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白車身外表面件缺陷檢查方法
白車身外表面件缺陷檢查方法有以下幾種:
1 表面質量缺陷及檢測
沖壓件的表面質量缺陷可分為A類缺陷、B類缺陷、C類缺陷三種類型。
A類缺陷是顧客所不能接受的缺陷,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B類缺陷是顧客可以看到或摸到的缺陷,一般指比較嚴重的配合缺陷;
C類缺陷是指用油石打磨後才會發現的缺陷,通過模具結構調整是可以改進的,該缺陷一般不會引起用戶的索賠。
沖壓件表面質量檢測方法可分為外觀檢測方法和尺寸檢測方法兩種類型。
外觀檢測可通過觀察者表面目視、檢查員觸摸檢查及表面油石打磨沖壓件等方式進行。尺寸檢測則需通過藉助測量工具進行檢測, 如利用檢具, 檢測沖壓件外形和尺寸精度;或使用三坐標測量儀, 對沖壓件孔的位置進行精密測量。
2 沖壓缺陷的影響因素
汽車金屬製件在沖壓成型過程中,可能會存在起皺、斷裂、回彈等典型缺陷[1],導致沖壓缺陷的因素可歸結為以下幾點:
1、理論上,通常應用成型極限曲線(FLD)表示板料成形性能,其中金屬材料的應變硬化指數n和厚向硬度指數r對曲線擬合效果影響顯著。
在沖壓變形中,應變硬化指數n越高,變形裕度越大,材料承載能力越強,但材料加工硬化能力隨之增強,且易發生頸縮缺陷。厚向硬度指數r越大,材料拉伸性能越好,整體厚度變形均勻,金屬板材一般具有較好的成形性。
2、不同沖壓方法應採用不同類型模具,同時對模具材料要求也有差異。模具表面硬度和粗糙度會對製件拉毛缺陷產生影響。模具工作表面有劃傷,模具材料內部含有雜質,都會影響製件表面質量,使其產生拉傷、壓痕等缺陷。
凸、凹模之間的間隙,對沖裁件質量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若間隙過小,凸、凹模之間的材料會被二次剪切,斷面出現較長的毛刺;若間隙過大,材料的彎曲與拉伸增大,容易形成一定厚度的毛刺,且製件會產生翹曲變形。因此,凸、凹模間隙應均勻合理。
此外,凸、凹模圓角半徑,對拉深件質量有著顯著影響。若半徑過大,板料與模具間的接觸面積會減少,即板料處於懸空狀態,進而易於產生起皺缺陷;若半徑過小,板料擠壓作用和摩擦阻力增大,製件表面容易產生斷裂缺陷。因而,凸、凹模圓角半徑選取不宜過大,也不能過小。
3、影響沖壓缺陷的工藝參數主要包括壓邊力、沖壓速度、拉延筋的設置、潤滑油的使用以及成型工序的設定等。
壓邊力過小以及壓邊圈上的潤滑油過多,都會增大進料速度,進而引起板料起皺缺陷;壓邊力太大以及潤滑條件不好,會引起凸模與材料相對滑動減弱,導致危險斷面變薄破裂。
由於大型製件結構的不對稱性,板料在成型時材料流入速度不一致,因而需要在壓邊圈上設置拉延筋以控制不同區域的板料流入速度,使沖壓件得到均勻變形。
沖壓工序的設置不是固定的,針對同一個零件,不同廠家可能會給出不同的工藝方案,但基本堅持一個原則,即在結構不發生干涉的情況下,盡可能採用最少的工序加工生產。
另外,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目前可利用autoform/abaqus等多種CAE分析軟體對沖壓工藝過程進行數值模擬[2],優化工藝過程及參數,以降低沖壓工藝缺陷,降低生產成本。
3 沖壓件質量改進措施
沖壓工藝可分為分離工序和成型工序兩大類。分離工序包括落料、沖孔、修邊等,成型工序包括拉伸、彎曲、翻邊等[3].本文將針對各工序中可能會存在的起皺、開裂、回彈缺陷,提出較為詳細的預防措施與解決方案。
3.1 起皺
起皺缺陷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由於板料受到擠壓,當平面方向的主、次應力達到一定程度時,厚度方向失穩。按照皺紋形成原因不同,可將其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由於進入凹模腔內材料過多而形成的材料堆積起皺;第二種是由於板料厚度方向失穩或拉應力不均勻而產生的失穩起皺。
為了抑制該缺陷,具體的解決思路如下:(1)從產品設計角度考慮:盡量減小翻邊高度;使造型劇變區域呈順滑狀態連接;對於產品易起皺部位可適當地增加吸料造型;
(2)從沖壓工藝設計方面出發:增大壓邊力,控制進料速度;工藝補充增加圓形或方形拉延筋;在合理范圍內增加成形工序;
(3)對於沖壓材料的選擇:在滿足產品性能的情況下,對於一些易起皺的零件,應選用成形性較好的材料。
3.2 開裂
開裂缺陷形成的根本原因在於材料在拉伸的過程中,應變超過其極限,最直觀的表現是製件表面產生肉眼可見的裂紋。
通常可以將其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由於材料抗拉強度不足而產生的破裂,斷裂原因一般是由於凸、凹模圓角處局部受力過大造成的;第二種是由於材料變形量不足而破裂,如尖點部位的開裂;第三種是由於材料內有雜質引起的裂紋。
因此,為了預防斷裂缺陷,最根本的措施是減少應力集中現象。具體方案如下:
(1)選擇合理的坯料尺寸和形狀;
(2)調整拉延筋參數,防止由於脹力過大引起破裂;
(3)增加工藝切口,保證材料合理流動,變形均勻;
(4)改善潤滑條件,減小摩擦力,增大進料速度;
(5)減小壓邊力或採用可變的壓邊力,以控制進料阻力;
(6)採用延展性和成形性較好的材料,減少裂紋。
3.3 回彈
絕大部分沖壓製件都會產生回彈缺陷,回彈產生的根本原因可歸納如下,即零件在沖壓變形後,材料由於彈性卸載,導致局部或整體發生變形。沖壓材料、壓力大小和模具狀態等都會影響回彈。
(1)選擇合理的坯料尺寸和形狀;
(2)調整拉延筋參數,防止由於脹力過大引起破裂;
(3)增加工藝切口,保證材料合理流動,變形均勻;
(4)改善潤滑條件,減小摩擦力,增大進料速度;
(5)減小壓邊力或採用可變的壓邊力,以控制進料阻力;
(6)採用延展性和成形性較好的材料,減少裂紋。
對於回彈缺陷,解決思路如下:
(1)補償法,即根據彎曲成形後沖壓件回彈量的大小,預先在模具上作出等於此工件回彈量的坡度,來補償工件成型後的回彈,該方法中所需補償的回彈量大小主要依據人工經驗估計或CAE數值模擬分析結果來確定
(2)拉彎法:在板料彎曲的同時施加拉力,以此使得板料內部的應力分布較為均勻,進而減少回彈量;
(3)局部加壓法:使變形區變為三向受壓的應力狀態,從根本上改變彈性變形的性質;
(4)通過局部加筋及其他增加剛度的方法,以提高沖壓件剛度,減少變形。
② 汽車維修質量檢驗的分類和內容有哪些
根據GB/T.6739.-3—1997的規定按照設備條件,設施條件,人員條件,質量管理條件,流動資金條件,安全生產條件,環境保護條件和流動資金條件等,把汽車維修經營范圍劃分為以下三類。
1、一類汽車維修企業。
從事汽車大修和總成修理生產的企業,此企業也可從事汽車維護、汽車小修和汽車 專項修理生產。
2、二類汽車維修企業。
從事汽車一級,二級維護和汽車小修生產的企業。汽車維護是指為維持汽車完好技術狀況或工作能力而進行的作業。汽車小修是指用更換或修理個別零件的方法,保證或恢復汽車工作能力的運行性修理
3、三類汽車修理企業。
指專門從事汽車專項修理(或維護)生產的企業和個體戶,專項修理(或維護)。主要項目為車身修理,塗漆,篷布,坐墊及內裝裝飾修理,電器,儀表修理,蓄電池修理,散熱器,油箱修理,輪胎補修,安裝汽車門窗玻璃,空調器,暖風機修理,噴油器,化油器修理。曲軸修磨,汽缸
鏜磨,車身清潔維護等。
③ 汽車零部件質量安全如何監測
汽車是我們生活中常用交通工具,那麼汽車零部件的質量安全又應該如何檢測呢?大家請看我接下來詳細地講解。
一,汽車質量安全監測的概念
所謂汽車可靠性,是指汽車在規定的使用條件下,在規定的時間或規定的里程內完成規定的功能的概率。也就是說,在正常行駛和路況下,汽車能夠保證在一定的時間或里程內正常行駛的程度。
④ 簡述車身測量的步驟及目的
按汽車維修工藝過程分類.汽車維修質量按汽車維修工藝過程可分為以下五類: (1)進廠檢驗。進廠檢驗是對運行車輛進行外部測試和交接.必要時進行簡單的測量和路試以驗證報修項目的准確性。進廠送修車輛交接檢驗的目的在於填寫雙方認可的車輛交接清單,辦理交接手續,承修方通過對送修車輛的外觀和行駛檢查,制訂修理計劃。送修車輛的進廠檢驗可由檢驗部門專職檢驗員配合生產部門進行。汽車或總成送修車輛應先進行技術鑒定,根據鑒定結果,適時安排維修,以避免超前維修或失修。 (2)零件分類檢驗。大修車輛或總成解體、清洗後,應按技術標准進行檢驗分類,將原件分為可用的、需修的和報廢的三大類。分類的主要依據是:是否超過修理規范中規定的「大修允許」和「使用極限」。凡零件磨損尺寸和形位誤差在大修允許范圍內的為可用件;凡零件的磨損或形位誤差超過允許值,但仍可修復使用的為需修件;凡嚴重損壞,無法修復或修理成本太高的,為報廢件。零件分類檢驗一定要認真細致,嚴格按照技術規范進行,杜絕不能使用的零部件繼續使用,確保汽車維修質量。 (3)汽車維修過程檢驗。汽車維修過程檢驗又稱工序檢驗,其目的在於防止不合格的零件裝配到總成或部件中;防止不合格的總成或部件裝到整車上。汽車維修過程檢驗是汽車維修質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必須認真落實。汽車維修過程檢驗一般由承修人員負責自檢,專職檢驗員抽檢,但關鍵零部件、重要工序以及總成的性能試驗均屬於專職過程檢驗員的專檢范疇。汽車維修業戶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確定必要的維修質量控制點.由專職維修過程檢驗員進行強制性的檢驗。 (4)汽車維修竣工出廠檢驗。汽車維修竣工出廠檢驗必須由專職汽車維修質量總檢驗員承擔。一般在汽車維修竣工後,交車前或送汽車維修質量監督檢驗站檢測前進行。汽車維修質量總檢驗員對照技術標准全面檢查車輛,測試有關性能參數。車輛檢驗合格後簽發相應的·汽車維修竣工出廠合格證,並向用戶交付有關技術資料。汽車維修竣工出廠後在質量保證期內,汽車維修業戶必須執行車輛出廠質量保證期制度。質量保證期內車輛發生故障或損壞,承修方和托修方按有關規定劃分責任。 (5)車輛的返修鑒定。返修對於汽車維修來說是對維修不合格車輛的補救和糾正措施J車輛返修的檢測、判斷工作應由質量總檢驗員負責,並通過檢驗和鑒定分清責任,進行組織、協調,登記,填寫汽車返修記錄表。
⑤ 機動車檢測 有效的質量控制方法有哪些
摘要 制動協凋時間是保證行車制動性能的一個重要參數。按GB7258—1997規定噸貧協調時間是指在急踩制動時創又貧踏板開始動作至車輛減速度不蛑貧力炒鐧焦娑ǖ某盜境浞址⒊齙鈉驕減速度不蜆娑ǖ鬧貧力 75%時所需的時間。在測取車輛制動系的協調時間時賜ǔP枰先行在被測車輛制動踏板上安放踏板開關床饈院笥值眯斷陋錘檢測操作過程增添了不少麻煩刺乇鶚竊諞恍┤自動車輛檢測線粗率谷線檢測工作節拍減慢床煥於提高檢測效率。另外 GB7258—1997中規定對謚貧力增長全過程中醋笥頁德種貧力差與該軸左右輪制動力大者之比辭爸嶁∮詰扔20%春籩嶁∮詰扔24%叢謔導始觳庵歇炊嗍車輛的制動力平衡要求超標。在多年的檢測工作中次葉約觳饈據進行了統計和分析唇行了一些理論和檢測方法的探索叢詿頌岢鱟約旱囊恍┛捶ā
⑥ 如何檢測二手車質量
1、尋找事故痕跡和隱患
打開車內的地毯,看看下面是否有嚴重的損傷。看看車門,是否被重新粉刷過。任何有新刷的痕跡都是和原來有區別的,或者看一些小的螺絲,如果是重新噴漆,螺絲上面一般都是車漆。車輛框架會有焊接接點,但原有的焊接接點光滑,之後加入的焊接點粗糙不規則。打開引擎蓋後,可以先觀察水箱框架、前直梁和橫梁。水箱架是否已更換,可作為參考。然而,如果在前直梁和橫樑上有焊接或板金屬修補的痕跡,很有可能以前曾發生過嚴重的碰撞。重新焊過之後,表面很可能會出現不規則的波紋,而不像原來的狀態有點類似平行線,比較板正。你可以想像,即使一張紙被揉碎,被更多的東西壓平,它的表面仍然會有不可磨滅的摺痕存在。然後是觀察汽車後部的車體結構。基本上,只要打開行李蓋,把備胎拿起來,便可觀察到行李艙底部有焊接或板金屬修補的痕跡,觀察點就像觀察引擎室一樣,如果出現打磨、重新上漆、不規則波浪形,很有可能是汽車產生了更嚴重的沖擊。
2、知道汽車的車齡
看看踏板上的橡膠蒙面,它能最好地顯示出車輛的車齡。人們常常擔心原來的車主會偽造里程錶,那就檢查汽車最近的保修發票,其中應註明車輛的里程數。然而,基本上,低里程並不意味著汽車狀況良好。除非這輛舊車有完整的維修保養原有的保修數據,否則里程數仍作為參考,或是根據實際的汽車狀況作出最准確的決定。
3、仔細檢查輪胎磨損程度
仔細看輪胎的磨損,尤其是前輪。如果圖案是平的,邊緣不再有稜角,則說明原車主的駕駛習慣不太好的。這不僅使輪胎本身的狀況不佳,而且也揭示了汽車的整體狀況將會很成問題。
4、檢查身體狀況
在車身周圍多看幾圈,仔細觀察擋泥板的邊緣和車軸,觀察零件的磨損和接受風吹日曬的程度。或是看看排氣管的外端,看看它的新舊度和生銹程度,如果車輛曾經被水淹過無法徹底觀測,而觀察主要是看車門框架、腳墊和後行李艙。車門的部分還需要拆掉車門上的密封膠條,以觀察裡面是否有黃土或水漬。如果可以的話,你也可以把車里的腳墊抬起來。此外,同樣的觀察方法也用在後備箱備胎上。但並非所有二手車車主都能讓大家這么看車,因此他們也要事先與車主溝通。
5、引擎外觀及操作
看一下發動機,看是否有漏油的痕跡。點燃發動機,觀察廢氣的顏色。如果廢氣是正常顏色,那發動機還是不錯的。如果是發黑,那是沒有調教好,裡面有燃燒不充分。藍色表示發動機非常疲勞。白色顯示缸墊行將報廢。此外,聞到氣體排放的氣味,難聞是一個不好的跡象。
6、檢查車輛駕駛性能
通過親自駕駛來測試車輛的狀況是絕對必要的。檢查所有電器,包括轉向信號、車燈、供暖系統、空調系統、收音機等。然後啟動發動機,使其以低速運行,並傾聽發動機的動靜。然後開車兜風,等待引擎上升到合適的溫度,繼續仔細聽引擎。盡可能多地改變速度,看看車輛在加速和減速時的反應。變速箱換擋過程是否平穩流暢,同時停車後亦需多換擋,以觀察檔桿是否能正常准確地進入齒輪,以及是否會有奇怪的聲音來判斷變速箱狀況是否健康。如果汽車和方向盤高速搖晃,那就要看看動平衡和四輪定位是否還准確。總之,汽車的維修可以在4s店存儲資料庫中找到。一些車主可能自從提到這輛車後就沒有去過4s店,但在這個信息共享的時代,只要車主買了保險,他就可以知道之前發生的事故。即使它是一家保險公司,記錄也會在那裡。只要車架編號不變,車輛的事故紀錄便會一直存在。
⑦ 買車怎麼檢查車輛質量的這幾個問題
1、找到汽車標牌,檢查汽車出廠日期,如果出廠日期超過6個月,說明已經算是庫存車。
2、看汽車玻璃,數字與小數點一定要一致,否則有問題,如果點在後邊,用數字7減去點數就是玻璃的出廠月份,如果點在前邊,用13減去點數為出廠月份。
3、觀察汽車輪胎,前邊數字代表出廠月份,後邊數字代表年份,輪胎的出廠日期一定要在車輛出廠日期之前,否則存在問題。
4、檢查外觀車身,看一下車身外表有沒有劃痕,打開車門觀看汽車內飾,有無破裂地方。
(7)車身生產中的質量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如果已經有了心儀車型,這時就需要考慮車型的配置,當然誰都想配置越多越好,這就意味用戶要花費更多費用,所以一定要好好考慮配置,什麼配置是可以不要的,什麼配置是必須的,從而來選擇哪一款車型。
2、如果真的想購買這款車,這時建議用戶最好給一點時間問一問,這輛車是不是最喜歡的,是不是最合適的。當得到肯定的回答後,就可以下手了。
3、在簽署訂車合同時,包括其他合同材料時,都要注意合同每一項細節,尤其是定金與訂金,一字之差,就有可能導致訂車費用退不了,注意訂金是必須退還的,定金如果你不買了,人家是有理由不退的。
⑧ 汽車五種環保檢測方法
汽車尾氣檢測方法有哪些?
一、怠速法
SV-5Q尾氣分析儀
就是說汽車發動機在沒有負載運轉狀態下,正處於接合位置而變速器處於空擋位置(此時自動變速箱應該在「停車」或「P」擋位這個位置)
二、穩態工況法
在均速的行駛中,保持載入的固定值,注意還包括兩個等速工況段。但是由於這個實驗工況與實際情況有所差異,因而這檢測方法的准確率低、誤判率高。
三、瞬態工況法
根據美國瞬態排放測試方法,所用的測試儀器基本上與美國的聯邦試驗法相同。由於要求較高的底盤測功機控制精度,其特點是目前現有檢測手段中最好的,但是設備成本和發動機維修保養的費用較高。
四、簡易瞬態工況法
SV-YQHA尾氣分析儀
是美國最新開發的一種用於在用車排放測試方法。它在原有檢測方法基礎上,增加使用氣體流量計測試各工況的排氣流量,利用積分計算出單位里程排放量。該方法成本略高於穩態工況法,但比瞬態工況法低,測試精度較高。
五、雙怠速法
在怠速方法基礎上增加了高怠速檢測。將發動機轉速穩定控制在50%額定轉速,或製造廠技術中規定的高怠速轉速時的工況。該方法十分便利、成本低。但是存在嚴重局限性:該方法的檢測結果只反映車輛怠速時的排放情況;檢測不出氮氧化物,給化油器車留下了作弊空間和機會。
汽車發動機尾氣的排放,是關繫到一個發動機的好壞,一個好的發動機不僅在性能上有的優異的表現,而且在耗油量和尾氣排放上都是有著姣好的表現。但是再好的發動機在經常了長時間的使用都會損壞,為在了這時候在進行發動機維修已經晚了點,還不如平時多注意保養一下汽車,顯得更加的劃算。
⑨ 汽車的質量如何判斷的
簡單鑒別汽車品質的方法
一、漆面品質、配合間隙需要望
面對一輛車,車輛的外觀是我們最直接感受到的,一輛車的好壞和車身零部件配合間隙的寬窄直接影響著我們對這輛車品質的看法。車身表面部分,在成品檢測時主要通過望和摸兩種手段,這樣的方法可以應用到我們提車檢查。根據我們對車身表面的關注程度,車身可以大致分為三部分,第一區域缺陷干擾最大,是我們需要著重檢查的部分。檢查項目包括漆面是否存在凸起、凹坑、流掛、油污、拋光痕等。我們熟悉了漆面缺陷則種類,就容易找到缺陷了。除了常見的凸起、凹坑等缺陷外,色差也是我們需要著重關注的對象。同檢查凸起、凹坑這類缺陷不同,檢查色差需要與車身保持一定的距離,以便更容易發現缺陷。
二、內飾檢查需要觸
內飾覆蓋件和各種操控按鍵的檢測需要用到我們的觸覺。通過觸摸、旋轉、拉扯等動作來檢測內飾部件的質量。
三、車輛異響需要聽
我們與汽車接觸更多是在動態狀態下,車輛的異響通常也是在運動起來之後發出的,車輛的NVH性能直接關繫到我們的駕乘舒適性,因此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四、內飾異味需要嗅
高品質的汽車車廂內不會存在異味,異味檢測是汽車品質把控的重點,汽車設置有專門的氣味實驗室,通過對車輛內飾進行高溫加熱,抽取車輛內空氣來檢測是否存在有害氣體。我們可以通過嗅覺簡單判斷一輛車的內飾品質,汽車通過專業的檢測來確保內飾不會揮發有害物質。
假如是撞上了靜止的物體,例如牆壁、大樹,質量大的車輛肯定沖擊力大,畢竟這種沖擊力要由車輛本身來承受。二被動安全的主要作用是在發生碰撞之後,車輛對人員的保護程度有多強,比如乘員艙是否完好?安全氣囊的數量和質量能否保護好車內人員?前段時間很多人在網路上說汽車保險扛是塑料做的,讓好多人覺得現在的汽車結構很軟,不耐撞。還有人認為鋼板越厚越硬越安全,似乎這個理論已經根深蒂固與人們的心中。
還有更離譜的人裝模作樣按下車身鐵皮,按不動則點頭說這車質量不錯,如果有點下凹了,則說這次鐵皮不夠硬,立刻就認為有偷工減料之嫌。要知道,車頭和車位均採用稍稍偏軟的材料形成潰縮區,雖然軟但並非採用塑料。中間的乘員艙則是採用高強度鋼板製成。而汽車不僅保護內部乘員,也考慮到外部行人的安全。一般來說,引擎蓋材質不會那麼硬,因此材料過硬會對行人造成二次傷害。
對於汽車安全性,其實並不用過多擔心。因此設計師在設計開發階段就預先想好了在碰撞時應該如何正確的「受傷」,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提升被動安全性能。而E-NCAPE、C-NCAP、IIHS等專業的碰撞測試中心無數次的碰撞測試證明了車子只有合理的軟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護車內乘客,並不是大多數人認為的越硬越好。
因此千萬別再以「厚薄論英雄」啦。鋼板薄厚更多的是影響燃油經濟性以及後期的保養維修,並不是車輛的安全性。更不要斷章取義,一看網路上那些日系車車禍照片,就認定日系車不耐撞,因此我們不知道當時碰撞的角度,速度,事故具體細節及現場有沒有二次碰撞等就立判說某車型不安全,這無疑是以管窺天。
檢測步驟
第一招:拉一拉「頂棚拉手」
每輛國產車內的前後座車窗上部,一般都有頂棚拉手。在行駛中,它往往能協助車內乘客固定自己的位置,也能在緊急情況下避免人的身體劇烈移位。看車時,不妨坐在車內拉一拉這些拉手,通過手感感覺是否足夠結實。
第二招:踩一踩「後保險扛」
在汽車追尾時,後保險扛的保護作用非常重要,後保險扛內的防撞鋼梁則能對碰撞沖擊起到有效的緩沖作用,並非所有國產車的後保險扛內都有類似防撞鋼梁這樣的緩沖支架。看車時,用腳踩一踩,感受後保險扛的結實程度。
第三招:扯一扯「門護板」
座位的旁邊車門外,有一個裝東西的小槽,它被稱為門護板,此處同樣可以通過拉扯的方式判斷車身做工是否足夠結實。具體做法,人坐在駕駛位,打開副駕駛位車門,嘗試用手抓門護板,再拉上副駕駛位車門。
第四招:壓一壓「手套箱」
汽車「手套箱」一般在副駕駛位前方。拉開手套箱,用腳往下「壓一壓」,這個方法可以幫助判斷車身對於車身各個結構組件鏈接處焊接的工藝水平如何。
第五招「碰一碰「儀錶板後段」
考研汽車做工工藝,看汽車內飾便可窺見一二。儀錶板後段的做工是很多廠家容易忽略的,消費者可以坐在後排座椅,用腳推一下中央儀錶板後段,感受是否穩固。
網上當然還要很多不實的沒有科學依據的做法,關於手感則是涉及到車門限位器和鉸鏈還有車門的重量,一台車的車門厚重感,是在關門是發出的厚重的響聲,讓很多人覺得門很重,但其實並不是車門本身很重,而是和車門的限位器和鉸鏈有關,然而在講究輕量化的今天,車門本身並不會很重,車門的安全性主要依靠防撞梁設計以及材料的選擇,總體來說,關門的聲音只能體現一輛車的製造工藝以及密封性隔音性,對於安全以及防撞性並不能很好的體現,所以這種判斷是不靠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