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數學估算方法及技巧是什麼
對於那些成績較差的小學生來說,學習小學數學都有很大的難度,其實小學數學屬於基礎類的知識比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小學,是一個需要養成良好習慣的時期,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和學習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學數學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的技巧就是多做練習題,掌握基本知識.另外就是心態,不能見考試就膽怯,調整心態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這些技巧,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進入到數學的海洋中去.
⑵ 一般在什麼情況下我們可以使用估算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摘要 估算有三種情況如下:
⑶ 五年級數學估算題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要培養自己的估算意識和估算技能。
估算不是亂猜,而是一種數學思考,用一種簡便的方法知道答案的范圍。
小學數學中的估算主要是圍繞著加、減、乘、除四則運算進行的。常用的估算方法有:取近似數估算、看數位估算、結合規律估算、聯系實際生活估算等。
這道題:876除以3怎麼估算?
可採取近似數估算方法:876近似於900,900除以3為300(或把876近似於870,870除以3為290),因此可估算其結果在290—300之間(實際為292)。
估算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估算的結果不是唯一的,估算的結果也沒有正確錯誤之分。不能簡單認為估算結果越精確越好,而是要根據實際的需要來選擇方法,將估算內化為一種自覺的意識。
⑷ 小學數學里估算有什麼方法有哪些
小學數學怎麼樣學?隨著小學數學教材的不斷更新,內容不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算數題,而是將許多的生活中運算加到小學的知識中,這樣一來也在不同程度上使小學數學的成績加大了難度.那小學數學怎麼樣學才有效?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怎樣掌握方法才能學好小學數學?
以上九點是有關小學數學怎麼樣學才有效,提出相關的方法.希望能給你帶來借鑒和參考的價值,重要的是讓孩子通過正確的方法提高成績.
⑸ 估算的方法是什麼
估算的方法有以下幾個:
1、去尾法。即把每個數的尾數去掉,取整十或整百數進行計算。
2、進一法。即在每個數的最高位上加1,取整十整百數進行計算。
3、四捨五入法。即尾數小於或等於4的捨去,等於或大於5的便入進去,取整十或整百數進行計算。
4、湊十法。即把相關的數湊起來接近10的先相加。
5、部分求整體。即把一個大的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根據部分數求出整體數。
⑹ 能用什麼以小估大等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就是解決比如說家裡來客人一共5個人吃飯,那麼我要做多少飯呢?這個怎麼估算?你可以估算我平時的自己一個人吃飯半碗米做的飯就足夠,那麼5個人的話我煮三碗米就夠了。
⑺ 小學五年級估算的方法
是四捨五入原則。
1、擬舍棄數字的最左一位數字小於時則捨去,即保留的各位數字不變。
2、擬舍棄數字的最左一位數字大於5;或等於5,而其後跟有並非全部為0的數字時則進一即保留的末位數字加1。(指定「修約間隔」明確時,以指定位數為准。)
3、擬舍棄數字的最左一位數字等於5,而右面無數字或皆為0時,若所保留的末位數字為奇數則進一,為偶數(包含0)則舍棄。
(7)五年級估算的方法解決問題擴展閱讀:
四舍五人逢4和4以下的數值便捨去,逢5和5以上的數值則進1。這是長期以來人們一直使用的舊數值修約規則。但也由於對於有效位之後只有一個5的這種中間情況採取進位,會導致整體結果偏大。
所以還有這一個四捨六入五留雙的修約規則。因為針對有效位後只有一個5時,距離兩邊都一樣近,無論捨去還是進1,都有偏頗,為了達到平衡,便約定向有效數位為雙數的一邊靠近。
⑻ 5年級小數點估算怎麼算
採用四捨五入的方法,來估算,比如5.9約等於6
不懈的努力,成功永遠屬於勤奮的人.
1 正確對待學習中遇到的新困難和新問題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同學們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勝不驕,敗不餒,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愈挫愈勇,千萬不能讓問題堆積,形成惡性循環,而是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要提高自我調控的「適教」能力 一般來說,教師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後,因自身對教學過程的不同理解和知識結構、思維特點、個性傾向、職業經歷等原因,在教學方式、方法、策略的採用上表現出一定的傾向性,形成自己獨特的、一貫的教學風格或特點。作為一名學生,讓老師去適應自己顯然不現實,我們應該根據教師的特點,立足於自身的實際,優化學習策略,調控自己的學習行為,使自己的學法逐步適應老師的教法,從而使自己學得好、學得快。 4、要將「以老師為中心」轉變為「以自己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學習模式 數學不是靠老師教會的,而是在老師引導下,靠自己主動思維活動去獲取的,學習數學就是要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並經常發現和提出問題,而不能跟著老師的慣性運轉,被動地接受所學知識和方法。
⑼ 五年級估算估大估小方法
今天,筆者要介紹的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15頁例8《用「估算」解決問題》的教學內容:媽媽帶100元去超市購物。她買了2袋大米,每袋30.6元。還買了0.8㎏肉,每千克26.5元。剩下的錢還夠買一盒10元的雞蛋嗎?夠買一盒20元的嗎?
本題以「購物」為情境,提出了「剩下的錢夠不夠買一盒雞蛋?」的問題,在解決問題前,還是先讓孩子找出例題中的信息和問題。這道題的信息比較多,因此建議用表格的形式整理信息,這樣才能更清楚地呈現單價、數量和總價的數量關系。
這里,一會「估大」,一會「估小」,孩子可能會糊塗,到底什麼時候該「估大」,什麼時候該「估小」呢?
拿上面例題來說,想要判斷「剩下的錢買一盒10元的雞蛋」夠的話,就得把所有的數據估大或不變。因為買各種東西的錢都估大了,剩下的錢都足夠;而實際用去的錢並沒有估計的多,所以剩下的錢會更多點,當然就更加「足夠」了。
想要判斷「剩下的錢買一盒20元的雞蛋」不夠的話,就得把所有的數據估小或不變。前面說了,買20元的雞蛋用估大的方法也試一下,會發現「不夠」,但是不能因此就斷定不夠。因為估計的時候,把各種東西的價錢都「估大」了,而實際用去的錢數並沒有那麼大,所以「剩下的錢也應該比估計的情況要多」,因此判斷剩下的錢「買一盒20元的雞蛋不夠」這個結論不嚴謹。
由此,就要用「估小」的方法來判斷:把各種物品的價錢都估小了,所以剩下的錢應該比實際剩下錢的要多,這時買一盒20元的雞蛋都不夠,那實際上就更加不夠了。
⑽ 在五年級估算題目中規定什麼時候用估大,什麼時候用估小嗎
當估算結果小於等於4時估小,大於等於5時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