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捕捉鯰魚,非常有效和簡單的技巧
鯰魚 夏季迅速成長,秋來肥美異常,所以秋季是捕捉鯰魚的好時節。
然而,鯰魚喜歡躲藏在深水塘、深洞穴的石隙里,經常潛伏在陰暗的底層或成片的水浮植物下,這給捕捉帶來了一定困難。怎樣才能運用科學的方法,在秋捕鯰魚的過程中大獲豐收,並且省時省力呢?
捕魚前最好充分准備
一方面,選擇適宜時機。正所謂「晴天打漁,陰天織網」,因此,捕魚要選在晴天。
還要避開天氣陰熱、池魚浮頭以及病變等情況,否則,易使魚群出現缺氧、死亡等現象;應在黎明前後進行捕捉,易於在早市出售。另一方面,要停止或者減少餵食,因為魚吃飽後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氣,捕時的攪動易使其傷亡。
捕魚時掌握幾種簡單有效的方法
普通的網捕法
方法一:找一條合適的漁船,在船的靠岸側裝一個「兜」,船貼水劃過,使魚兒受驚亂竄而躍入「兜」中。
方法二:找到鯰魚巢並在旁邊設網,然後將一條傷口上塗有煙油的鯰魚放入魚巢,傷魚痛癢亂竄會驚動其他魚群,其他鯰魚聞到煙油味會逃出魚巢,這時只需收網便可全獲大勝。
香餌捕魚法
方法一:把清香樹枝、蕨棵紮成把放入水中,等香把里鑽滿了魚,就用網兜連同香把撈起,把魚抖出來。魚抖完了,香把曬干下次還可再用。
方法二:把烤香的餌料捆成串,放在水中,魚聞香味前來搶食,當鯰魚的兩個頭鰭掛在串圈上時,把串圈提出水,然後用漁網撈接即可。
方法三:編個可進不可出的竹魚簍,用紗布包好噴香的餌料放入簍底,頭天晚上把竹簍放在鯰魚較多的水裡,次日早晨收簍,便可收獲頗豐。
捕魚後妥善管理池塘
該及時注入新水,啟動增氧設備氧,調節水質和含氧量,同時,潑撒石灰漿對池塘進行全面殺菌消毒,排除安全隱患,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Ⅱ 怎樣在水庫里捕魚
如果很深,那就比較難搞,漁網又夠不著,用魚鉤去掉的話,也很難掉,你想辦法把魚引到水面,再用漁網去撒一下,就可以了。
刺網又叫掛網或絲網。具有裝配簡單,操作方便,捕魚效果較好等優點。裝配好的刺網為長條形,上綱裝有浮子,下綱裝沉子。作業時網片在水中保持垂直狀態,設置在魚類洄遊路線上,使魚刺入網目而被捕。調節浮子和沉子的大小,即能成為浮刺網或底刺網,捕撈上層魚或底層魚。
沉浮式捕魚網:是針對魚塘或者水庫等環境高低不平、坑坑窪窪捕撈困難設計的一種高效捕網,它的優勢在於可以帶規定的時間里達到最佳的起網速度,可以移動捕撈,不傷魚等諸多優點,並可以捕撈各個層次水域的淡海水魚。
刺網多用尼龍絲編結,每片網長50米,高1米左右。網目的大小根據所捕魚類的規格而定。作業時不受水庫底部地形的影響,深水、淺水、靜水、流水都可以使用。網在水中旋轉時間,看魚的多少而靈活掌握,魚多,旋轉時間宜短。
1、網具
小拉網——據說很早就使用這種工具。早年沒有網線和線麻,而是用野生植物螫麻的纖維,紡成細線織網,網苗子約有一丈左右高。網綱和網線是用椴樹皮纖維或柳樹皮纖維擰成的繩。距今一百年前已經無人用這種網了,完全使用棉線網和線麻織的網。線麻的一部分是赫哲人自己耕種生產的,絕大部分線麻和全部棉網線均由伯力街(蘇聯境內的哈巴羅夫斯克)的俄國人和現在的依蘭縣漢族那裡買來的。
拉網的網眼直徑約有2市寸左右,網苗子高約15——30市尺,每塊網片長約有50市尺。網的上部和網底,都用8股或6股合一的線麻織成網綱。早年用黃菠蘿樹皮或松木板做漂子。每個漂子長約5市寸、寬3市寸、厚六七公分。在網的上綱每隔一市尺左右拴一個漂子。網墜是用黃粘土摻白漿土燒制而成的陶網墜。它每塊呈長方形約有2市兩重。在網底綱上,每隔1市尺左右拴一塊陶網墜,使網底部下沉,在水裡形成一堵牆。捕魚時,將10——30片拉網連結成一起進行捕撈。
圈網——距今九十多年前還使用這種網。早年也是用野生植物纖維織網,網口大、尾尖呈圓錐形,沒有漂子和網墜。網中間有三至五道用柳條或鐵絲製成的圓圈,將網撐起來,並在網的口門和中部設兩道「卡陷」。第一道「卡陷」的入口處要大一些,以便魚游入口內無防備。如果入口小了,魚游至口門不願意前進或退出來。第二道「卡陷」的入口是扁而小的,魚能擠進去即可。這種網長約一丈有餘,口部直徑4市尺左右。撒網時,網口還有迎網。迎網的寬度和圈網的口部是一樣大的網片子,捕魚時將迎網順著下在圈網的口門上。魚觸到迎網後,便沿著迎網進入圈網內。
製作圈網的成本很低,用1市斤棉線即可織成一塊圈網。但它捕魚效果很低,如果魚多時,還可以使用這種網捕魚。這種網主要用它堵小河溝里的魚。現在魚少了,先進的捕魚工具日益增多,所以這種網使用的人少了。
扒網——在一百多年前赫哲人均使用這種網,制網原料有鉛、網線等,均由伯力街和依蘭縣買來的。這種網是用麻繩織的。頂尖底闊,呈圓錐體。沒有網漂,只是底部每隔6寸左右拴一個用鉛鑄成的網墜,網墜下邊有網兜,以便兜魚用。網的最頂端有一根提索繩長約3——4丈。現在還普遍使用此網,主要用它打渦子。
待河網——據說這種網很早即在赫哲族中流傳使用,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它用細麻線織成的,呈袋形,口部和尾部都是一樣大,約有一丈五尺至二丈左右長,七八尺寬。沒有網漂和網墜。網眼約有2市寸大,尾部的一角上有個小口,並用小繩抽綁著,以便捕到魚時,從小口往外取魚。在網的尾部約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拴上一根長約3丈左右的小細繩,捕魚時將網下在水裡後,將繩子的一頭拉到水面上,握在捕魚人的手中,如果有魚入網內觸到網底時,就扯動這根小繩,便把網口拖到船上來,然後再將網尾拉到船上取出魚。
掛網——使用這種網的年代很久了,是用麻繩織的,沒有網墜,用黃菠蘿樹皮做漂子。每塊網長約10丈左右,約6市尺高。網眼大小不等,在3——6市寸之間,是根據具體情況決定的,以便捕大魚時把有大眼網的下在河裡邊,將小眼網的下在河外口。這樣能使較小的魚通過大眼網,到小眼網方能掛住,大魚就掛在大眼網上。現在已無人使用了。
鼓咚網——在50年前即使用這種網。這種網呈口袋形,長約二三丈,有網漂和網墜,適用於冬季和流量較大的水域,捕獲量不大,現已無人使用。
絲掛網——這種網是由松花江上游的漢族人傳入的,絲掛網有兩種:一種是浮掛子,另一種是底掛子。浮掛子每塊高約6市尺,長約10幾丈,網眼約有4市寸左右,在網的上綱每隔1.2市尺拴一個秫秸漂子,在底綱上每隔1.4市尺左右拴一個鉛制網墜。但網墜子的壓力要比網漂的漂浮力小一些為宜。所以這種網下到水裡是在水的上層浮著,可以下在有流的大江上。底掛網的網苗高約3市尺,網眼的大小和網片的長短與浮掛網相同,只是漂子的浮力沒有網墜的壓力大,所以將網下在水裡就沉到水底。因此,這種網適合於無流的小河或泡子里捕魚。
這種網的上下網綱都是棉線的,均用豬血染好。「網衣子」(即網片)是用八股蠶絲合在一起織起的。將網片全部織成後,再用蘇油或桐油抹在網片上,曬干後即可使用。
2、魚叉
魚叉是赫哲人使用最早的一種捕魚工具。製作魚叉比較簡單,使用也較便利,一個人就可以操作。
魚叉有兩種:一種是連柄叉,另一種是活柄叉。叉頭是鐵製成並有倒鉤的。連柄魚叉是將叉頭固定在長約六七尺,直徑一寸的木桿上。這種魚叉只能叉小魚(如鯽魚、狗魚、鯉魚等),由岸上、船中或冰上叉魚。活柄魚叉,叉頭有庫,使用時將叉頭安在叉柄上。叉柄長約一丈七八,用一根繩拴在叉庫上,另一頭拴在叉柄的最末端。叉到魚後,叉頭脫離叉柄,由繩子系著,魚不易逃跑。如果魚拼力掙脫遠游,還有叉柄浮在水面,有追尋的目標。魚叉一直沿用至1950年左右。
魚叉多是赫哲人自製的,制魚叉的廢鐵原料,是由蘇聯境內的伯力街和我國的依蘭縣城買來的。以後雖然有了漢族鐵匠不斷進入赫哲族地區,但赫哲人仍是自己動手製作魚叉。他們認為自己制的魚叉堅固耐用,使用起來得心應手,成本也低。
3、魚鉤
快鉤——這種鉤亦稱「滾鉤」,是由漢族地區傳入的,赫哲人用快鉤已有八十餘年的歷史。製作這種鉤的技術比較復雜,成本也高。制鉤的原料有鐵絲、棉線、白鐵皮等物。使用時還用鋼銼銼成銳利鉤尖,使用數日後,用「糊皮」與鉤綱放在鍋中煮,以防鉤綱朽爛。
制鉤的原料是用10——12號鐵絲截成約5寸長的小節,然後用炭火燒紅,捻成四棱尖,用做好的模子彎成鉤形,再用適當數量的火硝、木炭屑和豆油拌在一起,裝在壇子里或較厚的半截鐵桶內,架在特製的火爐上。用火燒一晝夜左右時間後,將鉤子或將壇子倒在水中淬火,使鉤子成鋼性,然後再與小米摻一起在鍋內翻轉不停地烘炒,並經常用鋼銼銼著試驗其硬度,既能銼動,又不脆斷,不彎鉤尖為正合適。這樣,使鉤有韌性,鉤到魚後不易拉直。用棉線捻成6寸長的鉤爪繩,一頭拴在鉤把上,另一頭拴在鉤綱上。每隔5寸左右距離拴一把鉤,每隔24——28把鉤子,拴上一個小白鐵合漂子,但也根據漂子的浮力決定拴鉤子若干,主要標志是鉤子將漂子壓至水裡,似露不露即可。
鉤綱長10——11丈、直徑粗70毫米的繩,是用線麻或棉線擰成的。將新鉤綱放在豬血中浸泡,待豬血浸透鉤綱後,再放在鍋內,將鉤綱煮至一定程度取出晾乾,以防腐爛而耐用。一根鉤綱拴200——260把鉤子,是為一桿子鉤,捲起來後,用小桿子串上,放置木架中,以備下鉤之用。
快鉤在使用前,必須用「糊皮」放鍋內糊好,「糊皮」是從外地買來的。但有的人自己用柞樹皮或柞樹上結的橡子用鍋煮後,呈咖啡色,並稍有粘性而代替「糊皮」的。將鉤子放在鍋里,用小勺往鉤綱、鉤爪繩上澆「糊皮」的湯,使白色的鉤線變成「古銅」色,這樣,鉤綱即抗腐爛。再將鉤尖銼銳利些,放入江中捕魚。這種鉤子使用起來很便利,二人即可下20多桿子快鉤,什麼魚都能捕到,生產效能很高。
快鉤捕魚對魚類繁殖、保護是不利的,因為有時魚掛在鉤上不牢固,脫鉤後死的較多,即是不死,也不能繁殖。國家為了繁殖魚類,頒發了對鉤具的發展和管理的規定。在全省范圍內不再發展鉤具,並逐漸減少,在1958年內消滅25%,1960年基本根除,另以網具代替。
鰉魚鉤——這種鉤出現約有一百五十多年,起初由俄國傳入,所以稱這種鉤為「毛子鉤」。此鉤大小不等,一般可分為3個型號:一號是最大的鉤,鉤莖約有6——7市寸長;二號鉤較一號鉤小一些;三號鉤是最小的,與現在用的快鉤相類似。這種鉤子是機械製作的,鉤是圓細而長尖。但個別的鉤莖也有三棱或四棱的。用1——1.5市寸長,約70厘米粗細的繩子,做「鉤爪繩」拴在鉤把上。每個鉤彎處拴一個黃菠蘿樹皮做成的漂子。漂子大小要根據鉤的型號大小確定。鰉魚鉤不是先將鉤子固定在鉤綱上,而是另外有一根約10餘丈長、用椴樹皮和柳樹皮的纖維擰成的粗繩子,下鉤時先將這根大繩子下到江里,然後再將鉤子每隔1市尺拴在已下好的鉤綱上。
架子鉤——這種鉤主要是秋季用它捕鮭魚,不太適合用於捕雜魚。架子鉤和鰉魚鉤相似,但它沒有漂子,下鉤方法也不相同。
毛毛鉤——它是一種很簡單的捕魚工具,也是赫哲人使用較早的捕魚鉤具之一,這種鉤是用普通的「鯉魚鉤」或用較厚的鐵片、鐵絲等赫哲人自己製作的。此鉤有幾種不同類型:有的用「鯉魚鉤」在鉤柄上用鉛鑄成一個約半兩重的疙瘩;但鑄鉛時留一個小孔,以備穿繩用。繩子長約2丈左右,將繩的一頭拴於鉤上,另一頭拴在約5尺多長的木桿或竹桿上。釣魚時在鉤柄上拴上兔子毛或狍子毛,將鉤蓋住。另一種方法是用鉛片或鐵片製成小勺形狀,拴在鉤柄上,將其扔入水中拉著魚線走動,使小勺閃閃發光,用以引誘吃活食的大魚前來,使其誤認為是小魚在游動,在大魚吞食小勺時將它鉤住。製作毛毛鉤的成本很低,生產效能也不高。
底鉤——它是一種最早、最簡單、成本最低的捕魚鉤具,捕魚效能也是最低的。尤長友老人說:「過去沒有機器製作鉤子時,漁人自己揀到一塊鐵絲,銼成尖,彎成鉤即可釣魚」。現在是用機器製作的小魚鉤釣魚。此鉤拴在長約7-10市尺長的木桿上或木板上,釣魚時甩入水中,不用時將鉤線纏在木桿或木板上,便於攜帶。老年人、兒童在閑暇時用這種鉤釣一些小雜魚做菜吃,無人用它專門捕魚生產。
蹶達鉤——用三四個快鉤,也可以用鰉魚鉤拴在一起,成為三角錨形或四方形,然後再用鉛鑄成頭大、尾尖、錐形的鉤柄。全鉤約有半斤重,尾部有個小鐵圈,由一根長約1丈的細繩拴在小鐵圈上,繩子的另一頭拴在長約5市尺的木棍上,以便放入水中上下蹶達著釣魚。
甩鉤——此鉤的製作方法和形狀與蹶達鉤完全相同,只是鉤桿長約8市尺。釣魚時在鉤柄上甩上紅布,引誘魚來吞鉤。
Ⅳ 徒手抓魚有什麼技巧
1、如果是固定地方,最好是能渾水摸魚,水越渾濁越好,讓魚無法正常呼吸。
2、如果不能渾水摸魚,要先把魚逼到角落裡或者度水草里,再合攏雙手。在原始人時期,有一種長臂人,最善於用手捕魚,可以單手捕捉魚類,上岸時能兩手各抓一條大魚。這種長臂人捕魚的本領,無疑是長期實踐練就的。
(4)簡單的捕魚方法大全擴展閱讀:
北方一年四季都可捕魚,但一般多在春秋兩季。春天的魚十分香嫩。春季一開江,在冰下生活了一冬的魚,由於不受外界環境的污染,所以「開江」的魚最好吃。
東北的夏天也可捕魚,但漁民一般不在這個季節撤網捕魚。一是因為夏天空氣潮濕,容易爛網;二是因為魚的繁殖期多在夏天,所以漁民自然不捕。
秋天的魚鮮肥,是捕魚的好季節,但要選好魚種和方位。民間有」秋打插江魚,冬打穩水魚」之說。到了冰天雪地的冬季,東北捕魚的黃金季節到來了。歷代冬季東北民間捕魚都十分興旺,捕撈方式多為打冰洞,也叫打「冬網」,還有用「攪拉網子」或釣網拉托的。
Ⅳ 夾夾網捕魚怎麼使用
兩根竹竿底部相交蹭在肚子上,墊一塊橡膠皮避免蹭傷肚皮,然後撒開,用力在近水處敲打嚇魚入網,提網,竹竿頂在肚皮上用力,最後收網,一般用來撈小魚。
魚汛的時候,成群結隊的魚在水面上搶「吃」水泡,捕魚者將網撒在水中,然後將兩根竹竿同時抖動並逐漸靠近,當並攏在一起時,立即把網提起來,來不及逃跑的魚就被一舉擒獲。
該方法多用於鄉下、農村小溪等河道,在水推力的作用下,魚兒就會卡在裡面無法逃脫。
捕魚技巧:
一、釣
我們通常選擇那些看上去比較平靜的水域,比如池塘或者沼澤進行垂釣。釣過魚的人都知道,一根合格的釣魚竿主要由竿身、漁線、魚鉤、浮漂和誘餌五個部分構成。最後捉幾只肥碩的昆蟲當成誘餌。
做好了魚竿以後把漁線那一頭扔進看上去有魚類活動的水域,現在就只等獵物上鉤了。在野外如果沒有釣魚裝備,野外很多東西都可以幫助到你。魚線可以用植物纖維或者動物的筋腱以及毛發編織而成。魚鉤可以用動物骨頭磨細磨尖,或堅硬的魚刺,綁在一根小樹枝上。現成的植物尖刺也是很好的選擇,簡單點直接一根兩頭尖的堅硬細棍就可以。
二、叉
魚叉捕魚就是用尖銳的物體刺入魚的身體,從而將魚捕獲的方法,叉魚的關鍵就是有一把鋒利的魚槍,在野外我們可以利用削尖的直木製成一把簡易的魚叉。
叉魚的技巧在於小心不要讓自己的倒影映照在魚群來的方向,魚槍的槍頭應該淹沒在水面以下,避免因為折射光失去了准頭,也可以防止打草驚蛇。
為了提高精準度或者魚叉攻擊的速度,一些海邊的漁民會將魚叉加上有彈性的塑膠繩改造成彈射魚叉,當然弓箭也是一種不錯的捕魚方法,淺水區域光線好,成功率會更大。
三、籠
籠魚的主要技巧在於設計一個巧妙的魚籠,最簡單的魚籠材料是你廢棄的塑料瓶。在野外可以使用比較柔韌的樹枝編織一個魚籠。魚籠的設計原理在於易進難出,在籠口的位置將柔韌的枝條向內翻轉,形成入口逐漸收攏的效果。
魚兒會很容易滑進魚籠的籠口,但是往回遊時則大都會被擋在籠口處。這種捕魚工具適合在任何水域大量安放,定時巡查。
四、網
網魚必須要一個好用的漁網,網魚最好要選擇在水不能太深的地方,否則阻力太大,網住了魚你也拖不上來,也不方便行動。野外漁網可以使用植物纖維編織,但是比較耗時和材料,有繩索最好。一些衣服的內襯有網狀的也可以用來改造成漁網。
Ⅵ 最簡單的捕魚法是
(1) 摸魚法:就是順著小河兩邊依次摸下去。有時經常會摸到青蛙等。當時感覺挺好,但拿出來一看,會嚇一跳。青蛙還行,最糟糕的是摸到癩蛤蟆,那感覺就差遠了。摸魚也有個技巧,有些魚比如說放跑了,過一會又過來摸一下,它還會原封不動地回到原位,就象那地方是它家似的。比如說鯰魚就有這種習性。
(3) 接篩法:一般在稻田或水溝上經常使用此種方法。就是弄出一個出水口,用做好的篩子去接水。這樣魚掉下來後就掉進了篩子上。有時也用網袋。因為設計成了只進不出的袋子。所以魚進去後就出不來了。
(4) 挖泥法:這種方法抓泥鰍時使用過。冬天泥鰍就躲到深泥里過冬。一開春使用挖泥法較好。就是拿鍬專找泥鰍窩去挖。有一年我爸在河溝里發現了幾條泥鰍。然後他覺得這里會有很多泥鰍,就帶我和我哥去挖。果然不出所料,一挖就挖出了泥鰍兵團。足足挖了好幾小時,挖出了4麻袋。
(5) 撈魚法:就把四腳固定的篩網放進河裡,等時機差不多了,就撈出來看一下。篩網中間放大醬,米飯等誘耳。
(6) 撿魚法:這方法最簡單。每逢秋天河床,池塘乾枯的時候,你就去轉一下,總會有所收獲。
Ⅶ 捕魚用什麼方法來的快又多
炸葯直接炸
Ⅷ 河裡最有效的捉魚方法
漁具按結構特點和作業原理分為4種類型。
網漁具
世界上使用網漁具捕獲的水產品的占總漁獲量的80%以上。
網漁具由網片、繩索、浮子(如浮桶、浮體、浮球等)、沉子等組成。根據捕撈對象和作業方式不同,漁具又分為刺網、圍網、拖網、張網、大拉網、敷網、抄網、掩網、陷阱等9類。
釣漁具
通常由釣鉤、釣餌、釣線等組成,有些還裝上浮子、沉子、釣竿或其他附件。
釣鉤是結縛在釣線上起鉤刺作用的部分。分倒齒結構和無倒齒結構兩類。
釣餌的選擇常是影響漁獲豐歉成敗的關鍵,可分為真餌和擬餌兩種。真餌按來源不同可分為動物性餌和植 物性餌 。在海洋釣捕中一般用魚類、頭足類、甲殼類等動物性魚餌;淡水中則用蚯蚓和昆蟲為主。植物性餌用於誘捕淡水魚類,主要用米、麥、番薯等製品。擬餌系利用羽毛、布片、橡皮、木材、金屬及塑料等製作。偽裝成釣捕對象喜愛的動物性餌,或製成足以刺激魚類捕食反應的其他誘惑物。
耙刺類
具有耙挖、突刺等性能的漁具。前者帶有鋒利齒爪的耙,將潛於泥沙底中的捕撈對象耙挖而捕獲;後者包括魚鏢、炮鋸、長柄鉤等投射器和空鉤等,作業時瞄準捕獲對象射入體內而捕獲,或利用空鉤尖刺捕獲。
籠壺類
利用某些捕撈對象喜歡鑽穴的習性,在其經常棲息逗留的水域設置帶有小孔的籠、罐、海螺殼等,引誘其潛入而捕獲。如鱔魚籠、蝦籠、海螺籠等。
4種方法的優點各自如下:
網——捕獵范圍廣,適用於江海水域;
釣——閑情逸致,適用於河流小溪;
刺——驚險刺激,適用於捕獵海中大魚或山溪魚類;
籠——簡單,耗時,適用於夜間捕蝦蟹等。
河裡捕魚最有效的應該還是前兩個吧
Ⅸ 怎麼捉魚
民間捕魚方法
經常使用的的捕魚方法中,一般都是用捕 魚網、線、捕魚鉤、
魚機方法。
魚方法,都是天然捕魚法,對人與自然和 諧的好風景。 1.彎溝捕魚法。這種捕魚方法是首先沿著 湖岸沙灘挖一條彎彎的溝,溝的兩頭連著 湖,溝很淺,以不出水為好,溝寬1市尺左右, 漁民們叫這種溝為「籬笆溝」。魚發時,用水 車從一頭車湖水,水順著彎溝從另一頭流 入湖中,形成股流動的水,魚就會成群結隊 順著水流搶水而上,游進溝中,等魚鋪滿小 溝,就停車拿干灘兒魚。這種捕法在湖周 圍都有使用的。 2.捕魚方法是魚籠捕魚法。這是比較獨特 的捕魚方式。有一種泉水的水溫比湖水略 高,水質純凈,是非常好的地下礦泉水,魚非 常喜歡這種泉水,漁民們稱這種泉水為「真 水」,意思是真正的水。他們把這些泉水分 成若乾股,順著挖好的小溝流入湖中,在出 水口的地方安放一個用竹篾編的大籠子, 叫倒須籠,魚只能進不能出;在魚籠旁的水 口處,用一木製水車車湖水進溝與泉水混 合。抗浪魚來時,從水車下順著水流進入 溝中,在溝中的泉水裡嬉戲、
們產了卵,玩夠了,就順著水流鑽進魚籠中 去了,這叫「請君入瓮」。碰上好季節,一籠 便可捕幾十斤甚至一二百斤抗浪魚。 3.利用香味捕魚也叫香味捕魚法。這種捕 魚方法很簡單,用一種青香樹枝或是山上 的蕨蕨棵紮成把,因為青香樹枝或蕨蕨棵 會散發出一種清香味,把香把放在岩石叫 的水中,魚來時,會鑽進香把中產卵,等香把 里鑽滿了魚,就用網兜連同香把撈起來,提 著香把一抖,魚就掉出來了。有時一個香 把一次就可抖出三五公斤魚來。魚抖完了 ,把香把放入水中,讓魚卵孵化後,再把香把 拿起來曬干備用,等到下次魚發,香把又可 以使用。
Ⅹ 民間流行著的捕魚方式有哪些
1.彎溝捕魚法。這種捕魚方法是首先沿著湖岸沙灘挖一條彎彎的溝,溝的兩頭連著湖,溝很淺,以不水 為好,溝寬1市尺左右,漁民們叫這種溝為「籬笆溝」。魚發時,用水車從一頭車湖水,水順著彎溝從另一頭流入湖中,形成股流動的水,魚就會成群結隊順著水流搶水而上,游進溝中,等魚鋪滿小溝,就停車拿干灘兒魚。這種捕法在湖周圍都有使用的。
4.自然捕魚方法:一條舢板,在船靠岸一側裝一塊用三根竹竿支起一張離開水面的「布兜」,船底下有一根與船身前進方向垂直的竹竿,那竹竿橫躺在水中,基本和水底貼近,但決不會離水底近而影響船的前進。捕魚者劃著船,優哉優哉地沿著河邊逆水向前。橫竿在前,魚兜在旁,只要橫竿貼水底掃過,那受驚的魚兒就會躍出水面,一部分回到水中,但總有一些魚跳的地方不對——於是就跳到「布兜」里了!那布兜中間有點墮,跳進去的魚很難再跳出來。只要那捕魚者沿岸一朝前劃,總有魚兒跳進那個布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