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野外的時候,該如何尋找野生甲魚
甲魚是一種領土觀念較為強,又不喜群居的動物,因此,要想釣到野生甲魚,最難的不在於怎麼釣,反而是在於怎麼找,只需能在某一片水域發覺有甲魚出現,如何釣到甲魚,反倒沒那麼艱難了。
第二招:找腥泡
甲魚的對響聲很是敏感,稍有聲響,便會隱匿到淤泥中,可是,終究甲魚是用肺來呼吸,時間久了,務必把頭外伸河面。
呼吸的時候,便會在灘塗的淤泥中,出現不連續的氣泡,釣友管這類氣泡,稱為腥泡,尺寸好似黃豆,不連續,可是腥泡的尺寸差不多。
第三招:網捕法
用插1-3指眼的一般絲掛網,在網腳上再拴著點鉛墜,使其能沉在水下,便是不錯的捕網。在出獵前,用鮮雞血或切碎的鮮豬肝,把網染紅浸濕,用包裝袋封好,使其不幹化,不霉變就行。臨場時投撒在有甲魚出現的下風頭,或湖泊的上游。一般是傍晚時投網,每過30分鍾或1鍾頭巡查一次。
2. 甲魚怎麼抓
原料
裝甲魚的容器
鋼叉,誘餌,網
方法/步驟
一、籠捕法
用竹子、柳條或鐵絲、鋼絲編成肚大脖細的須籠,再用竹條編繞一個漏斗狀的須籠頭,在其漏斗的內側,留出或插上一些傘狀、末端尖銳的竹條,甲魚可以爬進去,但不能夠爬出來。用這種須籠,配以豬肝或用雞血浸泡過的豆餅,或雞血拌麥麩為誘餌(用紗布包好固定在籠內),用繩拴好須籠的脖子,投到甲魚出沒的水域,甲魚就會自動鑽入籠內。須籠若是柳編,很輕,應在籠內加一塊石頭,以利沉底固定。如兼捕魚,可在籠內放點羊骨頭。一般在頭天晚上投入,次日清晨去取。若無人得知,可把牽籠繩拴棍插入水底,在岸邊作出標記,無須夜間守護。如所選水域甲魚較多,可多放幾只須籠,以增加捕獲量。由於這樣捕捉到的甲魚未受傷,捕捉後既可進行人工喂養,又可長途運輸。
3. 用什麼方法可以釣到甲魚
1、一般釣具雖然也可以釣到甲魚,如常有人釣其他魚時釣到甲魚,但專門釣甲魚應選用大竿、粗線、較大魚鉤。如獨節竹竿,尖梢勿過細;4--10號尼龍線;長把鉤如鶴嘴形115--116號,環形415--416號等等。
2、魚餌一般葷餌較好,蚯蚓、蠶蛹、螞蚱等均可做餌料。但最好的莫過於豬肝或羊肝。素餌中鮮嫩玉米粒也是很好的釣餌。入用誘餌,可選老鬼牌甲魚誘聚劑,如將該誘聚劑蘸在豬肝上做釣餌效果更好。
(3)抓野生甲魚最簡單的方法擴展閱讀:
鱉為水生雜食動物,喜食動物性餌料。幼鱉以水生昆蟲、水蚯蚓、蝌蚪、小蝦等為食。成鱉攝食田螺類,蛤蜊等軟體動物、魚、蝦以及動物屍體(因追不到魚),也食蔬菜、水果、雜糧等植物性飼料。
甲魚,又稱為團魚或者鱉。它的肉具有雞、鹿、牛、羊、豬5種肉的美味,故素有「美食五味肉」的美稱。在它的身上,找不到絲毫的致癌因素。甲魚也因此而身價大增。
甲魚富含動物膠、角蛋白、銅、維生素D等營養素,能夠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及調節人體的內分泌功能,也是提高母乳質量、增強嬰兒的免疫力及智力的滋補佳品。
甲魚的腹板稱為「龜板」,是名貴的中葯,有滋陰降火之功效。用於治療頭暈、目眩、虛熱、盜汗等疾患。還對頭顱外傷(例如新生兒頭顱血腫等)遺留下來的頑固性頭痛有很好的療效。
龜板膠是大分子膠原蛋白質,含有皮膚所需要的各種氨基酸,有養顏護膚、美容健身之效。當然,龜板是中葯,應該由醫生視具體的情況決定是否使用。
甲魚頸可以治療脫肛。取全頸文火焙乾後壓碎,熱醋拌勻,以濕而滲醋為度,田紗布包裹嚴密,坐墊以氣熏之,一般3~5次即可痊癒。雖說甲魚對於產後虛弱、精力減退有很好的療效。但是,孕婦及產後便秘者不宜吃或應適量。
4. 捕捉甲魚的方法
1、針釣法
用一根3厘米長的縫衣針,在其中間部位銼一個圓槽,每根針中間拴一根3×3規格的錦綸線(不要尼龍線,否則易被咬斷),線長1.5米,另有一組竹簽,每根長約20厘米,再准備一根長3米的細竿,竿的一頭做一個鉛絲小鉤。
操作時,將線從竹簽上放開,針上拴生豬肝或蚯蚓,豬肝切成長條形,將針從豬肝條的中段先戳進豬肝條的一頭,針刺出肝條一小半,使線扣還保持在針上;接著用手捏住豬肝條上面的針尖,把線結插入肝條的中部,將多餘的針體刺入豬肝條的另一頭。
這樣整個針都穿入豬肝條,只有中間拴線露出,然後用一條黑線把豬肝條在針上纏結實。垂鉤時,將帶豬肝餌食的針用細竹竿前面的鉛絲鉤住,伸竿到釣位,另一頭插在河岸,在一個水域中投放多點,來回檢查上釣情況。
甲魚是一種珍貴的經濟動物,不僅肉味鮮美,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被視為名貴的滋補品,而且全身各部分均可入葯,具有滋陰清熱,平肝益和破結軟堅與消淤等功效。據民間傳說,鱉血還能治療貧血病,肺病、心臟病、氣喘、神經衰弱等。
進入90年代,我國掀起一股「甲魚養殖熱」,並不斷升溫,其銷售價格之高令人咋舌,但至1997年至現在「甲魚熱」驟然降溫,跌入低谷。其主要原因受外來甲魚入進、走私甲魚的沖擊和國內超速發展,存量飽溢。
目前市場價值與價值基本同步,符合價值規模,加之目前甲魚的市場價值以被消費者認可,只要養殖條件具備、真正掌握了養殖技術提高成活率,並能妥善搞好經營管理,積極推行配套養殖,大力開發甲魚深加工產品。養殖甲魚仍有較好市場。
5. 釣野生甲魚的最佳方法
想釣甲魚首先要把它的生活習性搞清楚。甲魚又叫水魚、鱉等等,它喜歡干凈,害怕臟亂,喜歡待在有陽光的地方,害怕吹到風,而且它還喜歡安靜的生活空間,不喜歡受到驚嚇打擾。根據這幾個特徵,選擇合適的方法就能釣到鮮美的野生甲魚!
釣甲魚的時間和釣點非常的重要,甲魚非常的聰明,白天的水溫是比較高的,那這個時候它一般都不會出來,會選擇一個涼爽的地方躲起來,等到晚上或者凌晨的時候,它才會偷偷跑出來覓食。那最正確的釣甲魚時間是早上8點之前,或者晚上7點以後,選擇比較平坦的地方,比如在河邊上,淺灘的這些位置。
垂釣甲魚的最佳時機是在每年六七月份是甲魚上岸產卵的時候,這時甲魚會比較活躍,人們去野外釣甲魚時,可以根據它們在岸邊留下的足跡,來確定釣甲魚的位置,而且在這段時間中,人們釣野生甲魚的成功率也會比較高。不過在陰雨連綿的天氣垂釣甲魚效果是很一般的。
釣甲魚子線選擇;推薦0.4-0.6的PE線,太粗了的話掛底了拉不起來。0.4的PE子線對付10斤的甲魚不是問題。再說甲魚的嘴巴很硬加上上鉤之後會四處來回跑動我們可能一時半會發現不了上鉤了,如果是尼龍線,時間長了,甲魚可能就切線跑掉了。
有些地方釣甲魚還是老方法不用魚鉤,而是用衣針將帶鼻的一端,鼻孔去掉,磨成針尖,這樣兩頭都是針狀,魚線拴在針的當中間(為了牢固針的中間刻一道槽)掛上豬肝條代替魚鉤投入水中。甲魚食後到頸部卡住,則無法掙脫,順利釣上來,但製作較為麻煩。
有人用此種針掛上豬肝,用防咬斷的魚線拴在短竹竿上,魚線根據釣點位置可長可短,將竹竿插在岸邊。可同時做若干這樣的釣竿。白天可以注視線的變化,也可以裝上浮漂,觀察魚訊。晚上只要竹竿插在土中牢靠,可以不管它,因甲魚吞下這種針鉤,無法吐出,天亮之後去岸邊去取即可。
釣甲魚餌料首推生豬肝,把生豬肝切成1厘米粗3厘米長的條,放在瓶子里魚肝油4毫升加點攪拌混均。經過這樣處理後的肝條、滑潤、味濃、有韌勁、易裝鉤、誘魚效果好,裝鉤要從肝條的中心部刺入,把針拉向穿入的一側,再穿入另一側,使針復原位,埋入3厘米長的肝條內。現在有了更方便的釣甲魚線組買,一次放個十來副甲魚線組,全部掛上鮮豬肝,運氣好的話每天都能釣個七八隻!
甲魚遇到東西到嘴邊都會死咬不放,可以利用甲魚翻身時會先把脖子脖子伸出來這一特點,將甲魚翻過來,等它想翻身伸出脖子時迅速用手掐住,把脖子拉出來然後再摘鉤,這個操作必須要干凈利落,不能猶豫,不然不但掐不住,還有可能被抓傷。
白天很少能釣上來甲魚,釣甲魚效果最好的時間還是晚上和凌晨。一般都是半晚時分把甲魚線組投放到有野生甲魚出沒的水域,第二天直接去收線起魚就行了。甲魚上鉤後,常會四爪抓地,使釣手感到提不起竿來,很像是掛底了。這時千萬不要使勁提竿,以免鉤折線斷,而應將線綳緊一些,和它堅持一陣,待它移動時再順勢提竿,將它提離水底。
6. 農村魚塘里有幾只野生甲魚,如何把它釣上來
捕捉野生甲魚的方法有多種。如地籠,黑魚套,晚上打電筒照,甲魚就在水邊,燈光照到後,曱魚天生膽小,會將頭足統統的縮進肚裡,這時用叉用力叉之即可,秘訣:第一,肝要生的,腥味重,容易上鉤。第二,晚上去放鉤,甲魚膽小,晚上放容易上鉤。就掛上豬肝,扔水裡,之後把地插插到地里,踩到底,甲魚吃鉤後就跑不了。
最好的辦法就是用鉤子釣。用一塊同香皂一般大小的泡沫,拴上三四米的全尼龍的線,頂端拴上一弤21#的鋼絲鉤,注,漁俱店專門有賣。用狗肝最佳,豬肝次之。《孫子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所以要想釣甲魚,就要先了解甲魚的習性。甲魚乘著寂靜的夜晚伏在沙灘上休息,你只要用手電筒照著它的眼睛讓它暫時失明,用腳踩一下它的龜殼讓它頭縮進肚子里去,就馬上可以用手把它抓起來了啊。
7. 怎麼找野生甲魚的位置
甲魚是一種領土意識比較強,又不喜群居的動物,所以,想要釣到野生甲魚,最難的不在於怎麼釣,而是在於怎麼找,只要能在某一片水域發現有甲魚出沒,如何釣到甲魚,反而沒那麼困難了。
關於如何找甲魚,對沒經驗的釣友來說,如同撞大運一般,但是對於有經驗的老鳥來說,只需要兩招,就能做到一找一個准,這兩招,分別是找灘塗,找腥泡。
甲魚的又叫鱉、團魚,是一種卵生的兩棲爬行動物,喜歡在水底的泥沙中生活,主食以小魚蝦為主,沒有食物來源時,水中的雜草、瓜皮果屑、穀物等,也能吃下去。
甲魚也是變溫動物,雖然是水陸兩棲,但是主要用肺來呼吸,雖然經常生活在水中,但是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伸出吻尖,進行呼吸,在水中時間太久了,必須到陸地上曬甲。
除了以上特性,甲魚喜歡安靜,害怕造噪音,喜歡陽光,雖然以肉食為主,而且生活在水底的淤泥中,但是,對水質的要求很高,水質太糟糕,則無法存活。
之所以要羅列甲魚的特性,是因為,根據這些特性,能方便我們快速找尋到甲魚的藏身之處,也只有了解甲魚的這些特性,才能快速的找到甲魚。
第一招、找灘塗上,甲魚的足跡
如果甲魚在水底或者在水中游曳,想要找到甲魚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但是,我們可以利用甲魚的習性,尋找到向陽、干凈、安靜的灘塗。
也只有具有這樣特徵的地形、地勢,才有可能讓甲魚曬背,當然,並不是所有類似灘塗,都會有甲魚出沒。
找到灘塗之後,細心觀察灘塗上,有沒有甲魚的爬行足跡,因為甲魚的生理習性,其爬行軌跡相對固定,只要有甲魚出沒,其爬行軌跡,還是非常明顯的。
第二招、找腥泡
甲魚的對聲音很是敏感,稍有動靜,就會藏匿到淤泥中,但是,畢竟甲魚是用肺來呼吸,時間久了,必須將頭伸出水面。
呼吸的時候,就會在灘塗的淤泥中,冒出不連續的氣泡,釣魚人管這種氣泡,叫做腥泡,大小如同黃豆,不連續,但是腥泡的大小差不多。
膽子大的釣友,會直接伸手在淤泥中,將甲魚抓出來,如果不敢直接抓,既可以考慮如何打窩、誘釣了。
找野生甲魚,運氣占很大的比重,畢竟甲魚的領土意識很強烈,相對固定的區域,是不可能存在好幾只甲魚的。
最後,如果找到了甲魚,或者釣到了甲魚,有兩件事一定需要注意,第一,甲魚的咬合力比烏龜要厲害,沒抓過甲魚的釣友,千萬不要貿然伸手,被甲魚咬中,讓甲魚鬆口可著實不容易。
8. 發現一個池塘里有甲魚,怎麼才能抓到它呢
甲魚,俗稱老鱉,又名團魚。實質上它不是魚,而是一種水陸兩棲爬行動物。其味鮮美,營養豐富,又能輔助治療某些疾病,實用價值和經濟價值都比較高。
一、籠捕法
用竹子、柳條或鐵絲、鋼絲編成肚大脖細的須籠,再用竹條編繞一個漏斗狀的須籠頭,在其漏斗的內側,留出或插上一些傘狀、末端尖銳的竹條,甲魚可以爬進去,但不能夠爬出來。用這種須籠,配以豬肝或用雞血浸泡過的豆餅,或雞血拌麥麩為誘餌(用紗布包好固定在籠內),用繩拴好須籠的脖子,投到甲魚出沒的水域,甲魚就會自動鑽入籠內。須籠若是柳編,很輕,應在籠內加一塊石頭,以利沉底固定。如兼捕魚,可在籠內放點羊骨頭。一般在頭天晚上投入,次日清晨去取。若無人得知,可把牽籠繩拴棍插入水底,在岸邊作出標記,無須夜間守護。如所選水域甲魚較多,可多放幾只須籠,以增加捕獲量。由於這樣捕捉到的甲魚未受傷,捕捉後既可進行人工喂養,又可長途運輸。
二、鋼叉法
用鋼條製成上粗下細帶銳尖、有倒刺的叉子,用鐵片揻成筒,裝上竹或木柄,就是適用的叉具。還可根據需要,在鑲柄的鐵管下,焊上一橫條圓鋼,再焊上一齒或多齒的叉子,隨季節的變化而選用不同的叉子。從寒冬到來年開春是甲魚的冬眠期,此時叉甲魚,如淺水區,可穿上水褲用2~3齒叉較適宜。如乘小船在水深不超過2米的水域,可用2齒叉,既用叉撐船,又操作輕便。春、秋二季在甲魚出沒的水域,無論是穿水褲還是乘舟,都要認真而仔細地逐處叉到。其要訣是:硬是石頭,軟是泥沙,不軟不硬就是它。當叉入甲魚蓋時,會發出輕微的空響聲,又有刺入硬物後的失重手感。因為叉上有倒刺,無論刺入甲魚的何部,都不可能輕而易舉地提起。當提叉受阻時,絕大多數是刺中甲魚。有時在農村附近的水域,偶爾能叉到一隻膠鞋,極像叉到甲魚的手感。如無叉甲魚的實踐,不妨把一隻破舊膠鞋放到水中的泥沙底試叉一下,藉以體會叉到甲魚的手感。當叉到甲魚後,應扭轉一下再提叉。一是易提出水,二是叉到裙邊處不易脫叉。摘叉時,用左手的拇、食二指扣住後肢根部的「鱉窩」才能摘下,且能防止被咬傷手。取叉後甲魚傷勢都較重,除了叉入裙部的外,其他很快就會死亡。故應盡早處理,處理得越早,質量相對較好。
夏季是甲魚十分活躍的時期,當它沿著有腐殖質土層爬行覓食的時候,能冒出一串氣泡,爬行速度比較緩慢。這時最好使用多齒叉——6~10齒的雙排叉獵取。瞄準氣泡的前進方向,用排齒叉猛搗一下,一般會十叉九准。水溫在20℃左右時,甲魚到岸邊離水15米左右的沙灘處產卵,如果能見到有爬行的爪子印,或像鼠糞樣的排泄物,即可在15米左右范圍內找到它,特別是對有草叢的沙灘處要細查。在它見到人或聽到腳步聲而入水又來不及的情況下,往往會跑到草叢中藏身。此刻,要手持單齒叉,發現後即對准其裙邊刺入。這樣叉捕的甲魚質量好,易養活或遠運。如果一時找不見甲魚,漁者可暫時隱蔽一下,只要沙灘有卵窩,它一定會爬上岸來,因為甲魚有「守卵」的特性。
三、赤手捕捉法
當見到甲魚浮出水面曬太陽,或把頭伸出水面吸氧,或水面冒出一連串氣泡,或岸邊有爬行的爪印及鼠糞一樣的糞便,但此刻又沒有任何捕獵工具,那就只好「赤手捉鱉」了。
在潛水捕捉時,力求發出水聲,使膽小的甲魚受驚後鑽入泥沙中一動不動。此時用雙腳在甲魚的沉沒區踩探,當觸到既不是石頭、又非泥沙的硬物礙腳時,要彎腰或潛入水中,用手沿腳摸清是何物。在確認是踩上甲魚時,將手插入它的體下,找准後腿窩,用拇、食二指卡住並掐入它的腿窩後,才能抬腳將甲魚提出水面。未出水面的甲魚,一般不咬人,因掐住後腿窩後其頭已縮回,不敢出來。這種赤手捕捉法,非常適用於臨近水庫、湖泊、河流等水域,借休息遊玩或游泳的機會,即可順手捕捉。
四、網捕法
用插1~3指眼的普通絲掛網,在網腳上再拴上點鉛墜,使其能沉到水底,就是很好的捕網。在出獵前,用鮮雞血或切碎的鮮豬肝,把網染紅浸透,用塑料袋封好,使其不幹化、不變質就行。臨場時投撒在有甲魚出沒的下風頭,或河流的上游。通常是黃昏時投網,每隔30分鍾或1小時巡視一次。
甲魚投網後,摘取要得法,一定要用一隻手的拇、食二指先扣住兩側的後腿窩,才能用另一隻手將其摘離網孔。否則,離開水的甲魚,一旦咬住人的手後,若不重新把它放回水中,或將其頭切下,它是絕對不會鬆口的。因此,摘網時必須小心從事。裝運甲魚的帆布口袋,在其頂端扎口處,必須用一塊大小相當的多股膠絲編織網遮攔,既利於透氣,不會把甲魚憋死,也利於邊摘邊裝,攜帶方便。
為誘甲魚自動投網,也可用米醋、曲酒、清水各等份對成混合液,加入5克左右的山茱萸肉浸泡2小時以上,然後加入150克切碎的豬肝攪勻,用此液浸網,用塑料袋封好,使其不幹化、不變質。臨場投撒如前所述。還可以將豬肝切成碎末後,拌入適量的冰片末、茴香粉、香油,摻和均勻塗在網上,效果也不錯。無論採用何種浸或塗網的誘魚液體,其氣味對別的魚種也有較大誘招力,投網後,能兼捕鯉魚或其他魚。但必須注意,用雞血或豬肝浸網後,在塑料袋中封存時間不能長,以防變質出臭味,否則將影響上魚效果。專獵甲魚的掛網,10~15厘米高、50~60米長,插2指的網眼,鉛墜重量要大於網浮漂的浮力,以保證網落水底。
五、陷阱法
用廢舊缸或罐、壇之類的容器,有裂紋或漏水小洞都沒有關系,選擇有甲魚出沒的水域,在臨近岸邊1米左右的淺灘區,挖一個大小適當的坑,把容器放進後,用泥沙沿容器外壁填復,使容器口與淺灘地面一樣平。用2根竹片或小於5厘米寬的2塊木板,綁成十字架狀,平放在缸或壇口上,在容器的外側用石頭或泥沙把十字架固定住。在十字架的交叉點拴上誘餌(如拌有茴香、冰片、香油的豬肝;也可用浸掛網的下腳料用紗布包好掛上;還可用殺雞的鮮血與麥麩攪拌後,用紗布包好拴在十字架的中心部),甲魚聞味而來,沿竹片或木板而上,就會掉入四壁光滑的缸或壇中,成為「瓮中之鱉」。如陷阱設在秘密處,無人察覺,可常年不動,每隔3~5天換一次誘餌,同時把掉入陷阱的甲魚撈回來。用此法捕獲的甲魚,質量是最好的。但到第二年,需把淤泥從容器中清除掉。從深秋到第二年開春前的冬眠期,除了鋼叉法尚可捕到之外,是捕不到甲魚的,因此不須頻繁換餌。
六、誘甲魚自動上岸法
取新鮮雞血與麥麩攪拌,或把上述浸網的下腳料,或把豬肝絞碎摻點茴香粉、冰片、香油,選其中一種的一部分投撒在有甲魚的水域沿岸,從水中投撒,並不間斷地撒向岸上,達約1平方米的地段(應把此誘餌撒在上風頭或河流的上游區),然後,在距誘餌2~3米處隱蔽好,約20~30分鍾,貪食的甲魚就會從水中沿著誘餌指引的方向爬上岸來,有時會成群結隊上岸「會餐」。時機成熟後,就應迅速把旋網扣上去,一網可打數只。甩網技巧要求較高,能把網全部展開,並扣准甲魚的集中點,才能取得豐收。
初次設誘餌區捕獲量大,隨著捕獵次數的增加,上岸甲魚會減少。如果只有一二隻甲魚上岸,可用長木棒擊其頭部以造成輕微腦震盪,但又不可致死,然後扣住兩側後腿窩,裝袋即可。在這種情況下,就要考慮適時另選捕捉點。
七、垂釣法
其法有二:一是海竿拉釣,二是搖竿插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