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黃草的鑒別方法

黃草的鑒別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05 13:42:31

『壹』 怎樣辨別鐵皮石斛的好壞

相比鐵皮石斛干品而言,鐵皮石斛鮮條優劣的分辨難度是大大降低了,但由於各種雜交品種的出現,以及種植環境和方式的差異,只是從外形觀察的話,還不能完全分辨鐵皮石斛鮮條的優劣,因此需要內外兼施來進行識別。

1、外形特徵優質的鐵皮石斛鮮條應該具有鐵皮石斛的一般外形特性:首先鐵皮石斛的表皮應該是鐵綠(這也是鐵皮石斛名字的由來),鞘皮(即最外層表皮)完整,有明顯黑節(這也是鐵皮石斛又叫黑節草的原因);分節鮮明,節短而多,且粗壯,兩頭細中間粗。就莖部形狀而言,越粗越好,但並非越長越好,相反優質的鐵皮石斛鮮條一般都偏短。此外就是葉子和花的特徵,也是辨別鐵皮石斛品種的重要參考,葉子和葉鞘為互生,葉鞘有縱向條紋,葉子為綠色,花為淡黃色,有淡淡的香味。橫切開的鐵皮石斛鮮條截面,呈翠綠色,並且可看到明顯的膠質,晶瑩剔透,優質的鐵皮石斛鮮條本身纖維極少甚至是沒有,通常從橫切面也看不出纖維。

2、味道和口感我國中醫葯典記載:鐵皮石斛,味道稍甜或是平淡,我們通常形容為草香味。而那些吃起來有葯味、苦味或是酸味的鐵皮石斛鮮條,一定不是好的。而實際的嚼食體驗是,味道微甜或是平淡,有淡淡的青草香味,有較重的粘滯感,會粘牙,長時間咀嚼,其渣滓較少或是沒有,這才是優質的鐵皮石斛鮮條。

3、所含成分這是從內在分辨鐵皮石斛優劣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最有利的證據。優質的鐵皮石斛鮮條要求鐵皮石斛含有較多的石斛活性多糖,一般是越多越好;含有較少的水分,越少越好。同時,還要求鐵皮石斛含有一定量的石斛鹼、菲類,以及微量元素等。鐵皮石斛所含石斛多糖的多少,直接決定了鐵皮石斛鮮條或是楓斗的口感。石斛多糖含量越多,口感越粘稠。而且,有效成分不僅體現在含量的多少上,也體現在成分本身的質量上。

4、重金屬含量和農葯殘留成分雖然鐵皮石斛的有機種植和生產,已成為鐵皮石斛產業界的共識,並付諸行動和實踐中,比如雲南鐵皮石斛產業龍頭企業雲南金九地,已將有機理念貫穿到鐵皮石斛種植、生產、加工、包裝等各個環節,其生產的鐵皮石斛產品是可放心購買。但也不排除一些急功近利或是沒有有機概念的一些種植戶,為了讓鐵皮石斛生長地更好,產量更高,而在種植過程中使用農葯或是在水源、土壤和肥料等環節把控不好,種植出來的鐵皮石斛重金屬或是農殘超標,直接導致了鐵皮石斛鮮條的品種低劣。由此可見,鐵皮石斛鮮條優劣的辨別,不只是看看外表就完事了,還要看其有效成分檢測情況,以及種植過程和方法等各個環節,甚至更多專業的檢測。

鐵皮石斛的品種分軟、硬腳,還出現了一些雜交品種,並且這些雜交品種種類還在呈不斷增多的趨勢,除此, 還有產地等因素,也會影響到鐵皮石斛的品質。但如果把這些因素全考慮進去的話,這種劃分就會顯得很復雜,甚至是不能實現。因此,我們的劃分也就把純野生鐵皮石斛排除在外,分為特等一級、特等二級、一級、二級和三級五個等級。

特等一級鐵皮石斛

種植在森林裡的樹干、或是山間的石頭上,通常生長的環境極其符合純野生狀態下的環境,不經過任何人工干預和管理。這種模式生長成的鐵皮石斛,生長緩慢,周期長,產量低,基本屬於野生的原產地鐵皮石斛,品質與野生的幾乎無差異,屬上上品。

特等二級鐵皮石斛

同樣是樹上或是石上仿野生種植,但種植過程人工干預會稍多一些,會進行適當澆水,甚至是施用少量的農家肥。因此,生長速度也稍快一些,產量也高一些。但這種模式下種植出的鐵皮石斛品質也極好,僅次於無人工干預的仿野生種植鐵皮石斛,因此把它劃分為特等二級。

一級鐵皮石斛

大棚有機種植,完全的人工種植,人工控制生長條件的溫濕度、人工澆水、施肥和抗病防蟲害等,但整個過程按照有機標准進行。其生長出的鐵皮石斛選取短而粗壯一類的,有效成分含量高、品相好,一般不超過30厘米,並且無農殘和重金屬超標。

二級鐵皮石斛

種植模式與一級鐵皮石斛的相同,鐵皮石斛成品同樣無農殘和重金屬超標,但長度更長,在30厘米以上,有效成分雖高,但不如一級鐵皮石斛。

三級鐵皮石斛

同樣是大棚種植,甚至是地栽,但管理過程沒有嚴格按有機標准執行,施肥、用葯和防病蟲害可能存在不當之處,甚至會出現農殘和重金屬超標。

由於石斛產品眾多,品質也參差不齊,所以需要購買石斛的朋友們在選擇購買鐵皮石斛和鐵皮石斛產品時要注意分辨和判斷,選擇正規產家生產,品質有保障的購買渠道。

石斛的鑒別方法:性狀鑒別

(1)金釵石斛 莖中、下部扁圓柱形,向上稍「之」字形彎曲,長18~42cm,中部直徑0.4~1cm,節間長1.5~6cm。表面金黃色或綠黃色,有光澤,具深縱溝及縱紋,節稍膨大,棕色,常殘留灰褐色葉鞘。質輕而脆,斷面較疏鬆。氣微,味苦。

(2)環草石斛①美花石斛:莖細長圓柱形,常彎曲,盤繞成團或捆成把,長11~40cm,直徑1~3mm,節間長0.4~2.3cm。表面金黃色,有光澤,具細縱紋。質柔韌而實,斷面較平坦。氣無,味較苦,有粘性。②鐵皮石斛:葉鞘常短於節間,留有環狀間隙,味淡或微苦。

(3)黃草石斛 莖細長圓柱形,中、上部不規則彎曲,長23~120cm,直徑2~5mm,節間長2~3.5cm。表面金黃色或棕黃色,有縱紋,體質輕實,易折斷,斷面略纖維性。氣微,味微苦,嚼之有粘性。

(4)馬鞭石斛莖細長圓錐形,上部有少數分枝,長30~150cm,直徑2~8mm,節間長2~4.5cm。表面棕黃色,有8~9條縱溝。質疏鬆,斷面纖維性。氣微,味微苦。商品常切成1.5~3cm長段,切麵灰白色。

(5)耳環石斛 莖經加工呈螺旋彈簧狀,習稱「西楓斗」,一般2~4個旋紋,拉直後長3.5~8cm,直徑1.5~3mm,節間長1~3.5cm。有的呈紐結狀或扭捲成圓形,習稱「結子斗」或「圓楓斗」,表面黃綠色黃色。有細縱紋,有的一端可見莖基部留下的短須根。質堅實,易折斷,斷面平坦。嚼之有粘性,無渣,味甘。

(6)鮮石斛 莖圓柱形或扁圓柱形,長約30cm,直徑0.4~1.2cm。表面黃綠色,光滑或有縱紋,節明顯,色較深,節上有膜質葉鞘。肉質,多汁,易折斷。氣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有粘性。

干石斛均以色金黃、有光澤、質柔韌者為佳。耳環石斛以色黃綠、飽滿、結實者為佳。鮮石斛以色黃綠、肥滿多汁、嚼之發粘者為佳

『貳』 苦艾是不是就是艾草

應該不是一種東西,但比較相似。

苦艾又叫針葉火絨草,別名鑽葉火絨草、小火草、火絨草、白特。

而艾草別名冰台、遏草、香艾、蘄艾、艾蒿、艾、灸草、醫草、黃草、艾絨、艾葉、青。

苦艾,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主根單一,垂直,稍木質化,徑達3cm。根狀莖稍粗短,垂直。莖單一或2-3個,直立,密被灰白色短柔毛,上部斜上分枝。莖下部葉二至三回羽狀全裂,長卵形或卵形,長8-12cm,寬7-9cm,葉柄長6-12cm,中部葉長卵開或卵形,二回羽狀全裂,長6-9cm,寬3-7cm;葉柄長2-6cm;上部葉羽狀全裂或5全裂,長4-6cm,寬2-4cm,近無柄;苞片葉3深裂或不分裂。頭狀花序球形或近球形,下垂,於莖端或分枝上排成穗狀花序式的總狀花序;總苞片3-4層,中、外層總苞片有白色柔毛,內層者的膜質,幾無毛;花序托密生白毛;雌花1層,15-25朵,花冠狹圓錐狀,花冠桅部有2裂齒,花柱線形,伸出花冠外,先端分叉長兩性花4-6層,30-90朵,花冠管狀,花葯披針形,花柱與花冠等長,先端2叉,柱頭有睫毛。瘦果長圓形,先端微有不對稱的冠狀邊緣。花、果期8-11月。

艾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主根明顯,略粗長,直徑達1.5厘米,側根多;常有橫卧地下根狀莖及營養枝。莖單生或少數,高80一150(一250)厘米,有明顯縱棱,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萆質,並有少數短的分枝,枝長3—5厘米;莖、枝均被灰色蛛絲狀柔毛。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並有白色腺點與小凹點,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密絨毛;基生葉具長柄,花期萎謝;莖下部葉近圓形或寬卵形,羽狀深裂,每側具裂片2—3枚,裂片橢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每裂片有2—3枚小裂齒,干後背面主、側脈多為深褐色或銹色,葉柄長0.5一o.8厘米;中部葉卵形、三角狀卵形或近菱形,長5一8厘米,寬4一7厘米,一(至二)回羽狀深裂至半裂,每側裂片2—3枚,裂片卵形、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5—5厘米,寬1.5—2厘米,不再分裂或每側有1—2枚缺齒,葉基部寬楔形漸狹成短柄,葉脈明顯,在背面凸起,干時銹色,葉柄長0.2一0.5厘米,基部通常無假託葉或極小的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淺裂或3深裂或3淺裂,或不分裂,而為橢圓形、長橢圓狀披針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頭狀花序橢圓形,直徑2.5—3(一3.5)毫米,無梗或近無梗,每數枚至10餘枚在分枝上排成小型的穗狀花序或復穗狀花序,並在莖上通常再組成狹窄、尖塔形的圓錐花序,花後頭狀花序下傾;總苞片3—4層,覆瓦狀排列,外層總苞片小,草質,卵形或狹卵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綿毛,邊緣膜質,中層總苞片較外層長,長卵形,背面被蛛絲狀綿毛,內層總苞片質薄,背面近無毛;花序托小;雌花6一1O朵,花冠狹管狀,檐部具2裂齒,紫色,花柱細長,伸出花冠外甚長,先端2叉;兩性花8—12朵,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外面有腺點,檐部紫色,花葯狹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有不明顯的小尖頭,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略長於花冠,先端2叉,花後向外彎曲,叉端截形,並有睫毛。瘦果長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9—10月。

同屬菊科。

『叄』 黃草的種植方法

石斛為蘭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以莖入葯。有滋陰養胃、清熱生津和滋腎明目的功效。治熱病傷陰、口乾煩渴、食少干嘔、虛熱不退等症。分布於四川、重慶、貴州、雲南、湖北、廣東、廣西等省區,多為野生,也有少量栽培。在我國作葯用的石斛有20多種,常見的有:金釵石斛、鐵皮石斛、黃草石斛、環草石斛,在四川合江栽培的石斛有螃蟹蘭、魚肚蘭等,螃蟹蘭萌發生長快,乾燥率和產量都較高。以石斛加工的"西楓斗"為石斛珍品,價格昂貴。
石斛喜陰涼濕潤環境,常附生於陰涼濕潤的樹上和岩石上,尤其是半陰半陽的地方,附生有苔蘚植物的石灰岩上和樹上生長最好。四川省合江縣是石斛主產區,海拔高度在280米左右,平均氣溫18.2℃,平均最高氣溫21.9℃,平均最低氣溫15.3℃,極端最高氣溫40.7℃,極端最低氣溫-1.2℃,年降水量1184毫米,這種氣候條件比較適宜石斛的生長。
一、種植方法
選海拔300-700米的低山區,河流山谷的西北或東北坡向,較陰濕的地方。如以樹木為附生者,應選樹干粗,樹冠密,樹皮厚多縱溝紋,含水量多,常有苔蘚植物生長的闊葉林,如黃角樹、油桐、青杠、槲櫟、烏桕和銀杏等;以岩石為附生者,應選陰濕,有苔蘚植物生長的岩石或石壁,以有多處凹陷和縫隙者為佳。不長苔蘚的可於頭年在樹干或岩石上培養一些苔蘚和石葦等。
石斛主要採用分株繁殖,也可用扦插和腋芽繁殖,近年來也有採用組織培養法進行快速繁殖,但移栽的技術難度較大,經驗還不足。
1.分株繁殖 春秋兩季都可進行,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發芽前栽種較好,選生長健壯、根系發達、萌櫱多、無病蟲害的1、2年生植株作種,連根挖出,視莖數多少分為若干叢,剪去枯莖、斷枝和過長的須根,每叢應留有健壯莖2-5枝,將樹皮按30厘米株距砍成魚鱗口,將根放在魚鱗口內卡緊或用竹蔑捆上,使根與樹皮緊密結合,然後糊上用牛糞、陰溝泥等混合而成的污泥漿,在栽培的樹上把過密的枝葉修剪去一部分,使透點光在岩石上栽種,則選生有苔蘚的大石包,種在凹處或石縫里,如石上光禿無凹縫,可人造凹縫後,將石斛種株放在凹縫處,用小石塊將石斛根部壓著,周圍敷上泥糞,牢固即可。
2.扦插繁殖 插床基質可用腐植質土或蛭石,並搭好蔭棚,扦插時將石斛分成單株,每株1莖,按行株距10厘米左右扦插於基質中,深度以莖不倒為度。插後要常澆水,保持濕潤,當腋芽萌發,並長出白色氣生根後,將單株橫置畦床上,用小石塊壓著,上蓋細腐植質土約2厘米厚,待幼芽3-5厘米高時,分割幼芽移栽於樹干或石頭上。也可在採收時將3年生石斛莖剪為兩段,下段加工為商品,上段作為繁殖材料,將上段橫置於陰濕的平板石上,擺前於石板上敷一層薄薄的泥糞,擺後用小石頭將下部壓著進行育苗,當腋芽和氣生根長出形成幼苗時即可移栽。
3.腋芽繁殖 在3年生石斛莖的上端,常會萌發腋芽,並長出氣生根,待腋芽長至5-7厘米高時,即可將其從母莖上剪下,進行移栽。
二、田間管理
1.澆水 石斛栽後應保持濕潤的環境條件,植株才能生長良好,遇天旱要適當澆水,但不宜澆水過多,以免積水爛根,致使植株死亡。
2.除草 種在樹上的石斛,很少有雜草生長,種在石頭上的常有雜草叢生,應隨時拔除,遇有枯枝落葉也應檢掉。
3.追肥 栽後第二年開始追肥,每年2次,第一次在4月份,用油餅、油腳、豬毛、豆渣或人發等其中一種或幾種和牛糞,肥泥,加鈣鎂磷肥和少量氮素化肥調勻,發酵後,薄薄地敷在石斛根際周圍,促進幼芽生長。第二次在11月上旬,同樣用上述稀泥肥敷在石斛根的周圍,使能保溫過冬。
4.修剪 每年春季石斛發芽前,採收石斛時,應剪去部分老枝、枯枝和過密的莖,以促進萌發健壯的新莖。種於樹上者,還要剪去過密的樹枝,使透光適度。
三、病蟲害防治
葉斑病 常於初夏發生,嫩葉上呈現黑褐色斑點,斑點周圍顯黃色,逐漸擴散至整個葉片,最後葉子枯黃脫落。發生期用1∶1∶150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1000倍液噴霧防治。
四、採收與加工
1.採收 栽後2-3年即可採收,但生長年限越長,莖數越多,產量越高。一年四季均可採收,以11月上旬至第二年3月上旬為宜,這時石斛停止生長,枝莖充實飽滿,乾燥率較高。採收時可用剪刀剪下枝莖,要收老留嫩,剪大留小,嚴禁全株連根拔起,使之能繼續生長,以便年年採收。
2.加工 加工方法因產地和種類不同而有差別。除鮮用外,一般可炕干或曬干。四川一般在冬季採收,將石斛除去葉片及須根後,集中堆放,用稻草或草席覆蓋,2-3天噴水一次,漚15-20天,用稻穀殼搓掉莖上鞘膜後烘炕,烘炕時火力應均勻,不宜過大,上蓋草席、麻袋,半干時翻動一次,再炕至全乾;廣西地區加工時,先用開水燙過,再曬或烘時趁熱邊搓邊曬至全乾;加工成"西楓斗"主要選用鐵皮石斛等植株的粗短部分,用文火烤軟,搓成螺旋形或彈簧狀後,再烤,如此反復搓烤數次,直至成型不變,最後烤至全乾。在加工過程中,要將多餘的細根除掉,只留兩根稱為"龍頭",同時要完好地保留莖末細梢,稱為"鳳尾"。一般每叢可收鮮石斛0.25-0.75公斤,鮮干比為5-7∶1。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肆』 多分枝的石斛是什麼品種

石斛商品種類眾多,此按國家葯材標准中商品品種介紹各種商品鑒別特徵。
環草石斛:呈細長圓柱形,常彎曲或盤繞成團,長15~30cm,直徑0.1~0.3cm,節間長1~2cm。表面金黃色,有光澤。具細的縱橫紋。質地堅實,斷面較平坦。無臭,味淡。
馬鞭石斛:呈長圓錐形或長圓柱形,長40~120cm,直徑0.3~0.8cm,節間長3~4.5cm。表面黃色至暗黃色,常有灰黃色葉鞘殘存,有深縱溝紋。質地疏鬆,易折斷,斷面纖維狀,味微苦。
黃草石斛:(1)黃草條:長圓柱形,尾端稍彎曲,長30~80cm,節間長2~3.5cm,直徑0.3~0.5cm,表面黃色或淡黃色,具縱溝。體輕,質實,易折斷。斷面呈纖維狀,嚼之有粘性。(2)黃草節:呈短圓柱狀,長約1.5cm,黃色或黃白色,具縱溝,切麵灰白色。
耳環石斛:呈彈簧狀或螺旋形,一般為2~4個旋紋,莖拉直後長3.5~8cm,直徑0.2~0.3cm。金黃色或黃綠色,有細縱皺紋,一端可見基部留下短須根(龍頭),質堅實,易折斷,斷而平坦,嚼之有粘性。
金釵石斛:呈扁圓柱形,上部略呈「之」字形,長20~40cm,直徑0.3~0.6cm,節間長2.5~3cm,表面金黃色或綠黃色,有深縱溝。質地硬而脆。斷面較平坦,味苦。
圓釵石斛:呈棍棒狀或圓柱形,長10~30cm,直徑0.2~0.4cm,基部和先端細,中間較粗,節長0.8~1.5cm。表面金黃色,具細縱紋,稍有橫斜紋。結實質脆,易折斷,斷面平坦。味淡,嚼之有粘性。
圓石斛:呈棍棒狀,長20~25cm,直徑0.5~0.7cm,基部和先端細,中間粗,節間長1.5~2cm。表面淡黃色,具縱紋,質松泡,易折斷,粘性小。
金黃澤:呈紡錘狀四棱形,長3~8cm,直徑1~2cm,通常由4節組成,節間長1~2cm,表面金黃色或黃褐色,有皺紋。具光澤,體輕,質松,味淡。
有瓜石斛:莖呈圓柱形,長12~30cm,直徑0.2~0.4cm,表面金黃色,光滑,微有皺紋,節明顯,多分枝。每一分枝頂端膨大成壓扁狀假鱗莖,俗稱「瓜」,「瓜」長3~4cm,直徑0.3~1cm,有深縱紋,質松,斷面纖維狀,味微苦。
石斛商品中,過去以「霍山石斛」(產於安徽霍山縣)最為有名,系同屬小美石斛的幼嫩莖加工而得,現已產量極小,其莖呈圓柱形,彎曲成波浪狀;長1~1.5cm,直徑約0.3cm,莖下部留有2~3條須根,習稱「龍頭」,上端留有2~3塊葉片,習林「鳳尾」。表面黃綠色,有細密縱紋理,節不明顯。質堅實,易折斷。斷面平坦,具粉性,嚼之牯性大。氣微,味淡。

『伍』 辯別石斛的真假

真偽鑒別
正品石斛
環草石斛莖呈細長圓柱形,常彎曲,盤繞成團或捆成把,長11~40cm,直徑O.1一O.3cm,節間長O.4~2.3cm。表面金黃色,有光澤,具細縱紋。質柔軟而實,斷面較平坦。氣無,味淡,有粘性。馬鞭石斛莖呈長圓錐形,長40—120cm,直徑0.5~0.8cm,節間長3~4.5cm,表面黃色至暗黃色,有深縱槽。質地疏鬆,斷面纖維性。味微苦。黃草石斛莖呈細長圓錐形,長30一100cm,直徑0.2~0.5cm,節間長2~3.5cm。表面金黃色至淡黃褐色,有縱溝。體輕,質實,易折斷,斷面略呈纖維性。
嚼之有粘性。
耳環石斛(鐵皮楓斗、楓斗) 鐵皮石斛剪去部分須根後,邊炒邊扭成螺旋形或彈簧狀,烘乾,習稱「耳環石斛」。莖呈螺旋形或彈簧狀,一般2~4個螺紋,莖拉直後長3.5~8cm,直徑0.1~0.3(~0.5)cm,節間長1-3.5cm。表面黃綠色,有細縱皺紋,有的一端可見莖部留下的短須根(習稱龍頭,莖末梢較細習稱鳳尾)。質堅實,易折斷,斷面平坦。嚼之有粘性。
金釵石斛莖下部圓柱形,中、上部扁圓柱形,向上稍呈「之」字形彎曲,長18—42 ca,中部直徑0.4-l cm。節間長2.5~3cm。表面金黃色、綠黃色,有深縱溝,節稍膨大,棕色,常殘留灰褐色葉鞘。質硬而脆,斷面疏鬆而平坦。味苦。以上五種正品的橫切面顯微鑒別詳見葯典,目前,最有效的鑒別方法尚停留與此。
地方慣用品及混淆品的主要性狀特徵:
重唇石斛(瓜蘭石斛) 莖無粘性,葉鞘白膜質,鬆弛抱莖,味淡。細莖石斛(銅皮石斛)莖較細,直徑O.1~0.2cm,表面金黃色,味淡。鼓錘石斛莖表面光滑,僅具少數細縱溝,葉鞘膜質,常宿存,質輕而鬆脆,斷面海綿質,味淡。球花石斛莖表面黃褐色,具較深的縱溝和尖銳的縱棱,葉鞘早落或殘留呈纖維狀,質輕易折斷,斷面具疏而軟的纖維。密花石斛莖表面金黃色,具較圓鈍的縱棱,質重難折斷,橫切面具密而硬的粗纖維。聚花石斛(金石斛) 莖呈紡錘狀四棱形,長3~8cm,直徑O.1—0.2cm,常由四節組成,節間l~2cm,表面金黃色或黃綠色,有的有光澤和皺紋。體輕,質松,味淡。矮石斛莖矮小,長圓形或紡錘形,長不逾5cm,具2~5節,表麵灰黃色,具多數縱棱,葉鞘部分宿存,被棕黑色毛。
偽品石斛
有瓜石斛中的石仙桃屬(Pholidota)植株無直立的地上莖,僅具被鱗葉的匍匐根狀莖;假鱗莖呈干癟、有強烈縱皺的紡錘形、長紡錘形或卵形,卵狀長圓形,中段粗、兩段較細;假鱗莖頂端有2個相互抱合的類圓形的葉痕,葉痕表面有多數凹點,中間有馬蹄形的分界線(為二枚葉痕的分界線);無環節及節間,質輕或較松泡。金石斛屬(Ephemerantha)植株具直立的地上莖,根狀莖粗短,無鱗葉,假鱗莖頂端有1個馬蹄形的芽鱗痕,稍下方一側殘留一簇短纖維狀的葉痕,質疏鬆,斷面海綿質。
石仙桃殘留的根狀莖呈較細的圓柱形,直徑O.2一O.4 Cm,有覆瓦狀的鱗片包裹,節明顯;根狀莖先端有金黃色的長纖維樣毛狀物;假鱗莖生於節上,呈干癟的紡錘形、長紡錘形,長2~4.5 cm,直徑0.5—0.9 cm,表面有不規則縱皺溝,金黃色或淡綠黃色,頂端有類圓形的葉痕,表面有多數類圓形凹點和呈馬蹄形的分界線。氣微,味淡、微澀,嚼之有粘性。
雲南石仙桃假鱗莖呈紡錘狀的長圓形或卵狀長圓柱形,長2~5cm,直徑O.3—0.6cm,表面淺黃褐色至棕褐色,有不規則的細縱皺紋。頂端有類圓形的葉痕,葉痕表面有多數類圓形凹點和略呈馬蹄形的分界線。氣微,味微甘、微澀,嚼之有粘性。細葉石仙桃假鱗莖較短,呈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1—2cm,直徑約為5mm。外表淺灰黃色,具明顯縱皺紋,頂端具葉痕,有多數類圓形凹點和略呈馬蹄形的分界線。有的假鱗莖被鱗片包裹,鱗片卵形,淺黃棕色,無毛。氣微,味淡、微澀。
戟葉金石斛由於金釵石斛與戟葉金石斛形態極為相似,難以區別。我們試用紫外光譜法、薄層色譜法對二者進行比較鑒別,可以明顯區別石斛與其偽品戟葉金石斛。
流蘇金石斛莖呈假單軸分枝,分枝頂端有1紡錘形的假鱗莖,長3~7cm多壓扁,具深縱溝。體輕易折斷。莖斷面淺黃白色,纖維性;假鱗莖斷麵灰白色,疏鬆。顯微特徵為維管束排列較稀,薄壁細胞波狀,有的紋孔清晰可見,偶見簇晶。密花石豆蘭(果上葉) 假鱗莖長2—4cm,節明顯,節間密,質堅實,斷面纖維性,葉革質,厚而脆,無粘性。寬葉耳唇蘭葯用部分為地上莖的節問。

『陸』 如何區別石斛的質量好壞

相比鐵皮石斛干品而言,鐵皮石斛鮮條優劣的分辨難度是大大降低了,但由於各種雜交品種的出現,以及種植環境和方式的差異,只是從外形觀察的話,還不能完全分辨鐵皮石斛鮮條的優劣,因此需要內外兼施來進行識別。

2、味道和口感我國中醫葯典記載:鐵皮石斛,味道稍甜或是平淡,我們通常形容為草香味。而那些吃起來有葯味、苦味或是酸味的鐵皮石斛鮮條,一定不是好的。而實際的嚼食體驗是,味道微甜或是平淡,有淡淡的青草香味,有較重的粘滯感,會粘牙,長時間咀嚼,其渣滓較少或是沒有,這才是優質的鐵皮石斛鮮條。

3、所含成分這是從內在分辨鐵皮石斛優劣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最有利的證據。優質的鐵皮石斛鮮條要求鐵皮石斛含有較多的石斛活性多糖,一般是越多越好;含有較少的水分,越少越好。同時,還要求鐵皮石斛含有一定量的石斛鹼、菲類,以及微量元素等。鐵皮石斛所含石斛多糖的多少,直接決定了鐵皮石斛鮮條或是楓斗的口感。石斛多糖含量越多,口感越粘稠。而且,有效成分不僅體現在含量的多少上,也體現在成分本身的質量上。

4、重金屬含量和農葯殘留成分雖然鐵皮石斛的有機種植和生產,已成為鐵皮石斛產業界的共識,並付諸行動和實踐中,比如雲南鐵皮石斛產業龍頭企業雲南金九地,已將有機理念貫穿到鐵皮石斛種植、生產、加工、包裝等各個環節,其生產的鐵皮石斛產品是可放心購買。但也不排除一些急功近利或是沒有有機概念的一些種植戶,為了讓鐵皮石斛生長地更好,產量更高,而在種植過程中使用農葯或是在水源、土壤和肥料等環節把控不好,種植出來的鐵皮石斛重金屬或是農殘超標,直接導致了鐵皮石斛鮮條的品種低劣。由此可見,鐵皮石斛鮮條優劣的辨別,不只是看看外表就完事了,還要看其有效成分檢測情況,以及種植過程和方法等各個環節,甚至更多專業的檢測。


鐵皮石斛的品種分軟、硬腳,還出現了一些雜交品種,並且這些雜交品種種類還在呈不斷增多的趨勢,除此, 還有產地等因素,也會影響到鐵皮石斛的品質。但如果把這些因素全考慮進去的話,這種劃分就會顯得很復雜,甚至是不能實現。因此,我們的劃分也就把純野生鐵皮石斛排除在外,分為特等一級、特等二級、一級、二級和三級五個等級。

特等一級鐵皮石斛

種植在森林裡的樹干、或是山間的石頭上,通常生長的環境極其符合純野生狀態下的環境,不經過任何人工干預和管理。這種模式生長成的鐵皮石斛,生長緩慢,周期長,產量低,基本屬於野生的原產地鐵皮石斛,品質與野生的幾乎無差異,屬上上品。

特等二級鐵皮石斛

同樣是樹上或是石上仿野生種植,但種植過程人工干預會稍多一些,會進行適當澆水,甚至是施用少量的農家肥。因此,生長速度也稍快一些,產量也高一些。但這種模式下種植出的鐵皮石斛品質也極好,僅次於無人工干預的仿野生種植鐵皮石斛,因此把它劃分為特等二級。

一級鐵皮石斛

大棚有機種植,完全的人工種植,人工控制生長條件的溫濕度、人工澆水、施肥和抗病防蟲害等,但整個過程按照有機標准進行。其生長出的鐵皮石斛選取短而粗壯一類的,有效成分含量高、品相好,一般不超過30厘米,並且無農殘和重金屬超標。

二級鐵皮石斛

種植模式與一級鐵皮石斛的相同,鐵皮石斛成品同樣無農殘和重金屬超標,但長度更長,在30厘米以上,有效成分雖高,但不如一級鐵皮石斛。

三級鐵皮石斛

同樣是大棚種植,甚至是地栽,但管理過程沒有嚴格按有機標准執行,施肥、用葯和防病蟲害可能存在不當之處,甚至會出現農殘和重金屬超標。

由於石斛產品眾多,品質也參差不齊,所以需要購買石斛的朋友們在選擇購買鐵皮石斛和鐵皮石斛產品時要注意分辨和判斷,選擇正規產家生產,品質有保障的購買渠道。

石斛的鑒別方法:性狀鑒別

(1)金釵石斛 莖中、下部扁圓柱形,向上稍「之」字形彎曲,長18~42cm,中部直徑0.4~1cm,節間長1.5~6cm。表面金黃色或綠黃色,有光澤,具深縱溝及縱紋,節稍膨大,棕色,常殘留灰褐色葉鞘。質輕而脆,斷面較疏鬆。氣微,味苦。

(2)環草石斛①美花石斛:莖細長圓柱形,常彎曲,盤繞成團或捆成把,長11~40cm,直徑1~3mm,節間長0.4~2.3cm。表面金黃色,有光澤,具細縱紋。質柔韌而實,斷面較平坦。氣無,味較苦,有粘性。②鐵皮石斛:葉鞘常短於節間,留有環狀間隙,味淡或微苦。

(3)黃草石斛 莖細長圓柱形,中、上部不規則彎曲,長23~120cm,直徑2~5mm,節間長2~3.5cm。表面金黃色或棕黃色,有縱紋,體質輕實,易折斷,斷面略纖維性。氣微,味微苦,嚼之有粘性。

(4)馬鞭石斛莖細長圓錐形,上部有少數分枝,長30~150cm,直徑2~8mm,節間長2~4.5cm。表面棕黃色,有8~9條縱溝。質疏鬆,斷面纖維性。氣微,味微苦。商品常切成1.5~3cm長段,切麵灰白色。

(5)耳環石斛 莖經加工呈螺旋彈簧狀,習稱「西楓斗」,一般2~4個旋紋,拉直後長3.5~8cm,直徑1.5~3mm,節間長1~3.5cm。有的呈紐結狀或扭捲成圓形,習稱「結子斗」或「圓楓斗」,表面黃綠色黃色。有細縱紋,有的一端可見莖基部留下的短須根。質堅實,易折斷,斷面平坦。嚼之有粘性,無渣,味甘。

(6)鮮石斛 莖圓柱形或扁圓柱形,長約30cm,直徑0.4~1.2cm。表面黃綠色,光滑或有縱紋,節明顯,色較深,節上有膜質葉鞘。肉質,多汁,易折斷。氣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有粘性。

干石斛均以色金黃、有光澤、質柔韌者為佳。耳環石斛以色黃綠、飽滿、結實者為佳。鮮石斛以色黃綠、肥滿多汁、嚼之發粘者為佳。

『柒』 貴州黃芭是怎麼做的

黃粑的製作材料:
主料:糯米500克,稻米500克
調料:赤砂糖200克

黃粑的特色:
成菜金黃耀目,皮脆肉軟,香甜適口,令人食後難忘。
黃粑的做法:
1. 將糯米、大米淘洗干凈;
2. 入清水中泡透後,磨成米漿汁,裝入白布口袋中吊干水分;
3. 將吊漿粉倒在案板上搓散,揉勻,分成小坨,入籠蒸熟;
4. 紅糖切碎加入蒸熟的玉米粉團內反復揉勻,再搓成長條;
5. 冷後切成厚1厘米的片即可;
6. 食時鍋置微火上,用菜油刷鍋將黃粑片入鍋烙成二面黃,起鍋入盤。

健康提示
1. 糯米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鎂、鋅、硒等豐富;
2. 其味甘性溫,有補中益氣的功效。

黃草粑又叫清明粑,清明粑的製作歷史已有100餘年,解放前後貴州各地就有許多專營點。早期的清明粑做成月餅形狀,餡心有火腿、洗沙、玫瑰、白糖等品種,食時用平鍋放少許豬油,微火煎成兩面微黃,香脆清甜可口。如今,貴州各地的清明粑品種隨餡心的不同而紛繁蕪雜,口味和形狀也多種多樣。本款是眾多品種中較普遍的一種。

原料:糯米3千克;清明菜500克;白糖餡心4千克;引子300克
製作方法:
1.選用上等糯米經淘洗後浸泡4-6小時,濾去水分待用。
2.戶外採摘黃草,並選用嫩芽和花蕾,經清洗去渣處理。
3.先舂黃草,並在舂的過程中多次把汁水擠出,後將糯米與黃草混合入甑蒸熟,倒入石礁窩或特製木槽中,用木棒舂成茸狀,並分成若干塊,每塊約100克
4.黃草粑可以用葉子蒸制或直接煎制.
製作黃草粑還有兩種方法可以選用:
1.把糯米磨成粉,灑適量清水,至米粉潤濕而鬆散,與黃草蒸熟後舂成茸狀。
2.在糯米中加少許秈米混合,加水磨漿,入布袋吊干或壓干(含水量約為30%),與黃草一起蒸熟,用白布包裹置之案板上,再搗茸成粑或舂茸成粑。蒸制時吊漿粉因含水量重,要分成不規則塊狀,並留空隙與用黃草隔開,使之通氣。

『捌』 石斛功效主治是什麼怎樣鑒別

石斛

又名:吊蘭、金釵

性味歸經:味甘,性微寒,歸胃、腎經。

滋陰生津救命仙草

石斛具有養陰、清熱、生津的功效。《本草綱目拾遺》中說,石斛能夠「清胃、除虛熱、生津、補勞損。以之代茶,開胃健脾」。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也常用鐵皮石斛煎汁代茶飲,以護嗓養生。在民間還曾將鐵皮石斛列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據說,過去人們將新鮮鐵皮石斛的原汁喂入極度虛弱的重危病人口中,使其慢慢復甦。因為石斛附生於懸崖峭壁上,加上濫采,資源已經減少,目前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中葯材。

【石斛小檔案】

石斛屬蘭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主產於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北等地。葯用部位為金釵石斛、鐵皮石斛、環草石斛、馬鞭石斛、黃草石斛等同屬多種植物的莖。其中,莖圓、外皮呈鐵綠色者被稱為「鐵皮石斛」,作用較強;而莖扁、外皮呈黃綠色者被稱為「金釵石斛」,作用較弱。全年均可採收,但在秋後採收者質量最好,用沸水略燙,邊搓邊烘曬,至葉鞘搓凈,乾燥;或者鮮用。鮮石斛清熱生津之力強,干石斛滋陰作用較好。

【功效主治】

功效養胃生津,滋陰除熱,明目強腰。

主治1.用於陰傷津虧引起的口乾舌燥、煩渴汗出、食少干嘔、大便秘結等。2.用於陰虛內熱引起的虛熱不退、余熱不清等。3.用於肝腎陰虛引起的頭暈眼花、視物不清等。

【真偽鑒別】

偽石斛有石仙桃、雲南石仙桃、細葉石仙桃等,偽品與正品石斛的主要區別如下:

1.偽品均為石仙桃屬植物的假鱗莖,非正品的葯用部位莖。

2.假鱗莖呈干癟、有強烈縱皺的紡錘形、長紡錘形或卵形或卵狀長圓形,中段粗,兩段較細。

3.頂端均有類圓形的葉痕,葉痕表面有多數凹點,中間有馬蹄形的分界線(為二枚葉痕的分界線)。

4.無環節及節間,質輕或較松泡。

【注意事項】

1.石斛中的有效成分主要為生物鹼,大多難溶於水。在煎葯時,為了增加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應延長煎煮時間,可先煎1~2小時後,再與其他葯一起煎煮。2.石斛易斂邪,故溫熱病不宜早用。3.石斛易助濕,濕溫未化燥者忌用。4.脾胃虛寒者忌用。

閱讀全文

與黃草的鑒別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酒店冷藏櫃不製冷解決方法 瀏覽:574
怕體檢測血壓有什麼方法 瀏覽:574
碧海金沙帳篷使用方法 瀏覽:463
2個大拇指好麻木用什麼方法治療 瀏覽:355
站立檢測骨盆前傾的方法 瀏覽:404
最簡單雙螺紋起針方法 瀏覽:252
種玉米的方法視頻 瀏覽:12
雙層樓梯尺寸計算方法 瀏覽:326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瀏覽:490
vivo手機打電話黑屏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00
分析設備設施的風險方法是 瀏覽:548
紅警2尤里的復仇兼容性解決方法 瀏覽:110
手工紅包小魚燈籠製作方法步驟及圖片 瀏覽:89
重量分析方法包括哪兩個過程 瀏覽:670
如何讓人記住你的方法短視頻 瀏覽:287
手機圖標隱藏功能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0
樣本量少用什麼統計學方法 瀏覽:489
松下遙控器通用手機版使用方法 瀏覽:292
簡便計算的方法字母公式 瀏覽:899
核素敷貼治療方法 瀏覽: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