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茶葉中農葯殘留檢測方法

茶葉中農葯殘留檢測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21 12:55:50

⑴ 怎樣檢測茶葉農葯殘留

(1)農葯的合理使用 根據農葯性質及病蟲的發生規律,合理使用農葯,以最少的用量獲取最大的防治效果,既能經濟用葯,又可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這需要從對症下葯、掌握正確施葯量、提高葯效、降低用量、合理混用農葯、合理調配農葯幾方面入手。
根據歐盟2003—2008年的標准,阿維菌素、殺螟丹(巴丹)樂果、氧樂果、四蟎嗪(阿波羅)、甲氰菊酯、喹硫磷、除蟲脲、噻嗪酮(優樂得)和噠蟎酮(噠蟎靈)等9種農葯的標准非常嚴格,因此在出口茶葉生產基地上應停止使用。樂果和氧樂果由於水溶性較高,在茶葉中的殘留農葯在泡茶時會大部分被浸出,因此應停止使用。乙醯甲胺磷由於在茶樹上會氧化代謝成甲胺磷,歐盟標准為0.01毫克/千克,因此在茶葉生產上應停止使用。
(2)農葯的安全使用 制定農葯在茶葉中的最大殘留允許量、制定安全間隔期、禁用高殘留農葯、制定安全使用標准,提高科學用葯水平。
(3)採用避毒措施 改進栽培制度,加強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實施茶園病蟲害綜合治理,減少農葯的污染。
(4)發展環境友好型農葯 從生產源頭抓起,大力倡導使用生物農葯(包括微生物、植物源、礦物源農葯),在抑制病蟲為害的同時,減少對茶葉及其園區生態環境的污染。
(5)加強農業防治,開展生物防治,配套物理防治,協調化學防治,實施茶園病蟲草害的綜合治理。

⑵ 茶葉農殘檢測項目有那些

茶葉農殘檢測項目:茶葉農殘超標的食品安全事件,在我國也是屢見不鮮。茶葉分散式種植模式也讓農葯殘留成為突出性問題。我國對茶葉農殘檢測的食品安全問題,也建立起系統的標准體系進行規定。像GB2763-2019、GB2763.1-2018、GB23200.26對應茶葉中各類農葯的限量、檢測方法都進行了明確的規定。

一、茶葉中有機雜環類農葯殘留檢測

茶葉中的有機雜環類農葯殘留檢測項目主要是莠去津、乙烯菌核利、腐霉利、氟菌唑、抑霉唑、噻嗪酮、丙環唑、氯苯嘧啶醇、噠蟎靈等農葯殘留的檢測。具體檢測方法就是想將茶葉磨碎進行試樣制備,然後通過使用丙酮一正己烷提取相關的農葯殘留,之後使用活性炭小柱依據中性氧化鋁小柱進行凈化,最終被測物會被丙酮一正己烷洗脫。

二、茶葉中有機氯類農葯殘留檢測

茶葉中有機氯類農葯殘留檢測種類主要有六六六及異構體、滴滴涕及異構體及弄型物、七氯、環氧七氯、艾氏劑、異狄氏劑、六氯苯等。檢測方法也是先制備試樣,然後用丙酮一正己烷進行提取,不同凈化處理使用的是弗羅里硅土-活性炭,然後使用配有電子俘獲檢測器的氣相色譜儀進行測定,定量方法使用內標法。

三、茶葉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類農葯殘留檢測

茶葉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類農葯殘留檢測種類主要如下

1、乙撐雙二硫代氨基甲酸鹽:代森鋅、代森錳、代森鋅錳、代森鈉、代森聯;

2、甲基乙撐雙二硫代氨基甲酸鹽:甲基代森鋅;

3、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鹽)類:福美雙、福美鋅、福美鐵

茶葉中乙撐雙二硫代氨基甲酸鹽類和甲基乙撐雙二硫代氨基甲酸鹽類農葯殘留檢測方法:主要將試樣在鹼性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溶液中轉化為水溶性鈉鹽,加入離子對試劑後,用碘化甲烷進行甲酯化反應,固相萃取柱凈化,甲醇洗脫,洗脫液濃縮至干後,乙腈-0.1%甲酸溶液溶解殘渣,液相色譜-質譜/質譜測定,外標法定量。

茶葉樣品中殘留的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鹽)類農葯殘留檢測方法:將試驗用乙腈提取,加入碘化甲烷甲酯化試劑生成甲酯化衍生物,採用無水硫酸鎂和石墨化碳極性填料分散固相萃取凈化,樣液濃縮至干後,乙腈-0.1%甲酸溶液溶,液相色譜-質譜/質譜測定,外標法定量。

四、茶葉中有機磷類農葯殘留檢測

茶葉中有機磷類農葯殘留檢測種類主要有敵敵畏、甲胺磷、乙醯甲胺磷、樂果、敵百蟲、氧化樂果、甲基對硫磷、毒死蜱、殺螟硫磷、喹硫磷、殺撲磷、乙硫磷、三唑磷等茶葉中有機磷類農葯殘留檢測方法:先制備試樣,然後將試樣放入水中浸泡,然後使用乙酸乙酯和乙酸乙酯+正己烷溶液進行提取,通過活性炭進行凈化,之後用配備火焰光度檢測器的氣息色譜儀進行測定,定量方法使用外標法。

五、茶葉中吡唑、吡咯類農葯殘留檢測

茶葉中吡唑、吡咯類農葯殘留檢測種類主要有唑蟎酯、硫化氟蟲腈、氟蟲腈、氟蟲腈碸、溴蟲腈、氟硅唑、野燕枯、吡草醚、吡蟎胺、唑蟲醯胺等。檢測方法主要將制備後的試樣放在 劑萃取儀(ASE)中用乙酸乙酯-正己烷混合溶劑提取,然後使用ENVI-Carb/PSA復合固相萃取小柱凈化,之後用氣相色譜串聯四極桿質譜儀測定,定量方法使用外標法。

如何檢測茶葉農葯殘留去除方法

茶葉農葯殘留檢測方法
茶葉檢驗之一。檢測因防治病蟲害施葯或其他原因則殘存於茶葉中的農葯及其有毒代謝產物的技術措施。茶葉中農葯最高殘留限量,是根據某一農葯的每人(平均體重50~70kg)每天允許攝入量、普查所得的實際殘留量(異常值除外)以及每人每天茶葉飲用量等因子計算出允許限量,再乘以一定的安全系數後訂出的。農葯殘留量用ppm作為計算單位,不少國家對此訂有相應的限量標准和管理條例。
檢驗方法有一次檢測法和單一農葯檢測法之分,前者又稱一步法,即一次分析可檢測出多種殘留農葯,後者以茶葉中某一特定農葯作為檢測對象。
測定方法與步驟如下:
茶樣制備
有茶葉法和茶湯法兩種。茶葉法是將樣品磨碎通過20目篩網,裝入玻璃瓶內備用。茶湯法是取樣4~6g,加沸水量是茶樣量的60倍,浸泡5分鍾,過濾後備用。
抽提方法
抽提溶劑有正己烷、石油醚、二氯甲烷、氯仿、乙酸乙酯、丙酮、甲醇、乙腈等。抽提方法有如下5種:
①搗碎法:在組織搗碎機中,高速搗碎2~3分鍾,如乳化,則可用離心分離或其他方法破乳過濾,濾渣再抽提一次,合並濾液定容。
②振盪法:茶樣加溶劑及一定量的酶制劑或甲酸,在振盪一定時間後,過濾定容。
③脂肪抽提法:樣品放入抽提器中,脂肪瓶內加入一定量的溶劑,迴流抽提。
④浸漬法:將磨碎茶樣加一定溶劑,在密閉容器內浸漬過夜,第二天過濾定容。
⑤液液分配法:茶葉浸出液在分液漏斗中,加入正己烷,液液分配,將浸出液中的農葯轉移到正己烷中。
純化:將抽提液中的農葯與茶葉成分分離開,除去大部分干擾物質,方法有三種:
①液液分配法:在分液漏斗中,利用農葯的兩種互不混溶的溶劑中分配系數的差異,將農葯由一種溶劑轉到另一種溶劑中,這樣就達到初步純化的目的。
②柱層析法:常用層析柱有常規層析柱和微型層析柱兩種。所用淋洗劑,有時是單一溶劑,如正已烷、苯、二氯甲烷、氯仿等,但多數是按一定比例配成的極性不同的混合淋洗劑。吸附劑,常用的有弗洛里硅土、硅藻土545/氧化鎂、酸性硅藻土、活性碳柱、硅膠柱、硅膠柱、纖維素柱、凝膠滲透柱等純化。 ③酸化法:適用於對濃硫酸穩定的有機氯農葯測定。在分液漏斗中加抽提液溶積十分之一的濃硫酸充分振搖,使抽提液中的非農葯雜質酸化。
分析:純化液中,某些農葯經色譜或其它方法進行測定,最常用的是氣液色譜法和薄層層析法兩種。氣液色譜法,一般採用電子捕獲檢測器、氮磷檢測器或火焰光度檢測器進行檢測。薄層層析法,用氧化鋁、硅膠作吸附劑,用粘合劑塗在薄板玻璃上,活化後,將純化液濃縮,點在其上,用不同極性的溶劑使其展開,分離定量。其他尚有高效液相色譜法、高效薄層分析法等。
定性和宣量:①定性:可採用氣液色譜法,用不同極性色譜柱,對照標准農葯保留時間定性。也可用薄層層析法或其他化學衍生法進一步驗證。②定量:用氣液色譜分析測出的某一農葯的峰面積和峰高,與已知濃度的標准農葯面積、峰高相對照定量,具體採用方法,有外標法和內標法兩種。薄層層析定量,則要測出樣品中農葯斑點面積,對照已知濃度標准農葯斑點面積,計算出樣品中的農葯濃度。峰面積、峰高、斑點面積、保留時間、比移值,可用手工方法測出,也可用微型電腦積分儀、薄層層析掃描儀測定。
如何檢測茶葉農葯殘留
茶葉本身含能抗病蟲害的物質
茶葉本身不是一種農葯依賴型作物。茶葉本身含有能抗病蟲害的茶多酚,茶葉病蟲害危害比其他農作物相對輕。尤其是浙江、湖北、四川、安徽、河南、山東、貴州、重慶等名優綠茶產區和一些高山茶區,採摘春茶期間因氣溫低,病蟲種群數量少,不施或很少施農葯。在茶葉種植過程中使用農葯是必要的(除了有機茶,有機茶一般使用生物防治蟲害),但國家對於農葯品種的使用有著較為嚴格的監管體系。當然,允許使用的都是高效低殘留的農葯。
不能將農葯殘留與農葯超標混為一談
大部分農葯是脂溶性的,不溶於水。有些檢測所用的是有機化學方法,目的是為了檢測出其農葯殘留量。但用水泡茶時,其農殘分解出來的量只是有機化學檢測量的10%~20%。所以在理論上,農殘標准合格的茶葉泡出的茶水是安全的。
另外,茶葉的用量較少(一般人均每天的消費量約10克),絕大多數農葯殘留微溶於水,通過茶湯被人體吸收的量微乎其微,所以,只要殘留量不超標,飲茶便是安全的。
殘留農葯在泡茶時會浸出,農葯浸出率與農葯在水中溶解度密切相關,農葯在水中的溶解度愈高,在泡茶時進入茶湯中的量也愈高。因此,國家禁止了在茶葉生產中使用水溶性高的農葯,如樂果、馬拉硫磷、敵百蟲和敵敵畏。
所以,我們不能將農葯殘留與農葯超標混為一談。另外,茶葉中的農葯殘留程度和茶湯中的含量不是一回事,因此,關鍵的問題是有多少農葯會在沏茶時釋出。在茶葉生產中推廣利用的農葯,多是水溶解度極低的農葯品種。測試結果顯示,現在推廣利用的農葯進入茶湯中的含量一般在1%以下。

怎麼檢測茶葉農葯殘留

對於這個檢測茶葉農葯殘留的方式有茶葉的理化鑒定分為物理鑒別和化學鑒別。
像這個茶葉的物理鑒別有:
葉片檢驗:取少許開水沖泡後的葉片,用放大鏡觀察,如果葉片的顏色為深綠色,上面光滑,背面有茸毛,葉片呈橢圓形,葉端短小鈍圓,葉緣呈鋸齒狀,鋸齒上有纖毛,即可判斷為真茶。不符合以上特徵的葉片即為摻假茶,農葯茶。
不過,具體的檢測方法這里我就不詳細說了;因為喝茶還是喝不打農葯的茶葉為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才行。當然不打農葯的茶葉也是有的,或者可以到待客九品預定茶葉,茶樹下放養跑山雞,蟲害較少,嚴格控制質量。不過待客九品每年的茶產量較少,都是需要提前預定的!

⑸ 各類茶葉農葯殘留怎麼檢測

茶葉的選購不是易事,要想得到好茶葉,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識,如各類茶葉的等級標准,價格與行情,以及茶葉的審評、檢驗方法等。茶葉的好壞,主要從色、香、味、形四個方面鑒別,但是對於普通飲茶之人,購買茶葉時,一般只能觀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澤,聞干香,使得判斷茶葉的品質更加不易。
這里粗略介紹一下鑒別各類茶葉農葯殘留的方法:選購新茶要注意一看色澤、二觀外形、三聞香氣、四品茶味、五捏干濕。
不過,想要健康喝茶,和無農葯的茶,建議你可以到待客九品預定茶葉,茶樹下放養跑山雞,蟲害較少,嚴格控制質量。不過待客九品每年的茶產量較少,都是需要提前預定的!

⑹ 如何鑒別茶葉有無殘留農葯

【如何鑒別茶葉中是否有農葯?】
真正有效辦法是靠茶葉質檢部門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來鑒別茶葉是否含有農葯。

鑒別茶有感官和理化鑒定兩個方法。感官鑒定,也叫審評,第一形狀,屬外觀鑒定。感官鑒定又可分為四項:一是條索,條的種類不同,條索的要求與呈現各異,如松緊、曲直、粗細、扁圓、整碎、輕重等。要與該品種正常情況相符。二是色澤,是枯燥還是光潤,還應與該品種要求相符,如紅茶是紅褐色,綠茶是嶄新綠色,花茶為褐綠色。三是凈度,應潔凈無梗,塊、片、末不超過限度,不能含有非茶類夾雜物。四是嫩度,同一品種茶葉以芽尖白毫多者為佳,條索雖稍粗壯,但嫩潤半透明。

鑒別茶的內質,可分香氣、滋味、湯色、葉底。一是香氣,鼻嗅新鮮,濃厚純正為好,淡薄不純為次,悶焦粗澀者更次,有異味者為劣。各種花茶均應有自己獨特的正常香氣,如茉莉花茶應具茉莉香氣,玉蘭、珠蘭花茶應具玉蘭、珠蘭香氣。二是滋味,用舌部味蕾感覺,甘醇濃郁,鮮嫩純正為優,澀、苦、粗、酵、淡為次,霉、辣、生草味為劣。三是湯色,在茶湯熱時,觀察明暗深淺。一般明淺為佳,暗深者次,但紅茶湯色比綠茶深,緊壓茶湯色要暗。四是葉底,品嘗沏過的濕茶葉,用手按,柔軟有彈性屬於細嫩,板硬無彈性為粗老。上述鑒別方法主要是區分優、次、劣。一切事物都是由量變到質變,偽劣茶葉也就往往是在這種感官鑒別中發現。

茶葉尚無全方位、全過程用文字表述的質量標准,現只有產地收購毛茶標准,即6級18等,和國際GB/T9172-1988《花茶級型坯》標准。其中只有國標GB9679-1988《茶葉衛生標准》具有強制性。感官指標:具有該茶正常應有的外形及固有色香味,不能混有異種植物,葉不得含草類物質,無異味,無異臭,無霉變。理化指標:每kg鉛含量不超過2mg(緊壓茶為3mg),銅不超過60mg,銻不多於0.2mg(緊壓茶為0.4mg).

有機氯和有機汞農葯殘留指標,六六六和滴滴涕含量均不得超過0.2mg/kg.

水分指標:含水量太高,茶葉變質越快;水份越少,茶葉不易劣變,但水份過低,茶葉品質會下降。一般茶葉含水量在3%左右為最佳。

灰分指標:茶葉中的無機化合物稱為灰分,灰分中含量較多的是磷、鉀,其次是鈣、鎂、鐵、錳、鋁、硫等,總量不得超過7%.

茶葉的理化鑒定分為物理鑒別和化學鑒別。

茶葉的物理鑒別有4項內容:

1葉片檢驗:取少許開水沖泡後的葉片,用放大鏡觀察,如果葉片的顏色為深綠色,上面光滑,背面有茸毛,葉片呈橢圓形,葉端短小鈍圓,葉緣呈鋸齒狀,鋸齒上有纖毛,即可判斷為真茶。不符合以上特徵的葉片即為摻假茶。

2對摻入已浸泡過的茶葉檢驗:取可疑茶葉片,製成粉末,置於表面皿中後,另於其上端再加蓋一表面皿,控制電爐,用小火烘烤5~10min,在覆蓋的表面皿上,用鏡檢,如果可見許多極細的油滴狀物,並有許多細針狀結晶者為咖啡鹼,表明是純茶。否則說明咖啡鹼早已溶解無存,可以判為是已經浸泡過的茶葉。還可以根據浸出液比重法來確定,已經浸泡過的茶葉浸出液比重為1.0023~1.0057,與新茶浸出液比重1.0098~1.0145相差甚遠,上述兩種方法結合使用,更能准確判斷。

3對茶葉中摻入了色素的檢驗:取茶碎末放在白紙上,反復摩擦,如在紙上留下了各種顏色條痕,說明有著色劑存在。還可取茶少許加入三氯甲烷,振盪後,如三氯甲烷呈現藍色或綠色者,表明茶葉摻入了藍靛或姜黃等著色劑。

4對茶葉中摻入蠟質的檢驗:取少許茶葉攤於粗糙白紙上,用電熨斗燙之,如在白紙上有明顯油跡存在,說明茶葉中摻入了蜂蠟或石蠟。

茶葉的化學鑒別:

如果可疑葉片不含咖啡鹼和錳,已能證明不是茶葉,但若檢出咖啡鹼與錳,也還不能肯定可疑葉片就是茶葉。因此,還需要根據國家標准規定的方法,作有無茶氨酸的檢驗,來最終判定茶葉的真假。

市場抽查發現,散裝茶普遍質價不符,質次價高;包裝茶中有不少不法商販偽造"猴王"、"京華"等名牌商標、包裝,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而且缺斤短兩。以"京華"牌為例,其商標、壽字圖案和包裝袋圖案都進行了注冊,受國家法律保護。包裝定點印刷,細致精美,廣大消費者在購買包裝茶時應仔細辨認,注意比較,避免上當。

1999年第4季度對茉莉花茶國家質量監督抽查結果,農葯殘留量超過國家標准規定限值的佔4.29%.我國產茶區域遼闊,品種繁多,多數茶園地處高山,水土純凈,污染小。但處於丘陵地區的茶園,夏秋茶季病蟲害多,茶農忽視農葯正確使用,致使茶葉中農葯殘留超標。在茶葉加工拼配過程中,原料相互混雜,擴大了農葯殘留污染范圍,嚴重影響了茶葉聲譽和內銷、外貿出口。歐盟從2000年7月1日起實施的新檢驗標准就大大縮小了茶葉的農葯殘留限量指標,我國作為產茶和出口大國,面臨嚴峻挑戰,北京、天津、上海已制定了嚴格的茶葉質量標准。【茶中的農葯成分如何去除】
第一,提倡洗茶,「洗茶」的方法是將沸水沖注茶葉,將壺中茶與水輕輕搖動數次,立即倒去茶水,它不單能洗滌塵沙,還能除去部分易溶於熱水的農葯殘留物和重金屬物質,使原本茶湯中溶解很少的毒性物質得以去除,特別是採用沸水沖飲的方式將大大降低鉛的攝入量。

第二,避免長時間沖泡,如茶葉中的鉛,在沖泡時幾乎不溶於茶湯,只要在兩個小時內,已沖泡茶葉所含的殘留農葯成分大多泡不出來。因此,喝茶可以注意「不要嚼吃茶葉」和「不要一杯茶從早泡到晚」這兩點。
【農葯是怎麼依附在茶葉上的?】
茶農種茶,就像菜農種菜,沒有不用農葯、化肥、殺蟲劑的,關鍵是殘留的量。一般說起來,清明前茶相對來說安全性比較高,春茶過後是蟲害的高發期,每十幾天就發作一回,這時就要對茶樹噴灑農葯,因此,夏秋茶的農葯殘留相對較多。

光看茶葉的形狀、色澤、氣味,幾乎是不可能辨別出茶葉是否有農葯的,只能通過質監局的專家進行檢測才行。不過,對絕大多數茶葉來說,含農葯是很正常的,只要農 葯殘留量控制在國家標准之內,對人體就是安全產品。另外,一些農葯成分,如茶葉中的鉛在平時沖泡時,是幾乎不溶於茶湯中的,而且在兩小時內,用普通水沖泡的茶葉,所含的殘留農葯成分大部分都泡不出來。

因此,要記住兩點:一是不要嚼吃茶葉,二是不要一杯茶從早泡到晚不換茶葉。這樣喝茶,還是比較安全的。

而且據某市的相關檢測報告表明,在所抽查43種茶葉品種(檢測項目包括標簽、重金屬指標、著色劑指標和農葯殘留)。經檢驗,35種茶葉產品合格,抽樣合格率為81.4%,有3種茶葉檢出氰戊菊酯超標,5種茶葉檢出三氯殺蟎醇。三氯殺蟎醇是低毒有機氯殺蟎劑,性質非常穩定,在自然條件下不易降解,我國禁止在茶樹上使用三氯殺蟎醇;氰戊菊酯是一種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在自然條件下降解緩慢。對絕大多數茶葉來說,含農葯是很正常的,一般不會引起人體的急性中毒,但是農葯殘留在人體內的蓄積給人體帶來的慢性毒害不可輕視。

⑺ 網上買的茶葉濃香型便宜,怎樣鑒別茶葉是否有農葯殘余

茶葉是否有農葯殘余鑒別方法。真正有效辦法是靠茶葉質檢部門用物理和化學的方法來鑒別茶葉是否含有農葯。我們自己在家裡是無法有效鑒別農葯殘余的。
鑒別茶有感官的和理化鑒定兩個方法。感官鑒定也叫沈萍,第一行狀署外觀鑒定,感官鑒定又可分為四項,一是條索條的種類不同,條索的要求與呈現各異,如松盡曲直粗細扁圓整碎輕重等,要與該品種正常情況相符,二是色澤是枯燥還是光潤,還應予該品種要求相符,如是紅茶是紅褐色,綠茶是展性綠色花茶,為褐色三是經讀音俊傑無梗會片么?不超過限度,不能含有非茶類夾雜物四嫩度同一品種茶葉,以牙尖白毫多者為佳,條索粗壯但嫩潤半透明。
鑒別茶的內質可分香氣滋味湯色葉底。怡適香氣鼻嗅新鮮濃厚,純正為好,淡泊不純為次悶蕉粗澀者更次有意味著為劣,各種花茶均應有自己獨特的正常香氣,如茉莉花茶盈聚茉莉香氣郁蘭珠蘭花茶英據朱蘭玉蘭香氣三四自慰用舌部味蕾感覺甘醇濃郁,新鮮純正為優,澀苦粗肖石為次,沒味辣味生草味兒劣。三四趟塞在茶湯熱時,觀察明暗深淺,一般明顯為加深案者次,但紅茶湯色比綠茶深緊壓茶湯色要暗。四是咽底品嘗切過的茶,用手按柔軟有彈性,屬於細嫩版,硬無彈性為粗老,上述鑒別方法主要是區別優次,劣。一切事物都是由量變到質變,偉略茶葉也往往在這種管桿鑒別中發現。

⑻ 如何分辨茶里是不是有農葯

這個基本上是瞎扯。農葯有多少種?我國國家標准制定限量的就有300多個農葯。針對茶葉,在茶葉上登記,可以使用的農葯可能有上百種個,個個這么一泡就知道有沒有殘留了?
正規的做法必須要經過具有相關資質的檢測機構檢測後才能知道。樓主喜歡喝茶,但不要太擔心茶葉農葯殘留,因為現在國內外對茶葉上農葯殘留對人體的危害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定論。首先,茶葉不同於鮮食食品,它有一個制茶的過程,這個過程中相當的農葯會自然降解掉。其次茶味對人體而言,並不是直接食用,而是泡水喝。有試驗證明,茶葉上的脂溶性農葯在沖泡過程中進入茶水的比例較小。
如果樓主對茶葉的農葯殘留還是有一定的心裡陰影,可以考慮先用熱水沖泡一次茶葉,棄去頭道水,後面再慢慢泡。

⑼ 如何鑒別茶葉中是否有農葯

真正有效辦法是靠茶葉質檢部門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來鑒別茶葉是否含有農葯。

鑒別茶有感官和理化鑒定兩個方法。感官鑒定,也叫審評,第一形狀,屬外觀鑒定。感官鑒定又可分為四項:一是條索,條的種類不同,條索的要求與呈現各異,如松緊、曲直、粗細、扁圓、整碎、輕重等。要與該品種正常情況相符。二是色澤,是枯燥還是光潤,還應與該品種要求相符,如紅茶是紅褐色,綠茶是嶄新綠色,花茶為褐綠色。三是凈度,應潔凈無梗,塊、片、末不超過限度,不能含有非茶類夾雜物。四是嫩度,同一品種茶葉以芽尖白毫多者為佳,條索雖稍粗壯,但嫩潤半透明。

鑒別茶的內質,可分香氣、滋味、湯色、葉底。一是香氣,鼻嗅新鮮,濃厚純正為好,淡薄不純為次,悶焦粗澀者更次,有異味者為劣。各種花茶均應有自己獨特的正常香氣,如茉莉花茶應具茉莉香氣,玉蘭、珠蘭花茶應具玉蘭、珠蘭香氣。二是滋味,用舌部味蕾感覺,甘醇濃郁,鮮嫩純正為優,澀、苦、粗、酵、淡為次,霉、辣、生草味為劣。三是湯色,在茶湯熱時,觀察明暗深淺。一般明淺為佳,暗深者次,但紅茶湯色比綠茶深,緊壓茶湯色要暗。四是葉底,品嘗沏過的濕茶葉,用手按,柔軟有彈性屬於細嫩,板硬無彈性為粗老。上述鑒別方法主要是區分優、次、劣。一切事物都是由量變到質變,偽劣茶葉也就往往是在這種感官鑒別中發現。

茶葉尚無全方位、全過程用文字表述的質量標准,現只有產地收購毛茶標准,即6級18等,和國際GB/T9172-1988《花茶級型坯》標准。其中只有國標GB9679-1988《茶葉衛生標准》具有強制性。感官指標:具有該茶正常應有的外形及固有色香味,不能混有異種植物,葉不得含草類物質,無異味,無異臭,無霉變。理化指標:每kg鉛含量不超過2mg(緊壓茶為3mg),銅不超過60mg,銻不多於0.2mg(緊壓茶為0.4mg).

有機氯和有機汞農葯殘留指標,六六六和滴滴涕含量均不得超過0.2mg/kg.

水分指標:含水量太高,茶葉變質越快;水份越少,茶葉不易劣變,但水份過低,茶葉品質會下降。一般茶葉含水量在3%左右為最佳。

灰分指標:茶葉中的無機化合物稱為灰分,灰分中含量較多的是磷、鉀,其次是鈣、鎂、鐵、錳、鋁、硫等,總量不得超過7%.

茶葉的理化鑒定分為物理鑒別和化學鑒別。

茶葉的物理鑒別有4項內容:

1葉片檢驗:取少許開水沖泡後的葉片,用放大鏡觀察,如果葉片的顏色為深綠色,上面光滑,背面有茸毛,葉片呈橢圓形,葉端短小鈍圓,葉緣呈鋸齒狀,鋸齒上有纖毛,即可判斷為真茶。不符合以上特徵的葉片即為摻假茶。

2對摻入已浸泡過的茶葉檢驗:取可疑茶葉片,製成粉末,置於表面皿中後,另於其上端再加蓋一表面皿,控制電爐,用小火烘烤5~10min,在覆蓋的表面皿上,用鏡檢,如果可見許多極細的油滴狀物,並有許多細針狀結晶者為咖啡鹼,表明是純茶。否則說明咖啡鹼早已溶解無存,可以判為是已經浸泡過的茶葉。還可以根據浸出液比重法來確定,已經浸泡過的茶葉浸出液比重為1.0023~1.0057,與新茶浸出液比重1.0098~1.0145相差甚遠,上述兩種方法結合使用,更能准確判斷。

3對茶葉中摻入了色素的檢驗:取茶碎末放在白紙上,反復摩擦,如在紙上留下了各種顏色條痕,說明有著色劑存在。還可取茶少許加入三氯甲烷,振盪後,如三氯甲烷呈現藍色或綠色者,表明茶葉摻入了藍靛或姜黃等著色劑。

4對茶葉中摻入蠟質的檢驗:取少許茶葉攤於粗糙白紙上,用電熨斗燙之,如在白紙上有明顯油跡存在,說明茶葉中摻入了蜂蠟或石蠟。

茶葉的化學鑒別:

如果可疑葉片不含咖啡鹼和錳,已能證明不是茶葉,但若檢出咖啡鹼與錳,也還不能肯定可疑葉片就是茶葉。因此,還需要根據國家標准規定的方法,作有無茶氨酸的檢驗,來最終判定茶葉的真假。

市場抽查發現,散裝茶普遍質價不符,質次價高;包裝茶中有不少不法商販偽造"猴王"、"京華"等名牌商標、包裝,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而且缺斤短兩。以"京華"牌為例,其商標、壽字圖案和包裝袋圖案都進行了注冊,受國家法律保護。包裝定點印刷,細致精美,廣大消費者在購買包裝茶時應仔細辨認,注意比較,避免上當。

1999年第4季度對茉莉花茶國家質量監督抽查結果,農葯殘留量超過國家標准規定限值的佔4.29%.我國產茶區域遼闊,品種繁多,多數茶園地處高山,水土純凈,污染小。但處於丘陵地區的茶園,夏秋茶季病蟲害多,茶農忽視農葯正確使用,致使茶葉中農葯殘留超標。在茶葉加工拼配過程中,原料相互混雜,擴大了農葯殘留污染范圍,嚴重影響了茶葉聲譽和內銷、外貿出口。歐盟從2000年7月1日起實施的新檢驗標准就大大縮小了茶葉的農葯殘留限量指標,我國作為產茶和出口大國,面臨嚴峻挑戰,北京、天津、上海已制定了嚴格的茶葉質量標准。

⑽ 怎麼判斷茶葉裡面是不是有農葯呢

花茶當然也會有農葯.

早有報道說茶葉上有很多農葯,那該怎麼辦呢?

在茶葉的農葯殘留問題上,明前茶相對來說安全性比較高,因為產茶區各種蟲害一般都是周期性輪回發作的。春季蟲害發作的間隙較長,春茶的農葯含量要少得多。春茶過後是蟲害的高發期,每十幾天就發作一回,這時就要對茶樹噴灑農葯,因此,夏秋茶的農葯殘留相對較多。

光看茶葉的形狀、色澤、氣味,幾乎是不可能辨別出茶葉是否有農葯的,只能通過質監局的專家進行檢測才行。

不過,對絕大多數茶葉來說,含農葯是很正常的,只要農葯殘留量控制在國家標准之內,對人體就是安全產品。

因此,要記住兩點:一是不要嚼吃茶葉,二是不要一杯茶從早泡到晚不換茶葉。這樣喝茶,還是比較安全的。三是沖頭遍的茶水要倒掉不能喝.

閱讀全文

與茶葉中農葯殘留檢測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3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8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6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7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7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5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4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8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2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3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5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2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0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5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3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4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2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3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