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控制系統元件檢測方法

控制系統元件檢測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08 08:30:05

① 電氣控制電路的電源故障怎麼檢查

電氣設備電路故障的調查
當電路出現故障時,切忌盲目亂動,在檢修前應對故障發生情況進行盡可能詳細的調查。
故障點的尋找是比較困難的事情。如何對控制電路的故障進行檢修呢?一般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
a)望:首先弄清電路的型號、組成及功能。例如輸入信號是什麼、輸出信號是什麼、什麼元器件受令、什麼元器件檢測、什麼元件執行、各部分在什麼地方、操作方法有哪些等。這樣可以根據以往的經驗,將系統按原理和結構分成幾部分,再根據控制元件的型號(如接觸器、時間繼電器)大概分析其工作原理。觸頭是否燒蝕、熔毀;線頭是否松動、松脫;線圈是否發熱、燒焦;熔體是否熔斷,脫扣器是否脫扣;其他電氣元件是否燒壞、發熱、斷線,導線連接螺釘是否松動,電動機的轉速是否正常等。然後對系統故障進行初步檢查。檢查內容包括:系統外觀有無明顯操作損傷,各部分連線是否正常,控制櫃內元件有無損壞、燒焦,導線有無松脫等
b)問:詢問操作人員故障發生前後電路和設備的運行狀況,故障發生時的跡象,如有無異響、冒煙、火花及異常振動;故障發生前後有無頻繁起動、制動、正反轉、過載等現象。詢問系統的主要功能、操作方法、故障現象、故障過程、內部結構、其它異常情況、有無故障先兆等,通過詢問,往往能得到一些很有用的信息;
c)聞:聽一下電路工作時有無異常響動,如振動聲、摩擦聲、放電聲以及其他聲音。用嗅覺器官檢查有無電氣元件發熱和燒焦的異味。這對確定電路故障范圍十分有用;
d)聽:在電路和設備還能勉強運轉而又不致於擴大故障的前提下,可通電起動運行,傾聽有無異響,如有,則應盡快判斷異響的部位並迅速關閉電源;
e)摸:切開電源後,盡快觸摸檢查線圈、觸頭等容易發熱的部分,看溫升是否正常;
f)切:即檢查電路。檢查電路應該按以下幾步進行:1)保養性例行檢修:這是根據軍用設備總結出的有效的技術保障措施,即當電氣系統運行到規定時間後,不管系統是否發生了故障,都要進行保養性例行檢查。因為電路在運行過程中,會磨損、老化,內部元件會蒙上污垢,特別是在溫度較高的雨季,容易造成漏電、接觸不良和短路故障。所有這些都需要採取一定的措施,恢復其原有的性能。
電氣控制系統的例行檢測項目主要包括以下內容:除塵和清除污垢,消除漏電隱患;電磨損、自然磨損和疲勞致損的彈性件及電接觸部件;檢查各元件導線的連接情況及端子排的銹蝕情況;檢查活動部件有無生銹、污物、油膩乾涸及機械操作損傷。
對於已經被人檢修過的電氣設備,應檢查新換上的元器件的型號和參數是否符合原電路的要求,連接導線型號是否正確,接線有無錯誤,其它導線、元件有無移位、改接
和損傷等。如果有以上情況,必須及時復原,再進行下一步的檢修;
2)對於比較明顯的故障,應單刀直入,首先排除。例如明顯的電源故障、導線斷線、絕緣燒焦、繼電器損壞、觸頭燒損、行程開關卡滯等,都應該首先排除,以消除其影響,使其它故障更加直觀,易於觀察和測量;
3)對於多故障並存的電路,應分清主次,按步檢修。電路生疏,多種故障同時出現或相繼出現,按前面兩步難以奏效時,應理清頭緒,根據故障的情況分出主次,先易後難。檢修時,應注意遵循分析 判斷 檢查 修理,再分析 判斷 檢查 修理的基本規律,及時糾正分析和判斷的結果,一步一步的進行,逐個排除存在的故障。
如果對於電路比較熟悉,應首先弄清電路元件的實際排列位置,然後根據故障情況,確定出測量的關鍵點,根據測量結果,確定出故障的所在部位。
一般來說,對電路的檢修應按一定的步驟進行。首先是檢修電源,然後按照電路動作的流程,從前向後,一部分一部分的進行。這樣做的優點是:每一步的檢修結果都可以在電路的實際動作中加以驗證和確定,從而保證檢修過程不走彎路;
4)根據控制電路的控制旋鈕和可調部分,判斷故障范圍。由於電氣設備種類較多,每種設備的電路也互不相同,控制按鈕和可調部分也無可比性,因此這種方法應根據設備具體制訂。電路都是分塊的,各部分互相聯系,但又相對獨立。根據這一特點,按照可調部分是否有效、調整范圍是否改變、控制部分是否正常、相互之間連鎖能否保持等,大致確定故障范圍。再根據關鍵點的檢測,逐步縮小故障點。最後找出故障元件。
通常,根據電氣設備故障現象,可大致確定故障范圍,方法如下:所有按鈕功能失效,電源故障或熔斷器故障可能性較大;一部分按鈕失效,另一部分按鈕功能正常。此時出故障的部位多在這部分電路的公共部分或這部分電路的電源部分;單個的按鈕或單個功能失效,按鈕本身及引線發生故障的可能性較大;多部分故障,若是長時間不用的設備,則可能是接觸不良或漏電的故障,或由接觸不良和漏電引發的其它故障。
軟故障如果與時間或外界環境有一定規律,則可能是電路與外界環境相聯系部分性能變劣,受到一定的影響。若與工作時間有一定的關系,則電路受溫度的影響較大,可能是元件性能變劣如漏電、性能不穩或污物形成的故障。例如某電動機的可逆控制,出現了不能正轉,只能反轉的故障。根據這一特點,大致可以確定故障范圍在正轉控制迴路,而不在電動機本身和反轉控制迴路。按下正轉按鈕不鬆手,再按下反轉起動按鈕,電動機不反轉起動,說明按鈕連鎖功能有效,電路故障出現在正轉控制迴路中。然後,按照從後向前的分步方法,先檢查正轉接觸器。將線圈引線越過按鈕及其觸頭,直接接入電源,通電後,電動機正轉,說明接觸器沒有故障。然後將引線接至起動按鈕後,接通電源,按下起動按鈕,電動機正轉,說明正轉按鈕正常。正轉按鈕和正轉接觸器之間只串接一個反轉按鈕的動斷觸頭,電路出故障,說明故障點就在反轉按鈕和反轉接觸器的動斷觸頭上。檢查後發現反轉起動按鈕的動儀表檢查故障的作用。
參考資料:http://wenku..com/link?url=cgHkKfnN__2E2HSXOZku5LSB-s3nP50yRfq94DSLHX9KOFJX

② 計算機控制系統故障自診斷有哪些方法

1.故障診斷的一般原則

分析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正確分析故障是排除故障的前提,液壓系統故障大部分並非突然發生,故障發生前總有先兆,如果先兆沒有引起注意,當先兆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故障現象的發生。引起液壓系統故障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並不是無固定規律可尋,而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尋的。統計表明,液壓系統發生的故障大約90%都是由於操作手和工作人員沒有按照規定對機械和設備進行必要的保養和檢查所致。為了快速、准確、方便地診斷故障,必須充分認識液壓故障的特點和規律,以下原則在故障診斷中值得遵循:

1.1檢查液壓系統工作環境。

正確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是液壓系統正常工作的前提。液壓系統要正常的工作,需要一定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作平台,如果工作環境嚴重不符合該系統正常工作的標准,想要系統不出現故障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故障診斷之初我們就應該首先判斷並確定液壓系統的工作條件和外圍環境是否正常,對於不符合標準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及時進行更正。

1.2判斷故障發生區域。

根據「木桶原理」我們容易知道,液壓系統故障發生是因為整個系統最薄弱的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所以在判斷故障部位時應該根據故障現象和特徵確定與該故障有關的區域,逐步縮小發生故障的范圍,有針對性的分析故障發生原因,最終找出故障的具體所在,做到把復雜問題簡單化。

1.3對故障進行綜合分析。

根據以上的方法找到故障後,就應該逐步深入找出多種直接的或間接的可能原因。為避免盲目性,我們必須根據液壓系統基本原理,有針對性地進行綜合分析、邏輯判斷,盡量減少懷疑對象逐步逼近,直到找出故障部位所在。

1.4建立完善的運行記錄。

故障診斷是建立在運行記錄及某些系統參數基礎之上的。建立系統運行記錄,這是預防、發現和處理故障的科學依據;建立設備運行故障分析表,它是使用經驗的高度概括總結,有助於對故障現象迅速做出判斷;具備一定檢測手段,可對故障做出准確的定量分析。

傳統的故障診斷方法
邏輯分析逐步逼近法是目前查找液壓系統故障較為傳統的方法。這種方法是通過綜合分析和條件判斷來實現,即工程機械維修人員通過「看」「聽」「摸」「聞」和簡單的測試以及對液壓系統基本原理的理解,憑工作經驗來判斷尋找故障和故障發生的原因。這種方法的具體做法是當液壓系統出現故障時,因為故障的原因有許多種可能性,一般是採用邏輯代數方法,將可能出現的故障原因列表,然後根據先易後難的原則逐一進行邏輯判斷,逐項逼近,最終找出故障原因。

這種方法對於那些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維修人員說,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因為這種方法在故障診斷過程中要求工程技術維修人員具有豐富的液壓系統基礎知識和較強的分析問題排除故障的能力,才能夠保證診斷的有效性和准確性。但不能看出這種方法的診斷過程較為繁瑣,需要經過大量的檢查和驗證工作,而且只能是定性地分析,診斷的故障原因不夠准確,況且也無法減少系統故障檢測的盲目性以及拆裝工作量,因此,傳統的邏輯分析逐步逼近法已遠不能滿足現代液壓系統維修的要求。

3.基於參數測量的故障診斷方法

隨著液壓系統逐步向大型化和自動控制方向發展,同時出現了多種故障診斷方法。如鐵譜診斷和基於人工智慧的專家診斷系斷,這些方法雖然給液壓系統故障診斷帶來廣闊的前景,但這些方法大都需要昂貴的檢測設備和復雜的感測控制系統和計算機處理系統,目前不適應於現場推廣使用。下面介紹一種簡單、實用的基於參數測量的液壓系統故障診斷方法。

液壓系統產生故障的實質就是系統工作參數的異常變化,因此當液壓系統發生故障時必然是系統中某個元件或某些元件有故障,也就是說某個參數已偏離了規定值。需維修人員馬上處理。然後在參數測量的基礎上,結合邏輯分析法,就可以快速、准確地找出故障所在。?

參數測量法不僅可以診斷系統故障,而且還能預報可能發生的故障,並且這種預報和診斷都是定量的,大大提高了診斷的速度和准確性。這種檢測為直接測量,檢測速度快,誤差小,檢測設備簡單,便於在生產現場推廣使用。適合於任何液壓系統的檢測。測量時,既不需停機,又不損壞液壓系統,幾乎可以對系統中任何部位進行檢測,不但可診斷已有故障,而且可進行在線監測、預報潛在故障。

③ 汽車發動機電子控制系統維修前檢查的技術要求共有多少項

能夠正確使用各種汽車檢測檢修工具、儀器和設備;

能夠熟練掌握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各零部件、元器件拆裝步驟和方法;

能夠熟練掌握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各零部件、元器件行檢驗檢測、調整和修理;會診斷並排除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常見故障。
理解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各零部件的功用、組成和結構;

了解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各零部件的工作原理、控制原理;

掌握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各零部件檢修的技術要求。

1.電控單元(ECU)主要故障及原因
發動機電控單元(ECU)本身及線路不良,會造成發動機啟動困難或不能啟動,怠速不穩甚至熄火,加速不良,排氣管冒黑煙等故障。其主要原因是電控單元(ECU)線路接觸不良,接頭氧化或脫落;外來水分進人電控單元,造成電控單元損壞;維修時操作不當而燒壞電控單元。
2.電子控制系統的檢查
A、電控單元(ECU)的檢查
電控單元及其控制線路的故障可用該車型的電控單元檢測儀或通用於各車型的汽車電控單元解碼器來檢查。如果沒有這些儀器,也可利用萬用表測量電控單元一側插座上各端子的電壓或電阻,以判斷電控單元及其控制線路有無故障。用這種方法檢測電控單元及控制線路的故障,必須以被測車型的詳細維修技術資料為依據。這些資料包括:該車型電控單元線束插頭中各端子與控制系統中的哪些感測器、執行器相連接;各端子在發動機不同工作狀態下的標准電壓值。檢測時如發現異常,則表明有故障:與執行器連接部分異常,則表明電控單元有故障;與感測器連接部分異常,則可能是感測器線路有故障。
檢查ECU的常用方法如下。
1)電壓測量法。按照ECU插接件圖及ECU各接線點正常電壓數據及測量條件,用高輸人阻抗的萬用表進行檢查。
①蓄電池電壓應在11V以上。
②拆下ECU線束連接器,但應使連接器保持在連接的狀態下進行電壓檢查。
③應使點火開關在ON位置。
④應使萬用表從線束連接器側向插入,或用大頭針插人,測量ECU各端子與搭鐵間的電壓。
⑤測量結果應與標准值比較,若與標准值差別很大,說明ECU或控制線束存有故障。
2)電阻測量法
①拔下ECU線插頭,對照插接件圖及ECU各接線點正常電阻值進行測量。
②採用高阻抗數字式萬用表,並盡量用高歐姆擋測量,以防測量電流損壞ECU內部元件,使故障擴大。
③各種車型的ECU插接件圖均不一樣,但使用符號在同一車系中具有通性:ECU各接點電壓及電阻值,對其他車型而言僅能參考。
(2)感測器的檢查
1)冷卻液溫度感測器
冷卻液溫度感測器本身或線路工作不良時,可能會產生下列故障:
①發動機啟動困難;
②怠速不穩;
③容易熄火。
造成冷卻液溫度感測器故障的主要原因如下。
① 水垢、油垢是造成冷卻液溫度感測器失準的主要原因。冷卻液溫度感測器失准又造成空燃比(A/F)失准,因此會造成冷啟動困難、怠速不穩、加速不良或排氣管冒黑煙(費油)。
② 失效是指斷路或導通。斷路時,其電阻為無窮大,造成噴油量增大,怠速過高;導通時,電阻為零,造成混合氣不再加濃,冷啟動困難,熱啟動時無快怠速。為此,有的ECU有截止功能,該功能一旦失效就校正為正常水溫,造成噴油器按正常水溫時噴油。
冷卻液溫度感測器的精密度對噴油量有很大的影響。當混合氣過濃或過稀時,應拆檢冷卻液溫度感測器。
B、其檢測方法如下。
1、測量冷卻液溫度感測器接線間電阻。在冷卻液溫度為⒛℃時,其電阻值應為2~3kΩ:80℃時,應為0.2~0.4kΩ。如果測量結果不符合規定要求,應更換冷卻液溫度感測器。
2、點火開關。冷卻液溫度80℃時,測量點火開關THW與E,間的電壓應為0.2~1.0V、如果與之不符,則應做進一步檢查。
3、進氣溫度感測器
進氣溫度感測器本身或線路工作不良時,可能會發生下列故障:
①發動機性能不良;
②怠速不穩;
③容易熄火;
④油耗上升或富油。
造成進氣溫度感測器故障的主要原因如下。
①使用不良的空氣濾清器。
②電氣維修人員操作不當(用劃火試驗法找故障)。
檢查結構與冷卻液溫度感測器相似的進氣溫度感測器時,可採用檢查冷卻液溫度感測器的方法。在正常情況下,溫度為20℃時,電阻阻值約為2~3kΩ;60℃時,阻值約為0.4~0.7kΩ。如果測量結果不符合規定,則應更換感測器。安裝於空氣流量計內的迸氣溫度感測器損壞時,應更換空氣流量計。
4、氧感測器
氧感測器信號異常將引起發動機油耗增高。氧感測器信號線路必須接觸良好,絕緣良好,因為其輸出電源微弱,能量極小。氧感測器有加熱式(三線式)和非加熱式(單線式)兩種。對於加熱式,應檢測其加熱器電阻。氧感測器檢查方法如下。
①電壓檢查法。用輸人阻抗高的數字萬用表測量氧感測器電壓。啟動發動機,在診斷盒上或ECU上測量Ox與E1端的電壓,0.451/左右正常。從進氣歧管上拆下汽油壓力調節器軟管,使壓力調節器上部與大氣相通。將歧管接頭堵住後啟動發動機,在正常怠速時測量Ox與E,端的電壓應在.5V以上。
②氧感測器電熱絲冷電阻阻值為4~40kΩ左右。如不符合規定,應更換氧感測器。其他感測器還有節氣門位置感測器、曲軸位置感測器、凸輪軸位置感測器、爆燃感測器、車速感測器、霍耳同步信號感測器等。

④ 發動機ECU直觀檢查法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基本方法

修理人員靠視覺去觀察電路、元器件等的工作狀態,從中發現異常現象,直接找到故障的部位和原因。拿到有問題的ECU第一個步驟就是仔細觀察,從中可以了解ECU的一些基本信息,比如ECU型號、應用車型、外部連接端子情況。有些問題在不開蓋的情況下就能看出來,比如ECU端子因進水而腐蝕,這樣通過看,就可找到問題根源,同時看的過程也可以對不同車型所裝備的ECU有一個很直觀的認識。

當然,大部分ECU的損壞從外表是看不出來的,這個時候就需要開蓋檢查了。由於比較嚴重的外部引線短路引起的故障一般多會引起ECU內部相關元件燒蝕,因此,這種故障一般是可以直接看到的。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望採納,謝謝!!

⑤ 如何檢測主板上的元件是否壞

主板故障的確定,一般通過逐步拔除或替換主板所連接的板卡(內存、顯卡等),先排除這些配件可能出現的問題後就可以把目標鎖定在主板上。
1、與主板驅動有關主板驅動丟失、破損、重復安裝會引起操作系統引導失敗或造成操作系統工
作不穩的故障,可依次打開「控制面板——系統——設備管理器」檢查一下「系統設備」中的項目是否有黃色驚嘆號或問號。
2、接觸不良、短路等。
主板的面積較大,是聚集灰塵較多的地方。灰塵,很可能會引發插槽與板卡接觸不良的現象,這時我們可以對著
插槽吹吹氣,去除灰塵。如果是由於插槽引腳氧
化而引起接觸不良的,可以將有硬度的白紙折好(表面光滑那面向外),插入槽內來回擦拭。另外,CPU插槽內
用於檢測CPU溫度或主板上用於監控機箱內溫度
的熱敏電阻上附上了灰塵的話,很可能會造成主板對溫度的識別錯誤,從而引發主板保護性故障的問題,在清潔
時也需要注意。
3、和主板電池有關。
當遇到:電腦開機時不能正確找到硬碟、開機後系統時間不正確、CMOS設置不能保存等現象時,可先檢查主板
CMOS跳線是否設為清除「CLEAR」選
項(一般是2-3),如果是這樣的話,請將跳線改為「NORMAL」選項(一般是1-2)然後重新設置。如果
不是CMOS跳線錯誤,就很可能是因為主板電
池損壞或電池電壓不足造成的,請換個主板電池試試。
4、兼容性問題
遇到由於主板設計上的BUG或升級配件時出現的新舊事物兼容性問題的情況,在排除BIOS設置的問題後可以下載主板的最新BIOS進行刷新。
技巧一:清除CMOS設置,也可以解決一些「莫名其妙」的故障。
技巧二:當安裝的硬體不能被操作系統識別時,將CMOS設的"PNP
OS
INSTALLED"(即插即用)項目設成「YES」或「NO」,試試。
5、主板北橋晶元散熱效果不佳造成
有些主板將北橋晶元上的散熱片省掉了,這可能會造成晶元散熱效果不佳導致系統運行一段時間後死機。遇到這樣的情況,可自製散熱片安上或加個散熱效果好的機箱風扇。

⑥ 電控發動機故障檢測步驟及方法

電控發動機與化油器式發動機最大的不同在燃油供給系。電控發動機的燃油供給系取消了化油器,卻增加了不少電子自動控制裝置。其中包括許多感測器,執行元件和ECU。
電控發動機不僅要完成化油器所要完成的任務,而且要完成化油器難以完成的任務。例如,使可燃混合氣的空燃比濃度能控制在所需要的范圍內。化油器式發動機油路和電路劃分的非常清楚,互相影響不大。而電控發動機燃油供給系統增加了電子控制部分,這就使得油路和電路相互聯系,它不僅影響發動機燃油系的工作,而且還影響發動機的正常運行。由於電控發動機電子控制裝置的增加,這就使發動機的整個結構(包括電控系)更為復雜。
快速
導航
結構組成
 
工作原理
 
待測參數
 
優點
基本思想
在初期,是以電子技術替代機械控制技術實現系統的功能,並對其功能進行擴展,使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電子技術可以促使系統原理發生本質變化,從而可以突破局限,使發動機性能得以大幅度提高。

電控發動機
結構組成
電子控制單元
電控單元(ECU)是發動機電子控制系統的核心。它完成發動機各種參數的採集和噴油量、噴油定時的控制,決定整個電控系統的功能。
感測器
感測器(Sensor)將發動機工況與環境的信息通過各種信號即時、真實的傳遞到ECU。
換句話說,ECU所了解到的只是一個由諸多信號所構成的發動機。所以,感測器信息的准確性、再現性與即時性就直接決定控制的好壞。
執行器
電控系統要完成的各種控制功能,是靠各種執行器來實現的。
在控制過程中,執行器將ECU傳來的控制信號轉換成某種機械運動或電器的運動,從而引起發動機運行參數的改變,完成控制功能。
工作原理
以發動機轉速和負荷作為反映發動機實際工況的基本信號,參照由試驗得出的發動機各工況相對應的噴油量和噴油定時脈譜圖來確定基本的噴油量和噴油定時,然後根據各種因素(如水溫、油溫、、大氣壓力等)對其進行各種補償,從而得到最佳的噴油量和噴油正時或點火定時,然後通過執行器進行控制輸出。

⑦ 汽車電控系統檢測技術需要關注哪些問題呢

知識要點1.汽車電控系統故障檢測過程中常用的儀.汽車電控系統故障檢測的基礎基本知識;3.汽車電控燃油噴射系統的檢測;4.汽車電控自動變速器系統的檢測;5.汽車電控轉向系統(PPS)的檢測;6.汽車制動防抱死系統(ABS)的檢測。學習1.了解電控系統故障檢測過程中一些常用工具的使用;故障檢測的基本程序和注意事項;2.熟悉在檢測汽車時萬用表的檢測參數;OBDn隨車診斷系統的特點及功用;掌握電控燃油噴射系統各組成部件的檢測;自動變速的基本檢查和試驗內容、方法及檢測數據的分析處理;ABS電控系統讀取出的故障碼的含義。

無源測試燈無源測試燈也稱12V測試燈,當電器有故障時先將測試燈的搭鐵夾搭鐵,在用探針短接於電子器件的「電源」端子處,如燈亮,說明被測電路斷路,應沿電流的流向逐次短接在第二測試點、第三測試點……直到燈亮為止。此時可斷定故障點在最後兩個測試點之間的電路或電子器件上。2.有源測試燈有源測試燈的結構和原理與無源測試燈基本相同,但由於自身帶有電源,檢測方法略有不同。另外,採用電路法可對電路的斷路故障進行快速檢查。如將其跨接在所測電路的兩端,測試燈不亮,初步斷定被測電路有故障,在依次逐步縮小測試范圍,直至測試燈亮,表明斷路點在最後兩個被測點之間的電路中。

萬用表可用於電路中的電量及元件的測量。常用的萬用表可分為數字萬用表(DMM)和指針式萬用表(模擬表)兩種。對汽車電氣設備進行故障診斷和檢測時,萬用表是必不可少的儀表。對於傳統汽車來說,要測量電路中的電壓、電流、電阻等參數,使用普通指針萬用表即可。但現代汽車普遍採用了電子控制技術,使用低阻抗指針式萬用表,容易對車載電腦及感測器造成損壞。所以,最好採用高阻抗的數字萬用表。數字萬用表具有精確度高、測量速度快、輸人阻抗早、量程范圍寬、過載能力強、抗干擾能力強、功耗小、解析度高的特點。在汽車電控系統檢測及故障診斷中,除經常要檢測電壓、電流、電阻參數,還需要檢測轉速、閉合角、頻率、壓力、時間、電容、電感、溫度等參數。這些對於汽車電控系統的故障檢測與診斷具有重要意義。但是這些參數用一般數字式萬用表無法檢測,須用汽車萬用表。汽車萬用表除具有數字萬用表功能外,還具有汽車專業項目功能。

⑧ 工業控制系統元件里的電位器起什麼作用它的阻值該怎麼測

電位器在電路中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用作分壓器 電位器是一個連續可調的電阻器,當調節電位器的轉柄或滑柄時,動觸點在電阻體上滑動。此時在電位器的輸出端可獲得與電位器外加電壓和可動臂轉角或行程成一定關系的輸出電壓。 2.用作變阻器 電位器用作變阻器時,應把它接成兩端器件,這樣花電位器的行程范圍內,便可獲得一個平滑連續變化的電阻值。 3.用作電流控制器 當電位器作為電流控制器使用時,其中一個選定的電流輸出端必須是滑動觸點引出端。 作用:調節電壓(含直流電壓 與信號電壓)和電流的大小。 電阻值的檢測:用萬用表的歐姆檔測量電位器1、2兩端的電阻值,對於正常的電位器,其讀數應為電位器的標稱值;如萬用表的指針不動或阻值相差很大,則說明該電位器已損壞,不能使用。

⑨ 系統故障常用的檢測及排除方法有哪些

一、
平時常見的微機故障現象中,有很多並不是真正的硬體故障,而是由於某些設置或系統特性不為人知而造成的假故障現象。認識下面的微機假故障現象有利於快速地確認故障原因,避免不必要的故障檢索工作。
1、電源插座、開關 很多外圍設備都是獨立供電的,運行微機時只打開計算機主機電源是不夠的。例如:顯示器電源開關未打開,會造成「黑屏」和「死機」的假象;外置式MODEM電源開關未打開或電源插頭未插好則不能撥號、上網、傳送文件,甚至連MODEM都不能被識別。列印機、掃描儀等都是獨立供電設備,碰到獨立供電的外設故障現象時,首先應檢查設備電源是否正常、電源插頭/插座是否接觸良好、電源開關是否打開。

2、連線問題 外設跟計算機之間是通過數據線連接的,數據線脫落、接觸不良均會導致該外設工作異常。如:顯示器接頭松動會導致屏幕偏色、無顯示等故障;又如:列印機放在計算機旁並不意味著列印機連接到了計算機上,應親自檢查各設備間的線纜連接是否正確。

3、設置問題 例如:顯示器無顯示很可能是行頻調亂、寬度被壓縮,甚至只是亮度被調至最暗;音箱放不出聲音也許只是音量開關被關掉;硬碟不被識別也許只是主、從盤跳線位置不對……。詳細了解該外設的設置情況,並動手試一下,有助於發現一些原本以為非更換零件才能解決的問題。

4、系統新特性 很多「故障」現象其實是硬體設備或操作系統的新特性。如:帶節能功能的主機,在間隔一段時間無人使用計算機或無程序運行後會自動關閉顯示器、硬碟的電源,在你敲一下鍵盤後就能恢復正常。如果你不知道這一特徵,就可能會認為顯示器、硬碟出了毛病。再如Windows、NC的屏幕保護程序常讓人誤以為病毒發作…… 多了解微機、外設、應用軟體的新特性、多向專家請教,有助於增加知識、減少無謂的恐慌。 \[]5、其它易疏忽的地方 CD-ROM的讀盤錯誤也許只是你無意中將光碟正、反面放倒了;軟盤不能寫入也許只是防寫滑到了「只讀」的位置。發生了故障,首先應先判斷自身操作是否有疏忽之處,而不要盲目斷言某設備出了問題。

微機故障常見的檢測方法 1、清潔法 對於機房使用環境較差,或使用較長時間的機器,應首先進行清潔。可用毛刷輕輕刷去主板、外設上的灰塵,如果灰塵已清掃掉,或無灰塵,就進行下一步的檢查。 另外,由於板卡上一些插卡或晶元採用插腳形式,震動、灰塵等其他原因,常會造成引腳氧化,接觸不良。可用橡皮擦擦去表面氧化層,重新插接好後開機檢查故障是否排除。

2、直接觀察法 即「看、聽、聞、摸」。 「看」即觀察系統板卡的插頭、插座是否歪斜,電阻、電容引腳是否相碰,表面是否燒焦,晶元表面是否開裂,主板上的銅箔是否燒斷。還要查看是否有異物掉進主板的元器件之間(造成短路),也可以看看板上是否有燒焦變色的地方,印刷電路板上的走線(銅箔)是否斷裂等等。 「聽」即監聽電源風扇、軟/硬碟電機或尋道機構、顯示器變壓器等設備的工作聲音是否正常。另外,系統發生短路故障時常常伴隨著異常聲響。監聽可以及時發現一些事故隱患和幫助在事故發生時即時採取措施。 「聞」即辨聞主機、板卡中是否有燒焦的氣味,便於發現故障和確定短路所在地。 「摸」即用手按壓管座的活動晶元,看晶元是否松動或接觸不良。另外,在系統運行時用手觸摸或靠近CPU、顯示器、硬碟等設備的外殼根據其溫度可以判斷設備運行是否正常;用手觸摸一些晶元的表面,如果發燙,則為該晶元損壞。

3、拔插法 PC機系統產生故障的原因很多,主板自身故障、I/O匯流排故障、各種插卡故障均可導致系統運行不正常。採用拔插維修法是確定故障在主板或I/O設備的簡捷方法。該方法就是關機將插件板逐塊拔出,每拔出一塊板就開機觀察機器運行狀態,一旦拔出某塊後主板運行正常,那麼故障原因就是該插件板故障或相應I/O匯流排插槽及負載電路故障。若拔出所有插件板後系統啟動仍不正常,則故障很可能就在主板上。 拔插法的另一含義是:一些晶元、板卡與插槽接觸不良,將這些晶元、板卡拔出後在重新正確插入可以解決因安裝接觸不當引起的微機部件故障。

4、交換法 將同型號插件板,匯流排方式一致、功能相同的插件板或同型號晶元相互交換,根據故障現象的變化情況判斷故障所在。此法多用於易拔插的維修環境,例如內存自檢出錯,可交換相同的內存晶元或內存條來判斷故障部位,無故障晶元之間進行交換,故障現象依舊,若交換後故障現象變化,則說明交換的晶元中有一塊是壞的,可進一步通過逐塊交換而確定部位。如果能找到相同型號的微機部件或外設,使用交換法可以快速判定是否是元件本身的質量問題。 交換法也可以用於以下情況:沒有相同型號的微機部件或外設,但有相同類型的微機主機,則可以把微機部件或外設插接到該同型號的主機上判斷其是否正常。

5、比較法 運行兩台或多台相同或相類似的微機,根據正常微機與故障微機在執行相同操作時的不同表現可以初步判斷故障產生的部位。

6、振動敲擊法 用手指輕輕敲擊機箱外殼,有可能解決因接觸不良或虛焊造成的故障問題。然後可進一步檢查故障點的位置排除之。

7、升溫降溫法 人為升高微機運行環境的溫度,可以檢驗微機各部件(尤其是CPU)的耐高溫情況,因而及早發現事故隱患。 人為降低微機運行環境的溫度,如果微機的故障出現率大為減少,說明故障出在高溫或不能耐高溫的部件中,此舉可以幫助縮小故障診斷范圍。 事實上,升溫降溫法是採用的是故障促發原理,以製造故障出現的條件來促使故障頻繁出現以觀察和判斷故障所在的位置。

8、程序測試法 隨著各種集成電路的廣泛應用,焊接工藝越來越復雜,同時,隨機硬體技術資料較缺乏,僅靠硬體維修手段往往很難找出故障所在。而通過隨機診斷程序、專用維修診斷卡及根據各種技術參數(如介面地址),自編專用診斷程序來輔助硬體維修則可達到事半功倍之效。程序測試法的原理就是用軟體發送數據、命令,通過讀線路狀態及某個晶元(如寄存器)狀態來識別故障部位。此法往往用於檢查各種介面電路故障及具有地址參數的各種電路。但此法應用的前提是CPU及匯流排基本運行正常,能夠運行有關診斷軟體,能夠運行安裝於I/O匯流排插槽上的診斷卡等。編寫的診斷程序要嚴格、全面、有針對性,能夠讓某些關鍵部位出現有規律的信號,能夠對偶發故障進行反復測試及能顯示記錄出錯情況。軟體診斷法要求具備熟練編程技巧、熟悉各種診斷程序與診斷工具(如debug、DM等)、掌握各種地址參數(如各種I/O地址)以及電路組成原理等,尤其掌握各種介面單元正常狀態的各種診斷參考值是有效運用軟體診斷法的前提基礎。

死機現象的故障一般檢查處理方法 在微機故障現象中,死機是一種較常見的故障現象,同時也是難於找到原因的故障現象之一。由於在「死機」狀態下無法用軟體或工具對系統進行診斷,因而增加了故障排除的難度。 死機現象一般表現為:系統不能啟動、顯示黑屏、顯示「凝固」、鍵盤不能輸入、軟體運行非正常中斷等。 死機可以由軟體和硬體兩方面的原因引起,本文主要分析由硬體引起的死機故障以及檢查處理方法。 掌握下面的方法,可以加快對死機故障原因的確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⒈排除系統「假」死機現象 ①首先排除因電源問題帶來的「假」死機現象。應檢查微機電源是否插好,電源插座是否接觸良好,主機、顯示器以及列印機、掃描儀、外置式MODEM、音箱等要外接電源的設備電源插頭是否可靠地插入了電源插座,上述各部件的電源開關是否都置於了開(ON)的位置。

②檢查微機各部件間數據、控制連線是否連接正確和可靠,插頭間是否有松動現象。尤其是主機與顯示器的數據線連接不良常常造成「黑屏」的假死機現象。

⒉排除病毒和殺毒因素引起的死機現象 用無毒干凈的系統盤引導系統,然後運行KV300、KILL、AV95、SCAN等防病毒軟體的最新版本對硬碟進行檢查,確保微機安全,排除因病毒引起的死機現象。 另外,如果在殺毒後引起了死機現象,這多半是因為病毒破壞了系統文件、應用程序及關鍵的數據文件;或是殺毒軟體在消除病毒的同時對正常的文件進行了誤操作,破壞了正常文件的結構。碰到這類問題,只能將被損壞(即運行時引起死機)的系統或軟體進行重裝。

3.不同時候死機的處理方法 如果是在系統啟動期間發生的死機,請轉到第6步;如果是在系統啟動後,軟體運行期間發生的死機,請轉到第5步;如果是「黑屏」類的死機請轉到第11步;其它死機請繼續下一步。

⒋越來越頻繁的死機現象的故障判斷 如果死機現象是從無到有,並且越來越頻繁,一般有以下兩個原因: ①使用維護不當,請參見第7步; ②微機部件品質不良或性能不穩定,請參見第10步。

5.排除軟體安裝、配置問題引起的死機現象 ①如果是在軟體安裝過程中死機,則可能是系統某些配置與安裝的軟體沖突。這些配置包括系統BIOS設置、CONFIG.SYS和AUTOEXEC.BAT的設置、WINDOWS.INI、SYSTEM.INI的設置以及一些硬體驅動程序和內存駐留程序。 可以試著修改上述設置項。對BIOS可以取其默認設置,如「LOAD SETUP DEFAULT」和「LOAD BIOS DEFAULT」;對CONFIG.SYS和AUTOEXEC.BAT則可以在啟動時按F5跳過系統配置文件或按F8逐步選擇執行以及逐項修改CONFIG.SYS和AUTOEXEC.BAT中的配置尤其是EMM386中關於EMS、XMS的配置情況來判斷與安裝程序什麼地方發生了沖突;一些硬體驅動程序和內存駐留程序則可以通過不裝載它們的方法來避免沖突。

②如果是在軟體安裝後發生了死機,則是安裝好的程序與系統發生沖突。一般的做法是恢復系統在安裝前的各項配置,然後分析安裝程序新裝入部分使用的資源和可能發生的沖突,逐步排除故障原因;刪除新安裝程序也是解決沖突的方法之一。

③如果是因為病毒或殺毒引起的軟體運行死機,請參見第2步。

⒍系統啟動過程中的死機現象 系統啟動過程中的死機現象又有兩種情況:

①致命性死機,即系統自檢過程未完成就死機,一般系統不給出提示 ②非致命性死機,在自檢過程中或自檢完成後死機,但系統給出聲音、文字等提示信息 。 對於第一種情況,可以根據開機自檢時致命性錯誤列表的情況,再結合其它方法對故障原因做進一步的分析,如:硬體安裝情況(請參見第8步),系統配置(請參見第9步),硬體設備品質(請參見第10步)以及顯示器黑屏(請參見第11步)等。 對於第二種情況,可以根據開機自檢時非致命性錯誤代碼表,開機自檢時非致命性錯誤代碼表]和開機自檢時鳴笛音響對應的錯誤代碼表;開機自檢時鳴笛音響對應的錯誤代碼表,中所列的情況對可能出現故障的部件做重點

二、

①部件安裝不到位、插接松動、連線不正確引起的死機 顯示卡與I/O插槽接觸不良常常引起顯示方面的死機故障,如「黑屏」;內存條、CACHE與插槽插接松動則常常引起程序運行中死機,甚至系統不能啟動;其它板卡與插槽(插座)的接觸問題也常常引起各種死機現象。 要排除這些故障,只需將相應板卡、晶元用手摁緊,或從插槽(插座)上拔下從新安裝。如果有空閑插槽 (插座),也可將該部件換一個插槽(插座)安裝以解決接觸問題。 線纜連接不正確有時也會引發死機故障。

②安裝不當導致部件變形、損壞引起的死機 口徑不正確、長度不恰當的螺釘常常導致部件安裝孔損壞、螺釘接觸到部件內部電路引起短路導致死機;不規格的主板、零部件或不規范的安裝步驟常常引起機箱、主板、板卡外形上的變異因而擠壓該部件內部元件導致局部短路、內部元件損壞導致莫名其妙的死機。 如果只是微機部件外觀變形,可以通過正確的安裝方法和更換符合規格的零部件來解決;如果已經導致內部元件損壞,則只能更換新的零部件了。

10.排除因硬體品質不良引起的死機現象 一般說來,微機產品都是國際大廠商按照國際標准流水線生產出來的,部件不良率是很低的。但是計算機產品高利潤的誘惑使許多非法廠商對微機標准零部件改頭換面、進行改頻、重新標記(Remark)、以次充好甚至將廢品、次品當作正品出售,導致這些「超水平」發揮的產品性能不穩定,環境略有不適或使用時間稍長就會頻繁發生故障,尤其是CPU、內存條、CACHE、主板等核心部件及其相關產品的品質不良,是導致無原因死機的主要故障源。 檢查時應著重檢查以下部件:

①CPU CPU是被假冒得最多也是極容易導致死機的部件。被Remark的CPU在低溫、短時間使用時一切正常,但只要在連續高溫的環境中長時間使用其死機弊端就很容易暴露。使用Windows、3DS等對CPU特性要求較高的軟體比DOS等簡單軟體更能發現CPU的問題。 參照說明書將CPU主頻跳低1到2個檔次使用,如:將166降為150、133或120使用。如果死機現象大幅度減少或消失,就可以判斷是CPU有問題。也可以用交換法,更換同型號的正常CPU如果不再死機一般可以斷定是CPU的問題。 有些用戶喜歡把CPU超頻使用以獲得高速的性能,這也是常導致計算機死機的原因。將CPU跳回原頻率就能解決死機問題。

②內存條 內存條常常被做的手腳有:速度標記被更改,如:70ns被Remark為60ns;非奇偶校驗冒充奇偶校驗內存;非EDO內存冒充EDO內存;劣質內存條冒充好內存條。 在BIOS中將內存條讀寫時間適當增加(如:從60ns升為70ns),如果死機消失可以斷定是內存條速度問題。 如果是內存本身的質量問題,只有通過更換新的內存條才能解決。

③CACHE CACHE也存在以次充好問題。另外,CACHE本身的損壞也導致嚴重的死機。系統BIOS設置中的關閉外部CACHE選項,如果死機消失,則必是CACHE問題。

④CMOS晶元損壞 CMOS晶元一般不容易損壞,但一旦有物理損壞則必然引起死機,其中以黑屏不能啟動為主。由於CMOS晶元目前都已集成到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晶元組中,所以,更換CMOS晶元往往要連主板一起更換。

⑤主板 一般主板的故障常常是最先考慮然而卻是要到最後才能確定的。除了印刷板上的飛線、斷線和主板上元件被燒焦、主板受擠壓變形、主板與機箱短路等明顯的現象外,主板本身的故障只有在確認了主板上所有零部件正常(將你的板卡、CPU、內存條等配件拿到好的主板上使用正常,而別人使用正常的板卡、器件插到你的主板上就不能正常運行)時才能判斷是否是主板故障。 如果更換了好的同型號主板死機依然存在,則可能是該主板與某個零部件不兼容。要麼更換兼容的其它型號的主板,要麼只能用拔插法依次測試各板卡、晶元,找出不兼容的零部件更換之。電源、風扇、機箱等 劣質電源、電源線纜故障、電源插接松動、電源電壓不穩都是引起不明原因死機的罪魁禍首。CPU風扇、電源風扇轉動不正常、風扇功率不足則會引起CPU和機箱內「產熱大戶」元件散熱不良因而引起死機。

11.系統黑屏故障的排除 系統死機故障的很大一部分現象表現為黑屏(即顯示器屏幕上無任何顯示),這類故障與顯示器、顯示卡關系很密切,同時系統主板、CPU、CACHE、內存條、電源等部件的故障也能導致黑屏。 系統黑屏的死機故障的一般檢查方法如下:

①排除「假」黑屏 檢查顯示器電源插頭是否插好,電源開關是否已打開,顯示器與主機上顯示卡的數據連線是否連接好、連接插頭是否松動,看是否是因為這些因素引起的黑屏。 另外,應該動一下滑鼠或按一下鍵盤看屏幕是否恢復正常。因為黑屏也可能是因為設置了節能模式(可在BIOS設置中查看和修改)而出現的假死機。

②在黑屏的同時系統其它部分是否工作正常,如:啟動時軟/硬碟驅動器自檢是否通過,鍵盤按鍵是否有反應等。可以通過交換法用一台好的顯示器接在主機上測試,如果只是顯示器黑屏而其它部分正常,則只是顯示器出了問題,這仍是一種假死機現象。

③黑屏發生在系統開機自檢期間,請參見第6步 ④黑屏發生在顯示驅動程序安裝或顯示模式設置期間,顯然是選擇了顯示系統不能支持的模式,應選擇一種較基本的顯示方式。如:Windows下設置顯示模式後黑屏或花屏,則應在DOS下運行Windows目錄下的SETUP.EXE程序選擇標准VGA顯示方式。

⑤檢查顯示卡與主板I/O插槽接觸是否正常、可靠,必要時可以換一個I/O槽插入顯示卡試試。

⑥換一塊已確認性能良好的同型號顯示卡插入主機重新啟動,若黑屏死機現象消除則是顯示卡的問題。

⑦換一塊已確認性能良好的其它型號顯示卡插入主機重新啟動,若黑屏死機現象消除則是顯示卡與主板不兼容,可以考慮更換顯示卡或主板。

⑧檢查是否錯誤設置了系統的核心部件,如CPU的頻率、內存條的讀寫時間、CACHE的刷新方式、主板的匯流排速率等,這些都可能導致黑屏的死機現象。

⑨檢查主機內部各部件連線是否正確,有一些特殊的連線錯誤會導致黑屏死機。 ⑩請參見本文的其它步驟所列的死機故障診斷步驟,這些故障導致的死機常常也伴隨著黑屏。

12、排除死機故障的常用方法 在具體故障檢查中常常用以下方法查找死機故障的原因: (清潔法 ·撥插法 ·交換法 ·振動敲擊法 ·升溫降溫法 ·比較法)

微機不能啟動有幾種情況:一種是由於主機加了系統級保護口令;一種是在開機自檢時死機;一種是硬碟不能啟動,通過軟碟機、光碟機或網路伺服器仍能啟動;另一種則是系統有效驅動器均不能啟動;還有一種是能部分啟動但不能啟動完全。下面針對這幾種情況分別闡述它們的處理方法。

1、系統級開機口令保護 由於忘記了口令而無法通過系統級口令保護導致微機不能啟動的故障,CMOS口令遺忘的處理方法]中的相關敘述。

2、開機自檢時死機 3、硬碟不能啟動,通過軟碟機、光碟機或網路伺服器仍能啟動 這種情況一般是硬碟啟動信息不完整或遭到了破壞,可以利用工具軟體進行恢復。如果以前製作有系統急救盤,可以利用軟盤啟動,然後用急救盤恢復硬碟系統信息;如果沒有系統急救盤,可以按照系統CMOS信息、硬碟分區表、C盤引導扇區、DOS系統文件、系統配置文件的順序對硬碟進行恢復。

①判斷系統是否能識別硬碟 ②若系統BIOS能識別硬碟,則判斷主引導記錄、系統分區表和邏輯C盤信息是否正確。 以A驅啟動為例,若從A驅啟動後DOS不能識別C盤,表明硬碟的主引導記錄、分區信息已遭破壞,應使用FDISK重寫主引導扇區並重新建立分區信息,然後用FORMAT C:命令對C盤進行高級格式化。

③若從A驅啟動後DOS能識別和進入C盤但不能從C盤啟動,表明分區表和邏輯C盤信息正確,此時應判斷C盤分區是否被激活。可運行FDISK查看並將C盤設為活動分區, ④若分區表信息正確且C盤已是活動分區但仍不能從C盤啟動,表明C盤DOS引導記錄已遭到破壞,應重建C盤引導系統。可從A驅啟動,並執行SYS C:命令將DOS系統傳到C盤上。

⑤經上述步驟,C盤應能啟動成功。若還不能,則應檢查病毒。

⑥在重裝DOS引導系統的過程中如發現不能寫入分區表信息或引導區記錄,應檢查BIOS設置中是否打開了病毒防護功能而阻止了程序向主引導分區的寫操作。

⑦如果系統BIOS不能識別硬碟,或在排除了軟體和病毒原因後仍不能啟動,則應打開機箱檢查軟/硬碟驅動器的電源、數據電纜是否正常,連接是否可靠,驅動器安裝是否正確,驅動器本身質量是否有問題。涉及硬體的檢查建議向專家請教。

4、系統有效驅動器均不能啟動 ①檢查系統BIOS設置中是否正確設置了軟/硬碟驅動器的各項參數,參數設置不正常會導致微機不能正確識別各個驅動器,則系統啟動也無從說起。

②若系統能正確識別各個驅動器,除硬碟外的驅動器都能啟動系統,則可參照本文第3節的方法對硬碟進行處理。

③若仍不能從A驅或CDROM上啟動,應該檢查A驅或CDROM的安裝、連線是否正常。

④若A驅或CDROM安裝正常仍不能啟動,應該檢查啟動軟盤或啟動光碟是否安裝了完整的DOS引導系統,該步驟只能在其它確認正常的計算機上進行檢查。完整的DOS系統應該包括BOOT區程序、IO.SYS、MSDOS.SYS、COMMAND.COM,並且BOOT區程序必須占據引導盤的引導扇區位置,其餘三個文件在數據區的最前位置並要連續存放。有些版本的DOS系統中用IBMBIO.COM 代替IO.SYS,用IBMDOS.COM代替MSDOS.SYS,但其存放要求是一致的。

⑤若系統引導盤也無問題,則應檢查軟碟機磁頭或CDROM 的光頭是否太臟,可用清洗劑或無水酒精進行清洗。

⑥仍不能引導的,可能是驅動器本身有故障,建議向專家請教。

5、能部分啟動但不能啟動完全 ①啟動過程中在出現「Starting MS-DOS」時按F5鍵能啟動成功而不按F5鍵啟動失敗,則問題出在CONFIG.SYS和AUTOEXEC.BAT的配置上。可在啟動過程中在出現「Starting MS-DOS」時按F8鍵然後一句一句地執行CONFIG.SYS和AUTOEXEC.BAT中的語句找出死機的位置把該句刪除或進行修改。

②啟動過程中在出現「Starting MS-DOS」時按F5鍵啟動失敗或者根本不出現「Starting MS-DOS」,這主要是DOS引導系統遭到破壞或沒有安裝完全。較簡單的方法是重新安裝DOS系統,如:用正常的驅動器和引導盤啟動,然後用SYS x:將系統傳入x驅動器,這里的x是要重新安裝DOS系統的驅動器盤符。

③在重裝DOS引導系統的過程中如發現不能寫入分區表信息或引導區記錄,應檢查BIOS設置中是否打開了病毒防護功能而阻止了程序向主引導分區的寫操作。

④如果屢次重裝DOS系統仍啟動失敗,有可能是碟片上存儲引導系統的部分有物理介質損壞,建議向專家請教。

⑩ 通電和斷電情況下怎樣檢查電機啟動控制櫃內的電器元器件的好壞

通電和斷電情況下檢查電機啟動控制櫃內的電器元器件的好壞,在通電情況下,使用萬用表電壓檔測啟動控制櫃內各電器元件的電壓,在斷電的情況下使用萬用表電阻檔測啟動控制櫃內各電器元件電阻值。
萬用表又稱為復用表、多用表、三用表、繁用表等,是電力電子等部門不可缺少的測量儀表,一般以測量電壓、電流和電阻為主要目的。萬用表按顯示方式分為指針萬用表和數字萬用表。是一種多功能、多量程的測量儀表,一般萬用表可測量直流電流、直流電壓、交流電流、交流電壓、電阻和音頻電平等,有的還可以測交流電流、電容量、電感量及半導體的一些參數(如β)等。

萬用表不僅可以用來測量被測量物體的電阻,交直流電壓還可以測量直流電壓。甚至有的萬用表還可以測量晶體管的主要參數以及電容器的電容量等。充分熟練掌握萬用表的使用方法是電子技術的最基本技能之一。常見的萬用表有指針式萬用表和數字式萬用表。指針式多用表是一表頭為核心部件的多功能測量儀表,測量值由表頭指針指示讀取。數字式萬用表的測量值由液晶顯示屏直接以數字的形式顯示,讀取方便,有些還帶有語音提示功能。萬用表是公用一個表頭,集電壓表、電流表和歐姆表於一體的儀表。
萬用表的直流電流檔是多量程的直流電壓表。表頭並聯閉路式分壓電阻即可擴大其電壓量程。萬用表的直流電壓檔是多量程的直流電壓表。表頭串聯分壓電阻即可擴大其電壓量程。分壓電阻不同,相應的量程也不同。萬用表的表頭為磁電系測量機構,它只能通過直流,利用二極體將交流變為直流,從而實現交流電的測量。

閱讀全文

與控制系統元件檢測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彎折的最佳方法 瀏覽:262
管理會計案例分析的方法 瀏覽:788
正確梳頭方法視頻 瀏覽:18
稻田捕河蟹的最佳方法 瀏覽:74
打疫苗用的什麼注射方法 瀏覽:947
水餃睡不著有什麼好的方法 瀏覽:464
鑄鐵鍋的使用方法 瀏覽:608
共同海損金額計算方法 瀏覽:885
如何鑒定飲茶方法 瀏覽:938
達克寧水腫治療方法 瀏覽:968
華為手機開關機密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92
想把腳洗干凈用什麼方法 瀏覽:762
石灰粉發電方法視頻 瀏覽:168
退火的常用方法有 瀏覽:22
確定物體重心的常用試驗方法有 瀏覽:840
快速緩解中暑想吐的方法 瀏覽:258
怎麼去除積雪的方法 瀏覽:65
機器人編隊控制方法研究 瀏覽:532
小孩快速降溫的方法 瀏覽:525
三步折帽子方法簡單又好看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