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巴馬亭的檢測方法

巴馬亭的檢測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01 03:57:52

1. 白毛茛的主要用途

人們栽培這種植物就是取用其黃色的根狀莖。白毛茛的根狀莖含有毛茛鹼,可供葯用,有止血、防腐及擴張瞳孔作用,用於擴張瞳孔和子宮的止血等。白毛茛屬於HydrastiscanadensisL ,是最老的草葯植物之一 ,作為天然葯物正在受到人們的關注。在白毛茛中存在2種具有活性的生物鹼 ,即小檗鹼和白毛莨鹼。氫化小櫱鹼、白毛莨分鹼、5 羥基小檗鹼和canadaline是含量很小的生物鹼。巴馬亭與小檗鹼密切相關 ,但在H .canadensis中未檢測到 ,而在另一種含有小檗鹼的植物黃連Coptis中卻檢測到了巴馬亭[1]。白毛茛已經用作消炎葯和抗生素。也用作治療鼻充血、感冒、流感和各種腸紊亂。植物的整個根部入葯 ,市場上銷售的有散裝葯 (乾燥或粉末化的根部 )、片劑、膠囊和葯酒。白毛茛植物已經被過度採收 ,許多白毛茛只能在農場生長以作為草葯的補充來源。
有時也會將白毛茛當作觀賞植物種植在植物園中。

2. 延胡索的鑒別方法

1、 取粉末2g,加硫酸溶液0.25ml/L 20 ml,振搖,濾過。取濾液2ml,加1%鐵氰化鉀溶液0.4 ml與1%三氯化鐵溶液0.3 ml的混合液,即顯深綠色,漸變深藍色,放置後底部有較多深藍色沉澱(酚類反應)。
2、 薄層層析:樣品均為:延胡索;標准品為:延胡索乙素。
薄層層析樣品液:取該品粉末1g,加80%乙醇50ml迴流1小時,放冷,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水10ml使溶解,加氨試液使成鹼性,加乙醇提取2次,每次20ml,合並乙醇提取液,蒸干,殘渣加乙醇溶解使成1ml,作為供試品溶液。
對照品液:取延胡索乙素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展開:2%氫氧化鈉水溶液硅膠G薄層板,以正己烷-氯仿-甲醇(7:5:4:1)為展開劑,展距8cm。
顯色:依次噴稀碘化鉍鉀試液和亞硝酸鈉乙醇溶液,日光下檢視,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棕色色斑。 1、取該品粉末2g,加硫酸液0.25mol/L20ml,振搖片刻,濾過。取濾液2ml,加1%鐵氰化鉀溶液0.4ml與1%三氯化鐵溶液0.3ml的混合液,即顯深綠色,放置後底部有較多深藍色沉澱。(酚類反應)
2、取該品粉末2g,加10%醋酸20ml,振搖片刻,濾過。取濾液2ml,滴加碘化鉍鉀試液,立即產生桔紅色沉澱。(生物鹼反應)
3、薄層層析:取該品粉末2g,加濃氨水數滴使潤濕,密塞15分鍾,加苯20ml冷浸24小時,濾過,濾液水浴上濃縮至約2ml供點樣。另取四氫巴馬亭配成每ml含1mg的對照品溶液5μl,以環己烷-氯仿-甲醇-二乙胺(5:3:0.5:1滴)為展開劑,展距13cm,取出晾乾後置碘蒸氣中3-5s,取出在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四氫巴馬亭顯亮綠黃色熒光斑點,樣品液色譜中顯相同熒光斑點,Rf值約0.45。

3. 延胡索有哪些特徵

(金銀章、呂桂蘭)

延胡索(Corydalis turtschaninoviiBess,f.yanhusuoY.H.Chou et C.C.Hsu)別名元胡、延胡、玄胡索。為罌粟科多年生草本。延胡索是常用中葯,是浙江八大葯材之一,栽培歷史悠久。主產浙江省的東陽、盤安、縉雲、永康等縣,此外,上海、江蘇、四川、湖北、山東、河南、遼寧、北京等省市都有種植。以塊莖入葯。塊莖中含有d-紫堇鹼、dl-四氫巴馬亭、黃連鹼、l-四氫黃連鹼、dl-四氫黃連鹼、l-四氫非洲防已鹼、紫堇鱗莖鹼、α-別隱品鹼、β-高白屈菜鹼、去氫紫堇鹼、延胡索胺鹼、去氫延胡索胺鹼、非洲防己鹼、d-海罌粟鹼以及延胡索辛素、壬素、癸素、子素、丑素等。近年來研究延胡索地上部分也具有多種生物鹼,待進一步研究。d-紫堇鹼、dl-四氫巴馬亭、dl-四氫黃連鹼均有鎮痛作用,其中以dl-四氫巴馬亭鎮痛最明顯,對人體無明顯成癮,dl-四氫巴馬亭有催眠作用,較大劑量的dl-四氫巴馬亭對鼠、兔、貓、狗、猴能引起啫睡現象,如給狗皮下注射乙素20mg/kg,30分鍾後出現瞌睡,持續時間80分鍾;給小鼠dl-四氫巴馬亭40mg/kg對環己巴比妥鈉有明顯的協同作用,使睡眠時間延長2—3倍;能對抗苯丙胺的興奮及降低苯丙胺的毒性,將含有去氫d-紫堇鹼及小量dl-四氫巴馬亭、原阿片鹼的提取物試用於臨床上,每日100mg(用葯7—120天),對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療效良好。dl-四氫巴馬亭有降壓作用,對高血壓病的第Ⅰ期和第Ⅱ期療效顯著。味辛、苦,性溫。有行氣活血、散瘀止痛之功效。用於心腹腰膝諸痛、跌打損傷、瘀血作痛、月經不調、冠心病等症。中醫為元胡治一身上下諸痛,對婦女病有良效。

一、形態特徵

株高10—20cm,全株無毛。地下塊莖扁球形或不規則的球形或橢圓形,直徑0.5—2.5cm,內部黃白色。地下莖肉質纖細,具分枝。莖基部生一鱗葉,其上生3—4葉;葉有長柄;葉片輪廓三角形,長達7.5cm,二回三出羽狀分裂。總狀花序,頂生,長3—8.5cm;苞片卵形、狹卵形或狹倒卵形,長8mm,通常全緣或少數有牙齒;萼片2,極小,早落;花瓣4,2輪,紫紅色,外輪花瓣長1.5—2cm,頂端微凹,尾部延長成長距,距圓筒狀,內輪花瓣較小,基部具淺囊狀突起;雄蕊6,花絲聯合成2束,每束具3花葯;子房扁柱形,花柱細短,柱頭2裂。蒴果莢狀,長約2—3cm;種子腎形,紫紅色或紫黑色(圖14—93)。

圖14—93 延胡索形態圖

1.植株全形 2.花 3.去花冠後示雌雄蕊

二、生物學特性

(一)地下莖生長

塊莖一般有2個芽,多則3—4個。在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從芽眼上萌發出芽,同時也長出新根。萌芽最適地溫(5cm)在18—20℃。在11月上旬芽突破鱗狀苞片,沿著表土水平向上方向生長,開始進入地下莖生長階段。12月上旬芽又穿破鱗葉,形成地下莖第一個莖節(後節膨大成塊莖)。此後,地下莖生長加快,相繼形成第二個節和第三個節,並在莖節上長出分枝,直至2月上旬基本形成整個地下莖。地下莖的長度視栽種深度、土壤質地、塊莖大小而有異。一般每個地下莖長5—12cm。整個地下莖生長期約100天左右。

(二)地上部生長

延胡索以第一葉或第二葉先出苗。當日平均氣溫達4—5℃,持續3—5天即可出苗,7—9℃為出苗適溫。一般以1月下旬—2月上為出苗期。出苗時,葉呈「拳形」,隨後逐漸伸展成掌狀,初時葉色呈淡紫紅色,後變成綠色或深綠色。葉片的生長,以3月下旬至4月初最快,到4月中旬停止生長。3月上旬出現初花,3月下旬開花盛期,4月上旬基本結束。地上部4月下旬至5月初完全枯死。整個地上部生長約90天左右。

(三)塊莖生長

延胡索塊莖形成有二個部位。一是種塊莖內重新形成的塊莖,俗稱「母元胡」;二是地下莖莖節處膨大形成的塊莖,俗稱「子元胡」。由於形成塊莖的部位不同,形成的時期也不同。「母元胡」於2月底前已全部形成,然後「子元胡」才開始逐節形成,其全部形成約50天左右。3月中旬至4月上旬為塊莖膨大期,而4月上、中旬為塊莖增長最快時期,整個塊莖生長期70—80天。

北京引種的延胡索物候期比浙江晚,塊莖增重以4月下旬至5月中旬為最快,5月下旬逐漸停止增長(圖14—94)。

圖14—94 延胡索塊莖干物質積累動態

(呂桂蘭北京)

(四)生物鹼積累

延胡索中生物鹼含量隨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而有差別,如4月中旬測定花含總鹼為1.1%,母元胡0.64%,子元胡0.51%,地上莖葉0.02%,表明花的含量最高,塊莖次之,地上莖葉最少。從元胡乙素含量來看,塊莖含量(0.11—0.13%)為地上莖葉的10倍,故塊莖為最好入葯部位(表14—81)。

表14—81 延胡索不同部位生物鹼含量動態

(五)對環境要求

延胡索生長宜濕潤環境,怕積水、怕乾旱。產區年降雨量在1350—1500mm,而1—4月降雨量在300—400mm,有利其生長,高於或小於此則對生長不利。特別在3月下旬—4月中旬,降雨量大,下雨日多,多霧地濕,則易發病,若遇乾旱影響塊莖的膨大,都容易造成減產。所以,在多雨季節要做好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在乾旱嚴重時,灌「跑馬水」抗旱。

延胡索根系生長較淺,又集中分布在表土5—20cm內,故要求表土層土壤質地疏鬆,最利於根系和塊莖的生長。過粘過砂的土壤均生長不良。土壤以pH中性或微酸、微鹼性為好,pH5.5亦可種植。

三、培栽技術

(一)種及變種

目前大面積生產都採用延胡索這一種,生產上又可分為大葉延胡索和小葉延胡索兩種,其中以大葉延胡索利於密植,提高產量,而小葉延胡索塊莖大,產量雖不及大葉延胡索種,但利於採收。此外,同屬植物中有多種野生種,它們有齒瓣延胡索(C.remota Fisch.ex Maxim.)、東北延胡索(C.ambigua Cham,ex Schlecht.var.amurensis Maxim.)、全葉延胡索〔C.repens Mandl.et Muchldorf)、灰葉延胡索(C.glauceseens Rgl.)、長花灰葉延胡索〔C.schanginii(Pall.)B.Fedtsch.〕、對葉延胡索〔C.bracteata(Eleph)Pess.〕等。有的野生種正在開發利用。

(二)選地整地

產區多在丘陵、山谷的水田和坡地上種植。宜選陽光充足,地勢高燥且排水好,表土層疏鬆而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和沖積土為好。粘性重或砂質重的土地不宜栽培。忌連作,一般隔3—4年再種。

延胡索的根系和塊莖集中分布在2—20cm的表土層中。土質疏鬆,根系生長發達,根毛多,利於吸收營養,故對整地十分重視。前作以玉米、雜交水稻、芋頭、豆類等作物為好。前作收獲後,及時翻耕整地,深翻20—25cm,做到三耕三耙,精耕細作,使表土充分疏鬆細碎,達到上松下緊,利於採收。作畦分窄畦和寬畦。窄畦寬50—60cm,溝寬40—50cm,窄雖有利於排水,對土地利用率不高,影響產量的提高;寬畦,畦寬100—110cm,溝寬40cm,只要挖好排水系統,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單位面積產量。所以,改窄畦為寬畦是提高畝產的重要措施。

(三)種植

1.繁殖方法

目前生產上採用塊莖繁殖。此外,種子亦可繁殖,須培育三年後才能提供種用塊莖。種用塊莖以選直徑1.2—1.6cm為好。過大成本高,過小生長差。

2.栽種時間

一般9月中旬至10月均可栽種,但以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為栽種適期。若推遲至11月中旬下種,將明顯影響產量。早種早發根,利於地下莖生長。葯農經驗「早種勝施一次肥」,充分說明延胡索栽種宜早不宜遲。隨著農業生產復種指數的提高,浙江普遍實行三熟制,給延胡索早栽種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合理安排前作,使延胡索適時栽種,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前作搭配有下列幾種:綠肥—早稻—雜交水稻—延胡索;大麥—早稻—雜交玉米—延胡索;小麥—豆類—玉米—延胡索。

3.種植方法

目前均採用條插,便於操作和管理。條插即按行距18—22cm,用開溝器開成播種溝,深6—7cm,在播種溝內每畝施入過磷酸鈣40—50kg,然後按粒距8—10cm在播溝內交互排放二行,芽向上,做到邊種邊覆土。種完後,每畝蓋焦泥灰或垃圾泥2500—3000kg、菜餅肥50—100kg或混合肥100kg,再蓋欄肥1500—2000kg,最後提溝泥培於畦面,覆土深度為6—8cm。

(四)田間管理

1.施肥

延胡索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合理施肥十分重要。單施氮肥,容易引起植株的徒長、嫩弱、茂密、抗逆性弱,易遭病害;單施磷鉀肥,抗性增強,由於缺氮肥,植株矮小,葉色發黃,同樣提不高產量;氮、磷、鉀混合施肥,能促進植株生長健壯,增加單株塊莖數,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要重臘肥,輕施苗肥。臘肥(即冬肥)在12月上、中旬施入,結合中耕除草,每畝施入人糞肥1500—2000kg,氯化鉀20—40kg或草木灰100—150kg,有條件地區可在畦面再蓋欄草肥1000kg。蓋欄肥既能保持土壤疏鬆,又能抑制雜草的生長。苗肥以基肥和臘肥的施肥量來決定。若基肥足,臘肥重,苗肥一般不施;若基、臘肥不足,應在2月上旬適當追施苗肥,催苗生長。每畝施人糞肥1000kg或1%硫酸銨液2000kg。此外,可在3月下旬起在葉面噴2%磷酸二氫鉀2—3次。

2.鬆土除草

一般3—4次。在12月上、中旬施肥時,用刮子在畦表輕輕鬆土;立春後出苗,不宜鬆土,要勤拔草,見草就拔,畦溝雜草用刮子除去,保持田間無雜草。近年來,延胡索種後採用除草劑除草,花工少,成本低,效果好。其方法,待延胡索種植完畢後,每畝可用可濕性綠麥隆粉劑250g,加水75kg或拌細土25kg,將葯劑噴灑或撒於畦面,然後再撒上一層細土即可。

3.排水灌水

栽種後,是發根季節,遇天氣乾旱,要及時灌水,促進早發根。在苗期南方雨水多,濕度大,要做好排水降濕工作,做到溝平不留水,減少發病。北方冬季凍前要灌一次防凍水。

(五)病蟲害及其防治

1.霜霉病

〔PeronosporacorydalisdeBary〕

3月上旬始發,發病初期,葉面出現褐色小點或不規則的褐色病斑,稍帶黃色,病斑邊緣不明顯,隨後病斑加多,不斷擴大,布滿全葉。在濕度較大時,病葉背面有一層白色的霜霉狀物,最後葉片腐爛或乾枯。防治方法:春寒多雨季節,疏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減輕為害;延胡索出苗後,常查田塊,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移出田間深埋處理,並在穴中撒施生石灰粉消毒;實行3—5年的輪作;發病初期噴40%霜疫靈200—300倍液或50%瑞毒霉500倍液防治。

2.菌核病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

俗稱「搭葉爛」。3月中旬開始發生,4月發病最重。首先為害土表的莖基部,產生黃褐色或深褐色的梭形病斑,濕度較大時莖基腐爛,植株倒伏。發病葉片,初呈現圓形水漬狀病斑,後變青褐色,嚴重時成片枯死,土表布滿白色棉絮狀菌絲以及大小不同的不規則的黑色鼠糞狀菌核。防治方法:與水稻輪作,淹死菌核;發現病株及時鏟除,並撒上石灰粉;用1∶3石灰或草木灰撒施,出苗後用5%氯硝銨粉劑,每畝2kg撒施。

3.銹病

〔Puccinia brandegei Peck〕

3月上旬始發,4月最嚴重。葉面初現圓形或不規則的綠色病斑,略有凹陷;葉背病斑稍隆起,生有桔黃色凸起的夏孢子堆,破裂後可散出大量銹黃色的粉末(夏孢子),進行再侵染。如病斑出現在葉尖或邊緣,葉邊發生局部卷縮,最後病斑變成褐色穿孔,致使全葉枯死。防治方法:加強田間管理,降低田間濕度,減輕發病;發病初期用波美0.2度石硫合劑加0.2%的洗衣粉作粘著劑,或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1000倍液噴霧。

其它尚有臀脊齒爪金龜〔Holotrichia gebleri(Faldermann)]幼蟲及塊莖貯藏期發生白絹病(Scletotium rolfsii Sacc)等為害。

四、採收與加工

(一)收獲

植株一般4月底至5月初枯死。據浙江葯農經驗,在5月上、中旬收獲為好,折干率高。選晴天土壤稍干時進行,塊莖和土壤容易分離,操作方便,省工又易收凈。收時,先把畦面蓋草和雜草除去,然後用小鐵耙依次一邊挖,一邊揀塊莖,做到勤翻勤揀,第一次收後,再全面翻收一次,顆粒歸倉。一般畝產鮮貨在300—400kg,高的畝產鮮貨500kg。

(二)留種

植株枯死前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地塊作留種地。採收後,挑選當年新生的塊莖作種。以無破傷,直徑在1.2—1.6cm的中號塊莖為好。選好的塊莖,在室內攤放2—3天就可貯藏。

塊莖貯藏方法:選乾燥陰涼室內,任挑一角,用磚或木板圍成長方形,長度不限,寬1.2—1.5m,在地上鋪10—12cm的細砂或乾燥細泥,其上放塊莖20—25cm,再蓋12—15cm砂或泥。放過化肥或鹽鹼性物質的地,不宜貯藏。每半月檢查一次,發現塊莖暴露,要加蓋濕潤砂或泥,發現塊莖霉爛,要及時翻堆剔除。為防鼠害,可在堆上或四周放有刺植物,如十大功勞等。

(三)加工

留種用塊莖選好後,其餘的分級過篩,分成大中小三檔,分別裝入蘿內擦去表皮,洗凈泥土,漂去老皮和雜草,瀝干待煮。待鍋水燒至80—90℃時,將洗凈的塊莖倒入鍋中,煮時上下翻動,使其受熱均勻。用小刀把塊莖縱切開,如切面黃白兩色,表示塊莖還沒有煮過心,若塊莖切面色澤完全一致,呈黃色,即可撈出,送曬場堆曬。曬時要勤翻動,曬3—4天後,在室內堆放2—3天,使內部水分外滲,促進乾燥。如此反復堆曬2—3次,即可乾燥。一般折干率為3∶1。

4. 黃蘆材是喬木還是灌木木質如何有哪些用途

黃蘆木(學名:Berberis amurensis)所屬植物界,是小檗科小檗屬的植物,分布於日本、朝鮮、俄羅斯以及中國大陸的遼寧、陝西、內蒙古、甘肅、河北、山東、山西、河南、吉林、黑龍江等地,生長於海拔1,100米至2,85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溝谷、林緣、山地灌叢中、疏林中、溪旁或岩石旁。
中文學名:黃蘆木
二名法:Berberis amurensis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毛茛目 Ranunculales
科:小檗科 Berberidaceae
屬:小檗屬 Berberis
種:黃蘆木 B. amurensis


【中葯名】 小檗( <新修本草> )
【蒙葯名】 陶木一希日一毛都( <四部醫典> )
【別名】 三顆針、狗奶子、吉日瓦
【學名】 Berberis amurensis Rupr.[小檗科]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1~3米。幼枝灰黃色,具淺槽

黃蘆木
,老枝灰色,圓柱形,表面具縱條裂;葉刺3分叉,稀單一,長1~2厘米。葉紙質,常5~7枝簇生於刺腋短枝上,長橢圓形至倒卵狀矩圓形,或卯形至橢圓形,長3~10厘米,寬2~5厘米,先端銳尖或鈍圓,基部漸狹,下延成柄,邊緣為不規則的刺狀細鋸齒,上面深綠色,下面淺綠色,有時被白粉,具網狀脈。總狀花序下垂,長4~10厘米,有花10~25朵;花淡黃色,花梗長5~10毫米;小苞片2,三角形;萼片6,花瓣狀,2輪排列,外輪為卵形,長約4毫米,內輪為倒卵形,長約6毫米;花瓣6,長卵形,較花萼稍短,長4.5~5毫米,頂端微缺,近基部具1對腺體;雄蕊6,較花瓣稍短;子房寬卯形,內含胚珠2枚。漿果橢圓形,長約l0毫米,鮮紅色,常被白粉。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境】

生於山坡灌叢、林緣與溪邊。
【分布】

遼河平原、呼一錫高原、燕山北部、陰山、陰南丘陵。我國東北、華北及山東、陝西、甘肅;朝鮮、日本、俄羅斯。
【產地產量】

產哲里木盟大青溝、赤峰市、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產量較多。
【入葯部分】

根及莖枝入葯。
【採集加工】

春、秋季採挖,除去葉及須根,洗凈泥土,曬干,切片備用。
【化學成分】

全株含生物鹼。根莖中含小檗胺、大葉小檗鹼、葯根鹼、木蘭花鹼、小檗鹼、棕櫚鹼、異漢防己鹼、非洲防己鹼、氧化小檗鹼、尖刺鹼、受巴枯鹼等。莖含小檗鹼、木蘭花鹼、氧化小檗鹼、葯根鹼及受巴枯鹼等。葉、花及未成熟果實也含小檗鹼。花尚含揮發油。皮含受巴枯鹼。此外,全株尚含香豆素、黃酮、香草酸和阿魏酸等。
【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小檗鹼體外實驗證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腸球菌、痢疾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以及鉤端螺旋體等,均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以革蘭氏陽性球菌最為敏感。
2.降壓作用有明顯的降壓作用,根與葉的作用相似。小檗鹼、小檗胺、巴馬亭、葯根鹼、木蘭花鹼等均具有降壓作用。其降壓機制與阻斷神經節、抑制血運中樞和抗交感作用有關。
3.利膽作用黃蘆木製劑能明顯降低膽囊緊張度,減少收縮次數,增加膽汁流量。小檗鹼在1.5小時內,能使膽汁排泄量增到原水平的3倍;葯根鹼具相似作用,但較弱而持久。
4.其他作用葯根鹼具有鎮靜作用。低濃度巴馬亭及葯根鹼可促進離體腸管蠕動,高濃度則抑制之。巴馬亭在蟾蜍下肢血管灌流或鼠精囊實驗中,均表現抗腎上腺素作用。此外,巴馬亭還具有較強的抗膽鹼脂作用。
【性味功能】

中葯味苦,性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蒙葯味苦,性涼、鈍、糙、稀。除「希日烏素」,明目,止血,止瀉,清熱,解毒。
【主治】

中葯治急性腸炎,痢疾,黃疸,肝硬化腹水,熱淋,白帶,肺炎,咽喉腫痛,目赤,口瘡,痛瘡癤腫,乳痛,丹毒,瘰癧,濕疹,熱痹,燙火傷。
蒙葯治熱性「希日烏素」症,禿瘡,癤,皮膚瘙癢,疥,癬,火眼,鼻衄,吐血,崩漏,便血,毒熱,腎熱,遺精,小便不利,尿道腫痛,腸熱腹瀉。

5. 為什麼含黃連的中葯做鑒別時既要用小檗鹼對照品又用黃連葯材為對照品

小檗鹼廣泛存在於小檗科等4科10屬的許多植物中,毛莨科、小檗科、防已科與芸香科的一些植物中都有小檗鹼。如果只用小檗鹼對照品,缺乏專屬性,用黃連對照葯材為對照品可以增加方法的專屬性。可以與同科同屬類似植物相區別,避免採用其他含有小檗鹼成分葯材替代黃連而不能鑒別出來的情況發生。

黃連根莖含多種異喹啉類生物鹼,以小檗鹼含量最高,為5~8%,尚含黃連鹼、甲基黃連鹼、巴馬亭、葯根鹼、表小檗鹼及木蘭花鹼等;酸性成分有阿魏酸,氯原酸等。須根含小檗鹼可達5%;黃連葉含小檗鹼1.4%~2.9%。

6. 黃蓮花 屬於中葯嗎為什麼我去葯店問都沒有賣的洛陽的 ··那裡有賣的泡水喝能治療高血壓嗎

基本信息 黃蓮花 Lysimachia davurica Ledeb Primulaceae 報春花科 編輯本段植物形態 黃連花,多年生草本。根莖匍匐;莖直立,高40~80厘米,上部有細腺毛。葉對生,偶3~4片輪生,披 黃蓮花 針形至狹卵形,長4~12厘米,寬1~4厘米,先端尖,基部銳或稍鈍,下面常帶白色,散布黑點,基部有細腺毛;無柄。圓錐狀或復傘房狀圓錐花序,頂生,有細腺毛;花甚多,花梗長7~12毫米,基部有狹線形短苞;花徑12~15毫米,花萼裂片5,狹三角形,先端銳尖,邊緣內方有黑色條狀腺體;花冠裂片5,狹卵形,其內面及花絲均有淡黃色粒狀細突起;雄蕊5,花絲基部結合成短筒。蒴果球形,徑約4毫米,萼宿存。花期夏季。 生於山野濕地或林緣。分布東北、華北及山東、江蘇、浙江、湖北、四川、雲南等地。 編輯本段簡介 黃連始載於《神農本草經》, 列為上品。《名醫別錄》 記載:"黃連生巫陽川穀及蜀群太山之陽,二月、八月采根" 。蘇恭曰: "蜀道者粗大, 味極濃苦, 療渴為最。江東者節如連珠, 療痢大善"。李時珍曰:"今雖吳、蜀皆有,惟以雅洲、眉洲者為良。 葯物之興廢不同如此。大抵有二種: 一種根粗無毛有珠,如鷹雞爪形而堅實, 色深黃; 一種無珠多毛而中虛,黃色稍淡。各有所宜"。由產地、葯物形性來看,李時珍所說的前一種即今之"味連", 原植物為黃連; 後一種即今之"雅連",原植物為三角葉黃連, 而蘇恭所說產江東節如連珠者即今華東一帶所產的"土黃連", 原植物為短萼黃連。 從以上歷史記載足以說明黃連是我國最常用的名貴中葯材,其須根、葉、花、葉柄均可入葯,黃連又名黃連須、剪口連、千子連、黃連葉,具有瀉火解毒、消勢燥濕的功效。用於熱盛心煩、濕熱痞滿、目赤腫毒、口舌生瘡等症。黃蓮花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黃蓮花茶是採集黃蓮花精製而成的一種具有保健養生功效的飲品,現代醫葯研究證明黃連所含黃連素,小檗鹼具有有抑菌及抗病毒、抗原蟲作用,並能促進胰島B細胞的再生、降低血壓,擴張冠狀動脈等多方面作用。據葯物分析,黃連葉、葉柄、花冠均含有與根狀莖相同的化學成份,都具有同樣的功效。 編輯本段化學成份 各種黃連主要均含小檗鹼(Berberine),又稱黃連素,含量5.20~7.69%。其它尚含黃連鹼(Coptise)、甲基黃連鹼(Worenine)、巴馬亭(Palmatine) 、 葯根鹼(Jatrorrhizine), 這些鹼的含量均各在0.5%以下,由於它們有相似結構,統稱黃蓮生物鹼。此外,尚含有木蘭花鹼(Magnoflorine), 及一種青熒光酸(Lumicaeruleicacid), 即阿魏酸(Ferulic acid)。 性味及功效 味苦,性寒。有瀉火、解毒、清熱、燥濕的功能。用於煩熱神昏、心煩失眠、濕熱痞滿、嘔吐、腹痛瀉痢、目赤腫毒、口舌生瘡、濕疹、燙傷、吐血、衄血。用量3~9mg;外用適量 葯理作用及臨床應用 一、可治療糖尿病:經動物實驗和臨床實踐證明,黃蓮素不僅具有抗升糖激素的作用,還能促進胰島B細胞的再生,對II型糖尿病有較好的療效。 二、可治療高血壓病:黃蓮素能競爭性地阻斷血管平滑肌受體,引起血管擴張,從而達到降低血壓的目的。用法:每次口服零點四至零點六克,每日服三至四次,可連服四周。 三、可治療高血脂症:黃蓮素能明顯增強肝臟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肝臟過氧化脂質的水平及血清甘油三脂、總膽固醇的含量,對防治肥胖症、脂肪肝及動脈硬化有很好的療效。 四、抗菌、抗病毒及抗原蟲作用: 其有效部分主要是生物鹼, 而小檗鹼又為生物鹼中的最主要成分。體外抑菌試驗證明: 黃連或小檗鹼對痢疾桿菌、霍亂菌、白日咳桿菌、傷寒桿菌、結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及一些真菌 (白色念珠菌) 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五、可治療小兒腮腺炎:將黃蓮素五片研成細末,加入大黃粉十克,用清水將其調成糊狀,外敷於患兒雙足心處的湧泉穴上。每天換葯一至二次,連續敷三至五天即可見效。 六、臨床上, 黃連可單用或配伍應用於胃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和其它細菌性感染的疾病。 七、利膽作用: 小檗鹼有利膽作用,能增加膽汁分泌。 臨床上治療慢性膽囊炎及化學中毒性肝炎患者。 八、小檗鹼口服有一般的鎮靜作用,臨床常與其它葯配伍治心腎不交,怔忡無寐。 編輯本段適應症 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肥胖症、慢性膽囊炎、神經衰弱、失眠、上火等,防治各種病毒細菌感染。 編輯本段飲用方法 一次2-3克,一日兩次。取本品2-3克放入杯中,用90℃沸水悶泡10-20分鍾後趁熱飲用,可根據個人口味添加檸檬或蜂密調劑(黃蓮花微苦)。 你去洛陽中醫院去買,中葯店都有的!~

7. 黃藤對於共濟失調有什麼作用

第一、功效與作用
清熱去火,用以婦科炎症,菌痢,腸炎,呼吸系統及泌尿系統感染,外科感染,眼結膜炎。
1。婦科炎症急慢性盆腔炎,急、漫性附件炎、宮頸糜亂、子宮內膜炎、黴毒副作用陰道炎,月子期感染等。
2.泌尿系統感染;
3、外科感染、眼結膜炎;
4、呼吸系統感染等全科醫師服葯。本產品對細菌有抑制效果,尤其是對白念珠菌、熟石膏樣毛菌、裴氏上色菌功效較強。

第二、對內分泌系統的影響
(1)對心臟的功效
廣西巴馬亭對石蠟切片蛙心存輕微激動功效。廣西巴馬亭(50μmol/L)可讓石蠟切片豚鼠右心室乳頭肌的自控能力降低、作用不應期(FRP)增加,但對其體液調節和收攏力無顯著影響。10~100μmol/L則呈濃度值依賴感地增加動作電位時程(ATD),在其中APD50增加比較顯著。100μmol/L時,還使Vmax減少。鹽酸廣西巴馬亭能使家兔冠狀動脈結扎手術引發的心肌梗塞范疇變小,但對異丙腎上腺激素引發的大白鼠心肌缺氧壞死則無維護功效,提醒鹽酸廣西巴馬亭可能無鈣拮抗和β-蛋白激酶阻隔功效。

8. 黃連的用處

http://ke..com/view/21017.htm

黃連
開放分類: 植物、自然、中葯、毛茛科、抗感染中草葯

目錄
• 【基本信息】
• 【品種考證】
• 【化學研究】
• 【葯理研究】
• 【葯典標准】
• 【本草文獻】

【基本信息】
【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黃連CoptischinensisFranch.三角葉黃連CoptisdeltoideaC.Y.ChengetHsiao或雲連CoptisteetaWall.的乾燥根莖。

【原植物】1.黃連:多年生草本,根莖有分枝,形如雞爪。葉基生,有長柄;葉片卵狀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棱形,羽毛深裂,邊緣有鋸齒。花葶1~2條,頂生,聚傘花序有3~8花。2.雲連:葉中央裂片卵狀棱形或長棱形。羽狀深裂3~6對。

【性味歸經】苦,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於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於目赤,口瘡。姜黃連清胃和胃止嘔。用於寒熱互結,濕熱中阻,痞滿嘔吐。萸黃連舒肝和胃止嘔。用於肝胃不和,嘔吐吞酸。

【應用】

1.用於濕熱內蘊、腸胃濕熱、嘔吐、瀉痢等症。配黃芩、大黃等,能治濕熱內蘊之證。對濕熱留戀腸胃,常配合半夏、竹茹;配木香、黃芩、葛根等以治瀉痢。

2.用於溫病高熱、口渴煩躁、血熱妄行、以及熱毒瘡瘍等。治溫病高熱、心火亢盛,配伍梔子、連翹等;對於血熱妄行,可配伍黃芩、大黃等同用;對熱毒瘡瘍,可配伍赤芍、牡丹皮等葯同用。此外,黃連還可用於胃火熾盛的中消證,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塗口,可治口舌生瘡。

【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適量。

【注意事項】本品大苦大寒,過服久服易傷脾胃,脾胃虛寒者忌用。苦燥傷津,陰虛津傷者慎用。

【品種考證】
黃連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名醫別錄》載:「黃連生巫陽(今四川省巫山縣)川穀及蜀郡(今四川省雅安境內)、太山。二月、八月采。」可見自古以來即以四川為主產地。《新修本草》載:「蜀道者粗大節平,味極濃苦,療渴為最;江東者節如連珠,療痢大善。今澧州(今湖南澧縣)者更勝。」《本草綱目》載:「今雖吳、蜀皆有,惟以雅州、眉州者為良。葯物之興廢不同如此。大抵有二種:一種根粗無毛有珠,如鷹雞爪形而堅實,色深黃;一種無珠多毛而中虛,黃色稍淡。各有所宜。」據產地、葯物形狀及性味來看,《本草綱目》所載前一種即今之「味連」,原植物為黃連Coptis chinensis Franch.;後一種即今之「雅連」,原植物為三角葉黃連C.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而《新修本草》所雲產江東,節如連珠者即華東一帶所產的「土黃連」,其原植物為短萼黃連C.chinensis Franch. var.brevisepala W.T.Wang et Hsiao,《植物名實圖考》載:「黃連,今用川產,其江西山中所產者,謂之土黃連。」從其附圖的葉形可以確定為短萼黃連。

【化學研究】
根莖含多種異喹啉類生物鹼,以小檗鹼含量最高,為5~8%,尚含黃連鹼、甲基黃連鹼、巴馬亭、葯根鹼、表小檗鹼及木蘭花鹼等;酸性成分有阿魏酸,氯原酸等。須根含小檗鹼可達5%;黃連葉含小檗鹼1.4%~2.9%。

【葯理研究】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抗菌作用 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腦膜炎雙球菌、痢疾桿菌、炭疽桿菌等。
抗病毒作用 抑制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
抗原蟲作用 體外抑制阿米巴原蟲、陰道滴蟲、錐蟲。

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1)抗心律失常
有效成分 小檗鹼。
作用機理
① 延長動作電位時程和有效不應期。
② 抑制鈉通道,減慢傳導,消除折返。
③ 抑制鈣離子內流。
④ 抗自由基損傷,保護細胞膜。
(2)降壓作用
有效成分 小檗鹼。
作用特點
① 舒張壓下降明顯,脈壓差加大。
② 無快速耐受現象。
③ 降壓時肢體和內臟容積增加。
作用機理 競爭性阻斷α-受體,降低外周阻力,減慢心率。
(3)正性肌力作用
有效成分 小檗鹼。
作用表現 心臟興奮、心肌收縮力增強,且強心作用不受利血平、心得安、酚妥拉明和切斷迷走神經的影響。
作用機理
① 阻止K+外流。
② 增加細胞內Ca2+濃度。
③ 抑制自由基的產生,減少脂質過氧化物對心肌細胞的損傷。
④ 降低心肌耗氧量。

解毒作用
對抗細菌毒素,降低金黃色葡萄球菌凝固酶、溶血素效價,降低大腸桿菌的毒力。

抗炎、解熱
① 抑制多種實驗性炎症,有效成分為小檗鹼,抗炎機理與刺激促皮質激素釋放有關。
② 解熱作用與抑制中樞PO/AH區神經元cAMP的生成有關。

抑制血小板聚集
有效成分 小檗鹼。
作用機理
① 抑制血小板內TXA2的生成。
② 抑制血小板膜釋放花生四烯酸,並影響其代謝。
③ 抑制外鈣內流。

【葯典標准】
本品為毛茛科植物黃連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葉黃連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或雲連Coptis teeta Wall.的乾燥根莖。以上三種分別習稱「味連」、「雅連」、「雲連」。秋季採挖,除去須根及泥沙,乾燥,撞去殘留須根。

【性狀】
味連 多集聚成簇,常彎曲,形如雞爪,單枝根莖長3~6cm,直徑 0.3~0.8cm 。表麵灰黃色或黃褐色,粗糙,有不規則結節狀隆起、須根及須根殘基,有的節間表面平滑如莖桿,習稱「過橋」。上部多殘留褐色鱗葉,頂端常留有殘余的莖或葉柄。質硬,斷面不整齊,皮部橙紅色或暗棕色,木部鮮黃色或橙黃色,呈放射狀排列,髓部有的中空。氣微,味極苦。
雅連 多為單枝,略呈圓柱形,微彎曲,長4~8cm,直徑0.5~1cm。「過橋」較長。頂端有少許殘莖。
雲連 彎曲呈鉤狀,多為單枝,較細小。

【鑒別】
(1) 本品橫切面:味連 木栓層為數列細胞。皮層較寬,石細胞單個或成群散在。中柱鞘纖維成束,或伴有少數石細胞,均顯黃色。維管束外韌型,環列。束間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黃色,均木化,木纖維較發達。髓部均為薄壁細胞,無石細胞。
雅連 髓部有石細胞。
雲連 皮層、中柱鞘及髓部均無石細胞。
(2) 取本品粗粉約1g,加乙醇10ml,加熱至沸騰,放冷,濾過。取濾液5 滴,加稀鹽酸1ml 與含氯石灰少量,即顯櫻紅色;另取濾液5 滴,加5% 沒食子酸乙醇溶液 2~3 滴,蒸干,趁熱加硫酸數滴,即顯深綠色。
(3) 取本品粉末50mg,加甲醇5ml ,加熱迴流15分鍾,濾過,濾液補加甲醇使成5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連對照葯材,同法製成對照葯材溶液。再取鹽酸小檗鹼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 含0.5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異丙醇-甲醇-水(6:3:1.5:1.5:0.3) 為展開劑,置氨蒸氣飽和的展開缸內,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葯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黃色熒光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一個黃色熒光斑點。

【檢查】
總灰分 不得過5.0% (附錄Ⅸ K)。

【含量測定】
取本品粉末約0.1g,精密稱定,置100ml 量瓶中,加入鹽酸-甲醇(1:100) 約95ml,60℃水浴中加熱15分鍾,取出,超聲處理30分鍾,室溫放置過液,加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鹽酸小檗鹼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l 含0.04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μl、對照品溶液1μl與3μl,交叉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異丙醇-甲醇-水(6:3:1.5:1.5:0.3) 為展開劑,另槽加入等體積的濃氨試液,預平衡15分鍾,展開至8cm ,取出,揮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薄層掃描法)進行熒光掃描,激發波長λ=366nm,測量供試品與對照品熒光強度的積分值,計算,即得。
本品含小檗鹼以鹽酸小檗鹼(C20H17NO4·HCl) 計,不得少於3.6% 。

【炮製】
黃連 除去雜質,潤透後切薄片,晾乾,或用時搗碎。
酒黃連 取凈黃連,照酒炙法(附錄Ⅱ D)炒干。
每100kg黃連 ,用黃酒12.5kg。
姜黃連 取凈黃連,照薑汁炙法(附錄Ⅱ D)炒干。
每100kg黃連 ,用生薑12.5kg。
萸黃連 取吳茱萸加適量水煎煮,煎液與凈黃連拌勻,待液吸盡,炒干。
每100kg黃連 ,用吳茱萸10kg。
酒黃連、姜黃連、萸黃連照上述總灰分的方法測定,均不得過 4.0%。

【性味與歸經】 苦,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

【功能與主治】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於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於目赤,口瘡。姜黃連清胃和胃止嘔。用於寒熱互結,濕熱中阻,痞滿嘔吐。萸黃連舒肝和胃止嘔。用於肝胃不和,嘔吐吞酸。

【用法與用量】 2~5g 。外用適量。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

9. 衡州烏葯的本科概述

科中文名:防己科
科拉丁名:Menispermaceae
本科約67屬425種,大多產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中國有18屬60餘種,主產南部和西南部。本科為重要的有毒植物之一,多種植物有毒。自然中毒雖不多見,但其毒性久已為人所熟知。主要的有毒植物有千金藤屬(StephaniaLour.)、木防己屬(CocculusDC.)和輪環藤屬(cycleaArn.ExWight)的一些種以及錫生藤、蝙蝠葛、青藤、古山龍等。有些種類是著名的箭毒原料,供製作毒箭、毒刀,捕殺野獸用,葯用不慎也能造成嚴重中毒或死亡。此外,黃花地不容、白線薯、廣西地不容、小花地不容和青藤等具有良好的鎮痛、鎮靜和催眠作用。它們中的多數可作為提取四氫巴馬亭(56—14)或顱通定(rotundine)的原料[3,4]。木防己、蝙蝠葛等可作為殺蟲農葯或毒魚。國外還有印度防己屬(Anamirta)、谷樹屬(Chondodendron)、Telitoxicum和Abuta等屬的一些植物有毒[1,2]。本科植物宦含生物鹼,已從20多屬50—60種植物中得到200餘種[5],大多數屬於異喳啉類生物鹼,其中有些為劇毒成分,如簡箭毒鹼劇毒成分為倍半萜印防己毒素(pi-crotoxin)它們均為強神經性毒素。異喹啉類生物鹼多具中樞神經系統興奮作用和強神經肌肉阻斷作用,小劑量多數表現呼吸興奮,中毒時能引起陣發性痙攣及呼吸困難,對心臟也有抑製作用,最後由於呼吸抑制而死亡,且具強肌肉鬆弛作用。問世已久的肌松劑——氯化筒箭毒鹼(tubocurarine)(56—1)最初來自本科的毛谷樹(Caondodendrontomento-sum,RuizetPavon)及其近緣植物。中國六十年代首次從錫生藤得到叔胺錫生藤鹼H(即dl-箭毒鹼)(56—20)亦具良好肌松作用[6,7],後從粉防己、毛葉輪環藤、海南輪環藤以及地不容等植物提取了類似肌松成分[3,8-11]。這些成分經改製成季銨鹽或二甲基衍生物季銨鹽後,肌松強度大大增強,均為作用於神經肌肉接頭處突觸後膜上的乙醯膽鹼受體的非去極化型肌松劑。從千金屬等一些植物里發現了多個新生物鹼,如從廣西地不容塊根中分出的二氫巴馬亭(dihydropalmatine)(56—2)[12]和去氫千金藤鹼(dehydrostephanine)(56-3)[13],從糞箕篤(StepfianialongaL.)塊根中分得的二種蓮花烷新鹼——糞箕篤鹼(lo-nganine)(56—4)[14]和糞箕篤酮鹼(Longanone)(56-5)[15],從荷包地不容分出的左旋荷包牡丹鹼(1—dicentrine)(56—6)[16]。本科植物中的生物鹼,按其結構可分為:1.苄基異喹啉類(Benzylisoqinolines):衡州烏葯鹼(coclaurine)(56—7)、勞丹寧(1audanine)(56—8),主要分布在木防己屬和千金藤屬。2.原阿撲菲糞(ProaporPhines):如光千金藤鹼(stephafine)(56-9),主要存在於干金藤屬等少數植物里。3.阿撲菲類(Aporphines):如千金藤鹼(stcPhanine)(56—10)、木蘭花鹼(magno-.Florine)(53-14);異紫堇定(isocorydine)(56—11),主要分布在千金藤屬、木防己屬和青藤屬。4.嗎啡類(Morphines):如青藤鹼(sinomenine)(56—12)、尖清風藤鹼(sinoacutine)(56—13),主要存在於青藤和蝙蝠葛中。5.原小檗鹼類(Protobcrberines):如四氫巴馬亭(tetrahydropalmatine)(56—14)、葯根鹼()atrorrhizine)(56—15),廣泛存在於千金藤屬、古山龍屬、金果欖屬等的植物里。6.蓮花烷類(Hasubananes):如青藤明(acutumine)(56—16)、青藤定(acutumidine)(56—17)、蓮花寧鹼(hasubanonine)(56—18),主要存在於千金藤屬植物以及青藤、蝙蝠葛中[5]。7.雙苄異喹啉類(Bisbenzylisoquinolines):如蝙蝠葛鹼(dauricine)(56—19)、箭毒鹼(curine)。(56—20)等,此類生物鹼在本科植物中分布最廣,種類最多,主要在干金藤屬、錫生藤屬、谷樹屬等植物中[17]。8.二苯駢(d,f)阿唑寧類(Dibenz(d.F)azonines):如樟葉防己弗寧(laurifonine)(56—21)、樟葉防己芬(1aurifine)(56、22)、樟葉防己菲寧(laurifinine)(56-23),主要存在於木防己屬的少數植物中[18,19]。除上述異喹啉生物鹼外;還含刺桐生物鹼,如異衡州烏葯定(isococculidine)(56—32)、衡州烏葯寧(coccoline)(56—41),它們較集中分布在木防己屬[20,21]。此外,倍半萜印防己毒素(picrotoxin)存在於印度防己(AnamirtacoculusWightetArm.)和菲律賓大葉藤(TinomisciumphilippinenseDiels)等少數有毒植物中。

10. 色譜工作站

十大功勞屬(Mahonia)植物在我國約有50種,分布於南方各地。該屬植物主要以根、莖入葯,稱「刺黃連、刺黃柏、功勞木」等;有的地區以葉入葯,稱「功勞葉」〔1,2〕。有的用作提取「黃連素」、異漢防己甲素(isotetrandrine)的原料。已從該屬植物中發現20多種苄基異喹啉類生物鹼,其中雙苄基異喹啉類的尖刺鹼(oxyacanthine,Ⅰ)、小檗胺(berbamine,Ⅱ)、異漢防己甲素(Ⅴ)和原小檗鹼類的小檗鹼(berberine,Ⅶ)、葯根鹼(jatrorrhizine,Ⅳ)、巴馬亭(palmatine,Ⅵ)、非洲防己胺(columbamine,Ⅲ)等成分分布廣泛,含量較高。現代葯理實驗和臨床應用結果表明,這些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降血壓、降血脂、抗心率失常、抗血小板聚集、抗衰老、鎮痛等生理活性〔3~11〕。
對十大功勞屬植物中生物鹼成分測定的文獻報道較少。有文獻報道用薄層掃描法測定大葉刺黃柏中的Ⅳ、Ⅵ、Ⅶ〔12〕;用薄層光密度法測定4種十大功勞屬植物莖中的Ⅳ、Ⅵ、Ⅶ、木蘭花鹼(magnoflorine)〔13〕;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十大功勞葉中的Ⅶ〔14〕。作者在用變波長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了小檗屬(Berberis)植物根中的生物鹼的基礎上〔15〕,為了開發利用十大功勞屬植物資源,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十大功勞屬植物中的Ⅰ~Ⅶ的方法。這7種成分可用203 nm固定波長1次檢測,也可用203~346nm變波長2次檢測。但後者既使7種待測成分在各自的最大吸收波長處檢測,又避免了吸收波長不同的相鄰色譜峰的干擾,提高了分析的靈敏度和准確度。本文用變波長高效液相色譜法對我國產的十大功勞屬3種植物的根、根皮、根木、莖皮、莖木和10種不同產地的植物根中的Ⅱ、Ⅳ、Ⅵ、Ⅶ進行了定量分析,Ⅰ、Ⅲ、Ⅴ因對照品量少,只做了定性分析。

1 儀器與試葯
Waters高效液相色譜儀(510型泵,490E檢測器,U6K進樣器,Baseline 810色譜工作站)。
對照品:鹽酸小檗鹼、鹽酸巴馬亭、鹽酸葯根鹼購於中國葯品生物製品檢定所;非洲防己胺由中國葯品生物製品檢定所塗國士研究員贈送;小檗胺購於中國科學院林業土壤研究所,經重結晶純化;尖刺鹼、異漢防己甲素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用植物研究所提供(所用對照品經硅膠薄層層析、2種溶劑系統展開為單點;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主成分的峰高、峰面積均在97%以上)。植物標本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應俊生研究員鑒定。乙腈為色譜純,甲醇和磷酸二氫鉀為分析純,去離子水。

2 實驗方法及結果
2.1 色譜條件〔15〕
色譜柱:μ-Bondapak phenyl(10μm,3.9mm×300mm,美國Waters公司);流動相:0.02mol.L-1磷酸二氫鉀-乙腈(7∶3);柱溫:室溫;流速:1.0mL.min-1;靈敏度:0.08AUFS;檢測波長:固定波長用203nm,變波長0.0~10.0min用203nm,10.0min以後用346 nm。7種生物鹼對照品的色譜圖見圖1。

圖1 7種生物鹼對照品的色譜圖(203 nm檢測)
Ⅰ.尖刺鹼 Ⅱ.小檗胺 Ⅲ.非洲防己胺Ⅳ.葯根鹼
Ⅴ.異漢防己甲素 Ⅵ.巴馬亭 Ⅶ.小檗鹼

2.2 回歸方程及線性范圍
按文獻〔15〕,以進樣量(μg)為橫坐標(X),峰面積(microvolt-sec)為縱坐標(Y),求得回歸方程見表1。
2.3 樣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乾燥樣品粉末0.1g於50mL磨口三角瓶中,加甲醇20mL,稱重,浸泡12h,超聲提取60min,稱重,補足損失的甲醇,搖勻,密閉,靜置;取5.0mL上清液於離心管中,密閉,離心(10000r.min-1,10min);取上清液(2.0mL)作為樣品溶液。

表1 4種生物鹼定量分析的回歸方程和線性范圍

成分
回歸方程
r
線性范圍/μg


Y=9.017X×104+4.318×105
0.9993(n=7)
0.019~0.296


Y=4.239X×104-8.228×104
0.9999(n=9)
0.019~0.996


Y=4.191X×104+1.446×105
0.9998(n=9)
0.020~1.008


Y=4.209X×104+1.278×105
0.9998(n=9)
0.020~1.010

2.4 精密度試驗〔15〕
精密吸取一樣品溶液10μL進樣,重復測定10次。求得樣品中各成分濃度(μg.mL-1)的RSD(%):小檗胺 0.28,葯根鹼 0.84,巴馬亭 0.75,小檗鹼 1.21。
2.5 加樣回收率試驗
分別精密稱取狹葉十大功勞莖的乾燥粉末0.05g5份於50mL磨口三角瓶中,按文獻〔15〕操作,每份重復測定3次;計算Ⅱ、Ⅳ、Ⅵ、Ⅶ的回收率,分別為97.2%~102.1%、98.9%~100.3%、97.2%~100.1%、99.4%~100.1%,RSD分別為2.0%、0.62%、1.3%、0.30%。
2.6 樣品分析〔15〕
精密吸取樣品溶液10μL進樣,用203~346nm變波長檢測,對Ⅱ、Ⅳ、Ⅵ、Ⅶ進行了定量分析,對Ⅰ、Ⅲ定性分析。再精密吸取10μL進樣,用203nm固定波長檢測,得到各樣品的特徵圖譜,並定性分析成分Ⅴ。對十大功勞屬3種植物的根、根皮、根木、莖皮、莖木和10種不同產地的植物根中的7種生物鹼的分析結果見表2、3。

3 討論
3.1 本文建立的方法能在同一個色譜條件下25min

表2 3種十大功勞屬(Mahonia)植物不同部位7種生物鹼分析結果(%,n=2)

植物名稱
部位








甘平十大功勞 Mahonia eurybracteata Fedde subsp.ganpinensis(H.Leveill)T.S.Ying et Boufford
(四川省中葯學校)

-
±
+
0.68
+
0.05
0.78

根皮
+
0.01
-
1.66
+
0.14
3.76

根木
+
±
+
0.69
+
0.06
0.84

莖皮
-
±
-
0.34
+
0.05
0.47

莖木
+
±
-
0.53
+
0.08
0.21

狹葉十大功勞 M.fortunei(Lindl.)Fedde
(重慶南川葯物種植所)

+
0.34
+
1.17
+
0.06
1.27

根皮
+
0.98
+
3.02
+
0.20
3.54

根木
+
0.18
+
0.54
+
±
0.70

莖皮
+
0.29
+
1.47
+
0.19
0.41

莖木
+
0.28
+
0.98
+
0.05
1.36

長苞十大功勞 M.longibracteata Takeda
(四川峨邊)

+
±
+
0.40
+
0.62
1.73

根皮
+
±
+
1.10
+
1.30
6.94

根木
-
±
+
0.33
+
0.80
0.98

莖皮
-
±
+
0.74
-
0.60
1.24

莖木
-
-
+
0.21
-
0.28
0.45

+:檢出該成分 -:未檢出該成分 ±:含量<0.01%

表3 10種十大功勞屬(Mahonia)植物根中7種生物鹼分析結果(%,n=2)

植物名稱
產地








闊葉十大功勞 Mahonia bealei(Fort.)Carr.
四川峨邊
+
±
+
0.44
+
0.78
1.44

重慶奉節
+
0.02
+
0.50
+
0.64
2.07

鼠刺十大功勞 M.bodinieri Gagnep.
重慶金佛山
+
0.10
+
0.81
+
0.09
0.77

重慶葯物種植所
+
0.08
+
0.79
+
0.06
1.11

重慶中葯研究院
+
±
+
0.41
+
0.05
0.78

湖南新化*
+
±
+
0.16
+
0.53
1.44

川鄂十大功勞M.eurybracteata Fedde subsp.eurybracteata
四川峨眉山
-
±
+
0.45
+
0.14
1.10

四川峨邊
-
±
+
0.82
+
0.12
1.22

重慶縉雲山
+
±
+
0.35
+
0.02
0.73

甘平十大功勞 M.eurybracteata Fedde subsp.ganpinensis(H.Leveill)T.S.Ying et Boufford
重慶南川
+
0.01
+
1.01
+
0.04
1.58

四川省中葯學校
-
±
+
0.68
+
0.05
0.78

狹葉十大功勞 M.fortunei(Lindl.)Fedde
重慶葯物種植所
+
0.34
+
1.17
+
0.06
1.27

四川峨眉山
+
±
+
0.82
+
0.06
1.42

湖南新化*
+
0.19
+
0.88
+
0.07
0.59

細梗十大功勞 M.gracilipes(Oliv.)Fedde
四川峨眉山
-
±
+
0.67
+
0.15
0.99

長苞十大功勞M.longibracteata Takeda
四川峨邊
+
±
+
0.40
+
0.62
1.73

岩紫黃 M.nitens Schneid.
四川峨眉山
-
0.02
+
1.05
+
0.17
0.55

多齒十大功勞 M.polyodota Fedde
四川峨眉山
-
0.02
+
0.67
+
0.10
0.52

重慶金佛山
-
0.01
+
0.22
+
0.13
0.30

M.sp.(未定種名)
重慶金佛山
-
0.01
+
0.28
+
1.38
1.30

+:檢出該成分 -:未檢出該成分 ±:含量<0.01% *:測定部位是莖

內測定十大功勞屬植物不同部位以及不同產地植物中的Ⅰ、Ⅱ、Ⅴ 3種雙苄基異喹啉類和Ⅲ、Ⅳ、Ⅵ、Ⅶ 4種原小檗鹼類生物鹼。方法的重現性好、精密度高、適用范圍廣。
3.2 十大功勞屬與小檗屬植物親緣關系相近,化學成分相似。研究結果表明:能用相同或相近的HPLC色譜條件測定這兩屬植物中相同的生物鹼成分。
3.3 在所測定的10種植物中,Ⅲ的峰很低,參照Ⅳ、Ⅵ、Ⅶ的分子結構和峰面積,推測Ⅲ的含量低於0.01%。Ⅰ和Ⅱ除狹葉十大功勞外,在其餘植物中的峰較弱,含量較低;Ⅴ的峰在大多數植物中很強,含量高(本實驗中因對照品量少,未定量)。
3.4 這7種成分在該屬植物不同部位中的分布、含量有一定差別,其差異程度隨植物種類不同而異。含量基本上以根皮中最高,莖皮中次之,然後是根木部、莖木部。以往多以莖入葯〔1〕,但從分析結果看,其根也是不可忽視的資源。

作者單位:呂光華 華西醫科大學葯學院 成都610044
王立為 陳立民 肖培根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

參考文獻
1 中國葯典.1995.一部:68
2 江蘇新醫學院.中葯大辭典(上冊).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22
3 國家醫葯管理局中草葯情報中心站.植物葯有效成分手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6.119,120,238,631,637,794,800
4 謝義明.小檗鹼的葯理研究及臨床應用.中國醫院葯學雜志,1991,11(12):538
5 彭源貴.抗心律失常植物葯研究概況.中草葯,1988,19(7):39
6 董會奕,姚棕.異漢防己甲素治療高血壓臨床研究.中西醫結合雜志,1991,11(2):87
7 劉慰庸,魏新月,董愛玲.異甲防己素的系統葯理實驗研究 Ⅱ.鎮痛作用的實驗研究.貴陽醫學院學報,1987,12(2):117
8 黃偉民,李寶珍,閻徐均等.黃連素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與基礎研究.中華血液學雜志,1989,10(5):228
9 劉昌孝,劉國聲,肖培根.國內小檗胺研究的進展.中草葯,1983,14(1):45
10 陳超,韓虹,方達超.葯根鹼對實驗動物心肌缺血和復灌性損傷的保護作用.中國葯理學通報,1989,5(6):373
11 陳超,方達超.巴馬汀對離體乳頭肌電生理特性的影響.中國葯理學通報,1991,7(2):138
12 劉美麗,馮漢林.高效薄層掃描法測定大葉刺黃柏各部生物鹼的含量.中草葯,1991,22(7):308
13 陳碧珠,何麗一,李寶明等.十大功勞屬葯用植物中化學成分的含量測定(一).中國化學會第二屆色譜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沈陽,1988年8月:C-11-1
14 陳燮芳,黃新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十大功勞葉中小檗鹼的含量.中成葯,1997,19(12):36
15 呂光華,陳建民,肖培根.改變檢測波長HPLC法測定小檗屬植物中的生物鹼.葯學學報,1995,30(4):280參考資料:http://www.sepu.net/Article/Class30/Class4/200310/220.html

閱讀全文

與巴馬亭的檢測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c肌鍛煉方法教學視頻 瀏覽:997
接觸角測量儀使用方法 瀏覽:789
冰晶石用什麼方法乾燥好 瀏覽:897
紫砂老壺用什麼方法最好 瀏覽:390
10元折桃心方法6步驟圖片 瀏覽:359
天氣變化如何保護自己方法 瀏覽:683
域故障分析方法 瀏覽:74
洗衣機使用方法的視頻 瀏覽:513
嬰幼兒皮炎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944
廣電路由器連接電視方法 瀏覽:202
消防編碼器的使用方法 瀏覽:721
如何正確方法畫出粽子 瀏覽:645
用什麼方法可以查出輸尿管癌症 瀏覽:295
如何止住流淚的方法 瀏覽:963
怎麼發制海參的方法 瀏覽:210
什麼叫分步說明的方法 瀏覽:429
用哪些方法可以預防糖尿病 瀏覽:460
甲亢治療方法比較 瀏覽:573
分數計算方法如何運用 瀏覽:493
ipadqq麥克風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