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玉米的國標二級需要達到什麼標准
1、玉米國標二等質量標准:雜質應小於等於1%,容重(g/l)大於等於685,粗蛋白(干基)大於等於9%,不完善粒度小於等於6.5%,生霉粒均小於等於2%。
2、玉米國標一等質量標准:雜質應小於等於1%,容重(g/l)大於等於710,粗蛋白(干基)大於等於10%,不完善粒度小於等於5%,生霉粒均小於等於2%。
3、玉米國標三等質量標准:雜質應小於等於1%,容重(g/l)大於等於660,粗蛋白(干基)大於等於8%;不完善粒度小於等於8%,生霉粒均小於等於2%。
(1)國標玉米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調整了不完善粒限量要求。根據近年來收獲和庫存玉米質量調查結果分析和有關單位提供的實測數據,考慮到機械收割、脫粒及乾燥等對商品玉米不完善粒的影響,在參考主要玉米生產國家標準的基礎上,將不完善粒最大限量指標由原來不分等級一律為5.0%,調整為1-5等分別為≤4%、≤6%、≤8%、≤10%、≤15%,使標准能更客觀地反映我國不同等級商品玉米的實際質量情況。
取消了高水分玉米容重增補,規范快速降水操作規范。大量檢測結果表明,高水分玉米降水後(自然晾乾和烘乾塔烘乾),容重增減呈無規律變化,原標准中對水分大於18.0%的玉米進行容重增補的規定,與實際檢測結果有一定差異,特別是水分超過23%玉米的差異更為明顯。
新標准中增加了《玉米快速乾燥降水設備技術條件及操作方法》,規定對於水分大於18%的玉米,需通過實驗室快速乾燥降水設備,將玉米水分降到18%以下,待玉米樣品冷卻至室溫後再測定容重。
增加了標簽標識要求。為加強商品玉米的可追溯性,滿足消費者的知情權,新標准增加了關於標簽標識的要求以及轉基因標識的規定。
② 2009年玉米新國標的標准
我國玉米國家級質量標准有三個,分別是最基礎的玉米國標、飼料用玉米國標以及工業用玉米國標。這三個標准既相互聯系又各有特點。玉米國標是大宗玉米的通用標准,廣泛適用於商品玉米的收購、貯存、運輸、加工以及銷售。而飼料用玉米標准和工業用玉米標准針對性更強,在玉米國標的基礎上,又有一些變化和調整。這三個標准共同點是以水份、雜質、不完善粒、生霉粒等作為衡量玉米品質的主要指標;其不同點在於飼料用玉米除保留容重等主要指標外,還增加了粗蛋白質這一技術指標,而工業用玉米則舍棄了容重這一指標項,
總體看,容重、雜質、水分、不完善粒以及生霉粒指標是衡量玉米質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指標,具有廣泛代表性和權威性。
我國不同產地玉米在質量上存在以下差異:
(1)容重
在正常年景,東北內蒙玉米的容重最高,通遼和赤峰玉米的質量基本在二等以上,一等佔到90%;吉林玉米70%以上為二等;黑龍江玉米質量一般,60%-70%能達到三等;遼寧玉米50%能達到二等,80%能夠達到三等。但玉米容重受年景影響較大,比如2003年由於天氣原因,導致玉米水分較大,容重減少,吉林省的二等玉米只佔總產量的50%左右,黑龍江玉米大部分都為等外。
在正常年景,華北山東和河北的玉米基本都在二等以上,尤以山西北部、河北邢台以北地區的玉米質量為好。
(2)水分
在正常年景,東北地區玉米收獲時水分在28%-30%,年景不好時最高達到35%-40%。內蒙玉米的水分稍低,一般在24%左右,有時會達到27%-28%。
東北地區由於冬季天氣寒冷,自然晾乾玉米的比例較小,除內蒙通遼和遼寧西南以外,大部分是烘乾玉米。烘乾主要採用兩種方式,一是直接烘乾至14.5%左右,在存放過程中,水分逐漸散失至14%以下;二是先晾乾至水分20%左右,然後再烘乾。東北地區春節前上市的玉米主要採用第一種方式,由於一次降水幅度過大,容易造成玉米籽粒發癟和容重偏低。而春節後上市的玉米主要採用第二種方式,事先自然晾乾時間較長,因此籽粒飽滿,容重普遍較高。在一般情況下,糧庫將水分只降到14.5%,因此在10、11、12三個月,東北玉米很難達到14%的水分,到第二年4、5月份經過幾個月的自然失水後,才能達到14%的標准。從產區到銷區的運輸過程中,水分有時還可能進一步下降。但作為國儲糧收購的玉米,烘乾後水分基本上在14%以下,最多不超過14.5%。也有的糧庫根據買方的要求來確定烘乾效果,水分指標由購買者自定,一般自13%-15%不等。
與東北玉米相比,華北玉米收獲時水分較低,大多在18%至20%左右,而且氣溫高於東北地區,一般晾曬5-6天就可以達到15%以下,因此幾乎全部採用自然晾乾方式進行降水。正常年景時,河北玉米水分在16%-18%左右,山東玉米的水分在14%-16%左右。
(3)雜質
東北玉米由於採用機器烘乾,雜質較少,一般不超過1%,有的地區雜質甚至小於0.5%。華北玉米採用自然晾乾,晾曬過程會摻入大量雜質,因此華北地區的玉米雜質偏多,有時超出1%,需要額外過篩整理。
(4)不完善粒
東北玉米在烘乾過程中,降水過快極易造成破碎,機械操作也造成破碎粒比例增加,同時烘乾造成了熱損傷粒增多,因此破碎粒普遍高於5%。烘乾玉米經過儲存、出庫、再到港口轉運、裝卸、搬倒、再入庫、再出庫等一系列環節後,破碎粒還會有所增加,導致不完善粒普遍達到8%。
華北玉米採用自然晾曬,破碎粒較少,基本都控制在5%以內,質量稍好一些的只有2%。在現貨收購中,一般規定不完善粒總量不得超過5%。
(5)生霉粒
東北玉米收獲時期水分很高,如果在收獲期雨水多,收割後玉米保管儲存不善,極容易出現玉米生霉現象。在年景不好的時候,大部分玉米生霉粒都會超過2%,有的甚至高達5%以上。小農戶受儲存環境和儲藏技術的限制,無法嚴格按照標准進行儲存和通風,因此東北玉米在4月份以前生霉粒很少,4月份以後生霉粒比例會大幅提高。內蒙玉米的生霉粒含量較低甚至幾乎沒有,最多也不超過2%;遼寧的略高些;黑龍江玉米水分不均,生霉粒最高。上海證券報
參考資料:http://futures.wswire.com/htmlnews/2004/08/24/306372.htm
③ 怎麼測玉米水分
測玉米水分,可以用插入式水份測定儀。
將儀器的感應頭連同桿子一同插入玉米堆里,或者裝玉米的袋子里,水份測定儀顯示屏自動顯示含水量。使用方便,測量快捷。
也可以先稱量一定質量的玉米,然後烘乾,再稱量烘乾的玉米的質量,通過計算,算出玉米水份。
(3)國標玉米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能夠檢測各類有機及無機固體、液體、氣體等樣品中含水率的的儀器叫做水分測定儀,按測定原理可以分類物理測定法和化學測定法兩大類。
物理測定法常用的有失重法、蒸餾分層法、氣相色譜分析法等,化學測定方法主要有卡爾費休法(Karl
Fischer)、甲苯法等,國際標准化組織把卡爾費休(Karl
Fischer)方法定為測微量水分國際標准,我們國家也把這個方法定為國家標准測微量水分。
常見的失重法水分儀有鹵素水分測定、紅外水分測定儀、微波水分測定儀等;
常見的卡爾費休水分測定儀主要有容量法卡爾費休水分測定儀和庫侖法(電量法)卡爾費休水分測定儀。
紅外線水分測定儀,採用熱解重量原理設計的,是一種新型快速水分檢測儀器。水分測定儀在測量樣品重量的同時,紅外加熱單元和水分蒸發通道快速乾燥樣品,在乾燥過程中,水分儀持續測量並即時顯示樣品丟失的水分含量%,乾燥程序完成後,最終測定的水分含量值被鎖定顯示。
與國際烘箱加熱法相比,紅外加熱可以最短時間內達到最大加熱功率,在高溫下樣品快速被乾燥,其檢測結果與國標烘箱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具有可替代性,且檢測效率遠遠高於烘箱法。一般樣品只需幾分鍾即可完成測定。
儀器操作簡單,測試准確,顯示部分採用紅色數碼管,示值清晰可見,分別可顯示水分值,樣品初值,終值,測定時間,溫度初值,最終值等數據,並具有與計算機,列印機連接功能。
水分儀可廣泛應用於一切需要快速測定水分的行業,如醫葯,糧食、飼料、種子,菜籽,脫水蔬菜、煙草,化工,茶葉,食品、肉類以及紡織,農林、造紙、橡膠、塑膠、紡織等行業中的實驗室與生產過程中。
④ 玉米水分含量計算公式,玉米水分檢測方法
以新標准GB 5009.3-2016《食品中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中水分的測定》和鹵素水分測定儀方法展開實驗,教你如何檢測玉米水分含量。
第一法:烘乾法
1. 樣品:烘乾後玉米
2.試驗儀器:
鋁盒、電熱恆溫乾燥箱、粉碎機、乾燥器、乾燥劑、電子天平0.1mg
3.試驗方法:
首先預熱乾燥箱,達到105℃後放入鋁盒烘乾,分別稱量試樣4g左右,然後置於105℃乾燥箱中,第一次需要烘乾4個小時,冷卻0.5小時後稱重,之後進行第二次烘乾1小時,冷卻0.5小時稱重,重復步驟,直到恆重為止。
4.通過公式計算結果:
水分%=(烘前試樣-烘後試樣)/烘前試樣量×100
第二法:快速水分檢測法1.樣品:烘乾後玉米
2.試驗儀器:
鋁盒、粉碎機、冠亞水分儀
3.實驗方法:
1. 將玉米快速水分測定儀放置在穩定的實驗室檯面,依次放入三角支架、托盤及樣品盤後,連接電源線,開機;
2.儀器進行校準,將20g砝碼放到樣品盤上面,點擊「校準」,儀器顯示20.00g後拿下砝碼。
3.將樣品放到樣品盤上稱量,點擊開始測試
4. 測試結束,儀器發出報警聲,提示查看數據(3-5分鍾即可出結果)
⑤ 玉米水分烘箱法檢測需要的儀器和步驟
玉米水分含量烘箱法檢測
1.儀器:天平、烘箱、糧食粉碎機、乾燥器、鋁盒
2.操作步驟:
(1)烘乾鋁盒:調節烘箱溫度至105℃,取潔凈空鋁盒放在烘箱內的烘網上,烘乾30min至1h。取出後置於乾燥
器內冷卻至室溫,取出稱量;再烘30 min,置於乾燥器內冷卻至室溫,取出稱量。烘乾至前後質量差不超過0.005 g為止,即為質量恆定。取質量數值較小的作為鋁盒質量。鋁盒放入乾燥器內備用。
(2)一次烘乾:取80g玉米,放入直徑15cm的鋁盒中,調節烘箱溫度至105℃,將鋁盒放入烘箱烘乾40 min後,取出,自然冷卻至室溫,稱量,除去鋁盒質量,即為第一次烘乾後試樣質量(m1)。
(3)二次烘乾:玉米粉碎後的試樣應全部通過1.7mm圓孔篩,留存於1.0mm的篩上物少於10%,穿過0.5 mm圓孔篩的篩下物多於50%。用已知質量的鋁盒,稱取5g玉米(m2),輕輕搖晃鋁盒,將試樣搖晃均勻,用105℃或130℃法烘乾後,稱量,除去鋁盒質量,即為第二次烘乾後試樣質量(m3)
3.計算結果:
X(玉米水分%)=(m-m1)×(m3/m2)/m×100=(m×m2-m1×m3)/m×m2×100
式中:
m為一次烘乾前試樣的質量,單位為克(g);
m1為一次烘乾後試樣的質量,單位為克(g);
m2為二次烘乾前試樣的質量,單位為克(g);
m3為二次烘乾後試樣的質量,單位為克(g)。
計算結果保留到小數點後一位。
4.允許差
雙試驗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不得超過0.2%。當雙試驗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超過0.2%的允許差時,需要重新在平均樣品中取樣測定。如果四次結果均超過允許差,則取四次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結果。但每個測定結果與算術平均值的絕對差值不得超過0.5%。
⑥ 玉米指標都有哪些
國標1353,國標5494等有詳細規定玉米的檢驗指標和檢驗方法
至於實際生產貿易過程中使用的檢驗指標和方法一般是使用
水分
雜質
霉變
容重
不完善粒
這些指標,而且這些指標的含義和檢驗方法因為長期形成的習慣也和國標有區別,如
水分:國標規定是烘乾法,實際使用時因耗時過多,多用電容法或電導法;
霉變:國標中霉變作為不完善粒的一種,和生霉粒有區別,實務中一般將生霉粒和霉變粒混為一談
不完善粒:國標中不完善粒包括霉變粒、熱損傷粒、破損粒等,實務中不完善粒一般僅指破損粒
⑦ 玉米水分感官判斷方法
一、玉米水分含量感官判別方法
1聽
聽聲音:玉米落在樣品盤上的聲音發悶,水分在25%以上;發出脆響聲的,說明此玉米水分在21.0%以下。(東北上凍後的玉米不適用)
2看
胚大的玉米含水量高,胚小的玉米含水量低,玉米胚凹陷的水分低,胚突出的玉米水分高。
3摸
1.用手抓滿玉米,有明顯的剌收,玉米粒光滑,光澤度小的情況下玉米水分較低。
2.玉米表面光滑、玉米胚凹進去,用手指按壓胚部,只有一點點劃痕或稍有下陷,玉米水分在14%-17%之間。
3.玉米胚部分稍有凹陷,用指甲易把胚部劃開,並且有光澤,握在手裡有抓力的感覺,玉米水分在17%-22%之間
4.玉米胚部分幾乎沒有凹陷,並且有較強的光澤度,用手指可以輕易的劃開玉米胚,玉米水分在22%-27%之間
5.玉米胚明顯凸出與表面,用手可以剝開玉米胚的種皮,或者不費力的劃開玉米胚,用大拇指可以擠壓出水分,玉米的含水量在27-35%之間
東北的玉米大多在冬天進行銷售,當遇到脫粒後的玉米粒上凍的情況,應當把玉米粒解凍後再用感官進行判斷,感官判斷玉米水分含量系列反復地練習,記憶,感覺水分含量不同的樣品在用眼看、手摸(包括插、握、掐)、耳聽時的不同感覺,反復練習。當然感官判斷只是一個對玉米水分的大概判斷,並不是十分精準,需要依靠儀器設備來進行測量才更為准確。接下來為大家介紹儀器設備檢測玉米的方法,以高水分玉米為例。
二、玉米水分含量烘箱法檢測
1.儀器:天平、烘箱、糧食粉碎機、乾燥器、鋁盒
2.操作方法:
(1)烘乾鋁盒:調節烘箱溫度至105℃,取潔凈空鋁盒放在烘箱內的烘網上,烘乾30min至1h。取出後置於乾燥
器內冷卻至室溫,取出稱量;再烘30 min,置於乾燥器內冷卻至室溫,取出稱量。烘乾至前後質量差不超過0.005 g為止,即為質量恆定。取質量數值較小的作為鋁盒質量。鋁盒放入乾燥器內備用。
(2)一次烘乾:取80g玉米,放入直徑15cm的鋁盒中,調節烘箱溫度至105℃,將鋁盒放入烘箱烘乾40 min後,取出,自然冷卻至室溫,稱量,除去鋁盒質量,即為第一次烘乾後試樣質量(m1)。
(3)二次烘乾:玉米粉碎後的試樣應全部通過1.7mm圓孔篩,留存於1.0mm的篩上物少於10%,穿過0.5 mm圓孔篩的篩下物多於50%。用已知質量的鋁盒,稱取5g玉米(m2),輕輕搖晃鋁盒,將試樣搖晃均勻,用105℃或130℃法烘乾後,稱量,除去鋁盒質量,即為第二次烘乾後試樣質量(m3)
3.計算結果:
X(玉米水分%)=(m-m1)×(m3/m2)/m×100=(m×m2-m1×m3)/m×m2×100
式中:
m為一次烘乾前試樣的質量,單位為克(g);
m1為一次烘乾後試樣的質量,單位為克(g);
m2為二次烘乾前試樣的質量,單位為克(g);
m3為二次烘乾後試樣的質量,單位為克(g)。
計算結果保留到小數點後一位。
4.允許差
雙試驗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不得超過0.2%。當雙試驗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超過0.2%的允許差時,需要重新在平均樣品中取樣測定。如果四次結果均超過允許差,則取四次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結果。但每個測定結果與算術平均值的絕對差值不得超過0.5%。
三、關於玉米存儲過程中水分損耗的計算
玉米在存儲過程中由於水分的減少而發生存儲水分損耗成為最為常見、也是最主要的原料損耗因素。玉米在存儲過程中應當注意雜質損耗和自然損耗(即存儲過程沒有進行清除雜質、鼠害蟲鳥啄食)
玉米在存儲過程中水分損耗計算方法為:
水分損耗量=入庫總量×水分損耗率%
水分損耗率(%=(入庫水分-出庫水分)/(100-出庫水分)*10%|
⑧ 玉米有哪些快速檢測方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飼料用玉米)》,飼料用玉米按容重、粗蛋白質、不完善粒分等級,其質量指標如下:
1、2、3等玉米雜質應小於等於1%,水分小於等於14%,不完善粒總量小於等於5%,其中生霉粒小於等於2%,色澤正常。其中一等玉米容重(g/l)大於等於710,二等大於等於685,三等大於等於660;一等玉米粗蛋白(干基)大於等於10%,二等大於等於9%,三等大於等於8%;一等玉米不完善粒小於等於5%,二等小於等於6.5%,三等小於等於8%,其中生霉粒均小於等於2%。
⑨ 玉米的等級劃分標準是什麼 還有玉米水分的劃分標準是什麼 國家標准
玉米等級是按單位體積內標准水分玉米重量來劃分的,有專門測玉米容重的儀器——容重器,其容量為1升,按照國家標准(GB1353-2009)要求的操作方法,即可測量想要了解的玉米的容重。現行國家標准共分5個等級。
具體等級為:
一等容重大於或等於720g/l,
二等容重大於或等於685g/l小於720g/l,
三等容重大於或等於650g/l小於685g/l,
四等容重大於或等於620g/l小於650g/l,
五等容重大於或等於590g/l小於620g/l,容重低於590g/l的為等外品。
水分是指單位重量玉米含水量占總重量之比來劃分的,大多以0.5%為計算單位,一般在東北地區玉米的安全水分(能夠保證糧食安全儲存的水分)為14.0%,不同地區的玉米安全水分不同。
測量水分的簡單方法是使用快速水分測定儀,其速度快,但會有一定的誤差,比較准確的方法是將玉米拿到糧食部門的檢驗室內,使用粉碎機將玉米粉碎稱重,放入恆溫烘箱內烘焙規定時間後,冷卻至室溫後稱重,其重量差與烘前重量之比即為玉米的含水量。
糧食部門的檢驗人員大多可憑感觀確定玉米含水量,不過為了保護農民利益和公平交易等為出發點,現在國家已基本上禁止檢驗人員憑感觀檢驗玉米水分了。
一般在東北地區新收獲玉米含水量在27%左右,在南中原以南地區一般在14%左右。不過新收獲玉米含水量與近成熟期的天氣、玉米的成熟度等有關系。
(9)國標玉米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玉米工業加工用途
(1)玉米澱粉
玉米在澱粉生產中佔有重要位置,世界上大部分澱粉是用玉米生產的,美國等一些國家則完全以玉米為原料。為適應對玉米澱粉量與質的要求,玉米澱粉的加工工藝已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發展。特別是在發達國家,玉米澱粉加工已發展成為重要的工業生產行業。
(2)玉米的發酵加工
玉米為發酵工業提供了豐富而經濟的碳水化合物。通過酶解生成的葡萄糖,是發酵工業的良好原料。加工的副產品,如玉米浸泡液、粉漿等都可用於發酵工業,生產酒精、啤酒等許多種產品。
(3)玉米製糖
隨著科技發展,以澱粉為原料的製糖工業正在興起,品種、產量和應用范圍大大增加,其中以玉米為原料的製糖工業尤為引人注目。專家預計,未來玉米糖將占甜味市場的50%,玉米將成為主要的製糖原料。
(4)玉米油
玉米油是由玉米胚加工製得的植物油脂,主要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其中的亞油酸是人體必需脂肪酸,是構成人體細胞的組成部分,在人體內可與膽固醇相結合,呈流動性和正常代謝,有防治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玉米油中的谷固醇具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富含維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可防治乾眼並夜盲症、皮炎、支氣管擴張等多種功能,並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玉米油還有營養價值高、味覺好、不易變質等特點,因而深受人們歡迎。
⑩ 玉米容重的新老國標怎麼測量
玉米新舊國標比較與1999年舊國家標准相比,2009年新的玉米國家標准修訂主要內容有五項:第一,調整了等級級數和指標,增加等外級,容重定等等級由原標准3個調整為5個,並增加了等外級。第二,修改了容重測定方法。容重測定在使用現有容重器的前提下,新標准將排氣砣置於插板下改為排氣砣置於插板上。第三,在考慮到機械收割、脫粒及乾燥等對商品玉米不完善粒的影響,以及參考主要生產國家玉米標準的基礎上,將不完善粒最大限量指標由原來不分等級一律為5.0%,調整為1—5等分別為≤4%、≤6%、≤8%、≤10%、≤15%。第四,取消了高水分玉米容重增補,規范快速降水操作規范。增加了《玉米快速乾燥降水設備技術條件及操作方法》,規定對水分大於18%的玉米,需通過實驗室快速乾燥降水設備,將玉米水分降到18%以下,待玉米樣品冷卻至室溫後再測定容重。第五,新標准增加了關於標簽標識的要求以及轉基因標識的規定。新舊玉米國標容重比較在新舊玉米國標中,玉米容重均是影響玉米等級的重要指標。在舊國標中,二等玉米容重≥685g/L;在新國標中,三等玉米容重≥650g/L。在舊國標中,二等玉米為中等玉米;而在新國標中,三等玉米為中等玉米。僅從容重角度考慮,新國標的中等玉米容重低於舊國標的中等玉米。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新國標中玉米容重的測量方式發生變化,這可能導致測量結果出現差異。筆者從玉米貿易商處了解到,玉米容重測量方法不同,即排氣砣置於插板下改為排氣砣置於插板上將導致測量結果出現較大差異。採用新國標規定的測量方式,即將排氣砣置於插板上對容重的測量標准提高,可能導致容重測量結果下降30g/L。也就是說,在舊國標測量方式中容重為680g/L的玉米,採用新國標測量方式,容重將降為650g/L,這意味著新國標的三等玉米容重略低於舊國標中二等玉米的容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