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稀釋塗布平板法的計數規則
顯微鏡計數法即血球計數法,事先把菌液稀釋到一定的倍數,然後通過血球計數板在顯微鏡下計數。此法計數比較精準。活菌計數法是將待測樣品經一系列10倍稀釋,然後選擇三個稀釋度的菌液,分別取0.2ml放入無菌平皿,再倒入適量的已熔化並冷至45℃左右的培養基,與菌液混勻,冷卻、待凝固後,放入適宜溫度的培養箱或溫室培養,長出菌落後,計數,按下面公式計算出原菌液的含菌數:每毫升原菌液活菌數=同一稀釋度三個以上重復平皿菌落平均數×稀釋倍數×5稀釋塗布平板法是一種粗略的活菌計數法,即通過一定的稀釋倍數,塗布到平板上,在適宜的條件下培養後,觀察活菌數。平板劃線法是用來分離單菌落的一種方法,不是計數的方法。
② 平板菌落計數法分幾種類型
1、平板傾注法
1)、以無菌操作,將檢樣25g(或25ml)剪碎放於含有225ml滅菌生理鹽水的廣口瓶內(瓶內置有適量玻璃珠)或滅菌研缽內,經充分振搖或研磨用成1:10的均勻稀釋液。
2)、用1.0ml滅菌吸管吸取1:10稀釋液1.0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0ml滅菌生理鹽水的試管內(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觸及管內液面),振搖試管混合均勻,作成1:100的稀釋液。
3)、另取1.0ml滅菌吸管,按上述操作作10倍稀釋,如此每遞增稀釋一次,即換1支1.0ml吸管。
4)、根據食品衛生要求或對標本污染程度的估計,選擇2-3個適宜稀釋度,分別作10倍遞增稀釋的同時,即以吸取該稀釋液的吸管移1.0ml稀釋液於滅菌平皿內,每個稀釋度作兩個平皿。
5)、稀釋液移入平皿後應及時將涼至46℃營養瓊脂(可放於46×1℃水浴保溫)注入平皿約15ml,並移動平皿使混合均勻。同時將營養瓊脂培養基傾入加有1.0ml滅菌生理鹽水的平皿內作空白對照。
6)、待稀釋液入平皿後,翻轉平板,置36×1℃溫箱內培養24±2h(肉、水產品、乳和蛋品為48±2h)取出,計算平板內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即得每克(或ml)樣品所含菌落總數。
2、平板表面塗布法
將營養瓊脂製成平板,經50℃l一2小時或35℃18—20小時乾燥後,於其上滴加檢樣稀釋液0.2ml,用L捧塗布於整個平板的表面,放置片刻(約lO分鍾),將平板翻轉,移至36±1℃溫箱內培養24±2小時(水產品用30℃培養48±2小時),取出,按前述方式進行菌落計數,然後乘以5(由O.2m1換算為1m1),再乘以樣品稀釋的倍數,即得每g或m1 檢樣所含菌落數。 此法較上述傾注法為優,因菌落生長在表面,便於識別和檢查其形態,雖檢樣中帶有食品顆粒也不會發生混淆,同時還可使細菌不必遭受融化瓊脂的熱力,不致因此而使菌細胞受到損傷而不生長,從而可避免由於檢驗操作中的不良因素而使檢樣中細菌菌落數降低。但是本法取樣量較傾注法為少(僅傾注法的五分之一),代表性將受到一定的影響。
3、平板表面點滴法 與塗布法相似。所不同者,只是用標定好的微量吸管或注射器針頭按滴(使每滴相當於0.025mi)將檢樣稀釋液滴加於瓊脂平板上固定的區域(預先在平板背面用標記筆劃成四個區域),每個區域滴1滴,每個稀釋度滴兩個區域,作為平行試驗。滴加後,將平板放平片刻(約5~10分鍾),然後翻轉平板,如前移入溫箱內培養6~8小時後進行計數,將所得菌落數乘以40(由o.025ml換算為1ml),再乘以樣品稀釋的倍.數,即得每g或ml檢樣所含菌落數。李兆普等利用此方法,與傾注法進行對比試驗,經過六種食品,1536件檢樣的考核結果,傾注法低於點滴法及塗抹法。本法具有快速、節省人力物力,適於基層單位和食品廠內部測定細菌總數用。但此法取樣量少,代表性可能受到影響。又食品中細菌數少於3000/g(ml)者受到限制。
③ 求助水樣中微生物菌落計算方法
我做過用固體培養基測水樣中微生物含量,菌落數要求在30~300個才可以計數。你的培養基中菌落數太少,你檢查一下你的取樣方法和操作步驟有沒有規范,不行就減小稀釋倍數試試。而且一般每一個稀釋濃度下要做三組平行試驗。
計算時,先計算每一稀釋濃度下三組平行試驗的平均數,把不同濃度下的平均數進行比較,首先選擇平均菌落數在30—300之間的,當只有一個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符合此范圍時,則以該平均菌落數乘其稀釋倍數即為該水樣的細菌總數。
④ 微生物平板菌落計數法具體實驗步驟
一、目的要求
學習平板菌落計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基本原理
平板菌落計數法是根據微生物在固體培養基上所形成的一個菌落是由一個單細胞繁殖而成的現象進行的,也就是說一個菌落即代表一個單細胞。計數時,先將待測樣品作一系列稀釋,再取一定量的稀釋菌液接種到培養皿中,使其均勻分布於平皿中的培養基內,經培養後,由單個細胞生長繁殖形成菌落,統計菌落數目,即可換算出樣品中的含菌數。
這種計數法的優點是能測出樣品中的活菌數。此法常用於某些成品檢定(如殺蟲菌劑),生物製品檢定以及食品、水源的污染程度的檢定等。但平板菌落計數法的手續較繁,而且測定值常受各種因素的影響。
三、器材
大腸桿菌懸液,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 1ml無菌吸管,無菌平皿,盛有4. 5 ml無菌水的試管,試管架和記號筆等。
四、操作步驟
1.編號:
取無菌平皿 9套,分別用記號筆標明10-4、10-5、10-6各3套。另取6支盛有4.5ml無菌水的試管,排列於試管架上,依次標明10-1、10-2、10-3、10-4、10-5、10-6。
2.稀釋
用1ml無菌吸管精確地吸取0.5ml大腸桿菌懸液放入10-1的試管中,注意吸管尖端不要碰到液面,以免吹出時,管內液體外溢。然後仍用此吸管將管內懸液來回吸吹三次,吸時伸入管底,吹時離開水面,使其混合均勻。另取一支吸管自10-1試管吸0.5ml放入10-2試管中,吸吹三次,……其餘依次類推。整個稀釋過程如圖Ⅷ-3。
3.取樣
用3支1ml無菌吸管分別精確地吸取10-4、10-5、10-6的稀釋菌液0.2ml,對號放入編好號的無菌培養皿中。
4.倒平板
於上述盛有不同稀釋度菌液的培養皿中,倒入溶化後冷卻至45℃左右的肉膏蛋白腖瓊脂培養基約10—15ml,置水平位置,迅速旋動混勻,待凝固後,倒置於37℃溫室中培養。
5.計數
培養24小時後,取出培養皿,算出同一稀釋度三個平皿上的菌落平均數,並按下列公式進行計算:
每毫升中總活菌數=同一稀釋度三次重復的菌落平均數×稀釋倍數×5
一般選擇每個平板上長有30—300個菌落的稀釋度計算每毫升的菌數最為合適。同一稀釋度的三個重復的菌數不能相差很懸殊。由10-4、10-5、10-6三個稀釋度計算出的每毫升菌液中總活菌數也不能相差懸殊,如相差較大,表示試驗不精確。
平板菌落計數法,所選擇倒平板的稀釋度是很重要的,一般以三個稀釋度中的第二稀釋度倒平板所出現的平均菌落數在50個左右為最好。
平板菌蓓計數法的操作除上述的以外,還可用塗布平板的方法進行。二者操作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塗布平板法是先將牛肉膏蛋白腖瓊脂培養基溶化後倒平板,待凝固後編號,並於 37℃溫室中烘烤30分鍾左右,使其乾燥,然後用無菌吸管吸取 0.2ml菌液對號接種於不同稀釋度編號的培養皿中的培養基上,再用無菌玻璃刮棒將菌液在平板上塗布均勻,平放於實驗台上20—30分鍾,使菌液滲透入培養基內,然後再倒置於37℃的溫室中培養。
五、實驗報告
1.結果
將計數結果填入下表。
2.思考題
(1)為什麼溶化後的培養基要冷卻至45℃左右才能倒平板?
(2)要使平板菌落計數准確,需要掌握哪幾個關鍵?為什麼?
(3)同一種菌液用血球計數板和平板菌落計數法同時計數,所得結果是否一樣?為什麼?
(4)試比較平板菌落計數法和顯微鏡下直接計數法的優缺點。
⑤ 水中細菌總量的測量方法
基本原理
應用平板菌落計數技術測定水中細菌總數。由於水中細菌種類繁多,它們對營養和其他生長條件的要求差別很大,不可能找到一種培養基在一種條件下,使水中所有的細菌均能生長繁殖,因此,以一定的培養基平板上生長出來的菌落,計算出來的水中細菌總數僅是一種近似值。目前一般是採用普通肉膏蛋白腖瓊脂培養基。
操作步驟
1.水樣的採取
(1)自來水先將自來水龍頭用火焰燒灼3min滅菌,再開放水龍頭使水流5min後,以滅菌三角燒瓶接取水樣,以待分析。
(2)池水、河水或湖水應取距水面l0~15cm的深層水樣,先將滅菌的帶玻璃塞瓶,瓶口向下浸入水中,然後翻轉過來,除去玻璃塞,水即流入瓶中,盛滿後,將瓶塞蓋好,再從水中取出,最好立即檢查,否則需放入冰箱中保存。
2.細菌總數測定
(1)自來水
①用滅菌吸管吸取lml水樣,注入滅菌培養皿中。共做兩個平皿。
②分別傾注約15mL己溶化並冷卻到45℃左右的肉膏蛋白腖瓊脂培養基,並立即在桌上作平面旋搖,使水樣與培養基充分混勻。
③另取一空的滅菌培養皿,傾注肉膏蛋白腖瓊脂培養基15mL作空自對照。
④培養基凝固後,倒置於37℃溫箱中,培養24h,進行菌落計數。
⑤兩個平板的平均菌落數即為lml水樣的細菌總數。
(2)池水、河水或湖水等
①稀釋水樣取3個滅菌空試管,分別加入9ml滅菌水。取lml水樣注入第一管9ml滅菌水內、搖勻,再自第一管取1ml至下一管滅菌水內,如此稀釋到第三管,稀釋度分別為10-1、10-2與10-3。稀釋倍數看水樣污濁程度而定,以培養後平板的菌落數在30~300個之間的稀釋度最為合適,若三個稀釋度的菌數均多到無法計數或少到無法計數,則需繼續稀釋或減小稀釋倍數。
一般中等污穢水樣,取10-1、10-2、10-3三個連續稀釋度,污穢嚴重的取10-2、10-3、10-4三個連續稀釋度。
②自最後三個稀釋度的試管中各取lmL稀釋水加入空的滅菌培養皿中,每一稀釋度做兩個培養皿。
③各傾注15ml已溶化並冷卻至45℃左右的肉膏蛋白腖瓊脂培養基,立即放在桌上搖勻。
④凝固後倒置於37℃培養箱中培養24h。
3.菌落計數方法
(1)先計算相同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若其中一個平板有較大片狀菌苔生長時,則不應採用,而應以無片狀菌苔生長的平板作為該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若片狀菌苔的大小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餘的一半菌落分布又很均勻時,則可將此一半的菌落數乘2以代表全平板的菌落數,然後再計算該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
(2)首先選擇平均菌落數在30~300之間的,當只有一個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符合此范圍時,則以該平均菌落數乘其稀釋倍數即為該水樣的細菌總數。
(3)若有兩個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均在30~300之間,則按兩者菌落總數之比值來決定。若其比值小於2,應採取兩者的平均數;若大於2,則取其中較小的菌落總數。
(4)若所有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均大於300,則應按稀釋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
(5)若所有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均小於30,則應按稀釋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
(6)若所有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均不在30~300之間,則以最近300或30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
⑥ 菌落總數的檢測
平皿計數法
菌落總數(standardplate-countbacteria):水樣在營養瓊脂上有氧條件下37℃培養48h後,所得1mL水樣所含菌落的總數。
儀器和裝置
高壓蒸汽滅菌器。
乾熱滅菌箱。
培養箱(36±1)℃。
電爐。
冰箱。
放大鏡或菌落計數器。
pH計或精密pH試劑。
滅菌試管。
平皿直徑9cm。
培養基與試劑
營養瓊脂成分蛋白腖10g、牛肉膏3g、氯化鈉5g、瓊脂10~20g、蒸餾水1000mL。
製法將上述成分混合後,加熱溶解,調整pH為7.4~7.6,分裝於玻璃容器中(如用含雜質較多的瓊脂時,應先過濾),經103.43kPa(121℃)滅菌20min,貯存於冷暗處備用。
檢驗步驟
1)水樣處理。
a.飲用水。以無菌操作方法用滅菌吸管吸取1mL充分混勻的水樣,注入來菌平皿中,傾注約15mL已熔化並冷卻到45℃左右的營養瓊脂培養基,並立即旋搖平皿,使水樣與培養充分混勻。每次檢驗時應做一平行接種,同時另用一個平皿只傾注營養瓊脂培養基作為空白對照。
待冷卻凝固後,翻轉平皿,使底面向上,置於(36±1)℃培養箱內培養48h,進行菌落計數,即為1mL水樣中的菌落總數。
b.水源水。以無菌操作方法吸取1mL充分混勻的水樣,注入盛有9mL滅菌生理鹽水的試管中,混勻成1∶10稀釋液。
吸取1mL1∶10的稀釋液注入盛有9mL滅菌生理鹽水的試管中,混勻成1∶100稀釋液。按同法依次稀釋成1∶1000、1∶10000稀釋液等備用。如此遞增稀釋一次,必須更換一支1mL滅菌吸管。
用滅菌吸管取未稀釋的水樣和2~3個適宜稀釋度的水樣各1mL,分別注入滅菌平皿內。以下操作同生活飲用水的檢驗步驟。
2)菌落計數及報告方法。作平皿菌落計數時,可用眼睛直接觀察,必要時用放大鏡檢查,以防遺漏。在記下各平皿的菌落數後,應求出同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供下一步計算時應用。在求同稀釋度的平均數時,若其中一個平皿有較大片狀菌落生長時,則不宜採用,而應以無片狀菌落生長的平皿作為該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若片狀菌落不到平皿的一半,而其餘一半中菌落數分布又很均勻,則可將此半皿計數後乘2以代表全皿菌落數。然後再求該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
不同稀釋度的選擇及報告方法:
首先選擇平均菌落數在30~300者進行計算,若只有一個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符合此范圍時,則將該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報告之(見表82.2中實例1)。
若有兩個稀釋度,其生長的菌落數均在30~300之間,則視二者之比值來決定。若其比值小於2應報告兩者的平均數(如表82.2中實例2)。若大於2則報告其中稀釋度較小的菌落總數(如表82.2中實例3)。若等於2亦報告其中稀釋度較小的菌落數(見表82.2中實例4)。
若所有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均大於300,則應按稀釋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報告之(見表82.2中實例5)。
若所有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均小於30,則應以按稀釋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報告之(見表82.2中實例6)。
若所有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均不在30~300,則應以最接近30或300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報告之(見表82.2中實例7)。
若所有稀釋度的平板上均無菌落生長,則以未檢出報告之。
如果所有平板上都菌落密布,不要用「多不可計」報告,而應在稀釋度最大的平板上,任意數其中2個平板1cm2中的菌落數,除2求出每平方厘米內平均菌落數,乘以皿度面積63.6cm2,再乘其稀釋倍數作報告。
菌落計數的報告:菌落數在100以內時按實有數報告,大於100時,採用兩位有效數字;在兩位有效數字後面的數值,以四捨五入方法計算。為了縮短數字後面的零數也可用10的指數來表示(見表82.2「報告方式」欄)。
表82.2 稀釋度選擇及菌落總數(CFU)報告方式
⑦ 微生物檢驗菌落總數計算方法是什麼
7.1
菌落總數的計算方法
7.1.1
若只有一個稀釋度平板上的菌落數在適宜計數范圍內,計算兩個平板菌落數的平均值,再將平
均值乘以相應稀釋倍數,作為每 g(mL)樣品中菌落總數結果。
7.1.2
若有兩個連續稀釋度的平板菌落數在適宜計數范圍內時,按公式(1)計算:
(1)
式中:
N——樣品中菌落數;
∑C——平板(含適宜范圍菌落數的平板)菌落數之和;
n1——第一稀釋度(低稀釋倍數)平板個數;
n2——第二稀釋度(高稀釋倍數)平板個數;
。
d——稀釋因子(第一稀釋度)
若所有稀釋度的平板上菌落數均大於 300 CFU,則對稀釋度最高的平板進行計數,其他平板可
7.1.3
記錄為多不可計,結果按平均菌落數乘以最高稀釋倍數計算。
若所有稀釋度的平板菌落數均小於 30 CFU,則應按稀釋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計
7.1.4
算。
7.1.5
若所有稀釋度(包括液體樣品原液)平板均無菌落生長,則以小於 1 乘以最低稀釋倍數計算。
若所有稀釋度的平板菌落數均不在 30 CFU~300 CFU 之間,
其中一部分小於 30 CFU 或大於 300
7.1.6
CFU 時,則以最接近 30 CFU 或 300 CFU 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計算。
這里有個例子參考一下以上是<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菌落總數測定>中的計算方法。
⑧ 稀釋平板計數法如何計算
(55+56+57)/3*10^3倍*10*10^3 ,每稀釋十倍,那麼培養基中的大腸桿菌數目就是原來的1/10,最後一定要取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