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簡單製作黑膏葯方法

簡單製作黑膏葯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24 00:06:06

『壹』 黑膏葯是如何製作的

你好
黑膏葯熬制最講究就是火候節點,祖訓歌訣 一丹二油,膏葯呈稠,三上三下,熬枯去渣,滴水成珠,離火下丹,丹熟造化,冷水地下,其形黑似漆,熱則軟,涼則硬,貼之即粘,拔之即起。現實生活中的實操熬制遠非這么簡單。

醫者之道:膏葯之黑功在熬,亮之功在攪,下丹後要不停的攪,並用扇子或風扇煽動,盡量使油丹化合時產生的氣體跑掉,則膏葯光亮,粘膩。

黑膏葯熬制上費時費事費力,且需要經驗豐富才能熬出一鍋好膏葯。就此專門整理了狗皮張膏葯熬制經驗和大家分享下方法及要點。

第一步是准備工具和葯材。工具需要很多,且要求要高些,否則會影響膏葯的質量。基本包括大漏勺(用於--會炸的葯葯--淋葯),過濾勺(用於葯油過濾),桑枝(用於攪拌),長把舀子2個(一個用於舀葯油,一個用於舀膏葯),5L以上的噴壺一個(滅火和去火毒用),葯物這里就不說了,百年狗皮張屬於大組方國家葯典可以查詢些其他。風扇或大吸煙機(用於下丹排煙),篩子(用於中葯去土),帶蓋大鐵鍋(可大可小,我們的是24印的,可熬近90斤膏葯,經驗說明不可再大,否則容易高溫變焦),高溫溫度計一台(用於控制溫度),60-80目篩子(用於篩章丹)。還有香油,最好選用香油廠里出的第一遍浮油,這樣的油貴些,但出來的膏葯黑亮細膩,親膚性好,葯力滲透性好

感謝狗皮張膏葯老店素材提供
第二步是--會炸的葯葯--。經驗是將香油加溫到180度左右,開始--會炸的葯葯--,毒性從大到小,密度從重到輕進行--會炸的葯葯--。--會炸的葯葯--要點:--會炸的葯葯--不能太過或不及,以葯芯褐色為度,及時取出,且--會炸的葯葯--時桑枝要不挺攪拌。

第三步是過濾。反復濾2遍最好,選用的過濾勺要細至80目。

第四步是量葯油。將葯油量好,鍋清干凈再倒入鍋中。

第五步是煉葯油 ……。

第六步是檢驗滴水成珠。這點不好領會,要反復觀察總結。

第七步是炒丹。准備下丹收膏。丹要選好丹,用前20分鍾左右要炒成褐色。

第八步是下丹收膏。下丹時要注意人員防護。下丹後要冷卻30分鍾左右。

第九步取膏。用大澡盆盛井中涼水,將鍋中膏葯液倒入水中,同時用木棍攪成團。葯製成後放入冷水,浸泡,每一日換一次水,七日後膏成(時間可以自己把控吧,建議是多幾天)

第十步抻膏葯去火毒是整個環節最累的活了。
希望可以幫到你

『貳』 黑膏葯的熬制方法能說具體的講``謝謝

膏葯的種類有多種,以油與黃丹為基質的為黑膏葯;以油與宮粉為基質的為白膏葯;以橡膠為主要基質的為橡皮膏;以松香等為基質的為松香膏葯。最常用的是黑膏葯。
對膏葯的質量要求如下:
1.老嫩應適宜,貼於皮膚上要有適宜的粘性及不移動位置。
2.外觀應油潤細膩,對皮膚應無刺激性。
3.同種膏葯的攤塗量應一致,其重量差異限度不超過±5%(指除去裱背材料的純膏葯重量)。
4.在常溫下保存,兩年內不變質,不失去粘性。
煉制膏葯,需有麻油浸葯→烈火煎沸→文火久熬→葯枯過濾→葯油滴水成珠→下黃丹→加香葯或貴重葯或膠體性葯物→去火毒→塗布冷卻→烘化貼用等程序。
下面以黑膏葯的熬制進行介紹:
第一步 炸葯
先將油料加熱,倒入葯料,文火再炸,並不斷攪動,使葯物受熱均勻,直炸至制膏所要求的程度為止(如變黃,炸焦黃,炸枯黑等)。去渣濾凈,即為膏油。
注意:1.有時未炸前,往往需將葯料在油內浸泡一定時間,經驗上有春五、夏三、秋七日之說。2.葯料倒入前須酌予碎斷,太粗則不易炸出葯內有效成分,太細則易於沉積鍋底,不易濾凈。3.入葯順序依葯料性質不同,一般有先炸、後炸之分。肉質葯及鮮葯宜先炸,如甲魚、鮮莧菜之類;質地堅實的葯物也應先炸,如介殼、樹根之類。而質地疏鬆或形體細小的葯物,宜待先炸葯物已枯黃時在下鍋,如花葉和種子類。
第二步 炒丹
把黃丹放在干凈的鐵鍋或銅鍋內,文火炒至丹中水氣盡,鬆散為度。急住火,需用鏟子不斷翻炒。
注意:丹中有水氣膏葯則嫩,丹炒過頭膏葯則老。黃丹炒制過程中會變成深紅色,勿慌,取出冷涼,自會恢復原色。
第三步 煉油
葯油可選桐油、香油等。若用香油,則把不放鹼的香油放入干凈的鍋內,武火煮翻花,再改文火,一開始油水之氣會直向上升,再過一時則氣體會向鍋周旋升,急用竹筷點油滴入涼水上,成珠不散,為煉油已成。
注意:1.香油即為麻油,有黑芝麻、白芝麻之分。習慣用黑芝麻油。油中若摻鹼,不但溢鍋,而且膏葯不粘。2.煉油之火不易過猛,如已著火,用鐵鍋蓋將火壓滅。葯油將煉成時,撩油速度要快,但應避免觸及鍋底,以防著火。
第四步 下丹
油丹比例一般按每500克油用鉛丹195克計算,並注意季節(夏季鉛丹可用至240克,冬季僅用140克,春秋用210克為宜)。經驗上亦有比例取油丹16:7,多一斤香油用四至五兩丹,冬嫩(四)些,夏老(五)些。下丹分火上下丹和離火下丹兩種情況。前者繼續用微火熬油,把炒丹緩緩放入沸油內,用槐木或柳木棍、桑木棍不斷順時針攪拌,油會上溢氣泡,冒出濃煙,待煙氣稍盡,則急用竹筷點油滴到涼水上三四滴,稍成珠不散,拿珠擦凈水,用干手試捏,以粘手而離手時不膩手為度,急住火,或把鍋抬離火爐,繼續攪拌候其涼。離火下丹即將煉好的葯油離開火爐後方下丹。
注意:1.萬萬不可用鐵器攪拌,此時鐵器與鍋底相碰,一鍋膏葯起火而毀。2.一般多採用火上下丹,因它比之離火下丹較易去除丹中毒性,膏葯不癢。3.下丹時應一人攪拌,一人下丹,利於操作。4.鍋內油量不能超過鍋容量的三分之一,否則易溢出。5.此節是熬制膏葯的關鍵,必須掌握好葯油離火的時刻,以保證成膏的質量。常用以下標准來判斷煉油程度:①油煙:始為淡青色,漸轉濃黑,進為白色濃煙,撩油時煙更明顯,以看到白色濃煙為准;②油花:沸騰開始時,油花多在鍋壁附近,待油花向鍋中央聚集時為准;③油珠:即「滴水成珠」,取油少許滴入水中成珠不散,膏色黑亮為准。6.「膏葯黑之功在於熬,亮之功在於攪。」下丹時撒布要勻,並不停地順一個方向攪拌,以防沉聚。7.掌握好下丹速度。下丹的速度太快易溢鍋,且膏葯質地不勻;太慢時,則離火下丹的葯油溫度下降,影響效果。8.如下丹時著火,應熄滅後再下,否則易引起爆炸。9.膏葯應老、嫩適宜。如偏老,即兌入較嫩的膏葯油;偏嫩,則再加熱。一般宜嫩些,因攤膏時仍需加熱。
第五步 去火毒
膏成後,用冷水噴灑於膏葯鍋內,即有黑煙冒出,然後將膏葯擰成小坨,浸於冷水中3~10日,每日換水1~2次。亦有成膏後直接「傾入器中,以水浸三日去火毒用。」
第六步 加細葯
將方中的貴重細葯,如冰片、麝香等研細面,加入已熔化的膏葯內攪拌。
注意:熱油加涼葯面,必有溢起,勿怕。需一點點加入葯面,急攪拌則無事,不然一鍋膏葯溢出而廢。
第七步 攤膏葯
急把尚未冷涼的膏葯,用竹筷團起,隨紙布大小,以竹筷點紙布之中心作順時針攤一周,則為膏葯已成。
注意:1.需用棉布放入煮熟放溫的稀麵糊中,趁熱混和揉均,搭與高處曬干,此為漿布已成。膏葯則不滲、不癢,貼七天無事。2.攤膏時,塗的面積一般圓形的占膏葯褙的1/3,長方形的約佔2/5。用於治表的膏葯,宜塗薄些;治里的膏葯,宜塗厚些。勤換的膏葯宜薄,久貼的膏葯宜厚。
第八步 貼膏葯
先將膏葯放熱水壺或酒精燈、蠟燭等物微火上加熱烤軟熔化,使溫度適宜,即可攤貼。
注意:1.貼前先將患處用溫水擦凈,或用生薑切片檫洗皮膚,或患部用酒精消毒,待皮膚乾燥後再貼。皮膚有汗或有水汽時不能貼,因這樣貼不緊。若氣候寒冷粘貼不緊,可在膏葯貼上後再熱敷一下。2.按時換膏葯,防止膏中鉛化物對皮膚的刺激。3.貼膏葯後過敏,局部發癢較甚或發生水泡、潰爛時當取下,用酒精消毒或搽龍膽紫葯水,待不癢和傷口癒合後再貼。或採用貼前膏葯上撒點薄荷冰等預防措施。重者禁用。4.不可將膏葯在煤爐上烘烤帖敷,因為煤爐燃燒時產生的致癌物質及有害氣體會被膏葯基質及水分所吸收,並經皮膚滲入人體,危害健康。5.皮膚表面有外傷或有糜爛感染,局部有破損者,不宜將膏葯直接貼在破損處,以免發生化膿性感染。6.凡是含有麝香、乳沒等活血化淤成分的膏葯,孕婦均應慎用。尤其孕婦的腰、腹部(特別是下腹部氣海、關元穴處)、肚臍以及下肢三陰交等穴位處,不能貼敷,以防發生流產等意外。7.一般一張膏葯的葯效可維持1~2天,黑膏葯的葯效較長,一般可連續貼用1周以上再揭下,所以不宜換得過勤或過少。8.膏葯撕揭時注意動作輕柔,防止撕裂皮膚。對粘在皮膚上的部分葯膏,可用紗布蘸汽油擦凈,然後再用酒精消毒。

『叄』 求最新現代黑膏葯的製作方法

現代黑膏葯製作方法如下:
1基本原料選擇

1.1油質
棉籽油、糠油、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混合油均可應用,但較易產生泡沫,煉油時鍋應保留較大空隙,以免溢鍋。其中,棉籽油雖理論上可熬煉,但用其熬制的膏葯質量不好控制。有試驗表明,即使精煉後棉籽油亮度亦最差,對皮膚的充血亦最差 [2 ],因此建議最好不用。桐油及動物脂肪油也不宜應用。植物油以麻油為好,優點是熬煉時泡沫少,製成的膏葯色澤光亮、性清涼、葯性易滲入皮膚、黏性質量好。筆者嘗試用精製菜籽色拉油煉制,也獲得很好的效果,膏葯質量與麻油煉制的黑膏葯相近 [3 ]。這是由於精製色拉油將油脂中的雜質,如黏液蛋白、游離脂肪酸、磷脂、色素等已去掉。

1.2黃丹
又稱章丹、鉛丹、紅丹、東丹、陶丹,為橘黃色粉末,主要成分為四氧化三鉛,純度要求在95%以上,若含量不足,則熬煉時應增加丹的用量以補足。本品含水分時聚集成顆粒,下丹時丹沉於鍋底,不易與油充分反應,因此使用前要用鐵鍋炒干或乾燥箱乾燥,一般乾燥後顏色變為橘紅色。有學者在原來黑膏葯基質中加入高分子基質和氮酮或以其他基質代替傳統黑膏葯基質。周德採用氧化鋅代替密陀憎下丹,在30~ 37 ℃時生成能軟化的葯肉基質。此鋅皂基質避免了鉛的皮膚吸收,經試貼於人體皮膚20h後未發現局部刺激,粘貼及揭扯性能良好。趙洪武在鉛皂基質基礎上加入復方高分子基質和3%氮酮,與傳統黑膏葯比較,能明顯提高小檗鹼的透皮吸收量。

葯料處理
2
傳統製法將葯料分為粗料和細料兩類。一般葯料適當切碎,為用油加熱、提取作準備。特殊葯料需特殊處理,如乳香、沒葯在冰箱冷凍一夜後立即粉碎;冰片、樟腦可於乳缽中加少量的乙醇研成細粉 ;肉桂、白芷、細辛等含揮發油類的葯物應低溫乾燥後粉碎 ;麝香則可在乳缽中研為細粉。特殊葯粉一般在攤膏葯前投入已溶化的膏葯中混勻,貴重葯如麝香則在攤塗後撒布於膏葯表面。仇法新對黑膏葯的傳統製作工藝進行改進,將一定比例的中草葯 (除可溶性、揮發性葯材)浸於95%乙醇中放置24h後,加熱迴流2h,回收乙醇,過濾後的葯渣加蒸餾水煎煮提取,濃
縮成浸膏,與乙醇浸膏合並,將植物油熬煉至滴水成珠,320 ℃以上加章丹製成基質,去火毒後,將基質與所得浸膏鍋內文火或水浴加熱融化攪拌混勻,待水分完全蒸發後,加入可溶性、揮發性成分混勻即得。改進後的方法以醇提取後水提取,可使脂溶性成分及水溶性成分提取完全且不受高溫破壞,可提高葯物治療的有效性及經濟效益。

3制備方法

3.1提取
(熬枯去渣)對於質地堅硬難炸的葯料,如生川烏、生草烏、馬錢子應先炸,待其焦黃後加入一般葯物如春風藤、雞血藤;等炸到枯黃時再加入質輕的葯物如伸筋草、五加皮、淫羊藿等;直到葯物炸到焦黃為度,最後用不銹鋼絲篩撈出葯渣,備用。

3.2煉油
煉油是制備膏葯中最關鍵的步驟,直接關繫到膏葯的質量。
熬煉過「嫩」則膏葯質軟,貼於皮膚後容易移動和流出;熬煉過「老」則膏葯鬆脆,粘著力小,貼著皮膚易脫落。筆者認為,煉油時應將去葯渣的葯油在爐上繼續熬煉,直至「滴水成珠」,此時取油液少許滴於水中則聚結成珠狀不散,且鍋內油煙也由青色轉為白色,油花則由鍋壁周邊向鍋中集聚。

3.3下丹成膏
下丹指在煉成的油液中加入黃丹,反應生成脂肪酸鉛鹽的過程。鉛鹽又可進一步促使油脂氧化、聚合、增稠成膏狀。下丹時,採用「火上下丹 」法將乾燥後的黃丹置葯篩內徐徐篩入爐上的熱油中,同時用木棒不停地向一個方向攪拌,以防丹沉聚於鍋底。當出現大量白色濃煙且熱油劇烈沸騰時,應暫停加入黃丹,等到濃煙減少時再加,至不再產生劇烈反應時停止,繼續熬煉、攪拌至白煙散盡。當葯油由棕褐色變為黑褐色時,取少量滴於冷水中,若最後幾滴能沉入水底,取出後膏不沾手,稠度適當,即熬制完畢。此時在攪拌膏葯的木棒上粘附的膏葯也應光亮如漆。

『肆』 什麼是黑膏葯怎麼製作2

傳統型黑膏葯的製作方法
黑膏葯系以食用油炸取葯料,去渣後在高溫下與黃丹反應而成的鉛硬膏。
一、基質原料的選擇與葯料的處理
1. 植物油:以質地純凈的麻油為好。其優點是煉時泡沫少,有利於操作。且製成的膏葯色澤光亮,性粘,質量好。亦可以採用棉子油、菜子油、花生油等,不宜用豆油。
2. 黃丹:又稱章丹、鉛丹、紅丹、陶丹,橘黃色,質重,粉末狀,主要成為為四氧化三鉛,純度要求在95%以上。(可在大型葯店或化工店買到)
3. 葯料的處理:葯料可分為一般葯料(粗料)與細料兩類。粗料為一般性的中葯根莖葉等,細料為貴重葯與芳香葯。粗料按處方取好,並進行適當的粉碎,為熬枯去渣作準備。細料如麝香等研成細粉備用,攤塗時撒在膏葯表面;可溶性或揮發性的細料如冰片、樟腦、沒葯、乳香等可先研為細粉備用,在攤塗前投入熔化的膏葯中混勻。(細粉要過120目篩)
二、傳統黑膏葯的製作工藝
1.葯料的提取(熬枯去渣):取植物油置鍋中,微熱後將葯料投入,加熱並不斷攪拌,直至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內部焦黃為度。此時溫度可達220度,炸好後可用鐵絲篩撈去葯渣,去渣後的油為葯油。(鍋最好用銅鍋,控制溫度可用專用高溫溫度計,醫療器械商場都有賣)
2.煉油:取上述葯油繼續熬煉,待油溫度上升到320度(一定要達到溫度,很關鍵),改用中火。煉油的火候:一是看溫度計,達到規定溫度;二是看油煙,開始為淺青色,漸為黑而濃,進而為白色濃煙,無風時白煙直上;三是看油花:沸騰開始時,油花多在鍋壁周邊附近,當油花向鍋中央聚集時為度;四是看滴水成珠:取少許葯油滴於水中,不散開成珠狀為度。(本關最難,一定要煉油到滴水成珠,一定要注意防火,溫度太高)
3.下丹成膏:葯油煉成後,離火下丹,一般500克油可加250克左右丹,黃丹在下前先乾燥並過100目篩。少量加丹,邊加邊攪動,一定要向同方向攪拌。攪成粘稠的膏體,膏葯不粘手,拉絲不斷為好,過硬則老,過粘則嫩。
4. 去火毒:膏葯製成後放入冷水,浸泡,每一日換一次水,七日後膏成。
5. 取膏葯團置於容器中,在水浴或文火上熔化,將細料兌入,攪勻,用竹簽取一定量的膏葯在牛皮紙或膏葯布上即可,麝香等特別貴重的葯可最後撒上。

『伍』 黑膏葯基質的製作

黑膏葯在常溫下為半固體或固體,應用時加熱,使膏葯微熔,主要供外貼,黑膏葯屬祖國醫學外治法膏劑的一種,利用黑膏葯貼治疾病,在我國已有近千年的歷史。
黑膏葯又稱鉛膏葯,由植物油、葯料與鉛丹化合而成。黑膏葯工藝系將油、丹按一定比例製成基質,再將粗葯料用煮法提取、濃縮為稠膏或用油炸提取製作成葯油,細料及需保持生葯葯性的葯物壓成細粉,攤膏時將稠膏和細粉以法兌入加熱熔化(去盡水氣)的基質中,攪勻去盡水氣後攤膏。「煮法提取製作工藝」保持了葯物的全成份,減少了葯材有效成份在高溫熬煉時的分解損失,降低成本,製作方便;耐高溫的葯物可以使用油炸法提取,以下的所有方劑均已註明了提取方法。

黑膏葯基質原料的選擇與葯料的處理
1. 植物油:以質地純凈的麻油為好。其優點是煉時泡沫少,有利於操作。且製成的膏葯色澤光亮,性粘,質量好。亦可以採用棉子油、菜子油、花生油等,不宜用豆油。
2. 黃丹:又稱章丹、鉛丹、紅丹、陶丹,橘黃色,質重,粉末狀,主要成為為四氧化三鉛,純度要求在95%以上。(可在大型葯店或化工店買到)
3. 葯料的處理:葯料可分為一般葯料(粗料)與細料兩類。粗料為一般性的中葯根莖葉等,細料為貴重葯與芳香葯。粗料按處方取好,並進行適當的粉碎,為熬枯去渣作準備。
細料如麝香等研成細粉備用,攤塗時撒在膏葯表面;可溶性或揮發性的細料如冰片、樟腦、沒葯、乳香等可先研為細粉備用,在攤塗前投入熔化的膏葯中混勻。

『陸』 黑膏葯的製作方法與注意事項

黑膏葯也就是鉛膏葯,用香油、鉛丹製作而成,它在常溫下為半固體或固體,使用之前要加熱,使膏葯微熔,這樣可以促進葯效的吸收,黑膏葯的製作有很多步驟,自己在家也可以製作,不過要有一定的經驗才可以,引起過程比較繁瑣。

黑膏葯是一種常用的外貼葯物,由香油(麻油)、醫葯原料和黃丹混合製作而成。室溫下黑膏葯是半固態或固態的,敷時加熱,使膏葯微微熔化,然後外貼患處,一般治療外部疾病貼敷患處,治療內部疾病貼敷的穴位。黑膏葯是最常使用的,下面看看製作黑膏葯的配方和方法。

1、爆葯:先加熱油料,然後倒入葯材,再慢火煎,不斷攪拌,使葯材均勻受熱,煎至製作葯膏所要求的程度(如焦黃、枯黑等)。除渣過濾就是膏油了。葯料根據病症選擇。
2、炒丹:將黃丹放入干凈的鐵鍋中,用旺火炒到沒有水氣,很鬆散就可以了,把火控制住,用鏟不斷攪拌。丹裡面的水汽沒有炒干,膏葯會很濕,丹炒過度則膏葯很乾,這兩種都不是很好,黃丹在炒的過程中變成深紅色,取出冷卻後會恢復原來的顏色。
3、煉葯油:桐油、香麻油都可以。如果用香油,把它倒進干凈的鍋里,大火煮沸後關小火,開始油氣不斷上升,等幾分鍾後用竹筷子點油滴在冷水裡面,如果迅速成為油珠不散,就可以了。
4、下丹:丹和油的搭配比例是每一斤油下195克鉛丹,不同季節鉛丹用量不同,夏季240克,冬季140克,春秋210。也可以根據一斤香膏用四至五兩丹的比例,可以在火上下丹,也可以離火下丹。
5、去火毒:膏製作好後,用冷水噴在膏鍋內,會冒黑煙,然後將石膏扭成小團,在冷水中浸泡3-10天,每天加水1-2次。
6、加細葯:把膏葯放進鍋里加熱融化,添加葯物,將葯材製作成粉末,加入融化的膏裡面,並不斷攪拌。葯面會有溢出,不要怕。需要慢慢一點點加葯,快速攪拌,否則鍋里的膏葯會溢出而浪費。
7、攤膏葯:趁熱用竹筷把膏葯取出,根據紙布的大小,用竹筷在紙布的中心鋪一周,就製作完成了。
上面就是製作黑膏葯的配方和方法,過程是比較繁瑣的,因此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廠家製作黑膏葯了。膏葯有各種類型,以黃丹製作的是黑膏葯,用宮粉為基質製作的是為白膏葯,松香製作的是松香膏葯,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病症選擇。

『柒』 熬制膏葯的方法謝謝!!!

傳統黑膏葯的製作工藝 1.葯料的提取(熬枯去渣):取植物油置鍋中,微熱後將葯料投入,加熱並不斷攪拌,直至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內部焦黃為度。此時溫度可達220度,炸好後可用鐵絲篩撈去葯渣,去渣後的油為葯油。(鍋最好用銅鍋,控制溫度可用專用高溫溫度計,醫療器械商場都有賣) 2.煉油:取上述葯油繼續熬煉,待油溫度上升到320度(一定要達到溫度,很關鍵),改用中火。煉油的火候:一是看溫度計,達到規定溫度;二是看油煙,開始為淺青色,漸為黑而濃,進而為白色濃煙,無風時白煙直上;三是看油花:沸騰開始時,油花多在鍋壁周邊附近,當油花向鍋中央聚集時為度;四是看滴水成珠:取少許葯油滴於水中,不散開成珠狀為度。(本關最難,一定要煉油到滴水成珠,一定要注意防火,溫度太高) 3.下丹成膏:葯油煉成後,離火下丹,一般500克油可加250克左右丹,黃丹在下前先乾燥並過100目篩。少量加丹,邊加邊攪動,一定要向同方向攪拌。攪成粘稠的膏體,膏葯不粘手,拉絲不斷為好,過硬則老,過粘則嫩。 4. 去火毒:膏葯製成後放入冷水,浸泡,每一日換一次水,十日後膏成。 5. 取膏葯團置於容器中,在水浴或文火上熔化,將細料兌入,攪勻,用竹簽取一定量的膏葯在牛皮紙或膏葯布上即可,麝香等特別貴重的葯以及易揮發的冰片、樟腦、薄荷等可最後撒上。 貼前洗凈皮膚,取膏葯烘軟後貼之

『捌』 傳統黑膏葯的配方及製作方法

黑膏葯能冶療許多病,骨質增生能用黑膏葯。腰間盤突出頸椎病都能用黑膏葯醫治,黑膏葯從古至今都得到 大家的信賴。使用方法簡易,天氣寒冷時能用暖手袋將黑膏葯敷熱一下,加快膏葯溶化更強的醫治。黑膏葯一代代的傳下解決了很多人的病症,在哪個科學研究不比較發達的時代大家創造發明出黑膏葯,來到這一時代黑膏葯的製做方法更多樣化。

傳統式黑膏葯的加工工藝
1.香科的獲取(熬枯去渣):取食用油置鍋中,發燙後將香科資金投入,加溫並持續拌和,直到香科炸至表層暗紅色內部發黃為度。這時溫度達到220度,炸好後能用細鐵絲篩撈去殘渣,去渣後的油為葯油。(鍋最好用銅火鍋,控制溫度能用專用型高溫溫度表,醫療機械大型商場都是有賣)
2.煉油廠:取所述葯油再次熬煉,待油溫度升高到320度(一定要做到溫度,很重要),改成低火。煉油廠的熟度:一是看溫度表,做到要求溫度;二是看廚房油煙,剛開始為淺青色,漸為黑而濃,從而為乳白色煙霧,沒有風進入時冒煙直上;三是看油珠:燒開剛開始時,油珠多在鍋壁附近周邊,當油珠向鍋中央集聚時為度;四是看滲水成珠:取少量葯液滴於水裡,不散掉成珠狀為度。(本關較難,一定要煉油廠到滲水成珠,一定要留意防火安全,溫度太高)
3.下丹成膏:葯油練成後,玄火下丹,一般500克油能加250克上下丹,黃丹在下前先乾躁並過100目篩。小量加丹,邊加邊攪拌,一定要向同向拌和。攪拌成濃稠的膏狀,葯膏不沾手,金屬拉絲持續為好,扎實則老,過粘則嫩。
4. 去火毒:葯膏做成後放進涼水,侵泡,每一日換一次水,十日後膏成。
5. 取葯膏團放置器皿中,在水浴或慢火上熔融,將粗料兌入,攪拌,用竹簽子取一定量的葯膏在包裝紙或膏葯加工上就可以,血竭等非常珍貴的葯及其容易揮發的樟腦、樟腦丸、香薄荷等可最終撒上。 傳統式黑膏葯舉例說明蠲痹靈仙膏
生產葯品構成疫苗:中葯穿山甲、龍血竭、烏梢蛇、金錢白花蛇、兩頭尖、雪上一枝蒿、血竭、三七、山參、七葉一枝花、千金藤、玫瑰花茶、骨碎補、蟾酥等64味中葯材。
生產作用疫苗:蠲痹通脈、益腎健骨;袪風祛寒、活血止痛、續筋正骨。
生產主冶疫苗:骨質增生症,腰間盤突顯症,坐骨神經痛,頸椎病,肩周炎,腰肌勞損,梨狀肌綜合症,股骨頭壞死,跌打,骨折及創傷並發症等「痹症」。
生產特性疫苗:黑膏葯,味苦辛、氣濃厚。
生產操作方法疫苗:貼前清洗皮膚,用薑片擦塗,隨後取葯膏烘軟後貼之。
生產存儲方式 疫苗:置放陰涼的地方,遮光、密閉式儲存。
以上便是黑膏葯的製做方法,有興趣愛好的盆友能夠 科學研究一下。有標準的盆友能夠 立即製做呢,貼膏葯要留意不能用純棉毛巾搓以防擦破。膏葯最好是冼澡以後再貼,如何去除黑膏葯上邊的印痕呢,把沾了黑膏葯的衣服褲子放入電冰箱,等一會兒衣服褲子發硬了搓一下就除掉了。黑膏葯可醫治多種多樣骨關節病,伴隨著時期的發展製做黑膏葯的方法也多種多樣。

閱讀全文

與簡單製作黑膏葯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3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8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6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7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8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5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4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9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3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5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5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3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0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5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3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4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2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3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