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土質鑒別
類別
土的名稱
觀察顆粒粗細
乾燥時的狀態
濕潤時拍擊狀態
粘著程度
砂礫石
卵(碎)石
一半以上的粒徑超過20毫米
顆粒完全分散
表面無變化
無粘著感
圓(角)礫
一半以上的粒徑超過2毫米(小高粱粒大小)
顆粒完全分散
表面無變化
無粘著感
砂土
礫 砂
約有1/4以上的粒徑超過2毫米(小高粱粒大小)
顆粒完全分散
表面無變化
無粘著感
粗 砂
約有一半以上的粒徑超過5毫米(細小米大小)
顆粒完全分散,但有個別膠結一起。
表面無變化
無粘著感
中 砂
約有一半以上的粒徑超過0.25毫米(白菜籽大小)
顆粒完全分散,局部膠結但一碰既散
表面偶有水印
無粘著感
細 砂
大部分顆粒粗豆米粉近似(>0.1毫米)
顆粒大部分分散,少量膠結,部分少加碰撞既散。
表面偶有水印(翻漿)
偶有輕微粘著感
粉 砂
大部分顆粒與小米粒近似
顆粒少部分分散,大部分膠結,稍加壓力可分散。
表面有顯著翻漿現象
有輕微粘著感
註:在觀察顆粒進行分類時,應將鑒別的圖樣從表中顆粒最粗類別逐級查對,當首先符合某一類土的條件時,既按該土定名。
碎石類土密實度現場鑒別方法
密實度
骨架和填充物
天然坡和可挖性
可粘性
密實
骨架顆粒含量大於總重的70%,呈交錯緊貼,連續接觸孔隙填滿,充填物密實。
天然陡坡較穩定,坎下堆積物較少,鎬挖掘困難,用撬棍方能松動,坑壁穩定,從坑壁取出大顆粒處能保持凹面狀態。
鑽進困難,沖擊鑽探時鑽桿、吊錘跳動劇烈,孔壁較穩定。
中密
骨架顆粒含量等於總重的60-70%,呈交錯排列,大部分接觸。孔隙填滿,充實物中密。
天然坡不宜陡立或陡坎下堆積物較多,但坡度大於醋栗竟的安息角。鎬可挖掘,坑壁有掉塊現象,從坑壁取出大顆粒處砂土不易保持凹面狀態。
鑽進較困難,沖擊鑽探時鑽桿、吊錘跳動不劇烈,孔壁有坍塌現象。
稍密
骨架顆粒含量小總重的60%,排列混亂,大部分不接觸。空隙中的充填物稍密。
不能形成陡坡,天然坡接近粗顆粒的安息角。鍬可挖掘,可鄙坍塌,從坑壁取出大顆粒處砂土即踏落。
鑽進較容易,沖擊鑽探時,鑽桿稍有跳動,孔壁易坍塌。
註:碎石類土密實度應按表各項綜合確定。
粘性土的現場鑒別方法
土的名稱
干土的狀態
濕土的狀態
濕潤時用刀切
用手攆摸的感覺
粘著程度
濕土搓條情況
粘土
堅硬,用碎塊能打碎,碎塊不會碎落。
粘塑的,膩滑的,粘連的。
切面非常光華規則,刀刃有澀滯,有阻力。
濕土用手捻有滑膩感覺,當水分較大時極為粘手,感覺不到有顆粒存在。
濕極易粘著物體,乾燥後不易剝去,用手反復洗才能去掉。
能搓成0.5毫米土條(長度不短於手掌)。手持一端不致斷裂。
亞粘土
用錘擊或手壓土塊容易碎開。
塑性的,弱粘連。
稍有光滑面,切面有規則
仔細捻摸感到有少量細顆粒,稍有滑膩感和粘滯感
能粘著物體,乾燥後較易剝落。
能搓成0.5-2毫米的土條。
輕亞粘土
用錘擊或手壓土塊容易碎開。
塑性的,弱粘連。
無光滑面,切面比較粗糙。
感覺有細顆粒存在或粗糙,有輕微粘滯感覺或無粘滯感。
一般不粘著物體,乾燥後,一碰即碎。
能搓成2-3毫米的土條。
人工回填土、淤泥、泥炭的現場鑒別方法
土的名稱
觀察顏色
夾雜物
形狀(構造)
侵入水中的現象
搓土條情況
乾燥後強度
人工填土
無固定顏色
磚瓦、碎塊、垃圾、爐灰等
夾雜物呈現於外,構造復雜
大部分變成微軟淤泥其餘部分為碎瓦、爐渣在水中單獨出現
一般能搓成3毫米土條但易斷,遇到雜質多時即不能搓成條
乾燥後部分雜質脫落。故無定型,稍微一加力就破碎
淤 泥
灰黑色,有臭味。
池沼中有半腐朽的 細小動植物遺體,如草根,小螺殼等
夾雜物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構造呈層狀,但有時不明顯
外觀無顯著變化,在水面上出氣泡
一般淤泥質土接近與輕亞粘土,故能搓成3毫米土條(長至少3厘米),容易斷裂
乾燥後體積顯著收縮,強度不大,錘擊時呈粉末狀,用手指能捻碎
黃 土
黃褐兩色的混合色
有白色粉末出現在紋理之中。
夾雜物常清晰顯現,構造上有垂直大孔(肉眼可見)
即行崩散,分成散的有顆粒集團,在水面出現很多白色液體。
搓條情況與正常的亞粘土類似。
一般黃土相當與亞粘土,乾燥後強度很高,手指不易捻碎
泥 炭
深灰或黑色
有半腐朽的動植物遺體,其含量超過600%
夾雜物有時可見構造上無規律。
極易崩碎,變為細軟淤泥,其餘部分為植物根、動物殘體、渣滓懸浮於水
一般能搓成1-3毫米土條,但殘渣很多時,僅能搓成 3毫米以上的土條
乾燥後大量收縮,部分雜質脫落,故有時無定型
㈡ 怎樣辨別好土質和不好的土質
好土壤(發酵型土壤)、不好的土壤(腐敗型土壤)辨別方法:
1.用玻璃容器盛一些土,加入水後放置數日,然後用濾紙過濾,觀察水的透明度。如果此時水非常渾濁,那麼就是腐敗型土壤。再放置數日,如果是發酵合成型土壤,水的透明度會變高,如果是腐敗型土壤,水會變得更加渾濁,並且開始發出惡臭,最後變成腐水。
2.把水和土一起放到瓶子里,蓋上瓶蓋,密閉放置,如果變成紅色,就是發酵型土壤,如果變成青色就是腐敗型土壤,這也是鑒別的一個方法。
㈢ 觀察土壤的方法有
保水劑的認識誤區、作用機理、分類、區別及注意事項 保水劑的認識誤區 保水劑雖然是高新技術產品,但是也不是像有些人所想像的那樣,認為施用保水劑後「從此不用澆水了」 ,將保水劑當「萬金油」! 保水劑不是造水劑,其本身不能製造水分,對植物起。
㈣ 用什麼方法鑒別家鄉的土壤
可以帶一些家鄉的土壤,然後去檢測一下,檢測機構可以檢測出你家的土壤屬於什麼
㈤ 土壤咋鑒別呢
一、土壤銨態氮
(靛酚蘭法)
(一)土壤浸提液氯化鉀溶液配製:從試劑箱中取出一袋氯化鉀溶於200毫升的蒸餾水中。
(二)測定步驟:
1:稱取5克通過2毫米孔徑的風干土樣放入三角瓶或塑料瓶中,加入土壤浸提劑氯化鉀溶液25毫升,用手震盪20分鍾,用過濾紙過濾於一個清潔的小燒杯中。此液為待測液。
2:吸取土壤浸提劑氯化鉀溶液5毫升放入一個清潔的小燒杯中作空白液。
3:吸取土壤待測液5毫升放入另一清潔的小燒杯中。
4:吸取4ppm的銨態氮標准液5毫升再放入另外一個清潔的小燒杯中。
5:向上述各燒杯中分別加入5毫升酚液和10毫升次氯酸鈉,20毫升蒸餾水,搖勻停放30分鍾。
6:上儀器比色測定:詳見使用說明書中儀器的使用方法。
(三)結果計算:
土壤銨態氮(ppm)=測得待測液含量值(C值)×浸提時的液土比(液土比為5)
二、土壤有效磷
(鉬蘭法)
(一)1:土壤浸提劑碳酸氫鈉溶液的配製:從試劑箱中取出一袋碳酸氫鈉溶於200毫升蒸餾水中。
2:硫酸鉬銻抗顯色劑配製:1.5克抗壞血酸溶於100毫升硫酸鉬銻液中。
(註:此液不易保存,使用時當天配製。)
(二)測定步驟:
1:稱取2克通過2毫米孔徑的風干土樣放入三角瓶或塑料瓶中,加入土壤浸提劑碳酸氫鈉溶液40毫升,在25±1攝氏度下用手震盪30分鍾,用過濾紙過濾於一個清潔的小燒杯中。此過濾液為待測液。
2:吸取土壤浸提劑碳酸氫鈉溶液5毫升放入一個清潔的小燒杯中作空白液。
3:吸取土壤待測液5毫升放入另一清潔的小燒杯中。
4:吸取1ppm的有效磷標准液5毫升再放入另外一個清潔的小燒杯中。
5:向上述各燒杯中分別加入5毫升硫酸鉬銻抗顯色劑,排出氣體,再各加40毫升蒸餾水搖勻停放30分鍾。
6:上儀器比色測定::詳見使用說明書中儀器的使用方法。
(三)結果計算:
土壤有效鱗(ppm)=待測液含量值(C值)×浸提時液土比(液土比為20)
㈥ 土壤檢測方法
一、看土壤的顏色
土壤的顏色是反映土壤在肥力上的一個明顯指標,也是一個最容易掌握的方法。一般土壤顏色比較深的都是肥土,顏色較淺的則為瘦土。
二、看土層深淺(耕作層)
土壤肥沃的田塊土層都比較深,深度通常都大於60公分(水田除外),而貧瘠瘦土則非常淺,嚴重地區甚至低於20公分,只是表層有一層土而已。
三、看土壤適耕性
一般土壤肥沃的田塊,土層疏鬆,易於耕作,「干耕像香灰,濕耕如糖化」;而土壤貧瘠的田塊,土層黏犁,耕作費力,「敲敲一個洞,鋤鋤一條縫」。
四、看淀漿及裂紋
肥土不易淀漿,土壤裂紋多而小;瘦土極易淀漿,易板結,土壤裂紋少而大。
五、看水質
水滑膩、黏腳,日照或腳踩時冒大泡的為肥土;水質清淡無色,水田不起泡,或氣泡小而易散的為瘦土。
六、看保水性
水分有下滲,但速度平緩,灌水一次可保持1周左右的為肥土地;灌水後水層不下滲或沿裂紋快速下滲的均為瘦土。
七、看是否夜潮
夜潮是指夜間表土溫度降低,深層土壤中的溫暖水汽上行,遇到低溫表土後凝結成水而濕潤表土的現象。夜潮現象能說明土壤的兩個優點:第一,透氣性強,溫暖水汽可以上行。第二,土層較深,能夠形成溫差。所以,有夜潮現象的土壤基本上都是肥土;無夜潮現象,說明土質板結硬化,均為瘦土。
八、看保肥性
土壤是一種帶負電的膠體,可以交換吸附一些陽離子(就是養分),而達到保肥的作用,這些被吸附的養分在作物生長過程中會逐漸從土壤中釋放出來以供作物吸收利用。肥沃的土壤通常能夠吸附的陽離子較多,肥效持久。而貧瘠的土壤通常陽離子吸附量較少,大部分養分隨水流失,肥效來得快去的快。
㈦ 觀察土壤有哪幾種方法
觀察土壤的關鍵在於取樣,然後即可用放大鏡觀察,這里給出幾種方法:
(1)對角線采樣法:適宜於污水灌溉地塊,在對角線各等分中央點采樣;
(2)梅花形采樣法:適宜於面積不大、地形平坦、土壤均勻的地塊;
(3)棋盤式采樣法:適宜於中等面積、地勢平坦、地形基本完整、土壤不太均勻的地塊;
(4)蛇形采樣法:適應於面積較小地形不太平坦、土壤不夠均勻須取采樣點較多的地塊.深度視采樣目的而定,一般采耕層0-20cm.取混合樣1-2kg.如數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將多餘土壤棄去;
(5)用作化學分析(除重金屬分析)的土壤樣品可用土鑽采樣;
㈧ 怎樣辨別土壤種類
目前,對土壤的分類有國際制、卡慶斯基制(前蘇聯制)和中國制三種。
1、國際制:
國際制土壤質地分類標準是根據砂粒(2-0.02毫米)、粉粒(0.02-0.002毫米)和粘粒(<0.002毫米)三粒級含量的比例,劃定12個質地名稱,可從三角圖上查質地名稱。先找到該顆粒的定點(100%),按3個粒級含量分別做各頂點對應的三角形的3條底邊的平行線,3線相交點,即為所查質地區
查三角圖的要點為:
以粘粒的含量為主要標准,<15%→砂土或壤土,15%-25%→粘壤土, >25%→粘土;
當粉粒含量達到45%以上時,在質地分類名稱前要加冠「粉質」字樣,當砂粒含量達到55—85%時,在質地類別名稱前要加冠「砂質」字樣;
當砂粒含量>85%時,直接稱為壤砂土,>90%→砂土。
例如:某土壤:砂粒30%、粉粒50%、粘粒20%→粉質粘壤土
某土壤:砂粒60%、粉粒20%、粘粒20%→砂質粘壤土
某土壤:砂粒10%、粉粒50%、粘粒40%→粉質粘土
2、卡慶斯基制(前蘇聯制)
卡慶斯基制土壤質地分類制有簡制和詳制兩種。其中以簡制應用最為廣泛,這里我們只介紹簡制,在我國的兩次土壤普查中都採用了卡慶斯基簡製作為質地分類標准。
卡慶斯基簡制是根據物理性砂粒(>0.01㎜)和物理性粘粒(<0.01㎜=的含量來劃分土壤質地類別。
3、中國制
1987年《中國土壤》第二版中公布了中國的質地分類制,分為3組12種質地名稱。
與其它的質地制相比,我國的質地制有以下的特點:
與其配套的粒級制是在卡慶斯基粒級制的基礎上修定而來的,主要是把粘粒的上限由0.001㎜提高到大家公認的0.002㎜, 粘粒級分為粗(0.002~0.001㎜)和細(<0.001㎜)兩個粒級。
我國的質地分類標准還處在試用階段,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
縱觀各種質地分類制,盡量存在著一些差別,但大體上還是把土壤質地分為砂土、壤土、粘土三類。
㈨ 如何檢測土壤
1、土壤環境監測是指通過對影響土壤環境質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測定,確定環境質量(或污染程度)及其變化趨勢。我們通常所說的土壤監測是指土壤環境監測,其一般包括布點采樣、樣品制備、分析方法、結果表徵、資料統計和質量評價等技術內容。
2、土壤相關檢測方法
1 【PH】森林土壤PH測定LY/T1239-1999[1]
2 ------【總鉻】土壤質量 總鉻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法GB/T 17137-1997
3 【銅】固體廢物 銅鋅鉛鎘的測定 直接吸入火焰分光光度法GB/T 15555.2-1997
4 ------【鋅】
土壤質量 銅、鋅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8-1997
5 【鉛】固體廢物
6 ------【鎘】固體廢物 銅鋅鉛鎘的測定 直接吸入火焰分光光度法GB/T 15555.2-1997
7 【鎳】固體廢物 鎳的測定 直接吸入火焰分光光度法GB/T 15555.9-1997
土壤質量 鎳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9-1997
8 ------【氟化物】固體廢物 氟化物的測定 離子選擇電極法GB/T 15555.11-1995
離子選擇電極法 《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1992年
9 【六價鉻】固體廢物 六價鉻的測定 二苯碳醯二肼分光光度法GB/T 15555.4-1995
10 ------【硫化物】對氨基二甲基苯胺光度法 《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第三版)國家環保總局1989年
11【有機質】重鉻酸鉀容量法 《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國家環保總局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