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qc實驗常用檢測方法

qc實驗常用檢測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27 20:59:14

A. 什麼是QC檢測怎麼檢測詳解一下。

QC是一個職位——質檢員,QC檢測就是質量人員檢驗和測試。檢驗有全檢和抽檢兩種,質量人員的檢測往往是抽檢:
從批量裡面按抽樣方案抽取一個樣本,按照檢驗標准對樣本進行檢測,通過對樣本檢測的結果來對批量做出判定。

B. QC七大手法是哪7種

QC七大手法又稱作品管七大手法,分別是:控制圖、因果分析圖、直方圖、排列圖、檢查表、層別法、散布圖。

1、控制圖

控制圖又稱為管制圖。用來區分引起質量波動的原因是偶然的還是系統的,可以提供系統原因存在的信息,從而判斷生產過程是否處於受控狀態。

控制圖按其用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供分析用的控制圖,用控制圖分析生產過程中有關質量特性值的變化情況,看工序是否處於穩定受控狀;再一類是供管理用的控制圖,主要用於發現生產過程是否出現了異常情況,以預防產生不合格品。

2、因果分析圖

所謂因果分析圖,就是將造成某項結果的眾多原因,以系統的方式圖解,即以圖來表達結果(特性)與原因(因素)之間的關系。其形狀像魚骨,又稱魚骨圖。

因果分析圖是以結果作為特性,以原因作為因素,在它們之間用箭頭聯系表示因果關系。當出現了某種質量問題,未搞清楚原因時,可針對問題發動大家尋找可能的原因,使每個人都暢所欲言,把所有可能的原因都列出來。

3、直方圖

直方圖又稱質量分布圖,柱狀圖,它是表示資料變化情況的一種主要工具。用直方圖可以解析出資料的規則性,比較直觀地看出產品質量特性的分布狀態,對於資料分布狀況一目瞭然,便於判斷其總體質量分布情況。

直方圖的作用:顯示質量波動的狀態;較直觀地傳遞有關過程質量狀況的信息;通過研究質量波動狀況之後,就能掌握過程的狀況,從而確定在什麼地方集中力量進行質量改進工作。

4、排列圖

排列圖又稱為柏拉圖、重點分析圖、ABC分析圖,排列圖是分析和尋找影響質量主原因素的一種工具,其形式用雙直角坐標圖,左邊縱坐標表示頻數(如件數 金額等),右邊縱坐標表示頻率(如百分比表示)。

分折線表示累積頻率,橫坐標表示影響質量的各項因素,按影響程度的大小(即出現頻數多少)從左向右排列。通過對排列圖的觀察分析可抓住影響質量的主原因素。

5、檢查表

檢查表是利用統計表對數據進行整理和初步原因分析的一種工具,其格式可多種多樣,這種方法雖然較簡單,但實用有效,主要作為記錄或者點檢所用。

6、層別法

層別法就是將性質相同的,在同一條件下收集的數據歸納在一起,以便進行比較分析。數據分層可根據實際情況按多種方式進行。

例如,按不同時間,不同班次進行分層,按使用設備的種類進行分層,按原材料的進料時間,按原材料成分進行分層,按檢查手段,按使用條件進行分層,按不同缺陷項目進行分層,等等。數據分層法經常與上述的統計分析表結合使用。

7、散布圖

散布圖又叫相關圖,它是將兩個可能相關的變數數據用點畫在坐標圖上,用來表示一組成對的數據之間是否有相關性。這種成對的數據或許是特性一原因,特性一特性,原因一原因的關系。通過對其觀察分析,來判斷兩個變數之間的相關關系。

假定有一對變數x 和 y,x 表示某一種影響因素,y 表示某一質量特徵值,通過實驗或收集到的x 和 y 的數據,可以在坐標圖上用點表示出來,根據點的分布特點,就可以判斷 x和 y 的相關情況。

C. QC新老七大手法分別指的是哪七大手法

一、老QC七大手法包括:

檢查表、層別法(分層法)、排列圖(柏拉圖)、直方圖、魚骨圖(因果圖)、控制圖(管制圖)、散布圖。

二、QC新七大手法指的是:

關系圖法、KJ法、系統圖法、矩陣圖法、矩陣數據分析法、PDPC法、網路圖法。

三、運用途徑圖片:

列舉介紹:

一、檢查表

檢查表是利用統計表對數據進行整理和初步原因分析的一種工具,其格式可多種多樣,這種方法雖然較簡單,但實用有效,主要作為記錄或者點檢所用。

二、數據分層法

數據分層法又稱為層別法就是將性質相同的,在同一條件下收集的數據歸納在一起,以便進行比較分析。因為在實際生產中,影響質量變動的因素很多,如果不把這些因素區別開來,則難以得出變化的規律。數據分層可根據實際情況按多種方式進行。

三、排列圖

排列圖又稱為柏拉圖、重點分析圖、ABC分析圖,由此圖的發明者19世紀義大利經濟學家柏拉圖(Pareto)的名字而得名。柏拉圖最早用排列圖分析社會財富分布的狀況,他發現當時義大利80%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裡,後來人們發現很多場合都服從這一規律,於是稱之為Pareto定律。

柏拉圖分析的步驟:

(1) 將要處置的事,以狀況(現象)或原因加以層別;

(2) 縱軸雖可以表示件數,但最好以金額表示比較強烈;

(3) 決定搜集資料的期間,自何時至何時,作為柏拉圖資料的依據,期限間盡可能定期;

(4) 各項目依照合半之大小順位左至右排列在橫軸上;

(5) 繪上柱狀圖;

(6) 連接累積曲線。

四、直方圖

在質量管理中,如何預測並監控產品質量狀況?如何對質量波動進行分析?直方圖就是一目瞭然地把這些問題圖表化處理的工具。它通過對收集到的貌似無序的數據進行處理,來反映產品質量的分布情況,判斷和預測產品質量及不合格率。

直方圖又稱質量分布圖,柱狀圖,它是表示資料變化情況的一種主要工具。用直方圖可以解析出資料的規則性,比較直觀地看出產品質量特性的分布狀態,對於資料分布狀況一目瞭然,便於判斷其總體質量分布情況。

在製作直方圖時,牽涉統計學的概念,首先要對資料進行分組,因此如何合理分組是其中的關鍵問題。按組距相等的原則進行的兩個關鍵數位是分組數和組距。是一種幾何形圖表,它是根據從生產過程中收集來的質量數據分布情況,畫成以組距為底邊、以頻數為高度的一系列連接起來的直方型矩形圖。

五、因果分析圖

因果分析圖是以結果作為特性,以原因作為因素,在它們之間用箭頭聯系表示因果關系。因果分析圖是一種充分發動員工動腦筋,查原因,集思廣益的好辦法,也特別適合於工作小組中實行質量的民主管理。當出現了某種質量問題,未搞清楚原因時,可針對問題發動大家尋找可能的原因,使每個人都暢所欲言,把所有可能的原因都列出來。

所謂因果分析圖,就是將造成某項結果的眾多原因,以系統的方式圖解,即以圖來表達結果(特性)與原因(因素)之間的關系。其形狀像魚骨,又稱魚骨圖。

某項結果之形成,必定有原因,應設法利用圖解法找出其因。首先提出了這個概念的是日本品管權威石川馨博士,所以特性原因圖又稱[石川圖]。因果分析圖,可使用在一般管理及工作改善的各種階段,特別是樹立意識的初期,易於使問題的原因明朗化,從而設計步驟解決問題。

六、散布圖

散布圖又叫相關圖,它是將兩個可能相關的變數數據用點畫在坐標圖上,用來表示一組成對的數據之間是否有相關性。這種成對的數據或許是特性一原因,特性一特性,原因一原因的關系。通過對其觀察分析,來判斷兩個變數之間的相關關系。

這種問題在實際生產中也是常見的,例如熱處理時淬火溫度與工件硬度之間的關系,某種元素在材料中的含量與材料強度的關系等。這種關系雖然存在,但又難以用精確的公式或函數關系表示,在這種情況下用相關圖來分析就是很方便的。假定有一對變數x 和 y,x 表示某一種影響因素,y 表示某一質量特徵值,通過實驗或收集到的x 和 y 的數據,可以在坐標圖上用點表示出來,根據點的分布特點,就可以判斷 x和 y 的相關情況。

在我們的生活及工作中,許多現象和原因,有些呈規則的關聯,有些呈不規則形有關聯。我們要了解它,就可藉助散布圖統計手法來判斷它們之間的相關關系。

七、控制圖

控制圖又稱為管制圖。由美國的貝爾電話實驗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博士在1924年首先提出,管制圖使用後,就一直成為科學管理的一個重要工具,特別在質量管理方面成了一個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

它是一種有控制界限的圖,用來區分引起質量波動的原因是偶然的還是系統的,可以提供系統原因存在的信息,從而判斷生產過程是否處於受控狀態。控制圖按其用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供分析用的控制圖,用控制圖分析生產過程中有關質量特性值的變化情況,看工序是否處於穩定受控狀;再一類是供管理用的控制圖,主要用於發現生產過程是否出現了異常情況,以預防產生不合格品。

D. 品質QC七大手法及品質檢驗標準是什麼

管新七大手法,也叫品管新七大工具,其作用主要是用較便捷的手法來解決一些管理上的問題,與原來的「舊」品管七大手法相比,它主要應用在中高層管理上,而舊七手法主要應用在具體的實際工作中。因此,新七大手法應用於一些管理體系比較嚴謹和管理水準比較高的公司。

一、起源
新舊七種工具都是由日本人總結出來的。日本人在提出舊七種工具推行並獲得成功之後,1979年又提出新七種工具。之所以稱之為「七種工具」,是因為日本古代武士在出陣作戰時,經常攜帶有七種武器,所謂七種工具就是沿用了七種武器。
有用的質量統計管理工具當然不止七種。除了新舊七種工具以外,常用的工具還有實驗設計、分布圖、推移圖等。

二、舊七種工具
QC舊七大手法指的是:檢查表、層別法、柏拉圖、因果圖、散布圖、直方圖、管制圖。
從某種意義上講,推行QC七大手法的情況,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公司管理的先進程度。這些手法的應用之成敗,將成為公司升級市場的一個重要方面:幾乎所有的OEM客戶,都會把統計技術應用情況作為審核的重要方面,例如TDI、MOTOROLA等。

三、新七種工具
QC新七大手法指的是:關系圖法、KJ法、系統圖法、矩陣圖法、矩陣數據分析法、PDPC法、網路圖法。
相對而言,新七大手法在世界上的推廣應用遠不如舊七大手法,也從未成為顧客審核的重要方面。

E. qc七大手法檢驗過程

舊七大手法檢驗過程:

1、檢查表

檢查表其格式可多種多樣,這種方法雖然較簡單,但實用有效,主要作為記錄或者點檢所用。

2、數據分層法

因為在實際生產中,影響質量變動的因素很多,如果不把這些因素區別開來,則難以得出變化的規律。數據分層可根據實際情況按多種方式進行。

3、排列圖

排列圖由此圖的發明者19世紀義大利經濟學家柏拉圖(Pareto)的名字而得名。柏拉圖最早用排列圖分析社會財富分布的狀況,他發現當時義大利80%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裡,後來人們發現很多場合都服從這一規律,於是稱之為Pareto定律。

後來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朱蘭博士運用柏拉圖的統計圖加以延伸將其用於質量管理。排列圖是分析和尋找影響質量主原因素的一種工具,其形式用雙直角坐標圖,左邊縱坐標表示頻數(如件數 金額等),右邊縱坐標表示頻率(如百分比表示)。

分折線表示累積頻率,橫坐標表示影響質量的各項因素,按影響程度的大小(即出現頻數多少)從左向右排列。這種方法實際上不僅在質量管理中,在其他許多管理工作中,例如在庫存管理中,都有是十分有用的。

4、直方圖

直方圖通過對收集到的貌似無序的數據進行處理,來反映產品質量的分布情況,判斷和預測產品質量及不合格率。

用直方圖可以解析出資料的規則性,比較直觀地看出產品質量特性的分布狀態,便於判斷其總體質量分布情況。在製作直方圖時,牽涉統計學的概念,首先要對資料進行分組,因此如何合理分組是其中的關鍵問題。

按組距相等的原則進行的兩個關鍵數位是分組數和組距。是一種幾何形圖表,它是根據從生產過程中收集來的質量數據分布情況,畫成以組距為底邊、以頻數為高度的一系列連接起來的直方型矩形圖。

5、因果分析圖

因果分析圖是以結果作為特性,以原因作為因素,在它們之間用箭頭聯系表示因果關系。因果分析圖是一種充分發動員工動腦筋,查原因,集思廣益的好辦法,也特別適合於工作小組中實行質量的民主管理。

當出現了某種質量問題,未搞清楚原因時,可針對問題發動大家尋找可能的原因,使每個人都暢所欲言,把所有可能的原因都列出來。

6、散布圖

這種成對的數據或許是特性一原因,特性一特性,原因一原因的關系。通過對其觀察分析,來判斷兩個變數之間的相關關系。這種問題在實際生產中也是常見的,例如熱處理時淬火溫度與工件硬度之間的關系,某種元素在材料中的含量與材料強度的關系等。

這種關系雖然存在,但又難以用精確的公式或函數關系表示,在這種情況下用相關圖來分析就是很方便的。

假定有一對變數x 和 y,x 表示某一種影響因素,y 表示某一質量特徵值,通過實驗或收集到的x 和 y 的數據,可以在坐標圖上用點表示出來,根據點的分布特點,就可以判斷 x和 y 的相關情況。

7、控制圖

由美國的貝爾電話實驗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博士在1924年首先提出,管制圖使用後,就一直成為科學管理的一個重要工具,特別在質量管理方面成了一個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

它是一種有控制界限的圖,用來區分引起質量波動的原因是偶然的還是系統的,可以提供系統原因存在的信息,從而判斷生產過程是否處於受控狀態。

控制圖按其用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供分析用的控制圖,用控制圖分析生產過程中有關質量特性值的變化情況,看工序是否處於穩定受控狀;再一類是供管理用的控制圖,主要用於發現生產過程是否出現了異常情況,以預防產生不合格品。

新七大手法

QC七工具(新)

1、關聯圖(Relationship Diagram)

20世紀60年代由日本應慶大學千住鎮雄教授提出,是用來分析事物之間「原因與結果」、「目的與手段」等復雜關系的一種圖表,它能夠幫助人們從事物之間的邏輯關系中,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2、親和圖(Affinity Diagram)

是日本川喜田二郎首創,把大量收集到的關於未知事物或不明確的事實的意見或構思等語言資料,按其相互親和性(相近性)歸納整理這些資料,使問題明確起來,求得統一認識和協調工作,以利於問題解決的一種方法。

3、系統圖(System Diagram)

系統圖就是把要實現的目的與需要採取的措施或手段,系統地展開,並繪製成圖, 以明確問題的重點,尋找最佳手段或措施的一種方法。

4、過程決策程序圖(PDPC)

是隨事態的進展分析能導致各種結果的要素,並確定一個最優過程使之達到理想結果的方法。

5、矩陣圖(Matrix Diagram)

矩陣圖法就是從多維問題的事件中,找出成對的因素,排列成矩陣圖,然後根據矩陣圖來分析問題,確定關鍵點的方法,它是一種通過多因素綜合思考,探索問題的好方法。

6、矩陣數據分析法(Matrix Data Analysis Chart)

矩陣圖上各元素間的關系如果能用數據定量化表示,就能更准確地整理和分析結果。這種可以用數據表示的矩陣圖法,叫做矩陣數據分析法。在QC新七種工具中,數據矩陣分析法是唯一種利用數據分析問題的方法,但其結果仍要以圖形表示。

7、箭條圖(Arrow Diagram)

箭條圖法是將項目推行時所需的各步驟、作業按從屬關系用網路圖表示出來的一種方法。

(5)qc實驗常用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有用的質量統計管理工具當然不止七種。除了新舊七種工具以外,常用的工具還有實驗設計、分布圖、推移圖、趨勢圖等。

其實,質量管理的方法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建立在全面質量管理思想之上的組織性的質量管理;二是以數理統計方法為基礎的質量控制。

組織性的質量管理方法是指從組織結構,業務流程和人員工作方式的角度進行質量管理的方法,它建立在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之上,主要內容有制定質量方針,建立質量保證體系,開展QC小組活動,各部門質量責任的分擔,進行質量診斷等。

F. QC的檢驗流程是什麼

QC的檢驗流程如下:

1、 選擇控制對;

2、選擇需要監測的質量特性值;

3、確定規格標准,詳細說明質量特性;

4、選定能准確測量該特性值或對應的過程參數的監測儀表,或自製測試手段;

5、進行實際測試並做好數據記錄;

6、分析實際與規格之間存在差異的原因;

7、採取相應的糾正措施。 當採取相應的糾正措施後,仍然要對過程進行監測,將過程保持在新的控制水準上。一旦出現新的影響因子,還需要測量數據分析原因進行糾正,因此這7個步驟形成了一個封閉式流程,稱為「反饋環」。這點和6Sigma質量突破模式的DMAIC有共通之處。

註:QC的工作主要是產成品,原輔材料等的檢驗,QC是對整個公司的一個質量保證,包括成品,原輔料等的放行,質量管理體系正常運行等。在質量管理發展史上先出現了「QC」,產品經過檢驗後再出貨是質量管理最基本的要求。QC職能為生產加工過程中的管控及製程數據的統計分析,並將相關信息提供給其它部門。

(6)qc實驗常用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一、QC檢驗的優點:

1、甚靈敏,容易調查真因;

2、可及時反應不良,使品質穩定;

3、所須數據可用簡單方法獲得;

4、對整體品質狀況之了解較方便。

二、QC檢驗的缺點:

1、抽樣頻度較高、費時麻煩;

2、數據須測定,且再計算,須有訓練之人方可勝任;

3、無法尋得不良之真因;

4、及時性不足,易延誤時機。

G. QC檢查產品有那七大手法各個手法是怎樣的

QC七大手法

第一章 概述
一、起源
新舊七種工具都是由日本人總結出來的。日本人在提出舊七種工具推行並獲得成功之後,1979年又提出新七種工具。之所以稱之為「七種工具」,是因為日本古代武士在出陣作戰時,經常攜帶有七種武器,所謂七種工具就是沿用了七種武器。
有用的質量統計管理工具當然不止七種。除了新舊七種工具以外,常用的工具還有實驗設計、分布圖、推移圖等。
本次課程,主要講的是QC七大手法,而SPC(管制圖)是QC七大手法的核心部分,是本次培訓的重點內容。

二、舊七種工具
QC舊七大手法指的是:檢查表、層別法、柏拉圖、因果圖、散布圖、直方圖、管制圖。
舊七種工具是我們本次課程的內容,也是我們將要大力推行的管理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講,推行QC七大手法的情況,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公司管理的先進程度。這些手法的應用之成敗,將成為公司升級市場的一個重要方面:幾乎所有的OEM客戶,都會把統計技術應用情況作為審核的重要方面,例如TDI、MOTOROLA等。

三、新七種工具
QC新七大手法指的是:關系圖法、KJ法、系統圖法、矩陣圖法、矩陣數據分析法、PDPC法、網路圖法。
相對而言,新七大手法在世界上的推廣應用遠不如舊七大手法,也從未成為顧客審核的重要方面。

第二章 層別法

一、定義
層別法是所有手法中最基本的概念,亦即將多種多樣的資料,因應目的的需要分成不同的類別,使之方便以後的分析。

二、通常的層別方法
使用的最多的是空間別:
作業員:不同拉、班、組別
機器:不同機器別
原料、零件:不同供給廠家別
作業條件:不同的溫度、壓力、濕度、作業場所
產品:不同的產品別(如同時生產Ni-Cd和Ni-MH電池)
時間別:不同批別、不同時間生產的產品
其他:如使用不同的工藝方法生產的同種產品別

三、應用
層別法的應用,主要是一種系統概念,即在於要想把相當復雜的資料進行處理,就得懂得如何把這些資料加以有系統有目的的加以分門別類的歸納及統計。

第三章 檢查表

一、概述
檢查表是QC七大手法中最簡單也是使用得最多的手法。但或許正因為其簡單而不受重視,所以檢查表使用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少。不妨看看我們現在正在使用的各種報表,是不是有很多欄目空缺?是不是有很多欄目的內容用筆進行了修改?是不是有很多欄目內容有待修改?

二、定義
以簡單的數據,用容易理解的方式,製成圖形或表格,必要時記上檢查記號,並加以統計整理,作為進一步分析或核對檢查之用。

三、目的
記錄某種事件發生的頻率。

四、時機
1.當你必須記下某種事件發生的具體情況時;
2.當你想了解某件事件發生的次數時;
3.當你想收集資訊時。

五、檢查表種類
1.不合格項目的檢查表;
2.工序分布檢查表;
3.缺陷位置檢查表;
4.操作檢查表。

六、使用檢查表的注意事項
1.應盡量取得分層的信息;
2.應盡量簡便地取得數據;
3.應立即與措施結合。應事先規定對什麼樣的數據發出警告,停止生產或向上級報告。
4.檢查項目如果是很久以前制訂現已不適用的,必須重新研究和修訂 5.通常情況下歸類中不能出現「其他問題類」。

第四章 柏拉圖

一、起源
義大利經濟學家Vilfredo.Pareto巴雷托(柏拉圖)在分析社會財富分配時設計出的一種統計圖,美國品管大師Joseph Juran將之加以應用到質量管理中。柏拉圖能夠充分反映出「少數關鍵、多數次要」的規律,也就是說柏拉圖是一種尋找主要因素、抓住主要矛盾的手法。例如:少數用戶佔有大部分銷售額、設備故障停頓時間大部分由少數故障引起,不合格品中大多數由少數人員造成等。

二、定義
根據收集的數據,以不良原因、不良狀況、不良發生的位置分類;計算各項目所佔的比例按大小順序排列,再加上累積值的圖形。
按照累計的百分數可以將各項分成三類:
0~80%為A類,顯然是主要問題點;
80~90%為B類,是次要因素;
90~100%為C類,是一般因素。

三、作圖步驟
1.搜集數據;如063048正極片批量為20000PCS,不良品中變形600,露鋁360,硬塊120,暗痕60,其他不良60。
2.作出分項統計表(按原因、人員、工序、不良項目等)A把分類項目按頻數大小從大到小進行排列,至於「其他」項,不論其頻數大小均放在最後; B計算各項目的累計頻數;C計算各項目在全體項目中所佔比率(即頻率)D計算累計比率。(示範表格見下頁)
示範表格(正極製片不良分項統計表,總批量20000PCS):
項目 數量 累計數 比率% 累計比率%
變形 600 600 50% 50%
露鋁 360 960 30% 80%
硬塊 120 1080 10% 90%
暗痕 60 1140 5% 95%
其他 60 1200 5% 100%

3.繪制排列圖
A縱軸:
左:頻數刻度,最大為總件數
右:頻率(比率)刻度,最大數為100%。
註:總件數與最大數100%應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
B橫軸:按頻數大小用直方柱在橫軸上表示各項目(從左至右)
C依次累加頻率,並連接成線。
4.記入必要事項,如:圖題、取數據時間、制圖人、制圖時間、檢查產品總數、總頻數等等。
示範圖(見下頁)

很明顯,上圖中變形和露鋁為A類不良項,需立即採取措施改善;硬塊為B類不良項;暗痕和其他為C類不良項。B、C兩類可稍後再採取措施改善。

四、使用排列圖的注意事項
1.抓住「少數關鍵」,把累計比率分為三類:A、B、C;
2.用來確定採取措施的順序;
3.對照採取措施前後的排列圖,研究各個組成項目的變化,可以對措施的效果進行鑒定;
4.利用排列圖不僅可以找到一個問題的主要矛盾,而且可以連續使用找到復雜問題的最終原因;
5.現場應注意將排列圖、因果圖等質量管理方法的綜合運用。如可以使用因果圖對造成變形和露鋁的原因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第五章 因果圖

一、概述
因果圖最先由日本品管大師石川馨提出來的,故又叫石川圖,同時因其形狀,又叫魚刺圖、魚骨圖、樹枝圖。還有一個名稱叫特性要因圖。
一個質量問題的發生往往不是單純一種或幾種原因的結果,而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要從這些錯綜復雜的因素中理出頭緒,抓住關鍵因素,就需要利用科學方法,從質量問題這個「結果」出發,依靠群眾,集思廣益,由表及裡,逐步深入,直到找到根源為止。
因果圖就是用來根據結果尋找原因的一種QC手法。

二、定義
用以找出造成某問題可能原因的圖表。

三、因果圖可用來分析的問題類型
1.表示產品質量的特性:尺寸、強度、壽命、不合格率、廢品件數、純度、透光度等;
2.費用特性:價格、收率、工時數、管理費用等;
3.產量特性:產量、交貨時間、計劃時間等
4.其他特性:出勤率、差錯件數、合理化建議件數

四、因果圖的作圖步驟
1.確定問題
2.畫粗箭頭
3.因素即原因分類
常用:4M1E即人(員)、機(器)、料(原料)、法(工藝方法)、環(境),有時還可以補充軟(件)、輔(助材料)、公(用設施)三方面。
也可用:工序順序等分類
分類好後,用中箭頭與主箭頭成45°角畫在主箭頭兩側。
4.對中箭頭所代表的一類因素,要進一步將與其有關的因素以小箭頭畫到中箭頭上去,如有必要,可再次細分至可以直接採取行動為止。
5.檢查所列因素有無遺漏,如有遺漏應予補充。
6.各箭頭末端的因素中,凡影響重大的重要因素可加上小圈等記號,按已有數據、搜集不到數據、未取數據等情況,還可加上其他簡便記號。
7.記入有關事項,如參加人員、制圖者、制定日期等。

五、注意事項
1.實質上是枚舉法,故要走群眾路線,集中討論;
2.最好採用能用數值表示的問題;
3.最細的原因要具體,以便採取措施;
4.對應於一個特性可以作幾個因果圖,如可按4M1E作圖,也可按工序進行分類,分別作因果圖。重要原因可以抽出再作新的因果圖。
5.綜合運用如排列圖、對策表等;
6.復印幾份加以保存,以便以後不斷追加新內容。

六、因果圖與排列圖聯用
1.建立柏拉圖須先以層別建立要求目的之統計表;
2.建立柏拉圖之目的,在於掌握影響全局較大的[重要少數項目];
3.再利用因果圖針對這些項目形成的要素逐予探討,並採取改善對策;

七、另一種作圖步驟(形象)
1.集合有關人員召集與此問題相關的、有經驗的人員,人數最好4-10人,並推選一人主導(主持人);
2.掛一張大白紙,准備2~3支色筆;
3.由集合的人員就影響問題的要因發言,發言內容記入圖上,中途不可批評或質問(腦力激盪法);
4.時間大約1小時,搜集20~30個原因即可結束;
5.就所搜集的原因,何者影響最大,再由大家輪流發言,經大家磋商後,認為影響較大的因素圈上紅圈;
6.與5一樣,針對已畫上一個紅圈的,若認為最重要的可以再圈上兩圈、三圈;
7.重新畫一張因果圖,未上圈的予以去除,圈數多的列為優先處理。

八、因果圖示範圖

九、因果卡圖簡介
因果卡圖是在因果圖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又稱為CEDAC(Cause Effect Diagram And Cards)圖。
因果卡圖一般長寬各數米,大多公開張貼於生產作業現場或技術攻關地點的醒目位置,因果卡圖的一般結構是:右上方為問題欄,簡要說明問題的現狀,作為進行質量改進的依據,右下方寫明質量改進項目的目標(一般用定量值表示)、項目負責人以及項目實施期限;右方中間為質量隨著本項目的實施的變化曲線;左方為魚刺圖形,魚刺兩旁分別張貼用顏色區分的原因分析卡和措施方法卡;下方釘有兩只標上「原因」和「措施」字樣的大口袋,分別裝有兩種不同顏色的卡片,供參與者填寫之用。然後將卡片按一定規則分類(如4M1E)張貼於魚刺圖形上。如可以規定魚刺的左邊張貼原因卡,右邊張貼措施卡,用橫線將對應的原因卡與措施卡相聯。

第六章 散布圖法

一、定義
散布圖是用來表示一組成對的數據之間是否有相關性的一種圖表。這種成對的數據或許是[特性—要因]、[特性—特性]、[要因—要因]的關系。

二、散布圖的分類
1.正相關(如容量和附料重量)
2.負相關(油的粘度與溫度)
3.不相關(氣壓與氣溫)
4.弱正相關(身高和體重)
5.弱負相關(溫度與步伐)

三、散布圖的繪製程序
1.收集資料(至少三十組以上)
2.找出數據中的最大值與最小值;
3.准備座標紙,畫出縱軸、橫軸的刻度,計算組距。通常用縱軸代表結果,橫軸代表原因。組距的計算以數據中的最大值減最小值再除以所需設定的組數求得。是否一定需分組?
4.將各組對應數標示在座標上;
5.填上資料的收集地點、時間、測定方法、製作者等項目。

四、散布圖的應用
當不知道兩個因素之間的關系或兩個因素之間關系在認識上比較模糊而需要對這兩個因素之間的關系進行調查和確認時,可以通過散布圖來確認二者之間的關系。實際上是一種實驗的方法。
需要強調的是,在使用散布圖調查兩個因素之間的關系時,應盡可能固定對這兩個因素有影響的其他因素,才能使通過散布圖得到的結果比較准確。

五、散布圖五種類型的示範圖(見下頁)

第七章 直方圖法
一、定義:
為要容易的看出如長度、重量、時間、硬度等計量什的數據之分配情形,所用來表示的圖形。
直方圖是將所收集的測定值或數據之全距分為幾個相等的區間作為橫軸,並將各區間內之測定值所出現次數累積而成的面積,用柱子排起來的圖形,故我們亦稱之為柱狀圖。

二、直方圖的作圖步驟
1.收集記錄數據
2.定組數
3.找到最大值L及最小值S,計算全距R
R=L-S
4.定組距
R÷組數=組距
5.定組界
最小一組的下組界=S-[測量值的最小位數×0.5]
最小一組的上組界=最小一組的下組界+組距
依次類推。
6.決定中心點
(上組界+下組界) ÷2=組的中心點
7.製作次數分布表
8.製作直方圖
9.填上次數、規格、平均值、數據源、日期

三、直方圖之功用
1.評估或查驗製程;
2.指出採取行動的必要;
3.量測已採取矯正行動的效果;
4.比較機械績效;
5.比較物料;
6.比較供應商。

H. QC7大手法是什麼

QC7新大手法是:關聯圖法、系統圖法、矩陣圖法、數據矩陣分析法、過程決策程序圖法、KJ法和箭頭圖法。

1、QC舊七大手法:括控制圖、因果圖、直方圖、排列圖、檢查表、層別法、散布圖等所謂的QC七工具。

2、品管新七大手法,也叫品管新七大工具,其作用主要是用較便捷的手法來解決一些管理上的問題,與原來的「舊」品管七大手法相比,它主要應用在中高層管理上,而舊七手法主要應用在具體的實際工作中。

(8)qc實驗常用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1、推行QC七大手法的情況,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公司管理的先進程度。這些手法的應用之成敗,將成為公司升級市場的一個重要方面。

2、QC的工作主要是產成品,原輔材料等的檢驗,QC是對整個公司的一個質量保證,包括成品,原輔料等的放行,質量管理體系正常運行等。

3、質量控制的主要功能就是通過一系列作業技術和活動將各種質量變異和波動減少到最小程度。它貫穿於質量產生、形成和實現的全過程中。除了控制產品差異,質量控制部門還參與管理決策活動以確定質量水平。

4、在品質計劃中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QC工程表的製作。QC工程表是一份敘述如何管制各種零件與製程的系統書面說明。一份單一的QC工程表,如果是同一個製造廠商用同一個製程來進行生產,就可以應用到一群產品或產品家族上。

I. QC七大手法

1、QC舊七大手法:

特性要因分析圖、柏拉圖、查檢表、層別法、散布圖、直方圖、管制圖。

2、QC新七大手法:

關系圖、系統圖法、KJ法、箭頭圖法、矩陣圖法、PDPC法、矩陣數據解析法。

品管新七大手法,也叫品管新七大工具,其作用主要是用較便捷的手法來解決一些管理上的問題,與原來的「舊」品管七大手法相比,它主要應用在中高層管理上,而舊七手法主要應用在具體的實際工作中。因此,新七大手法應用於一些管理體系比較嚴謹和管理水準比較高的公司。

(9)qc實驗常用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一、起源

新舊七種工具都是由日本人總結出來的。日本人在提出舊七種工具推行並獲得成功之後,1979年又提出新七種工具。

之所以稱之為「七種工具」,是因為日本古代武士在出陣作戰時,經常攜帶有七種武器,所謂七種工具就是沿用了七種武器。有用的質量統計管理工具當然不止七種。除了新舊七種工具以外,常用的工具還有實驗設計、分布圖、推移圖等。

二、成功條件

1、企業最高主管的高度重視。

2、要有專門的品質管制技術人員。

3、要有全員的品質管制普及教育,提高全員品質意識。

4、要有健全的品管組織。

J. 質檢七大手法是什麼

品管七大手法包含:檢查表、層別法、柏拉圖、因果圖、散布圖、直方圖、控制圖。

一、檢查表:

檢查表是最簡單的一個手法,他的核心就是將所需要的檢查的項目或者內容全部列在表上,然後做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逐項檢查。我們經常在肯德基洗手間看到的門背面貼著的就是檢查表。

經常使用的檢查表有點檢表、診斷表、工作改善檢查表、滿意度調查表、考核表、審核表、5S活動檢查表、工程異常分析表等。

二、層別法:

層別法就是將大量有關某一特定主題的觀點、意見以及想法按組分類,將收集到的大量數據或資料按相互關系進行分組,加以層別。層別法一般和柏拉圖、直方圖等其他手法結合使用。

當發生異常時,我們經常會用不同的條件以及參數去嘗試看結果是否有差異,這個時候我們使用的就是層別法。

三、柏拉圖:

柏拉圖同樣也是將收集問題的相關信息,並且按照分析的類別以及觀點進行分類,將項目從大到小進行排列,再加上累計值得圖形。

可以迅速幫助我們找出問題的關鍵點,並且抓住重要的少數以及有用的多數來進行改進。柏拉圖比較適用於數值統計使用。並且柏拉圖與80&20法則共同使用來確保問題分析的准確性。

四、因果圖:

因果圖又叫特性要因圖,因為長得像魚骨一樣,又被叫做魚骨圖。他主要是用於分析品質特性與影響品質特性的可能原因之間的因果關系,通過把握現狀、分析原因、尋找措施來促進問題的解決,是一種用於分析品質特性(結果)與可能影響特性的因素(原因)的一種工具。

五、散布圖:

將因果關系所對應的的變化的數據分別描繪在X-Y軸上,用來掌握兩個變數之間是否相關以及相關的程度如何。

六、直方圖:

直方圖是針對某中產品或過程的特性值,利用常態分布的原理,將50個以上的數據進行分組,並且算出每組出現的次數,在用類似的直方圖形描繪在橫坐標上。

七、控制圖(管制圖):

控制圖是QC七大手法中最復雜的一個手法。其主要的觀點是要通過對製程或產品主要參數進行時時監控,從而及時發現品質隱患,來確保可以第一時間改善生產過程,減少廢品以及次品的產出。控制圖是一種以預防為主的質量控制方法。

(10)qc實驗常用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新舊品管七大手法的區別

1、 新舊QC七大手法適用於表示事物特徵

在質量管理活動中收集到的數據大都表現為雜亂無章的,這就需要運用統計方法計算其特徵值,以顯示出事物的規律性。

2、 新舊QC七大手法適用於比較兩事物的差異

在質量管理活動中,實施質量改進或應用新材料、新工藝,均需要判斷所取得的結果同改進前的狀態有無顯著差異,這就需要用到假設檢驗、顯著性檢驗、方差分析和水平對比法等。

3、 新舊QC七大手法適用於分析影響事物變化的因素

為了對症下葯,有效地解決質量問題,在質量管理活動中可以應用各種方法,分析影響事物變化的各種原因。如因果圖、調查表、散布圖、排列圖、分層法等。

4、 新舊QC七大手法適用於分析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在質量管理活動中,常常遇到兩個甚至兩個以上的變數之間雖然沒有確定的函數關系,但往往存在著一定的相關關系。運用統計方法確定這種關系的性質和程度,對於質量活動的有效性十分重要。這里就可以利用散布圖、排列圖、樹圖等。

閱讀全文

與qc實驗常用檢測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洗砂機使用方法 瀏覽:960
手機上恢復視力的方法有用嗎 瀏覽:807
比例尺兩種計算方法 瀏覽:848
創造與魔法新手快速刷經驗方法 瀏覽:615
蘋果主頁按鈕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0
如何成為牛人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373
思力華的使用方法 瀏覽:764
扒胎機的使用方法教程 瀏覽:39
最簡單的查找器製作方法 瀏覽:656
latoja使用方法 瀏覽:484
故事啟發的教學方法 瀏覽:575
都有哪些種植的方法 瀏覽:550
企業分析法是選股的方法嗎 瀏覽:111
Wto分析方法內容 瀏覽:745
圖解題的方法和步驟 瀏覽:404
破壁孢子粉的鑒別方法 瀏覽:255
腘伸肌鍛煉方法 瀏覽:393
嬰兒拉肚子的鑒別方法 瀏覽:262
如何培養正氣的方法 瀏覽:566
oppo的ip地址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