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動物瘤胃中分解尿素的細菌分離
(1)據圖分析,①過程為稀釋,②過程所使用的接種方法是稀釋塗布平板法.用稀釋塗布平板法進行微生物計數時,統計的菌落數往往比活菌的實際數目少,原因是當兩個或多個細菌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到的只是一個菌落.
(2)圖中從用途上來說,Ⅰ號培養基屬於象徵培養基,目的是篩選出瘤胃中的尿素分解菌.培養基的製作過程一般有計算、稱量、溶化、調節pH、滅菌、倒平板.動物瘤胃中的環境是相對無氧環境,分離其中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除了需要准備Ⅰ號培養基外,還要提供無氧環境條件.製作泡菜時用到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屬於厭氧微生物,也需要無氧環境.
(3)酶活性的高低可用單位時間單位體積中尿素的減少量來表示.
故答案為:
(1)稀釋 稀釋塗布平板法 低(或少) 當兩個或多個細菌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到的只是一個菌落
(2)選擇 稱量→溶化 無氧 泡菜
(3)單位時間單位體積 尿素(反應物)
㈡ 請問提取奶牛瘤胃液要做什麼什麼實驗,檢查什麼啊謝謝!
這個看你需做什麼了,做實驗和生產實踐當中都需要的。
實驗室常提取瘤胃液檢查奶牛理化指標,也用於病理實驗分析等。
生產中對於瘤胃阻塞,瓣胃阻塞等疾病的奶牛手術後,需要從健康奶牛瘤胃中提取瘤胃液灌服給手術的病牛。
㈢ 設計一個實驗從反芻動物瘤胃中分離出能夠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應該使用富集培養的方法吧!簡單來說就是提取全部瘤胃中微生物,加入含有尿素的培養基中培養一段時間後,可以分解利用尿素的微生物的數量和比例都大大上升了。然後平板劃線挑取單菌落分別進行尿素分解實驗。
我也只是從課本上看到過基本原理,你真的要做的話肯定要查文獻。
㈣ 什麼是瘤胃微生物
一、瘤胃微生物的定義:
瘤胃微生物(liuweiweishengwu)是共生在牛、羊、鹿和駱駝等反芻動物瘤胃中的細菌和原生動物等微生物的總稱。
二、瘤胃微生物的形態特徵:
常見到的原生動物主要是纖毛蟲,纖毛蟲體的大小約為4瘤胃微生物及其作用0~200微米,數量一般為20~200萬/毫升。種類可分為全毛蟲和寡毛蟲兩大類。全毛蟲有原口等毛蟲(Isotichaprostma)、腸等毛蟲(Isotichaintestinalis)、厚毛蟲(Dasytricharuminantium);寡毛蟲有囊狀內毛蟲(Entodiniumbursa)、貪食內毛蟲(E.vorax)、尖尾內毛蟲(E.caudatum)、有齒雙毛蟲(Diplodiniumdenticulatum)、多泡雙毛蟲(Polyplastronmultivesticulatum)、家牛雙毛蟲(Eudiplodiniumtauricum)、細硬甲蟲(Ostracodiniumgracile)、無尾前毛蟲(Epidiniumecaudatum)和有尾頭毛蟲(Ophryoscolexcaudatus)等。
三、瘤胃微生物的分布范圍:
瘤胃內容物中,通常每毫升約含1010個細菌和4×106個原生動物。經統計,如1頭體重達300公斤的肉用牛,它的瘤胃容積約為40升,可含4×1014個細菌和4×1010個原生動物。瘤胃微生物除有細菌和原生動物外,還能見到酵母樣微生物和噬菌體。數量極多。反芻動物可為它們提供纖維素等有機養料、無機養料和水分,並創造合適的溫度和厭氧環境,而瘤胃微生物則可幫助反芻動物消化纖維素和合成大量菌體蛋白,最後進入皺胃(真胃)時,它們便被全部消化,又成為反芻動物的主要養料。
常見到的細菌有纖維素消化菌[如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albus)]、半纖維素消化菌[如居瘤胃擬桿菌(Bacteriodesruminocola)]、澱粉分解菌[如反芻月形單胞菌(Selenomonasruminantium)]、產甲烷菌[如反芻甲烷桿菌(Methanobacteri-umruminantium)]等三四十種。
㈤ 求助 瘤胃微生物蛋白測定
恩,方法確實很多,就想樓上所說的,但是首先還要弄清楚,你所要測定的菌體蛋白是活菌蛋白量,還是全部的菌體蛋白量,我們知道,微生物蛋白在瘤胃內是個動態的存在,處於合成—分解的一個動態過程,所以會存在很多菌體蛋白的殘基片斷,如果你不是要測定活的菌體蛋白數,那就簡單了,方法也眾多,也已很容易查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如果要測定的是活菌數,那就比較麻煩。
查看原帖>>
㈥ 研究腸道微生物有哪些方法與技術
研究腸道微生物有哪些方法與技術
腸道微生態系統是哺乳動物健康與疾病的重要基礎,在生理、病理、預防、治療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對於哺乳動物,腸道微生物的營養作用非常重要,如合成維生素、消化碳水化合物、氨的利用、脂的利用以及合成酶類[2]。在食物相對缺乏時,腸道多形類桿菌對糖苷水解酶的分泌會增多,提高腸道微生物群系利用食物的能力[3]。可見,腸道微生態系統能根據食物的特點做出改變,以其功能的多樣性和較大的適應性來應對外界環境的變化。人體腸道微生物群基因的多態性還為宿主提供了許多人體自身所不具備的酶與生化途徑,從而使得人體不易消化的食物殘渣及上皮細胞分泌的內生粘液被發酵利用[4]。為探尋腸道微生物在機體的營養與健康以及疾病與治療機制中的作用,越來越多的科研工作者開始關注對腸道微生物的研究[5,6]。悉生生物學、厭氧培養技術、電鏡技術、細胞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代謝組學及蛋白質組學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腸道微生態的研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7,8]。在Biolog等研究方法中,需先將腸道中的微生物提取出來,所得到的菌懸液,既保證活體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又去除可能會干擾研究結果的雜質[9]。
㈦ 什麼是微生物組學
人類微生物組學計劃"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開始的又一重大國際基因組測序計劃,其目標是把人體內共生微生物群的基因組序列信息測定出來,而且要研究與人體發育和健康有關的基因功能。2005年10月,美國、巴西、法國、德國、英國、日本和中國等國家的代表參加了人類微生物組學計劃第一次協調會議。2006年,中國與法國啟動了"中法人體腸道元基因組"合作。隨著歐洲其他國家的加入,該合作已上升為中歐人類微生物組合作。2007年12月,"國際人類微生物組聯盟成立大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中國成為"人類微生物組學計劃"的發起方之一。
㈧ 設計一個實驗 從瘤胃中分離出能夠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從瘤胃提取微生物接種於含尿素的平板上,觀察它們的生長狀況,將長出的菌種進一步接種於含尿素的培養基上,進一步分離純化,直至長出形態大小相同的單菌落,
㈨ 瘤胃內微生物有哪些
瘤胃微生物是共生在牛、羊、鹿和駱駝等反芻動物瘤胃中的細菌和原生動物等微生物的總稱。包括厭氧性的細菌、真菌、古生菌(曾作古細菌)和原蟲四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