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判斷一個中草葯成分是黃酮苷還是苷元
最簡單的方法:顯色反應:濃硫酸下 含黃酮苷的顯色
簡易常識法:葯材味苦,必有黃酮類成分,有甜味就有苷元,但並不能否定兩者都存在的情況。
繁瑣的方法:超聲波加離心,再用光度儀測波長。
B. 如何鑒別黃酮,二氫黃酮醇和香豆素
顯色反應:
鑒別黃酮類化合物可用鹽酸-鎂粉反應顯紅色即可
而香豆素類化合物可用異羥肟酸鐵反應呈現紅色即可
二氫黃酮用硼氫化鈉還原產生紫色或藍紅色,可與其他黃酮區別。
C. 黃酮化合物結構類型有哪些如何鑒別各類型
黃酮類化合物(flavonoids)是一類存在於自然界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flavone)結構的化合物。它們分子中有一個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鹼性,能與強酸成鹽,其羥基衍生物多具黃色,故又稱黃鹼素或黃酮。黃酮類化合物在植物體中通常與糖結合成苷類,小部分以游離態(苷元)的形式存在。絕大多數植物體內都含有黃酮類化合物,它在植物的生長、發育、開花、結果以及抗菌防病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生長在南太平洋索羅門群島中的原珍向天果這種野生植物同樣含有豐富的黃酮化合物成分,具有很廣范的葯用功效,馬來西亞草葯目錄》中記載,原珍向天果味苦、澀、性涼,解熱、收斂、種仁強壯!其種子主治:糖尿病、高血壓。
D. 關於黃酮的
黃酮類化合物泛指兩個具有酚羥基的苯環(A-與B-環)通過中央三碳原子相互連結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黃酮類化合物結構中常連接有酚羥基、甲氧基、甲基、異戊烯基等官能團。此外,它還常與糖結合成苷。 多數科學家認為黃酮的基本骨架是由三個丙二醯輔酶A和一個桂皮醯輔酶A生物合成而產生的。經同位素標記實驗證明了A環來自於三個丙二醯輔酶A,而B環則來自於桂皮醯輔酶A[1]。
1、分類:
根據中央三碳鏈的氧化程度、B-環連接位置(2-或3-位)以及三碳鏈是否構成環狀等特點,可將主要的天然黃酮類化合物分類:黃酮類(flavones)、黃酮醇(flavonol)、二氫黃酮類(flavonones)、二氫黃酮醇類(flavanonol)、花色素類(anthocyanidins)、黃烷-3,4二醇類(flavan-3,4-diols)、雙苯吡酮類(xanthones)、查爾酮(chalcones)和雙黃酮類(biflavonoids)等十五種。另外,還有一些黃酮類化合物的結構很復雜,其中包括榕鹼及異榕鹼等生物鹼型黃酮。
2、理化性質:
天然黃酮類化合物多以苷類形式存在 ,並且由於糖的種類、數量、聯接位置及聯接方式不同可以組成各種各樣黃酮苷類。組成黃酮苷的糖類包括單糖、雙糖、三糖和醯化糖。黃酮苷固體為無定形粉末,其餘黃酮類化合物多為結晶性固體。 黃酮類化合物不同的顏色為天然色素家族添加了更多色彩。這是由於其母核內形成交叉共軛體系,並通過電子轉移、重排,使共軛鏈延長,因而顯現出顏色。黃酮苷一般易溶於水、乙醇、甲醇等極性強的溶劑中;但難溶於或不溶於苯、氯仿等有機溶劑中。糖鏈越長則水溶度越大。黃酮類化合物因分子中多具有酚羥基,故顯酸性。酸性強弱因酚羥基數目、位置而異。
3、顯色:
1.鹽酸-鎂粉(或鋅粉)反應為鑒定黃酮類化合物最常用的顏色反應,反應機理現在認為是因為生成了陽碳離子緣故[1]。2.四氫硼鈉(NaBH4)是對二氫黃酮類化合物專屬性較高的一種還原劑,產生紅~紫色。而與其它黃酮類化合物均不顯色。3. 黃酮類化合分子中常含有下列結構單元,故常可與鋁鹽、鉛鹽、鋯鹽、鎂鹽、鍶鹽、鐵鹽等試劑反應,生成有色絡合物。與1%三氯化鋁或硝酸鋁溶液反應,生成的絡合物多為黃色(λmax=415nm),並有熒光,可用於定性及定量分析。
4、黃酮對身體的好處
黃酮廣泛存在自然界的某些植物和漿果中,總數大約有4千多種,其分子結構不盡相同,如芸香苷、橘皮苷、櫟素、綠茶多酚、花色糖苷、花色苷酸等都屬黃酮。不同分子結構的黃酮可作用於身體不同的器官,如山楂--心血管系統,蘭梅--眼睛,酸果--尿路系統,葡萄--淋巴、肝臟,接骨木果--免疫系統,平時我們可以通過多食葡萄、洋蔥、花椰萊、喝紅酒、多飲綠茶等方式來獲得黃酮,作為身體的一種補充。
黃酮的功效是多方面的,它是一種很強的抗氧劑,可有效清除體內的氧自由基,如花青素、花色素可以抑制油脂性過氧化物的全階段溢出,這種阻止氧化的能力是維生素E的十倍以上,這種抗氧化作用可以阻止細胞的退化、衰老,也可阻止癌症的發生。
黃酮可以改善血液循環,可以降低膽固醇,向天果中的黃酮還含有一種PAF抗凝因子,這些作用大大降低了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可改善心腦血管疾病的症狀。
被稱為花色苷酸的黃酮化合物在動物實驗中被證明可以降低26%的血糖和39%的三元脂肪酸丙酯,這種降低血糖的功效是很神奇的,但更重要的是它對穩定膠原質的作用,因此它對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及毛細血管脆化有很好的作用。
黃酮可以抑制炎性生物酶的滲出,可以增進傷口癒合和止痛,櫟素由於具有強抗組織胺性,可以用於各類敏感症。
一項由荷蘭專家主持的研究發現:由4807位參與者的實驗表明,每天飲375毫升綠茶的人,其心臟病的發病概率是那些不喝茶的人的一半;致命性心臟病發病率只有三分之一。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綠茶中所含的黃酮(<<美國臨床營養學>>2002.4.25)。
來自南太平洋島國的向天果,富含33種類黃酮,可以幫助人體改善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是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患者的福音。蜂膠是蜂蜜從植物新生枝芽或樹皮上採集的樹膠,混以自身分泌加工而成的芳香膠狀體。4-5萬只蜜蜂,一年僅能採到40g-60g左右的蜂膠,被譽為「紫色黃金」。蜂膠皇是蜂膠中的極品,其總黃酮含量高達9300mg以上,且其餘成份黃金配比,協同作用。科學家們給予蜂膠皇許多美稱:血管清道夫、血糖守護神、抗癌勇士、天然免疫增強劑
蜂膠中黃酮的化學成分
由於蜜蜂所采蜂膠的膠源植物品種,生境及採集季節不同,致使它所含的各種成分常有一定差別,從蜂箱中收集的蜂膠,通常含有55%的樹脂和樹香、30%左右的蜂蠟、10%的芳香揮發油和5%的花粉及夾雜物。20世紀70年代後,有關專家經過分析化驗,證明蜂膠所含成分極其復雜,有黃酮類化合物、酸、醇、酚、醛、酯、醚類以及烯、萜、甾類化合物和多種氨基酸、脂肪酸、酶類、維生素、多種微量元素等。
1黃酮類化合物
目前,已從蜂膠中分離出20多種黃酮化合物,它是蜂膠中的主要活性物質約占蜂膠的4.13%。這些黃酮化合物包括黃酮類、黃酮醇類和雙氫黃酮類等。屬於黃酮類的有白楊素、楊芽黃素、刺槐素、芹菜素、柳穿錢素等;屬於黃酮醇類的有良姜素、高良姜素、鼠李素、異鼠李素、鼠李檸檬素、山奈素、岳樺素、槲皮素及其衍生物等,屬於雙氫黃酮類的有喬松素、松球素、櫻花素、異櫻花素、柚皮素等。
從蜂膠中首次發現了自然界中只有蜂膠中才有的獨特有效成分,5,7-二羥基-3`,4`-二甲基黃酮和5-羥基-4`,7-二甲氧基雙氫黃酮。
黃酮化合物是一類重要的並且在植物界分布很廣的天然化合物。葯理學試驗證明,此類物質中有許多具有很強的活性,對多種疾病有良好的療效,醫用價值甚高。
2酸類化合物
蜂膠中所含的酸類化合物有咖啡酸、茴香酸、對香豆酸、阿魏酸、異阿魏酸、桂皮酸、3,4-二甲氧基桂皮酸、苯甲酸、對羥基苯甲酸等。
3醇類化合物
桂皮醇、松柏醇、苯甲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醇、2,5-二甲氧基苯甲醇、桉葉醇、a-樺木烯醇、乙醯氧基-2-樺木烯醇、甜沒葯萜醇、a-萜品醇、愈創木醇、a-布藜醇等。
4烯、萜類化合物
ß-蒎烯、a-蒎烯、△3蒈烯、a-詁鈀烯、a-雪松烯、ß-愈創木烯、a-依蘭油烯、杜松烯、鯊烯、異長葉烯、石竹烯、荇草烯等。
5酚、醛、酮、酯、醚類化合物
丁香酚、香美蘭醛、異香蘭醛、苯甲醛、ß-環檸檬醛、4,5-二甲基-4-苯-△²-環己烯酮、對香豆酸酯、咖啡酸酯、環己醇苯甲酸酯、環己二醇苯甲酸酯、松柏醇苯甲酸酯、對香豆醇苯甲酸酯、苯甲醇酸阿魏酸酯、苯乙烯醚、對甲氧基苯乙烯醚等。
6微量元素
經現代科學分析確認,蜂膠中含有約30種微量元素。其中有屬於常量元素的氧、氫、碳、氮、鈣、磷及生命必需的元素鋅、錳、銅、鈷、鉬、鐵、氟等。此外尚有鉀、鈉、鎂、硫、鋁、錫、硅、氯、砷、鈦、鉻、硒、鎳、鋇、鋯、銻等微量元素。
7其它成分
除上述6類成分外,蜂膠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維生素
E. 黃酮類化合物的含量測定方法哪些
黃酮類化合物的含量測定方法哪些
黃酮類化合物(flavonoids)是一類存在於自然界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flavone)結構的化合物。它們分子中有一個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鹼性,能與強酸成鹽,其羥基衍生物多具黃色,故又稱黃鹼素或黃酮。黃酮類化合物在植物體中通常與糖結合成苷類,小部分以游離態(苷元)的形式存在。絕大多數植物體內都含有黃酮類化合物,它在植物的生長、發育、開花、結果以及抗菌防病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鹽酸-鎂粉還原反應
取葯材粉末少許與試管中,用乙醇或甲醇數毫升溫浸提取,取提取液加鎂粉少許振搖,滴加幾滴濃鹽酸,1-2min內即出現顏色。大多黃酮醇、二氫黃酮及二氫黃酮醇類顯紅-紫紅色,黃酮類顯橙色,異黃酮及查爾酮類無變化。如蘆丁的鹽酸鎂粉反應中溶液由黃色變紅色。
其他還原反應還有:鹽酸-鋅粉反應,黃酮、黃酮醇類常不顯色,只有二氫黃酮醇類可被鋅粉還原呈深紅色;鈉-汞齊反應,黃酮類成分可產生黃、橙、紅等色;四氫硼鈉(鉀)反應,僅二氫黃酮醇類可被四氫硼鈉還原呈紅色,其他黃酮類不反應。
金屬鹽類試劑絡合反應
黃酮類成分和鋁鹽、鎂鹽、鉛鹽、鋯鹽等試劑反應,生成有色的絡合物,可供某些類型黃酮的鑒別。產生絡合作用的條件是黃酮類成分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如5-羥基、3-羥基或鄰二羥基。根據有色絡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長,可進行定量測定。常用的試劑有三氯化鋁、醋酸鉛、醋酸鎂與二氯氧化鋯等試劑。
F. 如何通過化學反應驗證物質中含有黃酮類化合物
黃酮類化合物顯色反應:黃酮類化合物的顏色反應與分子中的酚羥基及γ-吡喃酮環有關。
(1)還原試驗
1)鹽酸-鎂粉(或鋅粉)反應:為鑒定黃酮類化合物最常用的顏色反應。多數黃酮、黃酮醇、二氫黃酮類化合物顯橙紅至紫紅色,少數顯紫至藍色,當B環上有-OH或-OCH3取代時,呈現的顏色亦即隨之加深。但查耳酮、兒茶素類則無該顯色反應。異黃酮類除少數例外,也不顯色。
2)四氫硼鈉(鉀)反應:NaBH4是對二氫黃酮類化合物專屬性較高的一種還原劑。與二氫黃酮類化合物產生紅至紫色。其他黃酮類化合物均不顯色,可與之區別。
(2)金屬鹽類試劑的絡合反應
1)鋁鹽:常用試劑為1%三氯化鋁或硝酸鋁溶液。生成的絡合物多為黃色(λmax=415nm),並有熒光,可用於定性及定量分析。
2)鋯鹽:用來區別黃酮類化合物分子中3或5-OH的存在。加2%二氯氧化鋯(ZrOCl2)甲醇溶液到樣品的甲醇溶液中,若黃酮類化合物分子中有游離的3-或5-0H存在時,均可反應生成黃色的鋯絡合物。但兩種鋯絡合物對酸的穩定性不同。3-OH,4-酮基絡合物的穩定性比5-OH,4-酮基絡合物的穩定性強。當反應液中接著加
G. 如何快速檢測物質中是否含有黃酮類物質
用有機溶劑例如四氫呋喃萃取之後,用HPLC(高效液相色譜)的方法檢測其中是否含有黃酮類物質,這是定性,同時也可以做定量的方法。
使用TLC(薄層色譜)的方法可以進行定性的檢測。注意需要至少用兩種不同的展開劑使樣品與標准品對比。
另外,也可以用將黃酮在鹼性環境下與鋁絡合而形成的有色絡合物,通過分光光度計檢測的方法進行定量或半定量的檢測。
H. 如何利用黃酮類的特徵鑒別反應,檢查生葯中是否存在黃酮類化合物
⒈鹽酸-鎂粉(或鋅粉)反應為鑒定黃酮類化合物最常用的顏色反應,反應機理認為是因為生成了陽碳離子緣故。
⒉四氫硼鈉(NaBH4)是對二氫黃酮類化合物專屬性較高的一種還原劑,產生紅~紫色。而與其它黃酮類化合物均不顯色。
⒊黃酮類化合分子中常含有下列結構單元,故常可與鋁鹽、鉛鹽、鋯鹽、鎂鹽、鍶鹽、鐵鹽等試劑反應,生成有色絡合物。與1%三氯化鋁或硝酸鋁溶液反應,生成的絡合物多為黃色(λmax=415nm),並有熒光,可用於定性及定量分析。
I. 怎麼用化學方法鑒別以下四個化合物
黃酮類化合物(flavonoids)是一類存在於自然界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flavone)結構的化合物。它們分子中有一個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鹼性,能與強酸成鹽,其羥基衍生物多具黃色,故又稱黃鹼素或黃酮。黃酮類化合物在植物體中通常與糖結合成苷類,小部分以游離態(苷元)的形式存在。絕大多數植物體內都含有黃酮類化合物,它在植物的生長、發育、開花、結果以及抗菌防病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鹽酸-鎂粉還原反應
取葯材粉末少許與試管中,用乙醇或甲醇數毫升溫浸提取,取提取液加鎂粉少許振搖,滴加幾滴濃鹽酸,1-2min內即出現顏色。大多黃酮醇、二氫黃酮及二氫黃酮醇類顯紅-紫紅色,黃酮類顯橙色,異黃酮及查爾酮類無變化。如蘆丁的鹽酸鎂粉反應中溶液由黃色變紅色。
其他還原反應還有:鹽酸-鋅粉反應,黃酮、黃酮醇類常不顯色,只有二氫黃酮醇類可被鋅粉還原呈深紅色;鈉-汞齊反應,黃酮類成分可產生黃、橙、紅等色;四氫硼鈉(鉀)反應,僅二氫黃酮醇類可被四氫硼鈉還原呈紅色,其他黃酮類不反應。
金屬鹽類試劑絡合反應
黃酮類成分和鋁鹽、鎂鹽、鉛鹽、鋯鹽等試劑反應,生成有色的絡合物,可供某些類型黃酮的鑒別。產生絡合作用的條件是黃酮類成分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如5-羥基、3-羥基或鄰二羥基。根據有色絡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長,可進行定量測定。常用的試劑有三氯化鋁、醋酸鉛、醋酸鎂與二氯氧化鋯等試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