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看玉鐲是不是染色的
1、兩個手鐲輕輕對碰。
天然的翡翠會發出清脆的聲音;處理過的手鐲則聲音沙啞,更像玻璃碰撞的聲音。
2、用放大鏡看玉是否有氣泡
用10倍的放大鏡看,處理過的B貨和C貨,表面還有田乾裂或老人皮膚那樣的紋路。在高倍放大鏡觀察下,可以看出手鐲內部的結構,也可科學的辨認出是否染色,如果有氣泡,那就是注膠染色的。
3、用手電筒看玉的裂紋中是否有加色
用強光手光筒,強光手下能看以看裂紋中間的紋理中有沒有加色。加色的地方會出色霧團一樣的東東。光下是是明顯的體現出來,有條件的可以使有不同光源比如黃光、白光。
4、通過質檢站鑒定玉鐲
一般消費者在沒有藉助實驗室的儀器情況下,僅憑肉眼或簡單的方法,要對玉鐲的真假以及其真實材質做出准確的判斷是比較困難的,為了得到最可靠、最准確的判斷結果,最簡單、便捷的方法是向商家索取玉鐲鑒定證書,或者自己拿到當地的質檢站去鑒定。
5、購買時要求商家出具玉鐲鑒定證書,這是最簡單最便捷的一種方法,也是對消費者保證的書面憑證,玉鐲的鑒定證書極少有假的,只要是能夠上網查詢的證書,都是真的證書。
在玉鐲鑒定證書的上面,寫有鑒定機構的地址、電話、網址等信息,可以通過撥打電話或者上網在線查詢,如果能夠查得到,就是真的玉鐲。
2. 請問怎麼樣鑒別染色玉.生意經幫忙
不應該用染色鏡,應該使用濾色鏡。真假玉器的鑒別玉器可分為軟玉和硬玉兩種,硬玉又名翡翠。從化學成分來看,軟玉是含鈣、鎂和鐵的硅酸鹽,而硬玉則是含鈉和鋁的硅酸鹽。下面介紹鑒別真假玉器的一些常用方法:(1)水鑒別法將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果成露珠狀,久不散者是真玉。(2)手觸摸法若是真玉,用手摸有冰涼潤滑之感。(3)觀察法將玉對著光亮處觀察,顏色剔透、綠色均勻分布的是真玉。(4)舌尖鑒別法舌尖舐真玉有澀的感覺,而假玉則無。此外,還可以用放大鏡觀察,主要看有無裂痕,有裂痕的其價值大減。玉石的品質鑒別鑒定玉的品質,有六條標准,即色、透、勻、形、敲、照。(1)色玉以綠色為最佳,紅、紫二色玉石的價值僅為綠色玉石的1/5。玉當中若含紅、紫、綠、白四色,稱為福祿壽喜;若只含紅、綠、白三色,則為福祿壽。色澤暗淡、微黃色的為下品。如果是單色玉,以色澤均勻的為好。(2)透透明晶瑩如玻璃,沒有臟雜斑點,不發糠、不發澀的為上品。半透明、不透明的玉,則分別稱為中級玉和普通玉。在清朝和清朝以前,帶有紅、綠、白三種顏色的玉才稱為翡翠玉。到了現代,翡翠玉泛指一般透明的玉。目前的翡翠玉以透明並帶綠色的居鄉。(3)勻玉的色澤重在均勻,雖含白、綠但色澤不均勻的,則價值很低。(4)形玉石的形狀可根據不同的審美要求,加工成不同的樣式,無特殊標准。一般地說,玉石的個頭愈大愈好。(5)敲玉當中常有斷裂、割紋,一般不易觀察到,如果用金屬棒敲一敲,或者把玉輕輕拋在台板上,可以從聲音的清濁辨出裂紋存在與否。聲音越清脆越好。(6)照玉當中有肉眼不易發現的黑點、瑕疵,只要用10倍放大鏡照一照,便可一覽無余。玉的品質可分為10級,每一級又可細分為上、中、下3檔。其中,白玉無論其色澤好壞,透明度如何,價值都是最低的。天然玉石的特點是略呈淺色,而不帶有淺藍色(俗稱邪色)。另外還有一種合成玉,以玉粉、水晶加鹽水製成,外觀頗似深色老坑玉。鑒定的方法很簡單,因其同天然玉石比重不同,可用手掂掂輕重,或用天平稱量,重者為真玉。目前,市場上常常混雜一些加工精湛的假玉。辨別假玉的一般方法是看、聽、測。(1)看主要看晶體透明度、內部結構、光澤等。真玉透明、油脂光澤,花紋自然,內部纖維狀態是不易模仿的。(2)聽真玉聲音清脆,人造假玉聲音發悶。(3)測主要是測硬度。以玻璃板(摩式硬度5.5)為標准,除岫玉、綠松石外,一般都能在玻璃板上劃出條痕,而玉石本身絲毫無損。假玉一般較軟,劃不動玻璃。常見的假玉一般用塑膠、玻璃加工而成,它們都是非晶質材料,硬度低,密度小,還有材料本質的特徵。如塑膠能用鋼針挑得動,或能刻出劃痕,拿在手中輕飄。玻璃在燈光或陽光下內部顯示氣泡,偏光鏡下顯示非晶質性(轉動時無周期性的明暗變化),有原料製作漩渦狀條紋等。翡翠的質量鑒別在玉石家族眾多成員中,最名貴的當推翡翠。它是一種天然礦石,硬度極高,產量極少。其色彩主要以綠色、紅色為主。紅色為翡,綠色為翠,故名翡翠。(1)翡翠的分級①特級:艷綠色(祖母綠色)、蘋果綠色,玻璃地(半透明、質地細膩),均勻鮮艷,無雜質,無裂紋。②商品級:綠色,油青地,微透明、間雜半透明的祖母綠色細脈和斑點翠。③普通級:藕粉地、豆綠色、淺綠色,白色細膩,微透明。不透明翡翠,一般只做玉料首飾。(2)翡翠的質量鑒別①質地。天然翡翠質地透明或半透明,表面油潤亮澤,仔細觀察,可見近圓形的稍透明鹽粒和圍繞其周圍的纖維狀物質。②硬度。天然翡翠是硬玉,摩氏硬度是7度,用鋒利的刀具刻劃,不會留有痕跡;假玉硬度低,利刀可刻劃出痕跡。③翠性。天然翡翠對著強光觀察,可見其中有其他礦物顆粒的翠色閃光,稱為翠花或翠性;用玻璃、塑料、瓷料製成的偽品都無此種翠性特徵。④相對密度(比重)。天然翡翠結構堅硬緊密,無氣泡,密度較大,敲擊時聲音清脆;偽品則結構較松或有氣泡,密度較小,敲擊聲音沙啞不清脆。⑤色澤。真品翠色濃艷純正。而有些偽品是用白玉、蛇紋石、澳洲玉、韓國玉、雲石甚至雜石,經脫色後,灌入高硬塑料漿並作加色處理,或浸入綠色液體製成加色翡翠,在強光下觀察,可見綠色紋路,雜亂而細小;有的雖不顯紋路,但渾濁不清,光澤差,其重量比真品輕。將上述假品放入煮熔的蠟液中,所灌入的顏料會慢慢析出。這樣檢驗,既不會損壞被檢樣品,又可鑒別出真假。用塞爾西濾色鏡觀察,加色翠在鏡下為紫紅色,天然真品顏色不變。有的假翡翠用玻璃人工熔煉而成,結構鬆懈,綠色均勻偏暗,有的有氣泡,用硬器敲擊,聲音沙啞。(3)翡翠的選購①看顏色。看顏色是否純正、濃艷、均勻,並用聚光手電筒檢查是否有隱藏的雜色。以顏色濃艷、純正、均勻,雜質微小者為佳。翡翠中翠綠色具有較高的價位,其次為紅色、紫色。綠色中又以鮮嫩、略帶黃色調的秧苗綠為最佳,其次為寶石綠、江水綠、油綠,均以綠分布均勻者好。②觀察透明度。在強光下觀察,透明度愈高愈好。③聽聲音。敲擊聲清脆悅耳者為佳。④觀察翠性和石花。對光觀察,翡翠中有其他礦物顆粒的閃光(即翠性),並常有團塊狀白花,稱石花。兩者均以少為好。⑤看裂痕和黑斑。裂痕有的是原礦中存在的,也有的是加工造成的,以少為好;黑斑是翡翠中各處的黑色斑點,也以少而小為好。⑥看加工水平。以表面平滑、拋光好、形態正為佳。怎樣鑒別真假瑪瑙天然瑪瑙區別於假瑪瑙的最顯著的標志,是其橫斷面有同心層紋結構,利用這個標志,整塊瑪瑙較為容易識別,而經切割後的製成品,由於沒有整齊明顯的圖案,則容易認錯。但一般來說,天然瑪瑙手感涼,表面像塗了一層蠟,並有蠟的光澤,半透明,硬度在摩氏7級,用小刀刻不動,由於它是在熔融狀態下形成的結晶體,多為球狀,所以特別緻密;表面研磨後更為細膩,在硬雜木板上急驟磨擦十幾下,瑪瑙不熱,木板卻發燙;顏色常是幾種混雜於一塊之中,形成美麗的花紋、層紋、錦花等絢麗多彩的圖案。假瑪瑙除人工合成外,一部分是用優質的石材來充當的。其基本特徵是:手感固然涼,卻沒有蠟狀感覺和光澤,有些硬度低,用小刀能刻出痕跡來;砸碎觀察斷面,除沒有瑪瑙所具有的層紋外,顆粒較粗,甚至有裂隙;不透明,顏色之間界線分明。有些不法商販在假冒瑪瑙的表面粘上一層薄薄的有機物,給人有蠟狀光澤和手感的錯覺,鑒別時要特別注意。
3. 如何鑒別染色玉、染色翡翠
鑒別翡翠是否a貨的方法很多,聽聲音(清楚),看反光(玻璃光澤),放大鏡看錶面(橘皮紋)等。最好是購買有正規機構出具的證書的貨。染色翡翠最大的特色,一是顏色不正,二是顏色分布沒有色根,分布不自然。
4. 和田玉子料的顏色怎麼鑒別是不是染色的
天然籽料的顏色有明顯的色根和顏色自然過度的靈動,而染色的料子正好相反,顏色均勻,呆板,沒有過度的天然感覺,天然籽料的顏色是千萬年時間自然形成,由內而外自然散發出來的,而染色的籽料卻只是明顯皮色鮮艷,在有縫隙和裂紋的地方尤其明顯。
5. 玉器的沁色鑒定是染色還是沁色的方法
一:先告訴你玉器的沁色鑒定:
古代玉器長期埋於地下,由於受地壓、溫度、濕度以及各種物質的作用而發生的色變,被稱為沁色。黃色沁稱土沁,白色為水沁,綠色為銅沁,紫紅色為血沁,黑色為水銀沁。仿古者達到以假亂真,往往人工仿沁。仿沁早在北宋時就已出現,及至明清,仿沁早在北宋時就已出現,及至明清,仿沁的手法各種各樣,極難辨認—通過燒烤使其顏色變白,但同古玉相比,表面有火燒的細裂紋;
在羊腿中植入小件玉器,數年後取出表面形成如古玉紅絲沁般的血色細絲,俗稱「羊玉「,類似者還有「狗玉「,但此玉略顯干澀;
將質地松軟的玉器用烏梅水煮,然後用提油法上色,俗稱「梅玉「,只是一般顯得造作不自然;
將玉與鐵屑拌在一起,以熱醋淬之埋於地下,經數月表面被鐵屑蝕出橘皮紋,雜有土斑、深紅色鐵銹,俗稱「叩玉」;用「礆提」之法上色,顏色滲入玉肌灰煮不退,這種沁色在天陰時顏色較鮮,天晴時則略顯混濁
人工仿沁是仿古玉的關鍵技術,早在北宋就伴隨著仿古玉的出現而被應用。及至明清時期,人工仿沁的方法日臻完善,形式多樣,極難辨認。清代的一些金石考古學家對古玉仿沁有頗多的記載。在王心瑤的《玉紀補》中記載有下列幾種玉器染色的方法:
通過燒烤玉器使顏色變白以充古代的雞骨白玉,同真古玉相比表面有火燒的細裂紋。
在羊腿中植入小件玉器,數年後取出表面會形成如傳世器上紅絲沁般的血色細絲,俗稱「羊玉」。同真古玉相比,「羊玉」略顯干澀。
將玉器放入剛殺死、血尚未凝固的狗腹中,在地下埋藏幾年後玉器表面會產生土花、血斑,俗稱「狗玉」。這種玉器表面常保留有新玉的顏色。
將質地松軟的玉器用烏梅水煮,然後再用提油法上色,俗稱「梅玉」。這種仿古沁色一般顯得造作不自然。
把玉器放入濃灰水和烏梅水中煮,趁熱置於風雪中冷凍形成細如切絲的裂紋,以充古玉中的牛毛紋,俗稱「風玉」。
將玉器與鐵屑拌在一起,然後用熱醋淬之,放置十幾天後埋入地下,經數月取出後表面會被鐵屑蝕出桔皮紋,紋中雜有土斑和深紅色的鐵銹。俗稱「叩玉」。
用「提油」之法上色,顏色滲入玉肌,久煮不退,這種沁色在天陰時顏色較鮮,天晴時則略顯混濁。
此外還有一些用油炸、火烤、雪茄水浸泡以及埋在花盆、淤泥、廁所里的方法均能使玉器喪失本色,此處不再贅述。總之,掌握玉器在鑒定的技巧,了解玉質、時代風格及常用的做舊手段只是具備了鑒定玉器的前提條件。
二玉器的染色鑒定:
玉器的染色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一般來說,大都是為了獲得一種較美好的顏色而將沒有這種顏色或者這種顏色不明顯的玉石染以一定色彩,仿製品的染色更是習以為常。例如,翠綠色是最受人們青睞的顏色,因此,人們總是想方設法地把其它色調的玉石染成綠色。這不但迎合了人們的心理需要,而且由於以次充好,玉石的價格也會隨之提高。這給玉器鑒定帶來了一定的麻煩,特別是對染色翡翠的鑒定更不可掉以輕心。
目前玉石染色的方法有多種多樣,有普通的各種浸沁法,更有利用現代高科技進行的各種浸染法,其效果幾可亂真。鑒別染色玉石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特徵:
①經染色的玉石一般顏色枯燥,無光澤,常有閃藍發黃感覺,色不正,即所謂邪色。
②染色玉石顏料集中於裂隙或孔隙之中,往往裂隙中顏色加深,似浮絲狀分布,顏色由外及里,外色深,里色淺。無綹裂處則無明顯顏色。這時在強光下檢查更為明顯。
③對於用鉻鹽染成的綠色,在濾色鏡下檢查,會呈現出紅色,而天然綠色則不會變色,(當然也有少數天然色會變色。)因此要把利用放大鏡仔細檢查的結果結合濾色鏡檢查的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再作出結論。
④染色的玉石放在油中浸後會慢慢地褪色,若用熱油,褪色則更快。
⑤染成的綠色在酸中(如稀鹽酸等)及高溫下(以鐵片不紅為度)顏色亦會消褪。
⑥用指甲油去除劑蘸在棉簽上,在有染色的玉石上摩擦,有些染料會粘在棉花上。
6. 請教和田玉是如何分辨其染色或是加強
一、看皮色本身
1、真皮色的籽料會給人的感覺非常舒服,很自然。
2、而假皮色則很別扭,十分不和諧,顏色一般比較浮誇,很艷麗,像是塗上去的。
二、看裂
1、通常真皮裂紋處的顏色要比周圍的顏色深一些,有過渡漸變的效果,不會差別很大。真皮,裂處顏色內深外淺,有長年累月沁入的感覺。
2、染色的裂處,綹裂處顏色明顯過重。
三、看漸變
1、真皮皮色邊緣處的過度,有層次感,真皮籽料的皮色邊緣會有明顯的過渡感。
2、染色的則是非常突兀,一色到底,分界線明顯。
(6)鑒別玉的顏色是否染的方法擴展閱讀
和田玉的特徵:
1、外皮
籽玉的外皮顏色比較多, 人們認識顏色又帶有主觀感受, 因此同類子玉在皮色上略有差異時,會出現不同的名稱,如「煙袋油皮子玉」,它與「秋梨皮子玉」、棗紅皮子玉的差別 甚微,僅顏色上深淺不一而已。
2、外形
新疆白玉籽料屬於沖、洪積型,出自河流的中下游。千萬年來由於風化剝蝕, 水流沖擊,體態光滑,無稜角,外形呈鵝卵狀。
3、塊度
籽料都是塊狀。塊度一般比較小,「如盤、如斗、如拳、如栗」,分量一般 在幾公斤左右,最小者僅小指一般。上百斤的,則屬罕見。
7. 如何鑒別染色玉,染色翡翠
說真假顏色,首先就要提提真假皮色。這兩個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概念。很多人把它混為一談,還振振有詞。其實這種行為表面結果就是擾亂了大家的試聽;內在卻約束了自身對玉的認識。 皮:可以大致理解為大自然萬千年遺留在玉表面上的特徵。 物理的:裝機痕(毛孔、裂)礦物結晶(水草、釘子)有色礦物侵潤(色)等 化學的:服飾(僵、石灰化)等 這里就不一一展開寫了,自己慢慢領悟。如有機會,我會細細描述 色:是大自然的致色礦物質在玉表面的侵潤附著。分為: 肉色可見,就是大家看到的籽料表面的各種天然顏色。灑金、秋梨、烏鴉、豹紋、棗紅。。。。。。 肉眼不可見色,就是常說的光白籽。或肉眼無色的表皮。但其實是有色的。只是因為形成顏色太淺,肉眼無法識別,但礦物質顏色去認識存在,只是附著的太少。這個概念必須有!為今後水平的提升打好基礎。一萬年的色,你能看到,一百年的,你不一定看到,你能說沒色嘛,只是深淺不同罷了。這樣,別人都認識沒色,你知道有色。那就去探究。就像手術室里,不能說看不到細菌,就武斷的說沒有細菌。醫學上「無菌」的概念,也只是一個范圍罷了,並不是絕對。 說真假顏色,其次要從宏觀、微觀兩點入手。宏觀可以用肉眼、光線和經驗解決。而微觀一定離不開放大鏡。很多人嘲笑、甚至恥笑用電筒、放大鏡的愛玉者。這個現象不是暴露了自己不懂,根本不知道需要看什麼地方。就是怕對方看出什麼,對自己不利。我一般常備10倍、50倍兩種放大鏡。10倍隨身用的多,50倍、100倍基本都是晚上坐家裡書桌邊才用。 染色玉鑒別八步法: 那麼到底怎麼看真假色呢?有幾個簡單的入手方法。在這里不探討什麼高深的、學術的,就說新人入手簡單實效的,肯定會有很強的片面性。所以請高手留情。 現在的玉染色,已經不局限是紅色了。這點大家一定要注意。有深黃、淺黃、筷子金黃、有黑、有褐、有綠等等,並且今後還會有更多的組合拳,套餐是的交叉染色,那就相當考驗了。但萬變不離其宗,大家也不必害怕。 一:看色必看裂 玉石表面的顏色和裂的關系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先有色,後受傷。一種是先受傷,後長色。 現有色後受傷的,埠與顏色之間可以理解為沒什麼影響,埠兩邊顏色合理過度,自然越過埠,幾乎沒變化。側光順著顏色看過去,潤澤柔和的光感一瀉千里,這些小裂的存在壓根都看不到顏色的中斷和變化。 先有傷後長色的,大多色會跟著裂的走向長,致使裂的大小影響色的形狀和深淺。但仔細看,裂口的顏色和裂底的顏色差異不大,並且裂口和裂底顏色是合理過度進去,大多同時伴生水草紋。並且裂口銳利的小斷層上,大多適合外周統一的顏色附著,並且多半透明狀,更多的是比其他地方顏色更淺一點。而加色的話,這個地方血糊一片,明顯顏色過重,怎麼清洗都無法去除干凈。 這讓我想起那個洗一洗的馬桶廣告。把一個吹氣的氣球未卜紮起開,塗上巧克力,用衛生紙擦,會在褶皺留下黑色的殘留物,而用水沖,褶皺里就乾乾凈凈。在這里舉這個例子很不合適,但同樣的道理。只要染過色的玉,在裂隙處總有處理不幹凈的顏色殘留,並且只在裂隙表面,很難滲入裂隙根部。即使有,裂隙外的顏色也是裂隙內多少倍的對比度。 二:看色要借光 看玉很多人喜歡直視,但更多的人喜歡45度角側光看過去,並且輕輕變換角度的晃動,為什麼呢?這就是我們說的看光感,看光反射的效果。 真色的表面,側光過去,是潤澤一片,就像你從側面看湖水的表面一樣。有時候正面看得到色,側面顏色是不存在的,只有光。 而假色的表面,側光過去,是干澀的、脫水的、戈壁灘的味道。並且木訥的、沒有變化的、沒有動感的、僵硬的顏色。 三:看色挑毛孔 籽玉的表面必有毛孔,天然的顏色也必然是把毛孔當做基底來生長附著的。那麼顏色對於毛孔的附著廣西,就顯得尤為重要。籽玉的毛孔就像人體的皮膚。(這個例子不恰當,但比較好理解,權當就是它了吧) 人的皮膚遠看絲滑水嫩,近看毛孔微觀,再近看就是丘陵起伏,再近看就是月球大坑了,並且是相互重疊,大小重疊在一起。 就像一個炸彈,炸了個大坑,過了幾百年了,你身處坑內,這個大坑好似已經看不到了。你只看到裡面很多老鼠洞。但你坐上飛機,遠遠的在天上時,你就能明顯發現這個邊界和輪廓。對,看毛孔,就要這樣,遠近變換的來看。 那麼很簡單,同樣一個表面,越粗糙的地方就越容易附著顏色。毛孔坑底的附著性肯定比坑上面強得多。也就是說,天然顏色會跟著毛孔的分布不斷變化,遠看皮色會有濃淡的過度,這個過度跟玉的結構大小會有疏密的變化。並且這個顏色近看的時候,是跟著毛孔的形狀而緊密結合。也就是說:毛孔怎麼走,顏色的邊界始終跟著毛孔的邊界同步延伸。毛孔怎麼不規則,顏色也怎麼不規則。這點相當重要!!! 假色都是一片染上去,迅速附著。所以毛孔邊界和顏色邊界同步走的現象幾乎是不存在的。 四:看色找水線 水線。水線不是玉,是沒有玉化好好的玉的原料的一部分。舉個例子,和面擀麵條。水加麵粉,形成面團。誰沒和麵粉混合,那麼留下一縷,這就是水線。例子不恰當,僅僅幫助理解罷了。 水線的硬度遠遠高於玉。所以這里很難附著上顏色。天然的顏色在遇到水線,往往是中斷的。顧有玉筋斷色一說 而假色的附著力很強,在玉筋上往往留下顏色,嚴重的時候,玉筋和玉附著是同樣顏色的深淺。輕微的淡淡的染色,玉筋上也會留下顏色 五:看色看色界 籽玉表面上,一片顏色的存在,有的是慢慢過渡到顏色消失,有的是突然整理中斷,這個顏色的邊界就是色界。 這里的色界是宏觀的,遠看的,整片色的邊界。你可以理解為海岸線。那麼這片色的邊緣呢?就像大海波浪在沖擊沙灘,不是有條線嘛?遠看是一條線,近看其實是不是一個波沖過來,有高有低,有凹有凸。結合剛才毛孔的邊界,宏觀理解一下就很簡單了。 六:看色選僵斑 很多資料表面上有僵斑的存在,不管軟僵、硬僵、石性、玉性、石灰化。但如果有一塊資料染色,碰到僵斑,那麼僵斑上的表現對我們的鑒別就大有幫助,這里必定有色。但小心先染色,後燒僵的現象,這樣的僵斑可以沒色。別吃葯了,倒是拐過來罵我。 而真的僵斑和色共生的時候,僵斑大多是無色的。即使有色,也能找到無色或者顏色變化的現象。 七:看色配釘子 以前的問臟說過,籽玉長釘子,一招就保真。那麼色也經常和釘子長在一起,相互重疊。那麼釘子和色的關系,是和諧的?是尷尬的?是柔美的?還是格格不入的? 記住:釘子和顏色是泥中有我,我中有你,風助火勢,火趁風勢。而加色必定實在麥苗上鋪一層雪的關系。顏色都蓋在釘子上。 八:看色尋斷口 籽玉的斷口有幾種。一種是很大橫斷;一種是上面看裂的小裂;一種是雕刻的刀痕。 玉的表面顏色天然生長下,都是深入骨髓的進入肉質裡面,不管肉眼看到多深,你要理解為都進去了好幾個毫米。根據時間、玉肉..等等條件的不同,肉眼看到的深度也有所不同,但其實都進去了。並且是億萬年慢慢的滲透、柔和的插入、淡淡的過渡、光澤度持續的延伸,請理解這幾個詞。
8. 怎樣辨別玉石是否被染色
一般來看,和田玉的本色是較易識別的,主要有白、青、青白、青花、黃、翠等顏色,而在玉器鑒別時,往往遇到人工染色、做假沁色及和田玉本色相互類似的現象,非常難以識別,這就需要識玉者認真進行分辨。
9. 怎麼判定玉石有沒有染色
用三十倍放大鏡觀察!如果顏色是沿著石頭的紋路走,像棉絮一樣的一團 那麼就是染色
用舌頭舔 有刺感
還有用查爾斯濾色鏡觀察!最簡單的辦法是加熱!用開水煮,染色的會掉色。
一句兩句將不清楚,建議你多看看鑒寶類節目。
下面這篇文章也可學習下。
http://wenku..com/link?url=2621BOeJQJcWWLgA5Lp7kU7T_dIZx3UiiROiULItN1Hwn1Bgodig_VpeejLW8Evncifva4cr7-32PzrjwhsDIw5vG8N62Z_Ca-iX1k3E1Wy
10. 用什麼方法鑒別染色玉,如何能使其褪色
染色玉石褪色方法:
1、首先把染色的玉石先用濕紙巾擦拭一下,先把表面的比較容易去掉的染色去掉,這樣後面就會更容易讓染色的玉石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