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叫超敏C反應蛋白測定 什麼叫超敏C反應蛋白測定
超敏C反應蛋白測定是對血漿中的一種C反應蛋白(高敏C反應蛋白)的檢測。
正常值:
1、成人和兒童:0.068-8.2mg/L,中值0.58mg/L;
2、新生兒或臍帶血:≤0.6mg/L;
3、出生後第4天至1個月嬰兒:≤1.6mg/L;
4、分娩時婦女:≤47mg/L。
超敏C反應蛋白是血漿中的一種C反應蛋白,又稱為高敏C反應蛋白。超敏C反應蛋白的臨床指導作用主要表現在對心血管疾病,新生兒細菌感染,腎移植等方面。
超敏C反應蛋白是由肝臟合成的一種全身性炎症反應急性期的非特異性標志物, 是心血管事件危險最強有力的預測因子之一。
(1)c反應蛋白的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超敏c反應蛋白是孩子發燒的時候醫生會建議做的一項檢查,血常規中這項檢查是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從這項檢查上就可以判斷出孩子血液中細菌感染的數量以及孩子病情的嚴重情況,尤其是發高燒的孩子,這項檢查中的超敏c反應蛋白數值的參考價值是非常大的。
超敏c反應蛋白是最近幾年才開始盛行起來的。體內病毒或者是細菌感染非常嚴重的話,它就會出現嚴重的升高,其實這也算得上是炎症的一種反應,很多孩子在發燒的時候一直診斷不出來原因。
② C反應蛋白(CRP)是什麼檢查
CRP超標提示炎症、心血管疾病 美國的研究人員在進行了為期8年的隨訪調查中發現,那些有高水平炎症反應的女性(C反應蛋白高於3毫克/升),死於心肌梗塞和卒中的危險性,比高膽固醇血症者高兩倍。那些C反應蛋白低於0.5毫克/升的女性,發生心肌梗塞和卒中的危險最低。 一般認為,機體內任何部位的慢性炎症都可以產生炎症蛋白,隨後進入血流,減弱脂肪和血小板聚集,使之更容易崩解;當白細胞被誤導進行防禦反應時,脂肪沿發生炎症反應的血管壁聚集,血小板聚集形成的血栓可以阻斷血流,對血管造成損害從而導致心梗。 所以CRP高於正常值就要考慮炎症及心血管疾病,老王這樣的人得進一步做檢查,看看到底是炎症所致還是有心血管疾病。對於普通中老年人來講,CRP可作為中老年人常規體檢的一部分,尤其適合於那些肥胖症、高血壓病和冠心病患者。如能通過這項檢查發現心血管疾病,體檢的目的也就能達到了。
③ C-反應蛋白是什麼意思
C反應蛋白,正常參考值:<10 ㎎╱L,如大於10 ㎎╱L為陽性,說明你是細菌感染,用些抗生素類的葯物就可以降下來. C-反應蛋白(C-neactveprotein,簡稱CRP)。早於1930年發現,是一種能與肺炎球菌C多糖體反應形成復合物的急性時相反應蛋白。 CRP可用於細菌和病毒感染的鑒別診斷:一旦發生炎症,CRP水平即升高,而病毒性感染CRP大都正常。膿毒血症CRP迅速升高,而依賴血培養則至少需要48小時,且其陽性率不高。又如CRP能快速有效地檢測細菌性腦膜炎,其陽性率達99%。 CRP與其它炎症因子的相關性: CRP與其它炎症因子如白細胞總數、紅細胞沉降率和多形核白細胞等具有密切相關性。CRP與WBC存在正相關。在炎症反應中起著積極作用,使人體具有非特異性抵抗力。在患者疾病發作時,CRP可早於WBC而上升,回復正常也很快。故具有極高的敏 近年來,由於檢測技術的更新,測定CRP的快速、簡便和可靠的方法已迅速建立。使CRP在臨床應用領域大大增加。其在醫學上的價值正得到廣泛驗正和承認。
④ 請教關於C反應蛋白的快速檢測方法
C反應蛋白是無特異性的指標,查不了具體的病毒,實際上病毒感染時CRP上升程度並不高。 C-反應蛋白(CRP):是第一個被認識的急性時相反應蛋白, 感染急性期,CRP水平可升高上千倍,它不僅是炎症標志物,本身也直接參與炎症過程。
⑤ C反應蛋白是檢查什麼的
C反應蛋白是一種炎性的指標,單純的看C反應蛋白是沒有辦法確定具體是何種疾病的。C反應蛋白在一些感染性的疾病,比如嚴重的創傷、手術之後、急性的感染,還有一些結核菌的感染、細菌性的感染,都可能會導致C反應蛋白增多的情況。
另外在一些免疫性的疾病,比如風濕熱、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這些疾病的活動期也是會引起C反應蛋白增多的情況。臨床醫生通常以這個C反應蛋白指標來判斷疾病具體的活動度,還可以用C反應蛋白指標的高低來評價當前葯物治療的效果。
(5)c反應蛋白的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在接受C反應蛋白檢測之前,患者不能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不可以喝酒。喝酒之後血液中的乙醇濃度會上升,會直接影響到檢測的結果。患者在采血的前一天晚上就要開始禁食,必須禁食至少12個小時,才能確保檢測結果准確。如果要獲取尿標本,排尿前須清洗外陰,做好消毒工作。
在檢測c反應蛋白的同時,還需要檢測其他項目。要綜合各項檢查的結果來判斷導致炎症的具體原因,這對疾病的治療是至關重要的。
⑥ > C反應蛋白定量檢測(免疫增強比濁法)什麼意思
2019-04-03 八學附屬第一醫院檢驗報告單 姓名 門診號 床診斷高原酸血後足 檢驗項目 參考范圍 結果 C-反應蛋白(比濁法)26.80 0.00~8.00
⑦ c反應蛋白高代表什麼病
-反應蛋白(CRP)測定的最新臨床意義
C-反應蛋白(C-neactveprotein,簡稱CRP)。早於1930年發現,是一種能與肺炎球菌C多糖體反應形成復合物的急性時相反應蛋白。CRP的檢測在八十年代以前作為炎症和組織損傷的非特異性標志物大量應用於臨床。但由於過去CRP的檢測方法較為落後,假陽性和假陰性很高,影響了它在臨床上的價值,而逐漸被臨床所忽視。
近年來,由於檢測技術的更新,測定CRP的快速、簡便和可靠的方法已迅速建立。使CRP在臨床應用領域大大增加。其在醫學上的價值正得到廣泛驗正和承認。現將其臨床意義綜述如下:
⒈ CRP作為急性時相蛋白在各種急性炎症、組織損傷、心肌梗塞、手術創傷、放射性損傷等疾病發作後數小時迅速升高,並有成倍增長之勢。病變好轉時,又迅速降至正常,其升高幅度與感染的程度呈正相關。
⒉ CRP與其它炎症因子的相關性:
CRP與其它炎症因子如白細胞總數、紅細胞沉降率和多形核白細胞等具有密切相關性。CRP與WBC存在正相關。在炎症反應中起著積極作用,使人體具有非特異性抵抗力。在患者疾病發作時,CRP可早於WBC而上升,回復正常也很快。故具有極高的敏感性。
⒊ CRP可用於細菌和病毒感染的鑒別診斷:一旦發生炎症,CRP水平即升高,而病毒性感染CRP大都正常。
膿毒血症CRP迅速升高,而依賴血培養則至少需要48小時,且其陽性率不高。又如CRP能快速有效地檢測細菌性腦膜炎,其陽性率達99%。
⒋ 惡性腫瘤患者CRP大都升高。如CRP與AFP的聯合檢測,可用於肝癌與肝臟良性疾病的鑒別診斷。CRP測定用於腫瘤的治療和預後有積極意義。手術前CRP上升,手術後則下降,且其反應不受放療、化療和皮質激素治療的影響,有助於臨床估價腫瘤的進程。
⒌ CRP用於評估急性胰腺炎的嚴重程度。當CRP高於250㎎╱L時,則可提示為廣泛壞死性胰腺炎。
正常參考值:<10 ㎎╱L
關於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檢測的臨床意義
1930年TILLETHE和FRANCIS在肺炎患者血清中發現了一種反應素,它能沉澱肺炎球菌的C多糖,被稱為C反應蛋白。CRP是炎症標志物,在發熱性疾病、各種炎症狀態和創傷時,血清CRP水平會明顯增高。長期以來,臨床常以健康群體CRP的95%參考值上限判斷患者有無明顯的感染性炎症。但是,高靈敏度CRP(Hs-CRP)檢測方法的開發和應用研究結果表明,原先認為是正常的血清CRP水平(例如<3mg/L)的高低卻同未來的心血管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大量研究資料表明,動脈粥樣化的血栓形成除了是脂肪堆積過程外,也是一個慢性炎症過程,而CRP是動脈粥樣化的血栓形成疾病的介導和標志物。CRP對心絞痛、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和行經皮血管成形術患者,具有預測心肌缺血復發危險和死亡危險的作用。
1、 C反應蛋白的生物學特性及其與動脈粥樣硬化
CRP是一種Υ球蛋白,分子量為105KD,主要的生物學特性有:(1)通過經典途徑激活補體,消耗補體,釋放炎症介質,促進粘附和吞噬細胞反應,使細胞溶解;(2)作用於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的受體,導致淋巴細胞活化、增生,促進淋巴因子生長,並促進抑制性T淋巴細胞增生,也增強了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3)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釋放反應,還能妨礙血小板引起血塊收縮。在炎症、感染、組織損傷時,由於細胞因子(如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等的刺激,CRP主要由肝臟生成,其血中半衰期穩定在19小時,其濃度依賴於肝臟的生成量。CRP水平是判斷組織損傷的敏感指標,在損傷的6-8h內,血清CRP量迅速升高,並在48~72小時達高峰。
最近研究顯示,在動脈硬化病變進展過程中,CRP可能是反映疾病演進的一個標志。動脈粥樣硬化(AS)的發病和進展中有許多炎性細胞的參與。炎症反應標志物CRP能激活補體,引發脂質沉積,此為AS的始動因素之一。CRP可與脂蛋白結合,由經典途徑激活補體系統,造成血管內膜受損。內皮損傷導致的炎性物質釋放促進了內皮細胞與循環血白細胞的相互作用,而與AS的發生發展有關。國外學者在對CHD患者屍檢發現,動脈粥樣斑塊組織中有大量的炎症細胞如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和T淋巴細胞聚集,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斑塊破裂的部位炎性反應最為明顯,CRP沉積較多。這說明AS不僅僅是脂質沉積病,炎症反應在其發展和粥樣斑塊的不穩定化過程中起了主要作用,CRP被視為粥樣病灶不穩定的標志之一。活動性炎症可通過硬化灶纖維性被膜組織的不穩定化,引起斑塊破裂,而發生冠狀動脈閉塞,CRP濃度升高與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增加相關。研究人員在檢測了CRP在冠狀動脈內皮細胞粘附分子表達方面的作用後提出,CRP可能在AS的炎症反應過程中起了促進作用,其濃度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更有相關報告指出,因各種原因增高的CRP可直接促進粥樣血栓的形成。
2、 C反應蛋白的檢測方法及影響因素
CRP的檢測方法有單向免疫擴散法、膠乳凝集法、酶聯吸附法、速率散射比濁法等,其原理都是利用特異抗CRP抗體與檢樣中CRP反應,根據形成的沉澱環直徑、沉澱峰高度、凝集程度或呈色程度,判定檢樣中CRP含量,定量標准多認為應<10mg/L。血清CRP主要受炎症影響,其在血液中濃度一般相對穩定,不受放療、化療、皮質激素治療影響。用CRP診斷感染時,應注意其局限性:(1)CRP為一種非特異蛋白,有很多因素如損傷出血也可使其升高;(2)CRP由肝臟產生,當肝嚴重損害時其增高可不明顯;(3)可有假陽性;(4)病毒感染時CRP可不升高。目前,由於WHO的國際標準的建立,血中CRP測定已成為一種高精度、高靈敏度、易實行的檢測方法。近年發現,檢測血清CRP水平對心絞痛的發病及預後判斷是一種既靈敏又具高特異性的實驗室檢測指標。
3、血清C反應蛋白的測定在冠心病研究中的意義
CRP與冠心病的發生及預後判斷 研究發現,血清CRP水平與冠心病的發生、發展及預後有直接聯系。高水平的CRP使心肌梗塞的危險性增加3倍;CRP水平最高的婦女與CRP水平最低的相比,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增加5倍,發生心肌梗塞的危險性增加7倍。CRP濃度的上升與血肌、肌鈣蛋白I的濃度升高同樣,可使急性心肌梗塞(AMI)後患者或不穩定性心絞痛(UA)患者發生心血管意外的短期危險性增加。上述較易測定之指標可成為冠狀動脈疾病患者長期的心血管意外危險性預測因子,特別是血CRP濃度可成為制定心血管疾病長期預後的指標。已知發生心肌壞死時血中CRP升高,這一現象提示對已有冠狀動脈疾病的患者,其發生心血管意外的危險性,在分析CRP濃度Cutoff值的基礎上,已成為判斷有無心肌梗塞(AM)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但CRP增高是心血管疾病危險性增高的強有力的決定因素,將其作為判斷預後乃至治療效果的指標是十分有用的。CRP是急性冠脈綜合征(CAD)的重要危險因子,其水平對CAD患者的生存有獨立預測價值。CRP水平上升與UA患者住院期內及1~2年後新的急性冠脈事件發生的危險性增加有關。炎症反應可能引起局部血管內皮的激活,粥樣斑塊產生裂隙,而導致UA和MI的發生。研究人員在對UA患者CRP水平入院時、48小時和出院時測定後認為,在UA患者中,CRP是判斷90天危險增加的獨立的強預報因子,尤其是出院時較高的CRP水平(≥8.7mg/L),可能預示著病變的不穩定性和復發性。CRP可能成為心血管疾病危險性評價中極有價值的因素。
4、局限性
但臨床醫生在應用超敏C反應蛋白於心血管疾病的診斷及預後判斷等方面的過程中,必須了解血漿CRP濃度個體間變化極大,(有文章認為個體間血漿CRP濃度變化至少為118%)必須牢記感染過程、炎症性疾病也會引起血漿CRP升高,除心血管疾病外,CRP還可應用於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急性胰腺炎、肝硬化和重症肝炎、感染性腎積水、腎膿腫、腹腔腫瘤伴感染者以及新生兒敗血症的診斷等方面,其診斷炎症性疾病的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均優於傳統的感染指標如紅細胞沉降率、白細胞及嗜中性粒細胞計數、ASO等,其水平高低與疾病預後有一定的相關性
⑧ "C反應蛋白" 和 "全程C反應蛋白" 是同一物質嗎
「C反應蛋」和「全程C反應蛋白」不完全是一種物質。
全程C反應蛋白是「全量程測量」的C-反應蛋白,包括普通C-反應蛋白、超敏C-反應蛋白。
普通C-反應蛋白臨床常用於鑒別細菌與病毒感染的一個首選指標,它的方法檢測范圍一般為10-200mg/L,在正常范圍內低程度炎症反應(如心血管事件)的預測不靈敏。超敏C-反應蛋白採用免疫發光法等技術使檢測靈敏度低限延伸為0.005-0.10mg/L,使得濃度在0.15-10mg/L的C-反應蛋白測定更加准確,因其代表低程度炎症反應,更多應用於心血管疾病的判斷。
⑨ 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和c反應蛋白檢測的區別在哪裡
c反應蛋白和超敏c反應蛋白在化學本質上無區別,是同一種物質,只是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方法與c反應蛋白檢測方法下限不同。檢驗科採用免疫增強比濁法等技術大大提高了分析的靈敏度(檢測低限為0.005~0.10mg/L),這些方法所進行測定的c反應蛋白稱為超敏C反應蛋白。
c反應蛋白檢測主要用於細菌感染、各種炎症過程、組織壞死與組織損傷(如外科手術後) 及其恢復期的篩檢、監測、病情評估與療效判斷。是鑒別細菌或病毒感染的一個首選指標。在鑒別細菌或病毒感染方面,c反應蛋白比白細胞計數及分類計數更准確,特別是兒童和老年人,免疫系統反應順應性下降,可能有感染發生但臨床上並無發熱、白細胞升高等情況,此時檢測c反應蛋白有助於檢出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時c反應蛋白不增高,以此鑒別感染的性質,指導臨床治療,有效防止抗生素的濫用;對疑有敗血症的新生兒,在24~48小時內作c反應蛋白的動態監測,可作為是否停止抗生素治療的可靠依據。對細菌感染作抗生素治療時,動態檢測c反應蛋白是必要的,它比臨床體征更早作出並發症警報和治療效果的判定。比如:臨床上對急性闌尾炎的誤診率通常偏高,約15 %~ 25 %。闌尾穿孔患者c反應蛋白常超過100mg/ L ,未穿孔者c反應蛋白輕度增高,在20mg/ L 以上。如白細胞計數和c反應蛋白濃度均正常,則急性闌尾炎的可能性不大,檢測c反應蛋白作為急性闌尾炎的輔助診斷指標,有助於減少不必要的手術。
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主要用於診斷和預測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發展。在過去的10年中,已有20多項前瞻性隊列研究指出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濃度與將來罹患心肌梗死、中風、代謝綜合征、2型糖尿病的風險間均具有獨立相關性。超敏C反應蛋白可用於監測他汀類葯物的療效,最為理想的他汀類葯物治療效果被認為是同時將LDL-C和hsCRP分別降至700mg/L和2mg/L以下,因而這種「雙重目標」的治療概念已經被引入心血管疾病的臨床實踐中。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費用遠小於其他心血管疾病檢查項目的費用,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篩查是高度有效的,美國一些臨床醫師已將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作為每年健康體檢的內容之一。在一級預防中,將HDL-C、 LDL-C、TC與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一起,特別是結合LDL-C或TC/HDL-C進行分析在二級預防中,將超敏C反應蛋白同cTnT一起檢測。特別適合急診有胸痛症狀、但cTnT正常的患者,此時超敏C反應蛋白升高預示著短期和長期的發病危險增加。超敏C反應蛋白是健康人群或心絞痛(或心梗)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的有效預測指標,是獨立於脂類之外的危險因子超敏C反應蛋白應與脂類指標共同檢測,在一級預防中,對脂類檢查正常的人群有預測價值。把超敏C反應蛋白納入常規的膽固醇篩查可以提高對心血管風險預測的水平,而不再單獨依賴於LDL-C(低密度脂蛋白)的預測。超敏C反應蛋白濃度的升高可以篩選出膽固醇水平正常,但未來心血管病事件的高風險無症狀者。
⑩ 犬c反應蛋白檢測步驟
標本種類::新抽取的靜脈血血清、血漿和全血
標本要求1、血清樣本:將血液收集於一個不加抗凝劑的試管中,待其凝固後,盡快將血清吸出,以防止其溶血發生。2、血漿樣本:將血液收集於一個加有EDTA的試管中(不建議使用EDTA以外的抗凝劑),待其凝固後,盡快將血漿吸出3、使用全血:建議採集後馬上進行實驗
標本儲存:如不能馬上進行測試的話,建議將血清或血漿樣本存於零下20℃的環境中。冷凍樣本必須被徹底解凍並恢復至室溫後方可使用。注意:盡量避免溶血情況的發生,如發現樣本已經溶血,則應重新採集樣本(反應板25人份/盒,檢測緩沖液25管/盒(500微升/盒))
步驟:
1、標本編號和掃描錄入
有條碼標本編排:登錄檢驗信息管理系統→標本排樣系統→選擇儀器→輸入樣本號→掃描條碼號→將樣本號標記於試管上→存入
無條碼標本編排:登錄檢驗信息管理系統→標本排樣系統→選擇儀器→輸入樣本號→錄入患者相關信息(如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科別等)→錄入采樣時間及收到標本時間→存入
2、將檢測系統放置在潔凈的地方。
3、確認ID晶元與試劑盒的批號相匹配,並將ID晶元插入到儀器中
4、取出檢測緩沖液,並使其恢復到室溫
5、刺破檢測緩沖液管子上的錫箔紙;用取樣器吸滿樣本(10ul的全血、血清、血漿或者質控品);擦去取樣器毛細吸管外周的樣本,插入到檢測緩沖液管子中,蓋緊,充分混勻5次。
6、拿掉取樣器的蓋子,滴掉兩滴後再加兩滴樣本混合液到反應板的加樣孔中,放置3分鍾。
7、將反應板插入i-CHROMAReader免疫熒光分析儀的承載器中,按下「Select鍵,儀器將自動對反應板進行檢測。注意:確保反應板方向正確,並完全插入到底。
8、從i-CHROMAReader免疫熒光分析儀的顯示屏幕上讀取/列印檢測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