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NDT是什麼
NDT - Non-destructive testing 無損檢測,簡單來講就是在不損壞、不破壞被檢驗材料和產品的前提下對產品進行檢測以確定其有無缺陷的檢驗方法。就如一個在意外事故中受傷的人去醫院做x光檢查一樣。對於有可能損壞的部位進行X光拍攝,所拍到的內容由醫生進行解析,他通常會做決定是否採取進一步措施。同醫學領域一樣,無損檢測有著更為先進的科技,可以對產品進行檢查並確定它們的狀況,工業射線只是其中的一種。
包括磁粉檢測,滲透檢測,超聲波檢測,射線檢測,目視檢測,渦流檢測等
㈡ 五大常規無損檢測原理的渦流檢測原理
渦流檢測是建立在電磁感應原理基礎之上的一種無損檢測方法,它適用於導電材料,如果我們把一塊導體置於交變磁場之中,在導體中就有感應電流存在,即產生渦流,由於導體自身各種因素(如電導率、磁導率、形狀、尺寸和缺陷等)的變化會導致感應電流的變化,利用這種現象而判知導體性質、狀態的檢測方法,叫做渦流檢測方法。在渦流探傷中,是靠檢測線圈來建立交變磁場;把能量傳遞給被檢導體;同時又通過渦流所建立的交變磁場來獲得被檢測導體中的質量信息。所以說,檢測線圈是一種換能器。檢測線圈的形狀、尺寸和技術參數對於最終檢測是至關重要的。在渦流探傷中,往往是根據被檢測的形狀,尺寸、材質和質量要求(檢測標准)等來選定檢測線圈的種類。常用的檢測線圈有三類:穿過式線圈、內插式線圈、探頭式線圈。
超聲檢測 和射線檢測主要是針對被檢測物內部的缺陷,磁粉檢測、滲透檢測和渦流檢測主要是針對被檢測物的表面及近表面缺陷。
㈢ 無損檢測PT、MT、UT、RT、VT、ET均有各自的意思,但是 FT、 FN是什麼意思呢
FN是現場檢測的意思,Field-Test的簡稱
FT是現場記錄的意思,Field-Note的簡稱
(3)檢測電磁無損的方法擴展閱讀:
無損檢測已不再是僅僅使用X 射線,包括聲、電、磁、電磁波、中子、激光等各種物理現象幾乎都被用做於了無損檢測。
譬如:超聲檢測、渦流檢測、磁粉檢測、射線檢測、滲透檢測、目視檢測、紅外檢測、微波檢測、泄漏檢測、聲發射檢測、漏磁檢測、磁記憶檢測、熱中子照相檢測、激光散斑成像檢測、光纖光柵感測技術等等,而且還在不斷地開發和應用新的方法和技術。
一些看上去非常傳統的無損檢測方法,實際上也已經發展出了許多新技術,譬如:
(1)射線檢測——傳統技術是:膠片射線照相(X 射線和伽馬射線)。新技術有:加速器高能X射線照相、數字射線成像(DR)、計算機射線照相(CR,類似於數碼照相)、計算機層析成像(CT)、射線衍射等等。
(2)超聲檢測——傳統技術是:A 型超聲(A 掃描超聲,A 超)。新技術有:B 掃描超聲(B 超)、C 掃描超聲(C 超)、超聲衍射(TOFD)、相控陣超聲、共振超聲、電磁超聲、超聲導波等等。
㈣ 什麼是無損檢測技術
無損檢測也叫無損探傷,是在不損害或不影響被檢測對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採用射線、超聲、紅外、電磁等原理技術並結合儀器對材料、零件、設備進行缺陷、化學、物理參數檢測的技術。
無損檢測是工業發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水平,其重要性已得到公認。中國在1978年11月成立了全國性的無損檢測學術組織——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無損檢測分會。此外,冶金、電力、石油化工、船舶、宇航、核能等行業還成立了各自的無損檢測學會或協會;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地級市成立了省(市)級、地市級無損檢測學會或協會;東北、華東、西南等區域還各自成立了區域性的無損檢測學會或協會。在無損檢測的基礎理論研究和儀器設備開發方面,中國與世界先進國家之間仍有較大的差距,特別是在紅外、聲發射等高新技術檢測設備方面更是如此。
常用的無損檢測方法:渦流檢測(ECT)、射線照相檢驗(RT)、超聲檢測(UT)、磁粉檢測(MT)和液體滲透檢測(PT) 五種。其他無損檢測方法:聲發射檢測(AE)、熱像/紅外(TIR)、泄漏試驗(LT)、交流場測量技術(ACFMT)、漏磁檢驗(MFL)、遠場測試檢測方法(RFT)、超聲波衍射時差法(TOFD)等。
㈤ 無損檢測中的UT RT MT PT ET 都是什麼意思學習的時候這些有什麼不同嗎
1、UT: Ultrasonic test 超聲波探傷
超聲波探傷是利用超聲能透入金屬材料的深處,並由一截面進入另一截面時,在界面邊緣發生反射的特點來檢查零件缺陷的一種方法,當超聲波束自零件表面由探頭通至金屬內部,遇到缺陷與零件底面時就分別發生反射波,在熒光屏上形成脈沖波形,根據這些脈沖波形來判斷缺陷位置和大小。
這些方法是不同的檢測手段,學習時要分別學習,他們的理論基礎不同、檢測原理不同、檢測方法不同、檢測缺欠效果各有偏重,互為補充。
㈥ 什麼叫無損檢測
無損檢測,簡稱 NDT (Non-destructive testing),是指對材料或工件實施一種不損害或不影響其未來使用性能或用途的檢測手段。[2]在不損傷被測材料的情況下,檢查材料的內在或表面缺陷,或測定材料的某些物理量、性能、組織狀態等的檢測技術。廣泛用於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復合材料及其製品以及一些電子元器件的檢測。常用的無損檢測技術有:①射線探傷(radiographic testing)。利用X射線或γ射線在穿透被檢物各部分時強度衰減的不同,檢測被檢物的缺陷。若將受到不同程度吸收的射線投射到X射線膠片上 ,經顯影後可得到顯示物體厚度變化和內部缺陷情況的照片。如用熒光屏代替膠片,可直接觀察被檢物體的內部情況。②超聲檢測(ultrasonic testing)。利用物體自身或缺陷的聲學特性對超聲波傳播的影響,來檢測物體的缺陷或某些物理特性。在超聲檢測中常用的超聲頻率為0.5~5兆赫(MHz)。最常用的超聲檢測是脈沖探傷。③聲發射檢測(acoustic emission testing)。通過接收和分析材料的聲發射信號來評定材料的性能或結構完整性。材料中因裂縫擴展、塑性變形或相變等引起應變能快速釋放而產生應力波的現象稱為聲發射。材料在外部因素作用下產生的聲發射,被聲感測器接收轉換成電信號,經放大後送至信號處理器,從而測量出聲發射信號的各種特徵參數。④滲透探傷(penetrant testing)。利用某些液體對狹窄縫隙的滲透性來探測表面缺陷。常用的滲透液為含有有色染料或熒光的液體。⑤磁粉探傷(magnetic testing)。通過磁粉在物體缺陷附近漏磁場中的堆積來檢測物體表面或近表面處的缺陷,被檢測物體必須具有鐵磁性。此外,中子射線照相法、激光全息照相法、超聲全息照相法、紅外檢測、微波檢測等無損檢測新技術也得到了發展和應用。
在無損檢測的五大常規檢測中(UT 、RT、ET、MT、PT),沒有聲發射檢測.應該是渦流檢測(eddy current testing):
渦流檢測是建立在電磁感應原理基礎之上的一種無損檢測方法.它適用於導電材料.如果我們把一塊導體置於交變磁場之中,在導體中就有感應電流存在,即產生渦流.由於導體自身各種因素(如電導率,磁導率,形狀,尺寸和缺陷等)的變化,會導致感應電流的變化,利用這種現象而判知導體性質,狀態的檢測方法叫做渦流檢測方法.
㈦ 常用無損探傷方法有哪幾種
無損探傷檢測包含了許多種已可有效應用的方法,最常用的 NDT 方法是:射線照相檢測、超聲檢測、渦流檢測、磁粉檢測、滲透檢測、目視檢測、泄漏檢測、聲發射檢測、射線透視檢測等。
由於各種 NDT 方法,都各有其適用范圍和局限性,因此新的 NDT 方法一直在不斷地被開發和應用。通常,只要符合 NDT 的基本定義,任何一種物理的、化學的或其他可能的技術手段,都可能被開發成一種 NDT 方法。
(7)檢測電磁無損的方法擴展閱讀
無損探傷檢測,能發現材料或工件內部和表面所存在的缺欠,能測量工件的幾何特徵和尺寸,能測定材料或工件的內部組成、結構、物理性能和狀態等。
NDT 能應用於產品設計、材料選擇、加工製造、成品檢驗、在役檢查(維修保養)等多方面,在質量控制與降低成本之間能起最優化作用。NDT 還有助於保證產品的安全運行和(或)有效使用。
在我國,無損檢測一詞最早被稱之為探傷或無損探傷,其不同的方法也同樣被稱之為探傷,如射線探傷、超聲波探傷、磁粉探傷、滲透探傷等等。這一稱法或寫法廣為流傳,並一直沿用至今,其使用率並不亞於無損檢測一詞。
㈧ 什麼是無損檢測
無損檢測
在不損傷被測材料的情況下,檢查材料的內在或表面缺陷,或測定材料的某些物理量、性能、組織狀態等的檢測技術。廣泛用於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復合材料及其製品以及一些電子元器件的檢測。常用的無損檢測技術有:①射線探傷。利用X射線或γ射線在穿透被檢物各部分時強度衰減的不同,檢測被檢物的缺陷。若將受到不同程度吸收的射線投射到X射線膠片上 ,經顯影後可得到顯示物體厚度變化和內部缺陷情況的照片。如用熒光屏代替膠片,可直接觀察被檢物體的內部情況。②超聲檢測。利用物體自身或缺陷的聲學特性對超聲波傳播的影響,來檢測物體的缺陷或某些物理特性。在超聲檢測中常用的超聲頻率為0.5~5兆赫(MHz)。最常用的超聲檢測是脈沖探傷。③聲發射檢測。通過接收和分析材料的聲發射信號來評定材料的性能或結構完整性。材料中因裂縫擴展、塑性變形或相變等引起應變能快速釋放而產生應力波的現象稱為聲發射。材料在外部因素作用下產生的聲發射,被聲感測器接收轉換成電信號,經放大後送至信號處理器,從而測量出聲發射信號的各種特徵參數。④滲透探傷。利用某些液體對狹窄縫隙的滲透性來探測表面缺陷。常用的滲透液為含有有色染料或熒光的液體。⑤磁粉探傷。通過磁粉在物體缺陷附近漏磁場中的堆積來檢測物體表面或近表面處的缺陷,被檢測物體必須具有鐵磁性。此外,中子射線照相法、激光全息照相法、超聲全息照相法、紅外檢測、微波檢測等無損檢測新技術也得到了發展和應用。
㈨ 幾種常見無損檢測的比較
典型的NDT檢測方法及優缺性比較
------------------------------------------------------------------------ 1 射線檢驗法(RT)
1.1 設備:X射線探傷儀、膠片、射線鉛屏蔽、膠片處理設備、底片觀察評價設備以及輻射監控設備等。
1.2 用途:檢測焊接不連續性(包括裂紋、氣孔、未熔合、末焊透及夾渣)以及腐蝕和裝配缺陷。最宜檢查厚壁的體積型缺陷。
1.3 優點:獲得永久記錄,可供日後再次檢查,射線功率可調。
1.4 局限性:X射線設備的一次投資大,不易攜帶不安全,要保護將被照射的設備。
1.5 相關技術:γ射線源。γ源輸出能量(波長)恆定,不能調節。要控制檢驗員的曝光能級和劑量。輻射源易損耗且必須定期更換。成本較高,要有素質高的操作和評片人員。γ源可以定位在諸如鋼管和壓力容器之類的物體內。X射線照相質量通常比γ射線高。
2 超聲檢測法(UT)
2.1 設備:超聲探傷儀、探頭、藕合劑及標准試塊等。
2.2 用途:檢測鑄件縮孔、氣泡、焊接裂紋、夾渣、末熔合、未焊透等缺陷及厚度測定。
2.3 優點:對平面型缺陷十分敏感,一經探傷便知結果。易於攜帶。多數超聲探傷儀不必外接電源,穿透力強。
2.4 局限性:為藕合感測器,要求被檢表面光滑。難於探出細小裂縫。要有參考標准。為解釋信號,要求檢驗人員素質高。
3 磁粉檢驗法(MT)
3.l 設備:磁頭、扼鐵、線圈、電源及磁粉。某些應用中要有專用設備和紫外源。
3.2 用途:檢測工件表面或近表面的裂紋、折疊夾層、夾渣 及冷隔等。
3.3 優點:經濟、簡便、易詮釋,設備較輕便。
3.4 局限性:限於鐵磁材料,探傷前後必須清潔工件,塗覆層太厚會引起假顯示。某些應用中,還要求探傷之後給工件退磁。
4 滲透檢驗法(PT)
4.1 材料及設備:熒光或著色滲透液、顯象液、清潔劑(溶劑、乳化劑)及清潔裝置。如果用熒光著色,則需紫外光源。
4.2 用途:檢測表面不連續性,如裂紋、氣孔及縫隙等。
4.3 優點:對所有的材料都適用的。設備輕便,投資相對較少。探傷簡便,結果易解釋。除光源需電源外,其它設備都不需電源,可直觀核對顯示。
4.4 局限性:由於塗料、污垢及塗覆金屬等表面層會掩蓋缺陷,孔隙表面的漏洞也能引起假顯示,探傷前後必須清潔工件。
5 渦流檢測法(ET)
5.1 設備:渦流探傷儀和標准試塊。
5.2 用途:檢測材料表面的不連續性(如裂紋、氣孔、未熔合等)和某些亞表面夾渣。
5.3 優點:較經濟、簡便,可自動探傷對准工件,不需藕合,探頭不必接觸試件。
5.4 局限性:僅限於導體材料,穿透淺,因靈敏度隨試件幾何形狀而異,所以有些顯示被掩蓋了。要有參考標准。
6 聲發射檢測(AET)
6.1 設備:聲發射感測器、放大電路、信號處理電路及聲發射信號分析系統等。
6.2 用途:檢測焊縫在冷卻過程中的內裂紋、裂紋萌生及裂紋的生長率等。
6.3 優點:實時並連續監控探測,可以遙控,裝置較輕便。
6.4 局限性:感測器同試件藕合應良好,試件必須處於應力狀態,延性材料產生低幅值聲發射。雜訊不得進入探測系統。設備貴,人員素質要求高。
7 目視檢查(VT)
1.1 設備:內窺鏡、顯微鏡、放大鏡、圖象處理設備及光源等。
7.2 用途:檢測表面缺陷、焊接外觀和尺寸。
7.3 優點:經濟、方便、直觀、檢驗員只需稍加培訓。
7.4 局限性:只能檢查外部即表面狀態,要求檢驗員視力好。
8 電位差測量(ACPD)
8.1 設備: 電位差儀
8.2 用途:在其它檢測方法發現裂紋後,測量表面開口裂紋深度。
8.3 優點 :
8.4 局限性: 僅限於測量鐵素體、奧氏體鋼與鋁合金錶面裂紋,被測件厚度大於5毫米。
8.5 相關技術:交流電磁場測量(ACFM)
㈩ 無損檢測技術應用現狀
5.1.1 無縫鋼管無損檢測技術應用概況
目前,無損檢測的方法很多,常用的主要有磁粉檢測(MT)、超聲波檢測(UT)、滲透檢測(PT)、射線檢測(RT)、渦流檢測(ET)5種常規檢測方法。此外,還有一些新興技術,如金屬磁記憶檢測、漏磁、激光照相檢測、聲振檢測、紅外檢測和聲發射檢測等。
德國Mannesmann公司和日本的住友金屬公司在檢測大直徑鋼管時採用超聲波探傷和漏磁(MFL)方法;檢測小直徑鋼管時,採用超聲波探傷和渦流(ET)方法,這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檢測方案。我國的鋼管檢測大量採用了超聲及渦流聯合檢測的方法,也愈來愈多地採用漏磁方法。
根據GB/T 9808-2008《鑽探用無縫鋼管》規定,我國無縫鋼管製造企業一般採用渦流檢驗、漏磁檢驗或超聲波檢驗中的一種方法對鋼管進行無損檢測。用渦流檢驗時,執行GB/T 7735—2004《鋼管渦流探傷檢驗方法》;用漏磁檢驗時,執行GB/T 12606—1999《鋼管漏磁探傷方法》;用超聲波探傷檢驗時,執行GB/T 5777—2008《無縫鋼管超聲波探傷檢驗方法》。
5.1.2 無損檢測技術方法與應用
5.1.2.1 渦流檢測技術
渦流探傷是以電磁感應原理為基礎的。當鋼管經過通交流電的線圈時,鋼管管體的不連續性(如缺陷等)將使渦流場發生變化,而以靠近表層和近表層的不連續性影響最大,導致線圈的阻抗或感應電壓產生變化,監測這一變化可得到有關管體缺陷或不連續性的信息。
適於鋼管質量檢驗的自動渦流探傷方法主要有點式探頭探傷法和穿過式探頭探傷法兩種。前者採用點式探頭高速旋轉的方法來探測鋼管中的縱向缺陷,其檢測速度由探頭的數量和其旋轉的速度而定,一般來說比較慢,加之設備較復雜,因而其應用不太廣泛;而後者則採用穿過式探頭來檢測鋼管中的橫向缺陷,這種方法設備簡單,探傷速度快(一般可達60m/min以上),且對鋼管表面和近表面的常見缺陷如裂口、凹面、結疤及部分外折等有較高的檢測靈敏度,因此成為鋼管檢驗的主要方法之一(圖5.1)。
圖5.1 穿過式線圈渦流探傷技術原理
5.1.2.2 金屬磁記憶檢測技術
實驗證明,在地磁的作用下,在役鐵磁性工件的缺陷和夾雜部位,會產生磁疇歸一現象,並在其上出現漏磁場。在缺陷位置和/或內應力相對集中的地方,金屬磁導率最小,其磁場切向分量具有最大值,而法向分量則改變符號,具有零值。對工件表面漏磁場法向分量進行掃描檢測,便可確定應力集中區域,從而間接判斷該鐵磁性工件是否存在缺陷。
金屬磁記憶診斷儀對在役設備由於材料不連續性(缺陷)而導致的應力集中,以全新的快捷檢測方式,給出設備疲勞損傷的早期診斷。通常儀器配有多種不同形式的感測器及長度計測器,以適應不同形式的檢測需要。該儀器多用於鍋爐壓力容器、管道、葉片、軸承、鐵軌、齒輪對、焊接部位及其他鐵磁性金屬構件的檢測。
5.1.2.3 漏磁檢測技術
漏磁檢測技術是從磁粉檢測發展起來的,是基於鐵磁性材料磁性變化的一種無損檢測技術。當鐵磁材料被磁化後,缺陷的存在會在工件表面產生漏磁場。因此,通過漏磁的檢測可以發現材料中的缺陷。
當用磁化器磁化被測鐵磁材料時,若材料的材質是連續、均勻的,則材料中的磁感應線將被約束在材料中,磁通是平行於材料表面的(圖5.2),幾乎沒有磁感應線從表面穿出,被檢工件表面沒有磁場。但是,當材料中存在著切割磁力線的缺陷時,材料表面的缺陷或組織狀態變化會使磁導率發生變化,由於缺陷的磁導率很小,磁阻很大,使磁路中的磁通發生畸變,磁感應線流向會發生變化,除了部分磁通直接通過缺陷或通過材料內部來繞過缺陷外,還有部分的磁通會泄漏到材料表面上空,通過空氣繞過缺陷再度重新進入材料,從而在材料表面缺陷處形成漏磁場(圖5.3)。
目前,在石油鑽井領域應用發展較快的是從磁粉檢測法延伸出來的漏磁檢測技術,其主要特點:
1)對各種損傷均具有較高的檢測速度,如鐵磁性材料表面、近表面、內部裂紋以及銹蝕等均可獲得滿意的檢測效果;
2)由於磁性的變化易於非接觸測量和實現在線實時檢測,磁場信號不受被測材料表面污染狀態的影響,進行檢測時被測材料表面就不需清洗,因此將大大提高檢測的效率,減小工作量。
圖5.2 無缺陷的磁感應線
圖5.3 有缺陷的磁感應線
5.1.2.4 渦流、漏磁、金屬磁記憶綜合檢測技術
單一的探傷方法只能探測到材料中的某些特定缺陷。因此,任何一種無損檢測技術都不可能檢出鋼管尤其是鑽桿中的所有缺陷。例如,常規穿過式渦流探傷法只能檢出鋼管表面和近表面且取向大致為橫向的缺陷,對縱向缺陷及鋼管內部或內表面的缺陷無能為力。因此,採用數種無損檢測方法的組合以最大限度地探測出鋼管中各類缺陷,確保出廠產品的質量,成為鋼管生產檢驗的極為重要的一環。以下為推薦的兩種組合探傷檢驗辦法:
(1)渦流-漏磁組合檢測
穿過式渦流探傷法和以探測縱向缺陷為目的的超聲探傷法的組合可以有效地檢出鋼管中絕大部分缺陷,因而應是首選的組合無損探傷技術。然而,由於超聲探傷法速度上的限制,既適應不了鋼管在線檢驗的高速要求,也與渦流探傷的速度無法匹配,故這種組合目前尚不能得到廣泛的應用。
與超聲探傷技術同樣,磁場測定法的漏磁探傷技術也有縱向和橫向探測之分。而用於鋼管檢驗的以探測縱向缺陷為目的的漏磁探傷法具有與超聲探傷基本相同的功能,即可以檢測出鋼管內外表面及其內部大致取向為縱向的各類缺陷,只是其內表和內部的檢測靈敏度不如超聲探傷那樣高。另外,漏磁探傷法的檢測感測器(探頭)可以根據檢測速度的需要來選擇和設置,且其機頭的旋轉速度亦可以調整,因此在速度上它既可與渦流探傷法相匹配,也適應鋼管生產流水線上在線檢測的速度要求。
由以上分析可知,以探測鋼管橫向缺陷為主要目的的穿過式渦流探傷法和以探測縱向缺陷為主要目的的漏磁探傷法的組合可有效地探測出鋼管中的主要缺陷,且適應在線檢驗的速度要求。
(2)渦流-磁記憶組合檢測
該方法集渦流和金屬磁記憶兩種電磁檢測技術於一體,可實現渦流、磁記憶同時檢測與同屏實時顯示,同時獲得兩種技術的檢測數據,准確判斷工件的缺陷、早期疲勞損傷與應力集中狀態,真正實現鐵磁性工件的綜合全面分析。
表5.1列出了由渦流和磁記憶方法觀測得到的四種集成的測試結果。這四種狀態分別對應於工件的四種不同的損傷程度。A表示試件狀態良好,未出現應力集中或者損傷;B意味著物體中存在著應力集中區,當它繼續保持負荷這個區域可能會受到損傷,但是難以判斷損傷發生的時間;C說明當應力集中超過了材料的承受力,材料出現了損傷缺陷,此時由於損傷導致應力集中被釋放,應力消失,但出現了缺陷,如果這一區域沒有其他的應力集中因素,將還可以安全使用;D說明檢測區域出現了缺陷,而且同時還存在應力集中區,此時,這個區域存在繼續破壞的危險,在連續的應力應變下,材料可能會發生斷裂,所以建議採取進一步的安全措施,對此區域進行修復或者更換。
表5.1 集成渦流和磁記憶方法技術的四種典型的檢測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