喘相,雖無聲音,但出入結滯不通。丙:氣相,無聲亦不結滯,但出入不細,很粗浮。丁:息相,出入無聲,不結滯,不粗浮,出入綿綿,若存若亡,形神安穩。風相,氣散,喘相,氣結;氣相,則勞卻不科學,只有息相;才是我們要求的,息,才能定。(6)調心:以上准備功夫,都為了這一招,調心、定心。要調心,調伏這心猿意馬,達到定心,除為調心准備必要環境外,還要專門的訓練方法。坐禪方法「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這是高境界的坐禪,初學者不易做到,暫不談。這里只談有形式的坐禪,不過,要注意的是,坐禪不等於枯坐。馬祖就說過,磨磚不何作鏡,枯坐豈可成佛。因此,坐禪講究具體的方法。法門無量、禪法萬千,這里,介紹坐禪方法之一——呼吸法。呼吸法的修持,在必要的准備功夫完成之後方可進行。(1)鼻吸鼻呼:把注意力放在鼻孔的前部,感受鼻吸鼻呼時,空氣進出鼻孔的韻律和感覺。(2)數吸:鼻吸鼻呼,一呼一吸數一,再呼再吸數二,以此類推,但不要把數數的太高,十以內可,這數是心中在數,而非口數。(3)腹吸:吸氣時,腹部會自然鼓起,呼氣時,腹部會伏下去,注意腹部的一起一伏,亦可結合數數,方法類同上。(4)鼻吸口呼:鼻吸時,注意感受鼻孔吸氣時的感覺,口呼時,注意口呼時的感覺,這方法練到一定時間後,鼻吸口呼時,除了感受鼻吸口呼時鼻口的感覺外,還可注意鼻吸口呼時腹部的起伏感覺,達到一定功夫後,尚可配上數吸數呼、數起數伏、一旦能達到這三者配合默契,那麼,就心不顛倒、意不散亂,進入禪境了。 另有兩呼吸法,少有人知道,這里一並介紹:(5)口呼阿彌陀佛法:鼻孔綿綿吸氣,注意鼻吸時鼻孔的感受,氣要吸得滿滿的,滿腹,然後,口呼氣,同時,口呼阿——彌——陀——佛,不以聲呼,但以氣呼,呼到佛字時,氣長出,直到氣呼完止,同時,注意腹部的自然內收,呼出阿——彌——陀——佛氣韻時,觀想阿——彌——陀——佛之字一個個隨氣被呼出口去。(6)口呼唵嘛呢叭彌吽法,方法類同上。 以上二法,如你感覺置身明朗祥和的環境中時,可選第(5)法,如您感覺置身陰暗怪異的環境中時,可選用第(6)法。以上呼吸法,如運用得當,長期堅持,可使你的身體素質精神境界得到雙提高。
D. 最是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是什麼意思
意思:
市井百態,尋常生活,最能撫慰世俗人的思想了,世間的功名利祿也是最能討得世俗人的喜愛。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就是指:市井百態,尋常生活,最能撫慰世俗人的思想了。
「人間煙火」指「炊煙」,引申為「尋常生活」;「撫」的意思是「撫慰,安撫」;「凡人心」則是指「世俗人之心」。
「塵世名利權」和「人間煙火味」相對應;「最撫凡人心」相對「最討俗人喜」。
「塵世名利權,最討俗人喜」就是指:功名利祿,最之謎金的生活,最討得世俗人喜歡了。
「名利權」這里是功名利祿,「討」的意思是「討得,獲得」。
(4)一日一禪的簡單方法擴展閱讀: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塵世名利權,最討俗人喜。」這句話最早見於《一日一禪》。這句話所表露的「禪」意像一面鏡子,可以照徹人的心性; 像一盞明燈,可以照亮人的心路。
突顯了禪的思想是空靈、豁達、開闊、明朗的人間清流;禪的生活是積極、自在、簡朴、自適的安心方式。
禪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學著放下自欺、自怨、自慢和自我枷鎖,然後才能海闊天空地任意翱翔;禪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練習認識自我、肯定自我,然後再粉碎自我。
以禪養性,以禪修身。幫助我們藉助禪這面鏡子,照亮自己的心境,藉助禪這盞明燈,清凈自己的心靈,明心見性,去掉自心的污染,以此和諧性情,舒適身心。
參考資料:網路-一日一禪-人間煙火最撫凡人心
E. 如何禪坐禪坐的方法
坐正,背挺直,手放好
坐禪時最需要注意的是保持脊柱的挺直。你的兩耳和雙肩都應該成一條水平線。肩膀放鬆,後腦勺斜向上,正對天花板。下巴應該收攏,當你的下巴向上抬,你的姿勢就不會有力量。另一個讓你的姿勢獲得力量的方法,是把橫隔膜壓向丹田,這可以幫助你維持身體與心靈的平衡。試著保持這種坐姿,起初也許會覺得呼吸不自然,但習慣之後,呼吸就會順暢而綿長。
兩手結成「禪定印」。你的雙手就會構成一個漂亮的鵝蛋形。你應該小心翼翼地保持著這個手印,雙手應該貼住身體,拇指舉在肚臍的位置。兩只手臂自然下垂,微微離開身體一點點,就像是它們各自夾著一個雞蛋那般。
身體不要歪倒一邊,也不要向後仰或前傾。應該坐得直直的,就像天空要靠你的頭才能撐起來一樣。這種坐姿不僅僅是形式,它是對你當下佛性的一個完美的表現,這些形式不是獲得健康心靈的手段,採取這些姿勢本身就是正確的心靈狀態。
我們不需要獲得什麼特別的心靈狀態。當你想要獲得什麼,心就會游盪到別的地方,當你沒有想獲得什麼,你會擁有的,就是此時此刻的身體和與心靈。一位禪師說過,「遇佛殺佛」。如果你遇到的不是一個在當下的佛,就應該把他「殺掉」,如此你才能歸復你的佛性。
做任何事情都是我們本性的表現,我們不是為了別的事而生存,我們生存是為了自己。這就是佛教的基本教法。由我們遵守的形式表達出來。定這些規則的目不是要把每個人弄成一模一樣,而是為了讓每個人可以自由,最自在地表現他們自己。
姿勢正確才能保有自己
最重要的事情是擁有自己的身體。身體一旦萎頓,你就會失去自己,你的心也會游盪到別處去。而你也不會在自己的身體之中。這不是正道。我們必須存在於此時,此地!這是關鍵,你必須擁有自己的身體和心靈。外物都應該以正確的方式存在於正確的地方。這樣就什麼問題都不會發生。那其他一切就會跟著恰如其分。
然而,我們通常都會不自覺地試著改變別的東西,而不是改變我們自己,我們都會試著讓自己以外的東西變得恰如其分,而不是我們自己變得恰如其分。但是如果比自己不是恰如其分的話,也就不可能讓任何東西恰如其分。反過來,如果你能在恰當的時間以恰當的方式做事,那萬事都會妥妥當當。你是「老闆」,老闆打瞌睡時,店裡的每個員工都會跟著打瞌睡。但是,當老闆扮演好自己,那麼每一位店員也會扮演好他們自己,這就是佛教的奧秘。
隨時隨地保持正確的姿勢
不只是坐禪應該努力保持正確的姿勢,從事其他任何活動時,莫不是如此。開車時應該保持正確的姿勢,看書時也應該保持正確的姿勢,如果你以懶洋洋的姿勢看書,一定看不久。白紙黑字的教法是你頭腦的一種食物,你的頭腦當然需要一些食物,但是,通過正確的修行方式讓你成為自己,那是更為重要的事。
佛陀研究過他那個時代的各種宗教,但都不滿意,他無法在苦行或哲學中找到人生的答案。他感興趣的不是某些形而上的理論和哲學,而是自己的身與心——存在於當下的身與心。當他找到自己時,他也發現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就是他的開悟,開悟不是某種舒服快樂或某種奇特的心靈狀態。當你以正確的姿勢打坐,你的心靈狀態本身就是開悟。
如果我們不能滿足於坐禪時的心靈狀態,心思就會左右搖擺。我們不應該讓我們的自己的身心搖擺不定或四處遊走。只要用我說的方式打坐,就不必談論怎樣才是「正確的」心靈狀態,因為你本然就已具足了,這就是佛教的結論。
F. 禪語錄經典語錄
一禪:師父,聽說特別想念一個人的時候,那個人就會出現在夢里。
師父:是啊,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夢到深處自然會見到想念的人。
一禪:哇!聽起來很不錯嘛。
師父:可惜大多數人緣淺情深,林深時霧起,海藍時浪涌,夢醒時只能獨自面對黑黑的夜空,不見鹿,不見鯨,也不見那個想念的人。
一禪:師父,為什麼好多感情最後都無疾而終了呢?
師父:一個人走進另一個人的生命,並肩而行,然後漸行漸遠,最後不告而別,每個人都習慣不動聲色,每個人都以為自己百毒不侵。
一禪:那後來呢?
師父:後來啊……就是無數次的驀然回首與恍然大悟,最終人們學會在忙碌和沉默中,藏起自己的心事,只敢在午夜夢回,絕對安全的時候,一個人在記憶中,輾轉反側。
一禪:師父,為什麼偷偷喜歡一個人到頭來卻不告訴她呢?
師父:也許是害怕失去吧
一禪:害怕做不成戀人還失去了一個朋友嗎
師父:不,是怕失去那個人在他心中最美好的樣子。喜歡一個人太久就會成為執念,到頭來卻分不清喜歡的到底是她這個人,還是用痴情為她鑲上了光環,前塵往事斷腸詩,君為汝痴汝不知。莫道世間真意少,自古人間多情痴。
一、人要心靜,言多必失。喋喋不休不如觀心自省,埋怨他人不如即聽即忘。能幹擾你的,往往是自己的太在意,能傷害你的,往往是自己的想不開。你若平和,無人可恨,你若不究,無人能擾。
二、佛說,命運並不是天生註定的,而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當命運不濟時,我們需要去改變它。若想改變命運,最重要的不是改變別的,而是心態。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會有什麼樣的命運。
三、不卑,不亢,心從容;不爭,不喧,心平靜;不攀,不比,心淡然;不怒,不嗔,心隨和;不艾,不怨,心坦然。生命,有長短;生活,有苦樂;人生,有起落。
四、你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你改變不了事實,但你可以改變態度;你改變不了過去,但你可以改變現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可以樣樣順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
五、人生在世,總是有些空城舊事,年華未央;總是有些季節,一季花涼,滿地憂傷。許多事,看開了,便會峰迴路轉;許多夢,看淡了,便會雲開日出。學會思索,學會珍藏,微笑領悟,默默堅強。
六、學會放下,懂得從容。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很多不如意,生活中出現不順心的事情,不要心懷不滿、怨氣沖天,也不必耿耿於懷、一蹶不振,是福是禍都得面對,是好是壞都會過去。世間最大的抱憾,是我們近在咫尺,卻不懂彼此的沉默;最大的錯失,是明知前方無路,卻固執得不想轉彎。
七、人生,有多少計較,就有多少痛苦;學會大度,原諒別人的缺點和錯誤。得饒人處且饒人,高抬貴手讓人過。大度的人心胸開闊,不斤斤計較,不記仇,自然快樂也就多了。
八、不要帶給自己煩惱,也不要帶給別人困惱。對自己好,就要用心;對別人好,就要關心。看別人,煩惱起;看自己,智慧生。體諒別人,就會做人;清楚自己,就會做事。人經不起考驗,故不要輕易考驗於人。走入人心很難,走入己心更難。心未定,故一切不定;若確定,則當下就定。心靜則智生,心亂則愚起。
九、走過坎坷,才知平安就好。嘗過酸甜,才知平淡就好。歷盡興衰,才知知足就好。費盡思量,才知糊塗最好。人生最好的活法:且行且惜,不悲不怨,活在當下,珍惜身邊!
十、佛說,當你幸福時,若幸福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這不叫幸福,而是造業;當快樂時,若快樂會導致痛苦,這不叫快樂,而是痛苦尚未成熟;當富有時,若財富源於不正當行業,這不叫富裕,而是累債;當自感聰明,若聰明用於自私,這不叫聰明,而是愚昧。真正幸福和快樂,因為不立於惡,所以不生苦。
G. 坐禪的坐禪方法
擴展髖關節
具體操作如下: 練習者端身正坐於墊上,兩腿相盤於身前,兩足相抵,盡量收至會陰前;然後用兩手心略微用力按壓膝關節部位,一壓一松有節奏地進行施壓,由輕到重,直到兩膝關節部位貼到墊子為好。繼而,身體前傾,用兩手握住足尖,以肘部壓膝關節,同時全身向前下壓直至前額部接近足尖為好。 【引用自「得月樓」好友日誌,祝福
兩步雙盤法
坐禪雙盤只有兩步。
1,左腿約135度前置,將右腳搬來架在左大腿根。
2,待右膝輕緩著地時,將左腳搬上來架在右腿上。
在做第一步的時候,可以之前做做體操的下蹲、弓步類的壓腿練習,增加肢體柔韌度。做一段時間。能很輕松地坐下,將一條腿搬起架上為止。
此時,配合吉祥手印手指功的練習,就很快,不知不覺腿的功夫,迅速到位了。感覺不到怎麼疼的,因為心念在手指上。同時牽扯協調了腿上的經絡連通全身的。
【吉祥手印手指功的練習,助減輕盤腿的經絡痛】
即,在壓腿盤腿時,練習吉祥手印的手指功。
參見下法,
「曉小吉祥手印的手指功修煉,最佳是在壓腿【坐禪的雙盤坐或盤腿來做】的空當兒來練習!順序為:食指、無名指、小指、大拇指、中指的順序,緊握拳輪流放出單指左右手相抵按壓,(大拇指,為單手的。放開大拇指,按回緊握拳的中指和無名指第二骨節為一次按壓)輪流做81次按壓。」
第一步做到位後,常規來講,第二步的另一條腿搬上來,會很疼。
配合吉祥手印可以很輕松:
如上手指功做完後,將第二條腿搬上來,再做雙手吉祥手印合十的准備練習,然後以雙吉祥手印【緊握中指和無名指於手掌心,其餘各指相抵合十】,置於後背心。腿幾乎不痛了,但後背和胳膊、手掌、指等,會牽扯到。自然挺拔。
(架好雙腿後,緊握拳,放出食指和小指,其餘仍緊握。兩手相抵按壓81次。此時,能很輕松做雙吉祥手印合十。即兩手的中指、無名指緊握,其餘放開的三指左右對應相抵,置於後腰處,指尖向下。可保留1-2分鍾。身體略前傾,合十內翻轉至指尖朝上,滑至後背心。就成了。保持5-15分鍾。咀嚼、吞咽等如意禪動功輔之。)
這是曉小靈修式坐禪(曉小坐禪4)的姿勢。也是最高難的一個動作之一。
循序漸進雙盤法
【來自「青花瓷」「暗香浮動」好友,祝福!】
我從15歲開始練氣功,那時就聽說有雙盤這種姿勢。自己試了幾下,發現根本沒希望,再加上書上和老師都說不強求雙盤,所以也就沒當回事。隨後練氣功十幾年,都是散盤坐。
其實,當時一來是年輕,沉不住氣,沒有定力。二來,還是對雙盤的好處沒有認識。三來,缺少具體的指導如何修煉。
就書上的東西來說,各派修行都重視雙盤。氣功家認為雙盤使身體更穩固,便於長時間靜坐;瑜伽功認為雙盤使心定,並能引導氣的上行下行;武術家認為對內功修煉很重要。醫家認為舒展經絡,可百病不生。而佛教密宗則認為可以使氣入中脈,迅速入定。
2008年,我37歲。夏天,一個大學一起練功的同學,對我強調了雙盤的重要性。並留下一句話「欲降服其心,必先降服其腿」,引起了我的重視。後來又咨詢了另一位已經雙盤三年的道兄,也說自雙盤以後,心更定,身體更好。但自己仍然缺乏練成的信心。後來偶然跟一位中醫按摩大夫談起,得到了一些具體的經驗,這才下決心練起來。
這位中醫大夫的經驗大致如下:
1. 雙盤人人可練,即使60歲開始練起,也可在一年左右練成。如果30多歲開始練,用不了一年。
2. 雙盤練得不僅是筋骨,而是把經絡全部打開。
3. 如果練成,並每天堅持雙盤坐20分鍾,可保70歲登山如小伙。日常基本百病不生。
4. 雙盤練成後,打坐就不會再腰疼。腎氣充足,甚至想弓著腰坐都不可能,氣足的會把脊背頂的很直。
5. 開始練幾天之後,就會持續的腿疼,然後會腰疼。不練的時候也一直疼。這位中醫大夫22歲開始練的雙盤,自稱腰疼達半年之久。
6. 具體的練法是每天先散盤打坐一會,然後試著雙盤,直到盤上,然後忍痛,直到時間越來越長。
7. 練雙盤,能迅速促進胃腸蠕動。即使飯後立即開練,20分鍾後胃就全部排空了。
8. 雙盤不僅打開腿部經絡血脈,而且會打開胯關節。
9. 雙盤的姿勢其實腳踝壓住了大腿內側的大動脈,為了打通動脈,心臟會加大力量泵血,因而能打通腿部血脈。
10.在打通腿部血脈前,由於雙腿動脈不過血,因此全身血液都集中在上半身,而此時心臟又在加大供血力量,因此,五臟六腑會得到大量的供血,迅速改善臟腑機能,並促進大腦供血。
以上這些經驗是非常珍貴的,其中既說明了雙盤的好處,又有一些實踐中的經歷,很有指導意義。有了這些指導,我有了一些底,決心開始練。
我從08年9月中旬,大約是中秋節開始的。我沒有採取大夫教的辦法。大夫的方法其實是硬掰上去,然後忍著。對於我這樣根本掰不上去的人來說,很難入手。所以我用的是循序漸進法。
我的具體方法是:
第一步:
方法:先單盤,這時候上面的腿會翹的很高。然後用雙手壓這條腿的膝蓋,慢慢向下壓,直到壓到貼住下面的腿。這就是第一步要達到的標准。
對於初練的人,這已經是個很難的過程了。基本上,需要至少一個月,才能壓平。這里有一個關鍵,就是要象揉面一樣,一下一下的壓,而不是一下壓到平。壓到平了,也不需要一直壓在那裡,而是要抬起來讓它恢復,再壓下去。累了疼了,就換腿。初壓時,可以每壓一會就休息5到10分鍾,讓腿有時間恢復。
我自己的經歷大約是,前一兩周,基本上壓不平。但是,腿上已經開始疼了,而且疼得地方不斷變化。我記憶中最先疼的部位是足三里那裡的一條筋,疼了兩天就換地方了。但這時候就明顯感覺飯量大了,可能是因為足三里是胃經的地方,胃經被初步的打通了。大約到一個月的時候,上面的腿基本壓平了,可以貼到下面的腳上了。但是並不是可以一直那麼平,只是壓下來沒那麼疼了,如果不立即抬起來還是很疼的。
第一個月是身體變化最大的時候。基本上腿上的胃經,膽經,脾經,都被拉開了。胃經拉開的表現就是能吃了。脾經疼的地方主要是小腿前面大骨頭的內側,疼完了就表示初步打通。膽經疼得地方主要是大腿外側,這部分打通以後,好處就更多了,消化功能增強,身體對營養的吸收更好,加上脾的功能增強,身體已經進入了氣血上升的趨勢,開始逐漸修復體內的各種小毛病。而且由於膽經打通,膽經經過頭部,促進大腦供血,而且肝火得到舒瀉,睡眠的質量會越來越好。身體整個就進入了上升的狀態。
這個期間還有大腿的內側也會疼,主要是脾經和腎經的位置。
我的時間安排是這樣,每天晚上練習大約30分鍾,早上5分鍾。晚上是主要壓的時間,要盡量多壓,壓完睡覺,讓身體恢復,拉開的筋骨需要供血長出新的細胞。早上簡單壓一下,主要的目的不是進步,而是拉開避免肉又長死了。
我用了接近一個月壓到平,但仍然很疼,大概到第二個月滿,已經可以在平的位置上不太疼了,但還不能保持平的姿勢超過幾分鍾。而且,每天剛開始的時候,都疼痛難忍,好像根本沒法壓下去一樣。不過,只要使勁壓下去一下,疼痛就逐漸消失了。每天都是剛開始的第一下最疼。大約到5個月的時候,才能做到一上座就壓平,而且不怎麼疼。
第二步:
方法:將下面的腳向前移動,使得上面腿的膝蓋可以壓到坐墊上,並與下面腳的腳跟貼平。下面腳向前移動的不要太多,以上腿的膝蓋壓到坐墊時正好貼住下腳的腳跟為准。
這個步驟就是為把下面的腳抬上來做准備了。大約可以在第三個月就開始練習,並不需要第一步完全達到之後再開始。這個步驟會拉開膝蓋彎外側的那跟大筋。我這根筋大約是疼了三周吧。
第一步壓平不太疼了,就可以同時開始第二步的練習。但第一步是基礎,基礎練好了,第二步就簡單了。
這里要補充一點,就是坐墊。練第一步的時候,可以用軟坐墊,到了第二步,就需要相對硬的坐墊才好。
第三步:
方法:用一塊瑜伽磚,或者幾本書,把下面向前移的腳墊高,高度要基本超過膝蓋的寬度。使上腿壓到坐墊的時候,下面的腳實際上比膝蓋高一點(或接近)。如果能在腳墊高的時候把上腿的膝蓋壓到坐墊上,那麼把腳向內一抬,就已經可以雙盤盤上了。不過由於這時候盤上也堅持不了多久,所以沒必要急於盤上,仍是循序漸進為好。
以上就是我的循序漸進雙盤法,應該是適合大多數人的。總的來說,最核心的環節還是第一步。第一步的練習要貫穿始終,直到你能輕松盤上。
下面再講講我的一些理解和體會:1. 雙盤中疼痛的地方,表面看是肌肉或筋骨疼,其實都是經絡疼。
2. 經絡疼過之後,相應的臟腑就開始進入良性循環。
3. 經絡的疼痛是輪流的,而且是循環的。疼過一遍之後,以前疼完的地方又開始疼。
4. 練習過程中,輔以按摩是非常有效的,平時每天壓完疼得時候可以自己按摩幾分鍾。如果有多處經絡同時疼,找專業中醫按摩一次,能否迅速的解決問題,而且可以加快進程。
5. 如果某天疼得厲害了,第二天應該休息一天。因為拉傷的組織需要休息來修復。
再把我的進程列表,供大家參考:
1. 第一周,軟坐墊,胃經足三里部分疼兩天,然後大腿外側膽經疼;膝蓋最疼。
2. 第二周,大腿內側疼,持續超過3個月;
3. 第三周,脾經小腿前側疼。白天放鬆的時候感覺腿上血脈跳動。
4. 第四周,上腿壓平,貼到下面的腳上。胃口見好,飯量增大。
5. 第六周,壓平以後,用布帶綁在下面腳上,第一天堅持一分鍾,每天加一分鍾。渾身大汗,電子血壓計顯示,綁住的時候高壓160,低壓130。松開綁後,半分鍾內恢復到正常80/120。第五天直接加到10分鍾。明顯感到大腿內側動脈在加力泵動。
6. 第七周,放棄綁住的方法。開始同時加練第二步。放棄綁住主要是太疼。開始用硬墊。
7. 第八周,去做按摩,大夫說,以前堵塞的脾經已經基本暢通了。
8. 第九周,每天坐下5分鍾後開始放屁,然後打嗝。估計是因為胃腸蠕動加快,促進了消化系統的順暢。我本來有胃寒的毛病。
9. 第10周左右,開始練習第三步。膝蓋基本不疼了。
10.第12周,跨部開始拉開,有時感覺尾椎骨血管跳動。
11.第14周,開始跨部疼,持續不到一周。
12.第15周,開始腰疼。表現很象腎虛,坐的稍久一些,起來腰就疼。至今仍疼,還沒過去。
13.第16周,試了一下雙盤,能盤上了,不過很疼,一分鍾都堅持不了。
14.第17周,感覺大腿內側有一股熱氣向下走到腳上,共出現3次,可能是腎經打通。
15.第18周,背疼,膀胱經,約從肩胛骨下方開始,到胯骨上方疼。持續約三周,每周疼個三天左右。
16.第19周(春節),把荒廢多年的氣功揀起來練,發現內氣已經比較充足,不象半年前,基本提不起內氣。
17.第20周,胯骨拉開的比較厲害,坐下就胯骨疼。
18.第21周,飯量又開始增加。單盤已經基本不疼,開始加大第三步的練習。
能海上師說:坐時威儀:一、金剛跏趺,如佛之威儀而坐,令兩膝與尾閭三點支持全身之重量,從兩膝引一直線與兩腿構成一正三角形,全身之重心,即在此三角形之中心。不能金剛跏趺者,半跏趺亦可,不能半跏趺者,架馬亦可,但必不可舒腳坐。然欲禪定成就,終須學習金剛跏趺,如是坐者,如大龍蟠,任坐若干時間,無踝骨酸痛之病,以肢體盤曲故,全身之氣自然聚斂,於定極為有益。二、身子不可太向前,亦不可太向後,從發際上四指頂門處,垂一直線,令此線通過喉、心、丹田,與地面成垂直線即可,脊柱不可令曲,亦不可用力,挺直坐下之時,先將腰身伸直,然後放下,使脊柱節節相拄,自然身形端正,久坐不疲。
坐禪收功 參考方法:
收功:意念之,內外能量收歸丹田,雙手輕合掌,於腹前輕輕摩挲。
左下右上疊掌抱於臍前,圍繞肚臍順時針摩轉3圈;
再換手,右下左上疊掌逆時針摩轉3圈。
之後,雙手掌搓熱,輕摩面部後睜眼下座。
H.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塵世名利權,最討俗人喜,什麼意思呢,謝謝
這幾句的字面意思很簡單。
古代是沒有煤氣、電能的,所以做飯都得依靠柴火來燒,有煙火的地方也就代表有住戶,如果煙火正在升起,那麼八成就是在做飯,這里的煙火氣其實指的就是有飯吃。
中國的聖人就幾個呢?答案是屈指可數的,多數人都是凡人,凡人最基本的希望也就是每天能有飯吃。
所以,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說白了就是凡人每天都希望自己有飯吃,吃飯自然是最能讓凡人心裡踏實的。
而塵世名利權,最討俗人喜,意思就是社會百態里的名聲、利益、權利這三者是一般人都喜歡的,也就是俗人喜歡(聖人是不屑的),多數人也是俗人,俗人一輩子都是追逐名聲、錢財和權利。
總的來說,這句話是反映社會現象本質,個人傾向無所謂褒貶,因為如果人人都去當聖人,社會也不會進步。
類似這種表達社會現象本質的句子很多,順帶分享一個以前看過的段子:
宋朝期間,一個老和尚帶著一個小和尚出門化緣,路過錢塘江,老和尚對小和尚說:你看看,江上的船隻這么多,究竟有多少艘呢?
小和尚於是認真的數了數,發現船隻都在流動,自己看花了眼也數不正確。
老和尚笑著說:兩艘,一艘為名,一艘為利。
這段故事和這句話表達的意思其實一致。
I. 一日一禪丨人生,到底是修行還是懲罰
人生,到底是修行還是懲罰?當我們戰勝了煩惱,人生就是一場修行;當煩惱戰勝了我們,人生就是一種懲罰。
J. 一日禪是什麼意思
一日禪是禪宗坐禪修行的一種。
佛教裡面的修行分成好幾個宗派,有修行凈土宗,密宗,還有禪宗等等。因為禪宗修行者,天天在坐禪修行。一日禪是為不是修行禪宗者,吸收禪宗坐禪修行的一種功夫。修行任何宗派,都要有禪的功夫,其實一心不亂就是禪,修行禪定不一定要坐禪,行住坐卧都可以修行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