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流感病毒的基因檢測方法

流感病毒的基因檢測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26 06:39:07

① 人禽流感的實驗室檢測有哪些方法

1.外周血象 白細胞總數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細胞總數及淋巴細胞減少,並有血小板降低。 2.病毒抗原及基因檢測 取患者呼吸道標本採用免疫熒光法(或酶聯免疫法)檢測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抗原(NP)、M1蛋白抗原及禽流感病毒H亞型抗原。還可用RT-PCR法檢測禽流感病毒亞型特異性H抗原基因。 3.病毒分離 從患者呼吸道標本中(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氣管吸出物 或呼吸道上皮細胞)分離禽流感病毒。 4.血清學檢查 發病初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抗禽流感病毒抗體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有助於回顧性診斷。 (摘自中國國家流感中心)

② 流感病毒的實驗室檢測方法有哪些

1.外周血檢測
白細胞總數一般不高或降低,淋巴細胞增高。重症病例也可以升高。若合並細菌感染,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上升。
2.血液生化檢查
部分病例出現低鉀血症,少數病例肌酸激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乳酸脫氫酶、肌酐等升高。
3.病原學相關檢查
主要包括病毒分離、病毒抗原、核酸和抗體檢測。病毒分離為實驗室檢測的主要方法;病毒的抗原和核酸檢測可以用於早期診斷;抗體檢測可以用於回顧性調查,但對病例的早期診斷意義不大。
4.影像學檢查
部分患者可表現為支氣管紋理增多的支氣管感染徵象,重症患者可出現肺部浸潤性病變或胸腔積液,甚至融合成片。

③ 流感的正規檢測方法

目的設計甲型流感病毒TaqMan熒光RT-PCR檢測方法並對其進行檢定.方法用DNA Star和Primer Premier 5.0軟體設計甲型流感病毒熒光PCR檢測所用引物和探針;在GenBank中進行Blast以及電子對比證明其具有高度的特異性和保守性;和標准RT-PCR進行比較,檢測此方法的靈敏度.結果所設計的引物和探針高度特異和保守,靈敏度比標准RT-PCR方法高3~27倍,並且反轉錄和PCR可合並為一步.結論設計了甲型流感病毒TaqMan檢測方法;該方法具有特異、靈敏和簡便的特點.
關鍵詞:正粘病毒科;聚合酶鏈反應

④ 禽流感通過什麼檢測

檢查方法
1.外周血象及骨髓象
白細胞總數一般不高或降低,血小板正常。重症患者多有白細胞總數及淋巴細胞下降。骨髓細胞學檢查顯示細胞增生活躍,反應性組織細胞增生伴出血性吞噬現象。
2.病毒抗原及基因檢測
取患者呼吸道標本,採用免疫熒光法(或酶聯免疫法)檢測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抗原(NP)及禽流感病毒H亞型抗原。還可用RT-PCR法檢測禽流感病毒亞型特異性H抗原基因。最近Lau等用一種依賴核酸序列擴增技術(NASBA)對H5及H7進行快速檢測,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並能在一定程度上區分致病和非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3.病毒分離
從患者呼吸道標本(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氣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細胞)中分離禽流感病毒。
4.血清學檢查 採集發病初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用血凝抑制試驗、補體結合試驗或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抗禽流感病毒抗體,如前後滴度有4倍或以上升高,可作為回顧性診斷的參考指標。
其他輔助檢查:
重症患者胸部X線檢查可顯示單側或雙側肺炎,少數患者伴胸腔積液。

⑤ 《甲型H1N1流感監測方案(第一版)》

福建省莆田市家豬對甲型流感有抗體

福建省莆田市鄉村家豬對甲型H1N1流感產生抗體多吃豬肉有利人體抗致甲型H1N1流感

豬身體內出現甲型H1N1流感產生抗體主要從莆田市秀嶼區笏石首例被發現了:因全國各都出現豬、牛、雞等大量死而莆田市秀嶼區笏石卻十分平靜。

福建地處祖國東南部、東海之濱,陸域介於北緯23度30分至28度22分,東經115度50分至120度40分之間,東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省隔海相望,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北橫貫武夷山脈與江西省交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福建屬於中國華東地區。福建是中國著名僑鄉,旅居世界各地的閩籍華人華僑1088萬人。其中,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這三地的閩籍華人華僑最多。福建與台灣源遠流長,關系最為密切,台灣同胞中80%祖籍福建。福建居於中國東海與南海的交通要沖,是中國距東南亞、西亞、東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 三山一海,福建省保留的很多遠古中醫與生活習慣。

豬體內產生甲型H1N1流感產生抗體:經有關總門調查主要是因為莆田市笏石鎮一帶,常給家豬吃一些中葯、蔥白1、白蘿卜、香菜等所致。

甲型H1N1流感產生抗體病毒特徵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攜帶有H1N1亞型豬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豬流感和人流感三種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基因片斷,同時擁有亞洲豬流感和非洲豬流感病毒特徵。醫學測試顯示,目前豬流抗病毒葯物對這種毒株有效。美國疾控機構的照片顯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呈陰性反應。

臨床表現

潛伏期,較流感、禽流感潛伏期長,具體時間暫不確定。

甲型H1N1流感的早期症狀與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發熱、咳嗽、喉痛、身體疼痛、頭痛、發冷和疲勞等,有些還會出現腹瀉或嘔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發紅等。

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進展,來勢兇猛、突然高熱、體溫超過39℃,甚至繼發嚴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肺出血、胸腔積液、全血細胞減少、腎功能衰竭、敗血症、休克及Reye綜合症、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損傷,導致死亡。患者原有的基礎疾病亦可加重。

診斷標准

衛生部2009年4月30日印發的《人感染豬流感診療方案(2009版)》中指出,人感染豬流感的診斷主要結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病原學檢查等,臨床上早發現、早診斷是治療的關鍵。

同時,診療方案還詳細介紹了人感染豬流感的診斷標准,具體有以下四種情況:

——醫學觀察病例:曾到過豬流感疫區,或與病豬及豬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觸史,1周內出現流感臨床表現者。列為醫學觀察病例者,對其進行7天醫學觀察(根據病情可以居家或醫院隔離)。

——疑似病例:曾到過疫區,或與病豬及豬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觸史(也可流行病學史不詳),1周內出現流感臨床表現,呼吸道分泌物、咽試子、痰液、血清H亞型病毒抗體陽性或核酸檢測陽性。

——臨床診斷病例:被診斷為疑似病例,且與其有共同暴露史的人被診斷為確診病例者。

——確診病例:從呼吸道標本或血清中分離到特定病毒;RT-PCR對上述標本檢測,有豬流感病毒RNA存在,經過測序證實,或兩次血清抗體滴度4倍升高,可確診為人感染豬流感。

飲食預防

飲食宜清淡,少食膏粱厚味之品(易化生積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簡單、美味的小葯膳,對預防流感也有幫助。

二白湯:蔥白15g、白蘿卜30g、香菜3g。加水適量,煮沸熱飲。

姜棗薄荷飲:薄荷3g、生薑3g、大棗3個。生薑切絲,大棗切開去核,與薄荷共裝入茶杯內,沖入沸水200—300ml,加蓋浸泡5—10分鍾趁熱飲用。

桑葉菊花水:桑葉3g、菊花3g、蘆根10g。沸水浸泡代茶頻頻飲服。

薄荷梨粥:薄荷3g、帶皮鴨梨1個(削皮)、大棗6枚(切開去核),加水適量,煎湯過濾。用小米或大米50g煮粥,粥熟後加入薄荷梨湯,再煮沸即可食用,平時容易「上火」的人可吃。

鮮魚腥草30—60g,蒜汁加醋涼拌。

鮮敗醬草30—60g,開水焯後,蒜汁加醋涼拌或蘸醬吃。

鮮馬齒莧30—60g,開水焯後,蒜汁加醋涼拌或蘸醬吃。

赤小豆、綠豆適量熬湯服用。

綠豆60g、生甘草6g(布包)、生薏米20g熬湯後去甘草包,服用。

若口鼻乾燥較重,可以棉簽蘸香油外塗,具有潤燥的功用。

平時多喝板藍根:一日1~2次(早、晚)。

⑥ 血清中禽流感抗體含量的檢測方法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性疾病。給世界養禽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禽流感病毒可分為不同的亞型,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兩種亞型引起,而人對其中的H1和H3亞型易感。快速診斷禽流感病毒具有重大意義。目前禽流感的實驗室檢測是比較快速、准確的方法。隨著血清學實驗技術和生物工程技術的飛速發展,禽流感診斷技術的研究也不斷取得新進展。瓊脂擴散試驗、血凝和血凝抑制試驗等常規方法的使用雖有一定的優勢,但免疫熒光法和ELASA也日益顯示出其快捷准確的特點:分子生物學的發展為核酸序列分析法的建立創造了條件,也使PCR,RT-PCR及核酸探針等檢測技術成為可能。這篇文章就是對有關該病的診斷方法加以總結,並提出了認為比較可行的改進方法,旨在方便對禽流感做出及時而有效的診斷並採取相應措施。

1. 病毒的分離鑒定

無菌採集病料經處理後接種9-11日齡雞胚,收取尿囊液測定血凝活性。若為陰性則應繼續盲傳2-3代。對具有血凝活性的尿囊液需先用新城疫(ND)抗血清做血凝抑制(HI)試驗!以排除ND感染。然後用免疫擴散等方法來檢測特異核心抗原,核糖蛋白(NP)或基質蛋白(MP),再用血凝抑制試驗和神經氨酸酶抑制試驗鑒定A型流感病毒亞型。分離鑒定的同時進行致病力試驗,確定毒力強弱。但是流感病毒「O」相毒株不凝集雞紅細胞,故近來在流感病毒鑒定中常用豚鼠或人紅細胞來代替。然而,該兩種細胞無細胞核,沉積慢,一般在紅細胞凝集及凝集抑制測定中需60分鍾才能觀察結果,同時在「U」型孔板中,很難沉積成像眼淚樣的點即當中常有小空[1]。

病毒的分離鑒定對禽流感的診斷比較確實,但操作程序繁瑣、費用多、耗時費力。

2. 血清學診斷技術

2.1 瓊脂擴散(AGP)試驗

進行病毒抗原型特異性鑒定即用已知陽性血清和末知抗原進行AGP試驗。

受檢樣品是具有血凝素活性的雞胚尿囊液。AGP是用來檢測A型流感病毒群特異性血清抗體,即抗核糖蛋白(RNP)和基質蛋白(MP)抗體,因而適用於鑒定流感病毒 。1979年Beard首次將AGP用於禽流感抗體檢測[2]。

此法雖簡單易行,但是敏感性較差,易出現假陽性。AGP最常用的是免疫雙擴散,趙增連、陳海燕等分別開展了禽流感病毒快速定型雙擴散法的研究,不僅提高了其敏感度,且快速省時,在此方法基礎上建立的AGP診斷技術及其診斷試劑盒,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推廣應用,並取得良好的效果。

2.2 血凝(HA)和血凝抑制試驗(HI)

一般情況下,新分離毒株要先鑒定出特異性NP或.MP抗原型(用AGP)確定禽流感病毒,再做HA亞型的鑒定[3]。

現已有人採用改進HA試驗方法,稱為HA加敏法。該法測抗體效價比常規性高2-4倍,若抗原用乙醚裂解其敏感性比常規法高4-6倍,但觀察時以30min內為好,否則易出現假陽性。另外,還應注意在HI試驗時,應先除去特異性凝集反應。許多禽類血清都含有非特異性因子,能和紅細胞表面受體競爭性地作用於病毒表面的血凝素而發生非特異性凝集反應。通常用受體破壞酶(RED)即霍亂菌培養液處理法或高碘酸鈉法制備血清[4]。

HA、HI 特異性好,是亞型鑒定的常用方法,但其操作過程繁瑣費時,並且由於用已知HA亞型的抗血清不能檢出新的HA亞型的禽流感病毒,所以用該方法鑒定不如瓊脂擴散實驗簡便和快捷。

2.3 神經氨酸酶抑制試驗(NIT)

根據A 型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特性,特別是血凝素(HA)和神經氨酸酶(NA)特性,不僅可通過HI試驗對病毒進行堅定,而且可通過NI試驗進行鑒定。1983 R.A.Van.Densen介紹了NI試驗的一種改進法-平板微量NI試驗,此法雖不能提供常量法的定量,但卻是A型流感病毒的病毒分類和抗體檢測的快捷方法, 試驗證明微量NI試驗能對分離物做出准確鑒定而常量NI試驗檢測亞型混合物似更敏感[5]。

目前國家獸醫實驗所已將微量NI試驗列為流感病毒分離物定型及篩選畜禽血清9型NA抗體的常規方法,診斷中也已廣泛採用此法特別是美國在80年代火雞發生流感病毒期間,每次流行所得的血清樣本用微量NI試驗所作出的A型流感病毒亞型鑒定結果已為病毒分離、疫苗接種和流行病學資料所證實。這種方法已被證明是快速的且成本較低和有可重復性。這種技術的可靠性將導致NI試驗的廣泛應用。

2.4 中和試驗(NT)

病毒中和實驗技術是反映機體抵抗特定病毒感染能力的最可靠方法。流感病毒中和實驗技術有以下優點:(1)由於中和抗體作用於流感病毒表面血凝素蛋白(HA),使流感病毒失去感染能力,因此,流感病毒中和實驗主要用於檢測血清中的特異性抗血凝素蛋白抗體。(2)流感病毒中和實驗既能檢測病毒株的功能性變化,又能反映機體的抗病毒水平。(3)該方法主要使用感染性病毒,不需要進行病毒或病毒蛋白的純化,因此,可以被迅速用於檢測新病毒或人群免疫狀態[6]。

以中和試驗(NT)來鑒定或滴定流感病毒時常用雞胚或組織培養細胞,操作方法與其他病毒(如NDV)的中和試驗相同。病毒中和實驗技術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參與中和反應的因素有病毒、抗血清和宿主細胞。這些因素的變化都會影響中和實驗的結果。因此,對中和實驗的整個過程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每次測定必須設立陽性和陰性血清對照,陽性和陰性細胞對照,以及對病毒使用劑量進行滴定。

NT試驗是最敏感而特異的血清學方法,只有抗體與病毒顆粒上的表面抗原相對應,特別是與吸咐到宿主細胞上的病毒表面抗原相對應,才能在實驗中取得滿意的顯示效果。 因此,某一個血清型的中和試驗抗體只與同組內地其他病原表現出有限的交叉反應。病毒中和試驗操作繁瑣耗時費料,臨床上幾乎不用。但作為經典方法在病毒鑒定中起著重要作用,許多新的檢測方都要與之為標准進行比較[7]。

2.5免疫熒光技術(IFT)

免疫熒光技術就是熒光抗體技術(FAT)。 IFT早在1961年就開始用於人類流感的快速診斷。1984年濱西法尼亞州爆發禽流感時,Skeeles將IFT首次用於AIV的檢測。IFT最早用於病毒的鑒定和定位病毒感染細胞中特異性抗原。主要是核內熒光:用MP抗原的熒光抗體主要出現胞質熒光,核內也有部分熒光[8]。

用於禽流感病毒的診斷常用直接熒光抗體法即在組織觸片上直接染色,以熒光顯微鏡檢查熒光 。一種AIV的熒光抗體可用來檢測不同亞型的其他病毒。

IFT用於診斷具有快速、簡便、敏感性好的特點,而且費用較低,其敏感度同病毒的分離鑒定相當,有時高於用雞胚進行的病毒分離。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何避免和降低標本中出現的假陽性(非特異性熒光)問題。

對一株雜交瘤細胞分泌的流感病毒的單克隆抗體進行檢測時,發現間接固相免疫熒光技術的敏感性比HI 高40-150倍。間接免疫熒光技術也可以用來檢測核蛋白(NP)基質蛋的(MP)抗原與抗體的反應,其敏感性很高。但對抗原制備要求較高,需用非離子型去污劑對純化的病毒粒子進行裂解[9]。

2.6 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

ELISA的基本原理是:酶結合物與相應抗體或抗原特異性結合,再遇酶底物時,在酶的強烈催化下使原來無色的底物產生化學反應,即形成有色的產物,便可用肉眼或分光光度計定量檢測其含量。該方法具有特異性、敏感性、快速性和簡易性等優點。在流感病毒微量中和實驗中,酶結合物(HRP標記的羊抗鼠IgG抗體)與存在於MDCK細胞膜上的病毒核蛋白抗原-核蛋白單克隆抗體復合物結合,HRP酶催化OPD,使無色底物形成橙黃色化合物,再由ELISA檢測儀測定吸光度值,從而獲得中和抗體滴度[11]。

1974年Jenning等首先用ELISA對注射流感病毒所產生的抗體消長規律進行了檢測。Lanbre認為ELISA的敏感性遠高於HI補給結合反應 。Meulemans(1987)對ELISA、AGP、HI檢測AIV抗體進行了比較研究。發現AGP和ELISA一樣均能檢測型特異性抗原(抗體),但敏感性遠低於ELISA,HI適用於亞型的檢測,其敏感性不如ELISA。1993 年Shodihall用混合纖維素脂膜或硝酸纖維素膜代替微量反應板,建立了快速診斷的DAS-ELISA大大縮短了診斷時間,並可保留ELISA的特異性、敏感性,其結果又不需要特殊儀器分析、可用肉眼判定。

隨著分子生物技術的發展,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研所的李海燕等用表達禽流感病毒核蛋白的桿狀病毒感染S9昆蟲細胞,以其表達產物制備抗原,建立了以桿狀病毒系統表達的AIV核蛋白為抗原的禽流感間接(重組核蛋白)ELISA診斷技術(rNP-ELISA)確定了其最適工作條件,並對3138份雞血清進行了檢測。實驗證明rNP-ELISA與全病毒間接ELISA(AIV-ELISA),AGP及HI的符合率分別為99.9%、97.8%、98.8%,並能100%檢出AGP陽性及疑似HI陽性的血清樣品。 這證明了rNP-ELISA是檢測A型禽流感病毒血清特異性抗體的一種特異、敏感、微量、快捷、經濟的血清學診斷技術[11]。

ELISA方法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與抗原的純度直接相關 。1984年Abraham等報道了抗原快速提純法,所需時間比常規法縮短10倍,並且研究結果表明應用提純抗原幾乎全部排除了假陽性反應。

目前美國Kiregard Reery和Labortories有試劑盒出售。ELISA成為AI流行病學普查及早期快速診的最有效和最實用的方法。

3 分子生物學技術

近年來,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分子生物技術已被大量應用於禽流感的快速診斷。

3.1聚合酶鏈反應(PCR)及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

PCR是近來發展成熟起來的一種體外基因擴增技術,能在數小時內使DNA呈指數增加。已成功地用於多種病毒的基因檢測和分子流行病學調查等其檢測原理為:尋找傳染性因子的特異DNA序列。對待測樣品進行PCR擴增, 如果檢測出了相應的擴增帶,則判為陽性反應;反之,無擴增帶則為陰性反應。

鑒於引起致病的禽流感病毒多是H5和H9血清亞型,在PCR技術的基礎上,崔尚金等(1998)建立了一種直接檢測禽糞樣和雞胚尿囊液中AIV—H9亞型RNA的RT-PCR反應,並將此法與AGP和電鏡技術作了比較,結果表明引物的特異性決定了產物的特異性,並且該方法靈敏度高,檢測過程僅需8h左右,並且大大縮短了感染後的檢出時間。

應用毛細管PCR(15min30個循環)代替常規PCR(2.5個小時30個循環)以進一步縮短檢測時間的研究也已展開並進入更深入的領域,以期用於不同樣品(組織、組織液、分泌液、糞便等)的檢測,區分高致病力毒株和低致病力毒株與非致病力毒株,從而深入探討該方法在AIV的臨床早期診斷,流行病學調查及發病機制中的應用價值,為我國制定AIV的綜合防制措施做出貢獻[12]。

3.2 核酸探針技術/核酸分子雜交技術

這項技術是目前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研究應用最廣泛的技術之一,是定性和定量檢測特異DNA或RNA的有力工具。

核酸探針技術的原理,在進行雜交時,用一種預先分離純化的已知DNA或RNA序列片段去檢測末知的核酸樣品,對作檢測用的已知DNA或RNA序列片段加以標記的片段就稱為核酸探針。作為核酸探針的DNA或RNA是各種病原微生物基因的一部分。 在變性分開的待檢DNA或RNA單鏈中加入與其有互補作用的核酸探針。探針在一定條件下就能與原來變性分開的DNA或RNA單鏈上的互補區段形成氫鍵,從而結合成雜交雙鏈,通過洗滌,除去未雜交上的標記物,然後進行放射自顯影,即可確定原待檢樣品有無與探針互補的DNA或RNA序列。

Bashiruddin等(1991)報道了擴增HA基因來分析致病毒株與非致病毒株的差異,證實了致病毒株與非致病毒株氨基酸的差異,顯示了本方法的應用前景[13]。

3.3熒光PCR法

利用生物學手段,用熒光PCR方法快速檢測禽流感病毒的方法已在北京通過專家鑒定,這一研究成果不僅在國內屬於首次,而且在國際上也屬於先進水平。它與國際標准方法雞胚病毒分離相比,不僅無需做雞胚病毒分離培養,而且時間也由原來最短的21d縮短為4h。

4 電鏡技術

由於流感病毒為正粘病毒,屬於形態特徵性強的病毒,因而可用電鏡技術來診斷。為提高禽流感的檢出率,除樣品制備技術外,取病料的部位和時間也是獲得准確檢驗結果的關鍵。病料的採集部位及取材時間應根據禽流感病毒在動物體內分布特徵及其感染特性而定[15]。

5 流感實驗室檢測中應注意的若干問題(高致病性流感病毒)

(1)禁止在同一實驗室,更不應在同一接種櫃中,同時處理接種未知臨床標本、已知陽性標本

(2)禁止在同一實驗室,同一時間處理,接種采自不同動物的標本;動物標本(如禽、豬等)必須與人的標本分別保存。

(3)接種後剩餘原始標本,尤其分離出病毒的標本需暫時凍存,有條件的應置-70℃或以下保存,以便需要時可進行復查,待分離物經國家流感中心鑒定完後方可處理掉。分離陰性的標本應隨時棄之。

(4)嚴禁實驗室交叉污染:在病毒分離時嚴禁設陽性對照及操作在人群中已消失的流感病毒。

(5)向國家流感中心送毒株時,量至少需5 ml,同時需自己保存一些,以便寄送過程發生意外時可繼續補送。

(6)流感病毒在-20℃~-40℃ 時不穩定,故不宜在此溫度下長期保存。

(7)雞胚中分離出的流感病毒,應盡量別在MDCK細胞上傳代。因當今國內所用的MDCK細胞屬腫瘤細胞系,一旦病毒通過它傳代就無法用於疫苗制備。

(8)寄送毒株時一定需附上送檢表。寄送毒株需及時,尤其鑒定不出的,異常的毒株應盡快向國家流感中心寄送。寄送時用快速直送國家流感中心[16]。

總結

使用常規方法檢測禽流感及其抗體仍是目前世界上普遍接受的方法。這些方法包括病毒的分離、瓊脂擴散實驗鑒定病毒和測定特異性的血清抗體,血細胞凝集及其抑制試驗鑒定病毒或血清抗體亞型。 採用雞胚中和試驗來鑒定病毒或血清抗體亞型也是一種可以接受的方法,但相對血凝抑制試驗較為麻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檢測該病毒和血清的方法出現了免疫光法和ELISA法,這些方都有快捷的特點,特別是日益完善並趨向成熟的ELISA檢測方法,因其簡捷、敏感、特異性強等優點而越來越得到廣泛的重視和應用。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核酸序列分析法越來越可能成為一種更准確可行的方法,特別是它能從分子生物學的發展,核酸序列分析法越來越可能成為一種更准確可行的方法,特別是它能從分子水平揭示HPAIV甚至潛在HPAIV毒株。這種方法雖然在一般實驗室還不能應用,但RT-PCR技術為從基因水平檢測禽流感病毒RNA提供了靈敏、特異和快捷准確的方法。正在進行的應用毛細管PCR代替常規PCR,以進一步縮短檢測時間的研究和根據禽流感NP的高度保守性而建立的rNP-ELISA檢測法,不僅具有與AGP、HI同樣的特異性,而且具有更高的靈敏性,可在微克水平上進行檢測!都是很有前途的方法。將rNP-ELISA檢測技術及其成套的成品試劑組裝成診斷試劑盒,也取得了很好的實驗效果。

在以上各種檢測方法及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上,將PCR技術與ELISA技術結合起來,建立一種新的實驗室檢測AIV的方法,將有較大的研究價值其實。其實驗原理(以此類方法中最簡單的雙引物雙標記法為例)如下:

PCR的一對引物中!其中一種引物用生物素標記,另一種引物用地高辛標記,酶標微孔板上用生物素的親和素包被(生物素的親和素與生物素特異的結合)。PCR擴增後純化片段加入微孔板中。此時,微孔板上包被的生物素親和素將與引物上的生物素結合而捕捉了PCR片段,再在微孔板中加入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抗地高辛抗體,該抗體將與另一引物上的地高辛結合,從而形成生物素親和素-生物素-PCR片段地-高辛-抗地高辛-酶的復合物。加入酶的相應底物進行顯色,便可判斷PCR擴增的有無。由於該方法是PCR技術和ELISA技術的結合,所以它是一種兩級放大系統,即PCR放大和ELISA放大。故而它的靈敏度更高,同時這種方法避免了PCR產物分析時的電極及染色過程,所以更為快捷、簡便、靈敏。

⑦ 怎樣查到一個流感病毒基因的序列

1 打NCBI主頁 2 左邊search面選擇GENE 右邊框輸入想要基名稱 3 所條目第行面都種屬表明比Homo sapiensFelis catus貓選擇想要種屬 4 再現頁面找像數軸圖左側點擊藍色數字往往AK、NM點擊再現拉框選擇GENEBANK 5 面基序列 參考頁面提供CDS區域范圍看

⑧ 咨詢禽流感問題,謝謝,請專家解答!

傳播途徑 經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密切接觸感染的家禽分泌物和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等被感染。

臨床表現
1、潛伏期 根據對H5N1亞型感染病例的調查結果,潛伏期一般為1~7天,通常為2-4天。
2、臨床症狀 不同亞型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類後可引起不同的臨床症狀。感染H9N2亞型的患者通常僅有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狀,部分患者甚至沒有任何症狀;感染H7N7亞型的患者主要表現為結膜炎;重症患者一般均為H5N1亞型病毒感染。患者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現類似普通型流感。主要為發熱,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適。部分患者可有惡心、腹痛、腹瀉、稀水樣便等消化道症狀。
重症患者可出現高熱不退,病情發展迅速,幾乎所有患者都有臨床表現明顯的肺炎,可出現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肺出血、胸腔積液、全血細胞減少、多臟器功能衰竭、休克及瑞氏(Reye)綜合征等多種並發症。可繼發細菌感染,發生敗血症。
3、體征 重症患者可有肺部實變體征等。

(二)胸部影像學檢查
H5N1亞型病毒感染者可出現肺部浸潤。胸部影像學檢查可表現為肺內片狀影。重症患者肺內病變進展迅速,呈大片狀毛玻璃樣影及肺實變影像,病變後期為雙肺彌漫性實變影,可合並胸腔積液。

(三)實驗室檢查
1、外周血象 白細胞總數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細胞總數及淋巴細胞減少,並有血小板降低。
2、病毒抗原及基因檢測 取患者呼吸道標本採用免疫熒光法(或酶聯免疫法)檢測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抗原(NP)或基質蛋白(M1)、禽流感病毒H亞型抗原。還可用RT-PCR法檢測禽流感病毒亞型特異性H抗原基因。
3、病毒分離 從患者呼吸道標本中(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氣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細胞)分離禽流感病毒。
4、血清學檢查 發病初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禽流感病毒亞型毒株抗體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有助於回顧性診斷。

〔治療〕

(一)對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和確診病例應進行隔離治療。
(二)對症治療 可應用解熱葯、緩解鼻粘膜充血葯、止咳祛痰葯等。兒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以及其它水楊酸制劑的葯物,避免引起兒童瑞氏綜合征。
(三)抗病毒治療 應在發病48小時內試用抗流感病毒葯物。
1、神經氨酸酶抑制劑 奧司他韋(Oseltamivir ,達菲)為新型抗流感病毒葯物,實驗室研究表明對禽流感病毒H5N1 和H9N2有抑製作用,一般成人劑量每日150mg,分兩次服用。1-12歲兒童劑量根據體重計算每次給葯劑量,每日兩次。15kg以內的兒童每次給葯30mg,16-23kg每次給葯45mg,24kg-40kg每次給葯60mg,或40kg以上及13歲以上兒童劑量同成人。
2、離子通道M2阻滯劑 金剛烷胺(Amantadine)和金剛乙胺(Rimantadine) 可抑制禽流感病毒株的復制,早期應用可能有助於阻止病情發展,減輕病情,改善預後,但某些毒株可能對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有耐葯性,應用中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成人劑量每日100~200mg,兒童每日5mg/kg,分2次口服,療程5天。腎功能受損者酌減劑量。治療過程中應注意中樞神經系統和胃腸道副作用。老年患者及孕婦應慎用,哺乳期婦女、新生兒和1歲以內的嬰兒禁用。金剛乙胺的毒副作用相對較輕。
(四)中醫治療
1、辨證治療
⑴毒邪犯肺
主症:發熱,惡寒,咽痛,頭痛,肌肉關節酸痛,咳嗽,少痰,苔白,脈浮滑數。
病機:毒邪襲於肺衛,致肺衛蘊邪,肺失宣降。
治法:清熱解毒,宣肺透邪。
基本方及參考劑量:
柴 胡10g 黃 芩12g 炙麻黃6g 炒杏仁10g
銀 花10g 連 翹15g 牛蒡子15g 羌 活10g
茅蘆根各15g 生甘草6g
加減:咳嗽甚者加炙枇杷葉、浙貝母;惡心嘔吐者加竹茹、蘇葉。
⑵毒犯肺胃
症狀:發熱,或惡寒,頭痛,肌肉關節酸痛,惡心,嘔吐,腹瀉,腹痛,舌苔白膩,脈浮滑。
病機:毒邪犯及肺胃,濕濁內蘊,胃腸失於和降。
治法:清熱解毒,祛濕和胃。
基本方及參考劑量:
葛 根20g 黃 芩10g 黃 連6g 魚腥草30g
蒼 術10g 藿 香10g 姜半夏10g 厚 朴6g
連 翹15g 白 芷10g 白茅根20g
加減:腹痛甚者加炒白芍、炙甘草;咳嗽重者加炒杏仁、蟬蛻。
⑶毒邪壅肺
主症:高熱,咳嗽少痰,胸悶憋氣,氣短喘促,或心悸,躁擾不安,甚則神昏譫語,口唇紫暗,舌暗紅,苔黃膩或灰膩,脈細數。
病機:重症毒邪壅肺,肺失宣降,故高熱,咳嗽;痰瘀閉肺,故口唇紫暗,氣短喘促。
治法:清熱瀉肺,解毒化瘀。
基本方及參考劑量:
炙麻黃9g 生石膏30g先下 炒杏仁10g 黃 芩10g
知 母10g 浙貝母10g 葶藶子15g 桑白皮15g
蒲公英15g 草河車10g 赤 芍10g 丹 皮10g
加減:高熱,神志恍惚,甚則神昏譫語者加用安宮牛黃丸,也可選用清開靈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口唇紫紺者加黃芪、三七、當歸尾;大便秘結者加生大黃,芒硝。
⑷內閉外脫
主症:高熱或低熱,咳嗽,憋氣喘促,手足不溫或肢冷,冷汗,唇甲紫紺,脈沉細或脈微欲絕。
病機:邪毒內陷,氣脫,陽脫,陰竭。
治法:扶正固脫。
基本方及參考劑量:
生曬參15g 麥 冬15g 五味子10g 炮附子10g先下
干 姜10g 山萸肉30g 炙甘草6g
加減:汗出甚多者加煅龍牡;痰多,喉中痰鳴,苔膩者,加金蕎麥、蘇合香丸、猴棗散。
注射劑可選用醒腦靜注射液、生脈注射液、參麥注射液、參附註射液、血必凈注射液等。
2、中成葯應用: 注意辨證使用口服中成葯或注射劑,可與中葯湯劑配合使用。
⑴解表清熱類:可選用連花清瘟膠囊、柴銀口服液、銀黃顆粒等。
⑵清熱解毒類:可選用雙黃連口服液、清熱解毒口服液(或顆粒)、魚腥草注射劑、雙黃連粉針劑等。
⑶清熱開竅化瘀類:可選用安宮牛黃丸(或膠囊)、清開靈口服液(或膠囊)、清開靈注射液、醒腦凈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血必凈注射液等。
⑷清熱祛濕類:可選用藿香正氣丸(或膠囊)、葛根芩連微丸等。
⑸止咳化痰平喘類:苦甘沖劑、痰熱清注射液、喉棗散、祛痰靈等。
⑹益氣固脫類:可選用生脈注射液、參麥注射液、參附註射液等。
(五)加強支持治療和預防並發症 注意休息、多飲水、增加營養,給易於消化的飲食。密切觀察,監測並預防並發症。抗菌葯物應在明確繼發細菌感染時或有充分證據提示繼發細菌感染時使用。
(六)重症患者的治療 重症患者應當送入ICU病房進行救治。對於低氧血症的患者應積極進行氧療,保證患者血氧分壓>60mmHg。如經常規氧療患者低氧血症不能糾正,應及時進行機械通氣治療,治療應按照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的治療原則,可採取低潮氣量(6ml/kg)並加用適當呼氣末正壓(PEEP)的保護性肺通氣策略。同時加強呼吸道管理,防止機械通氣的相關合並症。出現多臟器功能衰竭時,應當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機械通氣過程中應注意室內通風、空氣流向和醫護人員防護,防止交叉感染。
(七)出院標准
1、13歲(含13歲)以上人員,原則上同時具備下列條件,並持續7天以上:
(1)體溫正常。
(2)臨床症狀消失。
(3)胸部X線影像檢查顯示病灶明顯吸收。
2、12歲(含12歲)以下兒童,應同時具備上述條件,並持續7天以上。如自發病至出院不足21天的,應住院滿21天後方可出院。

怎麼判斷得了流感

流感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判斷:
一,流行病學史,在流行季節如果一個單位或地區出現大量的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或者是醫院的門診發現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明顯增加時就要注意有無流感的存在。
二,此時患者臨床症狀是以急性疾病,伴有畏寒、高熱的現象,患者頭痛、頭暈、全身的肌肉酸痛症狀多比較明顯,還可以伴有明顯的乏力、納差等不適,患者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的症狀可能相對於較輕,可以伴有咽喉疼痛和偶有咳嗽的症狀。如果繼發了下呼吸道感染,此時咳嗽、咳痰的症狀可能會進一步的加重。
三,患者早期完善實驗室的檢查,外周血常規白細胞計數多是在正常范圍或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此時病原學的檢查,對其呼吸道標本進行特異性的抗原或其基因的檢測。還可以對其相應的血清學檢查,例如疾病初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抗流感病毒抗體滴度有4倍或以上升高時,亦提示有流感的存在。

閱讀全文

與流感病毒的基因檢測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系蝴蝶結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479
高中檢測氨水的方法和現象 瀏覽:286
法壓壺的使用方法 瀏覽:126
環境檢測水質分析方法 瀏覽:223
眼鏡片卡槽拉絲與鏡架安裝方法 瀏覽:460
有什麼方法可以矯正近視眼 瀏覽:540
億萬台電腦列數字說明方法 瀏覽:34
初中生高考題解決方法 瀏覽:441
特殊測量技術方法特點 瀏覽:541
用化學方法鑒別真金和假金子黃銅 瀏覽:9
羊五號病怎麼治療土方法 瀏覽:485
增強手指肌力的訓練方法 瀏覽:182
擦車的正確方法 瀏覽:213
民間治療失眠的方法 瀏覽:503
斷奶後正確的回奶方法 瀏覽:363
聯想電腦打開麥克風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73
如何測量水溫感測器方法 瀏覽:446
橋梁鋼腹板的安裝方法 瀏覽:748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71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