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旱災我們用什麼辦法去度過
旱災主要是對農作物的影響,用地下水澆灌,或者用人工降雨的方法解決暫時的旱災。
Ⅱ 120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降臨,面對乾旱該怎麼辦
水資源是十分重要的資源,如果缺乏了水資源的話,我們的生活是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的。但是,我國是屬於缺水的國家,很多時候都會遇到乾旱的情況。所以,我們應該要提前做好相應的應對措施,這樣在乾旱來臨的時候,也不會太過於慌張。
不得不說,我們國家還是比較缺水的。之所以缺水,不僅是由於我們的降水量比較少,而且我們人均用水量也是比較大的。所以,我們還是很容易出現缺水和乾旱的局面。為了避免我們日後面對乾旱的局面,我們應該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用水。比如,我們可以用洗菜的水焦化,這也是一個很不錯的節約用水的方式。
Ⅲ 如何應對乾旱
【簡介】:
乾旱是指水分的收支或供求不平衡而形成的水分短缺現象。乾旱一詞在氣象學上有兩種含義:一是乾旱氣候,另一是乾旱災害。這里所指的是因某一具體時段降水量比多年平均顯著偏少而發生的災害。 乾旱是我國最常見、對農業生產影響最大的氣候災害,乾旱受災面積占農作物總受災面積的一半以上。乾旱給國家的經濟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越來越大,嚴重影響社會公共安全、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的生存環境。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乾旱造成的損失絕對值呈明顯增大的趨勢。那麼,面對日益嚴峻的旱情,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解決辦法】:
解決乾旱缺水的基本方針是:「全面節流、適當開源、加強保護、強化管理」。具體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加強全民水危機意識的教育,牢固樹立長期抗旱思想,把節水作為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建立節水型農業、工業和社會。全社會的每個人都樹立起強烈的水危機意識,徹底改變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傳統觀念。把保護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提到重要議事日程,這是做好抗旱減災工作的基本前提。
2、加強水源工程建設,大力推廣旱作農業技術,提高抗旱工作的科技含量。要因地制宜加強抗旱水源工程建設。像西北地區搞雨水集流和窖灌工程,西南山區修建蓄水塘壩,黃淮海地區和東北平原地區發展井灌及平原水庫等小型水利工程。深耕輪作、耙磨保墒、秸桿還田、地膜覆蓋、增施有機肥等旱作農業技術;積極推廣使用「旱地龍」等抗旱劑、種子包衣,以及其它一些生物和化學抗旱措施。
3、推行抗旱預案制度,建立抗旱信息系統和抗旱物資儲備制度,提高對乾旱災害的應急響應能力。加快建立面向全國的抗旱信息系統,形成由中央、省、市、縣組成的抗旱信息管理網路,集旱情監測、傳輸、分析和決策支持於一體,涵蓋水情、雨情、工情變化的各種相關因素,能及時准確的旱情和抗旱信息,准確評價乾旱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建立抗旱物資貯備制度可以克服抗旱經費下撥過程緩慢和被挪用等弊端,滿足了「一旦需要,隨時調用」的抗旱工作要求。
4、加快抗旱立法工作,依法規范抗旱行為;探索旱災保險機制,保障農業持續穩定發展。近幾年的抗旱實踐表明,單純依靠行政手段解決水量分配、規范用水秩序、經濟補償等各種水事問題難度越來越大,已經很難滿足抗旱工作需要,迫切需要將這些矛盾納入法制軌道來調節,使抗旱工作更為規范和高效;個體農民自身抗災能力極其有限,應對乾旱風險,迫切需要將市場經濟體制和機制引入到抗旱減災領域,建立旱災保險等風險轉移機制,有利於分擔各級政府財政壓力,也可在分散和轉移旱災風險。
Ⅳ 如何應對旱災
乾旱是指水分的收支或供求不平衡而形成的水分短缺現象。乾旱一詞在氣象學上有兩種含義:一是乾旱氣候,另一是乾旱災害。這里所指的是因某一具體時段降水量比多年平均顯著偏少而發生的災害。 乾旱是我國最常見、對農業生產影響最大的氣候災害,乾旱受災面積占農作物總受災面積的一半以上。乾旱給國家的經濟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越來越大,嚴重影響社會公共安全、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的生存環境。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乾旱造成的損失絕對值呈明顯增大的趨勢。那麼,面對日益嚴峻的旱情,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解決乾旱缺水的基本方針是:「全面節流、適當開源、加強保護、強化管理」。具體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加強全民水危機意識的教育,牢固樹立長期抗旱思想,把節水作為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建立節水型農業、工業和社會。全社會的每個人都樹立起強烈的水危機意識,徹底改變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傳統觀念。把保護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提到重要議事日程,這是做好抗旱減災工作的基本前提。
2、加強水源工程建設,大力推廣旱作農業技術,提高抗旱工作的科技含量。要因地制宜加強抗旱水源工程建設。像西北地區搞雨水集流和窖灌工程,西南山區修建蓄水塘壩,黃淮海地區和東北平原地區發展井灌及平原水庫等小型水利工程。深耕輪作、耙磨保墒、秸桿還田、地膜覆蓋、增施有機肥等旱作農業技術;積極推廣使用「旱地龍」等抗旱劑、種子包衣,以及其它一些生物和化學抗旱措施。
3、推行抗旱預案制度,建立抗旱信息系統和抗旱物資儲備制度,提高對乾旱災害的應急響應能力。加快建立面向全國的抗旱信息系統,形成由中央、省、市、縣組成的抗旱信息管理網路,集旱情監測、傳輸、分析和決策支持於一體,涵蓋水情、雨情、工情變化的各種相關因素,能及時准確的旱情和抗旱信息,准確評價乾旱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建立抗旱物資貯備制度可以克服抗旱經費下撥過程緩慢和被挪用等弊端,滿足了「一旦需要,隨時調用」的抗旱工作要求。
4、加快抗旱立法工作,依法規范抗旱行為;探索旱災保險機制,保障農業持續穩定發展。近幾年的抗旱實踐表明,單純依靠行政手段解決水量分配、規范用水秩序、經濟補償等各種水事問題難度越來越大,已經很難滿足抗旱工作需要,迫切需要將這些矛盾納入法制軌道來調節,使抗旱工作更為規范和高效;個體農民自身抗災能力極其有限,應對乾旱風險,迫切需要將市場經濟體制和機制引入到抗旱減災領域,建立旱災保險等風險轉移機制,有利於分擔各級政府財政壓力,也可在分散和轉移旱災風險。
Ⅳ 抗旱救災的方法
a 抗旱救災,一下子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 面對裂開的大地,乾枯的麥苗時,會不自覺的揪心嘆息。警示,不能不讓我們感到震驚。 中國已經出現了普遍的缺水現象,城市缺水,灌溉缺水,徑流也缺。對於水資源的短缺的原因,是不是由全球變暖引起的,專家說法不一。但它從一個角度對我們目前的發展方式發出了一個嚴重警示。 乾旱讓我們真切的認識到,水資源的匱乏已經嚴重製約我國農業發展觀,我們應該把發展節水型行業農業,生態農業作為農業發展最重要的環節。 科學發展觀不光是一種理念和要求,更應該落實到實處。農業作為第一產業更應該落實這一理念。在工業發展迅猛的今天,農業仍然大部分「望天收」生產方式仍沿襲這幾千年的傳統,這不得不引發我們的反思。當城市不斷擴張,耕地面積不斷減少,這更加需要轉變農業發展模式,真正讓糧食增產。 b 1.正確認識漳州市水資源的狀況 . 「水多與水少」問題突出,旱澇災害的發生在所難免。
2.充分發揮現有水利工程的抗旱功效
充分利用水庫、水閘、灌溉等水利工程,根據水資源變化情況和旱情發展趨勢,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做好節水、保水工作,科學配置有限的水資源,
3.加強抗旱基礎設施建設
在合理規劃的基礎上,實施抗旱打井工程、雨水集蓄工程建設,把打大口井、深水井和建設雨水集蓄工程當作永久性抗旱基礎設施來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節因降雨時空不均所造成的水資源短缺矛盾。 4.實施人工增雨是緩解旱情的有效途徑之一
5.大力推廣應用抗旱新技術、新材料,發展節水型農業
6.加強水庫等水利基礎設施的除險加固工作. 做好水庫等水利設施的除險加固工作,提高現有水利設施的利用率,有利於進一步增強防洪抗旱能力。
7.依法加強水事管理,維護用水秩序
8.重視水土保持工作,提高地表涵養水源能力
水土流失越厲害、植被覆蓋率越低的地區地表含水量越少,水環境往往越差,越容易受旱。做好水土流失綜合整治,提高森林、植被覆蓋率,對於改善生態環境、有效涵養水源、緩解乾旱至關重要。 c 水,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本,我們要時刻在心中牢牢樹立節約用水的意識,把節約當成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節水節電,節約一切值得我們珍惜的一切資源,但是希望我們的官員們能夠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你們手中的權利是人民賦予的,你手中的那「一杯水」不是這樣「節約」的。
Ⅵ 防止乾旱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自然界的乾旱是否造成災害,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對農業生產的危害程度則取決於人為措施的實施狀況。世界各國防止乾旱的主要措施是:
1.因地制宜實行農林牧相結合的生態產業結構,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可減輕和避免乾旱的威脅。
2.興修水利,發展農田灌溉事業。制定用水計劃,科學用水,節約用水,充分發揮現有水源的最大效益;
3.改進耕作制度,改變作物構成,選育耐旱品種,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
4.植樹造林,改善區域氣候,減少蒸發,降低乾旱風的危害;
5.研究應用現代技術和節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噴滴灌、地膜覆蓋、保墒,以及暫時利用質量較差的水源,包括劣質地下水以至海水等。
6.營造防風林,廣種樹草,提高綠化面積指數,也是防禦乾旱的有效措施。
Ⅶ 如何解決大旱災
類似中國西南地區的乾旱現象,全球各國都有。特別是在中東、非洲及美州的沙漠地區,長期危及人類生產和農作物生產,如何解決乾旱是全球性問題。
現代化:是解決乾旱的根本出路
從先進國家抵禦乾旱的經驗看,實現「人類現代化」是最終出路。例如在美國,中西部各州多數都處於沙漠與山區,乾旱、缺水、少雨是長期和天然的。在「著名賭城」拉斯.韋加斯,四周都是沙漠,城中的所有樹木花草都依賴人工埋設的水管,定時供水才能維持生存。但美國這類「乾旱城市」也生機勃發,全賴於人類對生存環境的「現代化改造」。
目前人類科技水平,已能從很深的地表下抽出「取之不盡」的地下水。從理論上說,即使在嚴重乾旱的沙漠或山區,深層地表下也有充足的地下水源。在美國,深水鑽井公司為城市或人口集中的鄉村及農場,打下2000米以上的深井,安裝上深井抽水機和供水管道,所有乾旱地區的居民和作物,都能無限制地使用自來水。
只是,在這些沙漠或乾旱地區,大量使用電力抽深層地下水,來澆灌農業作物,成本會很高,經濟上得不償失。但居民生活、環保用水都能保障,不存在「危及生存」的問題。
中國應調集深水打井隊,每村都安自來水
目前,中國西南五省的「抗旱運動」,勇氣可嘉,但科學欠缺。我們看到全國軍民不遠萬里,從各地運送成本昂貴的瓶裝水;靠人拉肩扛「運水抗旱」,這只是杯水車薪、望梅止渴,而且治標不治本。
要從根本上解決乾旱問題,應在全國范圍內調集「深水打井隊」;及研製「深水探測、鑽井設備」;在每個鄉村都打出深水井,並安裝連接每戶的自來水系統,通到每塊農田的灌溉系統。這樣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農業乾旱及人畜生飲水。
Ⅷ 北方的雨水並不算充沛,如果遇到旱情農民該如何應對
當玉米遇到乾旱天氣,又沒有澆灌條件的情況下,可採取封根或噴施氮肥水進行緩解;封根就是把玉米地里壟之間的土壤封到玉米的根部,這樣可以短時間保存玉米根部的水分,修建水利設施和農田灌溉設施,很多地方都農田灌溉設施還是多年前修建的,損毀嚴重,有的甚至無法使用,雨水豐沛的年景還好,遇到乾旱天就晚了,政府應主導投入資金,在北方野外水井比較多,一旦乾旱,就從水井裡取水,因為用水過渡導致水位下降,嚴重乾旱甚至導致水井乾涸。
Ⅸ 解決一個地區季節乾旱、全年乾旱的方法分別是什麼啊
解決一個地區季節乾旱、全年乾旱的方法分別是興修水庫和跨流域調水.
興建水庫,在豐水期(雨季)存水到了枯水期放水,調節時間分配上的不均衡,解決一個地區季節乾旱;全年乾旱?只能從水資源全年都極為富餘的地區跨流域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