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不同部位顱內血腫鑒別方法

不同部位顱內血腫鑒別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04 19:24:36

㈠ 顱內血腫的分類有哪些

外傷後在顱內同一部位或不同部位形成兩個以上相同或不同類型的血腫,稱之為多發性顱內血腫。臨床上並不少見,約占顱內血腫總數的20%左右。根據血腫部位和類型的不同,可分為三類:

㈡ 顱內血腫的症狀有哪些

1.同一部位不同類型的多發血腫,多為對沖性腦挫裂傷伴急性硬腦膜下血腫及腦內血腫;或著力部位硬膜外血腫伴局部硬腦膜下及/或腦內血腫。
2.不同部位同一類型的多發血腫,常為雙側硬腦膜下血腫,尤其是小兒及老年病人,因額部或枕部減速性損傷所致。當致傷暴力大、腦挫裂傷嚴重時,常為急性硬腦膜下血腫,往往位於雙側額顳前份。若腦原發性損傷輕微,系腦表面的橋靜脈撕裂出血時,則多為慢性或亞急性雙側半球凸面硬膜下血腫。偶爾可因擠壓傷致雙側顳骨骨折,亦有引起雙側硬腦膜外血腫的可能,但較少見。
3.不同部位不同類型的多發血腫,見於著力部位硬腦膜外血腫及/或腦內血腫伴對沖部位硬腦膜下及腦內血腫。有時枕部減速性損傷,引起枕骨骨折,可致顱後窩硬腦膜外血腫,伴對沖部位硬膜下及/或腦內血腫。此類血腫臨床表現常較嚴重,病人傷後多持續昏迷或意識障礙變化急促,容易早期出現天幕切跡疝及雙側錐體束受損征。

㈢ 硬腦膜外血腫的基本知識

硬腦膜外血腫是位於顱骨內板與硬腦膜之間的血腫,好發於幕上半球凸面,十分常見,約占外傷性顱內血腫的30 %左右。分為慢性與急性硬腦膜外血腫,其中急性硬腦膜外血腫(Acute extraral hematoma)較常見。
(1)傷因與病理:
典型的急性硬腦膜外血腫常見於青壯年男性顱骨線形骨折病人,以額顳部和頂顳部最多,這與顳部含有腦膜中動、靜脈,又易為骨折所撕破有關。血腫的大小與病情的輕重關系密切,愈大愈重。
(2)症狀與體征
硬膜外血腫的臨床表現可因出血速度、血腫部位及年齡的差異而有所不同,但從臨床特徵看,仍有一定規律及共性,即昏迷一清醒一再昏迷。
意識障礙:由於原發性腦損傷程度不一,這類病人的意識變化,有三種不同情況:
顱內壓增高:隨著顱內壓增高,病人常有頭疼、嘔吐加劇,躁動不安和四曲線的典型變化,即Cushing』s反應,出現血壓升高、脈壓差增大、體溫上升、心率及呼吸緩慢等代償性反應,等到衰竭時,則血壓下降、脈搏細弱及呼吸抑制。
神經系統體征:單純的硬膜外血腫,早期較少出現神經受損體征,僅在血腫形成壓迫腦功能區時,才有相應的陽性體征,如果病人傷後立即出現面癱、偏癱或失語等症狀和體征時,應歸咎於原發性腦損傷。當血腫不斷增大引起顳葉鉤回疝時,病人則不僅有意識障礙加深,生命體征紊亂,同時將相繼出現患側瞳孔散大,對側肢體偏癱等典型徵象。偶爾,因為血腫發展急速,則可引起不典型體征:即對側瞳孔散大、對側偏癱;同側瞳孔散大、同側偏癱;或對側瞳孔散大、同側偏癱。應立即藉助輔助檢查定位。
(3)診斷與鑒別
幕上急性硬膜外血腫的早期診斷,應判定在顳葉鉤回疝徵象之前,而不是昏迷加深、瞳孔散大之後。故臨床觀察殊為重要,當病人頭痛嘔吐加劇、躁動不安、血壓升高、脈壓差加大及/或出現新的體征時,即應高度懷疑顱內血腫,及時給予必要的影像學檢查,包括X線顱骨平片、A型超聲波、腦血管造影或CT掃描等。
(4)治療與預後
急性硬膜外血腫的治療,原則上一經診斷即應施行手術,排除血腫以緩解顱內高壓,術後根據病情給予適當的非手術治療。一般若無其他嚴重並發症且腦原發損傷較輕者,預後均良好。
1)手術治療:通常多採用骨窗開顱或骨瓣開顱術,便於徹底清除血腫、充分止血和必要時行硬膜下探查,是硬膜外血腫沿用已久的術式。近年來,由於CT掃描檢查的廣泛應用,血腫的部位、大小和腦損傷情況了如指掌,並能動態地觀察血腫的變化,因此有作者採用顱骨鑽孔引流硬膜外血腫也獲得成功。
2)非手術治療:急性硬膜外血腫無論施行手術與否,均須進行及時、合理的非手術治療。
硬腦膜外血腫的保守治療:適用於神志清楚、病情平穩;CT檢查血腫計量小於40ml,中線移位不超過1.5cm;無意識惡化、眼底水腫及新病徵出現;非顱中窩或顱後窩血腫者。治療措施應是在嚴密觀察病人臨床表現的前提下,採用脫水、激素、止血及活血化瘀葯物治療,如丹參、川芎等,並利用CT作動態監護,以策安全。

㈣ 各部位腦出血有何臨床特點

根據出血部位不同,臨床可分為: 1.基底節區腦出血 ①內側型出血:血腫位於內囊及其內側,可出現對側肢體中樞性偏癱、偏身感覺障礙、病灶對側同向偏盲,雙眼向病灶側凝視。出血在優勢半球可有運動性和/或感覺性失語;出血在非優勢半球,可有失認症與失用症。在急性期癱瘓為弛緩性,經數日或數周後,出現痙攣性癱。弛緩性癱瘓的時間愈久,肢體功能恢復愈差。內側型出血向腦室穿破者,病情更為嚴重。當血腫壓迫周圍腦組織,引起腦水腫、顱內壓迅速增高,可出現昏迷,雙側肢體癱瘓、去大腦強直等腦干受損的症狀。可出現胃腸道出血、嘔吐咖啡殘渣樣液、體溫升高、脈搏增快、鼾聲呼吸、血壓下降等丘腦下部受損的症狀,可出現瞳孔忽大忽小,或一側散大等腦疝的症狀,病情嚴峻。⑨外側型出血:神經系統的功能受損較輕、癱瘓多不嚴重,神志多清楚,預後佳。血腫占據了內、外囊者,稱混合型出血,預後多極為嚴重。 2.橋腦山血 多由基底動脈的旁正中動脈破裂引起。輕者,出血雖少,多局限橋腦一側,可出現球側橋腦損害體征。如病灶側面部麻木或外展神經、面神經癱,對側肢體癱及深感覺降礙,雙眼凝視肢體體瘓側, 也可出現眼的-個半綜合征。重症橋腦出血(血腫超過1cm),病人很快昏迷,四肢癱、雙瞳極度縮小呈針尖樣、眼球各向活動障礙、高熱、 呼吸不規則、去大腦強直,病情迅速惡化,威脅生命。 3.小腦出血 老年人常為高血壓動脈硬化性出血,青年人多見血管畸形的破裂。好發於一側小腦半球深部齒狀核附近,為小腦上動脈供血區。表現突然枕部痛、眩暈、頻繁嘔吐、眼震、共濟失調,可伴面癱、同側注視麻痹等。少數呈亞急性進行性發病,類似小腦佔位性病變。重症大量出血病例,突發劇烈頭痛,顱壓迅速增高,很快出現昏迷,四肢癱、 肌張力低、瞳孔散大、呼吸不規則。如出血破入第四腦室,症象凶險,多在l一2天形成枕骨大孔疝,病情極度危急。小腦出血如果在腦干受壓之前,採取緊急手術治療,仍可獲良好療效。小型出血,且無腦干受壓征者,在嚴密監護下,經內科保守治療,可自行吸收。 4.腦室出血 有原發性腦室出血與繼發性腦室出血。前者指腦室脈絡叢或室管膜血管破裂出血,臨床上較少見;後者為腦實質血腫破潰進入腦室,臨床上多見。表現為突然昏迷加深,出現腦膜刺激征、四肢軟癱、瞳孔縮小,可有陣發性強直性痙攣或去大腦強直。呼吸、心臟功能紊亂、衰竭,預後差。 5.腦葉出血 出血在大腦皮質下白質內,故又稱皮質下出血。發病年齡較輕。高血壓的因素僅佔半數,其他可因動脈畸形、轉移瘤、血液病引起,部分病者的原因不明。腦葉出血的症狀相同一部位的分支動脈阻塞所產生的綜合征極相似,但多有頭痛,其他可表現局灶症征。如枕葉可見同側眼周劇痛和嚴重偏盲;左額葉有耳前區及耳內疼痛,感覺性失語;額葉出血有對側上肢嚴重無力,面部及下膠輕度無力,有的有精神症狀或智能障礙;頂葉出血可見顳部痛和偏身感覺障礙。出血近皮質可發生局灶性癲癇。CT掃描或腦血管造影檢查,證實為血管畸形,或出血量大者,應手術治療。小量出血經保守治療可自行吸收。 病因:高血壓並有腦動脈硬化,是腦出血最常見的病因,約占腦出血的85%左右,其他較少見的病因有腦內動脈瘤、動靜脈畸形、腦腫瘤、腦動脈炎、澱粉樣血管病、血液病、結締組織病、抗凝或溶血栓治療並發症等。 高血壓動脈硬化引起的腦出血,,多發生在基底節區;動靜脈畸形破裂,多發生在腦葉及小腦;澱粉樣血管病所致出血,多發生在腦葉。需與腦梗塞,蛛網膜下腔出血,瘤卒中相鑒別 高血壓動脈硬化引起的腦出血,多發生在基底節區;動靜脈畸形破裂,多發生在腦葉及小腦;澱粉樣血管病所致出血,多發生在腦葉。需與腦梗塞,蛛網膜下腔出血,瘤卒中相鑒別 需與腦梗塞,蛛網膜下腔出血,瘤卒中相鑒別 控制血壓 腦出血患者,由於長期高血壓,腦血管自動調節功能減退,同時有明顯顱內高壓,因此,降血壓應十分慎重。降壓不宜太快、過低,否則腦血流量明顯減少,以致供血不足,對有全身動脈硬化者,於心、腎臟器也不利。收縮壓以維持在21.3kPa(160mmHg)為宜。血壓過高,在採用脫水、利尿降低顱內高壓的同時,血壓也可下降。苦血壓持續在24-26.7kPa(180mmHg)或以上時,可選用肌肉注射利血平0.5l mg, 6-12小時可再重復一次;或肌[注25%硫酸鎂10ml,每6-12小時一次。當收縮壓低於l 3.3kPa(100mmHg),需排除血容量不足、酸中毒、心源性休克,可酌情少量多次服用獨參湯。 前兩次發病,血管並為完全閉塞或又恢復再通,未造成腦實質壞死,所以兩次CT未有顯示。 1.頸內動脈 兩側很少同時受累。如側支循環良好,閉塞後可無症狀;常和大腦中動脈閉塞的症狀相似,不易鑒別;如有單側眼失明伴對側偏癱則可定為頸內動脈閉塞。閉塞時仍可見:頸動脈搏動減弱;多普勒檢查可發現頸動脈有閉塞;血管造影可發現頸內動脈不通。 2.大腦中動脈 主幹及深穿支阻塞可見到三偏綜合征。主側(優勢)半球側支病變可有失語、失讀、失寫。如癱瘓和感覺障礙限於面部和上肢,則以大腦中動脈閉塞可能性為大。由於大腦中動脈的分支較多,閉塞後症狀也較多,單據症狀判斷病變血管比較困難。 3.大腦前動脈 由於前交通動脈等側支循環,大腦前動脈閉塞時可無症狀。有下肢癱伴排尿障礙和皮層性感覺障礙時大致可定為大腦前動脈閉塞。只有發生單獨的深穿支閉塞才會產生上膠軟癱及面、舌癱。 4.椎、基底動脈 閉塞時由於其供血范圍、側支交通情況不同,臨床表現亦不同。症狀有眩暈、耳鳴、復視、球麻痹、共濟失調、交叉性癱等。腦干(橋腦基底)中下段腹側病變時可能出現閉鎖綜合征:患者清醒,可以動眼示意,但無任何發聲或運動能力。 5.大腦後動脈 如出現症狀則可有同向偏癱、一過性視力障礙、體像障礙及失認、失用、失語、失寫、頂枕綜合征、丘腦綜合征(深支閉塞)及錐體外系症狀。 6.小腦後下動脈 出現延髓外側綜合征。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腔隙性腦梗塞、多發性腦梗塞

㈤ 硬膜外血腫與硬膜下血腫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硬膜下血腫 硬膜下血腫發生在硬膜下腔,是顱內血腫中最常見,約佔50%-60%,根據血腫出現症狀時間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3種。 大多數血腫主要來源於腦皮質挫裂傷灶中的靜脈和動脈受損傷出血而致的,常常發生在外傷著力部位以及對沖部位的顱骨骨折致腦表面的動脈或靜脈破裂而形成硬膜下血腫。另一出血來源是腦表...面的橋靜脈,即腦表面淺靜脈迴流至靜脈竇處被撕裂而形成硬膜下血腫,此類血腫多不伴有腦挫裂傷,僅為單純性血腫,但血腫較廣泛地覆蓋於大腦半球表面。 血腫形成時多為新鮮血液或柔軟血凝塊,3天內逐漸變成硬凝塊並與腦膜粘著,2周內凝塊逐漸液化,肉芽組織逐漸長入腦膜粘著面,逐步機化,其硬膜粘著面形成血腫外膜,蛛網膜粘著面形成血腫內膜,內外膜將血腫包裹。 硬膜下血腫以急性及亞急性較多見,且經常合並嚴重腦挫裂傷。因此常有嚴重意識障礙、昏迷加深或清醒後昏迷、單側瞳孔散大和其他腦壓迫症狀。並發腦疝時可出現生命機能衰竭的症狀。 1.CT表現: CT檢查是硬膜下血腫首選檢查方法。在CT平掃上,血腫的密度直接與血紅蛋白含量有關。在急性期及亞急性期,傷後血腫多呈新鮮血液或軟血凝塊,3天內血液凝固,血漿吸收,血紅蛋白濃縮。因此,此期均有典型CT表現,主要特點是顱骨內板下出現新月形高密度影,CT值可高達70HU-80HU,體積大,也可以表現為雙凸形高密度影。部分可為混雜密度影,有的可出現液-液平面,即高密度血凝塊沉於血腫下部或溶血後含鐵血紅蛋白下沉所致。在慢性期和亞急性後期,由於血紅蛋白的溶解和吸收,血腫密度隨時間逐漸減低,傷後1周-2周變為等密度,傷後1個月變為低密度影。增強掃描腦表面的小血管增強而使密度血腫襯托更為清楚,4h-6h後延遲掃描,約40%患者血腫邊緣出觀點狀或線狀強化,為包膜或血腫相鄰腦表面充血強化所致,從而顯示血腫輪廓。無論急性期/亞急性還是慢性期的硬膜下血腫,均伴有腦挫裂傷或腦水腫,在CT片上均有佔位效應。因其在CT片上僅是佔位效應,表現為病變側灰白質界限內移,腦溝消失,腦室普遍受壓變形,甚至消失,中線結構向健側移位。 2.MR表現: 硬膜下血腫的MRI信號改變,隨著血腫不同時期而不同,其信號強度變化規律和硬膜外血腫相同。急性期,血腫內的紅細胞內含有去氧血紅蛋白,使T2縮短,T2加權像上呈低信號強度,而在T1加權像血腫的信號與腦實質信號強度相仿。在亞急性期,在 T1和 T2加權像上均為高信號影。早期慢性硬膜下血腫信號強度和亞急性期相仿。隨著時間的推移,高鐵血紅蛋白繼續氧化變性,一變成血紅素,血紅素是一種低自旋,非順磁性的鐵化合物,T1時間長於順磁性的高鐵血紅蛋白,因此在T1加權像信號強度低於亞急性期,由於蛋白含量仍高,其信號強度仍高於腦脊液,在T2加權像,血腫為高信號。 低密度的硬膜下血腫應和蛛網膜下腔擴大和硬膜下水腫鑒別。 硬膜外血腫 硬膜外血腫發生於硬膜外腔內。占顱內血腫25%-30%,主要以急性發生為主,佔86%左右,有時並發其他類型血腫。一般發生在著力點及其附近,經常伴有骨折。由於骨折損傷腦膜中動脈引致硬膜外血腫佔3/4,其次是損傷靜脈竇、板障靜脈、導靜脈而導致血腫。因此可根據骨折線通過腦膜血管和靜脈竇的部位來判斷血腫部位。故此,硬膜外血腫最好發部位為顳頂區,其次為額頂矢狀竇旁,可單側或雙側。 血腫開始為新鮮血液和血塊,幾天後血塊液化並被逐漸吸收,周圍有薄層肉芽組織形成,l個月左右形成肉芽包膜,內含血塊液化之液體,混有柔軟凝塊,有的可機化成固體。 一般常有明顯外傷病史,伴有顱骨骨折損傷血管而出血,尤其是動脈性出血,因此病程多為急性或亞急性,慢性極少,故傷後昏迷較深,持續時間較長。有明顯顱內壓增高改變和生命體征表現,如頭痛、惡心、嘔吐,呼吸、脈博緩慢,血壓升高。同時,神經系統定位征一般較明顯,如出現中樞性面癱、失語、肢體癱瘓等,如不及時清除血腫,會出現腦部症狀、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等,嚴重危及病者生命。 1.CT表現: 硬腦膜外血腫絕大多數(85%)都有典型的 CT特點:在顱骨內板下方有雙凸形或梭形邊緣清楚的高密度影,CT值40HU-100HU;有的血腫內可見小的圓形或不規則形的低密度區,認為是外傷時間太短仍有新鮮出血(較凝血塊的密度低),並與血塊退縮時溢出的血清混合所致;少數血腫可呈半月形或新月形;個別血腫可通過分離的骨折縫隙滲到顱外軟組織下;骨窗位常可顯示骨折。此外,血腫可見佔位效應,中線結構移位,病變側腦室受壓,變形和移位。靜脈源形硬膜外血腫因靜脈壓力低,血腫形成晚,CT掃描時血腫可能溶解,表現為略高密度或低密度區。少數病人受傷時無症狀,以後發生慢性硬膜外血腫,這時作增強後掃描可顯示血腫內緣的包膜增強,有助於等密度硬膜外血腫的診斷。 2.MRI表現: 血腫發生的部位多位於直接接受暴力的位置,多有局部骨折,頭皮血腫,一般血腫較局限,不超越顱縫的界限。硬膜外血腫的形態改變和CT相仿。血腫呈雙凸形或梭形,邊界銳利,位於顱骨內板和腦表面之間。血腫的信號強度改變,與血腫的期齡有關。急性期,在T1加權像,血腫信號與腦實質相仿。在T2加權像血腫呈現為低信號。在亞急性和慢性期,在T1和T2加權像均呈高信號。此外,由於血腫佔位效應,患側腦皮質受壓扭曲,即腦回移位征。與顱骨內極距離增大,腦表面(皮質)血管內移等提示腦外佔位病變徵象,得出較明確診斷。 需與硬膜下血腫呈梭形高密度鑒別。 一般來講,主要依據出血量,一般是在幕上腦出血的時候,推薦出血50毫升以上可以考慮開顱,幕下10毫升就可以了。 還要考慮出血的原因,高血壓出血就需要開顱。但是由於抗凝葯物、抗血小板葯物引起的出血就不應該手術。而且還要考慮病人的全身狀況,一般狀況差的也不要手術。第三,考慮病人的年齡,適應症是綜合考慮不是單一考慮。

㈥ 顱內血腫的檢查

1.硬腦膜外血腫
CT檢查,若發現顱骨內板與腦表面之間有雙凸鏡形或弓形密度增高影,可有助於確診。CT檢查還可明確定位、計算出血量、了解腦室受壓及中線結構移位以及腦挫裂傷、腦水腫、多個或多種血腫並存等情況。
2.硬腦膜下血腫
硬腦膜下血腫是指出血積聚於硬腦膜下腔。是顱內血腫中最常見者,常呈多發性或與別種血腫合並發生。
(1)急性硬腦膜下血腫CT檢查顱骨內板與腦表面之間出現高密度、等密度或混合密度的新月形或半月形影,可有助於確診。
(2)慢性硬膜下血腫CT檢查如發現顱骨內板下低密度的新月形、半月形或雙凸鏡形影像,可有助於確診;少數也可呈現高密度、等密度或混雜密度,與血腫腔內的凝血機制和病程有關,還可見到腦萎縮以及包膜的增厚與鈣化等。
3.腦內血腫
CT檢查,在腦挫裂傷灶附近或腦深部白質內見到圓形或不規則高密度血腫影,有助於確診,同時亦可見血腫周圍的低密度水腫區。
4.腦室內出血與血腫
CT檢查,如發現腦室擴大,腦室內有高密度凝血塊影或血液與腦脊液混合的中等密度影,有助於確診。
5.遲發性顱內血腫
指顱腦損傷後首次CT檢查時無血腫,而在以後的CT檢查中發現了血腫,或在原無血腫的部位發現了新的血腫,此種現象可見於各種外傷性顱內血腫。確診須依靠多次CT檢查的對比。

㈦ 關於顱內出血、血腫的法醫學鑒定

顱內血腫一般是做傷情鑒定時所要用到的參考標准,這種鑒定一般是受傷時間短,對受傷結果損傷有個判定標准,來看對致傷人怎麼處置.所以這個時候腫內的血腫只能靠客觀的影像學檢查來實現,量它的面積以及受壓情況來衡量傷的輕重.在這個時候如果用臨床表現來看,一是顱內傷的發展變化不是那麼快,只能在受傷短時間內沒有出現相應的臨床症狀,二是顱部損傷後基本都會出現頭暈頭痛精神不好等症狀,在短時間內無法甄別.
而對於傷殘鑒定的過程中,因為損傷時間已過去很長時間了,標准內你不會找到顱內血腫這一個標准,而是用具體的顱內損傷後遺症來評級
說的有點亂 都是我自己寫的 不知道你能不能看明白 我也是自己的看法 不一定對 有機會一起探討 本人鑒定所小法醫一枚

㈧ 外傷性顱內血腫分類

根據血腫的部位可以分為硬膜外血腫、硬膜下血腫和腦內血腫。硬膜外血腫,血腫積存在硬膜外和顱骨之間。硬膜下血腫,血腫積存在硬腦膜下和軟腦膜之間。腦內血腫,血腫積存在腦組織之內。

按時間來分類,如果血腫形成的時間在3天之內,稱為急性的顱內血腫。如果血腫形成時間在3天到3周之內,稱為亞急性顱內血腫。血腫時間在3周以上,稱為慢性血腫。

顱內血腫診治注意事項

當血腫比較大,或已經明顯出現腦疝表現時,顱內壓已嚴重增高,在立即准備手術的同時,快速靜脈滴注20%甘露醇250ml,通過脫水使腦體積減小,以暫時緩解顱內壓增高,減輕腦乾和全腦受壓,避免或減輕腦組織不可逆的損害。

血腫小,無明顯腦受壓和顱內壓增高表現,採用非手術療法的患者,以及清除血腫術後的患者,可用抗纖溶芳酸200mg靜脈注射,或加入輸液中靜脈滴注,一日總量不超過600mg。或用止血敏250~500mg靜脈注射或肌肉注射,每日2~3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顱內血腫

㈨ 顱內出血 有何症狀

頭部外傷後,是可能引起顱內血腫的,多由顱骨沖擊傷,或骨折,引起動靜脈破裂出血而造成。
顱內血腫從起病急緩上可分為急性顱內血腫(傷後3小時~3天內)、亞急性(3周內)或慢性(3周以上)顱內血腫。
從出血的部位可分為硬膜外血腫、硬膜下血腫和腦內血腫等。
急性顱內血腫多伴有顱骨損傷,腦挫傷等,傷後多出現昏迷、或有明顯的顱壓增高表現,如頭痛、嘔吐、煩燥、嗜睡、脈搏緩慢而血壓升高、眼結膜水腫等。
特別是亞急性與慢性硬膜下血腫,可逐漸形成,多數僅有頭部輕傷;由於出血緩慢,患者在傷後一段時間可無明顯症狀,隨著出血量的增加,傷者可逐漸出現顱壓增高症狀與意識障礙等,所以需要密切觀察。
CT是診斷顱內血腫的可靠方法。
對於頭部外傷的病人,在急性期(1周內)應卧床休息,減少活動,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如定時觀察瞳孔、呼吸、脈搏、血壓、和意識等生命體征的變化;對頭痛、頭暈等一般症狀,可對症葯物治療,如有頭痛加重、嘔吐、及精神意識變化,應及時檢查處理。
在急性期過後,如頭痛、頭暈等症狀逐漸減輕,精神好轉,脈搏、血壓等生命體征平穩,復查CT無異常改變,說明傷後病情基本穩定。

㈩ 顱內血腫有何臨床表現

外傷性顱內血腫是嚴重的繼發性腦損傷.常引起顱內壓增高導致腦嫡而威脅生命。血腫常與原發性腦損傷相伴發生,也可單獨發生。按血腫的來源和部位可分為:硬腦膜外血腫、硬腦膜下血腫、腦內血腫。按傷後至血腫症狀出現的時間可分為:急性血腫(三天內)、亞急性血腫(三天以後到三周)、慢性血腫(三周以上),另還有遲發性血腫。(一)硬膜外血腫 ①典型表現是傷後昏迷—清醒—昏迷,即出現中間清醒期或中間好轉期,在中間清醒期病人有頭痛、煩躁、惡心、嘔吐、反應遲鈍;抽搐等症狀。但如果病人原發腦損傷輕,可無原發昏迷,表現為開始清醒、逐漸出現昏迷並加重;如果原發腦損傷較重或血腫形成較快,可無中間清醒期,表現為傷後昏迷,逐漸加深。②瞪孔改變為患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為小腦菜切跡壓迫動眼神經所致。②血腫對側肢體癱瘓、肌張力增高、膜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為腦嫡形成所致,如不及時治療進入腦癌晚期,出現雙膛散大,病理性呼吸或去大腦強直等表現。④硬膜外血腫多發生於運動區及其附近,可出現中樞性面癱、運動性失語等,位於矢狀竇旁血腫可出現下膿單癱,顱後窩血腫可出現眼球震額和共濟失調等。⑤生命體征改變常為進行性血壓升高、心率減慢,額區硬膜外血腫因先經歷小腦募切跡癌再出現忱骨大孔瘡,故嚴重呼吸障礙發生稍晚。額區及枕區硬膜外血腫可直接發生枕骨大孔癌,可迅速發生瞳孔散大、呼吸驟停。(二)硬膜下血腫 ①意識障礙嚴重,昏迷進行性加重,因為大多數都存在腦挫裂傷和繼發性腦水腫並存,致使原發腦損傷的昏迷與繼發性血腫所致腦瘡昏迷相重疊,故無中間清醒期和好轉期。單純性或亞急性血腫少見,由於原發腦損傷輕,則可有中間清醒期;②顱內壓增高症狀明顯,表現為呼吸減慢、脈搏緩緩而宏大有力,血壓上升,由於病人處於昏迷中,常有噴射狀嘔吐和躁動;②神經損害體征多見,腦挫裂傷及血腫壓迫均可造成中樞性面癱及偏癱,有時發生局灶性癲癇,腔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④腦dJ症狀出現快,急性硬膜下血腫瞳孔一側先有散大,光反射消失,很快兩側散大,出現去大腦強直或病理性呼吸;③伴有蛛網膜下隙出血表現,常有發熱、項強等。(三)腦內血腫 常發生於腦挫傷的基礎上,最常為急性型。1.傷後多呈現持續性昏迷或昏迷程度逐漸加重,中間清醒或好轉期較少腦室者,意識障礙更加明顯。2.顱內氏增高症狀。3.腦局灶性症狀,位於運動區、語言區和其鄰近的血腫,多有偏癱、失語,有時產生局灶性癱癰。腦內血腫與急性硬腦膜下血腫相似,單憑臨床表現難以與其他血腫區別,頭顱盯掃描可確診。(四)後顱凹血腫 後顱凹dL腫包括硬腦膜外、硬腦膜下及小腦內血腫等類型,見於枕部直接暴力傷。出血來源有棧竇或乙狀竇、腦膜後動脈及板障血管等。急性後顱凹硬膜外血腫,病情凶險,又往往缺乏特徵,易於誤診。提高對此病的警惕性,實為早期診斷之關鍵。1.多由枕部著力的外傷引起,常有枕骨骨折,造成的血腫以硬腦膜外者最多。2.呈急進發展,傷後持續昏迷,顱內壓增高症狀明顯。3.可有腦干及小腦受壓症狀。4.易發生枕大孔癌。(五)多發性顱內血腫 可是同一部位不同類型(如額部硬腦膜內、外血腫),不同部位同一類型(如兩側頹部硬腦膜外血腫)或不同部位不同類型(如左頂硬腦膜外血腫及右額硬腦膜下血腫)。1.傷後持續昏迷,井常繼續加深t少有中間清醒期。2.顱內壓增高症狀明顯,病情發展快,腦嫡出現早。3.常是撞擊傷和對沖傷的結果,定位體征不能以單一部位的血腫來解釋。

閱讀全文

與不同部位顱內血腫鑒別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酷派感應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48
手機uc瀏覽器版本查看方法 瀏覽:284
研究中國股市的有效性問題的方法 瀏覽:658
天然氣洗澡的使用方法 瀏覽:790
工業鹽使用方法 瀏覽:143
鍛煉基礎腹肌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201
介入方法是什麼意思 瀏覽:645
汽車阻尼器的安裝方法 瀏覽:153
論文設計並運用相關研究方法 瀏覽:558
js封裝的方法如何在頁面內調用 瀏覽:539
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種類 瀏覽:950
腰間盤如何鍛煉方法 瀏覽:608
過河的簡單方法 瀏覽:588
傳播研究方法教材 瀏覽:283
骨科治療腱鞘炎的方法 瀏覽:597
電腦突破網路限速的方法 瀏覽:159
溶液中鋰離子濃度檢測方法 瀏覽:163
紅杉樹樹皮的食用方法 瀏覽:732
剔除離散值計算方法 瀏覽:623
seo有哪些重要的方法 瀏覽: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