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黴菌性陰道炎的檢查方法有幾種
黴菌性陰道炎的檢查方法:
一、婦科檢查:通過常規婦科檢查,初步篩選可能性疾病,並取分泌物標本做必要的檢查。
二、陰道分泌物檢查:檢查陰道清潔度,是否有黴菌、滴蟲、細菌(線索細胞、膿細胞)感染。
三、陰道分泌物培養:檢查是由哪種病原菌感染,為醫生提供准確的診斷依據。
黴菌性陰道炎的檢查其實很簡單,只要通過患者的分泌物直接塗片檢查和培養就能明確診斷是不是黴菌性陰道炎,在顯微鏡下很容易看到黴菌的菌絲分支和芽孢。可以通過塗片進行檢查。
關於黴菌性陰道炎的檢查方法,我們一定要選擇最專業的,只有最專業的才會得出准確的診斷結果,最後建議大家一定要積極的到正規醫院治療這種疾病,以保證大家的安全和健康。
2. 檢查黴菌形態的主要方法
黴菌菌絲較粗大,細胞易收縮變形,而且孢子很容易飛散,所以制標本時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藍染色液。此染色液製成的黴菌標本片其特點是:(a)細胞不變形;(b)具有殺菌防腐作用,且不易乾燥,能保持較長時間;(c)溶液本身呈藍色,有一定染色效果。
實驗方法原理
黴菌自然生長狀態下的形態,常用載玻片觀察,此法是接種黴菌孢子於載玻片上的適宜培養基上,培養後用顯微鏡觀察。此外,為了得到清晰、完整、保持自然狀態的黴菌形態還可利用玻璃紙透析培養法進行觀察。此法是利用玻璃紙的半透膜特性及透光性,將黴菌生長在覆蓋於瓊脂培養基表面的玻璃紙上,然後將長菌的玻璃紙剪取一小片,貼放在載玻片上用顯微鏡觀察。
實驗材料
麴黴青黴根霉毛霉
試劑、試劑盒
乳酸石炭酸棉藍染色液甘油查氏培養基平板馬鈴薯培養基
儀器、耗材
載玻片蓋玻片U形棒解剖刀玻璃紙濾紙
實驗步驟
1. 一般觀察法
於潔凈載玻片上,滴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藍染色液,用解剖針從黴菌菌落的邊緣處取小量帶有孢子的菌絲置染色液中,再細心地將菌絲挑散開,然後小心地蓋上蓋玻片,注意不要產生氣泡。置顯微鏡下先用低倍鏡觀察,必要時再換高倍鏡。
2. 載玻片觀察法
(1)將略小於培養皿底內徑的濾紙放入皿內,再放上U形玻棒,其上放一潔凈的載玻片,然後將二個蓋玻片分別斜立在載玻片的兩端,蓋上皿蓋,把數套(根據需要而定)如此裝置的培養皿疊起,包紮好,用1.05 kg/cm2,121.3℃滅菌20分鍾或乾熱滅菌,備用。
3. 黴菌和酵母菌的測定還有什麼方法
黴菌和酵母菌介紹及檢測方法
一、黴菌和酵母菌介紹:
黴菌和酵母菌及其檢驗酵母菌是真菌中的一大類,通常是單細胞,呈圓形,卵圓形、臘腸形或桿狀。黴菌也是真菌,能夠形成疏鬆的絨毛狀的菌絲體的真菌稱為黴菌。
黴菌和酵母廣泛分布於自然界並可作為食品中正常菌相的一部分。長期以來,人們利用某些黴菌和酵母加工一些食品,如用黴菌加工乾酪和肉,使其味道鮮美;還可利用黴菌和酵母釀酒、制醬;食品、化學、醫葯等工業都少不了黴菌和酵母。但在某些情況下,黴菌和酵母也可造成中腐敗變質。由於它們生長緩慢和競爭能力不強,故常常在不適於細菌生長的食品中出現,這些食品是pH低、濕度低、含鹽和含糖高的食品、低溫貯藏的食品,含有抗菌素的食品等。由於黴菌和酵母能抵抗熱、冷凍,以及抗菌素和輻照等貯藏及保藏技術,它們能轉換某些不利於細菌的物質,而促進致病細菌的生長;有些黴菌能夠合成有毒代謝產物-黴菌毒素。黴菌和酵母往往使食品表面失去色、香、味。例如,酵母在新鮮的和加工的食品中繁殖,可使食品發生難聞的異味,它還可以使液體發生混濁,產生氣泡,形成薄膜,改變顏色及散發不正常的氣味等。因此黴菌和酵母也作為評價食品衛生質量的指示菌,並以黴菌和酵母計數來制定食品被污染的程度。目前已有若干個國家制訂了某些食品的黴菌和酵母限量標准。我國已制訂了一些食品中黴菌和酵母的限量標准。
二、檢驗方法:
黴菌和酵母的計數方法,與菌落總數的測定方法基本相似。主要步驟為:將樣品製作成10倍梯度的稀釋液,選擇3個合適的稀釋度,吸取1mL於平皿,傾注培養基後,培養觀察,計數。對黴菌的計數,還可以採用顯微鏡直接鏡檢計數的方法。
具體檢測標准參見:
GB4789.15-9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食品衛生微生物檢驗黴菌和酵母計數》
三、說明:
1.樣品的處理。為了准確測定黴菌和酵母數,真實反映被檢食品的衛生質量,首先應注意樣品的代表性。對大的固體食品樣品,要用滅菌刀或鑷子從不同部位採取試驗材料,再混合磨碎。如樣品不太大,最好把全部樣品放到滅菌均質器杯內攪拌2min。液體或半固體樣品可用迅速顛倒容器25次來混勻。
2.樣品的稀釋:為了減少櫚稀釋倍數的誤差,在連續遞增稀釋時,每一稀釋度應更換一根吸管。在稀釋過程中,為了使黴菌的孢子充分散開,需用滅菌吸管反復吹吸50次。
3.培養基的選擇:在黴菌和酵母計數中,主要使用以下幾種選擇性培養基。
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PDA):黴菌和酵母在PDA培養基上生長良好。用PDA作平板計數時,必項加入抗菌素以抑制細菌。
孟加拉紅(虎紅)培養基:該培養基中的孟加拉紅和抗菌素具有抑制細菌的作用。孟加拉紅還可抑制黴菌菌落的蔓延生長。在菌落背面由孟加拉紅產生的紅色有助於黴菌和酵母菌落的計數。
高鹽察氏培養基:糧食和食品中常見的麴黴和青黴在該培養基上分離效果良好,它具有抑制細菌和減緩生長速度快的毛霉科菌種的作用。
4.傾注培養。每個樣品應選擇3個適宜的稀釋度,每個稀釋度傾注2個平皿。培養基熔化後冷卻至45℃,立即傾注並旋轉混勻,先向一個方向旋轉,再轉向相反方向,充分混合均勻。培養基凝固後,把平皿翻過來放溫箱培養。大多數黴菌和酵母在25-30℃的情況下生長良好,因此培養溫度25~28℃。培養3d後開始觀察菌落生長情況,共培養5d觀察記錄結果。
5.菌落計數及報告:選取菌落數10~150之間的平板進行計數。一個稀釋度使用兩個平板,取兩個平板菌落數的平均值,乘以稀釋倍數報告。固體檢樣以g為單位報告,液體檢樣以mL 單位報告。關於稀釋倍數的選擇可參考細菌菌落總數測定。
6.黴菌直接鏡檢計數法:對黴菌計數,可以採用直接鏡檢的方法進行計數。
在顯微鏡下,黴菌菌絲具有如下特徵:
平行壁:黴菌菌絲呈管狀,多數情況下,整個菌絲的直徑是一致的。因此在顯微鏡下菌絲壁看起來象兩條平行的線。這是區別黴菌菌絲和其他纖維時最有用的特徵之一。
橫隔:許多黴菌的菌絲具有橫隔,毛霉、根霉等少數黴菌的菌絲沒有橫隔。
菌絲內呈粒狀:薄壁、呈管狀的菌絲含有原生質,在高倍顯微鏡下透過細胞壁可見其呈粒狀或點狀。
分枝:如菌絲不太短,則多數呈分枝狀,分枝與主幹的直徑幾乎相同,有分枝是鑒定霉功得出可靠的特徵之一。
菌絲的頂端:常呈鈍圓形。無折射現象。
凡有以上特徵之一的絲狀均可判定為黴菌菌絲。
觀察視野中有無菌絲,凡符合下列情況之一者為陽性視野。
一根菌絲長度超過視野直徑1/6;
一根菌絲長度加上分枝的長度超過視野直徑1/6;
兩根菌絲總長度超過視野直徑1/6;
三根菌絲總長度超過視野直徑1/6;
一叢菌絲可視為一個菌絲,所有菌絲(包括分枝)總長度超過視野直徑1/6。
根據對所有視野的觀察結果,計算陽性視野所佔比例,並以陽性視野百分數(%)報告結果。計算公式:
每件樣品陽性視野(%)=(陽性視野數 / 觀察視野數)×100
4. 飼料中黴菌毒素怎麼檢測
黴菌毒素的檢測方法很多,但由於黴菌毒素的化學結構和物理化學特性復雜,在樣品中分配不均和基質的干擾,使其分析更加復雜。飼料的樣品基質對黴菌毒素的影響最大,因為飼料是由多種物質混合在一起的,不同的物質中的黴菌毒素檢測的程序是不同的。
通常,首先要對懷疑被污染的物質進行嚴格的樣品處理,從樣品中提取毒素,分析之前再進行洗脫除去雜質的干擾。在實際的分析中,有些方法可直接進行分離和定量,有些方法在分離和定量之前需要對黴菌毒素進行衍生。
有些黴菌毒素具有一個熒光特性的發色基團,如黃麴黴毒素(AF)、赭麴黴毒素(OT)、玉米赤霉烯酮(ZE),樣品的提取物經常用薄層色譜(TLC)和高效液相色譜(HPLC)來分離結構相似的化合物和污染物。
通過比較樣品和標准品色譜的比移值(Rf)和保留時間來定性黴菌毒素,通過熒光強度和吸光度來定量黴菌毒素。一些黴菌毒素含有單端孢霉烯團,最大吸收值還不清楚,通常用氣相色譜和氣質聯用色譜進行檢測。這些樣品在提取後,上樣之前通常需要進行柱前衍生。
TLC和HPLC的方法對單端孢霉烯團有效,但對黃麴黴毒素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不強。TLC對穀物中的脫氧血腐鐮刀菌烯醇的檢測限是50~100μ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