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活體生物測定方法有哪些
1.用家蠅檢測蔬菜中的殘留農葯
20世紀60年代後期,我國台灣農業試驗所採用生物測定方法進行農葯殘留檢驗,其原理是釋放高敏感性的家蠅於菜汁中,4~5h後家蠅死亡率在10%以下即為合格,該方法過程簡單,無須復雜儀器檢測,缺點是檢測時間較長,只對部分殺蟲劑有反應,無法分辨殘留農葯的種類,准確性較低。
2.用大型水蚤為試驗材料監測蔬菜中農葯的殘留
該方法的原理是將蔬菜汁按ISO標准稀釋,每個劑量10個水蚤,測定24h、48h、96h的實驗結果,以實驗水蚤的心臟停止跳動作為最終死亡指標,測定半數致死濃度。袁振華等對該類測定方法作了探索性的研究,研究表明,大型水蚤測試技術完全適用蔬菜中的農葯殘留測定,並認為該方法具有快速、靈敏、簡便、經濟等特點,但該方法同樣無法分辨殘留農葯的種類。
3.用發光細菌檢測農葯殘留
發光細菌是一類非致病性的普通細菌,在正常的生理條件下能發出波長為490nm的藍綠色的可見光。這種發光現象是細菌新陳代謝的結果,是呼吸鏈上的一個側支。當發光細菌接觸干擾和損害新陳代謝的物質,特別是有毒、有害物質時,就能使細菌發光強度下降或熄滅,而且毒物的濃度和細菌的發光強度呈負相關線性關系變化。利用這一特點就可以對農葯殘留試樣進行測定。袁東星等利用發光菌進行農葯殘留檢測,最小檢出濃度為3mg/L。該方法已能用於檢測甲胺磷、敵敵畏等常用有機磷農葯。
發光細菌能同時對多種毒物產生發光受抑反應,但農葯濃度與發光強度的線性關系不夠准確,發光菌被激活後,它的發光強度會隨時間的變化而改變。它具有快速、簡便、靈敏、價廉的特點,在定性、半定量的現場快速檢測中逐漸顯現出了其優勢。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採用發光細菌法檢測食品安全性作為一種快速的初篩方法,已逐漸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
『貳』 微生物的快速檢測方法有哪些
目前主要普通培養(簡稱標)般報告要用儀器、核酸檢測(PCR)、目前快速檢測(主要包括:免疫磁珠、酶聯免疫試劑盒、金標檢測卡等根據自需求選擇
『叄』 生物多樣性監測方法有哪些
檢測遺傳多樣性的方法隨生物學尤其是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發展而不斷提高和完善。 從形態學水平、細胞學(染色體)水平、生理生化水平、逐漸發展到分子水平。然而不管研究是在什麼層次上進行,其宗旨都在於揭示遺傳物質的變異。
『肆』 材料無損檢測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各用於那些場合
無損檢測目前已廣泛用於多種行業。分特種設備行業來說,無損檢測有以下五大常規檢測方法:
1)RT 射線檢測 :主要檢測材料或工件內部缺陷
2) UT超聲檢測 :主要檢測材料或工件內部缺陷
3) MT磁粉檢測 :主要檢測材料或工件表面、近表面缺陷(鐵磁性材料)
4) PT滲透檢測 :主要檢測材料或工件表面開口缺陷(非多孔型材料)
5) ET渦流檢測 :主要檢測材料或工件表面、近表面缺陷(導電材料)
當材料是鑄件或碳鋼、合金鋼等鐵磁性工件時可以運用除 ET外的各種方法,但是還要看工件的厚度,以及可能出現缺陷的部位等,表面裂紋以MT為最佳,工件厚度大時的內部缺陷以RT UT 為佳。要是材料開坡口需要探傷時,可以使用PT
.總之,運用的場合還是需要看材料材質,厚度,缺陷形式、檢驗要求、運用方法的優越性等等。
『伍』 常用於檢測碘的生物材料有哪些
常用於檢測碘的生物材料有哪些
多數情況下,目標基因的擴增程度同基因表達成正比,所以基因擴增為提高外源基因的表達水平提供了一個方便的方法。對於原核和酵母表達體系而言,選擇 高拷貝數的質粒,以其為基礎,組建表達載體。表達載體的穩定性是維持基因表達的必需條件,而表達載體的穩定性不但同表達載體自身特性有關,也與受體細胞的 特性密切相關。所以在實際運用時,要充分考慮兩方面的因素而確定好的表達系統。利用選擇壓力、盡量減少表達載體的大小、通過建立可整合到染色體中去的載體 等待方式,可以增加表達質粒的穩定性。
『陸』 生物監測的特點是什麼主要有哪些檢測技術和方法
太籠統了,生物監測在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的意義,不能一概而論,比如我們可以對水源進行生物監測,可以對公共場所衛生情況進行生物監測,可以對制葯廠的制葯環境進行生物監測,可以對消毒滅菌的效果進行生物監測,等等等等,不勝枚舉。
不過大體上應該都可以進行字面理解,采樣後進行微生物分析以便進行污染的評價。
『柒』 微生物的傳統檢測方法有哪些
傳統檢測有三種方法
1、直接顯微鏡觀察,正常情況,在一定的培養條件下(相同的培養基、溫度以及培養時間),同種微生物表現出穩定的菌落特徵。可以通過顯微鏡觀察菌落特徵對微生物種類進行判斷。
2、選擇培養基培養微生物或人為提供有利於目的菌株生長的條件,選擇培養基,其作用是允許特定種類的微生物生長,同時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長。選擇培養一般是通過觀察微生物的同化作用類型或某一特徵進行間接判斷,得到的微生物往往並不只有一種,但是能夠大致確定這些微生物存在的共有特徵從而對其分類。
3、鑒別培養基,根據微生物的代謝特點,在培養基中加入某種指示劑或化學葯品。與選擇培養相比,鑒別培養基的鑒別所得結果的范圍比較小,一般可直接測定某微生物的種類。
『捌』 生物材料有哪些研究方法
生物科學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觀察描述的方法、比較的方法和實驗的方法等是在生物科學發展進程中逐步形成的。在生物科學的發展史上,這些方法依次興起,成為一定時期的主要研究手段。現在,這些方
法綜合而成現代生物科學研究方法體系。觀察描述的方法在17世紀,近代自然科學發展的早期,生物科學的研究方法同物理學研究方法大不相同。物理學研究的是物體可測量的性質,即時間、運動和質量。物理學把數學應用於研究物理現象,發現這些量之間存在著相互關系,並用演繹法推算出這些關系的後果。生物科學的研究則是考察那些將不同生物區別開來的、往往是不可測量的性質。生物科學用描述的方法來記錄這些性質,再用歸納法,將這些不同性質的生物歸並成不同的類群。18世紀,由於新大陸的開拓和許多探險家的活動,生物科學記錄的物種幾倍、幾十倍地增長,於是生物分類學首先發展起來。生物分類學者搜集物種進行鑒別、整理,描述的方法獲得巨大發展。要明確地鑒別不同物種就必須用統一的、規范的術語為物種命名,這又需要對各種各樣形態的器官作細致的分類,並制定規范的術語為器官命名。這一繁重的術語制定工作,主要是C.von林奈完成的。人們使用這些比較精確的描述方法收集了大量動、植物分類學材料及形態學和解剖學的材料。
『玖』 生物材料有哪些研究方法各種方法有什麼作用
實驗法和觀察法 實驗法:實驗是運用儀器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進行研究的一種手段,它比一般的觀察大大進步了。實驗要求有精確的數據,所得出的結論往往是定量的,因此生物學一旦運用了實驗法手段,就從描述性科學開始進入實驗科學的行列。 觀察法:觀察法是對某種生物的部分個體進行細致的觀察,以了解其生活習性、行為和生長發育的 規律。在研究過程中,為了避免觀察個體的偶然性,使得出的結論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被 觀察的對象要有一定的數量,可以多設幾個觀察點同時進行,還要注意在不同時間段進行觀 察,以便得出科學的結論。在觀察的同時,除了做好必要的記錄外,還要注意通過一些照片 或者錄像資料來記錄觀察的結果,這樣更有說服力,可信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