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人布病檢測有幾種方法

人布病檢測有幾種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02 04:52:16

⑴ 牛布病的檢測方法都有哪些(至少四種)

吃沒熟透的肉可能染上
布魯氏菌
,這種細菌可能會導致持續性高熱、
不規則熱
或長期低熱,同時伴有關節肌肉疼痛、乏力、多汗等。在溫度高到70℃以上這種細菌就不能存活,因此建議吃肉時務必熟透後再吃。

⑵ 布病萊特是什麼啊,具體是什麼原理

布魯菌病(brucellosis,布病),也稱波狀熱,是布魯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傳染病,屬自然疫源性疾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病情輕重不一的發熱、多汗、關節痛等。

目錄

診斷
簡介
主要侵犯的臟器
症狀及危害
治療方法採用抗生素類葯物
蒙醫葯特色治療
病原學
發病機理
病理改變
流行病學分布
傳染源
傳染途徑
易感人群
診斷
簡介
主要侵犯的臟器
症狀及危害
治療方法 採用抗生素類葯物
蒙醫葯特色治療
病原學
發病機理
病理改變
流行病學
分布 傳染源 傳染途徑 易感人群展開 編輯本段診斷
流行病學資料及職業對協助診斷本病有重要價值,若同時有本病的一些特殊臨床表現,如波狀熱、睾丸炎等,則診斷可基本成立。血、骨髓、膿液等培養的陽性結果為確診的依據。 凝集試驗(或ELISA、補結試驗等)宜月逐周測定,高效價或效價成倍升高者有診斷價值。慢性患者凝集試驗陰性時宜作ELISA或抗人球蛋白試驗,為鑒別自然感染和人工免疫,或明確疾病是否活動,則可作2-ME試驗。
編輯本段簡介
布魯氏桿菌 布魯氏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的不運動細菌,它作為細胞內寄生蟲可以在很多種家畜體內存活.對人造成感染的主要是馬爾他布氏桿菌("馬爾他熱"),流產布氏桿菌,牛、羊布氏桿菌豬布氏桿菌和狗布氏桿菌. 病原體是通過感染的動物(人畜共患病),它們的排泄物和污染的食物進行傳播的. 開始發病時會伴隨著中度發燒,急性發作時夜間發燒會加重,肝大,脾大或淋巴結腫大是這個時期的特徵. 體溫波動式的間歇性發燒是馬爾他布氏桿菌和豬布氏桿菌感染的特徵. 疾病不會自行痊癒或轉變成慢性病.對於慢性疾病,臨床症狀有很多種,可能導致多個器官或臟器系統,骨骼或關節的病變,感染組織中可觀察到具有組織學特徵的肉芽腫. 細菌性心內膜炎如果不及時治療,將會有生命危險. 布病患者的患病不同時期分為:1-3個月急性期、亞急性期、3個月以上慢性期、6個月以上器官損傷性並發症期、反復發作2-3次以上頑固性期、各器官組織並發症晚期。 各種復雜的臨床症狀用葯區別:男患者、女患者、以婚患者、和未婚患者、老人、兒童、高燒、低燒、關節疼痛、變形、器官損傷性並發症、等等 臨床上,在布魯氏桿菌病的晚期可能出現喪失勞動能力、卧床不起、神經或精神病方面的症狀.
編輯本段主要侵犯的臟器
(1) 運動系統:關節肌肉疼痛。出現膝關節、腰、肩、髖、肘等關節痛。 (2) 神經系統:可引起神經乾涸神經根的損傷,導致神經痛。出現腰痛、臀部疼痛、腿痛等。 (3) 呼吸系統:部分患者發生間質性肺炎而出現咳嗽。 (4) 消化系統:急性期病人個別因肝臟損害較重,而出現尿黃、鞏膜黃染、肝區不適、食慾減退等消化道症狀。 (5) 泌尿生殖系統:男性患者因睾丸炎或附睾炎而出現睾丸疼痛及小腹痛。慢性期可出現精索神經痛,以致出現陽痿、遺精、性機能減退等。 女性患者可出現乳房腫痛、腰痛、小腹痛、月經不調、閉經或流血過多,白帶過多、性慾減退、早產、流產、死胎等表現。 還可發生腎炎、腎孟腎炎、膀胱炎。
編輯本段症狀及危害
患布病後,首先出現的症狀是發燒,體溫可達38—40度,不同人發燒的熱型差別較大。有的人體溫並不太高,波動於37—38度之間,持續時間長,處於長期低熱狀態;有的人體溫呈波浪狀,即高熱幾天,體溫降下來幾天,又開始高,反復多次,所以布病又稱浪狀熱。還有的體溫忽高忽低,早晚變化大,病情凶險,呈弛張性發熱等等。當前主要是長期低熱者多。 另一個特點是患者多汗,尤其發病初期更為明顯,晚上汗更多,汗質粘稠,多出現在頭胸部等。 患者還經常出現骨關節疼痛、腫脹等。男患者易出現睾丸腫大(單例), 女患者可有月經不調, 流產, 白帶過多等。發病初期不明顯,體溫逐漸下降時骨關節症狀相繼出現。疼痛或骨關節活動障礙的部位多見於大關節。如,腰、骶、髖、肩、肘、膝等關節。常易誤診為風濕病。 給布病患者查體時還可看到某些部位淋巴結腫大(部、腋下、鼠蹊部等),肝、脾腫大等。 其他症狀如乏力、食慾不振、精神倦怠等類似於感冒。 總之,布病無明顯特徵性表現,症狀是多種多樣的。
編輯本段治療方法
採用抗生素類葯物
(禁忌證為:活動性且肺結核、風濕熱、惡性腫瘤、肝腎功能不全及妊娠、未婚患者等) (1) 四環素類抗生素,並用鏈黴素治療:四環素每日2克,分四次口服,21天為一療程,可重復1-2個療程,療程間隔5-7天。第一療程時並用鏈黴素。成人每日1克,他兩次肌肉注射。 (2) 利福平,並用強力黴素治療:利福平成人每天600-900毫克,分兩次口服,並且每天早晨口服強力黴素200毫克,連服6周。 (3) 磺胺治療:復方新諾明成人每次2片口服,每日3次,連服2周,以後每天2次。3周為一療程,可治2-3個療程,療程間的間隔5-7天。用此類葯治療後有一定復發率。 (4) 對症治療:除抗生素治療外,應以對症治療。如失眠者可服用鎮靜葯,關節痛、頭痛等可服鎮痛葯,高燒者可輔以物理降溫或服解熱葯等。 對慢性布病無特效葯物治療。我國一般採用中醫中葯治療。因慢性期病人的症狀復雜,不同人表現不同。有的以過敏症狀為主,有的以內分泌紊亂 為主,更有的免疫功能低下等。醫生應依不同情況予以適當治療。
蒙醫葯特色治療
吳 巴 特 爾 (蒙古族)1983年7月畢業於內蒙古蒙醫學院,蒙醫學學士學位,蒙醫葯碩士學位.留校任教後,從事病理學研究.近20年來經過該醫師不懈的研究,運用蒙葯治療各種類型的囊蟲病,癲癇病,系統性紅斑狼瘡,布魯氏桿菌病,牛皮癬,等疑難雜症.於2003年其研製的巴特爾七味丸等十幾味純中葯主方,獲得國家葯准字型大小Z15020389該國葯准字的問世,填補了國內布病治療葯物的空白.目前該葯面試批量生產供不應求,經對布病患者臨床的治療, 治癒率可達95% 以上.尤其布病1號主方對慢性未婚患者布病的治療,得到行業同行的好評和患者的愛戴. 布魯氏桿菌病很早發病於內蒙古地區,所以對該種乙類傳染病,內蒙古政府非常重視。委託內蒙古蒙醫學院成立專門治療布魯氏桿菌病的研究機構,並在很短的時間研製出了治療布魯氏桿菌病的系列特效葯,一直延用至今。吳巴特爾醫生作為課題組成員,一直參與研發、制葯、治療,並研製出「益腎十七味丸」「巴特爾七味丸」,該兩種治療布魯氏桿菌病葯物均為吳巴特爾醫生研製發明,並已獲國葯准字,能夠在十六天內解決男性布魯氏桿菌病睾丸腫大(一般單側)的醫學課題,因而獲得內蒙古蒙醫葯科技成果三等獎。吳巴特爾教授對布魯氏桿菌病的病因及診斷各位都有充分細致的闡述。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0三醫院布病專科針對布魯氏桿菌病的治療有自己的獨特手段。 目前運用蒙葯治療布魯氏桿菌病的葯物多達十幾種,鑒於布病患者的患病不同時期。 各種復雜的臨床症狀:(急性期、亞急性期、慢性期、頑固性期、晚期、男患者、女患者、以婚患者、和未婚患者、老人、兒童、高燒、低燒、關節疼痛、變形等等)分別使用布病0號\布病1號\布病2號\布病3號\布病4號\布病5號\等均為國葯准字。 蒙葯的獨特療效 蒙葯的獨特療效,在於絕妙的配伍方法。使用蒙古高原及青藏高原的純天然草葯和礦物、動物製品,對於治療布魯氏桿菌病,克服了西葯無法進入細胞內治療布魯氏桿菌的缺點,使病人波狀熱得到有效控制,並達到完全控制布魯氏桿菌病漫延並復發的目的。布魯氏桿菌病病人存在疲乏、無力、多汗、肝脾腫大等病狀,蒙葯通過補腎養虛、補氣補血、增強免疫力等手段,在1-2個月內能恢復體質,走出懶、汗、倦、怠的陰影,基本重返勞動、恢復生活能力。 通過蒙葯的辯證用葯,可以很快消除多汗、盜汗、發燒、各關節疼痛,肝脾、睾丸腫大,使男性患者恢復生殖能力,徹底治癒布魯氏桿菌病,而且復發率及低。 慢性布病:西葯無特效葯物治療。我專科長期採用蒙醫蒙葯治療,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因慢性期病人的症狀復雜,不同人表現不同。有的以過敏症狀為主,有的以內分泌紊亂為主,更有的免疫功能低下等。醫生應依不同情況予以適當治療。 危害性:該病為人畜共患病。在流行過程中可經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眼結膜和受損皮膚等傳染到人,嚴重危害人的身體健康和畜牧業的發展。人感染布病後病情復雜,出現發熱、關節痛、孕婦流產等症狀,病原檢測慢,臨床難於鑒別,易誤診,復發率達50%,需要長時間聯合用葯治療。發病畜流產或空胎;奶牛感染布病後,可引起流產,奶產量顯著下降。患病畜因影響品種改良,不能作種畜用,經濟損失很大。 流行特點: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我區2-4月產羔時出現第一個發病高峰,第二個發病高峰在7-11月,這與泌乳、剪毛、鑒定、整群及配種有關。牛、羊、豬幼畜感染率低,隨著畜齡增加,感染率逐漸上升。家畜布病主要通過消化道、生殖道、皮膚黏膜等感染。 防控措施我國對牛、羊、豬布病採取常年預防免疫注射、檢疫、隔離、撲殺淘汰陽性畜的綜合性防制措施。疫苗預防免疫是控制布病的有效措施,但目前使用的活苗對人有不同程度的殘餘毒力,防疫過程中應注意自身防護。二要堅持定期檢疫,對種畜和奶牛每年進行兩次檢疫,要隔離、撲殺淘汰檢疫的陽性畜,培育健康畜群;對犢、羔羊作隔離飼養,定期檢疫,撲殺淘汰陽性畜。三要加強飼養環節的管理,堅持自繁自養,不從疫區引進種畜,需要引進時要對引進畜進行嚴格檢疫。四要完善消毒制度,被病畜污染的畜舍、運動場和用具等要嚴格消毒。五要加大防病知識宣傳力度,使廣大群眾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防病知識,既要防止布氏桿菌在畜間傳播,又要防止病畜傳染人。
編輯本段病原學
國際上將布魯菌分馬爾他(羊)、流產(牛)、豬、犬、森林鼠及綿羊附睾等6個生物種,19個生物型,即羊種(3個生物型)、牛種(8個生物型,牛3型和牛6型菌的生物特性是一致的,1982年國際微生物學會布魯菌分類學會將其合並為一個生物型稱為3/6型)、豬種(5個生物型,原為4型,1982年國際會議上增加第5型)、森林鼠種、綿羊附著和犬種各一生物型。我國以羊種菌占絕對優勢,其次為牛種菌,豬種菌僅存在於少數地區。近年發現在23個省區,犬中的犬種感染率為7.5%,五省區抽樣調查,人群的感染率為6.1%。 布魯菌為一不活動、微小的多形球狀桿菌,革蘭氏染色陰性,無芽胞形成。該菌對光、熱、常用化學消毒劑等均很敏感;日光照射10~20分鍾、濕熱60℃10~20分鍾、3%漂白粉澄清液等數分鍾即可將其殺滅。布氏桿菌在外界環境的生活力較強,在乾燥土壤、皮毛和乳類製品中可生存數周至數月,在水中可生存5日至4個月。 布魯菌僅產生內黴素,對實驗動物具一定毒性。
編輯本段發病機理
布魯菌自皮膚或粘膜進入人體後,中性多核粒細胞首先出現,被吞噬的牛型細菌可部分被殺死,但羊型菌不易被殺。存活的 布魯菌隨淋巴液到達到局部淋巴結。根據人體的抗病能力和侵入菌的數量及毒力,病菌或在局部被消滅,或在淋巴結中生長繁殖而形成感染灶。當病菌增殖達到相當數量後,即沖破淋巴結屏障而侵入血循環,此時可出現菌血症、毒血症等一系列症狀。 病菌進入血循環後易在肝、脾、骨髓、淋巴結等網狀內皮系統中形成新的感染灶,後後中網病菌又可多次進入血循環而導致復發。發熱呈波狀型(故本病又稱波狀熱)。 布魯菌主要寄生於巨噬細胞內,與其他寄生細胞內細菌所引起的慢性傳染病一樣,其發病機理以遲發型變態反應為主。 布病的發生發展乃甚為復發,一則與菌血症、毒血症、變態反應有關,二則該菌侵犯多個器官,三則抗菌葯物與抗體不易進入細胞,所以本病臨床表現復雜、難治。 網狀內皮系統在急性期呈彌漫增生,在慢性期則可出現由上皮樣細胞、巨細胞、漿細胞、淋巴細胞等所組成的肉芽腫,此系組織對細菌產生的變態反應。肝、脾、淋巴結及骨髓中均可有類似病變。在羊型和豬型布氏桿菌病中,特別是在後者中常有化膿性肉芽腫形成。
編輯本段病理改變
血管的增生破壞性病變也為變態反應所致,主要累及肝、脾、腦、腎等的小血管及毛細血管,導致血管內膜炎、血栓性脈管炎、臟器的漿液性炎症與微小壞死等。 骨、關節和神經系統的變態反應性炎症主要表現為關節炎、關節強直、脊椎炎、骨髓炎、神經炎、神經根炎等。肺可有出血卡他性肺炎,心臟病變較血管病變少見,有心內膜炎、心肌炎等。腎混濁腫脹,偶見彌漫性腎炎和腎盂腎炎。此外,尚有睾丸炎、附睾炎、子宮內膜炎等。
編輯本段流行病學
分布
本病全球分布,每年上報WHO的病例數愈50萬。地中海地區、亞洲及中南美洲為高發地區。國內多見於內蒙、東北、西北等特區,全國104個疫區均達到基本控制標准,但90年代以來,散發病例以30%~50%的速度增加,個別地區還發生暴發流行。
傳染源
羊在國內為主要傳染源,其次為牛和豬。這些家畜得本病後,早期往往導致流產或死胎,其陰道分泌物特別具傳染性,其皮毛、各臟器、胎盤、羊水、胎畜、乳汁、尿液也常染菌。病畜乳汁中帶菌較多,排菌可達數月至數年之久。
傳染途徑
在國內牧民接羔為主要傳染途徑,獸醫為病畜接生也極易感染。此外,剝牛羊皮、剪打羊毛、擠乳、切病毒肉、屠宰病畜、兒童玩羊等均可受染,病菌從接觸處的破損皮膚進入人體。實驗室工作人員常可由皮膚、粘膜感染細菌。進食染菌的生乳、乳製品和未煮沸病畜肉類時,病菌可自消化道進入體內。此外,病菌也可通過呼吸道粘膜、眼結膜和性器官粘膜而發生感染。
易感人群
人群對布魯菌普遍易感,青壯年男性由於職業關系,其發病率高於女性。國內以特區牧民的感染率最高,多發生於春未夏初或夏秋之間,乃與羊的產羔季節有關。患病後有一定的免疫力,但再感染者並不太少見。

⑶ 布病是如何檢測出的

特別提醒的是,如果自己家養羊,在母羊產羔期間,如果遇到難產和流產以及死胎的羔羊,最好不要直接用手接觸,因為這樣的流產羔被稱為「布魯氏菌的囊袋」,也就是說,流產羔對人的傳染性更強,主要是通過皮膚黏膜和呼吸道感染,一般布魯氏菌在人體內的潛伏期是1--3周,平均2周。如果出現了發燒、乏力、出汗、關節遊走性疼痛等症狀,就要及時到當地的防疫站(現在叫疾病控制中心)做布病的化驗,檢查的項目是平板試驗PAT,試管化驗SAT兩項,24小時出結果。如果PAT(0.01++),SAT(1:100++)就被確診為布病。

⑷ 布病怎麼

答:預防布魯氏菌病的疫苗主要有羊種布魯氏菌M5或M5-90弱毒苗、豬種布魯氏菌2號弱毒苗。

(1)羊種布魯氏菌M5或M5-90弱毒苗本品用於預防牛、羊布魯氏菌病,免疫持續期3年。用法用量:皮下注射、滴鼻、氣霧法免疫及口服法免疫。牛皮下注射應含250億個活菌,室內氣霧250億個活菌,室外氣霧400億個活菌。山羊和綿羊皮下注射10億個活菌,滴鼻10億個活菌,室內氣霧10億個活菌,室外氣霧50億個活菌,口服250億個活菌。(2)豬種布魯氏菌2號弱毒苗本品用於預防山羊、綿羊、豬和牛的布魯氏菌病。免疫持續期:羊為3年,牛為2年,豬為1年。本疫苗最適於作口服免疫,亦可作肌肉注射。①口服免疫,山羊和綿羊不論年齡大小,每頭一律口服100億活菌;牛為500億活菌;豬口服兩次,每次200億活菌,間隔1個月。②注射免疫,皮下或肌肉注射均可,山羊每頭注射25億活菌,綿羊50億活菌,牛500億活菌,豬注射2次,每次200億菌,間隔1個月。

(3)牛19號疫苗S19,毒力較強,目前只在西北地區使用。

具體操作應參照說明書。

⑸ 布病治療方法

一. 什麼是布魯氏菌病?
布魯氏菌病簡稱布病,在20世紀50-60年代,牧區(如內蒙古等)的一些老百姓不知什麼是布病,他們理解為做衣服的布生了病,所以叫布病。當然,這既是一種誤解也是一種風趣的話。但說明當時人們對布病知道的太少了。在我國不同地區人們根據布病特點起了不少的名字。有的地方老百姓因布病病期長而稱布病為「千日病」;有的地方因患布病後全身無力,不能幹活,整天懶洋洋的,人們將布病稱為「懶漢病」;因患布病整天無精打採的,所以有的地方又稱布病為「蔫巴病」等等。
那麼布魯氏菌病到底是個什麼病,又為什麼叫布病呢?因布魯氏菌病是由一類很小的細菌稱為布魯氏菌,它侵入人畜機體後引起一種人畜共患的傳染病,此病就稱為布魯氏菌病,被簡稱為布病。哪么,引起這種病毒的菌為什麼叫布魯氏菌病呢?

二. 發現布魯氏菌的軼事(趣事)
布魯氏菌實際上是一個外國人的名字,這要回顧一段小故事。約在140多年前,大英帝國的遠征軍進駐到歐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國家及某些島國,駐扎在馬爾他島上的英國軍隊突然出現了大批發熱的病人。患病的士兵出現高燒、大汗、肝脾腫大等症狀,當時不知道是什麼病,就按當地地名命名,稱為「地中海弛張熱」、「馬爾他熱」等。在發病的士兵中還不斷出現死亡。當時既不知病因,也不知如何治療,更不知怎樣預防。在英國士兵和當地老百姓中形成了恐怖情緒。
大約過了20多年(1886-1887年),一位英國隨軍醫生布魯氏(Bruce)剖檢死於這種不明熱的士兵脾臟時,不僅看到脾臟腫大,用顯微鏡 意外地看到有一種微小的細菌,他用培養基從脾臟中培養出很小的細菌。他將這種細菌命名為馬爾他微球菌。以後又有人做很多試驗、觀察,並分到了更多的這類細菌,證明這些菌就是引起不明熱的病因。為了紀念第一位看到並分離到這種細菌的布魯氏,將這菌命名為布魯氏菌(簡稱布病)。
又過了約10年(1904-1907年),英國一個專門委員會在馬爾他島討論布病的流行和預防時,有人意外地發現當地山羊血清與布氏菌發生凝集。他們認為馬爾他島上的山羊也能患此病。不久從山羊奶中檢出了布氏菌。他又將這種山羊奶給人和猿猴飲用,喝了這種奶的人和猿猴也得布病。這說明人患布病是因當地山羊有此病,傳給人的方式是喝了這種山羊奶或吃了患病山羊奶的新鮮製品。因此,大英帝國當局宣布在馬爾他駐軍中禁止飲用山羊奶,其結果發病人數明顯下降。這是最早對布病採取的控制布病流行的措施。

三. 人患布病的傳染源
所謂傳染源就是指患傳染病的根源(或來源)。雖然,人患布病是因布氏菌侵入人體內造成的,但布氏菌從何而來呢?現在人們都知道了,不僅人能得布病,許多家畜最易得布病,尤其是羊、牛、豬、犬等。因此,布病不僅被我國列為人間的法定傳染病,而且還是重要的人獸(畜)共患病。
人得布病就是因患布病的家畜國將布氏菌再傳給人,人就得了此病。所以染疫(感染布氏菌)的家畜就是人患布病的傳染源。因受布氏菌感染的羊(山羊或綿羊)、牛(黃牛、水牛、氂牛等)、豬等家畜可能出現症狀,了民可能不出現症狀(隱性感染),但他們都能從不同途徑(從奶、尿、便、精液、陰道分泌物)向外排出布氏菌,尤為重要的是懷孕母畜在正產時或流產時排出大量布氏菌。人接觸到這些物質時就可被感染。
在山西省呂梁山區一個農民家庭,幾口人相繼患了布病,追查原因時,才知道這個農民飼養了幾只患布病的山羊,從山羊傳給農民一家子。
人患布病的傳染源是染疫的家畜。那麼人患布病能不能傳給其他人,或再傳給家畜呢?在一般情況下,人患布病是不傳給他人,也不能傳給家畜。所以人得了布病一定要追查家中飼養的家畜或鄰居的家畜及周圍其他家畜。

四. 布病傳播(感染)途徑
所說的傳播途徑就是指布氏桿菌通過什麼方式或稱通過哪個途徑進入人體的。在一般情況下,布氏菌可以從呼吸系統(從鼻、咽、氣管、肺)進入機體,也能從消化系統(經口、食道、胃腸)進入體內,布氏菌也能從皮膚、粘膜直接侵入機體。所以,布氏菌可從多種途徑傳播。
例如,當染疫的懷孕母畜(羊、牛、豬等)分娩或流產時,人們用手幫助產仔或處理各種流產物時,因這些流產物上含大量布氏菌,它可以經擦傷皮膚進入體內使人感染,如果用帶布氏菌的手拿東西吃,布氏菌就經口進入體內。含布氏菌的流產物落到地上,細菌可隨塵土飛揚,被人們吸入體內發生感染。
現在人們經常到街上或飯店吃羊肉串、烤牛肉、涮羊肉等小吃,品嘗各種風味,以飽口福。但是如果提供肉料的羊或牛是染病的動物,人們就可能因吃了這些小吃而感染布病。因吃涮羊肉時,人們總是喜食鮮嫩的,用筷子夾住的肉片不放,在沸湯中一涮,肉稍一變色就吃,吃起來味道很香,孰不知,筷子夾住的地方如果有布氏菌就不會死,吃入肚內,通過胃腸感染布病。吃烤肉時也是如此,誰也不願意吃烤的很老(焦糊狀)的肉,只要一烤出香味馬上就吃,如果肉中含布氏菌,它不會在瞬間被烤死的,所以人們吃了後同樣可能會感染布病。這類事例在內蒙古,大連,山西,新疆等地時有發生。
我們曾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到某省一個叫瑟琶溝的小山村去調查布病。我們看到一位農婦手拉一頭母羊,讓一個5-6歲的男孩半伏在地上仰著頭,咀噙著母羊的乳頭,直接吃母羊奶,吃的津津有味。我們問這位農婦,這個孩子怎麼這樣吃羊奶?她笑殷殷地告訴我們說,你們城裡人講營養,70-80歲的人還喝奶哪。我們生活好了,養幾頭奶羊,讓孩子也增加點營養。我們告訴她,吃羊奶是可以的,但別這樣吃。擠出後煮一煮再吃,防止得布病。後來我們調查後得知,這個村約400頭羊中,有35%的羊感染了布氏菌,約有50多頭羊發生過流產,約有30%的村民發生了布氏菌感染。
染疫家畜的皮毛也可以粘上布氏菌,也能成為傳播布氏菌的感染因子,也應注意。

五、哪些人容易得布病(人群易感性)
所謂人群對某種傳染病易感性有兩種含義:第一是指某些人對某種傳染病比其他人容易得。例如,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在兒童中最易患此病,成年人幾乎不得此病,這就是說兒童對灰質炎病毒易感性高。第二層意思是指某些人對某種傳染病的病原體接觸機會多,患病者就多,不是人群易感性差別,而是決定接觸機會多少,不是易感性高低。到底哪些人易得布病呢?
一百多年實踐證明,各類人群(不同年齡、性別、人種、民族、地區等)對布氏菌都易感。就是說不同類別人群都可能得布病,不同類別人群對布氏菌易感性無何區別。但是,確實看到,在不同人群中布氏菌感染率,患病率等有很大差別。如,在獸醫、牧工、家畜飼養員、擠奶工、屠宰工、皮毛收購員、毛紡工、製革工等患布病的人數明顯高於其他人九。這個現象不是人群對布氏菌易感性差別,而是不同職業與牲畜及其產品接觸機會不同。所以,布病有一定職業性。
我們也看到有的資料說男的得布病者高於女的,青壯年患病人數高於兒童和老年人等。這也不是性別、年齡對布氏菌易感性差別,同樣是決定於與牲畜接觸機會的多少。因為也有資料報告女的患病高於男的,有的地方、國家中兒童布病並不少見。

六、得了布病有哪些表現和如何診斷及治療。
1.人的布病有哪些主要表現:
患布病後,首先出現的症狀是發燒,體溫可達38—40度,不同人發燒的熱型差別較大。有的人體溫並不太高,波動於37—38度之間,持續時間長,處於長期低熱狀態;有的人體溫呈波浪 狀,即高熱幾天,體溫降下來幾天,又開始高,反復多次,所以布病又稱浪狀熱。還有的體溫忽高忽低,早晚變化大,病情凶險,呈弛張性發熱等等。當前主要是長期低熱者多。
另一個特點是患者多汗,尤其發病初期更為明顯,晚上汗更多,汗質粘稠,多出現在頭胸部等。
患者還經常出現骨關節疼痛、腫脹等。發病初期不明顯,體溫逐漸下降時骨關節症狀相繼出現。疼痛或骨關節活動障礙的部位多見於大關節。如,腰、骶、髖、肩、肘、膝等關節。常易誤診為風濕病。
給布病患者查體時還可看到某些部位淋巴結腫大(部、腋下、鼠蹊部等),肝、脾腫大等。
其他症狀如乏力、食慾不振、精神倦怠等類似於感冒。
總之,布病無明顯特徵性表現,症狀是多種多樣的。
2.如何診斷布病:
診斷人的布病主要根據三個方面:第一是布病的流行病學接觸史,第二是病人臨床表現,第三是對布病的特異性的試驗檢查。
(1) 布病流行病學接觸史:就是指病 是什麼職業、與牲畜接觸機會如何;所接觸的牲畜有無流產或拐子畜、睾丸腫大否;到布病疫區去過否,如果去過停留多長時間;與牲畜皮毛接觸機會多少,有無喝生奶吃生習慣等。
(2) 布病表現,參照上述的症狀體征。
(3) 特異性試驗檢查:就是指只針對布病才能反應的某些特殊試驗。如,抽病人血,用血清做布病的試管凝集試驗(SAT)。病人血清稀釋1:100時還出現++「以上的反應,判為陽性。還可以採用補體結合試驗(CRT)、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及抗球蛋白試驗(Coomb』s)等。做這些試驗應參考有關操作手冊進行,而且應到有關布病專業實驗室進行。
另一類診斷布病的參考方法是皮膚過敏試驗。其做法類似於醫院給求診者做青黴素過敏試驗。但基本原理不同,檢查布病的皮膚過敏試驗是第Ⅳ型(遲發型)過敏反應。做此試驗一是要到有布病專業實驗室去進行。
以上三個方面綜合一起方可診斷,一般說缺一不可。但在個別情況下,流行病學接觸史問不清,此時布病臨床表現和特異性實驗檢查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說求醫者只有布病流行病學接觸史和特異性檢查陽性,無臨床表現,不能診斷為布病,只能說此求醫者是布氏菌感染者。
3.對布病怎樣治療
由於布病症狀多種多樣,病期又長,治療也較復雜,並有一定難度,應根據不同病期,不同症狀體征性質調整治療方案。大急性期時主要是採用抗菌療不法,採用抗生素類葯物。
(1) 四環素類抗生素,並用鏈黴素治療:四環素每日2克,分四次口服,21天為一療程,可重復1-2個療程,療程間隔5-7天。第一療程時並用鏈黴素。成人每日1克,他兩次肌肉注射。
(2) 利福平,並用強力黴素治療:利福平成人每天600-900毫克,分兩次口服,並且每天早晨口服強力黴素200毫克,連服6周。
(3) 磺胺治療:復方新諾明成人每次2片口服,每日3次,連服2周,以後每天2次。3周為一療程,可治2-3個療程,療程間的間隔5-7天。用此類葯治療後有一定復發率。
(4) 對症治療:除抗生素治療外,應以對症治療。如失眠者可服用鎮靜葯,關節痛、頭痛等可服鎮痛葯,高燒者可輔以物理降溫或服解熱葯等。
對慢性布病無特效葯物治療。我國一般採用中醫中葯治療。因慢性期病人的症狀復雜,不同人表現不同。有的以過敏症狀為主,有的以內分泌紊亂為主,更有的免疫功能低下等。醫生應依不同情況予以適當治療。

七、家庭治療與護理。
布病有兩個特點適宜在家庭治療:一是病期長,長達數月,在醫院長期住院費用太高,在家中治療可以節省一些;二是布病雖是傳染病,但人不傳人,在家中治療不必隔離,也不必擔心被傳染。但是在家中治療也有不利一面,這就是布病病情復雜,家庭治療不易掌握,另外有的治療需注射等也不方便。
在急性期時最好在醫院治療,如果進入慢性期或康復期等可以在家庭中進行適當治療與護理。
病人在家庭中主要應注意:(1)不同間隔時間到醫院檢查病情狀態。
(2)注意適度休息與輕度活動,有利於康復。
(3)注意飲食調節與搭配。病人慶注意營養,但防止大吃大喝,大魚大肉。多吃營養豐富又清淡的食品,如蛋類、豆類等。多吃一些蔬菜及水果增加維生素的攝入。
護理布病患者一定要有耐心,增強患者信心,布病不但可以治癒,而且也不會影響壽命。

八、怎樣控制和預防布病
我們國家對防治傳染病的方針是預防為主,對布病也是如此。嚴格地說,沒有發生布病流行時是以預防為主,主動採取預防措施;一旦發生了布病流行是被動地採取控制措施。兩者有許多相似之處,在此一並敘述。
我們國家對布病防治(制)原則是,因地制宜,分類管理,採取以檢疫、淘汰疫畜和免疫健畜為主的綜合措施。
1、淘汰疫畜或陽性畜:不管是為控制布病疫情或者為預防人間布病發生,淘汰疫畜(或陽性畜)都是最重要的。因為人布病是不傳人的,人的布病來自於疫畜或陽性畜。所以為控制布病疫情或預防布病發生都必須執行淘汰措施。
在防制布病中淘汰疫畜不同於口蹄疫,不必將疫畜或陽性畜活埋或焚燒。可將應淘汰畜集中一處由專人屠宰(加強個人防護),皮毛經適當處理可以製革或紡線等;其肉經煮沸或腌制也可出售、食用;屠宰場地要嚴格消毒,其內臟經高壓、充分煮沸處理,也可食用。
個體養殖戶、集體、國家飼養牲畜均應如此處理,要依法防病。
2、預防接種:預防接種又稱為特異性預防。這個措施既是預防措施,又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措施。在防制布病中預防接種分為人、畜預防接種。
(1)家畜免疫:免疫家畜既可保護牲畜不受布氏菌感染,也間接地保護了人群。我國免疫家畜最常用的畜用苗是豬2號苗(S2)。此苗用於免疫羊群(綿、山羊),免疫方法是口服飲水免疫。每頭羊免疫劑量為100億菌,按劑量計算後將苗與水混合,拌勻,免疫前一天不讓羊喝水,第二天服苗;也可分兩次服,頭一天服半量,第二天再服半量。此苗免疫期後2年,保護力約在70-80%之間。
免疫牛群國外用牛19號苗(S19),我國也曾用過些苗,目前我國很少應用。在我國的牛群、豬群中基本上不免疫。還有羊5號苗(M5)、Rev-1苗,我國只在個別地區用於羊的免疫。
(2)人群預防接種:在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用布氏菌苗給人群進行預防接種。我國採用104M苗給人皮上劃痕達到免疫目的。將凍干菌苗用無菌生理鹽水稀釋後進行皮上劃痕接種,在上肢三角肌處消毒後劃痕。
每個人免疫量為50億,在劃痕處滴2滴苗液。此苗免疫期約9-12個月,保護力約為80%。
在此強調一點,此苗一定在高危人群中應用,就是在最危險情況下在最受威脅的人群中應用,而且不能年年復種。在接種前用布氏菌素進行檢查,陰性者方可接種。此苗不可用於皮下注射。
3、其他措施:在綜合性措施中還包括宣傳教育群眾,牲畜檢疫(海關、各類牲畜市場、牲畜出入運輸、屠宰前等)、加強個人防護、食品衛生監督、皮毛消毒、飲用奶的巴氏消毒、疫區消毒、畜圍消毒、流產物的消毒處理等。
控制和預防布病需要多部門的合作,尤其是獸醫部門與衛生部門的相互配合、互通信息、協調一致、統一措施,方能有效地控制和預防人畜布病。

九、控制、預防布病的消毒
為預防和控制布病做好各項消毒,首先必須了解布氏菌對各種物理、化學、射線等因子的抗力及在外界各種物質中的生存力方能執行好消毒措施。
1、布氏菌抗力及生存力
表1 布氏菌對物理、化學因子抗力

物理因子 生存時間 化學因子 生存時間
濕熱 60℃
60分鍾
新潔爾滅(0.1%)
30秒
濕熱 80℃
30分鍾
來蘇兒(2%) 1-3分鍾
濕熱 100℃
30秒
漂白粉(0.2-2.5%) 2分鍾
乾熱 80℃
60分鍾
乳酸(0.5%) 1分鍾
乾熱 100℃
7分鍾
過錳酸鉀(0.1-0.27%) 7-15分鍾
直射 日光
1-4小時 氫氧化鉀(2%) 3分鍾
散時 日光 7-8天 肥皂水(2%) 20分鍾

表2 布氏菌在不同介質中的生存生
介質名稱
生存時間
介質名稱
生存時間
水 5天-4天 牛奶 2天-18個月
土壤 4天-4個月 酸乳 2天-1個月
塵埃 21-72天 奶油 25-67天
糞 8天-4個月 乳酪 21-90天
尿 4天-5個月 凍肉 14-47天
畜舍 4天-5個月 腌肉
20-45天
衣物 30-80天 干燒胎膜 120天
皮毛 1.5-4個月 培養基 60天-10個月

從上述兩個表中可見,布氏菌抗力及及生存力不是很強的。
2、消毒
(1)洗手消毒:對手的消毒處理適用於各類人員,包括專業實驗人員、獸醫、牧工、擠奶工、屠宰工等職業人員,也適用於一般老百姓。最常用的,也最普遍用的就是用肥皂水洗手,以及來蘇兒、新吉爾滅等,洗手用的濃度見表1。
(2)食品消毒:飲用奶應採用巴氏消毒法滅菌或直接煮沸後飲用;肉類應烹調後食用,不能吃半生不熟的肉製品,更不能生食。
(3)皮毛消毒:皮毛可直接在日光下晾曬1-3天。環氧乙烷消毒:常作熏蒸消毒,300-400克/m3封閉空間。也可用鈷60照射。
(4)流產物消毒:有條件的採用高壓消毒,如無高壓設備可用化學消毒法,用來蘇兒(3%),或新潔爾滅(0.3%),或漂白粉(3%)液浸泡24小時後處理。
(5)畜圈、污染場地消毒:10%石灰乳或10%漂白粉灑地,作用12小時後可達消毒目的。
(6)實驗室、車間、廠房內消毒:可用甲醛、熏蒸、或用乳酸熏蒸,也可用來蘇兒噴霧消毒。
總之,布氏菌抵抗力並不強,常用消毒劑合理使用皆可達消毒目的。

⑹ 什麼是布病抗原

布病抗原是檢測布病的指標。陽性說明帶有布病病菌。
檢測布病的主要試劑有:布病試管凝集反應抗原,陰、陽性血清;補體結合反應抗原,凍干補體,溶血素,陰、陽性血清;虎紅平板凝集反應抗原。

布魯氏菌病(以下簡稱布病),是由布魯氏菌引起的一種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的人畜共患的傳染病,人類感染布病後,病程長,反復發作,長期不愈。家畜感染則出現流產和不育,多數病例為隱性感染。早期出現結膜炎和體溫升高等。妊娠母畜流產(多在妊娠2~8個月),多為死胎或弱仔。但大多數流產經兩個月後可以再受孕。畜群中關節炎、子宮內膜炎、胎衣不下和不孕症增多。公畜睾丸腫大,觸之熱、痛。雞,鴨等家禽的症狀表現為腹瀉和虛脫,有時產蛋量下降。嚴重危害畜牧業生產和人類健康。
目前對於布病的診斷多採用血清學試驗,主要檢測血清或乳中的抗布魯氏菌抗體。試管凝集試驗(SAT)一直是許多國家布病診斷的常規血清學方法。但單獨應用SAT,可能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反應,同時並不是所有感染動物都出現具有診斷意義的抗體水平,因而易造成誤診和漏診。平板凝集試驗(PAT)是布病血清學診斷的常規方法之一,常用作布病普查的初檢,但有時PAT法可出現非特異性凝集。虎紅平板凝集試驗 (RBPT)是許多國家布病普查的常規方法,黃健等 (1981)認為,RBPT法檢出率與PAT基本一致,與 SAT檢查感染和免疫動物血清的陽性率基本一致。呂南平(1983)認為,RBPT不能與SAT,PAT,補體結合試驗(CFT)等相互替代,應採取綜合診斷為妥:抗球蛋白試驗(Coombs試驗,也稱AGT)主要用於布病早期診斷或慢性期布病的診斷。

⑺ 布病如何檢驗

你指的是:布魯菌病(簡稱 布病),是由布魯氏桿菌 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傳染病。

一般可做凝集試驗(或ELISA、補結試驗等)宜月逐周測定,高效價或效價成倍升高者有診斷價值。慢性患者凝集試驗陰性時宜作ELISA或抗人球蛋白試驗,為鑒別自然感染和人工免疫,或明確疾病是否活動,則可作2-ME試驗

⑻ 布氏桿菌病怎樣檢測

到醫院傳染科找大夫告訴他你要做布病檢測,他開單子你去化驗室抽血,三天出結果

⑼ 布氏桿菌凝集試驗的介紹

待測血清中抗布氏桿菌抗體與膠乳試劑相遇,發生抗原-抗體反應,出現肉眼可見的凝集反應。

⑽ 可否判定是布病

臨床診斷主要依據
(一)流行病學資料是否有流行地區居留史與病畜接觸史,進食未嚴格消毒的乳製品及未煮熟的畜肉史。

(二)臨床表現反復發作的發熱,伴有多汗、遊走性關節痛。查體發現肝脾及淋巴結腫大。如有睾丸腫大疼痛,神經痛,則基本可確診。

(三)實驗室檢查
1.血象白細胞半數正常或輕度減少,淋巴細胞相對或絕對增多,分類可達60%以上。血沉在各期均增速。久病者有輕或中度貧血。

2.細菌學檢查患者血液、骨髓、乳汁、子宮分泌物均可做細菌培養。因牛種菌初分離困難。要求嚴格的環境,故各種標本最好採集兩份,一份用含肝浸液的肉湯做培基,在CO2孵箱中培養;另一份放一般環境中孵育,培養時間不得短於2周。急性期陽性率高,慢性期低。骨髓標本較血液標本陽性率高。有人建議慢性布魯氏菌病患者的血液接種到雞胚卵黃中可獲較高陽性率。

3.免疫學檢查
(1)血清凝集試驗(Wright試驗)試管法較靈敏。患者多在第二周出現陽性反應,1:100以上有診斷價值。病程中效價遞增4倍及以上意義更大。正常人可有低滴度的凝集素;某些傳染病的假陽性率可達30%以上,如兔熱病該凝集效價升高;注射霍亂疫苗的人90%可呈假陽性;接種布魯氏菌活菌苗者,凝集效價也增高。診斷時要注意分析。另外由於抗體IgA、IgG、IgM量的比例不同,如IgA含量高則可出現患者血清低稀釋度為陰性,高稀釋度反為陽性的所謂前帶現象。因此做該實驗時應增大患者血清稀釋范圍。
(2)補體結合試驗補體結合抗體主要為IgG,出現較遲,持續較久,一般1:16以上即為陽性。對慢性患者有較高特異性。
(3)抗人球蛋白試驗(Coombs』tist)用於測定血清中的不完全抗體。不全抗體可阻斷完全抗體與抗原的凝集反應,使凝集試驗呈假陰性。Coombs試驗是使不完全抗體與不可見抗原結合的復合物通過抗人球蛋白血清結合成塊,直接可見。故凝集試驗陰性者可作此檢查。1:160以上為陽性。

閱讀全文

與人布病檢測有幾種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足外翻治療方法如何治療 瀏覽:382
做小扇子的簡單方法 瀏覽:226
醫美洗臉的正確方法 瀏覽:37
腦膜炎引起癱瘓哪裡可以治療方法 瀏覽:632
橋梁搭建方法視頻 瀏覽:344
哮喘的長期治療方法 瀏覽:30
如何處理活的大龍蝦的方法 瀏覽:264
新手機密碼鎖定方法 瀏覽:579
水晶玉器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29
如何只用一種方法就能減肥 瀏覽:105
什麼是大學計算方法 瀏覽:703
敏感肌怎樣才能好有哪些方法 瀏覽:745
面對問題要能夠找到解決方法作文 瀏覽:379
毛豆的種植方法和技術視頻 瀏覽:435
全自動免疫熒光分析儀操作方法 瀏覽:974
如何挑選牛仔褲的裁剪方法 瀏覽:361
甲亢的常用診斷方法 瀏覽:360
天固智能門鎖安裝方法 瀏覽:460
pc肌鍛煉方法教學 瀏覽:183
t梁數量計算方法 瀏覽: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