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學前語言障礙的鑒別方法

學前語言障礙的鑒別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03 08:50:05

❶ 兒童語言障礙

不是病,是腦部的語言系統發育過慢,可以平時多教孩子說話。

家庭自測兒童語言能力量表年齡語言能力發展

1歲~1歲半①能夠理解簡單的句子,如「好了嗎?」「沒有了嗎?」等等。②能夠開口說簡單的話,如爸爸、媽媽、再見等等。

2歲①能夠認識並且指出兩種以上的顏色。②能夠認識並指出物品和身體部位等。③能夠說動賓結構的、由三個字組成的句子,如在哪裡、在這里、在那裡等等。

3歲①能夠理解性別(這點根據不同的孩子略有所不同)。②能夠使用表達時間的詞,如過去、現在和將來等。③能夠說自己的姓名。④會講述簡單的經歷。

3歲半掌握了一定的連詞和關系詞,能夠使用「而且」、「因為」和「所以」等。

4歲①能夠理解各種方位,如上、下、前、後、左、右等。②能夠認識抽象名詞的概念,如動物、水果等簡單抽象名詞,並會進行歸類。③基本能夠發出母語中所有的音。④能夠模仿句子,並且說長句子。

4歲半能夠認識名字和名稱。

5歲①能夠理解反義詞,如冷和熱等。②能夠比較自主地表達他想好的事情,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想法。③會朗讀句子。

6歲①知道自己的生日。②能夠閱讀小人書。③會打電話。④會使用問候語。⑤掌握實用對話,而且與成人的用語接近。⑥對於聽到的話感覺有疑問,便會主動提問。⑦具有用完整的疑問句提問的能力,比如「我為什麼要去奶奶家?」

6歲半能夠講一個完整的故事。

7歲說話、講故事等不再依賴圖畫書

語言障礙是困擾幼兒智能發展的一大症結,而學前期又是兒童語言障礙的高發年齡段。

患語言障礙的孩子一般在3歲左右才會表現出各種症狀,而且,3歲之後也有發病的可能性。

測試:您的孩子有語言障礙嗎?

如果您發現孩子說起話來總是語焉不詳、結結巴巴;如果您總是找不到孩子為什麼說不好話的原因,那麼測試一下,看看孩子有沒有以下的表現--

□口吃;

□說話時詞彙貧乏、不豐富;

□朗讀時有困難;

□經常混淆詞語;

□語法應用不規范。

如果孩子有以上表現,那麼孩子就可能患有語言障礙。不過,即使這樣,也不用過於焦慮。因為語言障礙也分為兩種:

正常兒童的語言障礙。生理和心理都正常健康的孩子所患的語言障礙,通常都屬於這一種,它是可以通過家長的努力,逐漸得到矯治的。特殊兒童的語言障礙。這種語言障礙比較少見,如果孩子是這種情況,就需要帶他去醫院就診。

3種正常兒童的語言障礙

正常兒童的語言障礙,常見的有以下3種:

1.假性口吃

對孩子的影響程度:★★★★

口吃,有真性和假性之分。通常來說,孩子因為模仿而引起的口吃現象,以及在他的語言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間歇性口吃現象都是假性的。一般說來,孩子患真性口吃的比率非常非常低,通常都是假性口吃。

但是,在有些情況下,孩子卻可能由假性口吃轉變成真性口吃:心理有不安全因素,如父母離婚、被人欺負等,隨著這種不安全因素的日漸加重,往往會造成假性口吃。如果大人不能夠正確對待,久而久之,這種假性口吃就會逐漸轉變成真性口吃。

有的孩子因為假性口吃,被別人恐嚇、威脅或者嘲笑諷刺等,使他對於語言表達越來越沒有自信,越來越害怕說話,逐漸演變成真性口吃。

小貼士:真性口吃一般有以下兩種情況:

有口吃家族史的孩子。

孩子長期生活在患有口吃的人群中。

孩子如果患有真性口吃就需要去醫院對他進行矯治。

2.輕度吐字不清

對孩子的影響程度:★★★

孩子在語言發展過程中出現吐字不清現象,如果他的構音器官(如聲帶)沒有問題的話,那麼常常是因為孩子的本體感(本體感是指人對自己身體的感覺。例如對大、小肌肉的控制,手--眼協調等等)比較差,大腦對聲帶、舌頭、嘴唇等肌肉控制不良,使孩子的思維快於語言,從而出現吐字不清的現象。

3.輕度詞彙貧乏

對孩子的影響程度:★★

在語言發展過程中,孩子出現詞彙貧乏的現象,不僅與他的語言理解能力有關,同時也與孩子本身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關。有些孩子,雖然在理解語言上沒有問題,但在語言表達過程中反應比較慢,所以出現詞彙貧乏的現象。

有的孩子在理解語言上有困難,在語言表達時自然就會產生障礙,表現為詞彙少、語法不正確,不能夠完整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正常兒童語言障礙的家庭葯方

1.心理治療法

適用症:假性口吃

對於那些由於心理問題而引起假性口吃的孩子,您只要找到並驅散孩子的心理原因,口吃現象就會得到緩解。

●家庭氣氛不和睦,或者家庭突然遭受變故,如父母離婚、親人去世等,都會給孩子的心靈蒙上巨大的陰影,孩子在這個時期往往容易出現語言障礙。但這種語言障礙實質上是暫時性的。這時,作為家長,您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改善家庭的氣氛,並根據情況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

●有些孩子被老師批評後,羞以啟齒,導致心理負擔不斷加重,從而出現間歇性的口吃。

由於這些孩子多數膽小、內向,恐嚇和打罵只會加重孩子的心理不安全感。最好的方法就是順勢引導孩子,在心理上安慰孩子。您可以對他說我不會怪你的、想好了再說,慢慢來,通過溫暖親切的語言與行動,緩解孩子的壓力,增強與孩子交流的親切感。

2.語言治療法

適用症:假性口吃、輕度吐字不清

您是孩子的第一個語言老師。在和孩子用語言交流時,您要特別注意,一定要口齒清楚,有抑揚頓挫。

●教育孩子時要心平氣和。

●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話語,等他把話說完後,您再提問或發表意見。

●平時經常鼓勵孩子,當他說得又完整又流暢時,哪怕只是一個句子,您也要及時表揚。

●盡可能引導孩子放慢說話的速度,語速不要過快。

●教會孩子在說話時盡量放鬆。

●孩子學說話時,教導他不要隨便停頓,掌握說話節奏,不要隨意說自然句或者破句。

3.親子說話法

適用症:輕度詞彙貧乏、輕度吐字不清

知道嗎,您對孩子說話的一大意義就是讓孩子累積大量的語言。在孩子成長的不同年齡階段,他主要通過三種語言方式來累積語言:兒向言語

在0~1歲這一年齡階段,一般都是您講得多,孩子講得少。這個時候,您應該盡可能地對孩子多說話,給他一個盡可能豐富的輸入和累積過程。

目標言語

在大人和孩子共處的場合,大人和大人之間的交流往往比較方便愉快。但這個時候,您千萬不要忽略孩子,應該讓孩子也參與到大人的談話中。

兒童言語

當您和孩子說完話,都應該給孩子一個單獨思考、獨處的空間。這個時候,孩子可以避免許多無關的刺激、干擾,一個人思考、回味。這也就是為什麼教育學家提倡讓孩子睡前聽故事的原因,這樣可以讓孩子沒有後續干擾,直接加強孩子傾聽後的記憶力。

4.「人工合成夥伴」法

適用症:輕度詞彙貧乏

如今獨生子女眾多,孩子往往缺乏溝通交流的同齡夥伴。因此,您要留心為孩子「人工合成夥伴」,換句話說,就是要盡可能製造機會,多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交流玩耍。

比如,您在參加公眾場合的宴會、聚會的時候可以帶孩子一起去;在雙休日,讓孩子到小朋友家去做客,或者邀請小朋友到家裡來玩,您也可以帶孩子去買東西、組織幾個有孩子的家庭一起出遊……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學會與人交流,消除膽小、害羞心理。

5:強化糾正法

適用症:假性口吃、輕度詞彙貧乏、輕度吐字不清

打拍子。您可以在孩子的身上或者手上有節奏地輕輕拍打,通過讓孩子感受「節奏」,訓練他掌握說話時的抑揚頓挫。

讓孩子練習繞口令。使孩子的吐字發音得以強化,並對容易發音混淆的詞語進行辨析。

給孩子閱讀散文、文學作品和詩歌。這可以讓孩子從小就多方面地感受文學作品中表達的韻律感和節奏感,同時通過不斷豐富孩子的詞彙、感受正確的發音,增強孩子的語言運用能力。

鼓勵孩子造句。讓孩子經常性地進行口頭造句練習,如讓孩子用「動聽」造句等,訓練並強化孩子的敘事性描述(敘述能力)、說明性講述(說明能力)和議論性講述(思辨邏輯能力)這三種語言思維方式。

讓孩子接受電子文化、參與電子學習(E-learning)。其實,您完全沒有必要讓孩子完全迴避視聽學習、錄音電視、網路、畫面和音樂等。只要您引導得當,就可以通過這些電子媒介,讓孩子自己參與學習,成為學習主體,並在電子學習中接受情感的共鳴。

注意:如果經過以上矯治,還是不能使孩子的情況得到緩解,那麼請帶孩子去醫院,尋求專家的幫助。

特殊兒童的語言障礙

特殊兒童語言障礙一般都發生在以下幾種生理或者心理有問題的孩子身上:

有殘疾的孩子。中度以上智力落後的殘疾兒童一般都有語言障礙問題,輕度智力落後的兒童中,也有一些孩子有語言障礙問題。

聽力有障礙的孩子。

自閉症的孩子。

腦損傷的孩子。

構音器官有問題的孩子。孩子常常出現吐字不清、錯音、發不出聲音來或者漏音等現象,這可能是由於他的構音器官,如聲帶等有問題。有聲音障礙問題的孩子。這些孩子經常出現聲音異常、嘶啞、音調不正常、聲音過高過低或者異常尖細等現象。

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它主要表現為孩子的語言能力與同齡孩子相比,明顯落後,比如6歲孩子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只相當於2歲孩子的能力,不會說句子,只會說單詞等等。

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上情況,應該盡早帶他去醫院,由專業醫生進行診治。相關鏈接

目前,在上海有專門診治兒童語言障礙門診,如果您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有疑問,可以去上海看看

發育性語言障礙(developmentallanguagedisder)是指由於發育延遲而引起的語言障礙,並不是由於聽力障礙、中樞神經系統的器質性損害及嚴重的精神發育遲緩造成的。

??本症有表達性和感受性語言障礙兩種,前者能理解語言但不能表達,後者對語言的理解和表達均受限制。

??[病因]目前病因尚無定論,可能與腦組織的某些感知覺功能,特別是精細的聽覺分辨能力損傷有關。更有人提出,可能是由於聽覺知覺、聽覺記憶、聽覺整合、聽覺理解及聽覺表達等腦功能不足所致。

??[臨床表現]以語言發育遲滯為其主要表現。1歲多還不會叫「爸爸」、「媽媽」,為了表達自己的願望、感情和需要,常藉手勢、眼神及其他動作。

??發育性語言障礙的患兒當其開始學語時,語言缺陷即顯現出來。小兒可發出一些音節,但不能組成詞,記不住普通的名詞,詞彙十分貧乏,不能用完整的句子去描述他需要的東西,因此語句十分生澀難懂。患兒對語言的學習速度很慢,常比正常兒童慢2—3倍。

??有表達性語言障礙者,語言理解尚好,但表達能力差。1歲半左右時可理解他人給他的簡單命令,例如讓他指出或去拿某種常見的物體時,小兒都可理解,並附之以行動。而感受性語言障礙的患兒則不能理解簡單的命令,不能根據語言要求指出或拿到某種物體。這類患兒能聽到聲音,但對言語卻無反應,包括父母的言語。但如給以手勢、表情,或看電視時則有情緒反應。聽力檢查雖有輕度的聽力減退,但與臨床上所見到的對語言的毫無反應卻極不相符。電測聽檢查的聽力曲線常很不穩定,波動大。因而患兒平時似乎有點聾,有時又顯得不聾。

??入學後小兒有明顯的學習困難,主要是閱讀困難,其中感受性語言障礙患兒閱讀能力更差,且常伴計算困難,常需接受特殊教育。表達性語言障礙者可在普通學校學習。

??發育性語言障礙兒在學前階段可無明顯的情緒障礙,仍然活潑、愉快。入學後由於學習困難及其他種種不便常出現焦慮、注意短暫、多動、退縮或違拗等問題。但這類兒童內在語言發育正常,可參加一些帶有創造性的游戲;也可以繪畫;並有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能很好地了解音樂的節律及音調;有完善的視覺感受及視覺—空間知覺。智力測驗操作能力正常。

??[診斷與鑒別診斷]發育性語言障礙的診斷可參考以下標准:

??1。語言發育遲緩為最主要的症狀。

??2。聽力正常,感受性語言障礙者聽力可下降,但波動性大,與其語言發育遲滯的嚴重程度極不相稱。患兒對語言可能毫無反應,而對其他聲響可有探究反應。

??3。內在語言功能發育正常,如可與布娃娃玩游戲。

??4.人際交往正常,如能以眼神對人凝視,用表情或行動表示自己的情緒與需要,對母親能表示依戀,能與其它小朋友一齊玩耍。

??5.視覺及視-空間知覺正常,音樂的了解及模仿能力正常。

??6.智力測驗時,操作分常在正常范圍內。

??7.應排除腦器質性疾病及五官疾病。

??主要與以下疾病相鑒別:

??(一)聾啞症早期嚴重失聰患兒,由於聽不到任何語音,故無法學習講話以致成為聾啞。由於這類患兒的智力、人際交往、運動功能以及操作智商等均可正常,因而常造成與發育性語言障礙在鑒別上的困難。主要鑒別點在於,聾啞兒對於語聲及噪音均無反應;部分失聰者,僅對高頻率聲音喪失反應,而對低頻率聲音及噪音等可有反應。語言障礙兒對非語言的聲音有反應。

??(二)精神發育遲緩該症特點是智能低下,其中操作智商也明顯降低。

??(三)選擇性緘默該症患兒有語言能力,但拒絕表達,在熟悉環境中可以正常交談。

??(四)發育性語言不清患兒有語言能力,僅對某些詞發音不清,造成語詞不通。其他方面無明顯異常。

??(五)嬰兒孤獨症患兒語言很少,或講自己編造的生詞使人無法理解,故需與嚴重的感受性語言障礙進行鑒別。本症除語言障礙外,尚有明顯的精神症狀,如孤癖,對周圍毫無興趣,人際交往很差,無手勢語言,對人很少凝視,不會用眼神與人交流感情,情感缺乏,對自己的母親也毫無高興的表示。內在語言喪失,有刻板的儀式性行為動作。

??【防治】主要對語言進行特殊訓練。感受性語言障礙者,重點在於訓練對語音的理解、聽覺記憶及聽覺知覺等。對表達性語言障礙者,重點在於訓練患兒模仿別人講話,父母最好也參與訓練。

??表達性語言障礙者預後良好,不經治療也可隨年齡的增長逐漸獲得語言能力,但學習可能出現困難。感受語言障礙者預後較差,專門訓練後語言能力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復。輕症患兒恢復較好,重度較差。嚴重者同時伴部分聽力損害者,幾乎不可能治癒。

兒童語言障礙媽媽關心的問題

問題1:

12~18個月的孩子只會說單詞,不會說單句,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是孩子語言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

由於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語言理解能力增長地比較快,相對抑制了他的詞彙增長速度,因此出現了表達慢、說話慢的現象,這是正常的,不必過於擔心。

問題2:

13~15個月的孩子能聽懂語言,但卻不會說話,這是為什麼?

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在語言發展過程中稱為短暫性的「相對沉默期」。孩子在這一階段出現了一種正常的發音緊縮現象,以前能發出的音在這一階段都不能發出了,他往往只用手勢和動作來表達自己。但這時,孩子的理解能力迅速地發展起來了,他不僅能理解他不能說出的詞語,也能理解大人發出的各種指令。

在這個時期,您要給孩子沉默的時間,幫助他理解和思考,不要催促、逼迫他說話。同時,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您要給孩子提供具體的情景和物體,幫助孩子理解並記憶語言交流中所指的具體內容。

問題3:

有的孩子在開口說話的時候,就出現口吃現象,這要緊嗎?

有些孩子的語言在發育過程中相對遲緩,語言中樞的發育也比較慢,再加上遺傳因素或者外界的語言刺激比較少,孩子很可能出現開口晚,並伴隨假性口吃的現象。

這樣的孩子,如果能夠在後期讓他多接受語言刺激,馬上就可以趕上其他的孩子,他的語言後期發展速度會非常快,超過前期發育速度,逐漸表現為正常,和普通孩子沒有什麼區別。

問題4:

3歲左右的孩子突然出現有時口吃有時正常的現象,該怎麼辦?這是一種短時期的間歇性口吃現象,一般是假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種:

孩子已經具備了清楚表達意思、恰當使用詞彙和語法的能力,但由於孩子的思維速度很快,語速卻相對較慢,使他原先在大腦里組織好的語言在表達的過程中出現困難,表現為說話時結結巴巴,又加上孩子使用了不少無關的語氣詞,因而顯得口吃嚴重。

孩子的詞彙貧乏,或者在表達時不能准確地使用詞彙,在講話的過程中想調整,但卻沒有這個能力,因而表現為語無倫次,說話結巴。孩子受到某些心理刺激而造成的口吃,比如孩子心理上受到刺激、驚嚇或者恐懼等等。

由於孩子生理上原因,說話時不應該換氣的時候換氣,又不會調整呼吸,所以說話結巴。這種現象在孩子3歲以前經常出現,4~6歲的孩子也會出現這種現象。

出現這種情況,只要您按照我們前面提到的方法,對症下葯,很快就會消失的。

問題5:

孩子沒有聽力問題,但開口遲,2歲多了還不會說話,這是為什麼?有的孩子生長的環境中方言復雜,或者有雙語現象,不同環境中要用不同的語言交流,因此盡管並沒有聽力障礙,也可能到了2歲還不會開口說話,這被稱為「開口說話沉默期」。

遇到這種現象,您應該盡可能排除孩子周圍環境中的各種干擾因素和語言源頭,讓孩子重新辨別並發展語言能力。

此外,國外最新研究報告表明,孩子的語言發展與家庭環境、居住環境等因素都有關。如今,家庭居住條件改善了,住房面積大了,常常是各人在各人的空間里做自己的事情,電視也在某種程度上減少了您與孩子交流的機會。由於孩子的說話機會大大減少,阻礙了他的語言發展。

遇到這種情況,您應該盡可能增加與孩子的接觸的機會和時間,多與孩子進行語言交流。

❷ 語言發育遲緩的症狀是什麼

1.過了說話的年齡仍不會說話

2.說話晚或很晚

3.開始說話後,比別的正常孩子發展慢或出現停滯

4.雖然會說話,語言技能較低

5.語言應用、詞彙和語法應用均低於同齡兒童

6.只會用單詞交流不會用句子表達

7.交流技能低

8.回答問題反應差

9.語言理解困難和遵循指令困難

如何判定孩子是語言發育遲緩還是自閉症

發育遲緩和自閉都是屬於兒童發育不良行為疾病,一般兒童在3歲基本可以正常表達自己的想法了,可以有6個月左右的差異,如果超出這個界限,那麼就是存在兒童發育疾病了。

那麼,語言發育遲緩和自閉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

我們知道,自閉症是一種以社會性障礙、交流障礙和想像障礙為主要特徵的比較嚴重的發育障礙性疾病。自閉症兒童最主要的一個特徵就是有著嚴重的語言交流障礙,但並不是所有的有著語言交流障礙的兒童都是自閉症,二者之間還是存在著本質性的區別。

首先,從發病年齡上講,語言發育遲緩大都發生在5歲以下的兒童身上,即學前兒童,他們在正常能夠說話的年齡,仍舊不能正常表達自己的思想,則屬於語言發育緩慢。而自閉則大部分發生在學齡兒童身上。自閉症患者時常一個人呆著,不願與人交流,面對身邊的人和事表現出冷漠的態度,不合群。一個是不會說,一個是不想說。

其次,從症狀表現上講,語言發育緩慢主要針對語言障礙,不能自由交流,患者在其它方面皆屬正常。自閉症患者則是能夠交流,但是不主動去交流,情緒易急躁。有戀舊情節,如果自己很喜歡的一件物品被損壞,則會很難過,沉迷其中,難以走出這個心理陰影。

不論是語言發育緩慢還是自閉症,如果發現及時,建議盡早治療,如果延誤最好治療期,最後受傷害的還是兒童。

最後附上一個簡單的測試,幫家長初步判斷孩子是自閉症還是語言發育遲緩,僅做參考,如發現孩子有異常行為,請家長盡快去專業的去早期行為干預。

爹媽們在家可以測試一下!看孩子是否有這些症狀?

有語言障礙:

1、不愛說話或不會說話。

2、說話咬字不清、喜歡鸚鵡學舌、單個字詞重復不會使用完整句子。

3、不會主動提問,一般都是被動回答。

4、問他問題時多半答非所問,或者喜歡重復對方的提問。

交流障礙:

1、與其他人較少有眼神、表情交流,強迫他與之對視時,眼神變的飄忽不定。

2、喜歡單獨玩耍,不受參與集體游戲活動。

3、沒有依戀行為,不喜歡與大人有肢體接觸

有刻板行為:

1、出門後回家時,會說固定的話,做固定的動作,喜歡自言細語。

2、走路喜歡墊腳尖,愛玩自己的手指或拍手、跺腳、身體前後搖晃、原地轉圈等。

3、不正常的特別喜歡某一物件(喜歡看轉動電風扇、輪子、瓶蓋)。

4、對待玩具有固定的擺放位置,一旦移位會立即將之擺回原位。

5、有些患兒特別喜歡看廣告、天氣預報一類的,對數字、日期敏感。

如果孩子在這三個方面,每一個方面都達到一半以上,那就表示孩子有自閉症的可能,這時候父母們要提高警惕了,及時的帶孩子到專業的地方做早期干預,切莫耽誤孩子的治療!

總體來說,語言發育遲緩的兒童,只是在語言功能單方面落後於同齡兒童,智商和交往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自閉症兒童可能在多方面都存在著障礙,能力和意識各方面均有別於同齡兒童。如果孩子說話晚或者不說話,父母可以細心觀察一下孩子的各種表現,綜合判斷或者請相關方面的專業人士來鑒定,切勿自作主張,草率決定,以免誤了孩子的健康與未來。

❹ 語言障礙有哪幾種類型

為何要關注孩子的語言發育
調查發現,在學齡前兒童中7-10%的兒童伴有語言發育遲緩,還有3-6%的兒童伴有語言感受或表達障礙,這不僅會影響到孩子與他人的溝通還會對將來的學習生活造成影響,為此,早期發現、早期干預尤為重要。
兒童語言障礙有哪幾種類型
語言障礙通常是指在發育早期就有正常語言活動方式的紊亂。表現為發音、語言理解或語言表達能力發育的延遲和異常。這種異常影響學習、職業和社交功能。一般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表達性語言障礙:
是一種特定語言發育障礙,患兒表達性口語應用能力顯著低於其智齡的應有水平,但言語理解力在正常范圍內。
感受性語言障礙:
是一種特定語言發育障礙,患兒對言語的理解低於其智齡所應有的水平幾乎所有患兒的語言表達都顯著受損,也常見語音發育異常。
伴發癲癇的獲得性失語:
主要表現為理解性失語,是指患兒在病前語言功能發育正常病後喪失了感受性和表達性語言功能,因此本綜合征又稱為「伴發癲癇的獲得性失語」。不同類型的語言障礙訓練技巧
孩子一旦出現這些語言問題,該怎麼辦
首先要排除孩子的聽力問題,開始由簡單到復雜的訓練。
如何促進兒童發音
擬聲訓練 :做開火車的游戲,同時發出u--- 的聲音
模擬小狗的叫聲wang wang wang wang 的聲音
模擬小鴨的叫聲ga ga ga ga 的聲音
模擬小雞的叫聲ji ji ji ji 的聲音
用與生活相關簡短的詞(名詞、動詞),詞彙積累
親人、身體、玩具、食物;講解(配音)、模仿發音;一起聽歌唱歌。
如何使孩子聽懂講話
配音孩子的活動,比如他在玩、抓東西的時候一定要做一個簡短重復的配音。
在孩子關注自己時,配音家長自己的活動(比如:孩子看你刷碗時,你要說「媽媽正在洗碗,媽媽打開水龍頭,水沖到碗上。」
設計適合孩子玩的游戲,說一句做一個動作。
比如:你給孩子講小熊爬樹摘蘋果,講的時候要配合做爬和摘的動作。不同類型的語言障礙訓練技巧
如果孩子完全不明白怎麼辦
這個時候就需要你來幫助孩子完成指令。比如:你讓他把這個球放在桌子上面,他不明白,你要拉著他的小手把球放在桌子上,邊放邊說「來,我們把球放在桌子上」。
跟孩子講話時一定要注意語速緩慢、吐字清晰、語調起伏、口型誇張、語言簡單(單詞、片語和短句為主,避免句子太長孩子聽不懂)。
家長說為主,但一定要等孩子的反應(比如:你描述了一個小車/一個小動物的時候,你一定要等孩子的反應,如果孩子發出「額、額」的聲音,表示他有回應,想讓你繼續說
明明聽得懂,卻不愛表達
這個時候主要的原則是給孩子提供充足的聽和講的機會(日常活動、游戲),另外就是進行聽力轟炸:
舉個例子,比如說寶寶要一個糖,他可能用手指了一下糖,你就明白他想要糖,如果你只是把糖拿給了他,整個過程中沒有語言交流。
而聽力轟炸的做法是:寶寶是要糖嗎?你是要糖嗎?媽媽來幫你剝糖好嗎?你看,糖剝好了。寶寶來吃糖吧。糖好吃嗎
這樣的描述一方面句子比較短,讓孩子能接住,另外對吃糖進行了反復的強調描述,利用聽力轟炸這樣的訓練來對寶寶進行一個語言發育的刺激。
只要孩子能多表達出一兩個詞,那我們一定要給予行為上的獎賞,比如:一個暖暖的擁抱。
孩子話很少不喜歡語言交流
這個時候家長需要擴充句子的長度,比如孩子說:蘋果,那媽媽就應該說「吃蘋果」「寶寶吃蘋果」「寶寶愛吃蘋果」「寶寶愛吃大蘋果」「寶寶愛吃媽媽買的大蘋果」,不斷地增加句子的長度。
還有就是,我們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一定要有互動性的語言,比如我們在描述小熊在過橋,那媽媽就可以說「小熊在干嗎?」孩子可能會說「小熊在過橋」,然後媽媽緊接著問「誰在過橋?」「橋上有什麼?」通過這樣的互動問答,可以促進孩子的語言發育。不同類型的語言障礙訓練技巧
上海長江醫院溫馨提示:
對於孩子來說,玩具是最好最好的夥伴,家長要充分利用玩具來促進孩子的語言發育,在玩中不斷地去描述,讓孩子不斷地理解並學習。
如果發現孩子有嚴重的語言發育問題,家長要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療機構檢查清楚病因,造成兒童語言障礙的原因有很多,家長不可掉以輕心。

❺ 語言發育遲緩的評定內容是什麼

1.病史採集

病史採集非常重要,主要通過問診從家長或看護人員那裡獲得,在內容上主要了解與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相關的情況,包括現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

(1)現病史

要盡量詳細詢問患兒原發病的情況以及進展情況,病情程度,發病後對語言的影響和語言發展速度,是否接受過語言相關的檢查治療訓練及其效果等

(2)既往史

主要記錄兒童出生時的有關情況,如是否足月出生分娩方式胎次產次出生時的體重生後有無窒息和黃疸情況等,必要時還要詳細詢問母親懷孕的情況生長發育史方面要詢問患兒的發育情況,重要發育指標包括患兒抬頭坐爬叫爸爸和媽媽的月齡或年齡,還要詢問兒童出生後由誰撫養以及關系等還應了解患兒的語言環境是否良好生活習慣方面要詢問兒童的生活是否規律,平時的興趣和是否有特殊的愛好,某一階段患兒的性格是否有較大的轉變和表現等

(3)家族史

主要詢問家庭成員中是否與患兒有類似表現父母及親屬是否有遺傳病史父母及看護者的文化程度以及與患兒的關系和語言環境情況

(4)康復治療及訓練史

詢問患兒來醫院以前是否接受過針對性的康復治療和訓練,治療或訓練的情況如何及治療時間和效果以上內容對於正確評定患兒的語言情況,推測預後以及採取哪種訓練方式是很重要的為了方便檢查,可以將需要了解的主要內容製成表格,這樣既省時間又不易遺漏重要資料另外,還要盡量了解相關專業和學科的情況,比如兒童的整體發育情況吞咽和咀嚼能力的發展是否有吞咽困難等;聽力情況要了解是否曾經檢測聽力及其結果;心理方面要注意兒童的性格特點情緒變化注意力社會適應性能力發展智力等

2.相關檢查

(1)聽力檢查

兒童對聲音反應很差時,必須鑒別是聽力障礙的問題還是注意力的問題,所以對於每個語言發育遲緩兒童都要進行聽力檢查,有條件的先進行500Hz~4000Hz頻率的篩查,如發現聽力問題再進行詳細的聽力檢查要根據兒童年齡和發育情況選擇檢查方法,可參考下表①聽覺行為反應檢查(BOA):是一種粗的聽力篩選方法,但在不具備測聽儀器的地方可以早期發現聽力異常詳見第五章第二節「二行為測聽法」②條件探索聽力反應檢查(COR):一般可以給5個月以上兒童應用此方法不適合注意力很差孩子的聽力檢查,但可用於加強孩子注意力的訓練詳見第五章第二節③配景聽力檢查(peep show,PS):用一個配有玩具和燈光的箱子,通過小窗口可以看見裡面的活動,通過喇叭給聲,當孩子聽到聲音的時候,立刻拿孩子的手按開關,讓他觀察小箱子內的玩具這些活動可以重復多次,建立條件反射,以逐漸增大聲音強度的方法進行檢查④游戲聽力檢查(PA):類似成人的標准聽力檢查方法,只是在測聽的過程中不是利用舉手或按動開關的方式顯示是否聽到聲音,而是通過給聲後讓孩子變換玩具擺放的方法來顯示這種方法適用於年齡較小的孩子,可使他們比較容易配合⑤聽力計檢查法:又稱電測聽器,現代化的醫院均有此設備至少3歲半以上的兒童才能做此項檢查,而且智力要正常詳見第五章第二節⑥聽覺誘發腦干反應檢查(ABR):是客觀的聽力檢查,通常使用短聲重復刺激聽覺系統,在頭顱表面記錄到電位變化,可據此估算客觀聽閾及診斷聽覺系統病變,可用於兒童和成人

主要聽力檢查的比較

語言行為可從三個側面進行評定,語言發育遲緩患兒也可以從這三個側面進行評定語言發育遲緩語言障礙的性質不只是言語障礙,更主要的是語言的障礙而且,很多孩子伴有智力和人際關系障礙,不少兒童還具有行為障礙所以,應該對這些兒童的語言行為和相關活動進行綜合評定既往臨床上了解兒童的語言能力往往是通過一些對兒童的智商檢查獲得的,國內沒有專門用於兒童語言障礙的綜合評定方法,所以在對兒童進行語言康復時,往往缺乏針對性「S-S語言發育遲緩評定法」是日本音聲言語醫學會語言發育遲緩小委員會以語言障礙兒童為對象,於1977年開始研製試用的,1989年正式更名為S-S(Sign-Significaterelations)語言發育遲緩評定法,簡稱S-S法但由於語言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不能照搬應用,中國康復研究中心按照漢語的語言特點和文化習慣研製了漢語版S-S評定法,試用於臨床後,效果很好

4.鑒別診斷

語言發育遲緩的表現多種多樣,因此鑒別診斷很重要語言發育遲緩基本印象是不能說話和不能理解別人說話的狀態,聽覺障礙發聲言語器官的運動發育障礙自閉症和智能低下等均可引起語言發育遲緩早期發現語言發育遲緩很重要臨床上聽覺障礙患兒大多是以說話晚不會說話等主訴來就診,這時首先應排除是否為聽覺障礙所致中度和重度聽覺障礙會造成語言發育遲緩,即便是輕度耳聾,有時也會對語言發育造成較大的影響如果考慮是聽覺障礙,首先一定要詳細進行聽力檢查,然後配戴助聽器另外,語言發育遲緩患兒中多數具有智能障礙和交往障礙這時如僅僅進行語言評定,而忽略了心理等方面的評定,也不能正確進行診斷父母注意到孩子語言落後大多在學齡前1~2歲的幼兒,不能講話,但理解方面基本正常,這樣的就診病例也不少見口語表達發育落後於理解發育這種現象在正常的孩子也可見到,常常見於男孩,多數沒有必要訓練可向父母做一下解釋或指導,隨著年齡的增長,其言語會逐漸增加而達到正常但是,其中有部分兒童盡管沒有必要馬上進行強化訓練,但是需要長時期的觀察隨著年齡的增加,有的患兒語言發育可達到正常,但有一部分直到四五歲都存在構音發育遲緩,有的移行為功能性構音障礙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如果懷疑有語言發育遲緩,有必要每隔3個月到半年復查一次,以便觀察其語言發育情況

❻ 怎麼確定孩子有語言障礙

小孩子如果腦部發育出現了問題,那麼語言能力也是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在醫學上叫做語言障礙。對於這個疾病的症狀,其實特徵也是較為明顯的,比如特定性言語構音障礙、表達性語言障礙等等,就是自己想表達的,但是無法表達出來的一種情況。
一、特定性言語構音障礙

指一種特定性言語發育障礙,表現為患兒運用語音的能力低於其智齡的應有水平,但言語技能正常。
1.發音困難,講話時發音錯誤,以致別人很難聽懂。患兒說話時的語音省略,歪曲或代替的嚴重程度,已超過同齡兒童的變異范圍;
2.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正常(韋氏兒童智力測驗語言智商、操作智商及總智商均≥70);
3.不是由於聽力缺陷、口腔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精神發育遲滯,或廣泛性發育障礙所致。
二、表達性語言障礙
指一種特定性言語和語言發育障礙,患兒表達性口語應用能力顯著低於其智齡的應有水平,但語言理解力在正常范圍內,發音異常可有可無。
1.言語表達能力明顯低於實際年齡應有的水平。兩歲時不會說單詞,三歲不能講二個單詞的短句,稍大後仍有詞彙量少,講話過短,句法錯誤等,其嚴重程度超過同齡兒童的變異范圍;

2.語言的理解能力正常;
3.標准化測驗總智商正常(韋氏兒童智力測驗操作智商及總智商均≥70);
4.不是由於聽力缺陷、口腔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精神發育遲滯,或廣泛性發育障礙所致。

❼ 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表現

1.語言發展的起步晚
正常的情況下,絕大部分的寶寶在一歲左右的時候,就會叫「爸爸」「媽媽」了,而且吐字還比較清楚,但是有的孩子由於語言發育遲緩,可能要到2-3歲左右才會叫,有的孩子甚至是在4-5歲的時候還不怎麼會說話.這就讓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是語言發育遲緩了,的確,有的孩子確實是說話較晚,但是如果是在2-3歲的時候還不怎麼會開口說話,那麼家長就要帶孩子去醫院做檢查了.
2語言發展的速度慢
孩子學習說話的黃金時期是3-5歲的時候,這個時候孩子差不多學會了很多的詞彙,但是由於有的孩子是語言發育遲緩,那麼他所學到的詞彙就很少了.
3.孩子語言發展的程度低於正常水平
(1)孩子不能開口說話或說話時只發一個音,其他發音含糊不清。
(2)說話出現前後顛倒,且包含的詞彙量少,說的話讓人不能理解。
(3)常用擬聲詞、象聲詞代替一些物品的名稱,如:用「汪汪」表示狗。

❽ 漢語兒童語言發育遲緩評定的方法是什麼

下面重點就漢語版S-S法進行介紹

(一)S-S法原理從認知研究的角度,一般將語言行為分為語法語義語言應用三方面S-S法是依照此理論對語言發育遲緩兒童進行評定的,此檢查法對「符號形式與指示內容關系」「促進學習有關的基礎性過程」和「交流態度」三方面進行評定,並對患兒語言障礙進行診斷評定分類和針對性的治療

(二)適應證S-S法適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語言發育遲緩,原則上適合1歲~6歲半的語言發育遲緩兒童,有些兒童的年齡已超出此年齡段,但如其語言發展的現狀未超出此年齡段水平,也可應用另外,學齡前的兒童獲得性失語症也可以參考應用不適合病因為聽力障礙的語言障礙

(三)S-S法的內容檢查內容是對符號形式與指示內容關系基礎性過程交流態度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定,但以言語符號與指示內容的關系評定為核心,其比較標准分為5個階段,見下表將評定結果與正常兒童年齡水平相比較,即可判斷兒童是否語言發育遲緩

1.階段1———事物事物狀態理解困難階段 此階段語言尚未獲得,並且對事物事物狀態的概念尚未形成,對外界的認識尚處於未分化階段此階段對物品的抓握舔咬搖動敲打一般為無目的性例如,拿起鉛筆不能夠做書寫操作而放到嘴裡舔咬另外,對於自己的要求,不能用某種手段來表現這個階段的兒童,常可見到身體左右搖晃搖擺旋轉等,正在干什麼突然停住,拍手或將唾液抹到地上手上等反復的自我刺激行為

2.階段2———事物的基本概念階段 此階段雖然也是語言未獲得階段,但是與階段1不同的是能夠根據常用物品的用途大致進行操作,對於事物的狀況也能夠理解,對事物開始概念化此時可以將人領到物品面前出示物品,向他人表示自己的要求一般認為在階段2又包括從初級水平到高級水平因此在階段2中設定了3個亞項:階段2-1:事物功能性操作;階段2-2:匹配;階段2-3:選擇其中匹配與選擇都是利用示範項進行操作,因為檢查順序不同,對兒童來說意義也不同,因此分為2項

符號形式與指示內容關系的階段

❾ 語言障礙的分類有哪些

一失語症

失語症(aphasia)是言語獲得後的障礙,是由於大腦損傷所引起的言語功能受損或喪失,常常表現為聽說讀寫計算等方面的障礙成人和兒童均可發生

二運動性構音障礙

由於神經肌肉病變引起構音器官的運動障礙,出現發聲和構音不清等症狀稱為運動性構音障礙(dysarthria)常見病因有腦血管病腦外傷腦癱多發性硬化等

三聽力障礙所致的言語障礙

從言語康復的觀點出發,獲得言語之前與獲得言語之後的聽覺障礙的鑒別很重要兒童一般在七歲左右言語即發育完成,這時可以稱之獲得言語,獲得言語之後的聽覺障礙的處理只是聽力補償問題;獲得言語之前特別是嬰幼兒時期的中度以上的聽力障礙所導致的言語障礙(deafness and mbness),不經聽覺言語康復治療,獲得言語會很困難

四兒童語言發育遲緩兒童語言發育遲緩(delayed language development)

是指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其言語發育落後於實際年齡的狀態最常見的病因有大腦功能發育不全自閉症腦癱等這類兒童通過言語訓練雖然不能達到正常兒童的言語發育水平,但是可以盡量發揮和促進被限制的言語能力,不僅言語障礙會有很大程度的改善,還能促進患兒的社會適應能力

五器質性構音障礙

由於構音器官形態結構異常所致的構音障礙稱為器質性構音障礙(deformity dysarthria)其代表為齶裂,可以通過手術來修補缺損,但部分患兒還會遺留有構音障礙,通過言語訓練可以治癒或改善

六口吃

口吃(stutter)是言語的流暢性障礙口吃的確切原因目前還不十分清楚,部分兒童是在言語發育過程中不慎學習了口吃,或與遺傳以及心理障礙等因素有關口吃可表現為重復說初始的單詞或語音停頓拖音等部分兒童可隨著成長自愈;沒有自愈的口吃常常伴隨至成年或終生,通過訓練大多數可以得到改善

七發聲障礙發聲

是指由喉頭(聲門部)發出聲波,通過喉頭以上的共鳴腔產生聲音,這里所指的「聲」是嗓音多數情況下,發聲障礙(dysphonia)是由於呼吸及喉頭調節存在器質或功能異常引起的,常見於聲帶和喉的炎症新生物以及神經的功能失調,發聲異常作為喉頭疾病的表現之一,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

八功能性構音障礙功能性構音障礙(functional dysarthria)

多見於學齡前兒童,指在不存在任何運動障礙聽力障礙和形態異常等情況下,部分發音不清晰通過訓練這種障礙可以完全恢復

❿ 什麼是語言障礙

醫學上的定義

a.說話障礙:是指在構音、語暢、聲音或綜合以上各項有發生異常現象者。

b.次發性說話障礙:因語言異常而引起的說話障礙,也就是說對語言的了解發生困難而引起說話障礙,或因說話異常合並語言異常而引起的說話障礙。

c.發育性說話障礙:個體因先天腦神經性學習的某種異常而導致學習說話能力的障礙。

d.混合性說話障礙:個體在說話的生理構造、腦神經學習上以及語言的了解上皆出現問題或困難而產生了混合性的說話障礙。

語言學的定義

凡是語音、語義、語法、語用、語言表達、語言認知上發生異常或在語言發展上有遲緩或異常皆可算是一種語言障礙。

與語言溝通層次有關的定義

a.語言學層次的障礙:個體在把自己特定的概念或信息依語言系統的規則來傳遞時有障礙或個體在判讀即接收信息上有障礙,此種障礙是與高層次的腦神經系統功能的障礙有關。

b.生理層次的障礙:可分為兩種

(a)呼吸、發聲、構音、共鳴、韻律等有關發音發語的生理器官出現障礙,亦即信息的輸出系統之障礙。

(b)與說話知覺或構音運動知覺有關之聽覺過程、運動知覺、固有感覺等方面出現障礙,亦即信息的輸入系統之障礙。

法定的定義

(1)美語聽語學會(ASHA)對說話和語言溝通異常的定義:

a.說話異常是指一種說話聲音的清晰度及流利度遭受損傷而這種損傷可以在傳達的過程中觀察到。

(a)聲音異常是指聲音的質量、音調、音量、共鳴、長短或組合的產生缺乏或異常。

(b)清晰度異常是指說話語音的產生異常。

(c)流利度異常是指語文表達的流利度異常,速度和節奏不順暢同時也伴隨著說話者努力掙扎的行為特徵。

b.語言的異常是指對語言的理解或使用有困難(或兩者皆包括),對於語言文字的聽說讀寫有困難,或其它文字元號系統的發展不完整。

(2)依據我國特殊教育法第十五條第四款所稱之語言障礙是指語言理解或語言表達能力與同年齡者相較,有顯著偏差或遲緩現象,而造成溝通困難者。

導致語言障礙的原因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原發性語言障礙,該類包括發音困難、表達不清,說話不流利和口吃,發音困難大多由於經常發生呼吸道感染和發音不當而出現慢性喉炎、聲帶發炎、節結所造成。三歲左右孩子出現口吃是一種說話節律的改變,但這些孩子僅有少部分延續到成年,有資料表明,口吃有明顯的家族因素,提示可能與遺傳有關。

另一類稱繼發性語言障礙。主要原因是弱智。由於智力缺陷而導致語言發育障礙;聽力缺陷,因聽力缺陷導致語言障礙;精神性疾病、心理障礙而不願用語言與別人交談,久而產生語言障礙;某些腦部疾病,引起語言障礙;還有一些生活在多種方言混雜的家庭,孩子無可適從而引起語言障礙,或者生活在缺乏語言刺激環境當中的孩子,其聽、說能力得不到訓練也可造成語言障礙。

作為家長,當孩子發育到相應的語言階段時,應及時觀察其聽、說能力,如果自已判斷不準確,應定時到地段衛生院給孩子進行健康檢查及聽力篩查,及早發現問題,及早干預。

兒童語言障礙分類

Rapin&Allen對學前兒童語言障礙進行分類 :

a.言語聽覺失認證Verbal auditory agnosia

又稱「聽覺感覺缺失」、「詞盲」。這類兒童常常不能理解由聽覺通道傳來的語言信息,但若以視覺信息呈現比如書面語或者手語,則完全可以理解。這類個體如果接受性語言理解能力方面受損嚴重,也會對其表達性語言產生嚴重影響,有些孩子可能變成啞巴或者在口語方面很不流利。

b.言語運用障礙Verbal dyspraxia

又稱「構音障礙」、「失語症」。這種語言障礙主要是以嚴重不流利的言語、語句簡單短小和有缺陷的語言為特徵的表達性語言障礙。 這類兒童通常具有足夠的或者正常的接受性語言能力。

c.語音加工缺陷綜合症Phonologic programming deficit syndrome

又稱「語音障礙」,這種障礙主要也是表達性語言障礙。但是他們的言語比言語運用障礙的兒童要流利得多,只是由於語音方面的缺陷,因而他們的言語可懂度非常低。

d.語音-句法缺陷綜合症Phonologic-syntactic deficit syndrome

又稱「語音-句法障礙」,這類兒童同樣表現出語音加工缺陷綜合症兒童所出現的語音問題,但其程度更加嚴重,而且伴有語法方面的問題。 特別是他們常常在語句中會缺失一些功能性的單詞,比如介詞、副詞。

e.詞彙-句法缺陷綜合症Lexical-syntactic deficit syndrome

又稱「詞彙-句法障礙」。這類孩子通常有正常的語音,但是很晚才開始說話,而且找詞困難,句法不成熟,在說出句法完整的語句時存在嚴重的困難。 一個明顯特徵就是說話時有很多不恰當停頓、詞來表達話語意義。

f.語義-語用缺陷綜合症Semantic-pragmatic deficit syndrome

又稱「語義-語用障礙」,這類兒童在語言的內容和使用方面存在很多的困難,而在語音和語法方面則相對正常。 交流中他們常常違背合作和關聯的基本對話原則。

閱讀全文

與學前語言障礙的鑒別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淘寶鑽展怎麼操作干貨方法推薦 瀏覽:70
臨床上最廣泛的研究方法 瀏覽:465
避孕方法有哪些怎麼上環 瀏覽:866
電熱板安裝方法 瀏覽:168
中醫治療絲狀疣的方法 瀏覽:708
正確梳頭的方法免費學 瀏覽:87
斜齒輪的計算方法 瀏覽:329
如何寫好行草方法 瀏覽:493
食用方法可以分為什麼和什麼 瀏覽:163
老伴按摩床使用方法 瀏覽:851
原始蜂蜜怎麼食用方法 瀏覽:16
研究方法名詞解釋333 瀏覽:503
腿部伸展機使用方法 瀏覽:107
健腹輪訓練正確方法 瀏覽:780
qq同步助手簡訊功能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25
風險識別分析方法培訓 瀏覽:927
用什麼方法識別身上的靈 瀏覽:734
中周的安裝方法 瀏覽:636
嗓子腫了怎麼辦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218
老秤怎麼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