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
包括形狀、稜角、皮相。如:田坑石無根而璞,無脈可尋,呈自然塊狀,無明顯稜角,有明顯色皮。山坑石分布於壽山、月洋兩個山村,石質因脈系及產地不同,各具特色,所以山坑石的名目特別豐富。凡坑頭各洞出產的礦石,統稱「水坑石」,由於礦體地下水豐富,礦石受其浸蝕,多呈透明狀,壽山石中各種「晶」、「凍」多出於此。
色彩
主要看色相色彩的分布情況,色彩結聚狀態的表裡情況。壽山石色彩多樣,各種顏色均有,每個石種顏色都有規律可循。
質感
眼睛看的感覺(觀察石質表面和內部的紋理),上手摸的感覺(體會表面的質感),上手掂的感覺(體會重墜感,如水坑、老坑的石品手感發重),刀刻的感覺(吃刀難易,流暢與否,澀阻度等;壽山石吃刀流暢)。
肌理
包括紋理、裂格(裂是有明顯或不明顯的縫隙,格是石本身固有的分隔線或紋線)。壽山石大部分都存在著格,有些石種有漂亮的紋理,如荔枝洞石的蘿卜絲紋,大山石的波濤形紋理,山秀園的斑斕色塊等等。具備了基本的鑒別方法後,可對壽山石雕進行鑒別。
總結
壽山石雕鑒別方法除了以上幾點,還要看作品的創意度、雕工度、稀有度、知名度以及看年代等。最後做綜合評價,判斷是否值得收藏,如作投資性收藏,要對當下、遠期收益做出判斷。
專用標志使用
壽山石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產地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福建省福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經福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壽山石的法定檢測機構由福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保養
壽山石的保養是壽山石收藏的一個重要課題。雖然壽山石天生麗質,在自然狀態下,石形不容易變,石色也不輕改,但是,從陰暗的地底深處到暴露於陽光燦爛的世界,要保其天生麗質永駐人間,依然要涉及養石和護石這個話題。
壽山石屬葉臘石,質地滋潤,富有光澤,硬度較低。一些品種在開采時,因爆炸震動,結構遭受破壞,多裂紋、裂格,如果不善加養護,日久天長就會枯燥易損,因此,自古以來就有以油養石之風。
壽山石的養護雖然簡單方便,易於操作,但也不是沒有忌諱,因而不可隨意處置,同時不同的石種有其不同的特性,所以養護也要因石而異。
首先,保持潤澤,切忌高溫壽山石最忌乾燥、高溫,養護的關鍵要注意保持潤澤。不論原石還是雕品,都應該避免陽光曝曬和高溫環境。新採的礦石不可長期放在山野或室外,要及時藏在地窖里或陰濕之處,時常灑些冷水以保潤澤。
其次,開料水磨,謹防燥裂以水鋸、濕磨為上,如須在砂輪上打磨,則應預備清水一盆,待石料摩擦發熱時,及時用冷水降溫。
第三,原坯石料,木盒裝放 經過去皮、除污、清雜質,製成原坯後,應分出品種、檔次和塊度,置放在木質盤盒之中。塊度大且石質粗者,只需將木盒放在陰濕處保存即可。如屬高檔石料,塊度小者,最好浸入盛滿植物油的瓷盆里。如果塊度較大,為節省油料,也可將石坯沾油後用透明紙包裹好,放在陰濕處。
第四,雕刻成品,除塵保潔經過雕刻加工的壽山石雕成品,適宜陳列室內。石表被灰塵、污物沾染時,只要用細軟的綢布輕輕擦抹、即可恢復光彩。壽山石硬度低,約在摩氏二至二點五度之間,切忌用金屬片或其它硬物修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