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月子能艾灸嗎
北艾灸是一種中醫傳統療法,具有溫經通絡、溫陽補氣、散結消瘀作用。而女性在產後的身體較虛弱,合理使用艾灸能提升體內正氣,對補氣溫陽,行血活血和提高免疫力均有一定作用,因此女性坐月子期間可以適量艾灸。
也有的女性產後會出現有腰酸腿疼症狀,也可以在中醫師指導下採取有針對性的穴位艾灸緩解調理。還也有部分女性雖然暫時無這類疼痛不適,但在產後也常會元氣大傷,多會存在氣虛血弱之症,此時要以補益脾腎為主,主要的艾灸穴位多在腰腎部位,還有腹部,以及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
另外,坐月子期間女性艾灸時注意房間必須適量通風,但是女性坐月子期間往往又不能感受風寒刺激,所以務必需要關小門窗,但又要適當通風。還有飯後不能立刻艾灸,需餐後一小時才能進行。如果有脈搏過快、過飢、過飽,局部有發炎部位等,均要禁止艾灸。
B. 艾灸能治療月子病嗎
「月子病」也稱「產後風」,是一種慢性且不易消除的疾病。那麼,到底什麼是「月子病」?「月子病」又有哪些症狀呢?我們該怎樣防範和治療?
具體來說,在醫學上,「月子病」是指孕婦生完寶寶以後或者是流產以後,受到外界的侵襲、內在的傷害而患上的疾病,即在月子裡面沒有治癒而落下的病症。
女性在生完孩子以後,因為筋骨大開,失血過多,身心疲憊,身體比較虛弱。這個時候如果受到風寒、驚悸憂思,稍有不慎就會患上月子病。
「月子病」會影響產後女性很多年,產後的「月子病」最主要的症狀就是陰陽失調,整體的身體機能下降,同時伴隨有各種身體不適和病痛的症狀。主要表現在:
一,最常見的就是腰酸、腰疼。
二,生活中經常會感覺疲憊、不耐勞累。身體的各個關節經常還會有酸麻、疼痛、酸脹,有的時候還會有關節屈伸不暢、無力,受到風寒尤感不適。
三,會經常感覺到怕冷、怕風。遇風以後各種不適、關節疼、頭疼、迎風流淚等等。患上「月子病」的女性在冬季要比常人穿更多的衣服才會感覺到舒適,即使在夏天,關節處也不能裸露在外,並且這種症狀遇風後會有加重的趨勢。
四,頭疼、頭暈的症狀也會伴隨左右。女性經常會因為頭暈、頭痛影響睡眠,導致心浮氣躁。此外,「月子病」會遺留眼部的問題,眼睛時常干澀,眼眶酸脹、疼痛,看物體有時看不清。
那麼,得了「月子病」怎麼辦呢?很多人用盡了千方百計,還是沒有明顯的改善,錢花了很多,得到的效果卻很一般。如此頑疾,並非一劑特效葯就能治癒的。但也並不是束手無策,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如何用艾灸來改善月子病。
艾灸本身具有祛濕驅寒、調節陰陽、調和氣血、溫通經絡、扶正祛邪的功效,對於改善月子病的效果還是比較顯著的。針對一些穴位,每日每穴艾灸1-2次,每次10-20分鍾,堅持下去,就會有明顯效果,艾灸本身就是慢功出特效,切勿心急。
可以施灸以下要穴,持之以恆,必有療效。
1.大椎穴
大椎穴是清熱解毒穴,調和陰陽的大穴,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後正中線上。
功效:
1,清熱解毒;
2,補虛治勞;
3,調理外感症狀。
2.中脘穴
中脘穴是健脾益胃穴,調理胃脾要穴,穴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處。
功效:
1,強壯身體;
2,調節腸胃;
3,補中安神。
3.神闕穴
神闕穴是補中益氣穴,人體要穴。穴位在臍中部,臍中央。
功效:
1,調整陰陽平衡;
2,和暢氣血;
3,補腎健脾。
4.關元穴
關元穴是培腎固本穴。穴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
功效:
1,培腎固本;
2,調節回陽。
5.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延年益壽穴,第一保健要穴。穴位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功效:
1,健脾胃、助消化;
2,補氣血;
3,提高免疫力。
6.命門穴
命門穴是補腎壯陽穴,精宮、長壽之穴。穴位在人體的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處。
功效:
1,補腎壯陽;
2,延緩衰老。
以上即為艾灸調理月子病的穴位,艾灸期間要注意不要通風著涼,大汗淋漓不宜灸,酒後飯飽不宜灸。
知艾者福,善灸者壽,得貼者幸!
希望大家通過艾灸的調理改善,更加健康、平安快樂。
C. 月子里可以艾灸對子宮有幫助嗎
艾灸它不僅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同時對治療一些疾病有很大的好處,女性在月子期間很容易得產後風濕,所以在月子期間是可以艾灸的,它可以起到預防產後風濕跟其它疾病的作用,艾灸它還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經常性艾灸還可以預防痛經的出現,平時的時候可以適當的進行艾灸。
艾灸它是中醫裡面很常見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它主要是將艾葉製成艾柱或者艾條。然後把它放置在人體的某個位置後點燃就起到了艾灸的作用,其實艾灸它不僅可以起到治療一些疾病的作用,平時的時候用艾灸它還可以起到預防跟保健的作用,但是在艾灸的時候應該去正規的地方進行艾灸,只有去正規的地方艾灸效果才會更加的明顯,但是在艾灸的時候一定要堅持一段時間,因為艾灸時間效果才會更加的明顯。
女性在坐月子的時候如果護理不當很容易出現才產後風濕或者是其它疾病,所以女性在月子裡面的時候進行艾灸,它可以有效的預防跟治療產後風濕的發生,同時還可以起到活血跟化瘀的作用,可以有效的促進產後惡露的排出,有些的預防一些婦科疾病的發生,女性在坐月子的時候如果有條件的話是可以艾灸的,女性在月子期間艾灸的話也可以有效的提高身體的抵抗力,但是在艾灸的時候一定要聽從醫師的安排。
其實現在有很多人都喜歡選擇用艾灸的方法保健跟治療一些疾病,艾灸它主要是通過人體的穴位而進行的,在不同的穴位進行艾灸起到的功效是不一樣的,最常見的就是艾灸它可以起到驅寒的作用,尤其是女性經常性艾灸的話可以起到預防跟治療痛經的作用 ,平時的時候艾灸它還可以起到排毒的作用,尤其是經常性熬夜的人群非常的適合艾灸,艾灸它還可以起到保健跟延長壽命的作用,平時的時候可以定期的去醫院進行艾灸。
雖然艾灸對人體有著很大的作用,但是在進行艾灸的時候也要注意合理的飲食,尤其是不要吃生冷跟辛辣的食物,因為生冷跟辛辣的食物會影響艾灸的效果,在做艾灸的時候也要堅持一段時間,艾灸只有堅持一段時間後效果才會更加的明顯,在做艾灸的時候盡量不要服用其它的葯物,艾灸期間服用其它葯物會影響艾灸的效果。
D. 月子病該怎麼治
月子病月子里治,月子病會使得女性頭暈、小腹疼痛、全身酸痛等。如果月子沒坐好,等到年紀越大,將會越受折磨。
1、中葯湯劑
黃芪桂枝五物湯,黃芪桂枝五物湯具養血益氣、溫經通絡的作用,可加當歸、川芎、雞血藤以養血通絡。
當歸四逆湯,當歸四逆湯溫經散寒,養血通脈,對於血虛寒厥證,手足厥寒者有良效。
此外,還可以用杜仲、桑寄生等葯材煲湯的食療方法。
2、沐足
可用黃芪、當歸、雞血藤、杜促、桑寄生、牛膝、狗脊等中葯沐足,益氣血,溫經絡,達到治療效果。具體配方須咨詢醫生。
3、艾灸
產後四肢怕冷顯示氣虛血弱,而氣血有「遇溫則行,遇寒則凝」的兩大特點,艾灸療法正是利用艾火對經絡穴位的溫熱刺激,使氣血運行,以火攻邪,溫通經脈、驅散寒邪。但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掌握方法,找准穴位,並防止燒灼皮膚。
4、貼耳穴「耳為宗脈之所聚」
耳朵與全身經絡相通,耳穴貼壓療法正是使用葯物、磁珠等圓形物質貼敷在耳穴上,通過刺激耳穴後產生放射性感應,沿經絡淺放射,起到疏通經絡運行氣血的作用。
E. 坐月子怎麼治療月子病
你如果出現了月子病,你首先需要看一下具體有哪些不舒服的感覺,如果有發冷,全身無力,頭暈等症狀,是可以考慮應用中葯進行調理的,這提示你的身體沒有恢復好。在用葯的同時要注意適當的進行體育鍛煉,是能夠幫助身體恢復的。平時飲食也要注意多加強營養。生產後由於不注意休息和保養,就會導致身體虛弱、抵抗力下降等情況,就稱為月子病。出現月子病,應及時調理和治療,以免導致病情進一步加重。治療方面,首先,要保持愉悅的心情,避免產後抑鬱,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適當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飲食方面多吃一些補血益氣、養胃、補肝腎的食物,如當歸、蘇木、紅糖、阿膠等蒸蛋吃。特別是月經前服用,效果比較好。其次,應到醫院查明病因,及時在醫師指導下予以葯物治療或者康復理療,比如吃點阿膠,健脾生血顆粒,補中益氣丸等。坐月子的產婦,治療風濕性疾病,要根據患者具體病情來決定,一定要在治療前,完善相關的檢查,充分評估病情,再決定個體化的治療措施,如果病情輕微者,可以繼續哺乳,並且應用小劑量的葯物治療,而且也可以配合理療方式,減輕疼痛,緩解症狀。還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和飲食方式,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如果病情比較重,最好是停止哺乳,及早開始正規有效的葯物治療,一般可選擇糖皮質激素,聯合免疫抑制劑或者非甾體抗炎葯等進行治療。
F. 坐月子體內進了風氣 現在老是感覺膝關節以下 冷 可以用艾灸嗎 效果好嗎
月子病還是比較難好的,特別是當時沒很好的處理,所以寒入里了,得慢慢來。 中葯可以繼續吃,葯渣不要扔掉,最好能將葯渣放在2層的紗布袋裡,熱敷。 去醫院就診,可選擇正規中醫醫院的針灸科,進行針灸治療,如果醫院有開展的話,一般比較全套的治療是拔罐-放血-針灸-穴位注射(一周一次),然後每日在家熱敷。 另外,三伏貼的效果也不錯,藉助外界的陽氣驅趕體內寒氣。
G. 做完月子後,手腳冰涼,氣虛,宮寒,怎麼艾灸調理啊
生產後的婦女由於筋骨表裡大開,又因出血較多和體力消耗,體內正氣不足,元氣尚未恢復,身體抵抗力下降。如果不注意保養,或者保養不當,風寒暑濕等外邪便會乘機侵入人體,在月子里的恢復期筋骨逐步閉合,使風寒包入體內,難以排出,形成了產後風的諸類病症。
艾灸作為一種外治療法,能起到溫經通絡、活血化瘀、散寒除濕、補益氣血的作用。產後適當的艾灸,防治月子病是有顯著的效果。
分娩20天後子宮仍有餘血和濁液排出。其發病主要是由於氣血運行市場,血瘀氣滯造成引起。
艾灸取穴:子宮、關元、次髎。每個穴位10-15分鍾
乳汁分泌於產婦的精神,情緒和營業狀況,休息都有直接關系。中醫認為產後乳汁少多因素體虛弱或生產時失血過多以致氣血虧虛,乳汁化源不足;或情志失調,氣機不暢有關,可以艾灸以下穴位調整氣血,疏理氣期使得乳汁正常分泌。當然,前提必須是產婦休息好,情緒保持好。否則艾灸也無用。
艾灸取穴:脾俞、膻中、乳根、期門、內關、合谷、少澤、足三里。每個穴位10-15分鍾
待出了月子,可以艾灸以下穴位,提高身體的氣血運行的能力,幫助恢復體能的元氣。
艾灸取穴:身柱、腎俞、八髎穴、太溪、三陰交、太沖穴、 關元、足三里、 大椎、中脘、神闕、命門。每次選2-3個穴位,每個穴位15-20分鍾。
太溪是腎經原穴, 腎經水液在此形成較大的溪水,可強腎利生殖。
太沖是肝經的原穴, 肝經的水濕風氣由此向上沖行, 含義有發源、原動力的意思,也就是說,肝臟所表現的個性和功能都可以從太沖穴找到形質。
H. 產婦可以做艾灸嗎
艾灸可以溫經通絡,調補氣血,驅寒祛濕,是很多養生人士非常喜歡的一種養生方式。身邊也有很多人平時也在做艾灸保健,懶媽媽去年也花了好多時間去學,目前自己在家也經常做艾灸。
其實艾灸也是一門學問,並不是幾百字就能說的清楚的,但是艾灸的效果確實不錯,真心推薦一下給那些產後有月子病的產婦,誰用誰知道。
我是懶媽媽,一個二胎寶媽,多平台原創作者,混跡於育兒圈多年,專注於孕產,育兒方面的解答,關注我了解更多。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刪。I. 坐月子期間受風寒,又脾腎兩虛,灸哪些穴位
坐月期間可以盡量不用。
雖然也有人月子期間熏艾條,但一般是熏灸足三里這些下肢穴位,影響不大。
對於上身穴位,如果你月子期間一切如常,長生鶴艾條認為沒必要艾灸。多補補營養即可。
月子之後可以隔一天艾灸下小腹部,如果是剖腹產,有助於恢復元氣,疤痕也恢復的快些。
J. 坐灸的正確方式是怎麼樣的
坐灸的正確方式:
1、關閉空調,移開風扇頭,且不要坐在當風口;
2、以最舒服最放鬆的方式坐好或者躺好,不要隨意走動,可以聽輕音樂但不要看電視;
如果你想更好地好艾灸,就需要多一些艾灸知識,多練習艾灸實操,所以我們做好艾灸其實非常的簡單,在家裡做艾灸其實並不像想像中的那麼復雜,趕緊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