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簡單的望遠鏡的原理和製作的方法!
准備兩個長方形紙盒,一個用來放凸透鏡一個用來放凹透鏡,記住兩個開口地方要留位置放凹凸透鏡。
B. 怎麼製作簡單的望遠鏡
做一台簡易望遠鏡需要准備的材料有:黑卡紙、薯片桶、剪刀、壁紙刀、UFO膠、雙面膠。
製作步驟為:
(1)首先去除薯片桶的底部;
(2)將黑卡紙包裹在薯片桶上,剪去多餘的部分;
(3)再用另一張黑卡紙製作一個伸縮桶,方便使用的時候調焦距;
(4)用UFO膠將凸透鏡與薯片桶粘合;凹透鏡與伸縮桶粘合;
(5)按照喜好進行裝飾;
(6)簡易望遠鏡製作完成。
宇宙充滿了神秘色彩,可是我們肉眼所能看到的事物是有限的。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可以看向更遙遠的地方,讓我們視野不再局限在狹義的自然界中。而讓我們看得更遠的助手便是望遠鏡。光學望遠鏡至今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望遠鏡的出現讓我們有機會了解宇宙深處的秘密。光學望遠鏡分為:折射望遠鏡、反射望遠鏡和折反射望遠鏡。
C. 如何製作簡易望遠鏡
a)選擇物鏡和目鏡。買來的物鏡測定焦距,把物鏡對著太陽,在鏡片的另一側放張白紙板,前後移動白紙板,使太陽在白紙板上成像清晰。用直尺量出鏡片到白紙板的距離,這個距離就是鏡片的焦距,為17.8厘米。目鏡的焦距已測得,是2厘米。
b)設計鏡筒。為了便於調節焦距,以適應視力不同的人觀測,整個鏡筒做成兩節,一節是物鏡鏡筒,一節是目鏡鏡筒。它們都用黃紙板(馬糞紙)製作。物鏡鏡筒的直徑約等於物鏡的直徑,物鏡鏡筒的長度約等於物鏡的焦距。目精鏡筒的直徑約等於目鏡的直徑,目鏡鏡筒的長度比目鏡焦距長50~80毫米。目鏡鏡筒的外徑等於物鏡鏡筒的內徑,使得目鏡鏡筒既能插入物鏡鏡筒,又能貼得比較緊,便於前後調節焦距。
c)物鏡鏡筒的製作。先找一根長度稍長於物鏡焦距、直徑約等於物鏡直徑的圓管做芯柱。
物鏡鏡筒用黃板紙條卷繞兩三層製作。先把黃板紙切成70~80毫米寬的紙條。其中准備做第一層的黃板紙條,一面塗上墨,等墨干透後就可以卷鏡筒了。注意墨面朝里,以消除雜散光。
在芯柱上卷繞黃板紙條的時候,紙條一圈緊挨一圈,不能有間隙,也不能重疊。在鏡筒的兩端和紙條的接頭處,要用塗有漿糊或膠水的牛皮紙固定好。第一層卷好後,在第一層外面塗上漿糊或膠水,然後卷繞第二層。為了粘得更牢,第二層的黃板紙條裡面也塗上漿糊或膠水。第二層的卷繞方向和第一層相反。第三層的卷繞方向和第二層相反,和第一層相同。一般卷三層黃板紙就足夠了。鏡筒的最外麵糊上一層牛皮紙。鏡筒卷好後稍晾一會就要把芯柱抽出,然後豎直放在室內徹底晾乾。
鏡筒卷得比需要稍長一些,卷好晾乾後再用鋒利的刀截成需要的長度。
d)目鏡鏡筒的製作。找一根直徑約等於目鏡的圓管做芯柱。目鏡鏡筒的卷繞方法同物鏡鏡筒基本相同,但目鏡鏡筒的外徑等於物鏡鏡筒的內徑。當目鏡鏡筒外徑卷繞到已經接近物鏡鏡筒內徑的時候,通過糊牛皮紙來逐漸達到要求。
e)鏡片的安裝。這一程序較麻煩。根據鏡片和鏡筒的具體情況採用不同的方法。如圖11,我們所製作的望遠鏡鏡片直徑小於鏡筒內徑。,為了把鏡片固定在鏡筒中,我們分不同情況附加鏡片套筒。另外,在目鏡鏡筒的末端,加一段卷紙,以免整個目鏡鏡筒滑進物鏡鏡筒。
安裝鏡片的關鍵就在於使物鏡和目鏡的主光軸都落在鏡筒的中心線上。這是我們製作望遠鏡的又一個難點。為此,在鏡片沒有完全固定好之前,進行了簡單的調整。對於物鏡,把初步裝上物鏡的物鏡鏡筒對著遠處的燈光,在物鏡鏡筒上沒有物鏡的一端蒙上一層半透明紙,使遠處燈光通過物鏡成像在半透明的紙中央。然後不改變物鏡鏡筒的放置方向,轉動鏡筒,如果遠處燈光的像始終落在半透明紙的中央,說明物鏡的主光軸落在鏡筒的中心線上。就可以把物鏡固定下來。否則就需要適當調整物鏡位置,直到符合要求為止。
物鏡調整好之後,就把物鏡鏡筒的半透明紙撕掉,把初步裝上目鏡的目鏡鏡筒插入物鏡鏡筒內。整架望遠鏡仍然對准遠處燈光,並用眼睛觀測。前後調節目鏡鏡筒的位置,使遠處燈光落在望遠鏡看到的視場中央。然後使物鏡鏡筒不動,單轉動目鏡鏡筒,如果遠處燈光始終在視場中央,說明目鏡的主光軸落在鏡筒的中心線上,至此可以把目鏡固定下來。
一架簡單的小型開普勒式折射望遠鏡就做成了。
D. 如何製作簡單的天文望遠鏡
普物實驗-望遠鏡製作
原理回顧
1.
折射式望遠鏡
折射式望遠鏡的光學系統,
實質上與顯微鏡一樣。二者都是由目鏡觀看物鏡所造成的像。它們的差別是:望遠鏡是用來看長距離的大物體,而顯微鏡是用以觀看眼前的小物體。
下圖說明天文望遠鏡的構造和原理。物鏡使物體O行成縮小的實像I。I』是I經由目鏡所造成的虛像。與顯微鏡的情況相同,I』可以呈現於眼睛之近點與遠點間的任一位置上。實際上,望遠鏡所觀看的物體離儀器非常遠,所以它造成的像I之位置幾乎就在物鏡的第二焦點上。此外,若I』這個像在無窮遠處,則I位於目鏡的第一焦點。因此,目鏡與物鏡間的距離(亦即望遠鏡的鏡筒長度)便等於物鏡與目鏡的焦距之和。
望遠鏡的角放大率之定義為:最後的像I』對眼睛所張之角與物體對裸眼所張的角之比值。這比值可表為物鏡與目鏡的焦距之比,其推理方式如下。上圖中,通過物鏡第一焦點F1,並通過目鏡第二焦點F2』的光線,用粗線畫出以示強調。物體(未畫出)對物鏡所張的角是u,他對裸眼所張的角度也是這個值。此外,由於觀察者的眼睛在焦點F2』右側不遠處,所以最後的像對眼睛所張的角等於u』。ab與cd這兩段距離顯然相等,並等於像I的高度y』。由於u與u』都很小,可以用它們的正切值代替它們(u=tanu)。由F1ab與F2』cd兩個直角三角形可得
因此,
於是,望遠鏡角放大率等於物鏡焦距除以目鏡焦距之商。負號顯示所成的像是倒像。
2.
雙筒望遠鏡
若這望遠鏡是用來做天文觀測的,那麼倒像並非缺點;可是我們希望望遠鏡能形成正立的像。稜鏡雙筒望遠鏡(prism
binocular)可以達成這目的,下圖顯示其剖視圖,其中的物鏡與目鏡之間,有一對45°-45°-90°全反射稜鏡。在稜鏡斜面上發生的四次反射,把像倒過來,而成為正立像。
3.
反射式望遠鏡
反射式望遠鏡里,一凹面鏡代替透鏡作為物鏡,如下圖所示。這種裝置在大型望遠鏡方面,有許多理論上及實際上的優點。反射面鏡根本不會有色像差,而且消除它的球面像差比消除透鏡的要容易多。鏡面不須採用透明材料,而且反射鏡可以做的比透鏡堅固,因為透鏡只能由邊緣支持。世界上最大的反射式望遠鏡之鏡面直徑超過5公尺。由於像形成於入射光線所經區域的一部份,所以只有把入射光束的一部份擋掉,才能用目鏡直接觀看這個像;只有最大的望遠鏡才適於這麼做(否則光量太弱)。圖(b)及(c)顯示別的裝置法,它們是用反射面鏡把像向側方,或是經由原鏡上的小孔反射出去。
4.
鑒別率
(resolution)
照相機鏡頭的鑒別率可定義為:像的每1
cm中,勉強可變認為分開的線之線數。假設某鏡頭之焦距為50
cm,鑒別率為100
條線/cm。則100
m外一物體上的分開2
cm的線條仍能辨識!
材料:
大凸透鏡(物鏡)、小凸透鏡(目鏡)、手電筒、厚紙板、膠水、尺等
步驟一:
將大凸透鏡(物鏡)固定,在透鏡後方放置一紙片,以手電筒照射透鏡,移動紙片觀測透鏡焦點。
步驟二:
重復步驟一,將大凸透鏡(物鏡)換成小凸透鏡(目鏡),觀測透鏡焦點。
步驟三:
設計一可變焦之望遠鏡。
步驟四:
以自製之望遠鏡觀看尺之最小格線(0.1
cm),移動尺與望遠鏡間之距離,觀察最遠可辨識尺之格線的距離。
E. 如何自己做一個簡易的望遠鏡要什麼材料製作步驟
材料: 大凸透鏡(物鏡),小凸透鏡(目鏡),手電筒,厚紙板,膠水,尺等。
步驟一: 將大凸透鏡(物鏡)固定,在透鏡後方放置一紙片,以手電筒照射透鏡,移動紙片觀測透鏡焦點。
步驟二: 重復步驟一,將大凸透鏡(物鏡)換成小凸透鏡(目鏡),觀測透鏡焦點。
步驟三: 設計一可變焦之望遠鏡。
步驟四: 以自製之望遠鏡觀看尺之最小格線(0.1 cm),移動尺與望遠鏡之間距離,觀察最遠可辨識尺之格線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