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華為無晶元可用怎麼辦
華為選擇合作聯發科。
華為選擇合作聯發科,究其原因,川財證券稱,是因聯發科可幫華為避開美國5-10%的技術標准封鎖線。科技博弈正在成為長期議題,國產替代始終為半導體行業發展主線。
聯發科目前在華為的供應鏈中主要供貨於低端產品,早在1月,聯發科推出的中端5G Soc天璣800晶元就獲得了華為大量訂單。
Digitimes Research指出,自2020年第二季度以來,華為已增加了5G Soc天璣800晶元的購買,以生產其暢享和榮耀系列手機。截至目前,華為已成為聯發科天璣800系列5G晶元出貨量最高的手機廠商。
(1)華為無晶元解決方法擴展閱讀
2020年2月業內消息稱,華為將首次把部分手機「麒麟」晶元轉到中芯國際代工,選擇中芯國際最新研發的 N+1 製程技術。這是華為首次將這么重要的晶元轉交大陸晶圓廠。
華創證券指出,中芯國際12nm已成功量產,N+1和N+2代製程將會相當於台積電7nm效能。華為晶元轉單中芯國際,一是可以以工促技,提升國內晶元代工廠的技術實力,二是中芯國際產業鏈相關公司將直接受益。
⑵ 華為出新招解決晶元問題,具體有何辦法能解決
華為出新招解決晶元問題,具體有何辦法能解決?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假如加工工藝沒法改善,要想提高性能話,那麼就務必擴大面積,進而塞入大量的晶體管,因此華為說的用面積換性能,實際上便是將晶元做大。但是,大夥兒要留意的是,無論是堆疊、或是用面積換性能,都的確可以用不那麼優秀的技術還可以讓華為的設備有競爭能力。
但不足之處是面積或容積會擴大,功能損耗會提升,發燙也有可能會提升,使用不太在意功能損耗、室內空間、發燙尺寸的設備中,是有效的,但用在手機,那樣的追求完美功能損耗,容積、面積、排熱的商品上,很有可能或是有點兒艱難的。
⑶ 華為手機沒有了晶元會怎樣
沒有晶元後,華為手機的銷量會下降。
集成電路相對於離散晶體管有兩個主要優勢:成本和性能。成本低是由於晶元把所有的組件通過照相平版技術,作為一個單位印刷,而不是在一個時間只製作一個晶體管。
2006年,晶元面積從幾平方毫米到350mm,每mm可以達到一百萬個晶體管。第一個集成電路雛形是由傑克·基爾比於1958年完成的,其中包括一個雙極性晶體管,三個電阻和一個電容器。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是微處理器或多核處理器的核心,可以控制計算機到手機到數字微波爐的一切。
雖然設計開發一個復雜集成電路的成本非常高,但是當分散到通常以百萬計的產品上,每個集成電路的成本最小化。
⑷ 華為晶元斷供解決了嗎
華為已經解決了部分晶元問題。
受某些特殊因素的影響,華為因缺芯導致手機出貨量大幅下跌,這給華為的手機業務造成了不小的營收沖擊。盡管鴻蒙系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補足華為因「缺芯」造成的處理器晶元性能短板。
但5G射頻晶元、存儲晶元方面的空白,暫時難以填充。這間接的影響了華為新機銷量。自從去年制裁事件以來,華為在手機、通信等多方面的晶元供應出現了很大問題。單以手機產品來說,不僅最頂級的旗艦華為P50延遲了幾個月的時間,還被迫只能使用4G版本的晶元,無法搭載5G網路連接,成為最大遺憾。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 華為P50系列雖然推出了12GB內存的版本,但是基本都處於無貨狀態。
據相關爆料人士透露, 這是因為華為在存儲晶元方面也受到限制,12GB斷供了很長時間, 不得已下之出售6GB和8GB的機型。不過,根據最新的爆料信息顯示, 近期華為的12GB存儲斷供情況似乎有所松動,如果順利的話本月底可能會恢復部分機型的12GB版本供應。而這個消息不僅意味著華為P50系列的12GB版本將重新補貨,後續機型的大內存版本也將提高供應,而受益最大的可能就會是下一款頂級旗艦新品——華為Mate 50系列。據此前消息, 華為Mate 50系列最早會在明年一季度亮相,核心會全球首發獨占高通驍龍898 4G版晶元。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是4G版本,但是華為Mate 50上採用的驍龍898與常規版本的性能將完全保持一致,整體的性能輸出等屬性均保持同步,是一款突破安卓歷史記錄的強力晶元。驍龍898加上12GB超大內存,華為Mate 50系列勢必會在性能上達到新的高度,配合上鴻蒙系統,將帶來頂級的使用體驗,值得期待。
⑸ 華為不會出售終端業務!那現在面臨的晶元緊缺問題會如何解決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近日在面對媒體采訪時做出表態,華為將不會放棄終端業務,除了手機,還有跟人、物等連接一起的設備之類的終端業務。這說明了華為不會輕易放棄的終端科技業務,態度很堅定,也就是不管有多困難,華為還會一如既往的堅持他們的發展理念,華為的這種拼搏精神非常值得贊賞和學習。雖然一時間晶元緊缺影響到華為,但是經歷磨難以後,華為必定會綻放新的光芒。晶元緊缺確實讓華為困難重重,但是我國的整體科技仍在不斷發展,也非常重視半導體晶元行業的自主研發和製造能力,也會出台很多鼓勵政策去支持一些科技半導體企業發展。盡管晶元科技不是那麼容易突破,而且面臨國外技術壟斷和限制,但是我國科技向前發展的趨勢值得期待。只要華為能夠繼續撐下去,相信晶元危機或許會在不久的將來得到緩解和消除,到時候就有可能重振手機終端業務。在出售榮耀和手機業務減產之後,華為也將更多精力放在諸如5G技術推廣、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等等方面。華為還在打造新時代的鴻蒙系統,未來可以擺脫安卓系統,要是能在雲計算方面取得更大突破,說不定未來可以有雲手機出現,那樣就可以擺脫晶元的桎梏。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未來一切皆有可能,這也是華為不會輕易放棄終端業務的原因吧。
⑹ 華為晶元斷供怎麼辦
晶元斷供華為新機將採用雙晶元,即庫存的麒麟晶元首先提供國行版,國外版將採用高通或者聯發科晶元來代替。
據官網介紹,中芯國際可提供0.35微米到14納米不同技術節點的晶圓代工與技術服務。麒麟9000主供華為Mate40,所以如果禁令生效,主要影響的是華為的最高端旗艦,其他產品線基本不會受到影響。
就算是麒麟9000,從華為已有的1000萬片備貨來看,撐起下半年市場問題不大。隨著美國禁令的升級,華為面臨的已不僅僅是無晶元可用,還有功放、鏡頭等。
華為晶元斷供介紹如下:
華為高端機所採用的晶元麒麟9000由華為自主設計,封裝,測試,其製造由台積電代工。而台積電用的是美國的技術和設備。麒麟9000用的是5納米晶圓製造工藝,在這個頂尖領域,主要是三星,台積電和英特爾三家在競爭。
只要是使用美國半導體技術的廠商,想給華為供貨,可能都需要美國的審批。有人擔心,京東方造的是液晶面板,但屏幕驅動IC還是采購自國外的,所以可能也會無法賣給華為。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晶元斷供 華為尋路「滿天星光」
⑺ 在華為晶元斷供首日,華為是否已找到代替方案
據報道來看,目前華為還沒有找到代替方案。
華為手機晶元遭到斷供,華為目前也在尋求合適的替代方案。華為的CEO表示華為只做了晶元的設計,沒做晶元的製造,所以從今年9月15號以後,華為的旗艦晶元就無法生產了,今年秋天將會上市的mate 40手機搭載的麒麟9000晶元,可能是華為高端晶元的“絕版”。
寫在最後華為目前正走在一條泥濘的道路上,但是作為國人,我還是支持華為,相信華為能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對此你怎麼看?