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有機檢驗與鑒別的方法表格

有機檢驗與鑒別的方法表格

發布時間:2022-05-01 05:46:38

1. 有機物的鑒別

檢驗與鑒別的常用方法
(1)根據溶解性的情況,大部分有機物都不溶於水,如酯類物質、苯、
等,而少數物質卻易溶於水(或任意比互溶)如:乙醇、甘油、乙醛,因此用水即能檢出。
(2)依據有機物的密度大小。如硝基苯與苯、
與酯類物質等等。
(3)依據燃燒的現象不同,如能否燃燒、是否產生濃煙。

2. 有機化學鑒別

1、用土倫試劑(銀氨溶液)檢驗,未產生銀鏡的是丙酮;餘下三分用費林試劑檢驗,無磚紅色沉澱的是苯甲醛(芳香醛不和費林試劑作用);餘下兩份用碘+氫氧化鈉檢驗,無黃色沉澱的是丙醛,有的是乙醛。(每次檢驗需另取試樣)
2、用三氯化鐵稀溶液檢驗,顯色的一組(另取一份試樣)加入碳酸氫鈉,產生氣泡的是水楊酸,不產生的是苯酚;不顯色的一組同樣方法檢驗,產生氣泡的是苯甲酸,不產生的是苯胺。也可用和溴水產生白色沉澱的方法檢驗苯酚和苯胺。
3、用飽和亞硫酸氫鈉溶液檢驗,不能產生白色沉澱的是3-戊酮;另取試樣,加入三氯化鐵,顯色的是2,4-戊二酮,不顯色的是2-戊酮。
4、分別通入銀氨溶液,能產生白色沉澱的是丙炔(或用氯化二氨合銅(I),現象為紅棕色沉澱);餘下兩份通入高錳酸鉀溶液,退色的是丙烯,不退色的是環丙烷。

3. .有機物的鑒別方法

1、物理法

(1)根據有機物的溶解性和密度不同鑒別。

(2)紅外光譜(IR)法:可測定分子中含有何種化學鍵或官能團。

(3)核磁共振氫譜(NMR):可測定分子中有幾種不同類型的氫原子及它們的數目。

2、化學法

根據常見有機物的特徵反應鑒別。

(1)用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或銀氨溶液檢驗醛基;

(2)用碘水檢驗澱粉;

(3)用氯化鐵溶液或濃溴水檢驗酚類;

(4)用紫色石蕊試液或碳酸鈉溶液或碳酸氫鈉溶液檢驗羧酸;

(5)用溴水或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鑒別甲烷和乙烯,

(6)用濃硝酸檢驗蛋白質溶液,用灼燒法檢驗羊毛或真絲製品;

(7)用與加入酚酞溶液的NaOH溶液共熱的方法鑒別酯類物質,等等。

4. 鑒別有機物的化學方法

1、物理法

(1)根據有機物的溶解性和密度不同鑒別。

如用水即可鑒別乙醇、苯和四氯化碳三種液體;用溴水即可鑒別己烯、乙醇、苯和四氯化碳四種液體。

要熟記下列常見物質的溶解性、密度大小和狀態情況。

a.能與水互溶的液體是:乙醇、乙二醇、丙三醇、乙醛、乙酸、

b.難溶於水且密度比水小的液體:所有液態烴類,如己烷、苯、甲苯、己烯汽油、煤油等;所有液態酯類,如乙酸乙酯、植物油等。

c.
難溶於水且密度比水大的液體: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d.碳原子數在4個以下的烴為氣體,烴的衍生物中只有一氯甲烷、甲醛是氣體。

(2)紅外光譜(IR)法:可測定分子中含有何種化學鍵或官能團。

(3)核磁共振氫譜(NMR):可測定分子中有幾種不同類型的氫原子及它們的數目。如:可用核磁共振氫譜鑒別1-溴丙烷和2-溴丙烷(2010天津卷3)

2、化學法

根據常見有機物的特徵反應鑒別。

(1)用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或銀氨溶液檢驗醛基;

(2)用碘水檢驗澱粉;

(3)用氯化鐵溶液或濃溴水檢驗酚類;

(4)用紫色石蕊試液或碳酸鈉溶液或碳酸氫鈉溶液檢驗羧酸;

(5)用溴水或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鑒別甲烷和乙烯,

(6)用濃硝酸檢驗蛋白質溶液,用灼燒法檢驗羊毛或真絲製品;

(7)用與加入酚酞溶液的NaOH溶液共熱的方法鑒別酯類物質,等等。

3、只用一種試劑就能鑒別的有機物常見的有以下情況

(1)乙醇、溴苯、苯



(2)乙醇、硝基苯
苯、苯酚溶液、己烯
溴水


(3)乙醇、四氯化碳 苯、苯酚溶液、硫氰酸鉀溶液、碳酸鈉溶液
氯化鐵溶液 。

(4)乙醇、乙酸、乙酸乙酯
飽和碳酸鈉溶液


(5)乙醇、乙醛、乙酸、甲酸
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

5. 求高中有機化學整理,謝謝,要表格形式的。

這個也太多..了
《有機化學基礎》知識點整理
一、重要的物理性質
1.有機物的溶解性
(1)難溶於水的有:各類烴、鹵代烴、硝基化合物、酯、絕大多數高聚物、高級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數目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於水的有:低級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鹽、氨基酸及鹽、單糖、二糖。(它們都能與水形成氫鍵)。
二、重要的反應
1.能使溴水(Br2/H2O)褪色的物質
(1)有機物
① 通過加成反應使之褪色:含有 、—C≡C—的不飽和化合物
② 通過取代反應使之褪色:酚類
注意:苯酚溶液遇濃溴水時,除褪色現象之外還產生白色沉澱。
③ 通過氧化反應使之褪色:含有—CHO(醛基)的有機物(有水參加反應)
注意:純凈的只含有—CHO(醛基)的有機物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④ 通過萃取使之褪色:液態烷烴、環烷烴、苯及其同系物、飽和鹵代烴、飽和酯
(2)無機物
① 通過與鹼發生歧化反應
3Br2 + 6OH- == 5Br- + BrO3- + 3H2O或Br2 + 2OH- == Br- + BrO- + H2O
② 與還原性物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如H2S、S2-、SO2、SO32-、I-、Fe2+
2.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KMnO4/H+褪色的物質
(1)有機物:含有 、—C≡C—、—OH(較慢)、—CHO的物質
與苯環相連的側鏈碳碳上有氫原子的苯的同系物(與苯不反應)
(2)無機物:與還原性物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如H2S、S2-、SO2、SO32-、Br-、I-、Fe2+
3.與Na反應的有機物:含有—OH、—COOH的有機物
與NaOH反應的有機物:常溫下,易與含有酚羥基、—COOH的有機物反應
加熱時,能與鹵代烴、酯反應(取代反應)
與Na2CO3反應的有機物:含有酚羥基的有機物反應生成酚鈉和NaHCO3;
含有—COOH的有機物反應生成羧酸鈉,並放出CO2氣體;
含有—SO3H的有機物反應生成磺酸鈉並放出CO2氣體。
與NaHCO3反應的有機物:含有—COOH、—SO3H的有機物反應生成羧酸鈉、磺酸鈉並放出等物質的量的CO2氣體。
4.既能與強酸,又能與強鹼反應的物質
(1)2Al + 6H+ == 2 Al3+ + 3H2↑ 2Al + 2OH- + 2H2O == 2 AlO2- + 3H2↑
(2)Al2O3 + 6H+ == 2 Al3+ + 3H2O Al2O3 + 2OH- == 2 AlO2- + H2O
(3)Al(OH)3 + 3H+ == Al3+ + 3H2O Al(OH)3 + OH- == AlO2- + 2H2O
(4)弱酸的酸式鹽,如NaHCO3、NaHS等等
NaHCO3 + HCl == NaCl + CO2↑ + H2O 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
NaHS + HCl == NaCl + H2S↑ NaHS + NaOH == Na2S + H2O
(5)弱酸弱鹼鹽,如CH3COONH4、(NH4)2S等等
2CH3COONH4 + H2SO4 == (NH4)2SO4 + 2CH3COOH
CH3COONH4 + NaOH == CH3COONa + NH3↑+ H2O
(NH4)2S + H2SO4 == (NH4)2SO4 + H2S↑
(NH4)2S +2NaOH == Na2S + 2NH3↑+ 2H2O
(6)氨基酸,如甘氨酸等
H2NCH2COOH + HCl → HOOCCH2NH3Cl
H2NCH2COOH + NaOH → H2NCH2COONa + H2O
(7)蛋白質
蛋白質分子中的肽鏈的鏈端或支鏈上仍有呈酸性的—COOH和呈鹼性的—NH2,故蛋白質仍能與鹼和酸反應。
5.銀鏡反應的有機物
(1)發生銀鏡反應的有機物:
含有—CHO的物質: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還原性糖(葡萄糖、麥芽糖等)
(2)銀氨溶液[Ag(NH3)2OH](多倫試劑)的配製:
向一定量2%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剛剛產生的沉澱恰好完全溶解消失。
(3)反應條件:鹼性、水浴加熱
若在酸性條件下,則有Ag(NH3)2+ + OH - + 3H+ == Ag+ + 2NH4+ + H2O而被破壞。
(4)實驗現象:①反應液由澄清變成灰黑色渾濁;②試管內壁有銀白色金屬析出
(5)有關反應方程式:AgNO3 + NH3•H2O == AgOH↓ + NH4NO3
AgOH + 2NH3•H2O == Ag(NH3)2OH + 2H2O
銀鏡反應的一般通式: RCHO + 2Ag(NH3)2OH 2 Ag↓+ RCOONH4 + 3NH3 + H2O
【記憶訣竅】: 1—水(鹽)、2—銀、3—氨
甲醛(相當於兩個醛基):HCHO + 4Ag(NH3)2OH 4Ag↓+ (NH4)2CO3 + 6NH3 + 2H2O
乙二醛: OHC-CHO + 4Ag(NH3)2OH 4Ag↓+ (NH4)2C2O4 + 6NH3 + 2H2O
甲酸: HCOOH + 2 Ag(NH3)2OH 2 Ag↓+ (NH4)2CO3 + 2NH3 + H2O
葡萄糖: (過量)
CH2OH(CHOH)4CHO +2Ag(NH3)2OH 2Ag↓+CH2OH(CHOH)4COONH4+3NH3 + H2O
(6)定量關系:—CHO~2Ag(NH)2OH~2 Ag HCHO~4Ag(NH)2OH~4 Ag
6.與新制Cu(OH)2懸濁液(斐林試劑)的反應
(1)有機物:羧酸(中和)、甲酸(先中和,但NaOH仍過量,後氧化)、醛、還原性糖(葡萄糖、麥芽糖)、甘油等多羥基化合物。
(2)斐林試劑的配製:向一定量10%的NaOH溶液中,滴加幾滴2%的CuSO4溶液,得到藍色絮狀懸濁液(即斐林試劑)。
(3)反應條件:鹼過量、加熱煮沸
(4)實驗現象:
① 若有機物只有官能團醛基(—CHO),則滴入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中,常溫時無變化,加熱煮沸後有(磚)紅色沉澱生成;
② 若有機物為多羥基醛(如葡萄糖),則滴入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中,常溫時溶解變成絳藍色溶液,加熱煮沸後有(磚)紅色沉澱生成;
(5)有關反應方程式: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
RCHO + 2Cu(OH)2 RCOOH + Cu2O↓+ 2H2O
HCHO + 4Cu(OH)2 CO2 + 2Cu2O↓+ 5H2O
OHC-CHO + 4Cu(OH)2 HOOC-COOH + 2Cu2O↓+ 4H2O
HCOOH + 2Cu(OH)2 CO2 + Cu2O↓+ 3H2O
CH2OH(CHOH)4CHO + 2Cu(OH)2 CH2OH(CHOH)4COOH + Cu2O↓+ 2H2O
(6)定量關系:—COOH~½ Cu(OH)2~½ Cu2+ (酸使不溶性的鹼溶解)
—CHO~2Cu(OH)2~Cu2O HCHO~4Cu(OH)2~2Cu2O
7.能發生水解反應的有機物是:鹵代烴、酯、糖類(單糖除外)、肽類(包括蛋白質)。
HX + NaOH == NaX + H2O

(H)RCOOH + NaOH == (H)RCOONa + H2O

RCOOH + NaOH == RCOONa + H2O 或
8.能跟FeCl3溶液發生顯色反應的是:酚類化合物。
9.能跟I2發生顯色反應的是:澱粉。
10.能跟濃硝酸發生顏色反應的是:含苯環的天然蛋白質。
三、各類烴的代表物的結構、特性
類 別 烷 烴 烯 烴 炔 烴 苯及同系物
通 式 CnH2n+2(n≥1) CnH2n(n≥2) CnH2n-2(n≥2) CnH2n-6(n≥6)
代表物結構式 H—C≡C—H
相對分子質量Mr 16 28 26 78
碳碳鍵長(×10-10m) 1.54 1.33 1.20 1.40
鍵 角 109°28′ 約120° 180° 120°
分子形狀 正四面體 6個原子
共平面型 4個原子
同一直線型 12個原子共平面(正六邊形)
主要化學性質 光照下的鹵代;裂化;不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跟X2、H2、HX、H2O、HCN加成,易被氧化;可加聚 跟X2、H2、HX、HCN加成;易被氧化;能加聚得導電塑料 跟H2加成;FeX3催化下鹵代;硝化、磺化反應
四、烴的衍生物的重要類別和各類衍生物的重要化學性質
類別 通 式 官能團 代表物 分子結構結點 主要化學性質
鹵代烴 一鹵代烴:
R—X
多元飽和鹵代烴:CnH2n+2-mXm 鹵原子
—X C2H5Br
(Mr:109) 鹵素原子直接與烴基結合
β-碳上要有氫原子才能發生消去反應 1.與NaOH水溶液共熱發生取代反應生成醇
2.與NaOH醇溶液共熱發生消去反應生成烯
醇 一元醇:
R—OH
飽和多元醇:
CnH2n+2Om 醇羥基
—OH CH3OH
(Mr:32)
C2H5OH
(Mr:46) 羥基直接與鏈烴基結合, O—H及C—O均有極性。
β-碳上有氫原子才能發生消去反應。
α-碳上有氫原子才能被催化氧化,伯醇氧化為醛,仲醇氧化為酮,叔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1.跟活潑金屬反應產生H2
2.跟鹵化氫或濃氫鹵酸反應生成鹵代烴
3.脫水反應:乙醇
140℃分子間脫水成醚
170℃分子內脫水生成烯
4.催化氧化為醛或酮
5.一般斷O—H鍵與羧酸及無機含氧酸反應生成酯
醚 R—O—R′ 醚鍵

C2H5O C2H5
(Mr:74) C—O鍵有極性 性質穩定,一般不與酸、鹼、氧化劑反應
酚 酚羥基
—OH
(Mr:94) —OH直接與苯環上的碳相連,受苯環影響能微弱電離。 1.弱酸性
2.與濃溴水發生取代反應生成沉澱
3.遇FeCl3呈紫色
4.易被氧化
醛 醛基
HCHO
(Mr:30)

(Mr:44) HCHO相當於兩個
—CHO
有極性、能加成。 1.與H2、HCN等加成為醇
2.被氧化劑(O2、多倫試劑、斐林試劑、酸性高錳酸鉀等)氧化為羧酸

羰基

(Mr:58) 有極性、能加成 與H2、HCN加成為醇
不能被氧化劑氧化為羧酸
羧酸 羧基

(Mr:60) 受羰基影響,O—H能電離出H+, 受羥基影響不能被加成。 1.具有酸的通性
2.酯化反應時一般斷羧基中的碳氧單鍵,不能被H2加成
3.能與含—NH2物質縮去水生成醯胺(肽鍵)

酯基
HCOOCH3
(Mr:60)

(Mr:88) 酯基中的碳氧單鍵易斷裂 1.發生水解反應生成羧酸和醇
2.也可發生醇解反應生成新酯和新醇
硝酸酯 RONO2 硝酸酯基
—ONO2
不穩定 易爆炸
硝基化合物 R—NO2 硝基—NO2
一硝基化合物較穩定 一般不易被氧化劑氧化,但多硝基化合物易爆炸
氨基酸 RCH(NH2)COOH 氨基—NH2
羧基—COOH H2NCH2COOH
(Mr:75) —NH2能以配位鍵結合H+;—COOH能部分電離出H+ 兩性化合物
能形成肽鍵

蛋白質 結構復雜
不可用通式表示 肽鍵
氨基—NH2
羧基—COOH 酶 多肽鏈間有四級結構 1.兩性
2.水解
3.變性
4.顏色反應
(生物催化劑)
5.灼燒分解
糖 多數可用下列通式表示:
Cn(H2O)m 羥基—OH
醛基—CHO
羰基
葡萄糖
CH2OH(CHOH)4CHO
澱粉(C6H10O5) n
纖維素
[C6H7O2(OH)3] n 多羥基醛或多羥基酮或它們的縮合物 1.氧化反應
(還原性糖)
2.加氫還原
3.酯化反應
4.多糖水解
5.葡萄糖發酵分解生成乙醇
油脂
酯基
可能有碳碳雙鍵
酯基中的碳氧單鍵易斷裂
烴基中碳碳雙鍵能加成 1.水解反應
(皂化反應)
2.硬化反應
五、有機物的鑒別
鑒別有機物,必須熟悉有機物的性質(物理性質、化學性質),要抓住某些有機物的特徵反應,選用合適的試劑,一一鑒別它們。
1.常用的試劑及某些可鑒別物質種類和實驗現象歸納如下:
試劑
名稱 酸性高錳
酸鉀溶液 溴 水 銀氨
溶液 新制
Cu(OH)2 FeCl3
溶液 碘水 酸鹼
指示劑 NaHCO3
少量 過量
飽和
被鑒別物質種類
含碳碳雙鍵、三鍵的物質、烷基苯。但醇、醛有干擾。 含碳碳雙鍵、三鍵的物質。但醛有干擾。 苯酚
溶液 含醛基化合物及葡萄糖、果糖、麥芽糖 含醛基化合物及葡萄糖、果糖、麥芽糖 苯酚
溶液 澱粉 羧酸
(酚不能使酸鹼指示劑變色) 羧酸
現象 酸性高錳酸鉀紫紅色褪色 溴水褪色且分層 出現白色沉澱 出現銀鏡 出現紅
色沉澱 呈現
紫色 呈現藍色 使石蕊或甲基橙變紅 放出無色無味氣體
2.鹵代烴中鹵素的檢驗
取樣,滴入NaOH溶液,加熱至分層現象消失,冷卻後加入稀硝酸酸化,再滴入AgNO3溶液,觀察沉澱的顏色,確定是何種鹵素。
3.烯醛中碳碳雙鍵的檢驗
(1)若是純凈的液態樣品,則可向所取試樣中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若褪色,則證明含有碳碳雙鍵。
(2)若樣品為水溶液,則先向樣品中加入足量的新制Cu(OH)2懸濁液,加熱煮沸,充分反應後冷卻過濾,向濾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溴水,若褪色,則證明含有碳碳雙鍵。
★若直接向樣品水溶液中滴加溴水,則會有反應:—CHO + Br2 + H2O → —COOH + 2HBr而使溴水褪色。
4.如何檢驗溶解在苯中的苯酚?
取樣,向試樣中加入NaOH溶液,振盪後靜置、分液,向水溶液中加入鹽酸酸化,再滴入幾滴FeCl3溶液(或過量飽和溴水),若溶液呈紫色(或有白色沉澱生成),則說明有苯酚。
★若向樣品中直接滴入FeCl3溶液,則由於苯酚仍溶解在苯中,不得進入水溶液中與Fe3+進行離子反應;若向樣品中直接加入飽和溴水,則生成的三溴苯酚會溶解在苯中而看不到白色沉澱。
★若所用溴水太稀,則一方面可能由於生成溶解度相對較大的一溴苯酚或二溴苯酚,另一方面可能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在過量的苯酚之中而看不到沉澱。
6.如何檢驗實驗室製得的乙烯氣體中含有CH2=CH2、SO2、CO2、H2O?
將氣體依次通過無水硫酸銅、品紅溶液、飽和Fe2(SO4)3溶液、品紅溶液、澄清石灰水、
(檢驗水) (檢驗SO2) (除去SO2) (確認SO2已除盡)(檢驗CO2)
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檢驗CH2=CH2)。
六、混合物的分離或提純(除雜)
混合物
(括弧內為雜質) 除雜試劑 分離
方法 化學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
乙烷(乙烯) 溴水、NaOH溶液
(除去揮發出的Br2蒸氣) 洗氣 CH2=CH2 + Br2 → CH2 BrCH2Br
Br2 + 2NaOH = NaBr + NaBrO + H2O
乙烯(SO2、CO2) NaOH溶液 洗氣 SO2 + 2NaOH = Na2SO3 + H2O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乙炔(H2S、PH3) 飽和CuSO4溶液 洗氣 H2S + CuSO4 = CuS↓+ H2SO4
11PH3 + 24CuSO4 + 12H2O = 8Cu3P↓+ 3H3PO4+ 24H2SO4
提取白酒中的酒精 —————— 蒸餾 ——————————————
從95%的酒精中提取無水酒精 新制的生石灰 蒸餾 CaO + H2O = Ca(OH)2
從無水酒精中提取絕對酒精 鎂粉 蒸餾 Mg + 2C2H5OH → (C2H5O)2 Mg + H2↑
(C2H5O)2 Mg + 2H2O →2C2H5OH + Mg(OH)2↓
提取碘水中的碘 汽油或苯或
四氯化碳 萃取
分液蒸餾 ——————————————
溴化鈉溶液
(碘化鈉) 溴的四氯化碳
溶液 洗滌萃取分液 Br2 + 2I- == I2 + 2Br-

(苯酚) NaOH溶液或
飽和Na2CO3溶液 洗滌
分液 C6H5OH + NaOH → C6H5ONa + H2O
C6H5OH + Na2CO3 → C6H5ONa + NaHCO3
乙醇
(乙酸) NaOH、Na2CO3、 NaHCO3溶液均可 洗滌
蒸餾 CH3COOH + NaOH → CH3COONa + H2O
2CH3COOH + Na2CO3 → 2CH3COONa + CO2↑+ H2O
CH3COOH + NaHCO3 → CH3COONa + CO2↑+ H2O
乙酸
(乙醇) NaOH溶液
稀H2SO4 蒸發
蒸餾 CH3COOH + NaOH → CH3COO Na + H2O
2CH3COO Na + H2SO4 → Na2SO4 + 2CH3COOH
溴乙烷(溴) NaHSO3溶液 洗滌
分液 Br2 + NaHSO3 + H2O == 2HBr + NaHSO4
溴苯
(Fe Br3、Br2、苯) 蒸餾水
NaOH溶液 洗滌
分液
蒸餾 Fe Br3溶於水
Br2 + 2NaOH = NaBr + NaBrO + H2O
硝基苯
(苯、酸) 蒸餾水
NaOH溶液 洗滌
分液
蒸餾 先用水洗去大部分酸,再用NaOH溶液洗去少量溶解在有機層的酸H+ + OH- = H2O
提純苯甲酸 蒸餾水 重結晶 常溫下,苯甲酸為固體,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較大。
提純蛋白質 蒸餾水 滲析 ——————————————
濃輕金屬鹽溶液 鹽析 ——————————————
高級脂肪酸鈉溶液
(甘油) 食鹽 鹽析 ——————————————
七、有機物的結構
牢牢記住:在有機物中H:一價、C:四價、O:二價、N(氨基中):三價、X(鹵素):一價
(一)同系物的判斷規律
1.一差(分子組成差若干個CH2)
2.兩同(同通式,同結構)
3.三注意
(1)必為同一類物質;
(2)結構相似(即有相似的原子連接方式或相同的官能團種類和數目);
(3)同系物間物性不同化性相似。
因此,具有相同通式的有機物除烷烴外都不能確定是不是同系物。此外,要熟悉習慣命名的有機物的組成,如油酸、亞油酸、軟脂酸、谷氨酸等,以便於辨認他們的同系物。
(二)、同分異構體的種類
1.碳鏈異構
2.位置異構
3.官能團異構(類別異構)(詳寫下表)
4.順反異構
5.對映異構(不作要求)
常見的類別異構
組成通式 可能的類別 典型實例
CnH2n 烯烴、環烷烴 CH2=CHCH3與

CnH2n-2 炔烴、二烯烴 CH≡C—CH2CH3與CH2=CHCH=CH2
CnH2n+2O 飽和一元醇、醚 C2H5OH與CH3OCH3
CnH2nO 醛、酮、烯醇、環醚、環醇 CH3CH2CHO、CH3COCH3、CH=CHCH2OH與
CnH2nO2 羧酸、酯、羥基醛 CH3COOH、HCOOCH3與HO—CH3—CHO
CnH2n-6O 酚、芳香醇、芳香醚 與

CnH2n+1NO2 硝基烷、氨基酸 CH3CH2—NO2與H2NCH2—COOH
Cn(H2O)m 單糖或二糖 葡萄糖與果糖(C6H12O6)、
蔗糖與麥芽糖(C12H22O11)
(三)、同分異構體的書寫規律
書寫時,要盡量把主鏈寫直,不要寫得扭七歪八的,以免干擾自己的視覺;思維一定要有序,可按下列順序考慮:
1.主鏈由長到短,支鏈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邊,排列鄰、間、對。
2.按照碳鏈異構→位置異構→順反異構→官能團異構的順序書寫,也可按官能團異構→碳鏈異構→位置異構→順反異構的順序書寫,不管按哪種方法書寫都必須防止漏寫和重寫。
3.若遇到苯環上有三個取代基時,可先定兩個的位置關系是鄰或間或對,然後再對第三個取代基依次進行定位,同時要注意哪些是與前面重復的。
(四)、同分異構體數目的判斷方法
1.記憶法 記住已掌握的常見的異構體數。例如:
(1)凡只含一個碳原子的分子均無異構;
(2)丁烷、丁炔、丙基、丙醇有2種;
(3)戊烷、戊炔有3種;
(4)丁基、丁烯(包括順反異構)、C8H10(芳烴)有4種;
(5)己烷、C7H8O(含苯環)有5種;
(6)C8H8O2的芳香酯有6種;
(7)戊基、C9H12(芳烴)有8種。
2.基元法 例如:丁基有4種,丁醇、戊醛、戊酸都有4種
3.替代法 例如:二氯苯C6H4Cl2有3種,四氯苯也為3種(將H替代Cl);又如:CH4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種,新戊烷C(CH3)4的一氯代物也只有一種。
4.對稱法(又稱等效氫法) 等效氫法的判斷可按下列三點進行:
(1)同一碳原子上的氫原子是等效的;
(2)同一碳原子所連甲基上的氫原子是等效的;
(3)處於鏡面對稱位置上的氫原子是等效的(相當於平面成像時,物與像的關系)。
(五)、不飽和度的計算方法
1.烴及其含氧衍生物的不飽和度
2.鹵代烴的不飽和度
3.含N有機物的不飽和度
(1)若是氨基—NH2,則
(2)若是硝基—NO2,則
(3)若是銨離子NH4+,則
八、具有特定碳、氫比的常見有機物
牢牢記住:在烴及其含氧衍生物中,氫原子數目一定為偶數,若有機物中含有奇數個鹵原 子或氮原子,則氫原子個數亦為奇數。
①當n(C)∶n(H)= 1∶1時,常見的有機物有:乙烴、苯、苯乙烯、苯酚、乙二醛、乙二酸。
②當n(C)∶n(H)= 1∶2時,常見的有機物有:單烯烴、環烷烴、飽和一元脂肪醛、酸、酯、葡萄糖。
③當n(C)∶n(H)= 1∶4時,常見的有機物有:甲烷、甲醇、尿素[CO(NH2)2]。
④當有機物中氫原子數超過其對應烷烴氫原子數時,其結構中可能有—NH2或NH4+,如甲胺CH3NH2、醋酸銨CH3COONH4等。
⑤烷烴所含碳的質量分數隨著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數目的增加而增大,介於75%~85.7%之間。在該同系物中,含碳質量分數最低的是CH4。
⑥單烯烴所含碳的質量分數隨著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數目的增加而不變,均為85.7%。
⑦單炔烴、苯及其同系物所含碳的質量分數隨著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數目的增加而減小,介於92.3%~85.7%之間,在該系列物質中含碳質量分數最高的是C2H2和C6H6,均為92.3%。
⑧含氫質量分數最高的有機物是:CH4
⑨一定質量的有機物燃燒,耗氧量最大的是:CH4
⑩完全燃燒時生成等物質的量的CO2和H2O的是:單烯烴、環烷烴、飽和一元醛、羧酸、酯、葡萄糖、果糖(通式為CnH2nOx的物質,x=0,1,2,……)。
九、重要的有機反應及類型
1.取代反應
酯化反應

水解反應

2.加成反應

3.氧化反應

4.還原反應

5.消去反應
C2H5OH CH2═CH2↑+H2O
CH3—CH2—CH2Br+KOH CH3—CH═CH2+KBr+H2O
7.水解反應 鹵代烴、酯、多肽的水解都屬於取代反應

8.熱裂化反應(很復雜)
C16H34 C8H16+C8H16 C16H34 C14H30+C2H4
C16H34 C12H26+C4H8 ……
9.顯色反應
含有苯環的蛋白質與濃HNO3作用而呈黃色
10.聚合反應 11.中和反應

十、一些典型有機反應的比較
1.反應機理的比較
(1)醇去氫:脫去與羥基相連接碳原子上的氫和羥基中的氫,形成 。例如:

+ O2 羥基所連碳原子上沒有氫原子,不能形成 ,所以不發
生失氫(氧化)反應。
(2)消去反應:脫去—X(或—OH)及相鄰碳原子上的氫,形成不飽和鍵。例如:

與Br原子相鄰碳原子上沒有氫,所以不能發生消去反應。
(3)酯化反應:羧酸分子中的羥基跟醇分子羥基中的氫原子結合成水,其餘部分互相結合成酯。例如:

2.反應現象的比較
例如:
與新制Cu(OH)2懸濁液反應的現象:
沉澱溶解,出現絳藍色溶液 存在多羥基;
沉澱溶解,出現藍色溶液 存在羧基。
加熱後,有紅色沉澱出現 存在醛基。
3.反應條件的比較
同一化合物,反應條件不同,產物不同。例如:
(1)CH3CH2OH CH2=CH2↑+H2O(分子內脫水)
2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分子間脫水)
(2)CH3—CH2—CH2Cl+NaOH CH3CH2CH2OH+NaCl(取代)
CH3—CH2—CH2Cl+NaOH CH3—CH=CH2+NaCl+H2O(消去)
(3)一些有機物與溴反應的條件不同,產物不同。

6. 有機化合物的鑒別方法

在葯品的生產、研究及檢驗等過程中,常常會遇到有機化合物的分離、提純和鑒別等問題。有機化合物的鑒別、分離和提純是三個既有關聯而又不相同的概念。
分離和提純的目的都是由混合物得到純凈物,但要求不同,處理方法也不同。分離是將混合物中的各個組分一一分開。在分離過程中常常將混合物中的某一組分通過化學反應轉變成新的化合物,分離後還要將其還原為原來的化合物。提純有兩種情況,一是設法將雜質轉化為所需的化合物,另一種情況是把雜質通過適當的化學反應轉變為另外一種化合物將其分離(分離後的化合物不必再還原)。
鑒別是根據化合物的不同性質來確定其含有什麼官能團,是哪種化合物。如鑒別一組化合物,就是分別確定各是哪種化合物即可。 在做鑒別題時要注意,並不是化合物的所有化學性質都可以用於鑒別,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
(1)化學反應中有顏色變化;
(2)化學反應過程中伴隨著明顯的溫度變化(放熱或吸熱);
(3)反應產物有氣體產生;
(4)反應產物有沉澱生成或反應過程中沉澱溶解、產物分層等。 1.烯烴、二烯、炔烴:
(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紅色褪去
(2)高錳酸鉀溶液,紫色褪去。
2.含有炔氫的炔烴:
(1)硝酸銀,生成炔化銀白色沉澱
(2)氯化亞銅的氨溶液,生成炔化亞銅紅色沉澱。
3.小環烴:
三、四元脂環烴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腿色
4.鹵代烴:
硝酸銀的醇溶液,生成鹵化銀沉澱;不同結構的鹵代烴生成沉澱的速度不同,叔鹵代烴和烯丙式鹵代烴最快,仲鹵代烴次之,伯鹵代烴需加熱才出現沉澱。
5.醇:
(1)與金屬鈉反應放出氫氣(鑒別6個碳原子以下的醇)
(2)用盧卡斯試劑鑒別伯、仲、叔醇,叔醇立刻變渾濁,仲醇放置後變渾濁,伯醇放置後也無變化。
6.酚或烯醇類化合物:
(1)用三氯化鐵溶液產生顏色(苯酚產生藍紫色)。
(2)苯酚與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澱。
7.羰基化合物:
(1)鑒別所有的醛酮:2,4-二硝基苯肼,產生黃色或橙紅色沉澱
(2)區別醛與酮用托倫試劑,醛能生成銀鏡,而酮不能
(3)區別芳香醛與脂肪醛或酮與脂肪醛,用斐林試劑,脂肪醛生成磚紅色沉澱,而酮和芳香醛不能
(4)鑒別甲基酮和具有結構的醇,用碘的氫氧化鈉溶液,生成黃色的碘仿沉澱。
8.甲酸:
用托倫試劑,甲酸能生成銀鏡,而其他酸不能。
9.胺:
區別伯、仲、叔胺有兩種方法
(1)用苯磺醯氯或對甲苯磺醯氯,在NaOH溶液中反應,伯胺生成的產物溶於NaOH;仲胺生成的產物不溶於NaOH溶液;叔胺不發生反應。
(2)用NaNO2+HCl:
脂肪胺:伯胺放出氮氣,仲胺生成黃色油狀物,叔胺不反應。
芳香胺:伯胺生成重氮鹽,仲胺生成黃色油狀物,叔胺生成橘黃色(酸性條件)或綠色固體(鹼性條件)。
10.糖:
(1)單糖都能與托倫試劑和斐林試劑作用,產生銀鏡或磚紅色沉澱。
(2)葡萄糖與果糖:用溴水可區別葡萄糖與果糖,葡萄糖能使溴水褪色,而果糖不能。
(3)麥芽糖與蔗糖:用托倫試劑或斐林試劑,麥芽糖可生成銀鏡或磚紅色沉澱,而蔗糖不能。

7. 有機物的測定方法

現代環境樣品分析方法發展趨向於測定不同基質樣品中低濃度有機污染物,這可通過發展新的樣品前處理技術實現,也可通過引進新型高靈敏度分析裝置和方法實現。有機物的測定方法很多,其中常用的有色譜法、質譜法、氣相色譜-質譜聯用等。

(1)色譜法

色譜法是一種重要的分離分析方法,它是利用不同物質在兩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數(或吸附系數、滲透性)的性質,當兩相做相對運動時,這些物質在兩相中進行多次反復分配而實現分離。在色譜技術中,流動相為氣體的叫氣相色譜,流動相為液體的叫液相色譜。固定相可以裝在柱內,也可以做成薄層,前者叫柱色譜,後者叫薄層色譜。根據色譜法原理製成的儀器叫色譜儀,目前,主要有氣相色譜儀和液相色譜儀。色譜法的分類方法很多,最粗的分類是根據流動相的狀態將色譜法分成4大類,見表2.1。

表2.1色譜法按流動相狀態的分類

色譜法的優點主要表現為:①分離效率高:幾十種甚至上百種性質類似的化合物可在同一根色譜柱上得到分離,能解決許多其他分析方法無能為力的復雜樣品分析;②分析速度快:一般而言,色譜法可在幾分鍾至幾十分鍾的時間內完成一個復雜樣品的分析;③檢測靈敏度高:隨著信號處理和檢測器製作技術的進步,不經過預濃縮可以直接檢測10-9g級的微量物質,如採用預濃縮技術,檢測下限可以達到10-12g數量級;④樣品用量少:一次分析通常只需數納升至數微升的溶液樣品;⑤選擇性好:通過選擇合適的分離模式和檢測方法,可以只分離或檢測感興趣的部分物質;⑥多組分同時分析:在很短的時間內(20min左右),可以實現幾十種成分的同時分離與定量;⑦易於自動化:現在的色譜儀器已經可以實現從進樣到數據處理的全自動化操作。色譜法的缺點主要表現為定性能力較差。為克服這一缺點,已經發展起來了色譜法與其他多種具有定性能力的分析技術的聯用。

(2)質譜法

質譜分析法是通過對被測樣品離子的質荷比的測定來進行分析的一種分析方法。被分析的樣品首先要離子化,然後利用不同離子在電場或磁場的運動行為的不同,把離子按質荷比(M/Z)分開而得到質譜,通過樣品的質譜和相關信息,可以得到樣品的定性定量結果。由於應用特點的不同,有機質譜儀可分為: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GC/MS)、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LC/MS)、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飛行時間質譜儀(MALDI-TOFMS)、傅立葉變換質譜儀(FTMS)等。

(3)氣相色譜-質譜聯用

色譜法是有機物的有效分離分析方法,特別適用於進行有機物的定量分析,但定性分析比較困難。質譜法擅長定性分析,但對復雜的有機混合物分離則無能為力。如果把二者結合起來,則能發揮兩種儀器各自的優點。因此,目前所有的質譜儀都與氣相色譜相連,組成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C/MS)系統。混合物樣品由色譜儀逐一分開,由質譜儀逐一鑒定,並且根據需要由數據系統進行數據處理,快速地得到各種信息。因此,GC/MS系統已成為有機物分析的重要工具,在水質樣品有機物測試中得到廣泛應用。

8. 有機肥料檢測方法有哪些

有機肥是真是假,你用眼睛還真是很難分辨清楚的,最穩妥的辦法,就是檢測化驗有機肥,檢測化驗的結果是准確的!
如果你不先檢測化驗有機肥,你可以事後去檢測化驗施用所謂有機肥的農產品的,如果你施用的是100%的有機肥的話,那麼你生產出來的農產品也是100%是有機農產品的!
假如你施用的有機肥有部分有機肥質,而有部分的化肥肥料勾兌的,那麼你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就不是有機的了!
還有一個笨辦法,那就是用鼻子聞,如果是用雞糞發酵後的有機肥,那麼這樣的有機肥也一定還會有雞糞的臭味的,如果是用牛糞發酵後做的有機肥,那麼這樣的有機肥也一定會有牛糞的味道的!
但是,即使這樣,你聞到了雞糞,牛糞的味道,由於他可能添加了部分的尿素等化學肥料,那麼這樣的肥料也就不是純有機肥的!
所以,辨別真假有機肥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在施用所謂的有機肥前,對有機肥進行檢測化驗,而且還要對你施用的有機肥進行全面的檢測化驗,或者分批的抽檢化驗,這樣才能保證你施用的有機肥的質量!
還可以採用以下方法:
一摸:滑溜干松的,攥起團來一摸能散的是優質肥料。
二聞:有一點清香、酒糟味的,就是腐熟比較好的。
三看:灰白色的就是腐熟過度的,一般不建議選用。大田多用半腐熟的有機肥,這種肥料在地里繼續腐熟,可以和土壤中有機質結合,形成新的腐殖質,效果更好。
需要說明的是,有機肥的作用期是比較漫長的,培肥地力也需要一個過程。
而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事後對施用有機肥的農產品進行檢測化驗,這才是最准確,最權威,最穩妥的辦法的!

9. 化學的除雜,鑒別怎麼

有機物的檢驗與鑒別,主要有以下四種方法:

1、檢驗有機物溶解性:通常是加水檢查、觀察是否能溶於水。例如:用此法可以鑒別乙酸與乙酸乙酯、乙醇與氯乙烷、甘油與油脂等。

2、檢查液態有機物的密度:觀察不溶於水的有機物在水中浮沉情況,可知其密度比水的密度是小還是大。例如,用此法可以鑒別硝基苯與苯、四氯化碳與1—氯丁烷。

3、檢查有機物燃燒情況:如觀察是否可燃(大部分有機物可燃,四氯化碳和多數有機物不可燃)、燃燒時黑煙的多少(可區分乙烷、乙烯和乙炔,已烯和苯,聚乙烯和聚苯乙烯)、燃燒時氣味(如識別聚氯乙烯和蛋白質)。

4、檢查有機物的官能團。思維方式為:官能團——性質——方法的選擇。常見的試劑與方法見下表 http://www.52hx.net/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91

簡單地說:
1 使用溴水法(甲烷與乙烯的鑒別)
2 酸性KMnO2(H+)法(苯與其同系物的鑒別)
3 新制Cu(OH)2及銀氨溶液法(鑒別-CHO)
4 顯色法(鑒別酚-OH)
5 沉澱法等等~~

另:
有機物的分離應結合有機物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例如乙烷中混 有乙烯時,有將氣體通過溴水或 溶液,用洗氣的方法將乙烯除去,若溴 乙烷中混有乙醇時,可用水除去,利用乙醇與水互溶,水與溴乙烷不互溶,用水 將乙醇從溴乙烷中萃取出來,苯中混有苯酚時,單純用物理性質或單純用化學性 質都無法將它們分開,而且苯與苯酚互溶,此時應先加入 ,苯酚與 起反應生成苯酚鈉,苯酚鈉類似於無機鹽的性質,與苯不互溶,於是溶液就分層 了,可以用分液的方法把它們分開,也可以用分餾的方法把它們分離開。若乙醇 中混有水,欲除去(也就是由工業乙醇制無水乙醇)時,加入生石灰,生石灰與 乙醇中所含的水生成 , 與乙醇的沸點相差較大,可用分餾的方 法把它們分開。象實驗室制乙酸乙酯時,用的是飽和 溶液來使酯析出, 目的是為了除去混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酸,乙酸與 溶液反應生成可溶於水 的 ,與酯不互溶,用分液的方法即可得到較純的酯。後面這幾種分 離的方法都是綜合應用了有機物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A 混合物的分離提純 ⒈固體與固體混和物,若雜質易分解,易升華時用加熱法;若一種易溶,另一種難溶,可用溶解過濾法;若二者均易溶,但其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不同,用重結晶法。 ⒉液體與液體混和物,若沸點相差較大時,用分餾法;若互不混溶時,用分液法;若在溶劑中的溶解度不同時,用萃取法。 ⒊氣體與氣體混和物:一般可用洗氣法。 ⒋若不具備上述條件的混和物,可先選用化學方法處理,待符合上述條件時,再選用適當的方法。 該類題目的主要特點有三個:一是選取適當的試劑及分離的方法除去被提純物中指定含有的雜質;二是確定除去被提純物質中多種雜質時所需加入試劑的先後順序。三是將分離提純與物質的制備,混和物成分的確定等內容融為一體,形成綜合實驗題。
附:常見有機物的分離方法

混合物 試劑 分離方法 主要儀器

苯(苯甲酸) NaOH溶液 分液 分液漏斗
苯(苯酚) NaOH溶液 分液 分液漏斗
乙酸乙酯(乙酸) 飽和Na2CO3溶液 分液 分液漏斗
溴苯(溴) NaOH溶液 分液 分液漏斗
硝基苯(混酸) H2O、NaOH溶液 分液 分液漏斗
苯(乙苯) 酸性KMnO4、NaOH 分液 分液漏斗
乙醇(水) CaO 蒸餾 蒸餾燒瓶、 冷凝管
乙醛(乙酸) NaOH溶液 蒸餾 蒸餾燒瓶、冷凝管
乙酸乙酯(少量水) MgSO4或Na2SO4 過濾 漏斗、燒杯
苯酚(苯甲酸) NaHCO3溶液 過濾 漏斗、燒杯
肥皂(甘油) NaCl溶液 鹽析 漏斗、燒杯
澱粉(純鹼) H2O溶液 滲析 半透膜、燒杯
乙烷(乙烯) 溴水 洗氣 洗氣瓶
參考資料:化學中國論壇,高中化學教參

除雜質的方法
第一,要知道除雜質的原則,除掉雜質的同時,不能生成新的雜質。第二,要背得物質的溶解性表,這樣才能很好、很快的找到形成沉澱的離子

例如氫氧化鈉忠混有碳酸鈉,陰離子不同,而碳酸根與很多的陽離子都能形成沉澱,常用的可以是氫氧化鈣。這樣,反應後就將碳酸鈉除掉,生成了氫氧化鈉,也不生成新的雜質。
將混合物中的幾種物質分開而分別得到較純凈的物質,這種方法叫做混合物的分離。將物質中混有的雜質除去而獲得純凈物質,叫提純或除雜。除雜題是初中化學的常見題,它靈活多變,可以綜合考察學生的解題能力。現列舉幾種方法:
1 物理方法
1.l 過濾法.原理:把不溶於液體的固體與液體通過過濾而分開的方法稱為過濾法。如:氯化鈣中含有少量碳酸鈣雜質,先將混合物加水溶解,由於氯化鈣溶於水,而碳酸鈣難溶於水,過濾除去雜質碳酸鈣,然後蒸發濾液,得到固體氯化鈣。如果要獲得雜質碳酸鈣,可洗滌烘乾。
練習1 下列混合物可以用溶解、過濾、蒸發操作來分離的是:( )
A.CaCO3 CaO B.NaCl KNO3 C.NaNO3 BaSO4 D.KCl KClO3
1.2 結晶法.原理:幾種可溶性固態物質的混合物,根據它們在同一溶劑中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趨勢不同,可用結晶的方法分離。例如:除去固體硝酸鉀中混有的氯化鈉雜質,先在較高溫度下製成硝酸鉀的飽和溶液,然後逐步冷卻,由於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顯著增大,溫度降低,大部分硝酸鉀成為晶體析出,而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得不顯著,所以大部分氯化鈉仍留在母液中,通過過濾把硝酸鉀和氨化鈉溶液分開。為進一步提純硝酸鉀,可再重復操作一次,叫重結晶或再結晶。
練習2 下列混合物適宜用結晶法分離的是:()
A.NaNO3 Na2CO3 B.NaNO3 NaCl C.NaOH Mg(OH)2 D.NaCl BaSO4

2. 化學方法:原理
(一)、加入的試劑只與雜質反應,不與原物反應。
(二)、反應後不能帶入新的雜質。
(三)、反應後恢復原物狀態。
(四)、操作方法簡便易行。
初中常用化學除雜方法有以下幾種:
2.1 沉澱法:使混合物中的雜質與適當試劑反應,生成沉澱通過過濾而除去。
練習3 下列混合物可用沉澱法除去雜質(括弧內的物質是雜質)的是()
A.KNO3〔Ba(NO3)2〕 B.NaCl〔KNO3〕 C.NaNO3 [NaCl] D.Ca(NO3)2 [AgCl]
2.2 化氣法:將混合物中的雜質與適當試劑反應變成氣體而除去。
如:硝酸鈉固體中含有少量碳酸鈉雜質,可將混合物加水溶解,再加入適量稀硝酸溶液,硝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硝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再蒸發濾液,獲得硝酸鈉固體。
練習4 下列混合物中的雜質(括弧內的物質是雜質)適宜用氣體法除去的是:()
A.NaNO3〔Ba(NO3)2〕B.NaCl [Mg(OH)2] C.KNO3〔K2CO3〕 D.Na2SO4〔MgSO4〕
2.3 置換法:將混合物中的雜質與適量試劑通過發生置換反應而除去。如:硫酸鋅固體中含有少量硫酸銅雜質,可將混合物溶解之後,加人適量鋅粉,再過濾除去被置換出來的銅,蒸發濾液獲得硫酸銅固體。
練習5 加入下列哪些物質可以除去硫酸亞鐵溶液中混有的少量雜質硫酸銅()
A.Zn B.Fe C.Cu D.Mg
練習6 將混有少量鐵粉和鋅份的硫酸銅晶體溶於適量水,充分凈置過濾,結果是
A.濾出了混雜在其中的鐵粉 B.濾出了混雜在其中的鋅粉 C.濾出了一些銅粉 D.什麼也沒濾出
2.4 吸收法:兩種以上混合氣體中的雜質被某種溶劑或溶液吸收,而要提純的氣體不能被吸收時,可用此方法。
如:一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時,可將混合氣體通過盛有氫氧化鈉的溶液。
2.5 其它法: 將混合物中的雜質用化學方法轉化成其它物質。
如:氧化鈣中含有碳酸鈣,可採用高溫燃燒的方法,使碳酸鈣高溫分解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擴散到空氣中,除去雜質。
你的問題不是很明,但也可以歸納:
1、液體中除去液體:物理結晶法,如氯化鈉中混硝酸鈉;沉澱法:KNO3〔Ba(NO3)2〕(加Na2SO4);化氣法,氯化鈉溶液中混碳酸鈉(加稀鹽酸);置換法,
FeCl2<CuCl2>(加Fe)。
2、固體中除去固體:溶解過濾法,CaCO3 〈CaO 〉;化氣法,氯化鈉溶液中混碳酸鈉(加稀鹽酸);置換法,
Cu<Fe>(加CuCl2)。
3、氣體中除去氣體:吸收法(見2.4);其他方法:如CO2<CO>通過熾熱的氧化銅.

鑒別物質的方法
一、觀察法
一些物質在顏色、氣味等存在不同之處,可用觀察的方法鑒別它們。例如,銅和和鋁的顏色不同,通過觀察,紅色的是銅,銀白色的是鋁;酒精和水都是無色液體,但酒精有特殊的氣味,水無氣味,通過鼻子聞就可以很容易把它們區分開來;再如硫酸銅溶液、氯化鐵溶液也可以通過觀察方法把它們區分開來,藍色的是硫酸銅溶液、黃色的是氯化鐵溶液。

二、溶解法
溶解法常用於鑒別不溶性物質與可溶性物質。如碳酸鈉和碳酸鈣都是白色粉末,把它們分別放入水中,能溶解的是碳酸鈉,不能溶解的是碳酸鈣。

三、燃燒法
把需要鑒別的物質分別點燃,通過燃燒時的現象和產物的不同進行鑒別。如要鑒別H2、CO、CH4,分別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乾燥的燒杯,燒杯內有水滴生成的是H2或CH4,無水滴生成的是CO,再把燒杯倒過來,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盪,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原氣體是CH4、不變渾的是H2。再如,空氣、氧氣、二氧化碳都是無色無味的氣體,鑒別它們時,用燃著的木條分別插入三瓶氣體中,火焰熄滅的是二氧化碳,燃燒得更旺的是氧氣,火焰基本不變的是空氣。我們還用燃燒法鑒別棉布纖維和羊毛纖維,分別點燃這兩種纖維,發出燒焦羽毛腥臭氣味的是羊毛,發出燒焦棉布味的是棉布纖維。

四、灼燒蒸發法
我們在鑒別食鹽水(或海水)和水(或鹽酸)時可用灼燒蒸發法,具體操作為:用分別玻璃棒蘸取待測的液體,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玻璃棒上有白色固體小顆粒留下的是食鹽水(或海水),沒有的則是水(或鹽酸)。

五、滴加試劑法
滴加化學試劑是實驗室中常用的鑒別物質的方法,在初中化學中,滴加的試劑有酸鹼指示劑、某些酸、鹼、鹽的溶液。

酸鹼指示劑主要用於鑒別酸和鹼。例如有三種無色液體,食鹽水、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鑒別這三種無色溶液時,分別滴加紫色石蕊試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是稀鹽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的是氫氧化鈉溶液,不變色的食鹽水。

滴加某些酸溶液。如區分黑色的氧化銅粉和碳粉時,把它們發別加入到稀鹽酸中,黑色粉末能溶解並形成藍色溶液的是氧化銅,不反應的是碳粉。再如鑒別白色的碳酸鈣和氧化鈣時,分別取樣,滴加稀鹽酸,有無色無味氣體生成的碳酸鈣,無氣體生成的氧化鈣。

滴加某些鹽溶液。如鑒別氯化鈉溶液和碳酸鈉溶液時,分別取樣,各加入少量的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的碳酸鈉溶液,不反應的是氯化鈉溶液。

六、綜合法
綜合法是指運用觀察、滴加試劑、兩兩混合等方法鑒別物質。

有四瓶無色溶液,它們分別是BaCl2、CuSO4、NaOH、MgCl2。首先觀察,溶液呈藍色的是CuSO4溶液,然後把剩餘的三種分別取樣,各滴入少許溶液,有藍色沉澱生成的是NaOH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的是BaCl2溶液,不反應的MgCl2溶液。

物質的鑒別是建立在對物質性質深入理解的基礎上的,綜合性強,思維難度大,具體操作時,認真分析不同物質的性質,找出它們的不同之處,再靈活設計鑒別方案。

10. 請告訴我有機化合物按什麼分類可分哪幾種及各種鑒別方法

烴:烷烴、烯烴、炔烴、芳香烴
烴的衍生物:鹵代烴、醇類、苯酚、醛類、羧酸、酯等
烴不知道怎麼鑒別,我想應該是燃燒吧…鹵代烴加NaOH,HNO3,AgNO3檢驗,醇可以和輕鹵酸反映在用上訴方法檢驗,苯酚是酸性的,再加它有特殊氣味、顏色…

閱讀全文

與有機檢驗與鑒別的方法表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轎車輪胎性能檢測方法及其標准 瀏覽:439
pc肌鍛煉方法教學視頻 瀏覽:997
接觸角測量儀使用方法 瀏覽:789
冰晶石用什麼方法乾燥好 瀏覽:897
紫砂老壺用什麼方法最好 瀏覽:390
10元折桃心方法6步驟圖片 瀏覽:359
天氣變化如何保護自己方法 瀏覽:683
域故障分析方法 瀏覽:74
洗衣機使用方法的視頻 瀏覽:513
嬰幼兒皮炎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944
廣電路由器連接電視方法 瀏覽:202
消防編碼器的使用方法 瀏覽:721
如何正確方法畫出粽子 瀏覽:645
用什麼方法可以查出輸尿管癌症 瀏覽:295
如何止住流淚的方法 瀏覽:963
怎麼發制海參的方法 瀏覽:210
什麼叫分步說明的方法 瀏覽:429
用哪些方法可以預防糖尿病 瀏覽:461
甲亢治療方法比較 瀏覽:574
分數計算方法如何運用 瀏覽: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