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簡短的物理學習方法20條
學物理,第一是把公式、概念背的滾瓜爛熟,這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背的時候眼看、口念、手抄,讓各個感官都收到刺激,以多種方式作用於大腦,這樣記得快、牢。還得特別注意公式的特殊性,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不要搞混。比方說E=KQ/r2 只適用於求真空點電荷的場強,我試過:平行板電場的場強用它來求保證錯。考試時用錯公式是最冤枉、最徒勞無益的,就象出差時坐錯了火車,怎麽開也到不了目的地。
第二多做題,不是傻做,而是大海里撈「針」。物理題的每種類型都有典型代表的題。象完全非彈性碰撞的題型就老是子彈打木塊,不然就改成打沙袋什麽的,換湯不換葯。可這種題又重要,考試常有。費點力氣搞清楚它,再多做幾道相似的題,把解題思路記住,就行了。
第三,熟不一定能生巧,關鍵是做題後得歸納總結記憶。有些常見題的答案應該背下來;如「在高坡上滾下一球,球沿光滑斜坡進入豎直圓環,恰好通過最高點,求坡高。」答案是5/2R(R為圓環半徑)。又如:「水平釋放單擺,求擺錘通過最低點時繩對它的拉力。」答案是3mg ……這些題往往是在選擇填空中出現,並不要求過程,記住答案隨手填上就可以節省大量時間去攻克難題。
第四,物理題復雜、靈活,雖然已做了不少題,考試時肯定還有大量是「不認識」的。這是不能慌,先給它「相面」——象找人要從市到區到街道到門牌一樣,做題也得逐步縮小范圍最終確定。只要做到循序漸進、思路清晰,切忌煩躁,或是沒頭蒼蠅般亂撞,想起什麽寫什麽。對於確實沒轍的題,那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它去吧,撤出來攻別的題,別死鑽一點就了全局。
第五,學習得注重實效。有的同學為了應付老師家長「做」了大量題,可最後全沒記住,與其這樣白費時間倒不如少做點,哪怕只做一道就會一道記住一道,考試就能拿到一道題的分數。否則就算劃拉幾千幾萬道題也是海市蜃樓里的泉水,不能真正解渴。
最後是物理實驗,千萬別覺得「就是玩」。要把器材、目的、原理、操作、計算、結論全記住,自己動手有助於記憶。老師強調的注意事項、常見錯誤原因及排除方法等等往往是考試熱點,務必掌握牢靠。
一)三個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規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關於基本概念,舉一個例子.比如說速率.它有兩個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如在勻速圓周運動中),而速度是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指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關於基本規律,比如說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有兩個經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義式,適用於任何情況,後者是導出式,只適用於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情況.再說一下基本方法,比如說研究中學問題是常採用的整體法和隔離法,就是一個典型的相輔形成的方法.最後再談一個問題,屬於三個基本之外的問題.就是我們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總結出一些簡練易記實用的推論或論斷,對幫助解題和學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如,"沿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降低";"同一根繩上張力相等";"加速度為零時速度最大";"洛侖茲力不做功"等等.
(二)獨立做題.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要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物理過程.要對物理過程一清二楚,物理過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題的隱患.題目不論難易都要盡量畫圖,有的畫草圖就可以了,有的要畫精確圖,要動用圓規,三角板,量角器等,以顯示幾何關系. 畫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更精確地掌握物理過程.有了圖就能作狀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狀態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間斷的,而動態分析是活的,連續的.
(四)上課.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思或盡量少走思.不要自以為是,要虛心向老師學習.不要以為老師講得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復習,鞏固.盡量與老師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則就等於是完全自學了.入門以後,有了一定的基礎,則允許有自己一定的活動空間,也就是說允許有一些自己的東西,學得越多,自己的東西越多.
(五)筆記本.上課以聽講為主,還要有一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課後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筆記本不只是記上課老師講的,還要作一些讀書摘記,自己在作業中發現的好題,好的解法也要記在筆記本上,就是同學們常說的"好題本".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筆記本要進行編號,以後要經學看,要能做到愛不釋手,終生保存.
(六)學習資料.學習資料要保存好,作好分類工作,還要作好記號.學習資料的分類包括練習題,試卷,實驗報告等等.作記號是指,比方說對練習題吧,一般題不作記號,好題,有價值的題,易錯的題,分別作不同的記號,以備今後閱讀,作記號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七)時間.時間是寶貴的,沒有了時間就什麼也來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時間,而利用時間是一門非常高超的藝術.比方說,可以利用"回憶"的學習方法以節省時間,睡覺前,等車時,走在路上等這些時間,我們可以把當天講的課一節一節地回憶,這樣重復地再學一次,能達到強化的目的.物理題有的比較難,有的題可能是在散步時想到它的解法的.學習物理的人腦子里會經常有幾道做不出來的題貯存著,念念不忘,不知何時會有所突破,找到問題的答案.
(九)知識結構.要重視知識結構,要系統地掌握好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把零散的知識系統起來.大到整個物理的知識結構,小到力學的知識結構,甚至具體到章,如靜力學的知識結構等等.
(十)數學.物理的計算要依靠數學,對學物理來說數學太重要了.沒有數學這個計算工具物理學是步難行的.大學里物理系的數學課與物理課是並重的.要學好數學,利用好數學這個強有力的工具.(十一)體育活動.健康的身體是學習好的保證,旺盛的精力是學習高效率的保證.要經常參加體育活動,要會一種,二種鍛煉身體的方法,要終生參加體育活動,不能間斷,僅由興趣出發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地搞體育活動,對身體不會有太大好處.要自覺地有意識地去鍛煉身體.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能以減少睡覺的時間去增加學習的時間,這種辦法不可取.不能以透支健康為代價去換取一點好成績,不能動不動就講所謂"沖刺","拼搏",學習也要講究規律性,也就是說總是努力,不搞突擊.
⑵ 學習方法(簡短的)
針對不同功課的特點,採用不同的學習方法。數學,邏輯性強而又抽象,所以要開動自己的抽象思維能力,認真聽講,勤動腦筋,多做練習,且弄懂各種題型的特點及相應的解題方法和步驟,解題技巧非常重要。而英語,主要是多記單詞,多記句法、語法,多聽錄音,培養聽力和語感,另外經常大膽地開口說和練。語文除了學習好課文外,要加強課外閱讀,提高理解能力和寫作水平,掌握各種情景的描寫和描繪。對於思想品德和歷史呢,主要在於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找到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加以背誦。
⑶ 如何尋找學習方法,要簡單一點的,容易懂的。
上課認真聽講,課後多練習。
數學:
課本上講的定理,你可以自己試著自己去推理。這樣不但提高自己的證明能力,也加深對公式的理解。還有就是大量練習題目。基本上每課之後都要做課余練習的題目(不包括老師的作業)。數學成績的提高,數學方法的掌握都和同學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分不開的,因此.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包括:聽講、閱讀、探究、作業.聽講:應抓住聽課中的主要矛盾和問題,在聽講時盡可能與老師的講解同步思考,必要時做好筆記.每堂課結束以後應深思一下進行歸納,做到一課一得.閱讀:閱讀時應仔細推敲,弄懂弄通每一個概念、定理和法則,對於例題應與同類參考書聯系起來一同學習,博採眾長,增長知識,發展思維.探究:要學會思考,在問題解決之後再探求一些新的方法,學會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甚至改變條件或結論去發現新問題,經過一段學習,應當將自己的思路整理一下,以形成自己的思維規律.作業:要先復習後作業,先思考再動筆,做會一類題領會一大片,作業要認真、書寫要規范,只有這樣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學好數學.總之,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小的細節注意起,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進而培養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把數學學好.
語文:
學習實際上就是提高語文素質和語文能力的一個過程。那就是他們閱讀量大、閱讀范圍廣,而且一邊讀一邊寫,經常寫讀後感。 讀,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可以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也是一個積累語文基礎知識和作文素材的手段。寫出來的文章也不會空洞乾巴,而是洋洋灑灑,言之有物了。 寫,在作文方面。雖然說,文無定法,但是作文還是講究一點「法」的。應試作文與平時寫的文章是有區別的。平時寫的文章,我們是去「品味」,而應試作文往往是瀏覽的。瀏覽與品味就有了質的區別。所以寫應試作文非注意一點應試技巧不可。比如文章開頭,單刀直入,開宗明義,一開篇先讓讀者明白你在寫什麼,這點很重要。否則,看了半天了,讀者還雲里霧里,不知道你要說什麼。這怎麼可以呢?文章主體部分一定要圍繞中心去寫,一定要言之有物,這些最起碼的要求必須做到。到了結尾部分,對所要表達的主旨最後再強調一次,加深一下讀者的印象。這樣,一篇文章也就大功告成了。 最後,再提一個建議:充分地利用課文。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讀」,只要廣泛地閱讀就可以了。但是,讀課文有讀課文的好處。第一,課文是你的無聲的老師。我們在讀文章的過程中,對「寫了什麼」「怎麼寫的」,思考的正確與否呢?如果無人請教,我們將無法確定。可是如果我們去讀課文,就不會存在這些問題。每篇課文都有閱讀指導,課文之後還附有一些注釋,它們可以給我們解疑答惑,幫助我們積累知識。綜上所述,我想只要堅持了讀和寫,一定可以提高語文能力和素質。
英語:
英語是一種語言,語言運用的最高境界就是四會——聽說讀寫,因此相應的,要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很多同學在學英語的時候往往只是用了眼睛、或者用了手、用了嘴、用了耳,用了某一個器官,而沒有想到在一個單位時間裡面,其實可以五官並用,這樣的話可以提高自己學習英語的效率。
我覺得朗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讀的過程中既訓練了聽力,又提高了閱讀水平,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對英語的語感。語感是在面對英語試題時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有時它是說不清楚的,但往往就是這種能力使我們在考試中能夠解決一些棘手的問題。英語的學習應該在平常的生活中見縫插針。僅僅利用在課堂上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在課後投入大量的時間以鞏固和完善。另外,就是我們的朗讀材料,不僅僅局限於課文,可以讀很多的東西,比如說一些英文雜志、英文報紙。而且這些雜志報紙上文章的內容和課文不同,經常會遇到一些生詞,是平常的課堂上可能遇不到的,但是在高考中可能會遇到,所以我們在面對生詞的時候,就可以搜索以前的一些積累。
1.堅持不懈,從不間斷。每天至少看 15-20 分鍾的英語,早晨和晚上是學英語的最好時間。
2.方法要靈活多樣。一種方式學厭了,可以變換其他的方式,以便學而不厭。
3.上下相連,從不孤立。記憶英語要結合上下文,不要孤立的記單詞和短語,要把握句中的用法。
4.熟記常用語,確保准確無誤。把常用的交際用語背熟,熟能生巧。
5.盡量用第一人稱來記憶習慣用語和句型,以便記憶牢固。
6.多方位多角度來學英語。經常讀報、聽廣播、看外語電影、聽外語講座、讀課本和別人交談等方式來練習英語。
7.敢於開口說英語,不要怕說錯。只要敢說,就一定能學好。
8.要創設情景,加強交際訓練。語言的運用離不開場景的強化訓練,只有交際,才能學好。
9.勤奮和持續堅持。.多背,課文範例,背得越多越好,越熟越好;大多數人學不好英語根本的原因是懶惰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10.把英語當成一門聲音而不是文字來學。英語首先是一門聲音,敢說,加入英語學習,天天說,大膽說,大聲說,不怕錯,錯了及時糾正。
11.建議從學單詞開始就聽音背單詞,建立起人對英語單詞聲音形象的條件反射能力。
政治:
1、大膽質疑,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學起於思,思源於疑」。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線,是學生的內驅力,是探索與創新的源頭。加強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即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2、整體把握,理清課本內容層次:把繁雜、冗長的知識一層一層地進行梳理,猶如剝洋蔥一樣,將所學的知識梳理出層次,然後從整體上把握這些知識層次。將其組成一個有意義的整體,這就是所謂的「先放後收」。
3、簡要概括,把課本由厚變薄:這要求學生建立在整體把握課本的基礎上,領會其精神實質。可先對一節或一段內容進行歸納,用一兩句話,一兩個字概括。隨著學習歸納能力的提高,逐步發展為對一課,一章的概括。
4、抓住線索,清晰知識的發展脈絡:如果知識是珍珠,那麼線索就是將珍珠串起來的那根線。學生要去發現所學知識的線索,抓住了線索就抓住了所學知識的脈絡。在自學中要注意「三大問題」,即先講是什麼,後講為什麼或重要性,最後講怎麼樣。
5、劃出關鍵詞,突出知識核心結點:線索是學習內容的「網」,關鍵詞則是這張網中的「結點」。在知識學習中,要求學生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將知識高度壓縮在認知結構中,再應用時依據線索,快速檢索出關鍵詞,由此引出自己所學的知識。
6、寫讀書筆記,進一步內化所學知識:學生自學完一節或一課後,寫出自己的讀後感,體會,或者對課本進行評述,如果能長此以往,堅持下去那就真正達到了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學生的理論水平及運用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較大提高。
地理:
作為一門學科,學法上有著與其他學科許多共同點。如:科學的學習態度;勤動腦、勤動手、勤動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同時還有它獨特的學法。其實我們一直強調的就是科學的學習方法的思維方法。
一、地理學習的靈魂——地圖的利用
1、學會分類地圖包括日照圖、統計圖表、地形剖面圖、地質圖、地理景觀圖、地理原理示意圖、地理漫畫圖、地理數據圖、地理結構圖、地理等值線圖等。
2、學會讀圖①先讀圖的主題②看清圖例③注意細節④聯系實際
3、學會變圖①圖圖轉換(剖面圖轉換為平面圖)②圖文轉換
4、學會用圖①用圖歸納總結地理規律或特點②用圖記憶中國地理:可看這幾方面的地圖,即:中國政區圖、中國地形圖、中國氣候圖(氣溫、降水量)、中國水系圖、中國資源圖(森林、礦產、水能、旅遊資源等)、中國農作物分布圖、中國工業分布圖、中國人口、民族、城市、商業中心圖、中國交通圖、中國自然保護區圖等。逐一看圖、記圖,甚至畫圖,中國地理的基本知識就掌握了。學習世界地理:
1、要在十條線上下功夫(五條經線、五條緯線)。
2、找出十條線穿過地區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
3、在經緯度跨度不超過十度范圍內描一幅輪廓圖,說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並問一個為什麼?這樣你會發現你開始「腦」中有「圖」,「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單調的文字。
二、地理學習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綱據本,掌握地理原理、規律
①先將書讀厚:在書上作讀書筆記,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點
②再將書讀薄:將知識整理歸納形成主幹,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
2、利用課本,學會舉一反三做到舉一反三,尋找同類地理事物的一般特點和規律。
3、利用課本總結和歸納,掌握地理學習的規律。如:
區域地理(大洲或國家):位置、范圍、人口、地形、氣候、河湖、資源、工農業、交通、城市。
相信經過努力,同學們一定會喜愛地理並學好地理的。
歷史:
並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解決問題的。歷史更需要的還是理解。復習時關鍵是要反復地看書,在反復中提高。書才是最根本的。離開書本談能力是不現實的。
在讀每一節的內容時,要想想在一個歷史事件之前之後都發生了些什麼事,它們之間有沒有什麼內在的聯系,能夠說明什麼歷史道理,也可進行歷史事件間的橫向縱向的比較。例如,某兩場政變或兩種政策之間有什麼異同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異同,說明了什麼。分析異同點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從背景、性質、影響等幾個固定的版塊去想。經常這樣思考,對不同的歷史現象,就可以較准確地分析出它們的實質,無論碰到什麼題都能迎刃而解。這是讀書時要注意的問題。書本絕不僅僅是讀過即可的,光記住一些時間、地點、事件是沒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歷史思維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後的東西。相信你不久就會發現,歷史是越讀越有味的。
總之,是個積累的過程,你了解的越多,學習就越好,所以多記憶,選擇自己的學習方法。祝學習成功!
⑷ 有什麼學習方法
1.主動學習
無需老師和家長督促就能主動進入學習狀態,這對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是不太容易的。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習慣,需要家長以身作則,為孩子做表率,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讓孩子感受到積極主動學習帶來的愉悅感和自信心。
2.有效率地學習
要在規定的時間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把每個規定的學習時間分成若干時間段,根據學習內容,為每個時間段規定具體的學習任務,並要求自己必須在一個時間段內完成一個具體的學習任務。
這樣做,可以減少乃至避免學習時走神或注意力渙散的情況,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在完成每個具體學習任務後,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悅,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時間段的學習中去。
3.提前預習
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課上學習效率,有助於培養自學能力。預習時應對要學的內容,認真研讀,理解並應用預習提示、查閱工具書或有關資料進行學習,對有關問題加以認真思考,把不懂的問題做好標記,以便課上有重點地去聽、去學、去練。
4.上課注意力集中
上課時,老師不僅用語言傳遞信息,還會用動作、表情傳遞信息,用眼神與學生交流。因此,學生上課必須盯著老師聽,跟著老師想,調動所有感覺器官參與學習。能否調動所有感覺器官學習,是學習效率高低的關鍵性因素。上課要做到情緒飽滿,精力集中;抓住重點,弄清關鍵;主動參與,思考分析;大膽發言,展示思維。
6.不懂就問,不要恥於向別人請教
學習要嚴肅認真、多思善問。「多思」就是把知識要點、思路、方法、知識間的聯系、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等認真思考,形成體系。「善問」不僅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還要虛心向老師、同學及他人詢問,這樣才能提高自己。要知道「最愚蠢的問題是不問問題」,應該養成向別人請教的習慣。
7.及時復習,鞏固新學知識
對於低年級的小學生,可以讓孩子通過寫、讀、背的方式把當天學過的內容復習一遍,或者每天晚臨睡前,把老師一天講過的內容在大腦中過一遍。遇到當天有疑惑或沒有解決的難點,家長一定要在當日幫孩子解決,不要留「後患」。此外,除了日復習外,也要讓孩子養成周復習、單元復習的習慣,一旦孩子嘗到甜頭後,他就會喜歡上復習,那麼養成復習的好習慣也不難了。
⑸ 最好的學習方法是什麼(簡便點啊)
上課專心聽課,做筆記;回家後乖乖做作業,閑空時看看書,背背重點內容。當然最關鍵的就是要理解課本,理科需要理解和做題,盡量不要死記硬背
⑹ 學習有哪些比較簡單的方法
首先要勤奮的態度這是必須得哪怕是天才也一樣的。另外要提高預習、聽講、復習的效率 接下來我說說記憶 我覺得記憶的時候有這幾個方面需要注意:(先天智力因素除外) 一:記憶的時候要頭腦清醒心情愉快保持自信。告訴自己就我這智商背這些還不是小菜一碟。 二:排除一切干擾記憶學習的因素讓自己一心一意 三:周圍要有足夠的空氣 四:多感官記憶。就是眼看、耳聽、口讀、手寫、 五:定期鞏固練習把握遺忘規律也就是重復. 六: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先理解後記憶。背誦時注意歸納總結思考條理化記憶 七:良好的睡眠和飲食營養與適度的鍛煉身體也有助於提高綜合智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勞逸結合這是文武之道。 八:多反思自己的對與錯好與壞,多和老師同學交流請教 另外我要說明,不要相信市面上買的所謂增強記憶力的各種產品。有的甚至還冠以學習方法之名來欺騙廣大學生。腦子越用越靈活。還有什麼不會的可以繼續提問。
⑺ 有什麼簡單有效的學習方法
胡適曾說:無目的讀書是散步而不是學習。合上書只對書中一些顛覆自己世界觀的內容有印象,其它的內容就隨著時間的流逝徹底消失了。沒有掌握一定的讀書方法,效率便會大打折扣。相同的時間與其淺嘗輒止的皆有涉獵,不如多加思考最終生成屬於自己的方法論。
5:輸出思維導圖
讀書的目的有很多,可以是拓寬我們的思維,也可以是帶領我們去體驗不同的人生等等。讀書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讓我們生活得更好,如何將書中的知識化為己用是關鍵。及時的輸出,是掌握一本書的關鍵,在這里我推薦大家可以做思維導圖。輔助工具:馬克筆 熒光筆 便利貼
碎片時間:
一直覺得碎片化的時間真的非常不適合讀書,很難真正的靜下心來體會一本書的邏輯感,很難真正讀進作者的內心世界。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方法是「耳朵讀書法」——聽書。聽說適合的環境是上下班的途中、吃飯,以及跑步鍛煉身體的時候。尤其是運動的時候,聽書簡直就是一種享受,同樣的時間既鍛煉了身體,又學到了知識,何樂而不為呢。「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除了聽書碎片化的時間建議大家用來鞏固復習自己的讀書筆記。
輔助工具:耳機(推薦藍牙耳機)
這就是目前我的讀書方式,從時間的效果來看效率提升了一大截,希望對您也有幫助,更希望你也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讀書方式。
最後用網上流行的一句話結束今天的分享:你現在的氣質里,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這,或許就是我們讀書的意義,願我們都可以在書中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