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所有鑒別細菌的方法

所有鑒別細菌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23 08:50:09

① 菌種鑒定的方法

傳統方法細菌做革蘭氏染色 運動性試驗 各種代謝 然後查伯傑氏細菌手冊;用分子做的話提總DNA,pcr擴增16srDNA全長片段,上NCBI資料庫比對,選擇近緣序列構建系統發育樹鑒定。
真菌的話主要根據形態,特別是有性型生殖形態鑒定;分子的話一般擴增ITS區域,比對,建樹鑒定。

② 病原微生物中細菌常見檢測方法哪些

1、快速測試片技術法

快速測試片是指以紙片、紙膜、膠片等作為培養基載體,將特定的培養基和顯色物質附著在上面,通過微生物在上面的生長、顯色來測定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

細菌總數檢測紙片的研製始於 20 世紀 80 年代,其主要優點是簡便、實用、經濟、操作性強。近年來以濾紙和美國某公司的 Petrifilm 為載體的測試片已開始被廣泛應用。

2、生物電化學方法

生物電化學方法是指通過電極測定微生物產生或消耗的電荷,從而提供分析信號的方法。微生物在滋生代謝過程中,培養基的電化學性質如電流、電位、電阻和電導等會發生變化,所以可以通過檢測分析這些電化學參量的變化來實現對微生物的快速測定。

常見的有:阻抗分析法、電位分析法、電流分析法等。生物電化學方法具有測量快速、直觀、操作簡單、測量設備成本低和信號的可控性等特點。

3、微菌落技術

微菌落是指細菌生長繁殖早期在固相載體上所形成的只能藉助於顯微鏡觀察的微小菌落。微菌落技術具有快速、經濟、實用的特點,其研究始於 20 世紀50年代,定量測定技術從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國外已有報道將該法應用於水、食品中細菌總數的快速檢測。

4、氣相色譜法

氣相色譜應用到微生物的檢測中,主要是依據不同微生物的化學組成或其產生的代謝產物各異,利用上述色譜檢測可直接分析各種體液中的細菌代謝產物、細胞中的脂肪酸、蛋白質、氨基酸、多肽、多糖等,以確定病原微生物的特異性化學標志成分,協助病原診斷和檢測。

5、高效液相色譜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檢測可分析各種體液中的細菌代謝產物、病原微生物等,以確定病原微生物的特異性化學標志成分,協助病原診斷和檢測。

③ 細菌鑒定辦法有哪些,常見細菌的鑒定辦法就可以

細菌的鑒定通過分離培養獲得的病原菌,必須達到不含有其他微生物的純培養程度,才能進行系統鑒定。系統鑒定就是通過病原菌的形態結構、生長特性、抗原性和病原性等檢測,並用已知標准免疫血清確定分離細菌的屬、種和型。微生物鑒定的程序通常是根據其形態,生長、生化特性等定種,最後根據抗原的免疫血清學檢查定型。(一)形態學檢查各種細菌的形態,在適宜的環境下是相對穩定的。但環境的改變,如培養基條件的改變,抗生素和化學葯品的作用等,均可使細菌產生不規則的形態,並可出現細胞壁的缺陷和多樣性。為此,在作細菌形態鑒定時,必須按被檢菌的生長要求,選擇適宜的培養基和培養條件,以及適宜的培養時間和檢查方法,才能作出正確的形態學鑒定。形態學檢查一般包括二方面:肉眼觀察和顯微鏡檢查。1.肉眼觀察肉眼觀察主要觀察細菌在固體、液體、半固體,鑒別培養基上的生長情況。在固體培養基上要觀察菌落形態、大小、顏色是否均勻一致,表面是光滑濕潤,還是乾燥無光或呈皺紋狀,邊緣是整齊還是不規則,菌落是隆起、扁平,還是乳頭樣,是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在液體培養基中,要觀察培養基是否呈均勻渾濁,管底有無沉澱,液面有無菌膜,是否產氣等。在半固體培養基上應觀察細菌是否沿著接種線生長,是呈毛刷樣生長還是均勻生長,上下生長是否一致。在鑒別培養基上,應觀察其生長情況是否與預期的相一致,在血瓊脂培養基上還要觀察是否溶血及溶血圈的特點,在某些培養基上還要注意是否有臭味等。2.顯微鏡觀察在作細菌個體形態學檢查時,要根據被檢菌的種類和檢查項目,選用相應的染色方法,同時要注意選擇適合的培養基以及細菌培養的時間,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一般以18-24小時(生長時間長的細菌除外)的幼嫩培養菌為宜。例如,作革蘭氏染色檢查時,培養時間長的陳舊細菌,可能由陽性變為陰性。作細菌運動性檢查時,液體培養基的幼嫩培養物(幾小時到十幾小時)最為適宜。作炭疽莢膜染色時,因炭疽桿菌在一般培養基上不形成莢膜,而在動物體內形成明顯的莢膜,因此,應先接種小鼠,取死亡動物的病料作塗片標本鏡檢。作鞭毛染色時,以液體培養基為宜。芽胞的形成,因細菌種類不同,往往對培養條件如培養基、空氣和培養時間等而異,但一般均要求較長時間。鏡檢時除注意其基本形態結構和大小(要用測微計測量)外,還應注意其排列狀態、菌端形狀、有無兩極染色、有無形成芽胞和莢胞等。必要時可用電鏡觀察其微細結構。3.常用的幾種染色方法塗片用的載玻片需用清潔液洗凈、擦乾、不留油質,否則培養物不能均勻地推開。被檢材料如果是肉湯培養物,用鉑金耳環取一滴,均勻塗抹於載玻片上,塗抹的范圍約有手指甲大即可。隨後,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使之固定(即火焰固定);被檢材料如果是固體培養物,先滴一滴水(常用生理鹽水)於載玻片上,用鉑金耳環取少許培養物,在水滴中混勻,培養物不宜太多,菌體看不清楚。膿汁、淋巴液、乳汁也按同樣方法制備抹片。血液和病變組織,直接塗抹在載玻片上,組織抹片也不能太厚,否則看不見細菌,細菌培養物抹片用火焰固定,組織抹片常用甲醇或甲醛固定。

④ 細菌與真菌如何分辨

(一)從有無細胞核進行區分:

1.真菌:有核膜包圍形成的細胞核和明顯的菌絲,屬於真核生物。

2.細菌:沒有核膜包圍形成的細胞核,只有擬核,屬於原核生物細菌。

(二)從命名上進行區分:

1.真菌:名稱中一般不會出現球、桿、弧、螺旋等描述形態的字眼。

2.細菌:名稱中一般含有球、桿、弧、螺旋等描述細菌形態的字眼,只有乳酸菌例外(實為乳酸桿菌)。

(三)從細胞結構上分:

1.真菌:真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幾丁質,除具有核糖體外,還有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中心體等多種細胞器。

(四)從繁殖方式上區分:

1.真菌:真菌的繁殖方式分為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有性繁殖分為三個階段:質配、核配和減數分裂;無性繁殖是指營養體不經過核配和減數分裂產生後代個體的繁殖,它的基本特徵是營養繁殖通常直接由菌絲分化產生無性孢子。

2.細菌:主要以無性二分裂方式繁殖(裂殖),即細菌生長到一定時期,在細胞中間逐漸形成橫隔,由一個母細胞分裂為兩個大小相等的子細胞。細胞分裂是連續的過程,分裂中的兩個子細胞形成的同時,在子細胞的中間又形成橫隔,開始細菌的第二次分裂。

⑤ 細菌要怎樣識別

單個細胞是無色透明的,為了便於鑒別,需要給它們染上顏色。1884年丹麥科學家革蘭姆創造了一種復染法,就是先用結晶紫液加碘液染色,再用酒精脫色,然後用稀復紅液染色。

經過這樣的處理,可以把細菌分成兩大類,凡能染成紫色的,叫革蘭氏陽性菌;凡被染成紅色的,叫革蘭氏陰性菌。這兩類細菌在生活習性和細胞組成上有很大差別,醫生常依據革蘭氏染色法,選用葯物,診治疾病。為紀念革蘭姆,復染法又稱革蘭氏染色法。

細菌家族的成員,如果固定在一個地方生長繁殖,就形成了用肉眼能看見的小群體,叫菌落。菌落帶有各種絢麗的色彩,如綠膿桿菌的菌落是綠色的,葡萄球菌的菌落是金黃色的。

細菌菌落的形狀、大小、厚薄和顏色等特點,是鑒別各種菌種的依據之一。弗萊明就是通過觀察到金黃色的葡萄球菌落減少或消失,從而發現「吃」掉葡萄球菌的青黴素,劃時代地揭開了抗生素的秘密。

⑥ 如何辨別細菌,真菌 ,病毒

最近搶飯碗的也多了,日子難混啊。他們都太廢話了,姐教你一個簡單的方法:
首先要知道病毒無細胞結構,細菌是原核生物,真菌是真核生物。(不知道的話想快都難)
微觀的講(在顯微鏡中觀察),首先看有無細胞結構,這可分辨出病毒,再看有無細胞壁或細胞核(或核膜)這可分辨細菌和真菌。夠快吧!
宏觀的講(在培養皿中觀察),啥也看不見的就是病毒,因為它太小了。看得見的,小一團的,表面光滑的是細菌。看得見的,大一團的,表面粗糙的是真菌。
在生活中,你看不見細菌和病毒。能看得到的都是真菌(如蘑菇、靈芝等)。

⑦ 細菌學有哪些檢驗方法

直接塗片檢查:取混勻新鮮尿塗片,健康人的尿塗片無細菌。若每個油鏡視野下可見1條或以上的細菌,提示為菌尿。並可行革蘭氏染色,初步確定尿路感染細菌是陽性球菌或陰性桿菌。細菌培養:目前多採用定量接種環法,培養24h,計數菌落。陰性桿菌分裂快,菌落數>l〇5cfo/ml,提示菌尿,菌落數104〜105cfo/ml為可疑。陽性球菌分裂慢,菌落數>103cfU/ml為菌尿。結核菌檢查:尿結核菌檢查是確定有無泌尿系結核的重要方法,尿沉渣塗片抗酸染色較簡單,陽性率為50%〜70%;清晨第1次尿送檢則陽性率高。尿結核菌培養陽性率可達90%,但結核菌生長緩慢。使用改良羅氏培養基,一般需4〜8周始能報告結果。近年常用聚合酶鏈反應(PCR)方法,使含微量結核菌DNA擴增,40條結核菌即可有陽性結果,此法特異性強,2d可有結果,但時有假陽性或假陰性的情況。菌尿的輔助檢查亞硝酸鹽試驗:革蘭陰性桿菌如大腸、副大腸桿菌能將尿中的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而球菌和結核菌無還原硝酸鹽的能力,因此亞硝酸鹽試驗陽性,提示革蘭陰性桿菌的感染。氯化三苯四氮唑試驗(TTC試驗);大部分革蘭陰性活桿菌能將無色TTC還原為紅色的三苯甲替,而球菌及變形桿菌則呈陰性。故可用以初步判定是哪一類細菌感染。尿抗體包裹細菌(ACB):腎盂腎炎為腎實質感染,在細菌抗原作用下,機體可產生相應抗體,抗體將致病菌包裹,在熒光鏡下觀察用熒光素標記的抗人體蛋白抗體處理的尿細菌,若表面有熒光抗體包裹則大多屬腎盂腎炎,膀胱炎為黏膜淺表感染,故細菌表面無熒光抗體包裹。用ACB法有助於上、下尿路感染的定位診斷。但在前列腺炎患者,其ACB試驗亦呈陽性,應注意鑒別。其他:另外還有過氧化物酶試驗、葡萄糖氧化酶試驗、鱟試驗及尿氧壓測定均可幫助診斷尿路感染,但目前臨床上應用較少。

⑧ 細菌鑒定辦法有哪些,詳細些哦~~

我剛剛參加了這方面的培訓呢,呵呵。
一般細菌的常見生理生化鑒定實驗有:糖(醇)類發酵試驗、甲基紅(Methyl red)試驗、V.P試驗、吲哚試驗、檸檬酸鹽利用試驗、靛基質(吲哚)試驗、硫化氫試驗、澱粉水解試驗。這樣的資料很多的,你每個實驗都網路下就可以了。我這里都拷出來是不實際的。

⑨ 細菌鑒定的方法有哪些

一 澱粉水解試驗
二 糖發酵試驗
三 甲基紅(M.R)試驗
四 產吲哚(indole)試驗
五 硝酸鹽還原試驗

⑩ 細菌分子鑒定的方法有哪些

一般從DNA、RNA和蛋白質這三個方面鑒定。將三種物質分別提取出來,各自進行鑒定。鑒定的方法可以用你提到的這些。
1.核酸雜交:簡單的說,就是將需檢測的核酸與標記的分子結合使得未知核酸可以被檢測到。
2.脈沖場凝膠電泳:利用電場讓不同大小的帶電DNA分子以不同的速度移動,從而將不同大小的分子分開。可分離10kb--10mb的DNA分子。
3.16S rRNA :16S rRNA所對應的 16S rDNA基因在微生物基因組中具有高度保守性;對16S rDNA而言,如果出現3個鹼基以上的差異就可以斷定細菌不屬於同一種屬。它具有高度的靈敏性,而且不需要培養,檢測指標也很單一。可以快速檢測未知微生物或致病微生物。
4.RAPD:對整個未知序列的基因組進行多態性分析的分子技術。先進行PCR擴增,然後電泳分離染色,在紫外透視儀上檢測多態性。
5.質粒質譜分析法:我只了解過蛋白質的質譜分析技術,質粒的沒有了解過。
蛋白質:將蛋白質酶解成小肽段並混合基質,用激光將呈離子化氣體狀態的待測物噴射,經電場到達檢測器,根據到達的時間分析肽段的分子質量。

閱讀全文

與所有鑒別細菌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3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8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6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7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7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5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4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8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2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3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5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2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0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5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3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4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2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3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