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腰椎管狹窄用哪些方法來檢測

腰椎管狹窄用哪些方法來檢測

發布時間:2022-04-23 17:17:48

如何診斷腰椎管狹窄症

腰椎管狹窄症屬於骨科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是由骨質增生以及韌帶肥厚等原因引起的。此時患者可能會出現腰背痛以及間歇性跛行等症狀。需要及時就診,明確病情後通過口服葯物或者手術進行治療。其中診斷方法主要包括了影像學以及神經系統檢查等。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會患上腰椎管狹窄症的疾病,這是腰椎管或者椎間孔狹窄壓迫了神經根或者馬尾神經引起的。此時患者可能會表現出一系列的症狀,嚴重影響了健康和生活。需要及時到骨科診斷,明確病情後,對症治療才有效果。那麼腰椎管狹窄症的診斷方法有哪些呢?

臨床上,腰椎管狹窄症主要是由骨質增生或者脊柱外傷、腰椎滑脫等原因引起的。此時患者可能會表現出腰部疼痛以及間歇性跛行、馬尾綜合征等症狀。需要積極的到醫院診斷,明確病情後採用抗抑鬱葯物以及手術等方法治療。對於診斷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直腿抬高試驗以及加強試驗:患者先平躺,再把雙腿伸直,將患肢抬高在60度以內就能出現疼痛的感覺。在陽性患者中,緩慢降低患肢的高度,等到放射痛消失,就會被動屈曲患側踝關節,再次誘發,產生放射痛就能稱為加強試驗陽性。大多數患者會出現陰性的結果。
2、股神經試驗:患者可以取俯卧位,膝關節能完全伸直,檢查者將伸直的下肢高抬,使得髖關節處於過伸拉。當過伸到一定程度還會出現大腿前方區域疼痛,結果就會顯示陽性。
3、神經系統:患者早期大多表現出皮膚敏感,之後又慢慢出現麻木以及刺痛、感覺減退等症狀。
4、影像學檢查:患者通過CT檢查的時候,會清晰的顯示骨組織結構以及輪廓,尤其是對骨性狹窄的觀察,還能清楚的看到鈣化組織,但是對椎間盤等部位的顯示不全,但是也屬於診斷此病的重要手段。
5、MRI:使用這種方法來檢查能清晰的顯示椎間盤突出的形態或者神經根等周圍組織的關系,還能判斷這是否存在椎管內其他腫瘤等佔位性病變。
上述5點就是介紹了腰椎管狹窄症的診斷方法,患者看了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平時一旦發現身體有任何症狀,要及時的就診,選擇一種適合的方法診斷。明確病情後,可以採取抗炎葯物以及營養神經類等葯物治療。如果葯物治療沒有效果,患者可以採取手術的方法治療。

㈡ 怎樣治療腰椎管狹窄

第一、如果患者有腰椎管狹窄,應該根據病人的臨床表現來確定治療方法,比如病人沒有明顯的脊髓神經受壓,沒有明顯的雙下肢酸脹、疼痛、麻木,可以通過腰部牽引、理療、針灸方式來治療。這是一種物理治療方法,主要是針對初期病情不太嚴重的患者,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達到有效緩解腰椎管狹窄疼痛目的,從而逐漸的改善疾病。
第二、腰椎管狹窄也可以考慮利用葯物來治療,活血化瘀葯物以及營養神經類葯物的治療效果好,對緩解患者腰椎管狹窄的問題非常有幫助。如果病人的病情嚴重,引起明顯的脊椎神經受壓,導致病人明顯發生了雙下肢麻木、酸痛等現象。在葯物治療過程中可以通過中西葯結合治療,這種治療效果會更理想,更能幫助患者控制病情。
第三、腰椎管狹窄最嚴重的情況下,可以利用手術治療擴大狹窄椎管,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手術會被分為不同類型,具體選擇哪一種類型應該聽從醫生的安排,一般臨床上選擇的微創手術多,因為微創手術治療效果明顯,可以更好地幫助患者改善疾病。

㈢ 如何診斷腰椎管狹窄

②間歇性跛行是椎管狹窄的特發性臨床征狀,主要表現為患者步行數百米後,出現一側或雙側,腰困腿痛麻木、無力、抽筋、並逐漸加重以至跛行不能行走,下蹲或坐卧休息數分鍾後症狀緩解消失,又可繼續行走,原因與直立行走時,椎管內壓力增高,血管受壓,神經缺血有關,而騎車並無此現象,主要是騎車時,身體前傾,椎管內空間增大,血管不受壓有關。這就是所謂「車能行百里,難邁百米步」的道理。
③體格檢查:腰部過伸可引起下肢麻木,少數無任何陽性體征,直腿抬高試驗多為正常,但合並腰椎突出,陽性率可達80%以上,跟腿反射可減弱或消失,肌力減弱,感覺減退,主訴多體征少也是椎管狹窄的又一特點。
④X線表現,椎弓根粗大,椎板間隙變窄,後關節增生肥大,骨紋理紊亂,椎體後緣增生,少數出現椎體滑脫,測矢狀徑在12mm以下,CT表現椎管矢狀經小於10mm,即可診斷椎管狹窄,椎骨周圍骨刺,後縱韌帶骨化,黃韌帶肥厚或骨化,關節突肥大,硬膜囊擠壓變形,MRI檢查比CT分辯准確率更高,但費用較高必要時可以檢查.相關鏈接:把您的健康,交給武醫試試看

㈣ 腰椎管狹窄症的影像診斷標准

腰椎管狹窄是脊柱退行性疾患中的常見病,隨著年齡增長和影像診斷技術的發展,發病率明顯增多。愈來愈引起人們的關注,本文就近年來國外治療進展做一綜述。

1 非手術治療

以往,對有症狀的腰椎管狹窄多主張行早期手術治療,因為認為該病總是進展性的,然而,近年來的研究結果表明,應先行一階段保守治療後再確定是否需行手術治療〔1〕
非手術治療的方法包括:用葯、改變活動方式、應用支具和硬膜外激素封閉。哪一種方法也未能證實肯定有效。非類固醇抗炎葯除減輕神經受壓所致的炎性反應外,還具有止痛效果。這類葯物應用較多,但尚未見到治療腰椎管狹窄獲得確切療效的研究。撲熱息痛影響肝腎功能,非類固醇抗炎葯可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也影響肝腎功能,用葯時應注意。經雙盲交叉對比研究結果表明,肌注降鈣素(Calcitonin)可減輕疼痛,增加行走的距離〔1.2.4〕。
治療腰椎管狹窄較有效的理療方法是拉力(stretching)療法、腰肌強度鍛練和無氧健康訓練。騎靜止的自行車對有些病人很有效,這種鍛練腰呈屈曲位,多數病人能耐受。用馬具設計的踏車行走鍛練,因腰椎不受力,故對腰椎管狹窄的病人也很有用。用於軟組織理療的方法較多,包括:熱療、冰療、超聲、按摩、電刺激和牽引等方法,雖較常用,但對腰椎疾患的療效尚未得到證實。然而,對輔助腰椎活動和進行更強的理療做准備還是有益的,鍛練和理療較安全,可延遲手術治療,鍛練可改善病人全身情況,即使不減輕症狀,也有利於更好地接受手術治療〔1-3〕
腰圍保護可增加腰椎的穩定性,以減輕疼痛,但應短期應用,以免發生腰肌萎縮。
硬膜外激素封閉治療腰椎管狹窄的方法仍有爭議,一般認為,用於治療根性痛的療效較差。Cuckler等人前瞻性研究了一組病人,用於減輕根性疼痛,經雙盲交叉對比研究結果表明,在對照組(硬膜外注射生理鹽水)與實驗組(硬膜外注射激素)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Rosen等人回顧性研究了一組應用硬膜外激素治療的病人,60%疼痛症狀短期有減輕,僅有25%疼痛症狀長期有減輕。
Derby等人研究的結果表明,對硬膜外激素封閉治療反應好,其手術治療也取得滿意的效果,對硬膜外激素封閉治療反應差,其手術治療也未取得滿意的效果,對根性痛<1年者,應用激素封閉治療不能預測手術效果。Rosen等人回顧性研究了一組應用硬膜外激素治療的病人(40例),24例(60%)疼痛症狀短期有減輕,10例(25%)疼痛症狀長期有減輕。Ciocon等人對30例腰椎管狹窄患者進行硬膜外激素封閉治療,每周1次,連續3次,疼痛減輕長達10 個月。硬膜外激素封閉療法治療腰椎管狹窄雖有硬膜外血腫、感染和化學性腦膜炎等並發症,但在非手術治療中,仍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方法。不少作者認為,具有相對安全,副作用小,病人易於接受等 優點〔1.2〕。

2 手術治療

2.1 手術指證當病人生活質量降低和因疼痛不可耐受且經保守治療無效時,應考慮手術治療,同時症狀和體征應與影像學檢查結果相一致。單純影像學改變絕不能作為手術適應證。必須強調:手術治療目的是減輕下肢適應症狀,而不是減輕腰痛,雖然術後腰痛也有減輕,手術目的是減輕症狀而不是治癒。術後遠期隨訪中,仍有增生再長入減壓區的可能,使神經受壓症狀復發。手術也不可能使已經發生退行性改變的椎間盤和小關節恢復正常。也不能中止脊椎退行性改變的自然發展過程〔1〕。
腰椎管狹窄減壓術式文獻報告很多,基本上分為廣泛椎板切除減壓和有限減壓兩類。
2.2 標準的廣泛椎板切除減壓方法在所有受累的脊柱橫向平面,由側隱窩的外界去除椎板和黃韌帶,受累神經根在直視下從硬膜起始部至神經孔出口的整個行程行徹底減壓,所有嵌壓神經根的側隱窩行減壓,盡管臨床症狀提示僅為單平面狹窄,單側神經根受壓。理由是椎管狹窄是一種多平面疾病,單平面減壓遠期效果不理想〔1.2〕
2.3 有限減壓方法理由是退變性椎管狹窄多為階段性,主要為黃韌帶打折、增生性肥厚、小關節和關節囊的增生以及纖維環膨出所致。在矢狀面骨性椎管常常不狹窄。因而應行選擇性的有限減壓,以保留較多的後部骨和韌帶結構,從理論上講,可減少術後發生脊椎不穩定。該操作斜行椎板切除,是將椎板外側前部斜行切除,選擇性的行單側或雙側以及平面部分椎板切除或椎板成形術。McCulloch〔5、6〕介紹的方法:後正中皮膚切口(單平面5cm),向兩側游離後,分別作雙側減壓,一般先行左側。距中線1cm弧形切開腰背筋膜,避免損傷棘上和棘間韌帶,順棘間韌帶和椎間隙向側方剝分離椎旁肌,單側椎板切除范圍:向上達黃韌帶起點處,向下至黃韌帶止點(連帶下位椎體上1/4椎板)。內側小關節切除至椎弓內界,以保證達到關節突下徹底減壓,對Ⅰ。滑脫同時行橫突間植骨。然後,在另一側行類似手術。這種保留棘上、棘突和棘間韌帶的技術稱之為減壓術(Microdecompression)〔6〕。
多平面椎板切除減壓方法與標準的廣泛椎板切除減壓方法,相比較的前瞻性與隨機分組研究的結果已有報告。這兩種方法平均隨訪3.7年,其臨床結果相似。多平面椎板切除減壓手術時間較長,發生神經損傷為12%。多平面椎板切除減壓中26%因術中減壓不理想,不得已又改為標準的廣泛椎板切除減壓的術式。
近年來,人們主張對雙平面狹窄的患者行選擇性椎板切除,應通過神經學檢查選擇其中之一為引起症狀的平面(責任椎),可行走路前後檢查或選擇性神經阻滯。某一神經根阻滯後症狀消失,即表明該神經根受壓。一組報告中,28 例兩平面解剖性椎管狹窄中,23例(82%)認為是一平面引起症狀,5例(18%)認為是兩平面引起症狀,減壓手術僅在認為引起症狀的1~2個平面進行。雖是兩平面狹窄,但僅行一平面減壓手術,術後效果與兩平面狹窄者相似〔6〕。
2.4 植骨融合問題近年來,對腰椎管狹窄減壓術後行融合的作用討論較多。減壓後沒有同時行植骨融合術,已有並發腰椎滑脫的報告,減壓同時行小關節全切,術後腰椎滑脫多達2 倍,是術後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但同時行植骨融合術,使手術復雜化,延長了手術時間,增加了失血量,術後並發症增多,康復時間延長,一般認為同時行脊椎融合術對患者康復無益〔1〕。下列因素應考慮需同時行植骨融合術〔1、2、6~11〕
2.4.1 伴有退行性椎體滑脫 Laus等人報告單純減壓取得成功。這表明由於椎間隙變窄和增生性骨刺的作用,該階段可獲得自然穩定。然而,另有資料表明,同時行滑脫階段融合,有利於改善臨床症狀。Postachini等人報告16例術前有滑脫,術後隨訪8.6年的結果,其中6例單純減壓,另10例同時行融合術,發現未行融合者骨質長入椎管較多,臨床效果不及同時行融合者。近年來的文獻分析資料表明,若同時行滑脫階段融合,可獲得更滿意的手術效果〔1.5〕。Postacchinit 和Cinotti等人發現,術後骨質增生在腰椎單純減壓未同時滑脫階段融合者較常見。
2.4.2 伴有脊柱側凸或後凸對腰椎管狹窄合並退行性腰椎側凸行廣泛減壓,有造成脊柱失穩或畸形加重的可能。很有必要同時行關節融合術。但並不是所有椎管狹窄伴側凸後凸者均行融合術,是否同時行融合術,取決於4個方面:①應考慮彎曲的柔韌性。如果在側屈位X線片顯示彎曲可部分糾正,單純減壓有彎曲發展的危險。②彎曲是否為進展性,若有進展就有融合的指證。③伴有椎體側方滑脫,表明該階段不穩定,單純減壓會加重不穩定。④側凸凹側有明顯的神經受壓時,行凹側椎板和部分小關節切除,難以達到凹側神經充分減壓,擴大減壓需考慮融合術〔1〕。
2.4.3 同一平面復發性椎管狹窄當確定再次行手術治療時,應考慮同時行關節融合術。因再次手術需增加小關節的切除,以擴大側隱窩和中央椎管,小關節切除超過50%會導致階段性不穩,特別是小關節向矢狀面傾斜時。復發性椎管狹窄伴有醫源性滑脫時,再次手術必然要考慮植骨融合,以增加脊柱的穩定性。
2.4.4 小關節去除過多由於手術時小關節切除或切除>50%會引起不穩定,應同時行脊椎融合術,以防術後脊椎不穩或疼痛。如果至少有一側小關節的完整性保留,脊椎的穩定性就能維持。但是,生物力學研究表明,單側小關節切除後(表明節階活動性明顯增加),即使另一側完整性良好,也將會發生不穩定,單側或雙側小關節內側部分切除 (<50%),對脊椎的穩定性影響甚微〔13.14〕。
2.5 脊柱內固定植骨融合是否同時應用內固定器械爭議較多。內固定的目的是:①糾正脊柱畸形;②穩定脊柱;③保護神經組織;④降低融合失敗或提高融合率;⑤縮短術後康復時間。因而其適應證為:①穩定或糾正側凸或後凸畸形;②2個或2個以上平面行較為廣泛的椎板切除;③復發性椎管狹窄且伴有醫源性椎體滑脫;④屈伸位X線片顯示,椎體平移超過4mm,成角大於10°時。內固定方法的選擇應以短階段固定為主,根據術者掌握的熟練程度和病人的實際情況靈活應用。越來越多的資料表明,滑脫行融合術時,同時行內固定是有益的〔15~17〕。
2.6 手術療效腰椎管狹窄行手術減壓的療效普遍認為較好〔1.5.12〕。文獻中取得療效滿意的差異較大(26%~100%),不少作者的結果表明,術後臨床症狀改善隨時間推移又有加重的趨勢。在一組研究中,20%術後獲得短期滿意療效,平均8.2年症狀又復發。另有一組,27%術後初期療效尚好,5年後症狀又加重。 Katz等人發現,不論減壓融合與否,75%效果滿意持續7~10年後,23%需再手術。術後遠期療效差的易患因素包括:全身一般情況差和曾行單平面椎板減壓。症狀復發可以是原手術部位狹窄復發、鄰近平面狹窄有發展和腰痛伴腰椎不穩。相反,也有作者報告一組病例,術後平均13年的臨床結果滿意優於平均7年者〔18~20〕。
2.7 影響手術效果的因素
2.7.1 糖尿病對腰椎管狹窄手術減壓後的療效影響,文獻所報告的差異較大。在一組報告中,糖尿病術後療效差的比例較大,易發生術後傷口並發症。優良率僅為42%,而無該病者為91%。另有一組報告卻取得較滿意的臨床效果(72%),無該病者為80%。有資料表明:術後減輕與活動有關症狀的療效與無該病者相似,但對減輕下肢持續疼痛與感覺異常的療效不肯定。這是因為糖尿病性神經病變本身殘留神經症狀〔1〕。
2.7.2 其他因素滿意的手術效果取決於:①病人選擇適當;②術式確定正確;③術中操作精細。Katz等人報告194例手術結果,其中40例療效不滿意,認為主要原因為:① 術前全身情況差;②存在多種疾患;③背部症狀較下肢症狀突出。④以往腰椎有手術史者,腰管狹窄術後的療效受影響。已有資料表明,在腰椎手術中發生小關節骨折是發生晚期腰痛的一種潛在因素。

3 結 論

盡管對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的解剖異常、臨床症狀和自然發展過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許多治療方法的科學性仍未得到充分的證實。理療、葯物治療和硬膜外激素封閉的療效尚未取得一致的認識。硬膜外激素封閉療法治療腰椎管狹窄雖有硬膜外血腫、感染和化學性腦膜炎等並發症,但在非手術治療中,仍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方法。不少作者認為,具有相對安全,副作用小,病人易於接受等優點。非手術治療對大多數病人減輕症狀仍是有效的方法。對腰椎管狹窄相關的自然發展過程仍需進行前瞻性隨機研究,其方法仍需要改進,以提高對其相關的自然發展過程的認識。
近年來,傾向有限減壓的術式,以保留脊椎後部穩定成份,降低短期並發症,但是,由於狹窄復發和鄰近平面狹窄的發展,產生遠期失敗率卻較高。對腰椎管狹窄合並退行性腰椎側凸和滑脫時,已有充分的證據表明,在減壓術後同時行融合術是妥當的。減壓後行椎弓根短階段固定,可提高融合率,避免了長范圍固定。最好的方法是選擇對病人有利的術式、降低手術並發症和提高療效,這仍是有待繼續研究的課題。
做一些科學的健身運動,譬如太極拳會大大增強痊癒的機會

怎麼檢查腰椎管狹窄

腰椎管狹窄的檢查包括臨床檢查和影像學檢查,檢查方法有X線片、CT、核磁,根據不同情況,可能X線片、CT、核磁共振三個影像檢查都需要進行,並且做完檢查以後根據這三個影像學檢查結果判斷狹窄的程度、狹窄的因素以及指導臨床治療,具體如下:
1、X線片:特點是可以看到整個脊柱序列,如正側位可以看到骨質增生的情況,椎間盤高度的情況,椎間隙有無明顯的塌陷,椎體後緣有無明顯的增生,以此了解大體脊柱整體的情況;
2、CT:可以進行椎管狹窄的判斷,有無韌帶鈣化、小關節突關節增生的情況,黃韌帶有無骨化,區分狹窄因素主要是骨性因素還是軟性因素;
3、核磁共振:是腰椎狹窄很重要的也是主要的檢查手段,因為可以看到神經根和硬膜囊受壓的情況,比CT更清楚的判斷椎管狹窄程度、黃韌帶和後縱韌帶肥厚程度,椎管前後徑和有無明顯的側隱窩狹窄。
所以在臨床中三者一定要結合進行檢查,缺一不可。

㈥ 腰椎管狹窄需要什麼來判定

腰椎管狹窄需要什麼來判定?

診斷需要做哪些檢查

●X線片:通過正位片進行椎管橫徑(雙側椎弓根內緣的間距)的測量,和側位片椎管矢狀徑(椎體後緣至椎板與棘突交界處的距離)的測量,認為橫徑小於18毫米,矢狀徑小於13毫米,提示存在有椎管狹窄。

●脊髓造影:顯示典型"蜂腰狀」缺損,根袖受壓及階段性狹窄等影像。

●CT檢查:CT診斷腰椎病是一項極好的檢查手段,應用CT掃描所得結果與臨床符合率高。正常人腰椎管橫截面積為180平方毫米,小於100平方毫米為中央型腰椎管狹窄。

●MRI(磁共振成像)檢查:腰椎MRI檢查能夠清楚地顯示椎管、硬膜囊外脂.肪、硬膜囊、腦脊液、脊髓等結構。它對軟組織成像分辨能力比CT更高,除了能夠橫斷面掃描成像外,還能夠進行矢狀位的成像。但MRI價格相對昂貴,黃韌帶骨化及纖維環鈣化的辨識能力差。

腰椎管狹窄症若使馬尾神經受壓迫,出現馬鞍區的症狀與體征以及括約肌的症狀,嚴重時可出現大小便及性生活障礙症狀。

治療方法很多,絕大多數病人症狀初期通過保守治療是可以獲得較好的療效的。第一,注意卧床休息,避免腰椎受外力壓迫,第二,應用其他方法積極鍛煉腰部肌肉力量,增加腰椎前韌帶,後韌帶及側韌帶的力量,避免椎間盤受壓迫突破人體正常韌帶,肌肉的保護。加強腰部肌肉的鍛煉可以預防和延緩腰椎病的發生和發展並治療早期腰椎管狹窄。據調查,腰部肌肉韌帶發達,力量大的人群中,腰椎管狹窄繼續發作發展的幾率下降了80%,所以,腰部周圍韌帶,肌肉的鍛煉強大,對於腰椎管狹窄的治療恢復有著重要的意義。

㈦ 腰椎管狹窄採用什麼方法最好不要手術的

治療腰椎管狹窄較有效的理療方法是拉力(stretching)療法,腰肌強度鍛練和無氧健康訓練.騎靜止的自行車對有些病人很有效,這種鍛練腰呈屈曲位,多數病人能耐受.用馬具設計的踏車行走鍛練,因腰椎不受力,故對腰椎管狹窄的病人也很有用.用於軟組織理療的方法較多,包括:熱療,冰療,超聲,按摩,電刺激和牽引等方法,雖較常用,但對腰椎疾患的療效尚未得到證實.然而,對輔助腰椎活動和進行更強的理療做准備還是有益的,鍛練和理療較安全,可延遲手術治療,鍛練可改善病人全身情況,即使不減輕症狀,也有利於更好地接受手術治療. 腰圍保護可增加腰椎的穩定性,以減輕疼痛,但應短期應用,以免發生腰肌萎縮. 硬膜外激素封閉治療腰椎管狹窄的方法仍有爭議,一般認為,用於治療根性痛的療效較差.

㈧ 腰椎管狹窄如何治療

腰椎管狹窄可以治好嗎 腰椎管狹窄的常用治療方法介紹更新時間:2020-08-06

核心提示: 腰椎管狹窄在醫學上中又稱為腰椎管狹窄症,是導致腰痛或腰腿痛的常見原因之一。是主椎管、神經椎管、椎間孔狹窄這三個部位由於軟組織病變引起的椎管容積改變及硬膜囊本身的狹窄,壓迫了位於椎管中的馬尾神經產生腰腿疼痛的疾病。腰椎管狹窄的治療包括葯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等,預後良好。


腰椎管狹窄是引起人類腰骨疼痛,四肢無力的一種慢性疾病,雖然腰椎管狹窄多發於老年人,可在近年來,腰椎管狹窄的年輕患病率也越來越高,原因大多是現代人作息不規律,坐姿睡姿不當引發的一系列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韌帶肥厚等關節炎加重引起的腰椎管狹窄,病情發展到這種地步時,就必須引起重視,及時治療。下面詳細列出了腰椎管狹窄的幾種治療方法,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葯物治療

對於腰椎管狹窄的初期症狀,是可以通過葯物緩解的,服用非甾體抗炎葯,能夠減少腰椎管狹窄帶來的下腰痛,四肢麻木等症狀,常見的非甾體抗炎葯阿司匹林、布洛芬、尼美舒利等,可配合中葯葯方使用,常用葯如熟地、炮姜、杜仲、牛膝、制狗脊、續斷等,強筋健骨,舒化神經,活血通絡。

2、拉力療法

拉力療法現已成為腰椎管狹窄的一種熱門療法,引此方法無副作用和不良反應,利用牽拉力與反牽拉力作用於腰椎,通過向相反方向的牽拉來達到固定腰部,鬆弛腰背部肌肉,改善突出物與神經之間的關系,但需注意治療時要去到正規醫院進行針對治療,以免操作不當加重病情。

3、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方法主要有椎管擴大成型術和腰椎椎間融合術等,原理是解除神經組織和血管在椎管內、神經根管內或椎間孔內所受的壓迫,難度較大,推薦神經機能出現明顯缺損等嚴重症狀的人使用此方法。

注意在治療腰椎管狹窄過程中,選取適合自己的方法,使用葯物前應多看看注意事項,有葯物過敏史者切記胡亂服用,聽從醫生指導,同時在生活中不要因為自己腰椎有毛病而疏於運動,而應在自己承受能力范圍之內做合理的鍛煉,腰椎管狹窄其實並不是頑症,只要治療方法得當,做好預防措施,很快就能得到緩解。

㈨ 中醫治療腰椎管狹窄有什麼方法

?腰椎管狹窄是常見腰部疾患的一種,給患者帶來了難以忍受的痛苦,甚至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威脅健康,因而一定要及時進行治療。那呢?下文權威專家,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解答,一起來了解。
?治療腰椎管狹窄,需要對患者病情有詳細的了解,制定科學、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效果會更好。以下僅供大家參考:
1、蠟療:蠟療透熱作用可幫助改善局部營養,促進局部的新陳代謝,緩解肌肉痙攣、強直。適用於非急性期的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風濕性關節炎及各種骨關節的軟組織損傷等症狀。
2、九宮回陽:九宮回陽主要用於腑氣不通,四焦氣機壅滯日久而致脾、肝、腎虛,形成內虛致痹,九宮回陽使四焦氣機升降恢復正常,機體臟腑功能正常。用於治療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病、強直性脊柱炎等肝腎兩虛導致的骨關節受損等疾病。
若你還存在哪些疑問需要解答?可點擊此處在線咨詢北京風濕病中醫醫院專家。
3、拔罐:拔罐是一種以杯罐作工具,借用負壓而使杯罐吸著於皮膚,造成局部瘀血以治療疾病的方法。適應於風、寒、濕痹及腫痛症,頸、項、腰痛及四肢疼痛、麻木、功能障礙等。
4、牽引:牽引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不僅可用於下肢不穩定性骨折的治療,也是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等風濕病的重要治療手段。
?通過上述講解,是否對你治療疾病有所幫助呢。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治療腰椎管狹窄的方法是多樣的,根據患者病情,對症治療會更好。

㈩ 椎管狹窄診斷腰椎管狹窄有什麼方法

椎管狹窄一般是穿高跟鞋的女性朋友比較多,男性摔傷過,曲濟膏對這比較有研究,可淘

閱讀全文

與腰椎管狹窄用哪些方法來檢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3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8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6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7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7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5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4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8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2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3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5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2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0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5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3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4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2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3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